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大班數學公開課教案《認識人民幣》含反思

欄目: 教育隨筆 / 發佈於: / 人氣:2.77W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們應該怎麼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大班數學公開課教案《認識人民幣》含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大班數學公開課教案《認識人民幣》含反思

大班數學公開課教案《認識人民幣》含反思 篇1

活動目標

1.在操作中知道人民幣有紙幣和硬幣之分,有不同的面值(元、角)。

2.掌握對10元以內人民幣的認識。

3.積極參與活動,瞭解貨幣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係。

4.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5.體驗數學集體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0以內“仿真人民幣”,各種玩具,畫有不同面值人民幣的盒子。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活動。

提問幼兒:平日吃的東西,穿的衣服,玩的玩具是從哪裏來的?幼兒説出是用錢買來的,教師出示“仿真人民幣”問幼兒:認識他們嗎?他們一樣嗎?引導幼兒認識不同面值的人民幣。

2.發給幼兒每人一套“仿真人民幣”,讓幼兒辨別不同面值的人民幣。

讓幼兒按要求取出相應的幣值,例如,教師説出四元,幼兒取出四張一元的人民幣;師説六元,幼兒取出一張一元的,一張五元的人民幣,或取出六張一元人民幣。

3.遊戲活動。

教師變成售貨員,賣給幼兒玩具,教師説出玩具的價錢,幼兒按量取錢,誰取得既快又準,就把玩具賣給他。幼兒買到玩具後,可以和其他幼兒繼續進行遊戲,持有不同玩具的幼兒之間可以進行買賣,用“仿真人民幣”進行交換。

4.交流小結,讓“仿真人民幣”回家。

每個盒子上都有不同面值的人民幣,請幼兒根據盒子上面值的不同,把人民幣送到相應的盒子裏。

5.活動延伸。

在活動區內放置十元以上的“仿真人民幣”供幼兒繼續探索認識。

活動反思

《認識人民幣》這一單元是讓學生在現實的問題情境中,認識各種面值的人民幣,學習解決一些和購物有關的實際問題。本單元的教學目標是能正確、熟練地辨認各種面值的人民幣。知道相鄰單位間的進率。在取幣、換幣、付幣、找幣等活動中,進行合理、靈活地思考;有條理地思考和表達;能根據解決問題的需要正確地收集、整理和加工相關信息;能正確地解決購物時常見的問題……

教師在教學反思的同時要不斷地獲取學生的.反饋意見,並把它作為另一個認識對象進行分析,最後把兩個具體的認識對象揉在一塊兒整合思考。下面是初中生物《細胞的生活》的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要完成上述這些目標,是要依賴於學生豐富的生活經驗。對於“人民幣”,我覺得學生應該是再熟悉不過了,對於它的用途,更不用我們去講。所以在上本單元之前,以為會非常容易的,還曾想着壓縮課時,但是開始之後,我才發現一切根本不是我所想的那樣,原本3個課時的課,我足足用了一個星期,又複習了2天,直到今天還有相當一部分孩子迷迷糊糊。

這讓我思考了許久,怎麼會這樣呢?《人民幣的認識》學生掌握起來難度很大,每次教學總感覺效果不理想,在三年前的教學中早就領教過它的“看似容易實則很難”,所以在課前我充分進行了研讀教材,精心設計教案,力求幫助孩子們輕鬆掌握本節課知識,覺得準備的比較充分了,但是上完課我還是感到不滿意。

大班數學公開課教案《認識人民幣》含反思 篇2

活動目標:

1.感知,認識10以內為計量的人民幣,能説出它們的單位名稱:元,角,分。

2.知道人民幣上有我國的國微,知道10以內為計量的人民幣有紙幣和硬幣要愛護人民幣。

3.通過遊戲"買文具",初步學習"錢幣"的換算。

4.有興趣參加數學活動。

5.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活動重難點:

認識10以內為計量的人民幣,能説出它們的單位名稱。

知道10以內為計量的人民幣有紙幣和硬幣,並有不同的面值。

活動準備:

1.相關課件,各種面值紙幣和硬幣若干

2.學具: 每組一盒人民幣,內有元、角、分若干,"超市"貨架及貨物,人手一份買文具的作業單。

教法:提問法觀察指導法,組織遊戲法,操作法學法:觀察法,探究法,體驗法

活動過程:

一、開始導入

(1)、教師出示各種面值的人民幣:

——"小朋友這是什麼,你們認識它嗎?""你們知道它們的名稱叫什麼?"(錢、鈔票)"我們熟稱的錢,也可以稱為人民幣,它分為紙鈔和硬幣。""請小朋友仔細觀察一下,它們有什麼不一樣?"

