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好餓的毛毛蟲小班教案

欄目: 教育隨筆 / 發佈於: / 人氣:7.85K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麼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好餓的毛毛蟲小班教案,歡迎閲讀與收藏。

好餓的毛毛蟲小班教案

好餓的毛毛蟲小班教案1

設計意圖1、 教材價值分析:

這是一本優秀的繪本故事《好餓的毛毛蟲》,它色彩鮮豔,動畫形象, 符合小班幼兒欣賞的年齡特點,而從認知角度來看,它不僅表現了毛毛蟲從卵到幼蟲到繭到蝴蝶的整個蜕變過程,更重要的是故當中隱含了 5 以內數量的感知與匹配。

2、 幼兒經驗分析:

本班幼兒活潑好動、愛玩,並樂於在玩中去學習各種知識,對數、和一一對應的概念和都有了些零碎的認識,同時他們對數數和故事欣賞非常感興趣。為了充分發掘並利用故事中的數學元素,讓幼兒在故事的情境中學習和感知 5 以內的數量,避免數學學習的單調和枯燥,增強活動的愉悦性和趣味性,激發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我設計了本次數學活動《好餓的毛毛蟲》

3、 環節設計分析:

本次活動共分為五個環節,第一環節遊戲導入,設計意圖在於用“遊戲導入”,帶幼兒進入遊戲情境,假髮幼兒興趣。第二個環節為“尋找食物,感知 5 以內數量”,寶寶們都是毛毛蟲跟着媽媽出去找食物吃,過程中引導幼兒自己去找,找點錢哦了説説找了什麼?有幾個?讓幼兒在數數自己找到的食物數量以及聽聽數數同伴找到的食物數量的過程中,感知 5 以內數量。第三個環節為“欣賞故事――拓展對數量的認知”,通過師生共同閲讀大圖書,讓幼兒在看看、説説、數數、猜猜中,鞏固對數量的認知。第四環節“點卡找朋友――匹配相應數量的食物”引導寶寶根據兜兜上的點卡去樹林裏摘水果,通過個別操作來驗證寶寶對 5 以內數量的認識,最後一個環節毛毛蟲

邊蝴蝶讓幼兒感受快樂。

活動目標

1.感知 5 以內的數量,能按點卡匹配相應數量食物的圖片。

2.樂意參與活動,體驗數數的樂趣。

重點難點

重點:感知 5 以內數量按點卡匹配相應數量食物。難點:能按點卡匹配相應食物。

活動準備

仿真草皮、圍兜、圖卡、大樹、樹上有蘋果、李、橘子等、大圖書、1—5 點卡、PPT、蝴蝶翅膀

活動過程

一、遊戲導入――激趣

師:今天天氣真好,毛毛蟲們快到草地上來玩吧! 二、尋找食物――感知 5 以內的數量

1.師:寶寶們肚子有點餓了吧?我們去找些東西吃。

2.提問:你找到了什麼?數數有幾個?

小結:寶寶們的本領真大,有的找到了蘋果,有的找到了橘子,還有的找到了櫻桃和生梨,這麼多美味的水果擺在面前,還不快啊嗚啊嗚把它吃下去。

三、欣賞故事――拓展對數量的認知

1.師:寶寶們坐下來休息一會兒吧!有一隻有趣的毛毛蟲,它也出來找東西吃,它找到了哪些好吃的東西呢?

2.師生共同閲讀大圖書,讓幼兒在看看、説説、數數、猜猜中,鞏固對數量的認知。

小結:寶寶們,你們都學會了數數的本領了嗎?一定要點一個,數一個,這樣才不會出錯哦!

四、點卡找朋友――匹配相應數量的食物

1.師:毛毛蟲謝謝大家陪它一起找食物,為了感謝你們,它帶來了一個好消息。蘋果樹上的蘋果都成熟了,大家快去摘點蘋果來吃吧!

摘蘋果要遵守規則哦!

要根據兜兜裏的數字卡、點數卡來摘蘋果摘蘋果的時候,一定要摘一個,數一個

把摘下的蘋果和數字卡片一起貼在你的兜兜上

2.操作活動(圖卡配對)

3.活動交流評價(驗證)

五、毛毛蟲變蝴蝶――感受快樂

1.師:毛毛蟲吃飽了,它找到了一片樹葉,趴在上面睡着了。醒來的時候,毛毛蟲的腳不見了,長出了一對美麗的翅膀,毛毛蟲變成了一隻美麗的蝴蝶。

活動總結

亮點:

整個活動下來,教師精神狀態很好,讓幼兒積累了數數經驗進行再現,活動體現了層層遞進,整個環節融入在遊戲情景中,讓幼兒在遊戲的情景中學習數知識,點數匹配,數物結合,幼兒數學經驗豐富,幼兒發展好,現場效果好。

不足:

首先教師太注重幼兒數數方法的再現耽誤了時間,ppt 出現時數字和點子有交替這樣更具挑戰性。其次老師在整個過程中始終要以媽媽的角色呈現,角色身份的出現要一致。

我的思考:

最後一個環節我們修改成了讓幼兒在蝴蝶的兩個翅膀上數數,然後數出總數後再去找和蝴蝶翅膀上數量一樣的花做遊戲,這個環節對小班孩子來説太難了,因為蝴蝶的翅膀有兩個,花紋分別在兩個翅膀上,要讓幼兒數兩個翅膀上的花紋得出總數不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而且這個環節又是上面一個環節的重現,沒有必要再用,建議刪除最後一個環節。

好餓的毛毛蟲小班教案2

活動目標:

1、通過在看看,聽聽,找找,猜猜的情境中感受故事,啟發幼兒説的樂趣。

2、初步感知動物的變化過程,體驗參與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各色食物,一個蘋果,兩個梨,三個李子等圖片。

2、觀察過毛毛蟲,與顏色相關的知識準備。

3、故事PPT,背景音樂

活動過程:

一、你好小毛毛蟲

師:來和我們的毛毛蟲朋友問個好吧!猜猜,小毛毛蟲喜歡吃什麼?(幼兒自由回答)

二、浸入作品,引發想象

1、師:小毛毛蟲慢吞吞地爬着,它有點餓了,就去找吃的。

2、出示圖片1,小毛毛蟲東找找,西找找,找到了一個蘋果,這天剛好是星期一,毛毛蟲吃了一個蘋果。(出示蘋果圖片)示範短句“香香的蘋果真好吃。” 猜測“吃了一個蘋果,肚子感覺怎麼樣?”

3、出示圖片2,3第二,三天, 還沒吃飽的毛毛蟲又看到了什麼呢?它是怎麼想的和做的呢?(引導幼兒通過顏色來聯想物品)你們發現嗎,在這三幅畫裏,都藏着一個數字,他們是誰呢?(1、2、3)

4、出示圖片4,第四天,毛毛蟲爬呀爬,他説想吃一個紅紅的上面有一個小黑點的水果,你們猜猜是什麼?草莓,毛毛蟲很餓很餓,你們説他能吃幾個。

6、出示圖片“5”。第五天了,你們説毛毛蟲又想吃什麼呢?

