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精品】六年級下冊科學教案3篇

欄目: 教育隨筆 / 發佈於: / 人氣:2.68W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麼什麼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六年級下冊科學教案3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品】六年級下冊科學教案3篇

六年級下冊科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水污染主要是人類的活動引起的。

過程與方法:

1、調查家鄉水環境污染和治理情況。

2、學習考察自然水域的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

1、增強保護家鄉水環境的責任感。

2、水污染嚴重影響人們的生產、生活。

 【教學重點】調查家鄉水環境污染和治理情況。

【教學難點】學習考察自然水域的方法。

 【教學準備

1、教師課前實地踏勘家鄉可供學生考察的河流、池塘或湖泊,選定地點。

2、有關家鄉水域狀況的錄像或照片。

3、採集水樣的瓶子,放大鏡或顯微鏡。

 【教學建議

本課活動的開展最好是跟學校或者少先隊取得聯繫,一起組織活動,特別要做好安全工作,並在後續活動中做好學生考察報告的撰寫。

【教學過程

一、制訂計劃:

1、談話導入:

家鄉自然水域裏的水有沒有受到污染?是什麼原因造成了污染……要真正瞭解家鄉的環境狀況,就要去實地考察,考察是科學研究的一種重要方法。這一次,我們將一起到去考察家鄉的自然水域,地點就定在****。

2、討論:考察前我們應做些什麼呢?考察時要注意什麼?(確立考察主題,設計考察自然水域的方案,注意安全等。)

3、小組討論制訂考察計劃。

計劃包括這些內容:目的、地點、時間、器木才、考察程序、考察內容、人員分工、注意事項……

可參考教材84面的樣稿。

二、實地考察:

1、組織學生實地考察、取樣。考察地點宜離學校較近。考察過程強調紀律。

2、考察時先看水域周圍是什麼樣的環境,有沒有廢水排放;再看看水的顏色怎樣,水裏有沒有動植物,水面有沒有污染物,最後取一瓶水樣,帶回學校進行檢驗觀察。

3、對採回的水樣進一步觀察。

(1)把水樣靜置一段時間後,看有沒有雜質沉澱下來,雜質是什麼?

(2)用顯微鏡檢驗水中有沒有肉眼看不見的微小生物?

三、觀察討論:

1、回學校後,按照教材85面的“我的考察報告”提示觀察水樣,填寫報告。

我的考察報告

水域名稱

地點

水域周圍的環境

有沒有污水排到水裏

水中生活着什麼生物

水面上漂浮着什麼雜物

水質情況

顏色

氣味

是否渾濁

水中雜物

其他

2、與自然水和生活污水比較,判斷家鄉的自然水域是否已被污染?如果已污染,分析原因,如果未污染,討論為什麼?

3、請學生就如何保護家鄉的水環境提一提建議。可以組織學生撰寫相關的環保小論文

六年級下冊科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鐵生鏽是一種化學變化,鐵鏽是一種不同於鐵的新物質。

鐵生鏽的原因與水和空氣有關。

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實驗獲得證據,確定鐵鏽是一種不同於鐵的新物質。

通過對比實驗,探究鐵生鏽的原因。

情感態度價值觀:

懂得確定一種物質是否是新物質需要有足夠的證據,培養證據意識。

【教學重點】認識鐵鏽是不同於鐵的物質,瞭解形成原因。

【教學難點】能設計完整實驗論證自己的推理猜想,並能堅持觀察記錄。

【教學準備】鐵片、鏽鐵、鐵鏽、電路、磁鐵、錘子

【教學過程】

一、出示生活實例圖片:

很多的鐵製物品被鏽掉了,影響了我們的使用,要控制鐵鏽就要了解鐵鏽。

二、觀察鐵鏽,和鐵形成對比認識

1、提出問題,明瞭探究任務:鐵鏽是從鐵變來的,那麼鐵鏽是鐵麼?生答。怎樣證明鐵鏽是不同於鐵的新物質呢?

