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蘇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8篇

欄目: 教育隨筆 / 發佈於: / 人氣:2.78W

作為一名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藉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蘇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歡迎閲讀與收藏。

蘇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8篇

蘇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1

一、結合具體情境,初步認識周長

1、剪一剪,初識一週邊線

秋天的樹葉色彩繽紛,形狀各異,每一片葉子都是秋姑娘寫給我們的信。老師也收到了秋姑娘送給我的一片樹葉。

師:你能幫我剪下來嗎?可以怎麼剪?(師引導突出一週邊線)

師:一定要從他指的這個點開始剪嗎?

小結:從哪裏開始剪都可以,只要沿着樹葉一週的邊線,最後回到起點就行了。

(請學生剪下樹葉)

2、描一描,再識一週邊線

老師這兒還有一片樹葉,你能一筆描出它一週的邊線嗎?[板書:一週邊線]

3、比一比,初步認識周長

師:這兩片樹葉一週的邊線一樣長嗎?

對呀,邊線是有長度的,有的邊線長一些,有的短一些。樹葉一週邊線的長度就是樹葉的周長。[完成板書]

 二、結合身邊實例,認識物體表面的周長

1、摸一摸,圍一圍,説一説

(1)用掌心摸一摸我們坐的課桌的表面。這個課桌面也是有周長的,用手指圍一圍課桌面的周長在哪裏。誰能説説什麼叫課桌面的周長?(課桌面一週邊線的長度是課桌面的周長)

(2)拿出數學書,摸一摸數學書的封面。數學書封面的周長在哪裏?比劃給同

桌看。什麼是數學書封面的周長?(數學書封面一週邊線的長度是數學書封面的周長。)

2、辯一辯,找一找,深化理解

(1)出示一個蘋果,這個蘋果的周長在哪裏?

師:蘋果是個立體物體,不好表示周長。但是如果我們把蘋果切開,就露出了一個切面,像這樣的平面就有周長。

誰來指一指蘋果切面的周長?

(2)找一找你身邊,哪裏還能找到周長?

生:黑板面的周長,門表面的周長等

(3)小結:剛才我們認識的這些都是物體表面的周長。其實很多平面圖形上也有周長。

(設計意圖:對“周長”概念的建立,我設計首先是認識物體表面的周長,進而認識平面圖形的周長。其中通過一個立體蘋果實物,讓學生理解,周長是指物體“表面”一週邊線的長度,潛移默化中,起到了物體表面與平面圖形這兩方面的紐帶作用。)

三、注重操作辨析,探索平面圖形的周長

1、操作交流中認識平面圖形的周長

師:描出這些圖形的周長,並説一説什麼是它的周長

(幾人板演,其它學生完成在書本62頁)

2、變式析辨中加深平面圖形周長的認識

師:你們看,房子圖上開了一扇門,現在這個圖形的周長和原來一樣嗎?變得怎樣了?

學生辯論後明確,周長變了,變長了。

師:呀,房子圖上又開了窗,現在這個圖形的周長和開了門的房子圖相比,變了嗎?

學生辯論後明確:周長沒變。

明確:圖形的周長只和外面一週邊線的長度有關,與圖形裏面的線段無關。

師:這也是我們學過的平面圖形,認識嗎?它有周長嗎?為什麼?

學生辯論後明確:沒有周長,因為從起點圍,圍不到一週。

師:添上什麼它就也有周長了?

生:

總結:看來,只有怎樣的平面圖形才有周長?(起點和終點手拉手,封閉起來的圖形只有周長)

(設計意圖:對三年級的孩子來説,在描周長、剪周長的具體活動中並不能完全建立“周長”的概念,它還需要一定的觀察、比較、思辨等思維活動的參與。怎樣幫助學生建立較為豐富而深刻的“周長”概念呢?我設計了一個逐步遞進的衝突情境——開門的房子、開窗的房子、以前學過的角,讓學生在經歷衝突的過程中深化對“周長”含義的理解。)

四、自主動手操作、測量計算周長

學到這兒,我們知道了物體表面有周長,封閉的平面圖形也有周長。

1、探索規則圖形的周長測量計算的方法

我想知道這個三角形的周長是多少釐米,你有什麼好辦法?同桌論討商量。

(用尺量,再計算)

請兩位同學合作到黑板上測量,其它同學在本子上算一算

用量一量,算一算的方法可以知道這個三角形的周長,用這樣的方法還可以知道黑板上哪些圖形的周長?為什麼?

小結:用線段圍起來的圖形,都可以用尺直接量一量,再計算的方法得到周長。

2、探索不規則圖形周長測量的方法

要是我想知道這片樹葉的周長,可怎麼辦呢?同桌再商量商量(用線圍一圍,再量出線的長度)

兩位學生上台操作,得出這片樹葉的周長大約57釐米。

3、在圖形的變化中體驗周長的變化

這是一個方格圖,每個方格的邊長是多少?