教師小結:肚子好餓好餓的毛毛蟲,第一天吃了一個又香又甜的大蘋果,第二天吃了二個脆脆的香梨,第三天吃了三個酸酸的李子,第四天吃了四個新鮮的草莓,第五天吃了五個金燦燦的橘子。

三、激發互動,體驗快樂

1、第6天毛毛蟲會吃什麼樣的東西,變得怎麼樣呢?

遊戲:小毛毛蟲找東西

1、請若干名幼兒來找一找,説一説。……的……真好吃。

2、人手認領一隻“小毛毛蟲”,帶它去找喜歡吃的東西。找到後告訴客人老師

啟發幼兒進行想像,積極思考,大膽説出自己的想法。

師:毛毛蟲吃了那麼多東西最後會變成什麼呢?

四、完整欣賞,體驗情節變化過程中的樂趣。

1、教師講故事,幼兒完整欣賞。

2、幼兒模仿毛毛蟲變成蝴蝶,增添情趣。

附故事: 好餓好餓的毛毛蟲

在一個有月光的晚上,樹葉上躺着一顆蟲卵。第二天,蟲卵中孵出一條小毛毛蟲,它一步一步的爬着,因為肚子好餓,想要去找東西吃。

毛毛蟲實在是太餓了,所以,星期一吃了一個蘋果,星期二吃了二個梨,星期三吃了三個李子,星期四吃了四個草莓,星期五吃了五個橘子。接着故事進行到星期六,這一天,毛毛蟲吃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而且也都是我們小朋友熟悉的,有巧克力蛋糕、冰淇淋甜筒、香腸、火腿、棒棒糖、櫻桃派、西瓜、奶酪。吃了這麼多東西,毛毛蟲的肚子好痛好痛,所以,第二天它只吃了一片又嫩又綠的樹葉,這才覺得舒服多了。不過這時候的毛毛蟲已經變成了一條又肥又大的毛毛蟲了,它給自己造了一間小房子,在裏面睡了兩個多星期,等它再鑽出來的時候,已經變成了一隻美麗的蝴蝶。

好餓的毛毛蟲小班教案3

活動目標:

1.在感受毛毛蟲變蝴蝶的故事中體驗遊戲的樂趣。

2.通過多種形式感知水果的特徵,並感知5以內的數量。

3.發展幼兒思維和口語表達能力。

4.能自由發揮想像,在集體面前大膽講述。

5.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活動準備:

PPT、橙子、籃子、布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進入教室

——師幼共同進教室

二、遊戲:毛毛蟲找食物

1.星期一吃蘋果

師:你們看,這是什麼樹?樹上有幾隻蘋果?那就讓我們一口把它吃掉吧。

2.星期二吃梨

師:這是什麼樹?有幾隻梨?就讓我們兩口吃掉它吧。

3.星期三吃草莓

師:星期一,我們吃了一隻蘋果,星期二,我們吃了兩隻梨,接下來是星期幾?

師:你們能猜出是什麼嗎?為什麼?

4.星期四吃葡萄

師:毛毛蟲們,這個水果藏在謎語裏。仔細聽哦!“藤上珍珠一串串,紫紫的,圓圓的,酸酸甜甜真好吃”。

5.星期五吃橙子

師:星期五吃的水果就藏在籃子裏,我請幾條毛毛蟲上來摸一摸,猜猜是什麼?你是怎麼知道的?

6.星期六吃許多食物

師:一轉眼來到了星期六,你猜毛毛蟲還會吃什麼?

師:哎呦哎呦,毛毛蟲怎麼了?為什麼會肚子疼?

7.星期日吃樹葉

師:你們覺得星期日毛毛蟲該吃什麼了?為什麼?

師:吃完一片又嫩又綠的樹葉,毛毛蟲覺得舒服多了,為什麼?

——教師小結:因為這一次毛毛蟲只吃了一片樹葉。

8.毛毛蟲變蝴蝶

師:吃完之後,毛毛蟲舒舒服服的在自己的小房子裏睡了長長的一覺。你們猜,等它醒來後會有什麼變化?

三、完整欣賞故事,感受毛毛蟲變蝴蝶的全過程

——教師完整講述故事

四、律動:蝴蝶飛飛

——師幼共同隨着音樂飛出教室

活動反思

《好餓的毛毛蟲》(美)艾瑞克·卡爾 著。是一本充滿了詩情與創意的圖畫書。活動讓幼兒有興趣的觀察畫面,樂意講述畫面內容。在每個環節我都鼓勵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膽講述畫面的內容,根據幼兒喜歡遊戲的年齡特點,讓幼兒表演毛毛蟲的生長過程。活動中幼兒表現出很大的興趣。活動預設目標基本達到,幼兒的情緒也控制在相對積極的水平上,做到了在學中玩,在玩中學。

好餓的毛毛蟲小班教案4

教學目標:

1、引導幼兒感悟故事創意,獲得閲讀快樂,產生持續閲讀的願望,培養自主閲讀能力。

2、引導幼兒嘗試用圖表的方式表達、遷移自己對作品的理解和想象,建立初步的讀和寫的信心,培養幼兒的書面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1、故事錄音《好餓的毛毛蟲》。

2、毛毛蟲吃過的實物圖片一套,色彩標誌與數字卡片一套。

活動過程:

一、引題(出示小毛毛蟲圖片)小朋友看,這是誰,(毛毛蟲)這隻毛毛蟲又瘦又小,它是一直好餓好餓的毛毛蟲。小毛毛蟲餓了,它會自己找吃的嗎,它會吃什麼,吃多少呢,小朋友們想不想知道呀,

二、猜想故事內容,幼兒翻看《繪本》,提醒幼兒從前往後仔細觀察畫面,猜猜故事內容。

三、幼兒討論故事內容,幼兒自由結組,和同伴一起看圖,討論故事內容。

四、集體閲讀,老師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畫面,圖上畫了什麼,會是什麼意思呢,是這樣嗎,

五、聽故事錄音小朋友聽故事錄音,提醒幼兒邊聽邊指相應的畫面。

六、找對應畫面,幼兒聽故事指相對應畫面。

七、講故事和幼兒一起看書,完整的講一遍故事。

活動二:

一、幼兒講故事,請兩名幼兒邊指點畫面,邊講故事內容。

二、分組討論,

討論:從這個故事中,你發現了什麼,或者認識了什麼,學到了什麼。老師參與到幼兒的討論中去,傾聽、鼓勵、啟發、指導。提醒幼兒把大家的發現及時地用圖片或符號的形式記錄下來。

三、集體討論,各組代表發言,其他幼兒補充。同時,老師將幼兒發現按不同的線索,同於表的形式加以概括:

