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信陵君竊符救趙》教學設計(新課標)(人教版高二選修) 教案教學設計

欄目: 教育隨筆 / 發佈於: / 人氣:2.42W

 

《信陵君竊符救趙》教學設計(新課標)(人教版高二選修) 教案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瞭解作家作品及相關史實。

2、學習文中一些實詞、虛詞,掌握常見的文言句式。

3、瞭解人物傳記的寫法。

4、瞭解信陵君禮賢下士的謙虛作風和急人之困的義勇精神。

5、利用虛擬教室整合現實課堂,促進學生在文言知識文化修養的提高。

※教學重點

1、積累文言詞句知識。

2、瞭解信陵君禮賢下士的謙虛作風和急人之困的義勇精神。

※課時:3---4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

1、印發《教師教學用書》選修(一)P68-70的相關資料:

    讓學生了解“士”階層、古人座次、課文的刪節段落及參考譯文等內容,以期讓學生熟悉那個時代,降低文言難度,幫助理解課文。

2、通過投影儀、多媒體課件展示有關信陵君的故事圖片,並通過掛圖講解故事發生的背景,讓學生觀看話劇《虎符》錄像片斷。 

     這一步驟要了解的主要內容包括:春秋“五霸”、戰國“四君”;秦趙長平之戰;信陵君的悲劇人生等。 

 3、通讀課文,藉助工具書,自行疏通文義,完成學案練習。

 

二、《信陵君竊符救趙》學案

設計意圖:

    鑑於本單元已經學習了司馬遷的《鴻門宴》,有了一定的文言基礎,本課就不再對作者及《史記》進行介紹,也不搞文本串講。課文中重要的文言知識,我們建議進行分項梳理,原因是學生的初中文言知識薄弱,學生自學有一定的困難,而這篇文章的文言知識多而複雜,教師用這種辦法可以幫助他們較快地瞭解、掌握文言知識重點。學生對照課下註解和下發的譯文,通覽全文,課前完成《學案》練習,對學習中不懂的問題可在課上提出,師生共同討論、交流。 

(一)給下列加點字注音(注意異讀字)

安釐王    昭王薨    無賢不肖    侯嬴    厚遺之    執轡    車騎    俾倪  公子姊    冠蓋相屬    辯士説王    車騎百餘乘    今有難    譬若    以肉投餒虎    屏人間語    嚄唶宿將    遂將晉鄙軍    負輮矢    北鄉自剄 

(二)文學常識填空(鞏固知識)

    《信陵君竊符救趙》的作者           ,字       ,是        時期的           、             、         。《史記》是我國最早的             通史,它記載了上自中國上古傳説中的        時代,下至         時期共3000多年的歷史。全書包括十二     、三十      、七十     、十    、八    ,共130篇,52萬餘字。 

    《史記》對後代史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其首創的紀傳體編史方法為後來歷代“正史”所傳承。其評價歷史人物和事件,與儒學頗有相異之處,對歷史人物的敍述、描寫,具體生動,形象鮮明,特別擅長從正面用人物言行來表現人物性格,和通過人物之間的關係來展示人物的性格。魯迅曾高度評價其為“                    ,                ” (《漢文學史綱》)。 

     

(三)文言知識梳理(參考答案如下)

      通假字: 

1、直上載公子上坐(坐:通“座”)

2、見其客朱亥,俾倪(俾倪:通“睥睨”) 

3、辭決而行(決:通“訣”) 

4、侯生果北鄉自剄(鄉:通“向”)

5、獨不憐公子姊邪?(邪:通“耶”) 

詞類活用: 

1、皆謙而禮交之(禮:名作狀,以禮相待) 

2、不敢以其富貴驕士(驕:形作動,慢待) 

3、公子從車騎(從:使動,使……跟從)  

4、留車壁鄴(壁:名作動,駐紮) 

5、為能急人之困(急:意動,以……為急) 

6、侯生乃屏人間語曰(屏:使動,使……走開) 

7、北救趙而西卻秦(北、西:名作狀,向北,向西) 

8、公子從車騎,虛左(虛:使動,使……空着)

9、今公子有急(急:形作名,危急的事) 

10、公子為人仁而下士(下:名作動,謙遜地對待) 

11、朱亥袖四十斤鐵椎椎殺晉鄙(袖:名作動,拿出袖裏藏的;椎殺的“椎”名作動,殺) 

12、且公子縱輕勝(輕,形作動,輕視,看不起)

13、臣修身潔行數十年(潔,使動,使……潔)

14、故久立公子車騎巿中(立,使動,使……立)

15、魏王使將軍晉鄙將十萬眾救趙(眾,形作名,軍隊)

16、北救趙而西卻秦(卻,使動,使…退卻)

古今異義: 

1、而以公子為長者

2、願枉車騎過之

3、以是知公子恨之復返也

4、數遺魏王及公子書

5、公子再拜,因問

6、勝所以自附於婚姻者

7、公子顏色愈和

句式:

