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偏才如何盡其才?

欄目: 教育隨筆 / 發佈於: / 人氣:2.77W

四川日報     0000-00-00     

 

    日前,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中文系的一名學生,在參加該校2001年碩士生保送考試中,以筆試和麪試均為第一的優異成績,從20餘名考生中脱穎而出,但因其英語未過四級,學校不予保送。對他進行面試的六名導師和一些著名學者十分看好他的培養前途,惜才心切,聯名向學院舉薦,希望能破格錄取,結果未能如願。此事,在校園內外引發了一場關於不同人才觀的思考。    

    對此,校方的解釋無懈可擊。按照教育部的規定,我國大學本科生在校學習期間,英語考試必須過四級,方能在畢業時拿到學士學位。碩士生是培養具有獨立擔負專門技術工作能力和創新精神的高級專門人才的高等教育模式,其保送對象必須是出類拔萃的大學生,如果連英語四級都過不了,很難稱得上是合格的大學生,更談不上優秀大學生了,自然也就沒有了被保送的資格。    

    2日,川大文學與新聞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曹順慶教授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坦言,該生的落榜實在令人遺憾。但高校在培養、選拔人才方面制度化、規範化的.模式必須遵守,一些客觀性的硬指標更不能打折扣。他説,況且掌握一門外語,也是國家對作為一名研究生、學者的基本要求,同時也是21世紀人類交流的需要。一位參加本次考試的同學也明確地説,學校的作法完全正確。他反問記者,如果把保送名額給了他,對其他考生公平嗎?    

    川大一位資深教授稱,根據自己長期的教育經驗發現,在某些學科較早嶄露才華的學生大多是偏科的學生,由於他們擅長的科目正是自己的興趣之所在,所以投入的精力和注意力也就相對較其他學科更多,發展不全面也就成了必然。但這些“偏才”中不乏“天才”和“奇才”,其研究能力和創造發明能力較之一些所謂全面發展的學生更勝一籌,更具培養價值和發展前途,但這類“偏才”在傳統的考試面前又顯得底氣不足,難有全面的突出表現。曹順慶教授也説,目前的選拔人才模式阻礙了“偏才”的發展,甚至還會扼殺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創造力。他感慨,在堅持制度化的同時,還應建立靈活、多樣的模式,不拘一格錄人才,為“偏才”學生讓出一條發展途徑,真正做到各類人才,各盡其才。他介紹説,川大一位著名學者當年在考北京一知名大學時,英語雖未能及格,但因專業成績優秀而被破格錄取,如今已是學校的“頂樑柱”,著名的學科帶頭人。    

    學校教育模式化的傾向已引起教育界的普遍關注,不少專家、學者也在思索如何兼顧學生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兩者之間的關係,復旦大學作了有益探索,破格錄取韓寒和滿舟兩名有多門功課不及格,卻在17歲時便著就了20餘萬字著作的“偏才”。教育制度需要以多元化的建制來適應人才多元化的需要,多元化的制度為多元化的人才開闢多元化的成才之路,已是擺在我們面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Tags:偏才 盡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