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三峽》教學設計(人教版八年級上冊)

欄目: 教育隨筆 / 發佈於: / 人氣:3.14W

一、 教材分析

《三峽》教學設計(人教版八年級上冊)

《三峽》是人教版語文教材八年級(上)第六單元的第一篇文章。八年級上冊一共安排了兩個文言單元。基本上是篇幅短小,內容淺顯的古代散文和詩歌。旨在通過對它們的學習,讓學生逐步接觸、瞭解我國古代的優秀文化,引起學生學習古代散文和詩歌的興趣;讓學生感受到古代文學作品的美。本文在第二個文言單元,是北魏酈道元《水經注》中關於三峽的一段註釋,同時也是一篇很好的寫景散文。課文通過對三峽的山水和一年四季三峽景色的描寫,向我們展現了三峽的美麗風光。文章寫景生動,用詞精準,有着一種特殊的藝術魅力,尤其是作者的正面側面、動靜相結合的描寫手法,更是令人讚歎。

二、學情分析

學生通過七年級和八年級上一個單元的學習,已經有了一定的文言詞彙的積累,掌握了簡單的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在利用工具書和課下注釋來疏通文意已能很好完成,但八年級學生的特點和知識結構,要賞析文章,尤其是寫景散文,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對於本節課的學習學生可能遇到的障礙是:在欣賞“語言之美”環節。為了較好的達到教學目的,我通過從賞析內容到寫法再到意境,逐步深入,並在“語言之美”環節時舉例,學生能夠做到舉一反三。

三、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領會課文內容,體會三峽風光自然美。

2、學習本文抓住特點描寫三峽自然景物的方法,學習正面、側面相結合和動靜相結合等描寫方法。

3、通過抓住關鍵詞語,體會文章語言的精妙。

(二)過程與方法

1、能在深入學習文本後,概括出各段的景物特點,提高概括能力。

2、通過示例,能舉一反三,培養學生分析、欣賞美文的能力;

3、使學生進一步瞭解討論、合作活動過程,培養學生共同協作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有與他人交流和合作的精神、敢於提出自己不同的見解;

2、逐步領略文本的美妙,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3、多媒體課件和豐富的網上資料,培養學生熱愛語文、熱愛閲讀古代優秀散文的情感。

四、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體會三峽風光自然美。掌握作品景物描寫的方法。

2、教學難點:領悟作者字字珠璣的精美的語言的妙處。

五、教學方法:引導、討論

六、教學過程:

教學設計與過程 設計思想

【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多媒體展示三峽的風光圖片。

導入:上節課我們走進了《三峽》,疏通了文意,瞭解了課文內容。現在請大家一起來背誦課文。

【揣摩文本,賞析品味】

一、在大家的背誦中,再一次把我們帶入了三峽美景,回顧上節課我們概括的四幅圖景,説説作者寫出了三峽景物的什麼特徵,共同來體會文章的內容之美。

學生分組討論交流,每組負責一個語段,然後選四位同學全班交流。

1、學生明確:第1段重點寫山,“兩岸連山,略無闕處”,兩岸都是連綿的高山,幾乎沒有中斷的地方,突出羣山連綿的特點。“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是説一層層的懸崖,一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陽都遮蔽了,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時候,連太陽和月亮都看不見。説明江面狹窄,兩岸雄峯相連,峭壁對峙,只看見一線天。突出峯巒重迭,雄峻險拔的山勢。突出三峽羣山連綿,高聳入雲的雄壯美。

教師根據學生講述板書:

羣山圖  連綿高峻   雄壯美

2、學生明確:第2、3、4段寫水,描繪不同季節的不同景象。

第2段寫夏季三峽情景。“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是説夏天水漲,江水淹了山陵,上行和下航的船隻都被阻絕,不能通航,突出大水猛漲。“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是説有時皇帝的命令要急速傳達,才會有航船,只要清早坐船從白帝城出發,傍晚便可到江陵。中間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騎着駿馬,駕着疾風,也不如它快。以船行之快突出江流湍急的特點。突出江水浩蕩、日行千里的奔放美

教師根據學生講述板書:

夏水圖   浩大湍急  奔放美  

3、學生明確:第3段寫三峽春冬之景。“素湍綠潭,迴清倒影”是説在春冬兩個季節,雪白的急流,迴旋着清波;碧綠的深潭,倒映着各種景物的影子。波光粼粼,景物重重,一派秀麗風光。“絕 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是説在極高的山峯上,生長着許多奇形怪狀的柏樹,在山峯之間,常有懸泉瀑布飛流衝蕩,山靜、泉飛、柏怪、水奇,構成一幅挺拔超脱的畫面。“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樹榮,山高,草盛,趣味無窮。用極為精練的四個字狀寫四種景物,總結全段,突出春冬之時三峽秀美、挺拔的清幽美。

教師根據學生講述,板書:

