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對孩子習慣教育的心得

欄目: 教育隨筆 / 發佈於: / 人氣:2.61W

當我們受到啟發,對學習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好好地寫一份心得體會,這樣就可以通過不斷總結,豐富我們的思想。那麼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對孩子習慣教育的心得,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對孩子習慣教育的心得

對孩子習慣教育的心得1

小學教育是人一生中的基礎教育,對今後人生的發展具有相當重要的作用。近年來家長對孩子越來越重視、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注重對孩子文化知識的學習,很多學生家長卻忽視了對孩子進行行為習慣教育,家長們認為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孩子行為習慣的教育是學校的事情,跟家長沒有關係,完全將學生的教育交給學校管理,家庭教育重視不夠,父母是孩子的人生中第一任老師,父母的教育對孩子的成長具有很大的作用,家長的行為直接或者間接的影響孩子的行為習慣的養成,我們需要動員家庭、社會,引導父母對孩子進行家庭教育,共同推動小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家庭教育是小學生一生教育中最基礎、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家庭教育的好與壞對小學生的終身發展舉足輕重,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對孩子的發展至關重要,父母的一言一行直接影響到小學生的行為習慣的培養。

(一)父母行為決定小學生行為取向

家庭教育中,父母有什麼樣的態度直接影響到孩子的行為習慣的養培養。父母對孩子的培養理念要保持一致,要始終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每個成年人與孩子的態度、性格定位等都是有一定的年齡、時代差異,這些差異會對小學生行為習慣培養產生不利影響。父母要在家庭教育中要營造和睦、民主、和諧良好的氛圍,要及時與孩子進行溝通,合理尊重孩子的意願、想法,做到家長、孩子和睦相處營造良好的的家庭教育氛圍,暴力教育一定不可取,使小學生的身心、行為習慣都能得到健康發展。

(二)父母要注重與孩子的互動

社會發展越來越快,教育理念越來越更新,越來越多的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有新的認識,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不再只是一個不懂事的孩子,也是一個有血有肉有思想的的自然人,家長要與孩子交流互動,要以身作則,這對培養孩子的良好行為習慣能起到示範作用,父母在引導孩子的同時,自己的行為也被孩子引導者着。父母應該及時認識這一行為的重要性,避免在教育中採取我是家長孩子必須聽我的教育行為,進而限制了孩子的個性,創造性和積極性的發展。採取強制措施一方面使一部分孩子個性走向極端,另一方面使孩子與家長關係破裂,使家庭不和諧,使小學生形成不良的的行為習慣,最終孩子教育失敗。

(三)父母的行為模式決定孩子的行為模式

在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學校教育方式中,家庭教育對小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影響最大。父母自身的言傳身教直接影響孩子的行為習慣養成,父母的一言一行具有父母自身特有的價值觀念、行為習慣、道德規範,將家庭環境演變成小學生行為習慣教育的第一課堂,第一課堂的好與壞將決定小學生行為習慣的形成方向,父母創設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對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具有重要的作用,採用何種教育方式,是父母教育的主題。因此,父母是小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的第一責任人。

父母教育應遵循的原則,學校有學校教育的.原則,學校對小學生進行教育不能沒有節制,同樣父母對孩子的教育也有不一樣的方法,父母的教育方法是指導父母在家裏正確的行為規範,為使父母能夠適應現代化的教育要求,父母教育要遵循以下教育原則:

(一)父母教育要循序漸進

家庭教育要量力而行,循序漸進,不能急於求成,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小學生成長具有特殊的情況具有階段性和順序性,父母根據小學生不同階段的特點,適時對小學生進行合適的家庭教育,不要急於求成,否則不能達到自己預想的目標。

(二)父母教育要協調統一

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不同在於,父母之間的文化、性別、個人素養差異,父母對孩子教育要進行實時溝通,在各個方面保持一致性,使得小學生的身心,行為習慣和思想教育都能按照統一的要求向前發展。因此,在家庭教育教育中,要避免出現極端化教育模式,家庭成員要互相溝通減少矛盾發生,家庭教育要不斷配合,來彌補家庭教育過程中的不足環節,父母與孩子要經常溝通協調,瞭解孩子的內心世界,父母要與孩子相互尊重,父母要知曉孩子的心裏歷程,在家庭教育中讓孩子思想與父母教育步調一致,最終使小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三)父母教育要以人為本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根據孩子的自身特點進行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很多父母由於生活原因、文化程度等原因,不能瞭解孩子年齡特點、興趣愛好、價值觀等等,在行為習慣養成教育中不能做到有的放矢。父母要靜下心來、俯下身來與孩子溝通交流,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性格特點、興趣愛好等,有目的的確定對孩子的教育方式,所選教育內容以及所採用的教育方法,進行教育活動。採用激勵機制教育模式,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在家庭教育中養成自主創造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