(1)求一個方格的周長

這個正方形的周長是多少?你是怎麼知道的?

師:在這個方格圖中來求正方形的周長,我們既可以數,也可以算,都是求這個正方形所有邊線的總和。

(2)求3個方格的周長

這個圖形是由3個方格拼成的,你覺得這個圖形的周長是多少?

預設:12釐米、8釐米、10釐米

師:答案不一樣了,你支持哪種答案的説説你的理由。如果你不同意他的觀點可以舉手提問或反駁。

師總結:通過剛才的辯論,我們進一步明白了圖形的周長就是它一週邊線的長度,要求周長,關鍵是找準圖形的一週邊線。

(3)求4個方格的周長

這個圖形是由4個方格拼成的,你認為它的周長又是多少呢?你是怎麼想的?

有不同的答案嗎?

比較:這兩個圖形的周長都是8釐米,但是你看看它們形狀一樣嗎?

那你想到了什麼?

(設計意圖:由3個方格拼成的圖形並不是3個方格周長的總和。我利用這個“認識易錯點”顯現學生的真實思維過程,引發學生產生強烈的認知衝突,讓學生在爭辯中深入思考,從而強化學生對“周長”的正確認識,有效地避免了錯誤。)

五、實踐應用周長,積累測量經驗

今天,我們和周長交上了朋友,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周長呢?那就讓我們來執行幾項任務吧。

1、先請4人小組的組長來抽取任務

2、在做任務時可能需要一些工具(軟尺,米尺等)可以由組長到工具角借,請工具管理員介紹工具的用法3、小組合作,教師指導

1號任務:測量一元硬幣的周長

2號任務:測量課桌面的周長。

3號任務:小組內選一位同學,測量它的腰圍

4號任務:沿中間曲線剪開,想辦法弄清楚剪開後兩個圖形的周長

①周長>②周長()

①周長<②周長()

①周長=②周長()(提示:可以直接比,也可以把圖形剪開來比。)

4、彙報交流

5、教師評價,評選出“智慧小組”、“團結小組”、“文明小組”

(設計意圖:採用分小組來抽取任務的形式能較好地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同時也使得小組間產生競爭意識,能更有效地完成任務。學生在自主測量物體和圖形周長的過程中,經歷觀察、測量、計算和交流,把抽象的數學知識融入生活實際中去認識和理解,讓孩子們在操作中經歷,在經歷中應用數學知識。)

蘇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2

教學目標

1、初步學會用有餘數的除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實際問題。

2、學會正確解答簡單的有餘數問題,會正確的寫出商和餘數的單位名稱。

3、培養學生收集信息、分析問題並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運用有餘數除法的有關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理解有餘數除法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工具

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口算

14÷4

22÷6

36÷7

47÷5

39÷9

2、先列算式,再口答下面各題

(1)、17個蘋果,每5個裝一盤,可以裝()盤,還剩()個。

(2)、每盒飲料4元,19元能買()盒,還剩()元。

看來大家掌握的真的很棒!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有餘數的除法如何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板書課題:解決問題)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主題圖(例5)

師:同學們,圖上這些小朋友在幹什麼?生:划船

師:從圖上你能找到哪些數學信息?

生:有22人去划船,每條船最多坐4人

師:最多坐4人,什麼意思,我有點不明白,誰能幫幫老師?

生:就是能坐1人,2人,3人,4人,就是不能坐5人

師:哦,謝謝你,解釋的很清楚,你們聽明白了嗎?最多坐4人,就是能坐1人,2人,3人,最多隻能坐4人

師:那這裏的數學問題是什麼?你找到了嗎?

生:問至少要租幾條船?

師:你找的很對,你能幫老師解釋一下這裏的至少嗎?

生:就是最少的意思。

師:哦,就是最少要租幾條船?現在誰能完整的説説這道題目?

生:22人去划船,每條船最多坐4人,至少要租幾條船?

師:如果有6人去划船,每條船安排1人,需要幾條船?安排2人呢?3人呢?你發現了什麼?

生:我發現每條船坐的人越多,用的船越少。

師:那我們這裏每條船上應該安排幾人,才能用最少的船?

生:坐滿,也就是坐4人

現在請你用畫一畫或者寫一寫的方式來解答這個問題。

生1展示:我用了4個圓來代替4個人,共用了5條船還餘兩個人。

生2展示:我用一個大圓代替一條船,直接往裏面寫4,就代表坐了4人,還餘下2人。

生3展示:我用豎式算的,22個人,每條船坐5人,坐了20人,還餘下2人。

師:謝謝你們為我們提供了這麼好的解決方法!現在你們能根據她的方法來列算式嗎?

