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北師版四年級語文《草原》課文及教案

欄目: 教育隨筆 / 發佈於: / 人氣:2.46W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北師版四年級語文《草原》課文及教案,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北師版四年級語文《草原》課文及教案

學習目標:

1、熟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能聯繫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蒙漢情深,民族團結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熱愛草原,熱愛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3、認識本課4個生字,理解課文中新詞的意思,摘錄課文中寫得美的句子,背誦課文第一自然段。

教學重點、難點:

1.通過語言文字展開想象,在腦海中再現課文所描寫的生活情景。

2.具體體會課文中的靜態、動態描寫。

課前準備:

1、草原風光圖。

2、蒙古族音樂和民歌。

課時安排:第一課時:初讀全文,整體感知,感受草原的美麗。

第二課時:深入品讀,感受草原的熱情和深情。

教學過程:

一、出示課題,想象美麗的草原

1、出示課題:草原。介紹作者老舍。回憶曾經學過的老舍先生的作品。

2、説説你印象中的草原。

學生可以有個各種不同的描述,語言表述要流暢,還可以説説怎麼會獲得這樣的印象。比如:

(1)草原是遼闊的,一望無際……

(2)草原是美麗的,綠綠的草地,五顏六色的野花……

(3)草原是充滿生機的……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理清脈絡。

1、自由朗讀課文:要求(1)把課文讀通順,同時劃出生字新詞,讀準生字字音。

(2)簡要説説課文內容。

(3)説説課文都描寫出了哪些地點?

初見草原——路上——蒙古包外——蒙古包內——蒙古包外

2、交流初讀情況。

三、指導品讀課文,感受美麗的草原

1、自由朗讀課文,根據提示的句子填詞語:“這是( )的草原。”從文中找出相關的句子做上記號,並有感情的朗讀。

2、課堂交流,隨機指導。

(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綠的,小丘也是綠的。羊羣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到哪裏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麼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xx流,輕輕流入雲際。”

①理解草原的“綠”。

◇説説“一碧千里”“翠xx流”的意思。

◇閉上眼睛想象“一碧千里”的草原,想象“到處翠xx流,輕輕流入雲際”,説説你好象看到了什麼。

◇出示草原風光圖片,看看一碧千里、翠xx流的草原。

◇有感情地朗讀這句話。

②想象草原上羊羣奔跑的樣子,理解“走到哪裏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

③有感情地朗讀這段話。

(2)“這種境界,即使人驚歎,又叫人舒服……好像回味着草原的無限樂趣。”

①“這種境界”是指什麼?

②在這種境界裏,作者為什麼要驚歎,為什麼又想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

◇草原的美麗深深地打動了作者的心。

◇作者沉醉在草原的美景裏了。

◇作者也許是第一次看到草原,感到很新奇。

③如果你當時也在這美麗的草原上,你會低音一首怎樣的小詩?試着寫一首小詩。

3、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第一自然段。

四、放手深入品讀,感受熱情的草原。

1、自由朗讀課文,根據提示的句子填詞語:“這是( )的草原人。”從文中找出相關的句子做上記號,並有感情的朗讀。

2、課堂交流,隨機指導。

(1)“忽然,像被一陣風吹來似的,遠處的小丘上出現了一羣馬……車跟着馬飛過小丘,看見了幾座蒙古包。”

①這段話描寫了一個什麼場景?(迎接客人)

②哪些詞句特別能表現草原人民的熱情?

◇“像被一陣風吹來似的”——來的真快,表現了草原人民迎接遠方的客人急切心情。

◇“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來”——為什麼用“彩虹”來比喻?(一是因為穿着各色的衣服,而是比喻一種熱情。)

◇“立刻撥轉馬頭,歡呼着,飛馳着……”——想象當時車與馬相遇的情景,説説如果你在場,你會有什麼感受?(熱鬧、熱烈、熱情)

③有感情地朗讀這段話。

(2)“也不知道是誰的手,總是熱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語言不同,心可是一樣。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

①讀句子,你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

◇看到了不停地握手。

◇聽到了不停的歡笑。

②通過朗讀把當時的熱情表現出來。

(3)“幹部向我們敬酒,七十歲的老翁向我們敬酒。我們回敬,主人再舉杯,我們在回敬。”

①反覆朗讀這句話,體會其中洋溢的熱情。

②想想大家在敬酒的時候會説些什麼?