春冬圖  清榮峻茂    清幽美

4.學生明確:第4段寫三峽秋景。“每至清初霜旦,林寒澗肅”是説每到初晴的時候或下霜的早晨,樹林和山澗顯出一片清涼和寂靜,充滿悽清肅殺的氣氛。“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悽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是説高處的猿猴拉長聲音鳴叫,聲音連續不斷,非常淒涼怪異。空曠的山谷傳來猿啼的回聲,悲哀婉轉,很久很久才消失。寫秋峽以代表性事物猿來表現,山猿哀鳴,渲染了秋天的蕭瑟氣氛。感受秋峽蕭瑟冷清的悽婉美。

教師根據學生講述板書:

深秋圖   悽清寂靜    悽婉美

二、三峽如此的險峻峭拔,全文僅150多字,可謂精緻短小,然而作者竟在這極短的篇幅之內,濃縮了萬千氣象,展現了無限風光,可謂內容豐富,筆力雄健。下面我們就來欣賞作者的筆法之美吧。

描繪景物的方法很多,可從正面描寫、側面烘托;可從動、靜方面寫;可從聲、色、形、味方面寫;可從視、聽、嗅、味、觸方面寫;還可從高、低、遠、近方面寫。請以第一、三段為例,分析作者是從哪些方面來寫三峽的?

學生思考後,請同學説説:

1、正面寫山“連”的特點,粗筆勾勒,輪廓分明。“隱天蔽日”,山隱於天空,遮住太陽,側面烘托山“高”。正面描寫和側面烘托相結合,寫出了山高嶺連的特點。

教師小結並板書:正面   側面

2、既有俯察近物,又有仰觀遠景。“素湍綠潭,迴清倒影”屬俯視江中所見,動靜相雜,色彩各異,相映成趣。“絕 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屬仰觀遠景,以“絕”狀山,以“怪”寫柏,繪形寫貌,形神兼備。“怪柏”顯示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堅強的意志,給山水之間注入一股生命的活力,使人頓覺生意盎然。

教師小結並板書:正面   動    靜   俯視    仰視

三、本文的作者酈道元是地理學家。一位地理學家卻用文學的語言,獨特的視角,把三峽描繪的如此出神入化,其用詞的精妙,實在不能不令人驚歎。那麼我們以第三、四段為例,來體會本文語言的精妙吧。

學生討論後回答:第三段中“素湍綠潭”,一“素”一“綠”,兩種色彩、兩種情態,動靜交織,對比鮮明;“怪柏、懸泉、瀑”,也是有靜有動、有聲有色,山水樹木交匯其中,蔚為奇觀。“清榮峻茂”一句話四字寫四物,一字一景,字字珠璣,驚人讚歎。“良多趣味”中一“趣”字又摻入了作者的審美意趣,使得詩情畫意融為一體。

第四段中“林寒澗肅”,一“寒”一“肅”已經是夠悽清的了,“空谷傳響”的“高猿長嘯”已經夠悽異了,然而啼聲的“哀轉久絕”更讓聞者倍感寒意了。而且最後的“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頓然將這淒寒之境進行昇華,它唱出了哀婉的'猿聲中旅人的悲涼心境,更加烘托出秋景的淒涼。在盡寫了山光水色之後將筆觸轉向“猿”與“人”,從而深化文章意境,這就是作者的妙筆所在。

教師小結並板書:作者在煉字選詞、情景韻味方面,實在精妙。所以餘秋雨曾在自己的《三峽》中有這樣的評價:他還用最省儉的字句刻畫過三峽春冬之時的“清榮峻茂”,晴初霜旦的“林寒澗肅”,使後人再難調動描述的詞章。

趣    悽     熱愛    同情 

四、拓展延伸

學完本文,你覺得作者的哪些寫作技巧值得我們借鑑、學習的?

1、抓住特點描寫景物。

2、用不同的描寫方法。

3、注重字詞的錘鍊。

五、課堂總結

《三峽》向我們展示的是一軸三峽四季景色的山水長卷,讀來令人神往。作者以凝練生動的筆墨寫出了三峽的奇險、清秀,我們彷彿置身於那險拔清幽的三峽盛地。作者的描寫手法因時而變,因景而異,顯得變化多端,搖曳生姿,同時作者的語言精練美妙且情感也藴含其中。

六、佈置作業

請融入自己的感受,把本文改寫成一篇寫景散文

七、 板書設計

三峽

酈道元

山-- 羣山圖  連綿高峻   雄壯美   正面  側面

夏水圖   浩大湍急  奔放美                      熱愛

水 {  春冬圖  清榮峻茂  清幽美  動 靜  俯 仰 --趣

深秋圖   悽清寂靜  悽婉美--悽                同情

    通過觀看三峽美麗的風光圖片,使學生在感受美麗風光的同時激發他們課堂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蔡立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