生:22÷4=5(條)……2(人)師:為什麼用除法?生:因為四個四個的分,就是求22裏面有幾個四,所以用除法?

現在我們已經用算式解決了這個問題。那麼至少要租幾條船?生1:5條生2:6條

師:看來餘下的2人是關鍵!那麼餘下的2人應該怎麼辦?

生1:餘下的2人應該再租一條船。生2:我也認為餘下的2人要再租一條船!

師小結:餘下的2人如果是你,不讓你去,你樂意嗎?要想一起去,就得再租一條船!所以我們要用5+1=6(條)

2、運菠蘿

師:划船劃累了,你口渴了嗎?王叔叔為我們準備了菠蘿,誰能讀一下?

生讀題。

生自由列算式!

學生展示:27÷8=3(次)……3(箱)3+1=4(次)

師:為什麼要加1?生:因為剩下的3箱還得單獨再運一次。

師小結:像這種處理餘數時,給商加1,我們稱為進一法。

3、買麪包

師:同學們,王叔叔還給我們準備了肉鬆麪包。看圖你知道了什麼?

生:麪包3元一個。

師:出示問題。我拿10元錢最多能買幾個?請你列出算式並説説理由

生:10÷3=3(個)……1(元)因為剩下的1元買不了一個麪包

師:像這樣餘數對商沒有影響,直接去掉了,我們稱為去尾法。

4、對比總結

划船和買麪包這兩種情況對餘數的處理相同嗎?為什麼?

生:因為划船的餘下的2人也得去,而餘下的1元卻買不了一個麪包

師小結:也就是這兩個是不同的實際問題,要結合生活中的實際處理餘數。

三、鞏固練習

1、判斷(説明理由)

李阿姨縫製上衣,每件上衣釘7個釦子,38個釦子可以釘幾件上衣?

38÷7=5(件)……3(個)

5+1=6(件)

答:38個釦子可以釘6件上衣。()

2、下面各題是選“去尾法”還是“進一法”

(1)做一張牀單需要2米布,7米布最多做幾張牀單?()

(2)50個奶油蛋糕,每8個裝一盒,至少要用多少個盒子?()

3、旋轉木馬8元玩一次,50元能玩幾次?

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能談談你的收穫嗎?

生1:我知道了對餘數的處理有“進一法”和“去尾法”

生2:我知道了處理餘數時要考慮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板書

有餘數的除法

解決問題

22÷4=5(條)……2(人)

5+1=6(條)

答:至少要租6條船。

蘇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3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體會0除以任何不為0的數結果都等於0。

2、經歷探索商中間、末尾有0的除法計算方法的過程,並能正確計算。

3、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繫,增強自主探索的意識,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通過從不同角度的思考,讓學生體會商中間、末尾有0的除法計算方法的過程。

教學資源:實物投影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談話: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小猴最喜歡吃什麼?(桃子)那小白兔喜歡吃什麼呢?(蘿蔔)今天,小白兔和小猴們結伴到野外採摘自己喜歡吃的食物,你們瞧。(投影出示例題情境圖)

2、提問:你從圖中獲取了哪些信息?

3、只小白兔採了6個蘑菇;3只小猴發現樹上一個桃也沒有。

3、(1)求“平均每隻兔能採到幾個蘑菇?”可以怎樣列式解答?

指名學生口答,師板:6÷3=2

(2)求“平均每隻猴能採到幾個桃?” 可以怎樣列式?

指名學生口答,師板:0÷3=?

二、師生探究。

1、教學“0除以任何不是0 的數都得0。”

(1)0÷3結果是多少?你是怎樣知道的?

(2)試一試:0÷4= 0÷9=

(3)從剛才幾題中,你發現了什麼?

(4)揭示:0除以任何不是0 的數都得0。

[卡片出示後讓學生齊讀一遍。]

2、教學“商中間有0的除法”。

(1)實物投影出示情境圖。

師:同學們,養雞場這個星期的前3天共產雞蛋306個,你能計算平均每天產雞蛋多少千克嗎?

(2)學生自己列式計算。

(3)反饋交流:①300÷3=100,6÷3=2,100+2=102

②用豎式計算:

③上面的豎式一般這樣寫:

3、試一試。

(1)投影出示:480÷4 350÷5

(2)讓學生先説説各題的商是幾位數,並説明是怎樣想的。

(3)學生列豎式計算。

(4)反饋交流:你發現這兩題的商有什麼特點?