(4)“這時候,鄂温克姑娘戴着尖尖的帽子……我們同行的歌手也趕緊唱起來,歌聲似乎比什麼語言都更響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麼,聽者總會露出會心的微笑。”

①有感情地朗讀句子。

②理解“會心”,“會心的微笑”裏包含着什麼?

3、播放草原民歌及舞蹈音樂,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

五、再讀課文,感受深情的草原

1、香醇的奶酒、激躍的xx、嘹亮的牧歌、狂歡的舞蹈,這是多麼激動人心的場面呀!可是夕陽西下,主客要分別了。如果這時你也在場,心情將是如何呢?

出示:“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①逐句逐字地理解:“何忍別”是指不忍別離;“天涯”是指蒙古族所住的地區,那已經是我國北部的邊陲了,所以叫它天涯;“碧草”指一片綠色的大草原;“話斜陽”是指在夕陽中,在那天涯碧草之上,我們互相高興地、親切地交談着

②連起來説説這句話的意思:蒙族和漢族兩族人民情深似海,哪裏忍心離別呢?所以到了夕陽已經西落了,仍然談興正濃。

③如果當時你就在現場,你的心情是如何的?你想説什麼?試着寫一寫自己的心情和想對草原人民説的話。

六、回顧課文,感受熱愛之情

1、討論:課文的主要內容是寫作者的一次訪問活動,卻為什麼要以草原為題呢?

文章前面寫了草原的景色美,後面寫了人情美,從風光美,從人情美,表現了他對草原的'熱愛和依戀。因此整體都是圍繞着“草原”來展開的。)

2、有感情地朗讀自己喜歡的課文內容。

七、作業

1、背誦課文第一、二自然段。

2、牢記生字新詞。

3、摘錄文中優美的句子。

教學反思

《草原》這一課是一篇敍事性散文。課文着重記錄了老舍先生第一次訪問內蒙古草原時看到的美麗景色以及受到蒙古同胞熱情歡迎的情景。不過,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點決定了教學的難度,再加上文章含義又較深,對學生來説是一次挑戰。雖然説孩子們在四年級時已經學過這篇課文了,但是我感覺他們已經將學過的內容忘的差不多了,因此,在講課之前,我就在思考,如何能指導學生把這篇文章學好呢?結合六年級孩子的年齡特點自己他們自身的生活經驗(説實在話,我們班真正見過草原的孩子幾乎沒有),精心準備了草原圖片及有關草原的歌曲,給同學們視覺和聽覺上的享受,然後帶領他們走進老舍筆下的草原,去感悟文字中的內涵,孩子們學得興趣盎然,課後,我覺得蠻成功的。

一、很好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才能加深理解和體驗,才會有所感悟和思考,從而受到感情薰陶,獲得某種啟迪。在第一課時,我就播放了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投影了草原的美麗景色。我又適時播放了課文朗讀,學生便被草原的美麗吸引住了,從而產生了學習的慾望,很好地調動了學習積極性。

二、兵分兩路,既重景色的欣賞,又重情感的薰陶

這篇課文,首先寫草原的美麗景色,再談民族之間的團結友好。我首先讓孩子們學習有關景物的描寫,然後再體會字裏行間流露的民族情誼。這樣的教學,側重點不同,教學效果也不同。

三、注重朗讀,在讀中感悟

教學過程中,我引導學生展開各種形式的讀。學生們通過個人讀、小組讀、默讀、集體讀等等讀書形式,走進課文,理解課文。在讀中,我儘可能讓學生髮表自己的看法,理解別人的看法,從而使思維更廣闊,認識更深刻,學生之間的互議和交流使學生的理解更全面,同時也促進了全員參與,提高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