2、取出鐵、鏽鐵、鐵鏽(刮下來的),仔細觀察回答,如何支持我們的看法?

3、引導思路:要看鐵鏽是否是鐵,除了觀察等外,我們還要看鐵鏽是否擁有鐵所具有的特性來驗證,尋找證據借鑑課本資料實驗探討填寫35頁表格。(指出:是對比實驗,注意可變因素的唯一性,以及實驗注意點)

4、反饋交流探討結果,展示填表。如何用你的發現説明你的看法的?

5、小結:我們通過觀察和敲擊、導電、磁鐵的吸引等實驗得到的結果都説明鐵鏽不是鐵,是鐵產生的一種新物質,那麼就是一種化學變化。是鐵和誰發生的`化學變化呢?這是我們控制鐵鏽的關鍵。

三、探索鐵鏽形成成因

1、教師提出問題:是鐵和誰發生的化學變化呢?也就是鐵鏽究竟是怎樣形成的。

2、學生大膽討論猜測。

3、制定研究計劃。

4、交流研究計劃,相互質疑補充,(對研究命題作出指導,通過比較“鐵為什麼生鏽?鐵生鏽與什麼因素有關?與具體學生單一猜想問題作出比較,指導問題選擇的可行性,人員分工等)

四、總結:

下週我們再上課的時候,相信同學們對鐵鏽形成的研究會有不小的收穫,我們還可以獲取避免生鏽的方法。

六年級下冊科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小蘇打和白醋會發生化學反應,產生新的物質。

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質的一種氣體。

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實驗、分析和閲讀資料得出正確結論。

情感態度價值觀:

懂得只有足夠的證據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得出科學結論需要嚴密的邏輯推理。

教學重點】小蘇打和白醋的混合實驗以及產生氣體的判斷。

【教學難點】對於實驗的合理推想和論證。

【教學準備】小蘇打、白醋、火柴、蠟燭、玻璃片

【教學過程】

一、觀察小蘇打和白醋導入:

1、材料員領取教師事先準備好量的小蘇打:觀察特點,描述,記錄特徵,判斷物品(事先不告訴是什麼物品,既可以激發學生興趣,又能聯繫生活)板書:小蘇打

2、領取白醋,觀察描述,記錄特徵,判斷。板書:白醋

二、混合小蘇打和白醋實驗

1、過渡提出問題:如果我們將這兩中物質混合在一起,會是怎樣的狀況呢?為什麼?説説理由。

2、學生討論回答猜想。(可能有同學瞭解)那就讓我們用實驗來看究竟會怎樣吧!

3、實驗:

A我們該怎樣做這個實驗呢?

B混合的比例大約多少呢?可以參閲課本。

C仔細觀察發生現象(看、聽、摸等)

4、實驗交流:在實驗中,怎麼做的?有什麼現象發生?(重點引導氣泡的產生、來源和性質)

三、驗證產生氣體

1、推測:究竟產生了什麼氣體?怎麼驗證你的設想?教師對於學生猜想和驗證方法作出評價和調整。(重點是和空氣的區別。顏色、輕重、是否含有氧氣能等)

2、引導實驗一:燃燒的細木條放杯內,看到什麼現象?説明什麼?

3、引導實驗二:將收集氣體倒在正在燃燒的蠟燭上面。看到什麼現象?説明什麼?

4、根據實驗所得信息,再次判斷產生的氣體,並説明為什麼。

5、小結並延伸閲讀:並不是僅僅因為以上我們驗證的兩個特點就可以斷定就是二氧化碳的本質,但是經過科學家的大量研究證明就是二氧化碳,它還存在很多地方。閲讀33頁,思考科學家是怎樣確定氣體成分的?

四、小結:

今天我們做了有趣的混合實驗,通過小蘇打和白醋的混合,產生氣體二氧化碳,相對於豆子和沙子的混合來講,是一個有趣的化學變化。

那麼混合之後杯子裏的物質會是什麼呢?課外蒐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