A.判斷句

1、魏公子無忌者,魏昭王少子

2、公子姊為趙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

3、此五霸之伐也

4、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5、晉鄙嚄唶宿將

6、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B.省略句

1、公子聞之,往請,欲厚遺之, (侯)不肯受

2、晉鄙聽,大善;不聽,可使(朱亥)擊之

3、臣客屠者朱亥可與(之)俱

C.倒裝句

1、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賓語前置)

2、何功之有哉(賓語前置)

3、往恐不聽,必當殺之,是以泣耳(賓語前置)

4、請救於魏(狀語後置)

5、公子自度終不能得之於王(狀語後置)

6、侯生果北鄉自剄(狀語後置)

D.被動句

1、而如姬最幸

2、嬴聞如姬父為人所殺

(四)閲讀全文,歸納文章段意(訓練概括信息的能力)

      參考答案如下:

第一部分(1-2)介紹信陵君的身份、為人和他的影響。(開頭介紹身份是史傳的體例,“仁而下士”為一篇之綱)

第二部分(3-4)寫信陵君親迎侯嬴,表現他“仁而下士”的謙遜作風。(為下文寫侯嬴獻策和朱亥椎殺晉鄙設伏)

(3)親迎侯生。

(4)侯生為公子上等門客。

第三部分(5─11)寫信陵君竊符救趙。(這是文章的主體)  

(5)秦圍邯鄲,魏王持觀望態度。 

(6)侯生獻計,竊符計成。 

(7)侯生薦朱亥與公子俱行救趙。

(8)朱亥椎殺晉鄙。 

(9)信陵君奪軍卻秦,趙存。

(10)侯生北鄉自剄。 

(11)信陵君歸軍於魏而自留趙。 

(五)閲讀思考

1、課文第二段説魏公子為人“仁”,諸侯認為公子“賢”,可他為什麼要“竊符救趙”?請你結合全文,評價一下信陵君到底是怎樣一個人?(目的:瞭解故事背景,熟悉課文,梳理故事情節,初步評述人物)

2、概括侯嬴“四難”公子的主要內容,説説這個環節對塑造人物形象起何作用?

3、魯迅高度評價《史記》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你認為本文是如何體現這一種説法的?(提示:人物的塑造,故事情節、筆墨詳略分析)

4、摘錄課本中讓你最有感觸的一個詞語、一句話、一處描寫和一句評議,分別談談你的感受。

三、課堂活動

課堂活動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訂正學案,解決語言層面的問題,積累必要的文言基礎知識;以學生質疑、教師答疑的方式推進課堂活動。(詳見學案)

   補充的文化常識:

1、魏公子無忌:春秋戰國時諸侯的嫡長子,預定繼承君位的,稱“世子”,其他的兒子稱“公子”。無忌即信陵君,信陵君是其封號。信陵,地名,在今河南省寧陵縣境內。安釐王把信陵封給與他同父異母的弟弟無忌,作為“食邑”(邑中所收租税,由受封者享用和支配),故號信陵君。

    在“仁而下士,皆謙而禮交之”這方面信陵君比其他三個君子更突出。司馬遷對此極為讚賞,所以在文章中洋溢着對信陵君由衷的敬慕之情,七十多個“公子”連用,即可表明這一點。

2、春秋五霸:指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莊王。他們都曾為諸侯的領袖,史稱“五霸”。

3、作者簡介 

    《信陵君竊符救趙》選自《史記魏公子列傳》,作者司馬遷(約前145-?)西漢史學家、文學家和思想家。字子長,夏陽(今陝西韓城南)龍門人。早年遊蹤幾遍全國,到處考察民俗,採集傳説。初任郎中,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繼任父職,為太史令,能夠有機會讀盡史官所藏圖書,為他後來寫《史記》作了充分準備。後因替李陵辯解,獲罪下獄,受腐刑。出獄後任中書令,發憤完成史籍《太史公書》,即後稱《史記》的寫作工作。

    第二階段:梳理結構,解決內容層面的問題,即完成“教學目標”中的3、4兩項,以小組探究、討論交流方式進行。(結構梳理見“學案”)

    第二階段中需要討論的有關內容:

1、在這篇課文裏突出表現了“士為知己者死”的思想意識,對此你是如何認識的? 

明確:對“士為知己者死”的思想意識的評價,可從三個方面來考慮: 

(1)這是司馬遷的一種理想道德。他歌頌那些忠於知己、能為知己者奮勇犧牲的人,而憎恨那些朝秦暮楚,不念舊交,甚至落井下石的敗類。在此,他所正面歌頌的人物大都具有忠於知己,為知己盡心效力,甚至在緊要關頭能為知己奮勇獻身的特點。 

(2)在封建社會裏,士能如此,不失為一種美德,是值得稱頌的。但是,這一封建社會知識分子信條,是一種建立在封建制度基礎上的處世哲學,儘管侯嬴、朱亥與信陵君之間的關係相對平等,但本質上他們所反映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仍然是一種主子與奴才、依附與被依附的關係。因為封建社會是“家天下”,所以統治者與士的關係只能是“知”與“被知”、利用與被利用的關係。某些士人得到封建統治者的賞識之後便躊躇滿志,把統治者視為知己,表示要為知己者用,甚至為知己者死,無非是要報知遇之恩,盡力效忠而已。這與我們所提倡的為中華民族利益而獻身,為共產主義而奮鬥終身的思想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2、寫作特點 

