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桃花心木》的教學反思7篇

欄目: 教育隨筆 / 發佈於: / 人氣:1.31W

作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桃花心木》的教學反思,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桃花心木》的教學反思7篇

《桃花心木》的教學反思1

《桃花心木》這是一篇借種樹來喻育人的課文,課文中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為了更好地落實“三維目標”,儘量打破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課堂模式,處處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好勝心,給他們質疑、朗讀、釋疑等發表自己的想法,見解的機會,讓他們做真正的學習主人。

1、以朗讀訓練為主線,理解文本:

在設計本文的教學時,我主要採用引導學生多讀課文、指名讀、齊讀、分男女生讀,找到種樹人的話和作者想的內容入情入境地分角色讀,讓學生在讀中感悟、體驗,讓學生邊讀邊想的讀,深入理解詞句的讀,對課文讀熟之後,繼而理解質疑,使學生能在聯繫生活情景中體驗性的朗讀,分角色體驗性的讀,達到體驗理解課文內容為目的。

2、以質疑探究為導向,開啟思維:

閲讀的本質是思維,要引導學生學會閲讀,就必須引導學生學會思維,學會問題的解決。教學中,提出質疑,作出自己的評價──“種樹人為什麼這樣做,這樣做是不是有道理?”説出自己的體驗──“學了課文後將自己的肺腑之言説出來,寫下來。”想象一下種樹人與作者之間的對話?並進行表演,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感悟,受到情感的薰陶,同時也培養了個性和表達能力。

3、以聯繫生活為支點,感悟哲理:

這篇課文,人與事都來自平凡的生活,藴涵着深刻的生活哲理。我想,聯繫生活經驗能使課文所含着的道理變得容易理解,如課文中一句“不只是樹,人也是一樣,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在學生充分讀的基礎上結合實際談感受,學生對本文心中有了瞭解,知道了“不能有依賴心理,要自主。”“不要做温室裏的花草”、“只有做堅強的野草生命力才會更旺盛”等,我相信孩子們今後一定敢於面對生活中的困難、挫折,鍛鍊自己,養成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

其實,有時候課文中藴含的道理不用教師耗費苦心地去説教,只要稍微動點腦筋,喚起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桃花心木》的教學反思2

我教《桃花心木》時,我就有意識地讓學生聯繫現實生活來理解,領悟其中藴含的道理。課文中有這樣一句話:

“不只是樹,人也是一樣,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

我帶領學生朗讀了這句話以後,提出下列問題讓學生議論:

1、樹木的“不確定”是指什麼?人的“不確定”又是指什麼?

2、聯繫生活實際,説説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3、為什麼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

第一題學生能通過聯繫上下文理解,從而理解人的“不確定”。

第二題學生能聯繫生活實際,談了自己知道的在艱苦環境中自強自立的人的事例。知道只有在不確定中,才會對社會環境、人際關係等產生切身的感受,才會真正感知“尊重”、“艱辛”、“珍惜”等情感,從而學會與他人合作,體驗到奮鬥的艱難,珍惜來之不易的一切。學生在理解了這句話後又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教者所費時間不多,卻使學生從文和道兩方面受到啟迪,既學習了語言,又受了教育,所以聯繫現實生活來學習語文課程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只有將兩者有機的結合起來,才能真正有效地達到教學目的。

《桃花心木》的教學反思3

這是一篇説理性很強的文章,借種樹喻育人。課文寫了一位種樹人讓“樹木自己學會在土地裏找水源”的育苗方法和道理,説明了只有在艱苦的環境中經受生活的考驗,克服依賴性,對人的成長才有重要意義。

本課教學我緊扣目標,設計瞭如下教學環節。

1. 讀課文,抓主要內容。

林清玄的散文吸引讀者的原因之一便是,他善於從生活小事或不起眼的事物中感悟到做人的道理。讀了課文學生不難説出,本文主要講:作者看到種桃花心木的人一些奇怪的舉動,經過與他的一番對話,悟到了一個人生道理——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我相機板書:

奇怪的舉動——一番對話——人生道理

2. 抓住線索,突出重點進行教學。

種桃花心木的人有哪些奇怪的舉動呢?學生讀文概括出:一是澆水的時間不定,二是澆水的水量不定。假如老師就是種樹人,你有什麼疑問呢?學生紛紛發問:為什麼你不按時來?到底一次澆多少水?等等。然後在讀讀文中作者的疑問。