1、從時間上説,故事從一個星期開始,到下一個星期日,又過了些天。老師將故事發生的時間按順序從上到下排成一列。

2、小毛毛蟲的成長過程:一個小小的“蛋”——又小又餓的毛毛蟲,又肥又大的毛毛蟲——繭——一隻漂亮的蝴蝶。老師可讓一名幼兒到前面來,把相關的小圖片按毛毛蟲從小到大的順序,從上到下對應星期幾的時間,排成兩列。一目瞭然,毛毛蟲長得一天比一天答大, 它最後變成一隻漂亮的花蝴蝶。

學習詞語:又餓有小,又肥又大。故事裏還有一個這樣的詞語形容葉子,是什麼,(又嫩又綠)你還能用又,又的形式説一些詞語嗎,(如:蘋果又甜又脆;眼睛又大又亮我又蹦又跳等)

3、毛毛蟲吃東西的順序:一個蘋果,——兩個梨子——三個李子——四個草莓——五個橘子——許多好吃的東西——一片又嫩又綠的葉子。 把所吃的食物圖片按時間的順序從上到下排成三列,同時提醒幼兒正確使用量詞。

4、毛毛蟲吃東西的數量:1個、2個、3個、4個、5個、許多,一片。小毛毛蟲吃的一天比一天多。星期六,它吃了很多東西,吃的太多了,所以晚上,它肚子疼。星期日,它只吃了一片嫩葉,肚子就舒服多了。 請小朋友從上到下,把數字卡片貼在對應的位置。5、毛毛蟲吃東西的顏色:青(蘋果)黃(梨子)紫(李子)紅(草莓)橙(橘子)五顏六色(各種食物)嫩綠(葉子)。把色卡標誌從上到下貼在相應的位置。

6、從語言表述上看,故事反覆用了“可是,還是”的轉折句式,請幼兒用這種句式説話。不如老師舉例:我已經把這本書看了兩遍,可是,我還是記不住。為了降低難度,老師可提供圖片,或與幼兒配合做動作,然後讓幼兒表述。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充分調動了孩子的積極性。以主導的地位理解故事。故事描述了蝴蝶的成長過程,以星期作為每段的開頭,各種水果,點心等食物依次的出現,語句排列對應有序,語言內容有鮮明的規律,使故事讀起來頗有情趣。讓幼兒自己發現興趣,自主的去閲讀,以達到鍛鍊的目標。

好餓的毛毛蟲小班教案5

教學意圖:

培養孩子的讀書興趣,繪本很關鍵,因為有趣的繪本,不需要家長老師的刻意引導,孩子對有趣的繪本自然而然就感興趣了,不注重文字的多少,而是以孩子感興趣的.圖畫表現出來,《好餓的毛毛蟲》圖畫很生動,文字很少,而且又簡潔,很適合孩子看。符合孩子閲讀興趣。

教學目標:

1. 瞭解毛毛蟲破繭而出的生長過程。

2. 用肢體表現毛毛蟲和蝴蝶的動作。

3. 感受色彩美。培養閲讀興趣,發展觀察和想象力。

教學準備:

PPT 圖片

教學過程:

1.出示PPT毛毛蟲麪包圖片

這是什麼?見過真的毛毛蟲嗎?它長什麼樣?

2.理解故事內容

結合PPT講解故事

(1)講到“它想要找些東西來吃”PPT停止。

毛毛蟲想去幹什麼?如果你是毛毛蟲你會去吃什麼?一起看毛毛蟲去吃什麼了!

(2)講到“星期五,它吃了五個桔子,可是,肚子還是好餓。”

毛毛蟲吃了這麼多水果,星期一吃了一個蘋果,星期二吃了兩個梨子,星期三吃了三個李子,星期四吃了四個草莓,星期五吃了五個桔子。星期六應該是幾個?數數是不是六個?猜猜這都是些什麼好吃的?你吃過哪一個?

(3)講到“到了晚上它就胃痛起來”

它為什麼胃痛了?怎麼才能不胃痛?

(4)講到“把繭咬破了一個洞,鑽了出來”

告訴小朋友,鑽出來的不是毛毛蟲了,你們猜猜誰出來了?先不告訴小朋友是什麼!

看圖片:知了猴長大後變成了知了、小蝌蚪長大後變成了小青蛙。

它們小時候和長大後的樣子是不是一點都不一樣,毛毛蟲和它們一樣長大後也和小時候不一樣。想想毛毛蟲從繭裏出來以後會變成什麼?

提示:它會飛,喜歡花。

(5)繼續講完

毛毛蟲變成蝴蝶了。

3.遊戲:毛毛蟲變蝴蝶

幼兒扮演毛毛蟲,鑽進布袋做繭。隨音樂作蝴蝶飛出教室。

教學延伸:

回家和家長一起表演。

教學反思:

《好餓的毛毛蟲》(美)艾瑞克·卡爾 著。是一本充滿了詩情與創意的圖畫書。活動讓幼兒有興趣的觀察畫面,樂意講述畫面內容。在每個環節我都鼓勵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膽講述畫面的內容,根據幼兒喜歡遊戲的年齡特點,讓幼兒表演毛毛蟲的生長過程。活動中幼兒表現出很大的興趣。活動預設目標基本達到,幼兒的情緒也控制在相對積極的水平上,做到了在學中玩,在玩中學。

好餓的毛毛蟲小班教案6

設計思路:

1、關於教材的選擇:

《好餓的毛毛蟲》是個特別優秀的繪本,它色彩鮮豔,動畫形象,符合小班幼兒欣賞的年齡特點,直觀形象性的動畫,又能激發幼兒觀看的興趣,引導幼兒更好地瞭解繪本內容。

2、關於活動的設計:充分利用整合的理念設計本次活動。

(1)在語言方面,能在仔細觀察畫面的同時,引導幼兒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並滲透了量詞,讓孩子在量詞的使用上,有初步的認識。

(2)在科學方面,無形中給孩子帶來了很多的感性認識:星期一到星期五毛毛蟲吃的事物數量隨着變化而變化,孩子會不自覺地通過目測或點數想知道毛毛蟲到底吃了多少,而在這樣的過程中孩子不知不覺感知了5以內的數量以及1和許多

(3)在健康方面,通過理解故事內容,知道要吃適量的東西,注意營養均衡。

活動目標:

1、在老師的引導下,講講議議,展開合理的想象。

2、幼兒樂意在理解故事內容的過程中,知道貪吃會讓自己的身體不舒服。

活動準備:ppt、音樂

活動過程:

一、導入環節:

t:猜猜,毛毛蟲長大以後是什麼樣子的呢?(幼兒自由回答)

t:今天老師給你們講個故事,故事會告訴你們毛毛蟲是怎麼長大。

二、閲讀故事,理解故事內容

1、有一條毛毛蟲好餓呀,它扭來扭去在找東西吃,星期一,毛毛蟲吃了一個蘋果,但是它還是好餓;

(1)星期二,它吃了什麼;(梨)

(2)星期三,毛毛蟲會吃三個什麼呢?(香蕉)(謎語)

(3)星期四了,毛毛蟲吃了幾個水果呢?(四個草莓)

(4)接下來的一天是星期幾啊?星期五毛毛蟲可不吃水果了,毛毛蟲吃了我們小朋友愛吃的食物,看看它吃什麼?(結合量詞:一塊蛋糕、一個蛋筒、一根黃瓜、一片西瓜、一根香腸)

2、我們一起來説説,毛毛蟲在星期五吃了……好多食物呀

t:那毛毛蟲都吃下去會怎麼樣啊?(肚子會痛的)

小結:原來吃的太多了不是一件好事,這樣會把我們的身體吃壞的,我們可不能學毛毛蟲那樣貪吃呀!