好的行為習慣的養成不是小學生個人的事情,也不是父母雙方可以獨立完成的任務,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是靠家庭教育、學校教育以及社會教育三方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的事。父母教育是不能忽視的重要要素,父母採取適當的教育方式,將有利於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同時,家庭要與學校,社會教育相結合,步調一致,認認真真做好教育工作,父母要提高對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的認識,培養小學生核心素養,良好的行為習慣養成會讓學生終生受益。

對孩子習慣教育的心得2

説起孩子,大概每個父母都有説不完的話題,孩子的成長傾注了我們太多的心血與愛,當然孩子也帶給了我們數不清的歡樂。孩子們一天天在成長,從牙牙學語、蹣跚學步,到如今的小小兒童,他們的變化帶給我們一個個的驚喜。其實孩子的成長過程也是我們為人父母的成長過程,我們在父母這個學堂裏也在不停地學習和進步,真不知道是我們教會了孩子還是孩子教會了我們?

孩子一出生就意味着教育的開始,教育可分為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和學校教育。家長不能僅僅關心孩子的智力開發,學習成績的好壞。我認為,家長應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社會道德;意志品質等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即家庭教育。知識教學、智力開發這些一定要由學校教育來完成。即便家長懂得這些知識,可能不懂得解決問題的方法,甚至和專業老師的方法相矛盾,所以作為家長只要做好家庭教育就是對老師工作的支持。下面,我就對孩子的教育談談我的一些心得。

這過程也的確是凝聚着我們做父母的一番心血。這其中也有不少困惑。下面我來談談我們家庭的一些教育理念和心得。

一、“嚴”字當頭,抓住小學關鍵期

大學者胡適曾經這樣説:“一個人小的時候,最是要緊,將來成就大聖大賢大英豪大豪傑,或者是成就一個大奸大盜小竊偷兒,都在這家庭教育四個字上分別出來”。現今社會獨生子女多了,家庭條件好了,隔代管教,甚至請他人管教孩子的現象也多了,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很多家長往往忽略了孩子的嚴格教育,對孩子

“錯愛”、“寵愛”、把孩子慣得不像樣,如對人沒禮貌,本該由孩子自己做的事情而由父母、爺爺奶奶為他們做,一邊做作業一邊講話,或者要大人陪伴做作業,做事磨磨蹭蹭等。例如,在我所認識的大學生、高中生中均出現過要父母給盛飯事件。我們絕對不要認為那是小事,我之所以稱之為“事件”,是認為這種孩子“嬌生慣養”、“自私”、“以我為中心”。沒有同情心,沒有自理能力,沒有克服困難的意志。樹大並沒自然直,反倒長成歪脖樹。

我家教育孩子的宗旨:要求孩子知道理,明德行,成為一個正心、誠意的人。一切時,一切事正確引導,養成孩子明理重德的習慣,培養孩子要多為公着想,儘量斷除自私自利的念頭。要求孩子要有愛心,要愛國家,愛父母,愛社會,必須做到孝敬父母,尊敬師長。努力學習,不可懈怠。爭取成為德智體皆優的學生。

我家培養孩子的習慣採取“小時嚴、大時寬”。幼兒園、小學時期,孩子還比較聽話,好管教,容易養成好習慣,這時我對兒子以嚴為主。孩子只要小時侯養成好習慣,大了寬鬆一點兒也出不了格。這也就是關鍵期,任何教育都有關鍵期,在這個年齡段培養孩子的行為習慣最為有效,如果過了這個年齡段,再進行這種教育,效果可能就差多了。小學階段,它是建立常規、培養良好學習習慣的最關鍵時期。這個階段培養各種良好習慣最易見效,

