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草原教案模板集合七篇

欄目: 教育隨筆 / 發佈於: / 人氣:1.5W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草原教案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草原教案模板集合七篇

草原教案 篇1

一、教材簡析

《草原的早晨》是小學語文蘇教版一年級下冊的一篇文字優美、內容新穎的散文,寫的是早晨,草原從睡夢中醒來,牧民們趕羊羣去放牧的情景,展現了草原一片繁榮興旺的新氣象。全文共3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寫草原在黎明的鞭聲中醒來。第二自然段寫牧民們趕着羊羣奔向草原。第三自然段寫牧羊人在遠處放羊的情景。

二、目標預設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

2.學會讀寫“原”,認識部首“偏廠”,理解由生字組成的新詞。

3.感受草原早晨的美麗風光和牧民們的勤勞、歡樂。

三、重點、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草原的美麗和牧民們的勤勞。

四、設計理念

在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中,我滲透了新的語文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通過多媒體課件的運用,成功地創設了情境,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實現語文素養、音樂素養、審美情趣等多種能力的整合。讓學生深切地感受到了草原早晨的美麗風光和牧民們的勤勞、歡樂。

五、設計思路

由於教學的對象是兒童,人小情多。在這節課中,我緊扣一個“情”字開展教學:

1.導入新課,初步感知時——入情

開課時,孩子們伴隨着草原上優美的歌聲觀看錄像,讓學生對草原有一個整體的印象,順勢導入課題。揭示課題後,我又讓學生在配樂朗讀中無拘無束地想象草原景象。這兩次感知虛實結合,層次分明,幫助學生自己用心參與,逐步構建起草原的概念,自然進入學習情境。

2.在朗讀感悟課文的描寫中——動情

在精讀課文的教學中,我三處恰當地運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突破教學重難點。

首先,教學第一自然段中時我藉助草原上熱鬧景象的課件演示,把觀察、讀書和思考結合起來,加強了詞語與事物表象的聯繫,幫學生理解

“草原醒來了”的含義。

課文的第二自然段讓學生先看錄像,再讀句子,最後聯想自己下課時的情景,化抽象為形象,這樣將學生的體驗與文本聯繫起來,很容易就引起了共鳴。在此基礎上指導朗讀,水到渠成,學生自然就能把羊兒的多、羊兒的歡樂表現得淋漓盡致。

第三自然段通過欣賞動畫,學生再一次感受到了草原的美麗和牧羊人的快樂。通過讀書、想象、欣賞歌曲,引導學生想象當時的情境,學生在老師創設的音樂情境中,自主地表達自己的感受,理解了詞語,豐富了情感,拓寬了詞彙。

3.在感情朗讀中——抒情

學生的感受加深了,情感被激發了,他們會情不自禁地進行抒情。我採用多種形式讓孩子們盡情地誦讀,抒發他們內心的真切感受。這節課,師生的情感隨課文的情感起伏而推進、延續,使課堂變成了草原,孩子們成了羊兒、馬兒……

六、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師:孩子們,這些天,我們隨着春姑娘走過了小池塘,翻過了梅花山,領略了小池塘的美麗,梅花山的熱鬧。今天春姑娘又把我們帶到了一個新的地方。聽,那兒的歌聲已經響起來了!(出示圖片,放歌曲)

2.師:這是什麼地方?(板書:草原)學習“原”。你到過草原嗎?看課件“草原風光”,你想説些什麼?

3.師:草原是美麗的,那草原的早晨又是一番怎樣的景象呢?這節課就讓我們走進草原的早晨。(板書:草原的早晨)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利用多媒體視聽覺的效果,進一步拉進學生與文本之間的距離,使學生進入美麗草原的情景之中,便於學生在自身體驗中學習。】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聽課文錄音,看看草原的早晨是什麼樣子。

2.説説草原的早晨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

3.藉助拼音自由朗讀課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

設計意圖:通過提問“草原的早晨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拉近學生與草原之間的距離,為下文打下一定的情感基礎,便於學生很好的進入課文營造的情景。】

(三)精讀課文,朗讀感悟

過渡:讀了課文,你知道草原的早晨是怎麼來到的嗎?

1.學習第一段。

①指名讀。看圖,閉上眼睛,小朋友想想:四周都是黑乎乎的,這時遠處的天邊泛起了一點點白,天慢慢亮起來了,在廣闊的大草原上似乎連風兒都躲了起來。小朋友,你覺得此時此刻的草原氣氛怎樣?(安靜、寧靜)

指導讀詞“黎明的寧靜”

②黎明的草原一片寧靜,是什麼把草原從睡夢中叫醒的?你聽過鞭子的聲音嗎?誰來學一學?(讀詞“啪!啪!”)

是誰在天剛剛亮的時候就抽出了鞭聲?(牧民)牧民們是多麼勤勞啊!

誰願意當一回勤勞的牧民,甩起鞭子將草原喚醒?(指名讀)

草原還沒徹底醒來,現在我們都來當勤勞的牧民,把草原叫醒。

③(出示圖片)看,這就是鋪滿新綠的草原,小朋友你看了感覺如何?(像一塊巨大的綠絨地毯。)指導讀詞“鋪滿新綠”

④鋪滿新綠的草原被牧羊人勤勞的鞭聲叫醒,草原醒來了,草原上出現了怎樣的情景呢?

