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巧用提問藝術,提高課堂實效(教學論文)

欄目: 教育隨筆 / 發佈於: / 人氣:1.76W

 摘要: 語文教學中,課堂提問無疑是培養學生興趣,激活學生思維的重要手段。教師只有掌握課堂提問的技巧,巧問妙問,才能開啟學生的思維之門,從而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巧用提問藝術,提高課堂實效(教學論文)

關鍵詞: 課堂提問 語文課堂 巧妙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起於疑。”有效的課堂提問能加強師生間的信息交流和反饋,是推動課堂進程,協調教學關係,拓展學生思維,保證和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法國大作家巴爾扎克也説:“打開一切科學的鑰匙,都毫無疑問的是問號。” 

設疑、質疑、解疑是語文新課程理念師生互動的主要實踐方式。應該説,現代語文課堂並不缺乏提問,但在操作層次、尺度把握上,還存在許多問題。實踐證明,不科學的提問不但收不到良好的效果,甚至適得其反。筆者結合自己在語文教學實踐中的體會,談一些粗淺的看法。 

一、創設情境,激發問答興趣 

學生的迫切需要是促使其積極思維的開始,創設問題情境是教師鼓勵學生質疑問難,發表不同見解,形成師生能動的良好開端。藝術地設置情境,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逐步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和運用自己的語言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能力。 

筆者在教授《念奴嬌赤壁懷古》時,利用多媒體技術讓學生欣賞《三國演義》的片頭曲及“赤壁之戰”的宏闊場景,使學生身臨其境。然後再提問由這些音樂和場面想到了什麼,學生的話題一下子就打開了:有人説,想到了曹操,想到了劉備、孫權,想到了周瑜和諸葛亮,想到了華容道,想到了關於“捉放曹”的片斷,這樣學生的思維活躍了,就覺得有話可説。然後,讓學生結合課文重點談談作者所崇拜的人物,從而引出周瑜,揭示文章主旨。學生自己提問,自己討論,自己回答,問答之趣橫生。 

這樣創設問題情境,既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又能激發學生思維的穿透力,把學生推向一種“喜問樂答”的心理狀態中去。 

二、由淺入深,把握問題難度 

要上好一堂語文課,僅靠一兩個提問是不夠的,它需要教師從整節課、從整篇課文來謀劃,設計出一組系統化的提問。在實際操作中,教師可以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水平,把難問題分解成易理解、更有趣的小問題,層層深入,一環扣一環地問,逐步引導學生的思維向縱深發展,這樣的提問方式,學生肯定樂於接受。 

如《祝福》一課,如果這樣提問:作者刻畫祥林嫂這個人物形象有什麼現實意義?顯然,這個問題較難,學生吃不準。但我們可以分層提問,降低難度。第一,祥林嫂是怎樣一個人?學生很快答道:“是一個勤勞善良的中國農村婦女,但有些迷信和愚昧。”第二,當時中國的社會制度有什麼特點?學生答:“當時的中國正處在最黑暗的封建社會末期,封建思想根深蒂固,人們缺乏對自身命運的認識和把握。”這樣,就把一個難以回答的問題分解成兩個易於解決的問題了。 

可見,課堂提問要適合學生的認識水平,注意把握問題的難易程度。如果問題不切實際,超出學生的實際能力,或者問題過易,答案一望便知,那都會失去提問的意義。因此,所提問題要新穎有趣,使學生樂於思考,要讓每個學生“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桃子”。 

三、順其自然,抓住提問時機 

種子發芽,孕育生產都是有時機的,不按時機,不順其自然,就難以奏效。課堂提問也是如此。過早發問,造成氣氛緊張,學生內心茫然,回答問題不能深中肯綮;過晚發問,引導過甚,問題蒼白無價值。有些教師常常是在導入新課時用到提問,隨後就開始了“滿堂灌”,這種單一的教學模式只會讓興趣廣泛的中學生感到索然無味,最終導致課堂教學的失敗。其實語文教學過程就是師生情感交流和精神對話的過程,這要求教師博聞多才,讓自己時常處於一種精神高度集中、思維異常活躍的“臨戰狀態”,抓住契機,適時發問,把學生的情緒調動到最高點,把學生的思維開闊到最廣處,這就需要選擇恰當的時機提問。 

比如在分析《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的時候,如果一開始就問:杜十孃的悲劇原因是什麼,那麼學生就會感到茫然不知所措。此時不妨先讓學生詳細瞭解杜十娘和李甲這兩個人物形象,在充分認識杜、李二人形象的基礎上,再挖出李佈政這個幕後黑手,然後再適時回到先前的問題,這樣就會水到渠成,取得圓滿的教學效果。 

可見,提問重在深入淺出的引導,提問內容不論難易,都要緊扣教材的重難點,為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服務,並且力求內容與形式的完美統一。 

四、活躍課堂,營造互問氣氛 

活躍課堂氣氛,是打開學生思維,激勵學生敢問敢答的'重要條件。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僅僅做到單向發問是不夠的,還應該起到投石激浪的作用,讓學生展開討論,在討論中互問,把課堂交給學生。 

筆者在教《人生的境界》時,設計了這樣一個疑問:“請一位同學列舉出歷史上有影響的一位人物和他們的價值觀”,然後讓其他同學評價這些人物和價值觀屬於哪一種境界?答疑的同學,有權利自己出題,再考問其他同學。這樣,一石激起千層浪,同學們都積極思考,踴躍發言。有的同學發問“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有的發問“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有的則講了諸如“三個泥水匠談工作目的”之類的故事。在互問過程中,有學生響應,有學生反對,激烈的課堂互問氣氛使教學目標愈辯愈明。這樣既可以有效完成教學任務,又能拓展學生的思維,逐步培養其獨立思考、沉着自信、多角度考慮問題的思維習慣。 

五、科學評價,強化問題意識 

值得注意的是,在提問後,教師要予以適當的評價和引導,不能在學生回答後置之不理,這樣既不能形成科學的結論,又不能給回答的學生以再次參與的信心和勇氣。 

提問的藝術不僅僅表現在怎樣提出問題,還應該表現在學生回答問題之後如何給予恰當的評價。教師對於學生的回答,不能只是簡單地下個斷語“對了”、“錯了”。語文《新課標》指出,評價要根據總目標和分類目標,抓住關鍵,突出重點,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關注學生的不同興趣、不同表現和不同學習需要。評價要有利於鼓勵學生,促進每位學生的健康發展。因此,作為教師要科學地運用“無錯原則”和“激勵原則”來評價學生的每一次發言。比如一句口頭表揚,一個鼓勵的眼神,一次表現的機會,都可能樹立起他們的自尊、自信意識,幫助他們驅散畏難情緒,獲得一種質疑、批判的膽量,並誘發他們形成異想天開的創意和標新立異的觀點。 

總之,課堂提問是一門藝術。巧妙的提問,猶如一顆石子投向平靜的水面,能激起學生思維的浪花,使每個學生具有積極的參與意識,保持高漲的學習情緒,使學生的主體作用與教師的主導作用都得以充分發揮,從而提高課堂教學實效。 

參考文獻: 

[1]賀志樸,姜敏著.藝術教育學.人民出版社,2001.5,第1版. 

[2]朱光潛著.詩論.安徽教育出版社,1997.9,第1版.

 

符尤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