抓住這個環節就等於抓住了孩子的以後。

二、培養獨立意識,使孩子不產生依賴思想。

孩子一天天長大,但無論怎樣長他們在父母眼中永遠都是孩子。我們總覺得他們這也不會那也不行,處處都需要我們的幫助。其實孩子的能力經常是出乎我們想象的,關鍵是我們會不會放手讓他們去做。大概我們都會有這樣的經歷,好像一夜之間孩子就會做些我們從沒特意叫過他的事情,我們會驚訝:他怎麼學會的?這就是孩子,只要我們肯放手讓他邁出第一步,他們會給我們一個大大的驚喜!可能有時候我們會覺得讓他們做還不如自己做來得輕鬆,但孩子一次做不好會有兩次、三次,總有一天會做好!如果不讓他去做,恐怕將永遠做不好。我們在家儘量讓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給大人盛飯、倒茶水、掃地等,現代社會交際能力也很重要,也要重視培養。我們一是鼓勵孩子多和他人交往,二是交給孩子一些交往的技巧。

三、關注孩子的成長,多與孩子溝通,當好慈祥父母親,及時解疑答難,正確引導孩子。

我們家庭和睦、幸福,為孩子健康成長提供了良好的家庭環境。家庭不和睦,對孩子的傷害往往大於大人,會使孩子失去安全感,容易形成不良性格和心理,缺少責任感和愛心,良好的家庭環境才能為孩子的健康成長提供必要的肥沃土壤。同時,我家非常重視德育,會做人才會做事。德育我們主要從要求兒子不説謊、不要別人的東西、不亂丟垃圾這樣的小事做起,德育內容也是隨孩子的成長而變化。當然,家長要求孩子做到的,我們首先做到。身教重於言教,正如孔子所説:“其身正,不令而行”。家長的言行對孩子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還有,對孩子進行德育教育,家長不能居高臨下,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圍中進行;另外孩子教育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我們一般每天都抽出一點兒時間,關注孩子的成長:作業完成得如何,學習順利嗎?有什麼新鮮事,心裏有沒有不愉快呢?尤其在孩子遇到困惑、挫折及犯了錯誤時,及時與孩子溝通,予以正確引導,調整好孩子的心態。同時,日常生活中從身邊的人和事説起,潛移默化地對孩子進行人生觀、價值觀教育,使孩子從小樹立起遠大的理想,從而激起心靈深處無窮的動力。同時,愛玩是小孩的天性,我們從不用過多的課外培訓剝奪孩子玩耍的權利。

四、經常與老師聯繫,瞭解孩子在學校的學習狀態和表現。

家庭和學校之間要經常保持聯繫,保持一致,家長應當主動到學校去拜訪老師,向老師反映孩子在家的學習情況和思想態度,詢問孩子在校的學習態度,聽課是否認真、發言是否積極等情況,如果孩子在某些方面存在不足,回家後就能夠有針對性地教育孩子。這方面我們一直做得不太好,有些事情幸虧老師及時與我們聯繫,才避免了在教育孩子方面走彎路及孩子一些不好習慣的養成。

家庭教育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我家對孩子的教育還做得很不夠,而且一些方法還在不斷地摸索,我們將不斷地努力,汲取別人家庭教育方面的成功經驗,與老師、家長們共同探討,使孩子們能夠全面發展,成為一個“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優秀學生,將來能為祖國效力,為人民大眾服務,做一個有智慧、有德行、有覺悟的人,擁有一個光明的未來。

為人父母者,欲子孫賢者,不染惡習。要教育孩子做到勤奮刻苦努力的學習,將來能成為我們國家的棟樑之材。為民造福;首先要做到對孩子進行道德的教育,知道理,明德行,教育孩子能成為一個正心、誠意的人。

貪婪痴慢,人心墮落要因。一切時,一切事要正確引導,養成孩子明理重德的習慣,培養孩子要一切為公着想,要使其作到斷除一切自私自利的念頭。要求孩子要有愛心,要愛國家,愛父母,愛社會,要做到愛一切的人事物,更要做到孝敬父母,尊敬師長。努力學習,不可懈怠。爭取成為德智體皆優的學生。將來踏進社會,不為自己,為民造福。