⑤指名讀,齊讀第一自然段。

設計意圖:教學時,我利用閉眼想象、圖文對照等形式,使學生充分理解“黎明的寧靜”“鋪滿新綠”“醒來了”等重點詞語,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體驗黎明草原靜態的美。】

2.學習第二段。

①隨着牧民鞭聲的響起,寧靜的草原一下子熱鬧了起來,草原上的羊兒多不多?自讀課文,找一找:你從哪些詞語中讀出了羊兒的多?(一隻只、湧出、羊羣)出示圖片體會詞語,感情朗讀。

②如果你是草原上的羊兒,被關了一夜,清晨,看到通向無邊草原的圈門開了,你會怎麼做?來到廣闊的草原上以後呢?你想幹什麼?指導讀詞“湧出”“蹦跳”

③羊兒們此是多麼高興、歡樂?誰願意讀好這句話?

④看到自己的羊羣奔向了遠方,牧民們可着急了,於是他們——駿馬,追趕那——歡樂的羊羣。(出示圖片)想學學牧羊人的樣子嗎?邊做動作邊讀。

⑤草原的早晨充滿這歡樂,我們一起來讀讀?(讀第二自然段)

設計意圖:小朋友沒有見過成羣的羊兒奔騰在草原上的歡快場面,沒有體驗過牧羊人跨上駿馬馳騁草原的瀟灑心情,這是教學的難點。於是,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演一演羊兒,體驗一下羊兒的心情,再結合圖片的賞析,説一説看到了什麼,讓學生主動的去説去體驗,學生學得開心。】

3.學習第三段。

①羊兒奔向無邊的草原,牧民們追趕着羊羣漸漸遠去了,遠處的草原又是一幅怎樣的畫面呢?請同學們輕聲讀第三自然段,一邊讀,一邊想:你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

②説説你看到了什麼?看圖,説説為什麼羊兒像朵朵白雲在飄動?

③説説你聽到了什麼?(牧羊人的歌聲)聽,牧羊人的歌聲都傳到了我們的耳朵裏!(聽歌《美麗的草原我的家》)

④這麼美,這麼響亮的歌聲被風兒吹着,傳到很遠的地方去,在草原的上空來回飄蕩,連天上的白雲都能聽得到。書上用了一個詞,叫什麼?(迴盪)

⑤草原的早晨真美,誰願意在牧羊人悠揚的歌聲中讀讀這一段,讀出你的感受。

4.配樂齊讀全文。

設計意圖:優美的歌聲,美麗的畫面總能打動一切,對於我們小朋友也不例外。這一環節中,我安排了關木村的歌曲,意在使學生的身心完全沉浸在美麗草原我的家的情景中,用優美的旋律來渲染氣氛,打動孩子們的心靈。

七、實踐活動

今天我們欣賞了草原的美麗風光,你想説點什麼?課外同學們可以讀讀老舍先生寫的《草原》以及有關寫春天的文章。

板書設計:

草原的早晨

羊兒

牧民

草原教案 篇2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認識新偏旁“廠”、“斤”、“牛”、“力”等,能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感受春天早晨大草原的美麗風光和牧民的歡樂。

教學時間: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

1、這一學期,我們學過《小池塘》、《春到梅花山》之後,知道了什麼?(春天來了,農村的池塘美了。梅花山梅花盛開,也很美。)

2、小朋友們,我們今天再到草原去看看,那裏春天的早晨怎麼樣呢?(板書:草原()的早晨)領讀。

3、講述草原:我國的內蒙古及西部黃土高原,有雜草叢生的大片土地,間或雜有耐旱的樹木,適宜放牧牛羊。

4、誰能説説記住“原”字的辦法?(用部件法記“原”:“廠、白、小”)結合教“廠”字頭。

二、初讀指導

1、引導看課本上的插圖,説説圖上畫了些什麼。

(牧民們騎在馬上,揮舞着鞭子;羊兒本跳着向前奔)

教材中的另外一幅圖上畫了些什麼呢?

(牧民們騎在馬上,照看着羊羣;一羣羣羊兒在草地上吃草)

2、學生自讀課文。

要求:

給每個自然段標上序號。

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課文,畫出生字新詞。

3、檢查自讀情況。

指名讀第一自然段。

①出示生字詞:啪鞭打破黎明寧靜鋪滿新綠

②指名拼讀生字詞。指出:“寧、靜”是後鼻音;“鞭、新”是前鼻音。

③哪些詞語的意思已經懂了?請小朋友們互相交流。

(啪,象聲詞;鞭,結合插圖理解)

④教者小結。

黎明:天快要亮或者剛亮的時候。

寧靜:安靜。

新綠:剛剛出現的綠色。春天來了,天氣轉暖,草葉露出了新芽。

指名讀第二自然段。

①出示帶有生字詞的語句:無邊的草原牧民們跨上駿馬

②指名拼讀生字詞。

③交流:“無邊的草原”説明草原怎麼樣?(草原大,看不到邊)

教師講:“牧民”是牧區中靠畜養和放牧牛、羊生活的人。駿馬指好馬、走得快的馬。

問:“牧民們跨上駿馬”是什麼意思?(牧民們騎上了好馬)

指名讀第三自然段。

①出示生字詞:遠處飄動

②指名拼讀生字詞。

③交流對生字詞的理解。(遠處:遠的地方;飄動:聯繫生活實際講)

4、複習鞏固生字詞

出示下列生字詞卡片,指名認讀。

草原打破新綠無邊牧民遠處飄動啪鞭黎明寧靜鋪滿跨駿馬

結合認讀生字詞教新的偏旁

5、自由讀課文。

6、指名讀課文。

三、作業

讀讀、寫寫下面的生字詞:

草原打破新綠無邊牧民遠處飄動

練習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複習檢查

1、出示卡片,指名認讀詞語:

草原打破新綠無邊牧民遠處飄動

2、聽寫:“草原打破新綠無邊牧民遠處飄動”,説出“處”、“牧”、“原”的偏旁名稱。

3、指名朗讀課文。

二、靜讀訓練

1、第一自然段。

學生自讀,思考:這一自然段寫的是什麼季節、什麼時間的事?你是從什麼地方看出來的?