於是它就着睡了一覺,第二天起牀後,它吃了一片綠葉子,恩,它吃下去就舒服多啦!

3、繼續故事:現在他它不再是一條小毛蟲了。他是一條胖嘟嘟的大毛蟲了。他繞着自己的身子,造了一座叫做“繭”的小房子。他在那裏面呆了兩個多星期……

t:猜猜毛毛蟲呆在繭裏幹什麼呢?

最後,毛毛蟲變成了一隻美麗的蝴蝶。

三、完整欣賞故事

好餓的毛毛蟲小班教案7

一、活動目標

1.通過繪本故事,讓幼兒瞭解毛毛蟲的生長過程和體會毛毛蟲破繭而出的過程。

2.感受繪本故事帶來的色彩美。

二、活動準備

PPT 每個孩子一個大袋子

三、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PPT毛毛蟲麪包圖片

教師:寶貝們!看!這是什麼?那你見過真的毛毛蟲嗎?在哪見的?它在幹什麼?寶貝們想不想看看老師見過的毛毛蟲啊?看看它在幹什麼?它長什麼樣啊?毛毛蟲可調皮了,它爬呀爬,爬到了東海幼兒園,爬到了我們小二班,爬到了這本故事書裏,看,它來了…”

2.理解故事內容

結合PPT講解故事

(1)講到“它想要找些東西來吃”PPT停止。

提問:毛毛蟲現在想去幹什麼?如果你是這隻毛毛蟲你會去吃點什麼?好了我們一起來看看毛毛蟲去吃什麼了!

(2)繼續講到“星期五,它吃了五個桔子,可是,肚子還是好餓。”

提問:哇!毛毛蟲吃了這麼多水果啊,星期一吃了一個蘋果,星期二吃了兩個梨子,星期三吃了三個李子,星期四吃了四個草莓,星期五吃了五個桔子。星期六應該是幾個?我們一起來看看是不是六個!哇,這麼多好吃的啊,我們先來數數是不是六個?小朋友猜猜這都是些什麼好吃的?你吃過哪一個?

(3)繼續講到“到了晚上它就胃痛起來”

提問:誰知道它為什麼胃痛了?毛毛蟲想讓你們給他想想辦法,怎麼才能不胃痛啊?

(4)繼續講到“把繭咬破了一個洞,鑽了出來”

提問:呀!老師要告訴小朋友了,鑽出來的不是毛毛蟲了,你們猜猜誰出來了?老師先不告訴小朋友是什麼!

看圖片:知了猴長大後變成了知了、小蝌蚪長大後變成了小青蛙。

它們小時候和長大後的樣子是不是一點都不一樣啊!老師告訴小朋友們毛毛蟲和它們一樣長大後也和小時候不一樣。現在小朋友想想毛毛蟲從繭裏出來以後會變成什麼?提示:它會飛,喜歡花。

(5)繼續講完

提問:毛毛蟲變成蝴蝶了,你們喜不喜歡這隻蝴蝶?

3.觀看視頻《毛毛蟲變成蝴蝶的過程》

老師現在要放一個好看的視頻給小朋友看,看完了老師有問題要問小朋友。所以小朋友要仔細看!

提問:剛開始的時候有幾隻毛毛蟲啊?它們吃了什麼?他們把繭建造在哪裏了?

4.觀看各種各樣的蝴蝶圖片

教師:蝴蝶特別漂亮,它們的翅膀什麼顏色的都有!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漂亮的蝴蝶吧!

5.結束。遊戲:毛毛蟲變蝴蝶

幼兒扮演毛毛蟲,鑽進布袋做繭。隨音樂作蝴蝶飛出教室。

好餓的毛毛蟲小班教案8

一、活動目標:

1、感受大自然的奇妙,體驗故事的趣味性。

2、理解讀本內容,能大膽想象並預測故事內容,嘗試結合繪製的圖畫進行講述。

3、學習將想法用繪畫的形式表現,學説句式“星期X,毛毛蟲吃了X個XX”。

二、活動重難點:

1、感知毛毛蟲變蝴蝶的奇妙過程,能大膽想象並預測故事內容,積極地進行表達。

2、嘗試結合繪製的圖畫運用句式“星期X,毛毛蟲吃了X個XX”進行講述。

三、活動準備:

1、認識讀本中的食物;

2、故事PPT、食物圖片、星期標識;

3、繪畫紙與畫筆。

四、活動過程:

(一)謎語導入,引出毛毛蟲。

——小小的身體到處跑,走起路來慢悠悠,渾身上下穿毛衣,看見小鳥就逃跑。

(二)理解讀本內容,感知毛毛蟲吃食物的遞增關係。

1、尋找發現,感知理解毛毛蟲蟲卵的初生狀態。

——來找找毛毛蟲在哪裏?這是毛毛蟲的什麼?

2、觀看PPTP4—8,感知毛毛蟲吃東西的遞增關係。

——請你們來看看毛毛蟲吃了一些什麼食物?(有效提問)

——這些食物毛毛蟲吃的是一樣多嗎?(有效提問)

——這些食物毛毛蟲一天能吃完嗎?怎麼吃才好?

3、想象繪畫,學説句式“星期X,毛毛蟲吃了X個XX”

——你們猜猜接下來毛毛蟲還會去吃什麼?

——誰能拿着你自己的畫上來用“星期X,毛毛蟲吃了X個XX”來説一説?

(三)解決問題,預測故事發展。

——哇!毛毛蟲吃了那麼多東西,肚子痛了,怎麼辦?

——如果你是醫生你會對毛毛蟲説些什麼呢?

(四)理解毛毛蟲變蝴蝶的過程,感受大自然的奇妙。

1、觀看PPTP10—12,觀察毛毛蟲身體發生的變化。

——毛毛蟲吃了那麼多的東西,它的身體慢慢發生了什麼變化?毛毛蟲去哪兒了?

2、觀看毛毛蟲變蝴蝶的視頻,感受大自然的奇妙。

(五)嘗試對故事進行整體概括,給故事取名字。

——我們可以給這個故事取一個什麼好聽的名字呢?