教育孩子要立大志。人無志向就不能成大器。志向是一個人的奮鬥目標。所以我們家庭是經常督促孩子要明確自己的奮鬥目標。要求孩子要立大志。明確方向,努力學習。精進不退,在家中,要求孩子作到“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在學校要求孩子做到“尊敬老師,聽從老師的教誨。”上課時要做到認真聽課,要按時完成老師所佈置的一切作業,團結同學,要做到取長補短;在學校要爭取多做對大眾有益的事情。嚴格遵守校規,教育孩子力爭做到成為一個“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優秀學生,將來能為祖國效力,為人民大眾服務,做一個有智慧、有德行、有覺悟的人,這就是我們家庭對孩子的期望和教育的綱領。

對孩子習慣教育的心得3

“兒子起牀了,小兒子起牀了…….,”“媽媽我再睡兩分鐘,”“哦!兒子快看外面下雪了,外面的行人都成白鬍子老頭了,多像聖誕老人呀!…….。”“媽媽快抱我看看,我要起來去玩雪,聖誕老爺爺在哪呢?”,自從兒子上幼兒園小班開始,每天早上我都用手慢慢撫摸着兒子的小腦袋,輕聲細氣的喊着兒子,用一些他喜歡的事物來吸引他起牀。現在兒子上小學了,每天早上7:00準時起牀的好習慣終於養成了,所以上學以來都沒有遲到過。

“什麼是“習慣”?字典上説,習慣就是長期重複地做,逐漸養成的不自覺的活動。那好習慣,當然是長期以來重複地做的好的活動,這好習慣是我們平時每天每時每刻播種“好行為”結出的“果實””。自從兒子上學後,我便時不時的講給她聽。就説每天都要做的事情吃飯吧,兒子有一個習慣一邊吃飯一邊説話,而且是説到興頭就不顧吃飯了,一頓飯吃下來要一個半小時,上學了哪有時間光吃飯呀!如果不讓她説,又覺得打消他好表達的積極性,於是我給兒子制定了一個辦法,在半個小時內吃完飯,獎勵你半個小時,這半個小時可以聽你講,也可以聽媽媽講,其它的事情都不用做。這樣兒子飯也吃快了,也可以全神貫注的講話了。

對於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養成好習慣,但説起來大家都頭頭是道,可做起來卻要花費很大的心思和持久的耐力。我想讓兒子心中有一個信念——認真做好每一件事。寫作業時一個字沒寫好就重新寫,可是兒子剛上一年級時寫字總是寫不好,而且慢慢我發現字是學多了,可錯字也越來越多了,我激勵兒子説:“就不信自己寫不好。”於是每天放學回家閲讀完,就用閲讀出的好詞語來寫句子練字,果然,有一天兒子放學回家興奮的説:“媽媽,今天老師表揚我寫字進步很快”。兒子從喜悦的心情中感受到了好習慣的甜頭。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所以在學習生活中小事做起,養成細心認真、一絲不苟的習慣;養成動手、動筆、動腦的習慣;養成大膽、大方、大聲説話的習慣;養成愛惜書本、文具的習慣;養成好問的習慣;養成積極參與的習慣。記得兒子剛上學時,每天放學回家不知道收拾自己的書包,當媽的總是心疼自己的孩子,我也不例外,總是看兒子沒時間就幫他收拾書包,終於有一天老師發校信通説哪幾個同學交了空作業本,其中就有我的兒子,兒子放學回到家沮喪的説:“媽媽,我辛辛苦苦寫的作文,因為交錯本了,不但沒得到表揚,反而挨批評了”。我難過的對兒子説:“媽媽不該幫你收拾書包,等你養成自己會收拾書包的好習慣,就不會發生這樣的事了。”從那以後,我堅持讓兒子自己動手,我發現一段時間後,兒子的書包什麼時候都很整齊,以前總是找不着東西,而且在學校有時的作業,因為書包太亂找不着。現在也知道各種書本分類放置,大書和大書放在一個地方,小書和小書放在一個地方,文具放在一個地方等等,所以找什麼東西都得心應手。

兒子的東西都非常愛惜,不管是衣服、鞋子、還有書籍,都非常愛惜,小時候的幼兒畫報到現在還是嶄新的,但是絕對不是沒有看,自從兒子會看書時我就對兒子説:“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兒子知道了所有物品乾淨、新新的,看着心裏都舒服。

