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怎樣做一個好玩的老師?

欄目: 教育隨筆 / 發佈於: / 人氣:2.61W

凌宗偉

怎樣做一個好玩的老師?

當你覺得教師生涯越來越枯燥乏味時,

當你的課堂出現越來越多的“瞌睡”學生時,

你是否忘了,教育最初帶給你的新鮮與激動?

教學,應該是一件很好玩的事。

這是語文特級教師凌宗偉的觀點。

一個學生心中好玩有趣的老師,一定是受歡迎、受學生喜歡的老師,一個被學生喜歡的老師,對孩子的教育一定水到渠成。

如何做一個“好玩”的老師?

我們來聽聽語文特級教師凌宗偉怎麼説。

為什麼説做個“好玩”的老師呢?

以語文教學為例,語文課本該是所有的學科課程當中最好玩的一門課程,語文老師同樣應該是個好玩的人,老師要變得好玩,就要不斷地閲讀,通過閲讀使自己變得豐滿一些,變得善於思考、善於反思、善於批判與捨棄,使表達變得通俗一些、有趣一些、幽默一些、好玩一些。

“好玩”的教學要進入具體情境才會發生

有一回某地中學語文同仁讓我去給他們上一節研討課,同他們一起聊聊語文。我想,借班上課,要好玩一些。

那次上課,我選了安徒生的童話《老頭子做事總是對的》,熱身花的時間往往要比在自己的班級多。我原本的設計是,教材事先不發,穿一身老頭子的服飾,在黑板上板書“老頭子做事”幾個字讓學生猜一猜,這後面可以填上哪幾個字使句子完整起來,在大家七嘴八舌之後再將教材發下去,然後一起研究,今天這老頭子會怎樣跟大家一起來研究語文課,我覺得這一定是很好玩的。但人算不如天算,他們的語文老師看課文過長,就將教材發給學生,要求學生課前讀一遍。

遇到這樣的情況,你還怎麼玩?這就需要教師的智慧。於是,我就在黑板上寫下自己的名字,同時請他們將自己做的席卡放在學桌上,相互認識一下。並問了同學們這樣一個問題:同學們走進課堂,看到我這個小老頭有什麼感覺?有同學説,感覺穿得比較特殊,有同學説穿得比較好玩。於是我又問,想不想知道,今天這小老頭,會跟我們怎樣來上《老頭子做事總是對的》?同學們都説,想。

在同學們自己閲讀教材的時候,我邊巡視邊思考,這一課,怎麼跟這班孩子玩呢?巡視的時候,我驚喜地發現,有幾位同學在教材上,寫下了“馬”“牛”“羊”“鵝”“雞”“蘋果”等詞語,於是我就決定這一課,就跟同學們一起來玩“思維導圖”,指導學生通過畫“思維導圖”來閲讀課文從而掌握一種新的學習方法

所以,在具體情境中,體現你的智慧,就能讓課堂變得意想不到的好玩兒。

“好玩”的老師,會在文本中找到獨特的樂趣

《老頭子做事總是對的》另外還有一個文本的翻譯是《老頭子做事總不會錯的》,這兩個標題,兩種不同的語氣,是“總是對的”,還是“總不會錯的'”好呢?是不是可以引導同學討論一下,我們在教參上、網絡是找不到的。只有我們帶着一個好玩的心態去閲讀的時候,才能找出文本中這些有趣的好玩的地方。

語文教師的閲讀教學,在某種程度上説,就是一個與學生分享自己閲讀體驗的過程。所以我拿到一個文本的時候,總是會想這“文本最精彩的段落、句子、詞語在哪裏”。

當然,每個人的生活體驗不一樣,所理解的“精彩”也是不一樣的。所謂讀出自我,並不是要我們將文本中的人物、意象變成自己和自己所處的那個環境和意象,而是我們在閲讀中從這個人物和這個意象中聯想到了我們哪個方面的人生經驗和體驗,或者曾經讀過的、看過的、聽過的,而未必就是我們自己直接的經驗。”

印刷術和網絡的發達使我們有了大量的教學資料,百度一下就能找到別人的分析文本、教案、PPT,甚至微課資源。於是,一些老師慢慢地弱化了解讀文本的智能和熱情。人與人的智能原本是沒有多大差異的,差就差在心態上,一個人如果總是以一種好玩的心態對待自己的教學,他就總是會想着瞭解,儘可能多地瞭解教材,瞭解學生,瞭解生活,只有這樣才可能慢慢地瞭解課堂,瞭解教學。