(季節:春天——新綠鋪滿草原;時間:早晨——黎明)

口頭填空。鞭聲打破了寧靜。的草原醒來了。

自由討論並交流:“草原醒來了”是什麼意思?

(春天來了,天氣轉暖,草也露出了新芽,就好像草原睡了整整一個冬天,現在醒來了。)

(夜,靜悄悄的,草原也跟人們一樣睡着了。早晨,人們開始了一天的工作,草原由靜到動,就像醒過來一樣了。

指名讀全段。(重音:響亮、黎明、新綠)

2、第二自然段。

自由讀課文,想一想,這一段寫了什麼?(板書:羊兒牧民)

再讀課文,準備口頭填空:

羊兒湧出了圈門,奔向草原。

牧民們,追趕那。

填空後互相交流對“一隻只”、“蹦跳着”、“無邊”、“跨上”等詞語的理解。(一隻只:羊兒多;蹦跳着羊兒歡快;無邊:草原大;跨上:牧民懷着歡樂的心情)

(板書:一隻只湧出跨上追趕)

這一段寫草原上羊兒和牧民怎麼樣?(羊兒多,牧民歡樂)

有感情地朗讀第二自然段。(重音:蹦跳無邊歡樂)

3.第三自然段。

輕聲讀全段。這一段只有一句話,誰會讀的?

指名朗讀後提問:這一自然段寫的什麼?(草原上羊兒多,牧民歡樂)

你為什麼這麼説?(“一羣羣”説明羊兒多;“藍天下回蕩着牧羊人的歌聲”説明牧民心裏很歡樂,放聲歌唱)

這一自然段和上一自然段有什麼相同和不同的地方?(相同的地方都是寫草原上的羊兒多,牧民樂)(不同的地方是:第二自然段中是“一隻只羊兒”,這一段是“一羣羣羊兒”羊兒更多了。上一段通過寫牧民跨上駿馬追趕羊羣表示歡樂,這一段用“藍天下回蕩着牧羊人的歌聲”來表現牧民的歡樂)

作者説“一羣羣羊兒像朵朵白雲在飄動”,為什麼這麼大比方?(羊兒是白色的,跟白雲的色彩一個樣;羊兒一邊吃草,一邊活動,白雲在空中也不斷移動。它們有相似的地方。)(板書:一羣羣飄動歌聲)

引讀:遠處,一羣羣羊兒——學生接着讀,師讀:藍天下回蕩着——學生接着讀。

三、課堂練習

1、讀了《草原的早晨》,我們又懂得了什麼?

(草原上的羊兒真多。牧民們的生活很快樂)(板書:多樂)

2、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四、作業

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 )鞭聲 ( )草原

( )羊羣 ( )清香

照例填空

一( )春雷 一( )氣 一( )白鵝

一( )小船 一( )梅花

練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三課時

一、複習檢查

出示生字詞:

草原打破新綠無邊牧民遠處飄動

指名認讀,介紹自己是怎麼記住這些生字的。

二、背誦指導

各自朗讀課文,準備口頭填空練習。

(1)的,打破了。的草原醒來了。

(2)羊兒圈門,奔向。牧民們,追趕那。

(3)羊兒像在飄動,藍天下回蕩着。

結合口頭填空練習,理清文章結構。

練習背誦。

三、寫字指導

1.出示生字:無打處民動牧原新

2.指名認讀。

仔細看田字格內的“打、動、牧、新”,比較在結構的安排上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地方。

根據學生髮言,老師歸納:

雖然這四個學生字都是左右結構的字,但是在安排上還是有區別的。“打”,左高右低;“動”,左低右高,下面也不齊平。“牧”左右兩部分一樣高。“新”左右兩部分的上面部分齊平,右邊的“斤”字的“豎”稍長。

“無”和“民”都是獨體字。着重指導寫好最後一筆:“無”最後一筆是豎彎鈎,從田字格的中心起筆,沿豎中線往下寫,寫至與撇平時再向右拐,最後向上鈎。“民”的最後一筆是斜鈎,幅度較大。處,複習折文旁,再與“外”做比較。處,半包圍結構,第三筆是平捺,“卜”在平捺上方。“外”是左右結構。

四、作業

練習描紅。

各自練習寫生字,覺得難寫難記的多寫幾遍,直到自己滿意為止。

背誦課文。

板書: 5 草原的早晨

羊兒 牧民

一隻只 湧出 跨上 追趕

一羣羣 飄動 歌聲

(多) (樂)

草原教案 篇3

一、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6個生字。

2.有感情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

學會6個生字。

三、教具

生字卡片

四.教學過程

a) 複習:輕讀課文,説説課文的主要內容。

b) 學習生字。

1. 分析字形。

半包圍結構的字:迎

左右結構的字:朝、如、狂、傳、碰。

2. 讀準字音:

多音字:朝出示朝霞課文中讀zhāo,還有一個讀音cháo,朝前。

傳出示傳來課文中讀chuán,還有一個讀音zhuàn,傳記。

3. 指導書寫:

a) 迎:出示第1自然段的第二句話,指句讀,理解歡迎。

注意:迎的右半部分是不是卯。

師範寫,學生在田字格中寫兩個。

b) 朝:由幾個部件組成?書寫時注意什麼?