好餓的毛毛蟲小班教案9

活動目標:

1. 能模仿學唱歌曲的關鍵句。

2. 能跟隨音樂和老師一起做毛毛蟲的動作。

3. 熱愛大自然,展開想象,嘗試替換歌曲中的水果名稱。

4. 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 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

能學唱歌曲,帶有動作。

活動難點:

簡單仿編歌詞中的水果名稱並展示。

教學準備:

1.有閲讀繪本:《好餓的毛毛蟲》的閲讀經驗

2.毛毛蟲手偶

3.音樂鋼伴

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繪本故事導入,激發興趣。

教師帶領幼兒角色表演毛毛蟲的蛹,邊做動作邊進場。引起幼兒興趣。 (練聲)

二、基本部分。教師清唱表演,引導幼兒認識毛毛蟲的成長過程。

1、教師角色扮演邊清唱示範,邊做動作表演毛毛蟲的變化過程。

師:剛才毛毛蟲都吃了什麼呀?它是怎麼吃的?

2、教師手指扮演毛毛蟲在身體上爬一爬,邊表演邊隨伴奏演唱。

3、教師引導幼兒用小手試一試毛毛蟲每次吃完水果的身體變化。

小結:毛毛蟲每次吃完一種水果都會有變化:吃完一個大蘋果,變成食指;吃完兩個大香梨,變成兩根手指;吃完三個水蜜桃,小手變成“蛇頭狀”。

三、情景延伸,引導幼兒嘗試邊唱邊表演。

1、教師邊唱邊帶領幼兒和“手偶毛毛蟲—毛毛”一起尋找吃的。(教師提出要求:毛毛最喜愛吃會唱歌的水果了)

2、教師利用自制玩偶“毛毛”,讓幼兒感受毛毛蟲的身體成長變化。

3、教師通過喂“毛毛”,引導幼兒嘗試替換歌詞中的水果名稱。

四、結束部分。

隨音樂變成蝴蝶翩翩起舞地退場,充分讓幼兒在音樂中盡情享受並愉快表現。

好餓的毛毛蟲小班教案10

小班語言活動:好餓的毛毛蟲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理解作品中的毛毛蟲形象、故事情節,在掌握作品的過程中知道毛毛蟲變成蝴蝶的過程。

2、鼓勵幼兒根據作品的結構大膽仿編新的內容。

3、培養幼兒積極參與表演遊戲,體驗毛毛蟲變蝴蝶的愉快情緒。

活動準備:

1、自制故事大書《好餓的毛毛蟲》,將每種食物挖出空白圓洞。

2、可操作“毛毛蟲”教具一個。

3、幼兒每人大紗巾一塊。

4、活動前幼兒已學會“毛毛蟲熱身操”。

活動過程:一、以“毛毛蟲熱身操”導入活動,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春天到了,天氣真好!寶寶們想出去玩嗎?那我們一起去活動活動吧!(師、幼隨音樂一起做“毛毛蟲熱身操”。)

二、出示故事大書,講述故事,理解作品。

1、演示“毛毛蟲”教具,分段講述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內容。

(1)故事講至“開始尋找食物”引導幼兒猜測毛毛蟲會吃什麼食物。“又小又餓的毛毛蟲會找到什麼食物呢?”

(2)故事講至“毛毛蟲星期三吃3個李子”後引導幼兒猜測講述毛毛蟲還會吃什麼食物。

“猜猜看星期四,毛毛蟲會吃什麼呢?吃了多少?(鼓勵幼兒大膽猜測毛毛蟲所吃食物以及數量)。

“星期五,毛毛蟲會吃什麼食物呢?吃了多少?(鼓勵幼兒比較完整的猜測與講述)。

(3)繼續講述故事至“毛毛蟲結了繭”,引導幼兒大膽猜測講述故事結局。

“毛毛蟲從房子裏出來,會有什麼變化呢?會變成什麼樣子呢?”

2、引導幼兒共同參與講述,鞏固對故事的理解,體驗毛毛蟲的蜕變過程。

“毛毛蟲是怎樣變成蝴蝶的呢?我們一起來講故事吧!”

三、創造想象與仿編新的故事:請幼兒仿照故事中的結構(毛毛蟲週一至週五的行為)進行仿編。

“又有一隻又小又餓的毛毛蟲從卵裏出來了,它也去尋找食物,想想看,會吃什麼呢?”(鼓勵幼兒根據作品結構較完整的進行仿編)

四、扮演遊戲“好餓的毛毛蟲”,體驗遊戲的快樂。

1、引導幼兒討論創編毛毛蟲的動作,表現毛毛蟲的形象。

2、結合故事進行表演遊戲,將紗巾蓋在身上變成繭。

3、將紗巾披在身上變成蝴蝶去户外玩。

活動延伸:1、結合該故事進行計算活動,理解5以內數相互間的大小關係,理解1-5能表示相應數量與物體。

2、可開展體能遊戲:好餓的毛毛蟲。

一、本活動產生的背景和價值

1、活動背景

這幾年,我園着力突顯語言教育特色,以雙語活動創品牌,以早期閲讀和語言活動為特色,結合《綱要》精神試圖為幼兒創造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學習環境,為幼兒提供更多的國內、國外的優秀兒童讀物、兒童文學作品,從而提高幼兒的語言能力和品味。

2、作品的特點:

《好餓的毛毛蟲》這一文學作品是美國作家艾瑞克-卡爾進行創作的優秀的文學作品,在全世界廣泛流傳,故事充滿了詩情與創意,綠葉、大地、蝴蝶、五彩繽紛的果實,毛毛蟲蜕變成蝴蝶充滿了詩意。故事中描述了蝴蝶的成長過程,它以星期作為每段的開頭,各種水果、點心等食物依次在每天中出現,語句排列對應有序,從語言到內容都具有明顯的規律,使故事讀起來頗具情趣。

3、教育價值:

在日常生活中,當孩子們看到“毛毛蟲”的時候總是表現出好奇、害怕等多種反應。然而絕大多數孩子並不知道毛毛蟲最終會變成蝴蝶,我們試圖通過一個生動的小故事,結合與內容相對應形象生動的圖書教具,幫助小班幼兒感知了毛毛蟲變成蝴蝶的過程,同時故事中語言重複較多,有很多情節也比較相似與重複,非常適合小班幼兒語言學習特點,在學習過程中還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在故事開始、高潮後半部分及結尾處,引導幼兒大膽講述故事內容,在欣賞、講述、遊戲中充分理解故事內容,體驗參與文學活動的快樂,同時故事中講到的各類水果,蝴蝶的生命週期,一個星期的概念和數字藴含了豐富的教育價值。

二、目標分析:

作品是以毛毛蟲的行為以及蜕變作為線索,同時結合小班幼兒喜歡遊戲的特點從語言及遊戲兩個層面提出要求。

語言目標:

1、引導幼兒理解作品中的毛毛蟲形象、故事情節,在掌握作品的過程中知道毛毛蟲變成蝴蝶的過程。

2、鼓勵幼兒仿照作品的結構大膽仿編新的內容。

遊戲目標:培養幼兒積極參與表演遊戲,體驗毛毛蟲變蝴蝶的愉快情緒。

三、準備分析:

1、自制的圖書教具的運用:小班幼兒喜歡色彩鮮豔、稍大的玩具,將原來的小讀本做成大圖書教具便於幼兒進行觀察,將又小又餓的毛毛蟲變成活動教具,加上採用拼貼的手法作畫,有四頁截成五分之一至五分之四寬,以梯次編隊,活動的“毛毛蟲”教具可在各類食物圓洞中爬行,在教具來回的演示中更加吸引幼兒。

2、紗巾的提供:小班幼兒在活動中更加投入,也喜歡更加具體形象化的東西,對於“繭”這一比較抽象的概念,通過紗巾的使用可以幫助幼兒有初步感性的認識,同時神祕化的氣氛使遊戲更具趣味性,符合小班幼兒的審美情趣,使文學作品的學習得以昇華。

四、過程分析:

在活動中結合小班幼兒的學習特點主要採用了以下策略:

1、情景體驗策略

小班孩子的自覺性較弱,有意注意的時間較短,不能長時間保持表態學習,因此為幼兒營造了一種輕鬆愉快的氛圍,在遊戲的情景中感受與學習文學作品,開始部分結合季節特徵的“毛毛蟲熱身操”,結合作品的扮演遊戲,讓幼兒沉浸在毛毛蟲的形象中。

2、設置懸念策略:

心理學家認為:興趣具有助力作用,也就是説人的興趣可以直接轉化為動機,激發人們進行某種活動。在分段故事的學習中在每一段落前向幼兒“拋”出問題,如:飢餓的毛毛蟲會尋找什麼食物呢?毛毛蟲從繭裏出來會有什麼變化呢?會變成什麼呢?,當幼兒很想知道結果與否時便繼續進行學習,幼兒帶着懸念去學習文學作品,激發了學習的目的性,同時也保持較長的注意力。

3、彈性空間策略:

作品語句排列對應,從語言到內容有明顯的規律,因此引導幼兒進行了仿編活動,考慮到小班幼兒的特點,仿編的重點不是整個大變動,而只是局部的遷移轉換,引導幼兒用其它各類食品替換原有作品給幼兒提供自主生成的空間,同時體驗自己能創編新的故事。

好餓的毛毛蟲小班教案11

【活動目標】:

1.欣賞故事,感知毛毛蟲變化的過程;

2.根據畫面信息,猜想故事情節的發展並願意表達。

3.在觀察、猜測、表演的過程中體驗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白板課件

【活動過程】:

一、出示毛毛蟲,激起幼兒興趣。

--聚光燈聚焦毛毛蟲局部,幼兒猜測,引出課題。

師:看一看、猜一猜,這是誰?(毛毛蟲)今天我們就來聽一個毛毛蟲的故事。

二、根據看到的畫面信息,觀察、猜測並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1."聚焦蟲卵",欣賞故事第一片段,激發幼兒講述的慾望。

--聚光燈聚在卵上。

師:看一看它什麼顏色的?誰願意碰一碰這顆卵,看看會發生什麼事?(孩子觸碰白板上的卵,出現毛毛蟲)你覺得毛毛蟲要去做什麼?

2."毛毛蟲飽餐",講述故事第二片段,願意隨老師一起説一説。

--講述看到毛毛蟲吃的東西,學一學毛毛蟲吃東西的樣子。

師:它要去找東西吃,我們跟着毛毛蟲一起,看看它都找到了哪些好吃的。(出示圖片)你看到了什麼?幾個?

--遮屏,孩子大膽猜測毛毛蟲吃了幾個食物。

--聚光燈聚焦在被放大的毛毛蟲的臉上。

師:你覺得,毛毛蟲的肚子還餓嗎?它怎麼了?該怎麼辦呢?

3."結繭化蝶",講述故事第三片段,瞭解毛毛蟲的生長變化。

--孩子喊出毛毛蟲,出示又肥又大的毛毛蟲圖片。

師:咦!毛毛蟲怎麼沒有了?我們把它叫出來好不好。(出示圖片)呀!毛毛蟲變成什麼樣啦?變成了一隻又肥又大的毛毛蟲了。

--出示繭的圖片。

師:毛毛蟲吃飽了,就給自己造了一間小房子,叫做繭。

師:繭怎麼了?(出示破了一個洞的繭),毛毛蟲把繭咬破了一個洞,誰願意幫助毛毛蟲把這個洞咬的更大一些。(幼兒操作)毛毛蟲變成了一隻漂亮的蝴蝶。

三、幼兒隨樂表演。

--聽着好聽的音樂,我們一起來學一學毛毛蟲吧。(播放音樂和幻燈片,師生隨樂遊戲)

【活動反思】

繪本《好餓的毛毛蟲》故事情節簡單、充滿趣味性,很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本次活動側重點在語言領域,但我遵循《綱要》和《指南》的思想,還涉及了科學領域。

而本次活動一共三個環節,清晰明瞭,第一環請孩子們説一説、學一學、做一做毛毛蟲吃的東西,以及它怎麼吃的,一開始孩子們還有點害羞不敢大膽表達自己的意見。興趣是孩子的老師,第二環節,請孩子們邊看圖片邊複述故事,孩子們運用已有的經驗快速的用較完整的語句表達了出來。這一環節很順暢,而這也是本次活動的重點,即有數學知識,又有語言表達能力。學習過程中孩子積極性很高,很快樂,輕鬆地完成了教學目標。第三環節就是遊戲環節,讓孩子們聽着音樂,從毛毛蟲變成蝴蝶飛來飛去。但是這個環節沒有孩子們只顧着遊戲,而沒有達到遊戲的目的。

好餓的毛毛蟲小班教案12

活動目標:

1.幼兒明確自己要扮演的角色,和同伴合作表演《好餓的毛毛蟲》。

2.在教師動作以及音樂的提示下,能進行角色的表演,角色間能初步自主對話,動作的表達初具自主性。

3.體驗和同伴一起表演遊戲的歡快情感。

活動準備:

遊戲音樂、背景已經佈置好,比演員數量稍多的各種角色的服飾、頭飾,幼兒事先已經選好想要扮演的角色。

活動過程:

1.回憶故事內容,角色亮相。

教師:這些天我們都在玩表演遊戲“好餓的毛毛蟲”,誰來説説遊戲裏都有誰?

幼兒回憶故事裏的角色:毛毛蟲、蘋果、梨子、桔子、草莓等。

2.提出遊戲存在問題,集體討論。

(1)教師:上次在遊戲中,小朋友們都説到毛毛蟲來到水果寶寶那裏時,如果它們能説説話就更好了,那你們覺得應該説些什麼呢?