三、鞏固反思。

1、做“想想做做”第1題。

指名直接口答,得出結論:0乘任何數都得0。

0除以任何不是0 的數都得0。

2、做“想想做做”第2題。

(1)指名4人板演,其餘學生做在書上。

(2)交流評析。

3、做“想想做做”第3題。

(1)學生獨立在書上改錯。

(2)反饋交流,説説錯的'原因。

四、應用質疑。

1、這堂課你學習了什麼知識?有哪些收穫?還有什麼疑問嗎?

2、作業:做“想想做做”第4、5題。

板書:

商中間、末尾有0的除法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都得0

0÷3=0(個) 306÷3=102(個)

0÷4=0

0÷9=0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經歷探索除到被除數的某一位不夠商1就商0這種除法筆算方法的過程,並能正確計算。

2、培養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識和能力。

3、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在成功的體驗中增強學習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難點:

經歷探索除到被除數的某一位不夠商1就商0這種除法筆算方法的過程,並能正確計算。

教學資源:實物投影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出示例題圖,提問:從圖上知道些什麼?

2、要求“後4天平均每天生產雞蛋多少千克”該怎樣列式?

3、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432÷4=

二、自主探索,解決問題。

1、談話:432÷4商是幾位數,大約等於多少,請同學們先試着估計一下。

2、指名回答。

3、你能用豎式算一算嗎?

4、學生嘗試演算,指名板演,教師巡視,瞭解學生做的情況。

5、反饋評議。

讓板演的同學説説計算過程,教師適時提問:十位上3除以4不夠商1,怎麼辦?商十位上的0能不能丟,為什麼?

6、根據剛才的估算看看我們筆算的結果怎麼樣?做題之前或之後的估算對筆算會有什麼好處?

7、小結:做筆算除法時,除到被除數的哪一位不夠商1,就在哪一位的上面寫0。為了防止漏寫0,最好在筆算之前或之後再估算一下商的位數或大致結果。

三、鞏固反思。

1、試一試。

(1)出示題目,先説説商是幾位數,再計算。

(2)學生完成後指名説説計算過程。

(3)提問:“試一試”的兩道題和例題相比有什麼不同的地方?有什麼相同的地方?你能得出什麼樣的結論?

2、做“想想做做”第1題。

(1)學生獨立完成,指名板演。

(2)讓板演的學生説説計算過程。

(3)統計正確率,指導有錯的學生分析錯誤原因,再訂正。

3、做“想想做做”第2題。

(1)學生獨立改錯。

(2)交流反饋。

四、應用質疑。

1、談話:

對於這節課所學的內容,你覺得在做筆算除法時要注意些什麼?

2、作業:

做“想想做做”第3、4題。

板書:

商中間、末尾有0的除法

432÷4=108(千克)

答:後4天平均每天生產雞蛋108千克。

蘇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4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初步認識分數,知道把一個物體或圖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並理解只有“平均分”才能產生分數。

2、正確認識和讀、寫幾分之一的分數,知道分數各部分名稱。

3、能用實際操作的結果表示相應的分數。

4、會直觀比較簡單分數的大小比較。

教學重難點

重點:正確認識幾分之一的分數。

難點:知道平均分才能用分數表示,會直觀比較簡單分數的大小。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學生每人準備同樣大小的圓形紙、長方形紙,繩子,水彩筆。

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內容

師生活動

備註

一、情景導入

二、研究二分之一

三、導入其它的幾分之一

四、練習

五、比較大小

六、拓展

1、(課件動畫展示)星期天,小紅和小明去郊外野餐,看看他們準備了什麼好吃的?(課件出示4個蘋果、2瓶礦泉水、1個蛋糕)如果你是他倆,你打算怎麼分這些食品呢?(結合學生口答,老師出示:2個蘋果

1瓶礦泉水

半個蛋糕)

這三個結果中哪個結果比較特別?

“半個”你能用一個數來表示嗎?

今天,我們就來研究像這樣的數,它們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分數。(板書:分數)

1、那麼什麼是分數呢?

(邊説邊課件動畫演示切蛋糕)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2份,這一份就是它的(老師指着左半個蛋糕,在蛋糕上出示分數)。老師指着另一半蛋糕問:那這一份呢?(學生回答後,動畫出示分數)也就是每份是它的。就是分數。

説説是怎麼得來的?(指名説,老師小結,並課件出示文字,再互相説説,並結合口答板書)

2、在我們桌上有一些紙片和繩子,你能找到它們的嗎?

你是怎麼得到的?

歸納:不管怎樣,只要把一樣物體平均分成2份分,每份就是它的。

3、剛才小朋友們找到了,在這些圖形中,哪些圖形的塗色部分能用來表示。

最後一個圖形的塗色部分你覺得是幾分之一?你怎麼想的?

你覺得還可有哪些分數?(指名學生口答並板書出分數)

今天所學的分數有共同的地方,誰發現了?小組裏討論。(指名説)

1表示什麼?橫線下的數又表示什麼呢?

