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資料

金庸作品能否應該進入中學課本--有感於2007國際大學生羣英辯論會(網友來稿)

欄目: 教學資料 / 發佈於: / 人氣:3.33W

武山縣灘歌初中 王新存

金庸作品能否應該進入中學課本--有感於2007國際大學生羣英辯論會(網友來稿)

二零零七年十二月二十一日觀看了二零零七年國際大學生羣英辯論會,辯論會上東吳大學與澳門大學的正反辯方的辯論激烈、精彩。激動的心情平靜之後,作為一名初中語文教師,不由得想對雙方辯題説點什麼。

多年以前,在報刊上就看到過有人對中國現代史上的作家排座次,説金庸取代茅盾排在第四位,要將茅盾排在何處不得而知。不久前在《外來導報》上看到説用金庸小説取代魯迅小説進入中學課本,讓人有些憤然。金庸小説,金庸小説改編的影視風靡全國,家喻户曉,在中學生中也頗受青睞。《天龍八部》、《鹿鼎記》、《倚天屠龍記》、《神鵰俠侶》、《雪山飛狐》、《笑傲江湖》等等電視劇中學生可能耳熟能詳。但因為如此,就將金庸與茅盾、魯迅相提並論,我主觀認為還是有失公允的。

有人認為魯迅的文章語言晦澀、尖刻,而且時代已久遠,中學生讀起來很難懂,這是事實。然而,魯迅只能屬於中國十九世紀二三十年代,他是當之無愧的那個時代的偉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文學家,他對中國封建社會黑暗腐朽的揭露與批判、對中國封建禮教的抨擊、對中國人劣根性的嘲諷無不閃耀着一個思想家的光輝,他因為寫了許多“為正人君子所深惡痛疾的文字”而顛泊流離的舉動無不證明一個革命家的膽魄,他的小説集《吶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七百多篇雜文影響了苦難中國的整整一個時代。選入初中語文課本的短篇小説《故鄉》讓人能深深感受到舊時代中國農民如閏土般的辛苦麻木,《社戲》中農民的孩子雙喜阿發等是那樣淳樸熱情,《孔乙己》中的孔乙己讓人感受到在封建科舉制度毒害下讀書人的辛酸,《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讓中學生感受到少年的天真活潑,《“友邦”驚詫論》《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讀來擲地有聲。可以説是現代文學史上魯迅等文豪用他們手中的筆作為匕首投槍與封建腐朽勢力拼殺,是他們的吶喊催生了新中國的誕生。

金庸的武俠小説,繼承了中國古典小説尤其是中國古典武俠小説的傳統主題與表現形式,表現江湖恩怨、門派鬥爭、武林紛爭、男女愛恨、兄弟情義的主題,語言淺顯易懂,更容易為現在大多數中國人所接受。作為一些具有思想性、藝術性的文段選入初中語文課本無可厚非。只是現代武俠小説處處是刀光劍影、痴男怨女的文字描寫,對正處於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期的初中學生來説還是有很大影響的。現在的中學生打羣架,究其原因有些是行俠仗義幫助同學,有些是因為女生而爭相吃醋,有些是幫派結怨。之所以有這些現象出現,與中學生愛看武俠小説影視還是有些關係的。

在這次二零零七年國際大學生羣英辯論會上,大學生們慷慨陳詞、各抒己見最終還是香港大學勝出東吳大學。有些同學説金庸的小説能有眾多的讀者,尤其是青少年讀者,金庸的武俠影視劇能如此火爆走過很長一段時日,他的文章選入中學課本是理所當然;有的同學説連《魯提轄拳打鎮關西》都能選入,金庸的為什麼不能?

在改革創新,謀求國家更快更好發展的今天,中國的改革在各行各業正穩步推進,教育教學改革,中學語文課本內容的篩選也在艱難的進行。問題是語文課本內容的取捨還是要兼顧歷史的、民族的、更有益於學生身心健康、終生髮展的內容,不能只注重現實生活而忘記歷史的、民族的文化精華。現在的語文教科書版本眾多,內容駁雜,眾説紛紜,尤其是入選的新課文很多,變化很快,許多文質兼美的古文,現代名家名作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新人新事新作品。課文不是越新越好,課本不是一塊能讓人隨意翻新的試驗田。入選的課文應該是中外文學長河中採擷的一顆顆明珠,尤其是中國文學歷史長河中經時間流水淘洗後存留的精華。課本內容變化太頻繁,加重了學生的經濟負擔,相應的教材、教輔讀物、各種練習都要買。假如課本相對穩定,對農村經濟條件比較差的學生,舊的借來還可以再用。翻看一下現在學生的書包,你會發現與課文相配套的參考書層出不窮。

金庸作品能否入選中學課本事小,如何選好入選課文事大。選經過時間考驗、選彰顯民族正氣、選有益學生終身做人的課文是作為一個初中語文教師的願望。

作者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