“好玩”的老師,必然是有強勁學力的

課堂教學中,教師是要適度地在學生面展現自己才華。學生喜歡有本事的老師,喜歡好玩的老師,所以凡是學生會玩兒的,作為教師都應該會玩。學生能玩的你也能玩,就可以縮短與他們的距離。要提供新的玩法,你就得會玩,你要會玩,就要不斷地吸納,沒有豐富的吸納,就不可能有新的產出。

一個人好玩不好玩,有基因的問題,更有一個善不善於學習的問題。如何在這樣一個紛繁的教育生態中不失初心,不致迷茫,唯一的路徑就是閲讀和學習。我始終認為,閲讀是同智者對話的最佳途徑。遺憾的是我們總是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更確切地説是藉口,而“沒有時間”閲讀和學習,因而我們的課堂也就變得越來越沒有樂趣。

一個好玩的老師是會跳出學科看學科,跳出教育看教育的。尤其是語文老師,應該是雜家,應該是學生仰慕的“學者”--學習者。我年近花甲,不僅有博客,有微博,有微信,有個人的網站,還有自己的手機APP。今天,我們的學生都是網絡原住民,我們充其量也就是一移民,如何融入他們的生活,如何用我們的生命影響他們的生命,唯有閲讀和學習。

當慕課、微課、翻轉課堂這些概念和技術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中,我就去學習研究這些概念和技術,這兩年,我幾乎將國內出版的關於大數據的權威書籍都翻了個遍,至少當人們談起慕課、微課、翻轉課堂、大數據,我不會覺得自己一無所知。

在大數據背景下,作為教師,如果我們跟不上時代的步伐,依然用上個世紀的知識和技術來同21世紀的學生來玩,能玩出什麼花樣來呢?

如果我們想成為為學生未來人生提供幫助的重要他人,我們首先就得成為一個不斷學習的人,一個具有強勁學力的學習者,這樣,我們才可能成為一個真正好玩的人,我們的課堂才有可能變得好玩起來。

“好玩”的課堂,是可以滋養學生生命的

我認為,課堂教學應當是一種師生的“生命場”。理想的課堂教學是師生間相互交流、溝通、啟發、補充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生命體彼此分享閲歷、積累、心態、情感、觀念和價值取向。

好課要有“料”

“有料”,換一個角度講,就是課程資源。一堂好課,教師是會從實際的教學情境出發,開發和利用相關的教學資源的,這資源既有我們自身的經驗積累,更來自與學生的互動。我們必須明白“我”就是課程,“我”就是課程資源,同樣,課堂當下發生的,每一個教師之外的存在,也是課程,也是資源。問題是在具體的課堂上我們如何來調動和使用這些資源。

當然有料是要建立在教師自身的功底和閲歷的基礎上的。語文教師有深厚的語文功底,豐富的人文素養,像夏昆老師那樣的教育熱情、那樣的多才多藝,他們的課堂就可能是有個性的,多姿多樣的。

課堂要“有趣”

所為趣味性,就是課堂能讓學生產生髮現到某種稀罕之物的興奮,迫不及待地要將自己的發現告訴大家,與大家分享他的樂趣。其是兒童,有趣的課堂,就是要帶領學生走進神祕的境地,尋求知識的寶藏。

我們在設計教學方案時,總是習慣了搬教參,甚至現成的教案。於是我們就慢慢喪失了對教材深度閲讀的興趣和熱情。這種“無趣”與“無情”慢慢導致了我們課堂的枯燥乏味,誘導了學生的漫不經心的,被動接受,敷衍了事。

一位教政治的朋友陳蕾老師在執教高二《社會發展規律》一課的時候,一開始通過PPT給學生呈現了一疊鈔票、一把槍、一隻手機、幾個兒童、國際諾貝爾和平圖標、課程表六張圖片讓學生嘗試分類,連我這個觀察者開始也給陳老師搞傻了,怎麼去分類呢?一下子就將學生的興趣給調動起來了,學生的歸類各有不同,但都有他的理由,也有不少學生猜不到,沒有發言,但沒有發言不等於他不在思考啊。“有趣”的資源就是能夠觸發學生思考的。

課堂要“有變”

“有變”説的是一堂好課的每一個環節往往是“出乎意料”的,是隨機的,也就是我們所講的“動態生成”。一堂好課是一定會根據課堂的實景調整教學預案和教學方法的,這樣的課堂才是有張力,有靈氣的。教學面對的是人,既然人是活的,我們怎麼可以死守預先設定的教學方案呢,又怎麼能夠按照一個教學模式組織教學呢?

其實,有變的課堂就是要打破我們對他人的迷信,對標準的迷信。我們的課堂要勇於挑戰傳統的模式,不能用一個不變的標準來認識自己。

Tags:好玩 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