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楊志賣刀教材

欄目: 教育隨筆 / 發佈於: / 人氣:2.49W

楊志賣刀是施耐庵小説《水滸傳》重要情節。大致經過是:楊志被高太尉趕出了殿帥府。因為身上沒錢,只好賣掉祖傳的寶刀。楊志將自己的寶刀拿出來賣,遇到了惡霸牛二。牛二一心想霸佔楊志的寶刀,於是百般刁難,楊志忍無可忍,便一刀殺了牛二,到官府自首。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楊志賣刀教材相關內容,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大家!

楊志為了表示他懷抱的那口刀是要賣的,就在刀鞘裏插了一枝草標。這種用插草標來表示交易意向的做法在民間一直流傳,父親就曾對我講過,解放前家鄉遇上饑荒,有人賣兒賣女,就在那孩子頭上插枝草標。這一説法我後來在老電影裏得到過證實。因為楊志的刀上插了草標,所以來往的人都明白他想把刀賣了。牛二也明白這一點,所以他要買。但是牛二對楊志一口刀出價三千貫不理解,站在消費者的立場,他有權利要求楊志,也就是貨主當場驗明刀的功效。頭髮吹斷了,銅錢砍斷了,都沒問題,就差殺人不見血了。楊志説的這第三條有點不慎,讓牛二找到了耍無賴的把柄,他非要楊志殺個人不可。如果真的如楊志所説殺人不見血,牛二説他才買這口刀;而他牛二如果真的遇見的是如此罕見的寶刀,他必買,所以楊志你必須殺個人,這顯然是個怪圈。楊志認為,從檢驗刀的產品質量的角度講,殺一隻雞和殺一個人一樣,都可以達到目的,但或除人以外的其他動物。怎奈楊志不幸遇到了一名認真的消費者,一個固執的,不知死活的刁民牛二。楊志這把刀現在賣也不成不賣也不成,困境由此產生---用小説研究的專業術語講,這叫張力。

楊志賣刀的故事從我童年讀到它時起,就一直深深地存活在我的記憶中,像那寶刀一樣,鏗鏘作響,閃着寒光。這究竟為什麼,我卻一直弄不明白。小時候我經常把自己想像成楊志,反覆思考自己面對牛二的糾纏該如何處置,如何脱身,我甚至還考慮過自己萬一賣了三千貫錢,那該怎麼消費,怎麼安排以後的生活。也許就是這種焦慮把楊志賣刀這個響亮的,有着無限意味的詞組刻在我的腦海裏。

事實上,最先知道楊志是在他被劫生辰綱的故事裏。上小學的時候,我們正趕上全國大批《水滸》,老師也就奉命在課堂講“智取生辰綱”,我當時聽得昏昏沉沉、懵懵懂懂。倒是過了兩三年我自己在家看真正的《水滸傳》,才發現楊志也是一條好漢,而且武藝在《水滸》裏絕對一流。最重要的是,他既然是一條好漢,其實就是和晁蓋、劉唐他們一撥兒的,只不過走上正確的命道路的時間不同罷了。至於這本“反面教材”中的投降派宋江,看了小説也覺得他算條好漢,至少他為營救晁蓋做了一些地下工作,而且大義滅親,敢殺閻婆惜,也算男子漢大丈夫了,比現在的什麼“新好男人”要“酷”得多。今年春節,我在家裏又翻到

一本當年批判《水滸》的連環畫,上面的宋江光着腳,腳丫夾着毛筆,手舉投降書,斜歪在地上,形象頗為醜惡,就像幾年之後的漫畫中的“四人的幫”一樣。這不免讓我又生出一些感慨。後來上了大學,小説真的都成了教材,儘管絕大多數是正面教材,我仍然不得不找另外的一些書來當小説讀,這包括一些棋譜和艱澀的理論書。而在後一類書中我終於讀到一句詩人艾略特的不太艱澀的話,他説,“一首詩中或許有很多東西是可以學的學者們可以向我解釋其中的許多事實,使我不致於產生進一步的誤解。但是我相信,一種正確的解釋必須同時也是對我在讀這首詩時的個人感受的解釋。”受這句話的誤導,在發現一些研究小説的文章沒有解釋我的感受後,我總是武斷地認為人家的評論不對頭,或者不高明。

對了,楊志賣刀還沒説完。楊志賣刀之所以給我的.想像特別多,是因為這是一個末路英雄的故事。楊志賣刀,是一個純粹的個人事件,也因此更富有人生況味。故事在這裏突然放慢了腳步盤旋起來,就像楊志本人的徘徊茫然一樣。我們每個人都會遇到這樣的困境,這樣的人生遭際的故事很容易讓我們感同身受。同樣,林沖的故事中,最吸引我的是遇險野豬林、火燒草料場。故事剛剛展開,但英雄的命運難料,情節有張有弛地踱着步,給我足夠的時間和空間來體味英雄的困境,英雄的滋味,還有人生之難料所帶來的曖昧和這曖昧的魅惑力。英雄落難,才能出故事,落難的英雄也才更讓人同情。楊志正走投無路,潑皮牛二卻來逼他。所以,他殺了牛二,卻贏得了汴京市民和小説讀者的同情。當然,從小説的角度講,這個人物擺脱了眼下的困境,張力暫時消解,情節以此為轉折點向另一個方向發展。不錯,小説畢竟是小説,而我們則是會讀小説的成年人了。成龍演完英雄之後也仍然知道“我是誰”,可以抱着VCD不無自得地自誇,他演的都是真功夫。可是楊志不能,儘管楊志知道插枝草標來賣刀。楊志一心想弄個官爵,博個封妻廕子,結果不自已宰了牛二。他永遠活在那個遙遠的、令人神往的英雄傳奇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