(2)教師可扮演毛毛蟲和幼兒單獨互動。

3.表演遊戲《好餓的毛毛蟲》開始。

(1)在表演中,教師扮演毛毛蟲和幼兒一起遊戲,促進遊戲情節的開展。

(2)對出場次序、對話、表演等方面進行一定的提示的同時充分鼓勵孩子的自主發揮。

(3)提醒幼兒表演時注意聽背景音樂。

4.結束、評價。

結合目標和幼兒一起評價。

好餓的毛毛蟲小班教案13

《好餓的毛毛蟲》這是一首根據繪本故事原創的歌曲,歌詞最後象生詞的運用,可以大大增加歌曲的趣味性,讓幼兒多瞭解水果名稱。通過前期對繪本的學習,孩子們對毛毛蟲有了一定的瞭解,在此基礎上教他們這首歌曲相對而言比較簡單。在小班下期階段用遊戲的形式進行,有很多孩子還能自發地享受音樂故事、並熱愛表現。這是本次活動的一個亮點。唱歌是音樂教育的一種手段,每個孩子都喜歡唱歌,尤其是快樂的孩子更愛唱歌。針對小班孩子的年齡特點,我覺得開展歌唱活動應該注意以下幾點:選擇合適的歌曲,讓孩子快樂參與;創設愉悦的情境,讓孩子快樂歌唱;提供足夠的空間,讓孩子快樂創新。

活動目標

1.能模仿學唱歌曲的關鍵句。

2.能跟隨音樂和老師一起做毛毛蟲的動作。

3.熱愛大自然,展開想象,嘗試替換歌曲中的水果名稱。

4.培養幼兒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快速應答能力。

5.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活動重難點

重點:能學唱歌曲,帶有動作。

難點:簡單仿編歌詞中的水果名稱並展示。

教學準備

1.有閲讀繪本:《好餓的毛毛蟲》的閲讀經驗

2.毛毛蟲手偶

3.音樂鋼伴

教學過程

1、開始部分。繪本故事導入,激發興趣。

教師帶領幼兒角色表演毛毛蟲的蛹,邊做動作邊進場。引起幼兒興趣。(練聲)

2、基本部分。教師清唱表演,引導幼兒認識毛毛蟲的成長過程。

(1)教師角色扮演邊清唱示範,邊做動作表演毛毛蟲的變化過程。

師:剛才毛毛蟲都吃了什麼呀?它是怎麼吃的?

(2)教師手指扮演毛毛蟲在身體上爬一爬,邊表演邊隨伴奏演唱。

(3)教師引導幼兒用小手試一試毛毛蟲每次吃完水果的身體變化。

小結:毛毛蟲每次吃完一種水果都會有變化:吃完一個大蘋果,變成食指;吃完兩個大香梨,變成兩根手指;吃完三個水蜜桃,小手變成"蛇頭狀"。

3、情景延伸,引導幼兒嘗試邊唱邊表演。

(1)教師邊唱邊帶領幼兒和"手偶毛毛蟲-毛毛"一起尋找吃的。(教師提出要求:毛毛最喜愛吃會唱歌的水果了)

(2)教師利用自制玩偶"毛毛",讓幼兒感受毛毛蟲的身體成長變化。

(3)教師通過喂"毛毛",引導幼兒嘗試替換歌詞中的水果名稱。

4、結束部分。隨音樂變成蝴蝶翩翩起舞地退場,充分讓幼兒在音樂中盡情享受並愉快表現。

【活動反思】

繪本《好餓的毛毛蟲》故事情節簡單、充滿趣味性,很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本次活動側重點在語言領域,但我遵循《綱要》和《指南》的思想,還涉及了科學領域。

而本次活動一共三個環節,清晰明瞭,第一環請孩子們説一説、學一學、做一做毛毛蟲吃的東西,以及它怎麼吃的,一開始孩子們還有點害羞不敢大膽表達自己的意見。興趣是孩子的老師,第二環節,請孩子們邊看圖片邊複述故事,孩子們運用已有的經驗快速的用較完整的語句表達了出來。這一環節很順暢,而這也是本次活動的重點,即有數學知識,又有語言表達能力。學習過程中孩子積極性很高,很快樂,輕鬆地完成了教學目標。第三環節就是遊戲環節,讓孩子們聽着音樂,從毛毛蟲變成蝴蝶飛來飛去。但是這個環節沒有孩子們只顧着遊戲,而沒有達到遊戲的目的。

好餓的毛毛蟲小班教案14

設計意圖

幼兒常常在圖書裏看到毛毛蟲和蝴蝶的故事,但幼兒很難想象美麗的蝴蝶和看上去有點可怕的毛毛蟲聯繫在一起,不知道蝴蝶就是毛毛蟲變成的。這個故事不僅可以讓幼兒瞭解毛毛蟲變蝴蝶的神奇過程,而且也可以讓幼兒通過閲讀大圖書感受到畫面的造型美和色彩美。

活動目標:

1、閲讀故事,感受毛毛蟲變蝴蝶的神奇。

2、能有興趣地觀察畫面,樂意講述畫面的內容,欣賞畫面造型美和色彩美。

3、閲讀過程中樂意點數,對故事中的數量關係感興趣。

活動重點:

能有興趣地觀察畫面,樂意講述畫面的內容。

活動難點:

欣賞畫面造型美和色彩美,逐步養成自主閲讀的良好習慣。

活動過程:

一、出示掛圖,引出課題。

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個好看的圖書,你們看,是關於誰的故事呢?毛毛蟲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呢?我們一起來看《好餓的毛毛蟲》這本書。

二、師幼分享閲讀。

教師閲讀文字,幼兒欣賞畫面,根據內容及時與幼兒互動。

提問:它開始去找吃的。星期一,他吃了什麼?(請幼兒回答後,用手指模仿毛毛蟲鑽進蘋果的洞洞裏,嘴裏發出“啊嗚啊嗚”的聲音模仿毛毛蟲吃蘋果。)

三、聽故事錄音,教師翻閲掛圖,幼兒欣賞故事。

四、幼兒閲讀《小朋友的書春天來了》,鼓勵幼兒看圖講述故事,數數畫面上的毛毛蟲都吃了哪些食物,再和同伴交流。

活動反思:

一、注重幼兒的語言表達,但缺乏對個別幼兒的及時、有效的引導。我一直很注重讓幼兒多説,但我發現並不是説得越多就越好,在活動中,我發現部分幼兒只是一味地在重複前面幼兒説過的話,自己並沒有通過思考在回答。顯然,這樣的回答的無效的。這時,老師應該給他們搭建一個腳手架,幫助能力弱的幼兒通過老師的引導使自己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這也遵循了語言教育個別性的特點,使每個不同水平的幼兒“挑一挑,摘桃子” 。

二、語言學習停留在表面,沒有提升到靈活運用的水平上來。新《綱要》強調語言活動注重的是語言的運用,把語言運用看成是語言學習的動力和源泉。《好餓的毛毛蟲》這則文學活動應帶領幼兒側重理解和使用敍事性的語言表達方式,而我發現自己在實施過程中忽視了讓幼兒用“敍事性的語言來表述”,而是把重點放在了讓幼兒把話講完整。其實這兩步棋可以雙管齊下,針對語言水平強的幼兒可以讓他在講完整的基礎上用敍事性的語言來表述,而針對語言能力稍微差一點的幼兒可以分兩步:先讓他用自己的話講完整,再鼓勵其用敍事性的語言來表述。

好餓的毛毛蟲小班教案15

活動目標:

1、通過故事,讓幼兒瞭解毛毛蟲變成蝴蝶的過程。

2、培養幼兒閲讀的興趣,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3、鼓勵幼兒大膽用肢體動作表現毛毛蟲和蝴蝶。

4、通過視聽講結合的互動方式,發展連貫表述的能力。

5、學會有感情地朗誦故事,大膽參與討論。

活動準備:

PPT圖片

活動過程:

通過課件引出故事,引起幼兒興趣。

1、師:今天老師帶來一個小動物,你們認識嗎?