用朝字組詞。

師範寫,學生在田字格中寫兩個。

c) 如、狂:説出偏旁部首的名稱,注意偏旁部首的寫法。

d) 傳、碰:書寫注意左窄右寬。

4. 領讀、齊讀、接龍讀黑板上的6個字,中間穿插提問字的結構、詞語的意思。

c) 出示投影,檢查認讀情況。

d) 蓋住拼音讀課文第3自然段,增識漢字。

e) 完成課後題:2、3。

f) 佈置作業:《閲讀》

草原教案 篇4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認識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勾勒、駿馬、無限、鞭子、疾馳、馬蹄、奶茶、禮貌、拘束、舉杯、摔跤。

2、熟讀課文,理清文章結構,通過語言文字展開想象,在腦海裏再現課文所描述的生動情景。

教學重點:

熟讀課文,理清文章結構,通過語言文字展開想象,在腦海裏再現課文所描述的生動情景。

教學過程 :

一、談話導入

你到過嗎?在電影、電視中見過嗎?作者用他的親身經歷,向我們介紹了的天,的地,生活在上的人們。讀讀課文,想想作者筆下的是怎樣的景象?(讓學生初步感知)

二、檢查預習

1、讀生字詞:勾勒、駿馬、無限、鞭子、疾馳、馬蹄、奶茶、禮貌、拘束、舉杯、摔跤

2、學生互相提示易讀錯和易寫錯的字。

3、學生互相解詞:

渲染:中國畫的一種畫法。用水墨或淡塗抹畫面,使他分出層次,以加強藝術效果。

拘束:過分拘束自己,顯得不自然。

襟飄帶舞:衣襟和裙帶迎風飄動。

三、默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

1、讀課文,按照作者進入的順序,説説課文寫了哪些內容?

板書:初見——迎客——待客——話別

2、小聲讀課文,想象作者筆下的是怎樣的景象?

3、默讀課文,畫出你認為寫得美的句子和不理解的句子。

四、作業

1、抄寫詞語

2、熟讀課文,思考課後問題。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2、讀懂課文,在自然美與人情美的薰陶感染下,受到熱愛祖國和民族團結的教育。培養學生愛美的情趣。

3、品味、積累課文中優美的語言。

教學重點 :

1、讀懂課文,在自然美與人情美的薰陶感染下,受到熱愛祖國和民族團結的教育。培養學生愛美的情趣。

2、品味、積累課文中優美的語言。

教學過程 :

一、複習導入

1、上節課,我們已初步學習了《》這篇文章,課文主要寫了什麼?

2、這節課,我們繼續深入理解課文,領略的美麗風光,感受蒙古族同胞的熱情好客。

二、組織自學

按要求自學課文第1小節

1、自由輕聲讀課文。

2、想一想,有什麼特點?作者的心情怎樣?

3、同桌互相討論。

4、試着有感情地讀讀課文。

三、交流點拔

1、看錄像後讀課文,説説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

2、找出句子讀一讀。

3、打出投影句子。

4、看畫面並輕輕讀讀這些句子,説説作者是按什麼順序描寫的?

5、讀投影中的句子,把你最喜歡的句子讀給同桌聽,簡單説説喜歡的原因。

6、指名讀,體會的美和大。

(1)羊羣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在哪裏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

(2)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綠的,小丘也是綠的。

(3)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麼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公欲流,輕輕流入雲際。

7、連起來把這些優美生動的句子讀一讀。

8、評讀,該怎麼讀。

過渡:僅僅讀出喜愛、讚美的語氣就夠了嗎?看看作者當時的心情吧!

9、第一次看到,面對滿眼翠綠,怎不讓人感到愉快和驚歎,你們懷着愉快的心情,帶着驚歎的語氣,去讀讀看。

10、指名讀。

11、你來到了,最想幹什麼?用“既……又……既……又……”連起來説一句話。

12、在這境界裏,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好像回味着的無限樂趣。這是真的嗎?

運用擬人的手法,也突出了的美。

四、組織自學

過渡:的天很可愛,景色也很迷人,人民又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該怎樣理解?它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默讀課文2─5小節,思考以上問題。

五、交流點拔

1、讀了課文,蒙古族同胞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體現蒙古族同胞熱情好客的語句很多,拿出筆把每小節中你最喜歡的句子劃出來,同桌互相説説喜歡的原因?

3、指名説,體會蒙古族同胞的熱情好客。

(1)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羣馬疾馳,襟飄帶舞,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

①看畫面 。

②學生説。

③男女老少穿着豔麗的服裝,騎在馬上,衣襟與綢帶迎風飄舞,確實像一條七色彩虹。(指圖説)

④把“飛”改成“跑”行嗎?他們為什麼要跑得那麼快?

⑤所以在讀時要體現這種急切的心情。指名讀。

在以下小節中,再談談。

(2)也不知是誰的手……民族團結互助。

①如果你是訪問團的一員或是蒙古族中的一個,當時你會説些什麼?

②指名説。

③説着你想説的話,和前後左右的同學握握手,體會一下當時主客相見熱鬧的場面。

(3)幹部向我們……我們再回敬。

①學生説

②蒙古族同胞還用什麼招待我們?讀句子。

③他們盛情地招待我們,訪問團的每一個成員對他們都充滿了感激之情。帶着這種感情讀讀。

④指名讀

(4)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①這句話怎樣理解?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聯繫《贈汪倫》這首詩互相討論。)

蒙古族和漢族人民之間的情誼很深,怎麼忍心馬上分別,大家站在蒙古包外,望着一望無際的,在夕陽下,相互傾訴着惜別之情。這句話表達了蒙古族人民和漢族人民的深厚情誼和依依惜別的感情。

②理解中有困難嗎?