像、、......這些分數都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請大家自學P100。

交流,結合回答板書:......分子

......分數線

......分母

我們認識了分數,那下面的圖形你能用分數表示嗎?(書本P101第1題)

最後一幅變為

同樣塗色部分,為什麼分數變了?

1、剛才我們折出了圓的,你還能折出圓形紙的幾分之一?

和你的同桌折的要不一樣,並把一份塗上顏色,説説你是是折的。

2、同桌比較塗色部分誰大誰小?分數誰大誰小?

(師選二分之一和十六分之一比)

3、看這張圓形紙(師出示八分之一),你認為貼在哪裏好?為什麼?

4、(師選四分之一,不給學生看到)四分之一你認為放在哪裏好?為什麼?

拿出圓形紙,驗證。

(課件)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途中吃吃西瓜的故事,思考:四分之一與六分之一到底誰吃的更多?

蘇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練習更好地體會小數的含義,掌握一位小數的讀寫,大小比較以及簡單的加.減計算.

2、促進學生對小數的瞭解,增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培養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教學重難點:

進一步體會小數的含義,掌握一位小數的讀寫,大小比較及簡單的加減計算.

教學資源:

實物投影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最近我們學習了什麼內容?這節課,我們就小數的讀寫,大小比較和簡單的小數加減法做一些練習.

揭題.

二.組織練習.

1、練習十/1

(1)用小數表示下面各圖的塗色部分.獨立填寫後交流彙報.

(2)第3幅圖中的2個正方形和一個正方形的5/10合起來,它用小數表示是2.5.

2、練習十/2

學生獨立填寫有關小數,説説每個小數的含義.

3、練習十/3

(1)先分別説説每人儲蓄的錢分別是幾元幾角?誰最多?誰最少?

(2)指導比較:

先比較李明和張圓,再比較王小軍和張圓.

先比較3個小數的整數部分,再比較9.8和9.5的小數部分.

4、練習十/4

先填數再回答問題.

5、練習十/5

學生獨立列豎式計算第一組題.集體訂正. 注意豎式的寫法.得數的整數部分如果是0時,這個0不要漏寫.

6、練習十/7

(1)先自由讀題,理解題意.

(2)什麼是“一套衣服”?

(3)解決第一問.

(4)自己提問並列式解答.

7、練習十/8

先找規律,再接着往下寫.

8、練習十/9

獨立填寫,後交流.

三.總結拓展.

1、討論思考題.

2、訂正以上的習題.

3、作業:第107頁第6題.

蘇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6

教學目標:

1、能結合直觀圖示初步認識分數,知道把一個物體或一個圖形平均分成幾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幾分之一表示,能用摺紙、塗色等實際操作的結果表示相應的分數,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能讀、寫分數。

2、學會運用直觀的方法比較分子都是1的兩個分數的大小。

3、體會分數來自生活實際的需要,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進一步產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和興趣。

教學重點:

知道把一些物體看做一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表示這些物體的幾分之一。

教學難點:

理解八一些物體看做一個整體。

教學準備:

課件、水彩筆。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猴山上有4只小猴子,玩得可開心了,可是他們玩得滿頭大汗,向猴媽媽要水果吃。可是猴媽媽只有一個桃子,想一想:把這個桃分給四隻猴子,怎樣分才公平呢?

猴媽媽把這個桃平均分成了4份,每隻小猴分得這個桃的幾分之幾?

學生:1/4。(電腦出示一個1/4)

教師:你是怎麼想的?

學生:因為把一個西瓜平均分成4份,每個小猴子得到一份,這一份就是這個西瓜的1/4。

教師:那這一份呢?這一份,還有這一份呢?(對,每一份都是這個西瓜的1/4)

教師:我們已經知道了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就是這個物體的1/4。這節課我們繼續認識分數。

二、教學例題

1、教師:桃子吃完了,可小猴們還覺得不解渴,這時猴媽媽又端來一盤桃。

把一盤桃平均分給4只小猴,每隻小猴分得這盤桃的幾分之幾?

讀題,説説你知道哪些信息?

你能幫猴媽媽分一分嗎?(生分)

指明交流,展示分法。

提問:這盤桃平均分成了幾份?一份在哪裏?是幾個?

指出:通常把4個桃子看成一個整體。(畫O)問:要怎樣分?(平均分)

師:我們用虛線表示平均分。

出示:把四個桃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成4份,每隻小猴分得其中的1份,1份這盤桃的()

提問:這裏的分母分4表示什麼?(總分數)分子1呢?

2、8個桃。

如果這盤有8個桃子呢,平均分給4只小猴,每隻小猴分得這盤桃的幾分之幾?

