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黃花崗烈士事略序學案(蘇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

欄目: 教育隨筆 / 發佈於: / 人氣:1.53W

班級                 姓名               學號         

黃花崗烈士事略序學案(蘇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

一、學習目標:

1、瞭解時代背景,熟知作者;積累文中涉及的文言知識。

2、學習本文恰當地運用比喻、對偶、誇張、比較等修辭手法,增強文章的表現力;理解本文將記敍、抒情、議論三者緊密結合的寫作特點。

3、學習黃花崗烈士為國捐軀而視死如歸的革命精神。

二、相關資料:

1、作者簡介:

孫文(1866--1925),幼名帝象,名文,字德明,號日新,後改號逸仙,旅居日本時曾化名中山樵,“中山”因而得名。中國近代偉大的民主革命家。孫中山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一個偉大的愛國者,是為我們偉大祖國的獨立和自由而奮鬥終生的戰士”(周恩來在紀念孫中山逝世三十週年大會上的講話,《人民日報》1955年3月12日)。孫中山在畢生的革命活動中,致力於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再接再厲、百折不撓、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為中國人民的革命事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2、背景資料:

(1)辛亥廣州起義

1910年,鑑於從1895年以來,起義屢次失敗,孫中山領導的革命黨人,對黃花崗起義作了比較充分的準備。1910年11月13日,孫中山在馬來西亞檳榔嶼召開會議,計劃再發動一次大規模的武裝起義。經過幾個月的準備,決定4月13日(農曆3月15日)首先在廣州起義,然後向北進軍。但是快到起義的日期了,海外捐款還未寄到,機械也未運齊,不得不延期於4月17日(農曆3月29日)舉行。因為起義領導方面多次變動命令,清軍聞訊,先有準備,革命黨人寡不敵眾,終於失敗。起義失敗後,被捕而就義者29人,其他戰死者當時無法確記。檢查遺骸,共得72具。革命黨人潘達微為之營葬於廣州白雲山麓紅花崗(後改名黃花崗)。起義雖然沒有成功,卻奠定了武昌革命的勝利基礎。同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各地紛紛響應,不久,清帝被迫退位,中華民國成立。

鄒魯的《黃花崗烈士事略》記敍了這次起義死難烈士的生平和大略情況。本文就是孫中山先生為該書寫的序,着重表達由這本書的主要內容所引起的感想。

(2)寫作背景:

1921年5月5日,孫中山就任非常大總統職,8月10日,國會非常會議通過出師北伐的決議,並諮請孫中山宣佈軍閥徐世昌罪狀,明令出師討伐,以謀國家之統一。12月4日,孫中山抵達桂林,風塵僕僕,行裝甫卸,即成立北伐大本營;並指出這次北伐是件非常的革命事業,定要“掃除中國一切政治上社會上舊染之污,而再造一莊嚴華麗之新民國”。此時的孫中山肩上擔負着討賊興師的重任。正值此時,鄒魯請求孫中山為《黃花崗烈士事略》一書寫序,所以,孫中山寫的這篇序文,是序文,更是一篇借烈士的鮮血激勵士氣、鼓舞人心的戰鬥檄文。文章將敍事、抒情、議論融為一體,恰當運用比喻、對偶、擬人、誇張等修辭手法,無論是寫辛亥廣州起義,還是寫烈士墓碑的修建以及論述撰序的目的,字字句句飽含着“痛逝者”的深情,而敍事、議論和抒情,又都以“勖國人”為目的。

(3)題目解説:

本文是孫中山先生於1921年12月應鄒魯的請求為《黃花崗烈士事略》一書寫的序言。書序一般是説明寫書的意圖、經過或介紹、評價書的內容。這篇序卻不是就書論書,而是就書評史論世,借序以“勖國人”。

三、預習檢測

1、給劃線字注音或根據拼音寫出相應的漢字。

險xī( 巇 )   堅毅不撓( náo )   躓踣( zhì  bó )  久zhé( 蟄  )

zhào造( 肇 )   紛乘( chéng )   一抔( póu )     yān( 湮 )沒

編zuǎn( 纂 )   熾( chì )熱     杌隉( wù  niè )  勖( xù)勉

2、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           頒  同  斑        

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義、五權憲法     唱  同  倡   

塗有餓莩而不知發               塗  同  途 

3、解釋下列句中劃線詞語的意思:

躓踣者屢   躓踣,跌倒。比喻事情不順利,失敗。                

吾黨菁華   菁華,精華,指最優秀的中堅分子。

然是役也   是,代詞,這。           則斯役之價值   斯,代詞,這。

直可驚天地   直,簡直。              與武昌革命之役並壽   壽,年歲長久。

顧自民國肇造    顧,但是。肇,開始。  

變亂紛乘     乘,追逐,這裏指一個接一個地出現。

雖以史遷之善傳遊俠   雖,即使。      滋可通已   滋,更加。

以所輯《黃花岡烈士事略》丐序於予     丐,索求。

賊氛方熾   熾,旺盛。   杌隉之象  杌隉,不安,困厄。這指動盪不安的時勢。

視清季有加  視,比。季,這裏指一個朝代的末了。              

倘國人皆以諸先烈之犧牲精神為國奮鬥   倘,倘使,倘若。

否則不能繼述先烈遺志且光大之   繼述,繼承。述,遵循,依照。

而徒感慨於其遺事   徒,只,僅僅。       

並以為國人之讀茲編者勖   勖,勉勵。

4、指出下列句子中詞類活用的詞並註明用法及詞義:

直可驚天地,泣鬼神    驚,泣,動詞的使動用法。

雖以史遷之善傳遊俠    傳(zhuàn),名詞作動詞,為……作傳。

否則不能繼述先烈遺志且光大之    光大,形容詞的使動用法。

5、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的文言詞

造    滿清末造            (時代)

顧自民國肇造        (建立)

      吾黨菁華,付之一炬        (代詞,它)

草木為之含悲              (代詞,代指“烈士壯烈犧牲”)

之   不半載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   (的)

則斯役之價值              (的)

始有墓碣之建修            (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

      以堅毅不撓之精神                    (憑着)

雖以史遷之善傳遊俠                  (憑着)

以    以所輯《黃花岡烈士事略》丐序於予    (拿)

時予方以討賊督師桂林                (因為)

倘國人皆以諸先烈之犧牲精神為國奮鬥  (用)

並以為國人之讀茲編者勖              (把)

草木為之含悲                        (因為,介詞)

為    為諸先烈所不惜犧牲生命以爭之者      (表示被動)

予為斯序                            (作,動詞)

6、指出下面特殊句式的類型並翻譯句子:

(1)鄒君海濱以所輯《黃花崗烈士事略》丐序於予(類型:狀語後置句   )

鄒海濱君拿他所編輯的《黃花崗烈士事略》向我索求序言。                                                                                

(2)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義、五權憲法,為諸先烈所不惜犧牲生命以爭之者,其不獲實行也如故。(類型:  被動句    )

  而我在三十年前就倡導的三民主義、五權憲法,曾經讓先烈們不惜犧牲生命來爭取,如以前一樣,它們並沒有獲得施行。                                                                        

(3)予為斯序,既痛逝者,並以為國人之讀茲編者勖。(類型:定語後置句  )

  我寫下這篇序,來痛悼逝世的人們,並希望能夠勉勵讀到這本書的國人。                                                                      

7、指出下列句子所運用的修辭手法

碧血橫飛,浩氣四塞,草木為之含悲,風雲因而變色。(對偶、擬人、誇張  )

怨憤所積,如怒濤排壑,不可遏抑(    比喻、誇張   )

直可驚天地,泣鬼神。(   對偶、誇張   )

8、“其不獲實行也如故”如何斷句?試用/標示出來。(其不獲實行也/如故)

四、誘思導學

1、誦讀課文第1段,思考:

(1)從哪些詞句我們可以體會到作者對革命者的禮讚以及巨大的悲痛交織的情感?

  “革命黨人歷艱難險巇,以堅毅不撓之精神,與民賊相搏”                   

“吾黨菁華,付之一炬”                                                                   

(2)肯定了這次起義的'價值用了怎樣的表達方式?

  表達方式由敍事轉入了抒情。                                                                      

(3)作者的情感在文中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作者的情感由沉痛走向了高昂。                                       

2、誦讀課文第2段,思考:

(1)本段作者筆鋒轉換,以“顧”字為始,又由上文的高昂轉入了悲痛。作者悲痛的原因是什麼?

  悲痛的原因是,時局動盪,烈士的英雄事蹟沒有得到應有的流傳。                                                                      

(2)“七年”“十年”兩個時間列舉得如此精確,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七年”“十年”兩個時間概念,表明給烈士修墓、編纂事略的時間跨度之長。                                                                       

(3)用“以史遷之善傳遊俠,亦不能為五百人立傳”作類比起到了什麼樣的表達效果?

  表達了對有些烈士的史料不足的情況的痛惜。                                                                       

3、找出課文中表明作者寫作本文目的的一句話。

  予為斯序,既痛逝者,並以為國人之讀茲編者勖。                                                                        

4、本文融記敍、抒情、議論為一體,主次分明,第1段以 抒情  為主,兼

有 記敍 和 議論  ,第2段以 記敍 為主,兼有 議論 和 抒情 ,第3段以議論為主,兼有抒情和記敍。多用排偶句,整散結合,適於誦讀。全文中心突出,情理並茂,文采斐然。

五、拓展延伸:

閲讀下面黃興為紀念黃花崗起義烈士寫的《蝶戀花》,回答問題。

轉眼黃花看發處,為囑西風,暫把香籠住。待釀滿枝清豔露,和風吹上無情墓。回首羊城三月暮,血肉紛飛,氣直吞狂虜。事敗垂成原鼠子,英雄地下長無語。

(1)摘出表現黃花崗起義的詞句:回首羊城三月暮,血肉紛飛,氣直吞狂虜                                       

(2)黃興認為黃花崗起義失敗的原因是什麼?

  因為“鼠子”的畏縮不前。                                                               

(3)詞中表現了詞人怎樣的情感?

   回憶起義時的豪情;思念英雄;譴責膽小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