③讓我們帶着依依惜別之情,集體朗讀這句話。

六、總結

1、課文具體寫了作者見到的美景和蒙古族人民熱情好客遠道迎客,盛情款待客人的情景,的靜態美和蒙古族人民歡迎客人時,熱情歡騰的動態美都給我們留下了深該印象。

2、上的美麗風光讓我們深深陶醉,人民的熱情好客更使我們深受感動。民簇團結互助是大家共同的心願。

3、朗讀課文

附:板書設計

初到————的景色動人

受到歡迎————由寂靜變熱鬧

熱情相見————氣氛熱烈

盛情款待————食品豐富,有歌有舞

愉快聯歡————載歌載舞,不忍離別

草原教案 篇5

一、教學設計説明:

《我是草原小牧民》是人音版音樂教材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唱歌內容。因為音樂是聽覺的藝術、是情感的體驗。因此,我在本課的教學活動中是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差異等為基本理念;本着“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為核心理念,通過運用多種教學形式和豐富有趣的音樂實踐活動,讓學生們積極主動的學習音樂、創造音樂、享受音樂,以此來表達自己的情智。在互動的學習中,教師以參與者、組織者、合作者的身份成為學生們的合作伙伴、平等中首席者。通過本次音樂教育教學(此文來自)活動,使師生間達到共識、共賞、共進。

二、教學分析:

《我是草原小牧民》是一首以內蒙古民歌音調為素材創作的兒童歌曲,明快的旋律、跳躍的節奏很具有舞蹈性,也表現了草原小牧民放牧時的喜悦心情。歌曲為2/4拍,四個樂句的句尾和句首基本採用了八度跳進,表現了小牧民手擎洋鞭,快樂歡唱的形象。第三樂句在節奏上做了變化,八分休止符的運用,盡情的抒發了對美麗家鄉的讚美之情。歌曲的襯腔“啊哈嗬”是該曲的擴充部分,舒展的節奏,富有動力感的旋律,表現了小牧民豪放的性格和放牧時的愉快心情。最後重複了第四樂句的曲調,天真活潑,自豪的情感表達了草原兒童對自己家鄉和甜美生活的讚美。

依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對本課教材的分析,結合三年級學生好動和學習積極性高的特點,我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三、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通過學習本課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讓學生真正感受蒙古族曲調的風格特點,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提高音樂審美能力,陶冶高尚的情操。

2、過程與方法目標

讓學生們在體驗、探究、模仿、合作、綜合的過程中自主、探究、合作式學習。

3、知識與技能目標

提高學生的音樂實踐和舞蹈創編能力,並能用輕柔而有彈性的聲音自信的演唱歌曲。

四、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運用自豪、歡快的情緒,輕柔而有彈性的聲音自信的演唱歌曲。

2、教學難點掌握附點音符、休止符、裝飾音的演唱。

五、教具準備:鋼琴、電腦課件、打擊樂器。

六、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音樂大本營,天天好心情。耶!”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音樂四十分又和大家見面了,大家高興嗎?(高興)請坐。

(二)激趣導入

1、師:今天,老師帶領大家乘坐音樂列車到美麗的蒙古大草原去旅遊。我國是多民族大家庭,在大草原上主要生活的是蒙古族。對於蒙古族你們都知道些什麼呢?

生:他們吃的和我們不一樣:喝牛奶、吃羊肉:穿的衣服很鮮豔;住蒙古包;蒙古人騎馬。

2、師:大家知道的真多,那麼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美麗的大草原吧。

3、(播放課件)師:這裏空氣清新、天空明朗,到處綠草茵茵。在牧人動聽的歌聲中,可愛的羊羣好像朵朵白雲在茫茫的綠海中慢移,馬兒也悠閒地吃着嫩草,一切都是那樣的恬靜、祥和。生活在草原上的蒙古族同胞大多以遊牧業為生,他們喜歡摔跤、射箭、騎馬,馬在蒙古族人民的生活當中非常重要,他們放牧離不開馬,外出也離不開馬,因此他們也被稱為馬背上的民族。師:蒙古族還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他們的舞蹈動作大多來源於生活。騎馬動作就經常在蒙古族舞蹈裏出現。(現在,同學們請起立,每個人擺個騎馬的動作)看誰的小馬跑得又快又輕(腳下要輕)如果想讓小馬跑得快點呢?小馬的速度減慢了,小馬停下來了。生:學生馬上舉起一隻手揚起小馬鞭。師:(老師做硬肩動作)大家看這個動作叫做硬肩,跟老師一起做,這個動作是由一個傳統的活動演變而來,誰能猜一猜?(學生猜)那就是——摔跤!(老師做擠奶動作)再看這個動作,(教動作)我們一起做,猜出這個動作是在幹什麼呢?(師生一起做)。

(三)學習歌曲、培養興趣(播放歌曲)

1、初聽歌曲

師:瞭解了蒙古族,當然還要聽聽來自大草原的歌聲啊,它又會給我們帶來怎樣的感覺呢?請同學們閉上眼睛靜靜聆聽,在歌聲中你的腦海裏呈現怎樣的畫面呢?(音樂《我是草原小牧民》)

師:孩子們,大草原的歌聲美嗎?趕快和大家分享一下你聽後的感受吧。(你最想做什麼)生:我彷彿來到了大草原,和小牧民一起放羊。生:.