出示:把8個桃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給4只小猴,每隻小猴分得這盤桃的()

生獨立分一分,並且塗色。投影展示。説説怎麼想的。(四分之一、八分之二)

出示:把一盤桃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成4份,每隻小猴分得其中的1份,1份是這盤桃的()。(齊讀)

問:這裏的分母4表示什麼?1呢?

3、12個桃。

如果這盤有12個桃子呢,平均分給4只小猴,每隻小猴分得這盤桃的幾分之幾?

出示:把12個桃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給4只小猴,每隻小猴分得這盤桃的()

4、更多的桃。

猴媽媽拿來了更多的桃子,平均分給4只小猴,每隻小猴分得這盤桃的幾分之幾?

出示:把一盤桃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成4份,每隻小猴分得這盤桃的()。(齊讀)

5、比較。

討論:這4次分桃,有什麼相同的地方?有什麼不同的地方?(板:一個整體平均分)

6、出示:把一盤桃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給2只小猴,每隻小猴分得這盤桃的()。

問:剛才怎麼都是這盤桃的四分之一,而現在怎麼變成了這盤桃的二分之一?

7、小結:今天學習的分數和以前學的分數有什麼不一樣?

出示:把一些物體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成幾份,每份就是這些物體的幾分之一。

三、鞏固應用

剛才的學習,同學們表現都非常好,小猴給大家帶來了一個闖觀遊戲,你們敢接受挑戰嗎?

1、想想做做1。

生獨立填,互相説一説自己是怎樣想的。

對後兩個,師:你能看着這兩個圖,提一個問題嗎?

小結:只要把一些物體看做一個整體,把它平均分成幾份,這樣的一份就是這個整體的幾分之一。

説一説:剛才我們分別把什麼看作一個整體?我們還可以把什麼看作一個整體?

舉例:你是一個小組的幾分之一,是全班的幾分之一,為什麼分數不一樣?

2、想想做做2。

生自己填寫12個的四分之一、12個的三分之一、15個的5分之一、15個的三分之一

比較:想個問題考考你的同學

出示16個,問:其中的一份還能用三分之一表示嗎?

3、想想做做3。

你覺得先提醒同學們注意什麼?(畫虛線表示平均分,再塗色)

出示:把()看做一個整體,平均分成()份,表示其中的1份,是()個。

4、遊戲:一堆小棒12根,你能表示這堆小棒的幾分之一?

5、線段圖。

出示:把這個整體平均分成幾份?每份是這個整體的幾分之一?

(1)取一份。

(2)取2份。

(3)瘦身。

四、自我評價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對分數有了哪些新的認識?

蘇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7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體驗不確定事件,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使學生經歷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索過程,初步感受隨機現象的統計規律性,在活動交流中培養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3、使學生感受數學就在自己身邊,體會數學學習與現實的聯繫,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求實態度和科學精神。

教學重點:

使學生進一步體驗不確定事件,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教學難點:

使學生感受數學就在自己身邊,體會數學學習與現實的聯繫,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求實態度和科學精神。

教學過程:

一、交流名片。

1、展示。

指名到前面利用實物投影展示自己的名片,引導其他同學參與交流。

師:剛才小朋友們交流的非常熱烈,那你想不想拿上來給大家看看?你先來吧,(一生上來介紹自己的名片),我們仔細看(老師示意其他同學和老師一塊兒認真看),你從他的名片上了解到什麼內容?(生説)你看得非常仔細,而且還在用心的記,很好。你是屬牛(鼠)的,我也記住了,

請回。誰再來介紹?還有誰想來?

2、提問。

師:小朋友們,根據剛才大家的介紹,你想不想了解我們全班的一些情況?想了解什麼呢?

學生可能會説

①我想知道屬牛的有多少人,屬鼠的有多少人?

師:哦,你想了解屬相問題。板書:屬相。

②我想知道愛好什麼的多?板書:愛好

3、統計。

師:那怎麼能知道?學生可能會説:統計一下

師:這個方法不錯,那我們就分組做一下統一下吧。請打開信封,老師為每個小組準備了三個表格,第一個是屬相統計表,請統計出你們小組屬牛的有多少張,屬鼠的有多少張。第二個是愛好統計表,愛好唱歌的有多少張,……如果還有其他愛好,可在後面的空格里填寫。第三張是性別統計表,男生、女生各有多少張?(教師利用實物投影向學生介紹三個表格的使用)

屬相統計表愛好統計表性別統計表

聽明白了嗎?下面開始統計吧,看哪個小組統計得又快又對。

(教師向學生介紹完統計表後在黑板上貼出三張大的表格,設計成摺疊式,只出示左半部分)