3. 迴歸課題、體會寫法。

本單元要讓學生體會表達感悟的不同方法。於是,我引導學生迴歸課題——桃花心木。以物命題,意圖何在呢?意在街桃花心木讓人知道,人也要會在不確定中生活尤其重點體會課文以“桃花心木”為題,不是單純地寫樹木,而是借樹木的生長,來比喻人的成長。人在不確定中生活,經歷風雨和磨難,就能成為意志堅強、有所作為的人。樹似人,人如樹,樹與人的形象疊印在一起,以此體會到文章在表達上借物喻人的方法。

上完這堂課後,細細琢磨,我覺得以下兩個方面做的欠缺:

1、在學生的朗讀指導上還不夠精。要讓學生深入到課文中去,咬文嚼字,在朗讀指導中,要注意技巧,從語速、語調等方面有層次地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從而更好地感悟文本的內容。

2、評價語言沒有特色。尤其是鼓勵性的語言少,因此沒有帶動起學生的氣氛,導致我和學生都沒有進入到最佳狀態當中,因此感覺師生不能同步,有些脱節了。

學無止境,無論是“教”還是“學”都需要我們孜孜以求。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更加努力地充實自己,多學習,多研究,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

《桃花心木》的教學反思4

通過今天改同步訓練可以發現學生在學習本課時,聽課效果並不好,這表現在如下兩個方面:一、其中一個小題讓學生填空,內容是桃花心木是怎樣一種樹?這項內容不難,課文中就有現成的答案,只要熟悉課文,這算不了一個問題。結果卻不是這樣,好多學生不着邊際地隨意亂填一氣,結果答案五花八門,讓人啼笑皆非;還有一部分學生對詞語把握不準,寫錯字,漏寫字,忘掉字等一類錯誤,多有出現,不一而足。改題過程中我十分生氣,如此簡單的問題,錯誤都花樣百出,我當時氣憤填膺;改完作業,我靜下心來認真分析問題出現的原因,其實原因非常簡單,學生對課文不熟!以後杜絕此類問題出現的方法是:學生多讀課文,好的課文還要學生進行抄寫,再通過學習,如此,對於認真學習的學生來説,課文內容諳熟於心是不成問題的。一部分學生課文不好好讀,課上不認真聽講,如此學習狀態,作業不出錯才怪呢!這反映了班上一部分人的學風問題,懶散,靠抄襲別人的作業來完成作業,課上、課下就是一個字:玩。為今之計,剎住這股不良風氣,必須改掉。否則,期末成績將會差的不可想象。

其次,其中的一道小練筆題:要求學生根據學習的借物喻人的寫作方法,寫一篇小短文。結果學生寫得很勉強,很多甚至談不上借物喻人,只是人和物很牽強地放在一起,學生以為這就是借物喻人了。其實,學生沒有掌握借物喻人的根本之處在哪裏?是物和人有相同或相似的特性,寫物為主,水到渠成,寫人點到為止即可,如本課的寫法。看來,知識點或寫作手法,學生由學會到在實踐中掌握,絕非以道里計,更不會像學生所説的那樣——會了嗎?會了——如此簡單。

《桃花心木》的教學反思5

《桃花心木》是一篇説理性很強的課文,借種樹喻育人。寫了一位種樹人、讓“樹木自己學會在土地裏找水源”的育苗方法和道理,説明了在艱苦的環境中經受生活的考驗,克服依賴性,對人成長的重要意義。

整節課我覺得有幾處比較滿意:

1.放手讓學生進行自學。學生對種樹人怎樣種桃花心木,和明白澆水的道理部分的解讀與理解,我是通過“小組交流,組內展示”這一環節完成的,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與文本對話,從而突破了重點和難點。

2.適當牽引。尊重學生的學習經驗,在學生的理解出現障礙或偏差的時候,我及時的給予幫助和引導,體現了老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如當學生彙報種樹人的一段話時,對育人的道理並未完全讀懂,我恰當地設置了提問環節:你有什麼不理解?並讓學生聯繫前生活實際想象“不確定的生活”的意思,經過這一點撥,學生茅塞頓開,對課文重點、難點的理解也水到渠成了。

3.結合學過的知識進行引導學習。這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對學生來説指導寫法有一定的難度,因為直接指導容易顯得生硬,間接指導又怕效果不佳。最後我想出藉助談話引出《白楊》課文,由此及彼,讓學生既學會閲讀方法中的相關聯想,又不露痕跡的進行了寫法指導。

當然,這節課由於課堂調控不當,也有很多失誤。

1.小組合作效率不高,只能找到相應的句子,卻不能很好地組織語言進行表達。

2.朗讀指導不到位,針對重點環節,學生不能很好地進行朗讀,提升空間有限。如果能夠砸實一段的朗讀,對於朗讀水平的提高會有一定的幫助!

