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資料

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學習

欄目: 教學資料 / 發佈於: / 人氣:2.97W

   天津靜海唐官屯鎮亞莊子中心小學  田玉勝

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學習

葉聖陶先生説:“學語文主要靠學生自己讀書,自己領悟”。他強調“自讀自悟”。現代教學論認為,教師應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會學生學習,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語文新大綱指出,在學生讀書思考的基礎上,通過教師指點,圍繞重點展開討論和交流,鼓勵學生髮表獨立見解,讓學生在閲讀實踐中逐步學會獨立思考,學會讀書。自主學習體現的正是這種精神,它符合以人為本的教學觀。那麼如何在課堂教學的實踐中落實這一精神,讓學生的自主學習能更“真”更“實”呢?在過去的兩年裏我做了仔細探索,在此與大家分享。

一、抓主要因素,促進學生學習自主

閲讀教學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具有獨立閲讀的能力和認真閲讀的習慣。為達到這個目的,教師可尋找從興趣、習慣、方法等諸多因素去激勵學生全身心地、自覺地、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

1、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

“凡是富有成效的學習,學生必須對要學習的材料具有深厚的興趣。”興趣是學生對學習活動的一種積極的認識傾向,它是學生獲取知識、拓寬眼界、豐富心理活動的最主要的推動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方法很多,諸如創設情境、開展競賽、語言評價、巧設問題、電教手段的使用等等。教學中,我常用猜謎語、講故事、編歌謠、做遊戲、設懸念等途徑,促成學生的自主參與。如教學生字“翻”,我編了個謎語“小米粒,歪戴帽,坐在田邊玩羽毛”。教學《草船借箭》,我讓學生通過表演瞭解人物特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果學生的求知慾被激發了,便會很快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去,不待教師教,便能自主地去學習了。但是,學生的興趣往往是不持久的,還需要教師在不同時機隨時注意激發調動。學生一旦有了新的興趣,也就能積極主動地學習了。

2、培養良好的閲讀習慣

有了好的習慣,辦事容易辦好,學習也能得益。在這幾年的教學實踐中,我深深體會到,學生沒有良好的閲讀習慣,閲讀能力是很難提高的。也就是説良好的閲讀習慣對形成閲讀能力有着重要的積極作用。在培養良好的閲讀習慣方面,我是這樣做的:(1)、要求學生以認真的態度對待閲讀。看書不能走馬觀花、草草而過。為了促進學生認真讀,我要求學生“情緒要穩、讀音要準、邊讀邊想,弄懂詞句”,並採取“查、評、比、獎”的方法促進落實。(2)、主動查字典的良好學習習慣。這就為學生準確理解課文內容作好鋪墊;(3)、圈點批註的閲讀習慣,也就是讀書時,要圈住自己不認識的字,畫出不理解的詞。再讀課文時,標出自然段序號,用自己喜歡的符號畫出不理解的句子或自己認為比較重要的句子,並以小組的形式互相啟發討論。這樣學生讀一次,畫一次,動手做一次,越讀的多,理解越接近中心,學生的體會也就越深等等。(4)、提倡學生多讀、反覆讀,古人云:“書讀百遍,其意自現。”我在教學中十分注意學生多讀書的習慣。課堂上講課文,我堅持講前讀、分析時讀、講完後讀、老師師範讀、學生交流讀,課後要求學生抽時間讀。良好的閲讀習慣一旦養成,便會成為個人的寶貴財富。終身受用。

3、教給學生閲讀的方法

閲讀的方法有很多,如:指導學生帶着問題,整體感知的讀書;指導邊讀邊思,讓學生髮揮想象,開拓思維,理解文意;指導有感情的讀,體會文章內涵;抓住重點詞句段,指導讀書;指導讀後歸納要點等。僅拿“理解詞語”來説吧,就有查字典、聯繫上下文、組詞式、找近義詞或找反義詞等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善於教給學生閲讀的方法,學生便能形成能力,去自主地學習。“怎樣歸納課文主要內容”的教學,我學生先反覆閲讀課文,初步瞭解文章講的是什麼,再給文章分段、歸納段意,最後連接段意,就是歸納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另一種方法是根據課後提出的問題進行回答,再想想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最後組成一段話。學生掌握了這些閲讀方法,無論何時閲讀,都不用老師教,就能自主地去學,真正“會學”。

二、講究策略,訓練學生學習自主

學生“自主”的學習在於他的主動性,這是稱得上自主的真正標誌。教學實踐證明,在教學中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把藴藏在學生身上的巨大潛力挖掘出來,才能不斷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因此,促進學生自主、主動地學習,我採取以下幾方面策略:

1、讓學生自選學習內容

現代教育觀強調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把獲得知識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從根本上改變學習過程中消極、被動的地位。因此,新教材中,有許多課文都編入“你喜歡讀哪幾句?”的類似思考練習題,學生可根據自己的知識水平和興趣愛好,選擇喜歡的那部分內容進行閲讀,學生的“自主”權得到體現。如《春》的教學,我要求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進行學習,並要求學生在反覆吟讀中,讀出韻味,讀出為什麼喜歡。教師讓學生自主學習,創設讓學生充分發展的機會和空間,由於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學生通過學習,總是能表現得興致盎然,説得頭頭是道,氣氛相當熱烈。

2、讓學生自辯文中疑問

古人曰:“學貴有疑。”而疑問,該由誰來解答呢?顯然,學生應是解難的主人。在課堂上,多讓學生討論、爭辯,通過積極思考,相互交流、探討,以求得認識的深入。“辯”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智慧,使思維迅速發散與集中,擴大信息交流和思維容量。如在教學《三顧茅廬》時,學生對“劉備三人第三次到隆中時,離諸葛亮的草屋還有半里多地,劉備就下馬步行”這一做法提出了不同的意見,有的認為這樣做很不值得,因為他們這樣做,諸葛亮是不會知道的,何必走那麼多的冤枉路;有的認為這樣做很值得,因為他們這樣做並不一定要諸葛亮知道,他們是在表達了自己的誠意。學生經過一番爭辯,最後認為第一種做法符合現代人講究辦事效率,在現在這樣的時代,這種做法也未嘗不可;但結合當時的年代,第二種做法也並非不值得,這恰恰是劉備求賢若渴的表現。學生在爭辯的過程中,既深刻領會了文章的中心,又鍛鍊了學生的求異思維。教師扶得過多,只會培養學生思維的惰性,不利於學生自主參與意識的培養。

3、讓學生自悟學習方法

學生通過自身積極參與學習,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後,教師可抓住這一契機,要求學生歸納出自己的學習方法。如《三峽》的教學,我在學生理解完全文之後,要求學生回去試着學“導遊”組織一段話,將你最喜歡的“重巖疊嶂”的景色介紹給大家。課堂上學生紛紛將自己的導遊詞拿出來展示。一篇篇導遊語是那麼生動、具體,一個個小導遊是那麼形象可愛,真讓人讚不絕口。“遊客們”從中瞭解了書本上沒有介紹的關於“三峽”的知識,讓人大開眼界。此時,教師抓住這一美好時機,問:“你們的這些資料和語言是哪來的?”有的説是從電腦網頁上下載來的,有的説是查閲有關書籍找來的,有的説是學電視上的導遊的……,多好的學習方法啊。此時此刻,教師再也沒有必要乾巴巴地告訴學生怎麼去寫導遊詞。這樣,讓每個學生積極投身到學習活動中去,並從活動中總結出自己的學習方法來,所取得的效果遠遠比完全由教師歸納的好。

三、因材施教,讓學習更自主

為貫徹因材施教的原則,針對班級學生中基礎不同的現象,課堂練習時教師應考慮各種層次學生的需要,安排一些彈性題目,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知識水平自己挑選,以便揚長避短,更好地激發“自主”的興趣。例如教師在佈置抄寫詞語的作業時,切勿搞“一刀切”,讓每個同學都抄個三五遍的,這樣會讓學生感到為了抄寫而抄寫,完成任務罷了,收效甚微。正因為如此,當今新教材裏課後的“讀讀寫寫”題已改為“把你喜歡的詞語或優美語句抄下來”了,這就避免了訓練的隨意性,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有選擇地把自己的好詞佳名摘錄下來,熟讀成誦,把書本語言轉化為自己的語言。比如優等生會出一些帶有思考性、創造性方面的題目,中等生一般是根據教材內容,在自己獲得知識的基礎上出一些變換角度綜合性的題目,而後進生大都是基礎知識方面的有關字詞句的題目。教師還可根據教學要求精挑彙編,全面練習,這樣的課堂練習嘗試,一方面幫助學生複習了有關知識,培養了他們獨立學習的能力,另一方面又使學生的學習需求得到滿足。促進了學生去自主學習,成為學習的真正的主人。

總而言之,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只要是有利於發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調動其求知興趣,讓其得求知方法,使其親歷求知過程,促其在求知中“自主”,教師都儘可以大膽去探索,讓學生的自主學習能真正地、實實在在地得以體現,達到葉聖陶先生所説的能“自讀自悟”的最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