2、二次聆聽歌曲,跟着音樂做舞蹈動作

師:大家想不想做一回小牧民,去體驗一下放牧時的樂趣?(想)好,那我們就把教室比作美麗、遼闊的大草原,現在你就是神氣的小牧民,請同學們輕輕起立,小牧民們請騎上你們的小駿馬,和蒙古族小夥伴放牧去嘍!(播放《我是草原小牧民》歌曲,學生隨音樂做動作)大家説當小牧民的感覺怎麼樣?(好)草原的小夥伴説了,要想真正成為小牧民,還要會唱草原的歌曲,下面就讓我們來學一學這首好聽的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板書)

3、學打節奏

1)(出示筷子)(示範打節奏。)

師:在學習歌曲之前,老師又給你們帶來了新的自制打擊樂器,是什麼呀?(筷子)筷子不僅是我們吃飯的工具。還發出美妙的聲音,大家聽聽。(示範)好聽嗎?老師也給大家每人準備了一雙筷子,拿出你們的筷子跟老師打一下。跟老師一樣拿好啊!認真聽。(生打)老師又換一個,注意聽,會不會呀,孩子們。(師生共打)我又換了,認真看(一起做)。

2)(出示課件)

師:這個呀就是剛才老師領大家敲打的節奏,我們在分別來敲一敲,第一行節奏就是老師敲的第一組節奏,(師示範,生學打)第二行(繼續打)第三行(繼續打)。

3)分組打節奏

師:現在老師把同學們分成三組,你們根據自己對應的節奏敲一下,一會兒我們一起來合奏好不好?現在聽老師指揮,我指揮到哪組,哪組就演奏。(師哼唱打擊)兩遍。

4)聽伴奏打擊

師:下面我們隨着伴奏一起演奏一遍。(師生演奏)誰聽出來了,哪組同學演奏了兩次?第二組同學先接了哪組,又接了哪組?這回我們聽着音樂再來一遍好不好?()大家的表演的太精彩了。

4、有節奏地朗讀歌詞

師:下面我們把這首歌完整的聽一遍。(聽歌)小牧民在歌曲中都唱了些什麼呢?我們來讀一讀,因為音樂是流動的文學,我們只有把歌詞清晰流暢的朗讀出來,才能更好的演唱歌曲,請同學們先跟老師有節奏的讀一遍。

(1)老師邊敲雙響筒邊有節奏的讀詞,學生跟讀。

(2)同學們完整的讀一遍。(學生完整讀詞。)

(3)師:老師發現同學們在讀“啊哈嗬”這句歌詞時特別高興,為什麼呀?它是什麼意思呢?

生:很高興的意思。表達很快樂的心情。很開心地吆喝聲。師:大家理解的非常準確,“啊哈嗬”是一句襯詞,表現愉快的心情,就像我

們平時“哼哼”小曲時的樣子。所以我們在演唱歌曲時要懷着怎樣的心情演唱呢?(愉快、快樂)速度上應該怎樣把握?(稍快)

5、再次聆聽歌曲

師:接下來,想不想聽顧老師為你們演唱這首歌曲呢?(想)大家在認真聽的時候,用你那雙機靈的大眼睛,找找有沒有我們以前沒見過的音符寶寶?(師演唱)(教師範唱歌曲)顧老師唱得好聽嗎?(好聽)掌聲鼓勵鼓勵我吧!(學生拍手)謝謝大家。誰説説歌曲裏沒見過的音符寶寶是什麼?

生:在“草兒”的上面多了兩個零、在歌詞“肥”字上出現的小音符。

師:我們看看它都出現在哪句歌詞上?老師把它放大在屏幕上。“草兒青青,羊兒肥”歌譜上出現的這兩個紅色的符號叫休止符,遇到休止符要停一停,在這裏我們要唱半拍,在演唱時要有跳躍的感覺,在“肥”字的譜子上面出現了小音符,它是前倚音,我們唱的時候要拐個彎(老師範唱)老師來唱一下,你們分辨哪個是加了休止符和前倚音的。(教師彈奏旋律,學生認真分辨)

師:這些音樂符號的加入,讓我們感覺好像青青的草兒跳起來了,肥壯的羊兒扭起來了!

6、哼唱旋律。(用學生名字輕聲哼唱旋律)

師:讓我們趕快來唱響歡樂的旋律吧?以前咱們都是用“啦、啊”來哼唱旋律,今天老師突然有個想法,那就是用咱們班同學的名字來唱行嗎?注意要選擇適合模唱的開口音,先用誰的名字呢?大家推薦一位。(學生推薦)XX同學你願意嗎?好,請同學們跟着老師的琴聲用“董”輕聲的哼唱旋律。咱們先兩小節兩小節的哼唱。一句一句的哼唱。完整的哼唱。注意歌曲的前奏出現了四分休止符,聽老師彈一遍前奏,在心裏喊空拍,咱們再完整的哼唱一遍(教師完整彈琴、學生跟唱,用稍慢的速度模唱歌曲旋律。)

7、帶詞演唱。

(1)學生輕聲帶詞半句演唱。

師:熟悉了旋律之後,讓我們把歌詞加進來,跟老師先兩小節兩小節的唱。

(2)學生整句演唱。

師:下面讓我們跟着琴聲一句一句的演唱。

(3)學生輕聲帶詞完整的演唱。師:下面讓我們跟着琴聲,用悄悄話的聲音完整的演唱一遍,注意老師的前奏。。

(4)解決難點:

師:通過唱詞,同學們感覺哪裏不太好唱?生:“啊哈,啊哈嗬”等(師生共同幫助解決)師:(課件出示這句歌詞)“啊哈啊哈嗬”在第一個音處出現了大附點節奏,要唱得長一些,後面的音要唱得短一些。(老師邊打拍子邊示範唱)我們一起邊打拍子邊唱一唱。要唱出歡快、自豪的感覺,跟着老師的琴聲再唱一唱。

(5)讓我們把聲音放開,用自豪、歡快的聲音唱一遍

8、用不同形式演唱歌曲。

(1)完整演唱

師:剛才在演唱時,老師發現有的同學臉上掛着燦爛的笑容,唱得美美的,有的同學眼睛睜得亮亮的,讓我們大家都像他們一樣,隨着老師的琴聲愉快的演唱,好嗎?(好)看看誰的表情最美啊!