師:都統計完了嗎,各小組彙報一

下吧。各小組彙報統計的數據,教師記錄在表格中。

二、摸名片(一)——體會數量越多,可能性越大。

1、激疑。

師:剛才大家統計得不錯,下面呢,我們就來玩這些名片。想玩嗎?想玩得好嗎?那你可得聽好了,看好了。來,先把你的名片翻過來,都放到桌子中央,合到一塊兒,(教師慢慢説,一定要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不錯,小朋友都跟着做了。看老師,我從這些名片中隨便摸一張,想知道是屬什麼的?(生猜測着説)你告訴大家。(教師向一生出示結果),繼續看,把這張放回去,重新打亂了,再摸一次,又是屬什麼的呢?你説説。如果這樣重複摸很多次,結果會怎樣呢?(學生髮表自己的意見)究竟結果會怎樣?想不想摸摸試試?那你會像老師剛才這樣摸嗎?好,聽清老師要求,每人摸一次,小組長做好記錄,並統計出結果,開始吧。

2、遊戲。

(教師出示黑板上屬相表格的右半部分,然後巡迴參與小組的活動)

3、彙報。

①各小組彙報實驗結果,教師在表格中記錄數據,並做出標記。一般事先安排一、二、四組屬同一種類型,如都是牛多鼠少,而三組則正好相反。當三組彙報完後,師可問:怎麼你們小組摸到的鼠多?(和前二個小組不一樣)

學生可能會説因為他們小組屬鼠的多,別的小組屬牛的多。

師:哦,原來是因為數量多少的問題,咱們一塊兒看看是這樣嗎?一組……二組,哦,果然是這樣,你們説的還真有道理,(教師指着表格中的數據和學生一塊兒分析,並做標記)來,該四組説説你們的結果)如果4個小組實驗的結果都正常,師可問:你從這4個小組的實驗結果,能得出一個什麼結論?

②驗證偶然現象,可能四組出現了張數少的摸到的次數反而多這種偶然現象。(因為4組教師安排的兩種屬相數量相差小)也可能在別的小組出現這種偶然現象。

師:你們對這個實驗結果有沒有什麼想法?其他同學也可以發表意見,哦,感覺不大對,不要緊,咱們再來重新做一次實驗,這次咱們每人摸二次,誰到黑板上來做記錄,其他同學仔細看好了,這下結果怎樣?通過這次摸又能説明什麼問題?(摸的次數越多,結果越準確,同時再一次説明數量多的,摸到的可能性大)。如果繼續摸下去,摸100次,1000次呢?

③小組之間進行比較,發現問題。

師:再仔細比較一下這4個小組實驗的這些數據,你能不能再發現點兒什麼?學生可能會發現張數相差多的,摸到的次數相差也多,也就是摸到的可能性相差大,反之可能性相差小。

學生可能會説:某數和某數相差那麼大,或我們組屬牛(鼠)的一張也沒摸到,因為屬牛的張數太少了,只有一張……

師:你是説你們組摸到屬牛的和屬鼠的次數相差很大,有相差小的,舉個例子。為什麼會有相差大的,也有相差小的,這説明什麼?

④進行合計,再次説明問題。師:如果把全班同學的名片合到一塊兒來摸,摸到屬什麼的可能性大呢?合計一下,看看結果怎樣?(先合計張數,讓學生預測後,再合計次數)

上面的彙報教師要把握好這幾個層次。

a引導學生分析自己小組的實驗結果,體會到數量多的,摸到的可能性大。

b引導學生對偶然現象再次驗證,體會到摸的次數越多,結果越準確,同時體會到數量多的,摸到的可能性就是大(也可能在這裏沒出現這種偶然現象)

c引導學生比較各小組的實驗數據,發現數量相差大的,可能性相差小。d引導學生進行合計,再次説明問題。

4、各小組預測摸到愛好什麼的可能性大。

師:屬相的問題我們解決了,我們還統計過愛好情況,你能猜猜摸到愛好什麼的可能性,什麼最小,為什麼?(學生預測,教師在黑板上的表格中做標記)

5、預測摸到自己名片的可能性有多大。

師:剛才同學們非常關注有沒有摸到自己的名片,那你認為在你們小組裏你的名片被摸到的可能性大不大?為什麼?如果放到全班裏面來摸呢?

