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打漁殺家 教案教學設計

欄目: 教育隨筆 / 發佈於: / 人氣:2.01W

                                  崑山市一中  朱湘前

打漁殺家 教案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複習、鞏固、深化已經學過的戲劇知識。

2、初步理解京劇。

[教學重點難點] 

1、蕭恩的忍讓態度。

2、戲劇衝突的實質。

[教學時數]  一教時

第一教時

一、瞭解什麼叫京劇。

京劇是全國性劇種之一。以徽班戲為起頭,吸收了崑曲、秦腔等劇目的唱腔和表演方法,逐漸形成相當完整的藝術風格和表演體系。唱腔基本屬於板腔體,以西皮、二簧為主要腔調,用京胡、二胡、月琴、三絃、笛、瑣吶等樂器和鑼鼓等伴奏。表演上唱、做、念、打併重。

(以上只要求學生對京劇有一個最初步的認識。)

二、按自讀提示預習課文,講述故事情節。

先請學生講述課文故事情節,教師再簡介全劇內容。

故事梗概:梁山好漢蕭恩自與眾弟兄分手後,和女兒桂英相依為命,在江邊打魚為生。時因天旱水淺,魚不上網,欠下了鄉宦丁自燮的漁税銀子。丁府派惡奴丁郎前來催討,恰好被蕭恩的好友、水泊英雄“混江龍”李俊及“捲毛虎”倪榮遇見,二人甚為不平,將其頂撞了回去。丁自燮聞報怒不可遏,隨即派教師爺率一幫打手至蕭家強行索取税銀。蕭恩先跟他周旋,但終因對方仗勢欺人,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怒將來人打跑。蕭恩自恃有理,搶先至官府報案,以求公斷。豈知官、紳早就勾結,狼狽為奸。縣令呂子秋貪贓枉法,反誣蕭恩抗税不交,杖責40大板後趕出公門,並命令他連夜過江向丁自燮賠禮請罪。桂英原已許配給花榮之子花逢春,只是尚未過門。蕭恩決意棄家與丁死拼,並催促女兒攜花家聘禮慶頂珠投奔夫家。是夜,蕭恩暗藏戒刀在身,父女雙雙以獻珠賠禮為名闖入了府,殺了丁員外全家。

三、討論“自讀提示”中的三個問題。

明確:1、蕭恩一再忍讓,反動統治階級一再欺壓,蕭恩出於無奈,才起來反抗,殺了丁員外全家。這樣寫,意在表現主題。

2、劇本安排李俊和倪榮與蕭恩聚會,意在以二人的豪俠氣概來襯托蕭恩的逆來順受,並向觀眾

3、暗示蕭恩思想性格發展的趨向:反抗--殺家。

這場戲反映了封建社會中“官逼民反”的社會現實。

四、突破重點難點。

1、為什麼蕭恩對丁郎的態度與李俊、倪榮對丁郎的態度不一樣?

分析:蕭恩經歷過大半生的坎坷,他反抗、鬥爭,終至失敗,所以被磨去了“稜角”,變得深沉;即使有怒氣,也竭力隱忍,從不輕易惹是生非,只求帶着女兒過太平日子。所以對丁郎比較忍讓。李俊的遭遇比不上蕭恩複雜,年齡也略小些,而倪榮又年輕氣盛,加上兩人都疾惡如仇,所以對丁郎一步不讓。

2、該怎樣理解蕭恩的忍讓?

分析:蕭恩經過大半生的坎坷,他深深懂得忍讓與反抗的'利害關係。他知道,靠幾個人是難以鬥倒惡霸地主和官府的。他的忍讓恰恰反襯了惡霸地主和官府的無惡不作。他的起初的不反抗與最後忍無可忍的反抗,也都是相輔相成的。

3、《打漁殺家》這齣戲戲劇衝突的實質是什麼?

分析:實質是惡霸地主和官府互相勾結,狼狽為奸,殘酷地壓迫、剝削、勒索勞動人民,以致激起人民的反抗。即“官*民反”。

五、理解人物語言。

完成課後練習二。

六、佈置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