(2)放音樂跟唱

師:下面我們跟隨音樂在唱一唱。

(3)加入打擊樂器跟唱

師:孩子們,拿出你們的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再跟唱一遍。

(4)接龍遊戲師:歌曲大家已經基本上學會了,下面我們做個遊戲,這個遊戲的名字叫“仙女棒我來唱”。我來起頭,仙女棒對準誰,誰就接下去唱下一句,有可能仙女棒對準的是兩名同學,也有可能是一位同學或者是大家,所以請同學們注意力一定要集中啊。(開始遊戲)(放伴奏)師:仙女棒施展了她的魔力説了,我們的歌唱得不錯,但唱得還不夠神氣。讓我們再聽聽小牧民是怎麼唱的。

9、聆聽歌曲,跟伴奏演唱師。

(播放歌曲)聽到小牧民唱的這麼自豪,大家服氣嗎?(不服氣)讓我們也來比一比,誰唱得更神氣?(生唱)除了採用合唱的形式,我們還可以用哪些形式唱呢?(獨唱、小合唱、男女生對唱)下面我要請一名同學上前面來唱一唱,看看誰最勇敢?(生邊唱邊做動作)老師把大家分成男女兩隊,女生唱第一句,男生唱第二句,襯詞的地方我們一同來唱。(放錄音伴奏)

(設計意圖:此環節採用聽唱法進行教學,讓學生反覆聆聽歌曲,做舞蹈動作表現歌曲,熟悉旋律,體會歌曲的情感情緒,在學習歌曲中讓學生提出問題,老師幫助突破歌曲的難點,然後完整演唱全曲,真正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的輔導者。)

(四)拓展延伸師生跳起摔跤舞。

師:從大家的歌聲中讓我感受到你們越來越像個小牧民了。大家還記不記得“硬肩”是什麼活動演變而來的?我要找一名男同學和我一起來跳摔跤舞,大家在用愉快的歌聲演唱好嗎?(設計意圖:通過不同的表現形式,把本課教學推向又一個高潮,讓孩子們真正的感受音樂,理解音樂、享受音樂,陶冶高尚情操。

(五)課堂小結

師:快樂的四十分就要和我們説再見了,請大家騎上你們的小駿馬,隨着優美的歌聲走出教室。

<我是草原小牧民>教學反思

這節課的一個亮點是,體驗音樂的環節。為了讓學生真正感受到蒙古族音樂、舞蹈的魅力,我首先借助多媒體把一段蒙古民族特有的舞蹈——筷子舞展示在學生面前。視與聽的結合,營造了強大的震撼力,激起學生隨歌起舞的情感。這時拿出我自費為他們準備的筷子,邊講解邊示範,很快地把他們引入音樂,變身為驕傲自豪的蒙古族小牧民。在感受音樂帶給自己快樂同時,進一步瞭解了蒙古族舞蹈,從而為民族音樂感到自豪。

本節課的不足是學生在用不同方式表現音樂的時候,總是忽視自己的唱,使得歌曲教學課中唱的不突出。分析原因,是學生年齡較小。注意力分佈不均,顧此失彼了。還有就是新學歌曲,唱的熟練度還不夠。從這也看出一個優點,那就是這節課的教學是真實的。

今後的教學中,我將多運用這樣或類似的方法,讓學生在學會歌曲的同時,形成好的學習習慣,促成更強的學習音樂的能力。

草原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8個生字,田字格前面的8個生字只識不寫;認識5個偏旁;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感受春天早晨大草原美的風光和牧民們的勤勞、歡樂。

【課時計劃】

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1、談話:

同學們,幾天來,我們跟着春姑娘遊了風光秀麗的太湖,逛了花兒盛開的梅花山,認識了頑強生長的春筍,瞭解了不同狀態的雨點。今天,老師要帶大家去一個新的地方。

2、板書課題: 5 草原的早晨

3、解題:

⑴ 學習生字:原

① 指名呼讀音節:yuán

複習整體認讀音節。

② 教學廠字頭。

③ 指名説説怎樣記住原。

引導用熟字記憶。

④ 誰能用原組成另外的詞?

⑵ 師述:

大草原是我國西北邊疆地區放牧的地方。那裏風光非常優美,那裏的人民特別勤勞。當春天到來的時候,那裏的景象更不一般,尤其是在春天的早晨。下面請小朋友們看圖。

二、引導看圖,教學部分生字詞

1、出示幻燈片: 圖片內容:草原無邊無際,綠草如茵。近處,羊兒湧出圈門,牧民跨馬追趕羊兒;遠處,羊羣與白雲相連。

2、看圖聽配樂朗誦,邊聽邊思考:

⑴ 從圖上看,你覺得草原怎麼樣?從哪兒看出它很美、很大?

⑵ 圖上有誰和什麼?

⑶ 牧民們在幹什麼?

⑷ 羊兒怎麼樣?