幼:毛毛蟲!

師:你們會學毛毛蟲走路嗎?

我們來學毛毛蟲爬一爬,毛毛蟲爬的時候手指是一彎一彎的。

師幼共同用食指彎彎作毛毛蟲爬的樣子。

2、師:你們做的很棒!

教師出示毛毛蟲的圖片。

師:那這隻毛毛蟲爬了沒有?它為什麼不動?

幼:因為它好餓、想睡覺、沒力氣、不開心……

師:這個小朋友説得很好,這是一隻好餓的毛毛蟲。

今天這個故事的名字就叫做《好餓的毛毛蟲》,小朋友一起説一説,故事的名字叫……

二、引導幼兒欣賞故事,理解故事內容。(語言+動作)

師:這隻毛毛蟲好餓,它要去找東西吃。它吃了什麼?

幼:蘋果。

師:吃了幾個?

幼:一個。

師:好,那我們完整的説一遍。第一天,毛毛蟲吃了一個蘋果。

那它是怎麼吃的?

幼:啊嗚!

師:很好。現在跟老師學一學、做一做,注意一個蘋果一聲啊嗚。

第一天,毛毛蟲吃了一個蘋果。啊嗚!(它吃了一個蘋果)。

師幼共同做毛毛蟲吃蘋果的動作,可請個別幼兒表演。

師:可是,到了晚上,毛毛蟲的肚子又餓了。第二天,它又吃了什麼?

幼:梨子。

師:吃了幾個梨子呢?

幼:兩個。

師:小朋友們快,毛毛蟲現在要吃梨子了,啊嗚啊嗚!幾聲啊嗚?

教師在此強調第一天一個蘋果一聲啊嗚,第二天兩個梨子兩聲啊嗚。

師:現在你們來吃給老師看看,第二天是不是吃了兩個梨子?

幼兒練習説完整的語句,並表演。

第二天,毛毛蟲吃了兩個梨子。啊嗚!啊嗚!它吃了兩個梨子。

師:小朋友們聽一聽,咕嚕嚕咕嚕嚕,是什麼聲音啊?毛毛蟲的肚子怎麼了?

幼:肚子的聲音、餓……

師:哎呦喂,毛毛蟲還是好餓,我們一起幫幫它,去找東西吃吧。

哇,看到了什麼?

幼:香蕉、三個香蕉……

師:毛毛蟲趕緊爬過來,啊嗚、啊嗚、啊嗚。吃了幾個什麼東西?

再次讓幼兒説完整。

第三天,毛毛蟲吃了三個香蕉。啊嗚、啊嗚、啊嗚。

4、師:到了第四天,毛毛蟲想吃草莓了,你們猜猜它會吃幾個呢?

幼:5個、4個、3個、2個、1個……

師:我們一起來數一數,它究竟吃了幾個草莓?

你們真棒!我來請一個小朋友完整的説一遍。

第四天,毛毛蟲吃了四個草莓。啊嗚、啊嗚、啊嗚、啊嗚。

5、師:接下來,到了第五天,你們猜一猜毛毛蟲吃了幾個東西?

幼:5個。

師:真棒。我們數一數是不是五個呀?我們來看看它吃了五個什麼?

幼:……

師:小朋友一起説一説。

第五天,毛毛蟲吃了五個桔子。啊嗚、啊嗚、啊嗚、啊嗚、啊嗚。

6、師:現在我們一起回憶一下,毛毛蟲剛剛吃了哪些東西?(語言複述,不要動作表演。)

第一天,毛毛蟲吃了一個蘋果。

第二天,毛毛蟲吃了兩個梨子。

第三天,毛毛蟲吃了三個香蕉。

第四天,毛毛蟲吃了四個草莓。

第五天,毛毛蟲吃了五個桔子。

7、師:毛毛蟲還想吃什麼?

擴散思維,讓幼兒充分發揮想象力。觀看圖片。

三、引導幼兒遊戲:毛毛蟲變蝴蝶。

1、師:哎呀,毛毛蟲吃了這麼多東西,終於吃的飽飽的。

它摸摸肚子,打打哈欠,想睡覺了。

毛毛蟲睡醒了會發生一件神奇的事情,你們想知道嗎?

幼:想。

師:現在你們都是毛毛蟲,趕緊閉上小眼睛,睡覺了。

毛毛蟲睡呀睡呀,睡了一天,兩天,它睡了兩個星期,終於醒來了。哎呀,毛毛蟲該醒了。(幼兒睜開眼睛)

師:毛毛蟲變成什麼啦?

毛毛蟲變成了一隻漂亮的蝴蝶。

2、師:小朋友們,我們一起學一學蝴蝶是怎麼飛的?

師:呀,這裏還有幾條毛毛蟲肚子餓餓的,我們到外面找點東西來餵它們吧!

師幼共同隨音樂離場。

活動延伸:

觀看相關視頻,鞏固毛毛蟲變蝴蝶的過程。

幼兒仿編故事並表演。

活動反思:

繪本《好餓的毛毛蟲》故事情節簡單、充滿趣味性,很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本次活動側重點在語言領域,但我遵循《綱要》和《指南》的思想,還涉及了科學領域。

而本次活動一共三個環節,清晰明瞭,第一環請孩子們説一説、學一學、做一做毛毛蟲吃的東西,以及它怎麼吃的,一開始孩子們還有點害羞不敢大膽表達自己的意見。興趣是孩子的老師,第二環節,請孩子們邊看圖片邊複述故事,孩子們運用已有的經驗快速的用較完整的語句表達了出來。這一環節很順暢,而這也是本次活動的重點,即有數學知識,又有語言表達能力。學習過程中孩子積極性很高,很快樂,輕鬆地完成了教學目標。第三環節就是遊戲環節,讓孩子們聽着音樂,從毛毛蟲變成蝴蝶飛來飛去。但是這個環節沒有孩子們只顧着遊戲,而沒有達到遊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