每個人每一天有很多事情,成人知道用時間來約束每一件事,可孩子卻不知道,兒子在沒時間觀念的時候,做事很慢,我幾乎每天都要重複着無數遍的那句話:“快點,到時間了,該做…….了。”我覺得自己就是表,時刻提醒兒子時間走到哪了該去幹什麼了,真的很累。有一天,兒子説:“媽媽,給我買個手錶吧!”我突然覺得應該讓兒子懂得時間的概念,早點就應該給他買個表,他喜歡的小表時時刻刻都願意去看,每一件事情都按着時間來做,速度也自然而然的加快了。

習慣對一個人的一生的成敗一定是起決定作用的,孩子,讓我們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每件小事做起,從小埋下各種“好習慣”的種子,長大後讓“好習慣”的果實為自己的明天帶來芳香,帶來甘甜!讓“好習慣”伴我們快樂。

對孩子習慣教育的心得4

我國著名教育家葉聖陶指出:教育就是要養成良好習慣。但是現在大多數幼兒都是獨生子女,他們一出生就被人為地“保護”起來,接受過度的教育——即生活上的過度照顧和過度包辦;行為活動中的過多限制和過多幹涉。然而,幼兒期正是孩子行為習慣形成的最佳時期,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是幼兒園教育工作中一項非常重要的任務。

從幼兒時期教育他們遵守紀律,主動規範,注意公德,文明待人,受到最基本的意志品德,愛國意識,熱愛集體,熱愛學習等教育,並防止不良的行為習慣,能使幼兒在園、在家或進入學校有規律、有秩序地活動、學習和生活,促進體智德美諸方面的教育互相滲透,有機結合,並得到全面發展。播種習慣,收穫性格;播種性格,收穫命運。因此,在幼兒園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就顯得尤為重要。

我在以下幾個方面開展了習慣教育:

1、守規則常堅持

良好的習慣不是一天兩天就可以形成的,它是一個不斷養成、不斷鞏固提高的過程,所以一定要有耐心、持之以恆。幹任何事情都貴在堅持,不要今天這樣,明天那樣,應讓幼兒“有章可循,違章必究”。要建立合理的作息制度和必要的規則,可以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習慣。如:幼兒每天在幼兒園必須洗手、喝水;飯前便後一定要洗手等,這些規則的制定幼兒必須遵守,最後習以為常,形成自覺的行動,嚴格地要求和幼兒的反覆練習促進了良好衞生習慣的形成。

2、一日活動中滲透隨機教育

在日常生活中,要對幼兒多觀察,多注意,隨時對幼兒進行隨機教育,做到及時發現,給予及時表揚鼓勵及糾正,讓幼兒的良好行為得以鞏固併發揚。活動中針對幼兒的表現進行隨機教育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比如:午睡前有些幼兒急於上牀而把拖下的鞋子亂扔一地。起牀以後又有個別幼兒會為了尋找自己的鞋子而把大家的鞋子翻亂。每次看到此情景,老師們都會抱怨小朋友們為什麼不擺好鞋子在上牀,可是無濟於事,並沒有好轉。他們在家裏是小皇帝,有人幫助收拾,來到幼兒園,一下子要求他們自己做,之間是有一段距離的,怎樣解決這一問題呢?我悄悄地把孩子們脱鞋的情景數碼相機記錄了下來?下次教育活動時間,孩子們驚喜地發現它們上了電視(我把照相機連接在了電腦上),小朋友看得特別的投入,“看,文文的鞋子沒擺就上牀了。”“老師,我擺鞋子了,我還幫小朋友擺了呢!”“老師,我們的鞋子好亂呀!太難看了。”孩子們看到他們鞋子的狼狽樣一個個發表了他們的感慨,七嘴八舌的相互爭論。畫面中的“小搗蛋鬼們”小臉都羞得通紅。我沒有過多地發表意見,只是肯定了孩子們的發現。“下一次睡覺前我還會給你們的鞋子拍照,看一看誰能把鞋子擺好。”孩子們聽了,立即個個表態以後一定擺好鞋子。還真見效,現在孩子們都能自覺地把鞋子擺放在規定的位置。同樣,我們把孩子們很多的行為如:吃飯、做操、排隊、上課等情景片斷用照片的形式進行紀錄,然後和孩子們一起分享,活動完全符合幼兒的心理特點,教育效果事半功倍,幼兒在不知不覺中養成好的行為習慣。

Tags: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