3、討論上述思考題,相機進行詞語教學:

⑴ 無邊:形容很大,沒有邊際。

看圖理解。 無與元比較字形。

⑵ 鋪滿:指名拼讀音節,舉例理解。

⑶ 牧民:專門從事放牧的人。

① 牧:教學牛字旁。

② 民的筆順。

③ 要求學生用民擴詞。

⑷ 駿馬:指好馬

指名拼讀音節:jùn

⑸ 遠處:

① 指名拼讀音節:yuǎn chù 。強調遠是整體認讀音節,chù 是翹舌音。

② 遠與運比較。

③ 處與外比較。

④ 引導學生用這兩個字組詞。

三、初讀課文

1、自讀課文:

要求:碰到不認識的字多拼讀幾遍,把難讀的句子畫下來,多練幾遍,一直到讀通順為止。

2、檢查自讀情況:

⑴ 卡片抽讀:啪、打破、歡樂。

⑵ 指名試讀課文:

師生共同糾正字音。

⑶ 領讀幾個長句子:

第1自然段的第二句,第2自然段提醒學生注意停頓的地方。

四、寫字

1、處是左下包右上的字;原是左上包右下的字。

2、教學處的偏旁。

3、引導學生分析田字格里的字,要求把結構寫勻稱。

第二課時

一、複習檢查

1、抽讀生字卡片:強調讀準民、處

2、指名分段讀課文。

二、細讀課文

1、細讀第1自然段:

⑴ 指名讀課文。

⑵ 思考討論:

① 這個自然段寫的是什麼季節的事?你從哪兒看出來的?

理解詞語:鋪滿新綠。

師述:因為冬天裏,草原一片枯萎,春天到了,小草發芽了。草原上又綠了,而且綠色鋪滿一地,所以説是鋪滿新綠。

② 黎明和寧靜是什麼意思?

黎明:天剛亮的時候。

寧靜:舉例理解。

③ 黎明前就發出了響亮的鞭聲,這説明了什麼?

説明牧民起得早,説明他們很勤勞。

④ 隨着鞭聲的響起,草原上會出現什麼現象,課文中是怎麼説的?

隨着鞭聲的響起,草原上可能會出現馬兒的叫聲,牛兒、羊兒的喊聲,大人、小孩的説話聲,草原上頓時熱鬧起來。課文中説草原醒來了。

⑤ 看圖聽錄音,進一步理解句意:

圖上先出現寧靜的、鋪滿新綠的草原,接着出現牧民的鞭子,最後出現馬牛羊人在活動的情景。與之相配的是舒緩低沉的音樂,接着是啪!啪!的鞭聲,最後是各種動物的叫聲和人的吆喝聲。

⑶ 指導朗讀。

2、細讀第2自然段:

⑴ 指名讀課文:

讀後説説這一段有幾句話,每句話告訴我們什麼?

相機板書:

羊兒湧奔

牧民跨追

⑵ 進一步理解第一句話:

① 引導學生比較一隻和一隻只、旋和湧、走和奔有什麼不同。

② 比較句子:

羊兒湧出了圈門,奔向草原。

一隻只羊兒湧出了圈門,蹦跳着奔向無邊無際的草原。

指名讀句子,説説兩個句子有什麼不同,哪一句好,好在什麼地方?

第二句話好,一隻只、湧寫出了羊兒的多,蹦跳着寫出了羊兒的歡快,無邊寫出了草原的大,第二句話比第一句話明白、具體。

⑶ 進一步理解第二句話:

哪個詞説明牧民的動作非常熟練?

跨上、追趕説明牧民的動作熟練。 指導朗讀。

3、細讀第3自然段:

⑴ 指名讀課文:

讀後説説遠處有什麼?

板書:像白雲

⑵ 課文中把羊兒比成了什麼?

一羣羣和一羣意思有什麼不同?

朵朵可以改成一朵嗎?為什麼?

課文中的飄動是什麼意思?

⑶ 看錄像,體會意境:

錄像內容:與天地相接的地方,羊羣移動,野花盛開,綠草如茵,牧民的歌聲在經久不息地迴響。

⑷ 指導朗讀。

三、作業 1、練習寫生字:無、民

無、民都是獨體字,書寫要居中。

2、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三課時

一、複習檢查

1、抽讀生字卡片。

2、指名説説下列字的書寫筆順:

無民

二、總結課文,指導背誦

1、有感情地齊讀課文。

2、春天的早晨,草原上是什麼樣的?牧民們怎麼樣?

3、指導背誦:

⑴ 幫助學生理清線索脈絡:

時間線索:鞭聲響起草原醒來羊兒出圈 羣羊如雲

空間線索:醒來的草原近處遠處

⑵ 指導學生練習背誦。

三、教學部分生字字形,指導寫字

1、打:引導學生用熟字換偏旁的方法記憶。

書寫時注意左窄右寬,左高右低。

2、牧:左右等寬、等高。

四、作業

1、在書上描紅。

2、抄寫生字詞兩遍。

3、口頭填空:

( )的鞭聲 鋪滿新綠的()

( )的羊羣 朵朵飄動的()

4、練習用飄動説一句話。

〖板書

5 草原的早晨

羊兒 牧民

湧 奔 跨 追

像白雲 唱

草原教案 篇7

教學準備:

CD音樂、CD機、練功服

教學目的:

瞭解蒙古族人的性格,習俗,生活環境,以及蒙族舞蹈的風格、特點,通過學習進而掌握該民族舞蹈,達到自如展示

教學難點:

民族感覺,重點動作的掌握

教學過程:

1、説明本節課將要接觸的民族

2、對該民族舞蹈進行賞析並提問學生該民族的動作特點

3、介紹該民族的歷史文化,風俗習慣,生活環境,動作特點等基本知識

4、教師展示完整舞蹈,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5、分析音樂,單一介紹舞蹈動作中的重點、難點

6、強調基本位置

7、示範、講解單一動作

8、串連動作並提問動作所屬名稱

9、帶領學生結合音樂串連完整舞蹈

10、學生單獨展示

教學內容:

硬肩、提壓肩、蹉步、硬手、移重心步伐、勒馬手、小馬步、吸跳步、騎馬步

作業:

總結本次課的優劣之處,課後進行舞蹈複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