(1) 選材詳略得當。

    所有的材料都是為表現人物的主要特徵而設的。為突出信陵君“仁而下士”的特點,詳細地記敍了他禮遇侯生的種種表現,特別是自迎侯生一節,尤為詳細。這裏寫得越詳細,我們就越能理解後面侯生甘冒死罪為信陵君獻上“竊符”“矯殺晉鄙”的計策。略寫與朱亥的交往,身為公子的信陵君“數請”一個屠夫,本身就是“能下士”的'表現,和“自迎侯生”的表現具有相同的作用,所以作略寫處理,僅僅留下一個“公子怪之”的小懸念。

    在“竊符救趙”這一主要事件中,侯生獻策是詳寫,因為這不僅是救趙成功的關鍵,而且能表現人物的特點,又能反映信陵君“仁而下士”的效果。而領兵進擊秦軍的軍事行動則一筆帶過,因為與主題關係不大。

(2)烘托手法的運用 

烘托手法分為兩種:一是以人物烘托人物,二是以事件烘托人物。

前者的例子有:以侯生之故作傲慢烘托信陵君的謙恭;

                  以侯生北鄉自剄、朱亥效命烘托信陵君之“能得士”;

                  以魏王“持兩端以觀望”烘托信陵君“急人之困”;

                  以平原君“不敢自比於人”烘托信陵君因卻秦救趙而贏得的威望。

後者的例子有:以信陵君虛左自迎侯生和“賓客皆驚”烘托侯生的不同尋常;

                  以平原君之急切望救、魏王之觀望、信陵君之慾赴秦軍死烘托侯生巧設奇謀。 

(3)情節迂迴曲折

    如侯嬴“四難”公子。穿着破舊,直坐尊位,這是一難;要公子駕車枉道,讓他去拜訪殺豬的朋友,這是二難;與朋友滔滔不絕,高談闊論,令公子久立於市中,這是三難;宴會之上並不辭謝,堂而皇之地高坐於首席之上,這是四難。侯嬴得這“四難”公子,使整個故事跌宕起伏,搖曳生姿,環環相扣,層層推進。

(4)通過語言、神情刻畫人物形象 

關於信陵君、侯嬴、朱亥等人的語言動作,可以讓學生分析。 

※利用網絡平台活動的建議: 

1、利用網絡資源,推薦學生課外閲讀:

    《魏公子列傳》、《魏世家》、第8課朱自清的《讀〈史記〉〈漢書〉》、張蔓菱的《擇死與擇生》、司馬遷的《史記太史公自序》、《報任安書》等篇目,擴大學生的閲讀量,開闊其視野。 

2、利用網絡,在選修論壇中設置“《信陵君竊符救趙》大家談”主題:

查找相關資料,介紹本文作者、時代背景,信陵君其人,選其精要發到網絡平台互相交流。

    查找相關資料,介紹人們對信陵君的評價(註明出處)。

要求:

言簡意賅,對相關資料需要加工整理,不能簡單堆砌,並附上自己的精要評議。

設計目的:作相關知識的積累與拓展,學會知人論世,看作品,品人物。

3、選擇“自迎侯生”“侯生獻計”“如姬竊符”“殺將奪軍”“高歌凱旋”等片斷,改編成課本劇,並作3分鐘表演準備。 

這幾個步驟既可以使學生整體上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和精神實質,又能提高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培養其語文的綜合素質。

4、寫作拓展訓練(教師可根據學生情況自行安排)

   (1)請以信陵君的身份給魏王寫一封信,勸説魏王派兵救趙,並準備在班裏朗讀此信。

    ( 2) 閲讀第8課朱自清的《讀〈史記〉〈漢書〉》一文,結合《史記》的創作過程,談談你的感受。 

   (3)閲讀下面材料,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段不少於400字的文段。

     《史記》是我國第一部規模宏大、貫通古今、內容廣博的百科全書式的通史。在這部書中,司馬遷------

    第一個為經濟史作傳《平準書》、《貨殖列傳》;

    第一個為少數民族立傳:《匈奴列傳》、《西南夷列傳》等;

第一個為卑微者列傳:《刺客列傳》、《遊俠列傳》等;

    第一次把政治、經濟、文化各個方面都包容在歷史學的研究範圍之內,從而開拓了歷史學研究的新領域,推動了我國曆史學的發展。

   (4)司馬遷傾其畢生精力完成了史書傑作《史記》,他去世之後,《史記》並沒有立刻流行,被人重視。到漢宣帝時,司馬遷的外孫等人開始把《史記》部分內容流傳,西漢政府把《史記》正副本都作為宮廷祕籍收藏,阻止該書內容外傳,即使諸侯東平王要求朝廷賜書都遭到拒絕,直到東漢才開始流傳,但到東漢時已經有了殘缺。

    對此,你有何認識?

(5)把“學案”中閲讀思考4:“摘錄課本中讓你最有感觸的一個詞語、一句話、一處描寫和一句評議,分別談談你的感受”發到網上大家交流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