三、摸名片(二)——體會數量差不多的,可能性也差不多。

1、預測。

師:愛好的問題我們也研究過了,下面我們來研究男女生問題,你能猜一下你們小組摸到男生和女生的可能性各會怎樣呢?(學生預測,教師標記)

2、驗證。

師:的方法還是摸摸試試,這次每人摸2次,小組長還是要做好記錄,你知道這次為什麼要摸二次呢?(如果前面沒有重複做第二次實驗,這裏就不必提這個問題了)(教師出示性別統計表的右半部分)。

3、彙報。

①各小組彙報結果,並同預測的比較,教師記錄(學能會稍有差別,引導學生預測只要相差不大,就算結果正常)

②如出現偶然反常現象,要組織學生再做驗證。

師:有的小組實驗結果和預測的相差挺大的,不要緊,我們再來做一次,這個小組每人摸3次,誰上來記錄,其他同學看好了。這下結果怎樣?(一般結果會是次數差不多,或比原來縮小差距)

師:通過這次實驗,你又有什麼體會?如果繼續摸下去,摸100次、1000次呢?

③老師在家裏也做過一個類似的實驗,(教師邊説邊向學生出示一枚硬幣)拋硬幣的實驗,我連續拋了很多次,將正面和反面出現的次數做了統計,結果是這樣的,大家看——

(投影出示)

你從中發現什麼?(拋的次數越多,正面和反面出現的次數越接近,越能證

明正面和反面出現的可能性是一樣大的)

四、應用——設計摸獎方案。

師:小朋友們,摸名片好玩嗎?摸獎好不好玩?還有比摸獎更好玩的呢,那就是你設計一個摸獎方案,讓別人來摸,摸什麼你説了算,那多有意思。想不想試試?

(投影出示)某商場玩具部要設計一個促銷摸獎方案

①凡購物滿50元,即可參加摸獎一次。

②兑獎規則。

紅色珠子—一等獎遙控汽車黃色珠子—二等獎芭比娃娃藍色珠子—三等獎智力拼圖。

白色珠子—謝謝光臨。

③用紅黃藍白各色珠子共100個進行摸獎,各種顏色珠子各應多少個呢?紅色珠子()個,黃色珠子()個,藍色珠子()個,白色珠子()個,小夥伴共同商量一下吧。

彙報評優(可能各有各的優點)

五、課堂總結。

小朋友們,今天我們通過摸名片活動是在研究什麼問題呀?(板書課題:可能性)你能關於可能性説一句話嗎?(如:數量越多,可能性越大等等)在今天的課堂上你除了掌握了可能性的知識,還有什麼體會?

蘇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8

教學目標:

1、經歷探索兩位數乘兩位數計算方法的過程,會筆算兩位數乘兩位數,會用交換乘數的位置的方法驗算乘法。

2、在具體的情境中,應用有關運算解決實際問題,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進一步發展數學思考,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3、在探索算法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增強自主探索的意識,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學習的信心。

教學重點:

學會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乘法

教學難點:

理解算理,正確列豎式

教學資源:例題圖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談話導入:在生活中有許多事情需要我們用數學方法去思考、解決,例如這小小的“喝奶”問題也不例外。

2、出示例題情境圖

3、提出問題:從圖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根據這些信息你們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呢?(學生自由發言)

簡單的問題要求口頭列式回答。

出示問題:訂一份牛奶一年要花多少錢?

列出算式:28×12= ( )

4、估算。

誰能估算一下訂一份牛奶一年大約需要多少錢?(300多元)

你是怎樣估算的?

28×10=280,28×12要比280多,可能是300多。

或30×12=360,28×12要比360少,可能是300多。

二、活動探究

1、明確問題:怎樣才能知道訂牛奶到底要交多少錢呢?(算一算)

2、嘗試解決:學生獨立思考,教師適時指導有困難的學生。

3、小組交流:同學們所用的方法完全不一樣,請大家在小組裏交流自己的算法。

4、整理彙報:各小組彙報,其他小組補充。

教師有選擇地板書學生的計算方法:

(1)28+28+28+……+28=336 (連加)

(2)先算半年要多少錢,再算一年要多少錢?

28×6=168,168×2=336 (連乘)

(3)先算10個月和2個月各多少錢,再合起來。

28×10=280,28×2=56,280+56=336 (乘加)

5、用豎式計算。遇到了困難。

提問:接下去該怎麼辦?誰能接着完成?都來試一試。

教師巡視,瞭解學生的計算情況,並選擇有代表性的幾種算法,請學生板書。可能會出現:、

方法1: 方法2: 方法3:

學生討論:説説每一步算的是什麼?

講解簡便豎式。

6、完成“試一試”,指名板演。

三、鞏固應用

1、做“想想做做”第1題

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學生相互檢查、糾正錯誤。

2、做“想想做做”第2題

學生獨立完成,並用驗算的方法自查。

3、做“想想做做”第3題

學生獨立思考,找出錯誤原因,再算出正確答案。

4、做“想想做做”第5題

①理解題意 ② 小組提問 ③交流問題 ④獨立做題,共同訂正。

四、質疑反思:

1、提問: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你最大的遺憾是什麼?

2、作業:“想想做做”第4題

板書設計: 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

例題情境圖 28×12=336(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