(2)、知道人民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貨幣:

"你是從哪裏看出來的?"(通過觀察人民幣上的數字讓幼兒認識它們不同的面值,知道上面有國微)幼兒依次認識l角、2角、5角、1元、2元、5元、10元。

(3)、幼兒一起辨認人民幣上不同的面值,瞭解它們的意思。

2、瞭解等量關係:

(1)、教師告訴幼兒元、角、分的等量關係。

(2)、幼兒按老師的出題,選出對應的錢幣:

——"一元等於幾角?"

二、遊戲"買文具"。

"今天我們要去文具小超市逛一逛,請小朋友注意觀察,文具超市裏都有哪些文具?"

(1)幼兒逛文具超市。

(2)幼兒用完整地語句講述文具超市裏文具用品。

"今天我們要來買文具,大家看一看這些文具需要多少錢?"先引導幼兒觀察物品的價格.瞭解小數點前面數字和後面數字所表示的意思。

(3)幼兒操作。

三、小組活動。

"今天老師為每個小朋友都準備了一張買文具的作業單,我們也來做一次小顧客,也來買文具,買的時候請小朋友看清楚文具的價格和人民幣的面值,然後用線把它們連起來。"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4)教師小結,今天你們認識了人民幣,並學會了用錢購買物品,今後不要亂花錢,要把錢花在有用的地方.

四、活動評價。教師和幼兒一起進行評價

五、活動延伸:

最後,還有一個小小的任務,利用假期休息時間和父母一同去逛商場,超市等地方詳細看一看大人如何購物,如何使用人民幣,也可以自己去購買,把你的想法和同伴交流一下,也可以告訴老師.

教學反思

在上這節課的時候,思路也很清晰,環節銜接得也挺好的,可能是因為用實物來演示,因此整堂課下來氣氛都很好。但是,在介紹單位的時候,小朋友還是沒能很好的運用,在今後的生活中我會慢慢的去引導他們正確運用單位的。

大班數學公開課教案《認識人民幣》含反思 篇3

設計背景

那天不輕易地發現有個小朋友手中拿着撕成兩半的五角面值的人民幣,我問他去哪得,他説某某小朋友説不要了,撕了扔地上,他撿來玩的,大班的小朋友,難道對錢沒有概念嗎?

活動目標

1、認識常見人民幣面值及特徵。

2、知道人民幣的用途及一些意義。

3、瞭解簡單的錢幣兑換關係,並學習簡單的粘補技巧。

重點難點

認識人民幣面值,人民幣的兑換關係。

活動準備

1、各種面值人民幣。

2、一些日常用品及價格單。

活動過程

一、瞭解人民幣

1、出示人民幣,教師:這個是什麼?有什麼用呢 ?

2、教師:對,是錢,錢是一種拿來交易的東西,比如用來買玩具啊,買生日蛋糕啊,或者請別人幹活要給錢給別人啊。我們中國製造出來的錢叫人民幣。

二、認識不同面值的人民幣

1、在黑板上展示不同面值的人民幣給幼兒觀看,請幼兒仔細觀察有何不同。

2、請個別幼兒説説自己的發現。

3、教師糾正、肯定幼兒的説法。

4、簡單告知幼兒人民幣的基本貨幣單位是圓角分。

三、人民幣的兑換

1、出示2角的人民幣,請幼兒説説可以兑換成幾張1角的人民幣。

2、出示5角的人民幣,請幼兒想想看可以換成幾張1角的人民幣?幾張1角和2角的人民幣?

3、……

延伸活動

1、粘補殘缺的“人民幣”。

2、角色遊戲:購物。

教學反思

1、教學活動準備充分,所用的真幣是幼兒生活中熟悉的,對幼兒很有吸引力。他們興趣高,都樂於表現自己的想法、看法和做法,比如告訴幼兒人民幣不能撕毀,這是犯法的,幼兒都很認真的和老師一起把撕爛的錢幣粘補好。通過給幼兒自己認真觀察,給他們瞭解可以通過顏色、數字的不同,認識到不同面值的人民幣。

2、大班幼兒對數字有一定的概念,在此基礎上,完全可以展開“兑換”這一環節,我從簡單的2角兑換1角到5角兑換2角和1角,一步步引導幼兒掌握了簡單的兑換關係

3、老師適時把自己當成幼兒,既是活動的主導者,又是活動的參與者,幼兒在平等的氛圍中和老師打成一片。

4、本次活動整個過程幼兒很活躍,超乎我本人想象中,以為會是枯燥的一節課,但很好的完成了教學目標,在今後的教學中,不僅要了解教材,更加要去了解幼兒。

5、如果再上這節課,我會在此基礎上,加入故事情節,愛聽故事是孩子的天性,通過故事讓幼兒更深地瞭解人民幣,並提升他們的愛國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