改進措施:

今後在授課中要面向全體學生,給孩子 們進行適當地引導。提出的學習要求應該有層次,這樣才會對全體學生都有教育效果。今後我努力讓自己的課堂更加有效,更多精彩!

《桃花心木》的教學反思6

教學完《桃花心木》一課,充分切實明白了是“用教材來教,不是教教材”的真正含義。

由林清玄的文章説起,感悟小事,獲得啟示。今天學習的《桃花心木》也是這一類文章圖片認識桃花心木,有什麼想説的?課文是怎樣描寫桃花心木的,讀句子感悟桃花心木的外形特點。在這些體驗下再讀題,學生對桃花心木的形象就更深刻了,學生也更有意願學習課文了。

讓學生自主學文,找到種樹人奇怪之處,做上批註,交流知道幾個“不定時”。真奇怪,有什麼疑惑想對種樹人説,自然學到種樹人的話語,朗讀,體驗交流中明白道理。一種啟示自然顯現在學生的腦海裏,還得紮下根來,延伸到生活中的“不確定”,圖片情景再現生活中不確定的事例,學生看着思考着,再説一説今後生活中的不確定,在説中,啟示已慢慢扎進學生心裏。再進一步讓學生寫一寫,“如果有一天---------”。一顆“不確定”,面對困難,做好心理準備,鍛鍊自己獨立自主的心的思想。已經成為一顆種子深深種在學生的心裏。

用教材教,教會學生去學,去思考,去生活。多好啊。

《桃花心木》的教學反思7

今天講到《桃花心木》一課時,期間,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我讓學生讀文,帶着這樣的問題,當你通篇讀完後,你覺得哪句話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只要用心讀書的孩子,問題很好解決,很明顯,大家一直認為“不只是樹,人也是一樣,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在不確定中,就能學會把很少的養分轉化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長。”

這個句子不但是本課的重點,也是理解上的難點。 我便圍繞這個句子展開教學。這句話的一個關鍵詞又是什麼呢?孩子們反覆讀了兩三遍,已找到了答案,迫不及待的告訴我是“不確定”。是啊,生活中的不確定太多太多,在文中你從哪些地方感受到了桃花心木苗的生活不確定,用心讀書的孩子們找到了根據,説出了理由。這些不必細説。

把握人文目標,激發學生情感,自然到了火候,由樹我們也自然而然的聯想到人,聯繫我們自己的生活實際,你的生活也定會不確定,在不確定的生活中,你是怎樣做的?是否經得住生活的考驗?是否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是否把很少的養分轉化為巨大的能量?是否在此基礎上努力生長?當然這一連串的問題是相關聯的。其實孩子們都有話可説,覺得很多事情似乎難於啟齒,在我的一再引導下,孩子們還是沒有勇氣站起來談到自己的“生活逆境”。在我的一再鼓勵下,“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仍沒有站出來,我冒昧的點到了張XX的名字,她怯生生的談到了她的生活,儘管語言有些支離破碎,當然這不是她平時的水平。她的情況我十分清楚,在我的幫助下,她完成了一次超越自己的心聲流露。“爸爸得病後,我覺得天都塌下來了,爺爺上了年紀,腿腳不便,我們家本來就不富裕,現在更是雪上加霜,從爸爸得病那一刻起,我暗暗下決心,以後我一定好好讀書了,再也不貪玩了,我要努力學習,找到工作,改變我們家現在的樣子…”

感謝她,我話音剛落,掌聲已經響起來了。在不確定的生活中,你變得堅強了,懂事了,很大的收穫,是一筆財富。

有一個開頭的,大家開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我看透了大家的心思,我也不再點名了,想説的便主動站起來交流了,李XX也談到了他的生活環境,不確定正是姥爺的離世,他十分悲痛,因為是姥爺一直把他帶大的,媽媽的改嫁似乎對他打擊也不小,他也信誓旦旦的説,“我也不知將來幹什麼好,我只想好好學習,不給媽媽惹麻煩,想姥爺,我要更聽姥姥的話…”又一次掌聲雷動,我不知道大家是佩服他的勇氣,還是和他有類似的經歷,產生了共鳴?還是被他的真情實話打動?總之,掌聲許久。

孩子們的所想所思在筆尖流淌,停筆片刻,如釋重負,眸子也明亮了許多,看到這一切,我似乎也看到了他們的未來,她們才是一棵棵真正的,能經歷風雨的“桃花心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