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資料

浪花一朵朵(語文版九年級選修)

欄目: 教學資料 / 發佈於: / 人氣:1.44W

 作者  : 原陽縣路寨鄉許寨中學    劉雪芹

摘要  :(1)語文閲讀教學浪花一朵朵

(2)為了設身處地,注重情感遷移

(3)抓基礎,掃除攔路虎

(4)像咀嚼品味山珍海味一樣認真誦讀課文

(5)適當發杈,由課內延伸到課外

關鍵詞 : 閲讀教學、浪花、情感、理解、誦讀、美讀、興趣

自從96年參加工作至今,已有整整十年,從事語文閲讀教學,也已有十年之久。現在每提及語文閲讀教學,滿腦子浮現的往往是一片汪洋大海--真的,我覺得語文所涉及的知識面實在太廣了,而我的十年,我的十年之中的一些見解,實屬語文閲讀教學這方海洋中的浪花一朵朵。

浪花之一:為了設身處地,注重情感遷移。我認為語文課本上所選的每篇文章,都傾注了編者尤其是作者的大量心血,我們可以毫不誇張的説,每篇課文都如一座活火山般藴藏着極為深厚的情感,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並且它還能魔術般的產生日久彌新的神奇效果!用我們常用的一句話説就叫做“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可是每篇課文中所藴藏的這種種感情卻不是每個學生都能體會出來的,如果我們不去深入挖掘,一篇篇精妙無比、巧妙絕倫的文章學起來極可能就味同嚼蠟一般枯燥無味。這樣草草過去,不會在學生的浩瀚心海中激起哪怕一點點漣漪!我的做法是從不同角度入手激發學生的情感:或從耐人尋味的題目入手喚起學生的好奇心,如《七根火柴》、《棗核》、《空空的紅木匣》;或從作者不同凡響的經歷出發觸動學生的認同感,如李白的浪漫、杜甫的現實、魯迅的嚴峻犀利、豐子愷的多才多藝;或從文章主人公扣人心絃的經歷出發引起學生的無限暢想,如《空城計》、《杞人憂天》、《公理》、《魯提轄拳打鎮關西》……所有這些舉措都是為了能讓學生對課文所寫的內容產生強大的共鳴,達到設身處地思別人之所思、想別人之所想的高度。除了這些,我還組織學生排練過話劇、演繹過小品,如《皇帝的新裝》、《核舟記》。

   浪花之二:抓基礎,掃除攔路虎。俗話説得好,“萬丈高樓平地起”,所以我們沒有理由不重視“地基”。我認為字詞教學是語文這門基礎學科的基礎。賞析一篇文章,如果沒有對字詞的認識與理解就無異於空口説空話,無異於無本之木、無源之水,而此時學習者的尷尬程度恐怕也絲毫不遜色於“難為無米之炊的少婦”。這個環節,可如此安排:課前強調預習,課上注重檢測,施行課課過關,關關死守,不能讓有一個漏網之魚,使每個學生都有一個紮實穩固的語文學習基礎,徹底掃除語文學習之路上的攔路虎!在這個步驟中,我們切忌讓學生死記硬背“解詞”,對詞語的理解需結合具體語境讓他們反覆咀嚼、品味。,當然,也可以講講解釋詞語的技巧,比如並列式詞語的解釋是每個字義的簡單相加,而有些詞語的引申義、比喻義卻需要聯想等等。

浪花之三:像咀嚼品味山珍海味一樣認真誦讀課文。每逢學生不大願意讀課文時,我總學愛如此戲謔幾句:“同學們,儘管先人有言‘病從口入,禍從口出’,可我們卻也絲毫不能懷疑‘良言從口出,美食從口入’啊!我覺得咱們這張嘴巴可真夠多功能的:它能吃飯,能説話,能呼吸,能為我們本人增添美麗。因此,我可不可以如此比喻:只要我們張一張嘴,讀一讀課文,這文中的知識就會如同空氣和美味一樣進入我們的身體,這文章所傳達的力量亦如同我們的身高和體重一樣在不知不覺的發生着神奇的變化呢?我想不嘗試是不會知道的,讓我們一起來美美品味這套語文大餐,汲取更多的語文營養吧!”隨之我就身先士卒的讀,直到我這“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勢”才肯稍稍休息。有時,為了創造更濃的閲讀氛圍,我還自設擂台,並且自當擂主,如在教學《強項令》、《包拯》、《岳飛》等古文時,為了突破古文佶屈聱牙這道難關,我總是力求和學生們一起讀(課前沒有絲毫的準備),當然,第一遍肯定是要出醜了,不過,這也從某種角度上提醒了學生:古文不管對於誰來説都是有一定難度的,只要肯下功夫,就一定能學好。記下我第一次讀書所用的時間後,我再和學生們一起讀課文,(這可是摻不得半點水分的,老師必須認真讀,否則,可真要讓學生取笑的。)等到若干分鐘後,由我再讀,並記下時間,算是立擂。之後,再讓學生推薦合適人選朗讀,和我的時間進行對比,來一分高下。這個方法,我用過多次,真的很靈,很管用。這種做法,也再次印證了“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的道理--學生由熟讀成誦達到輕而易舉的理解文意,進而再深層次的追求美讀,品味咀嚼深藏在字裏行間的意藴和感情。當然,在讀之前,一些閲讀技巧:如字音的輕重、高低、長短、強弱如何把握,是一定要通過反覆多次的範讀教給學生的。我們可以通過對《春》、《濟南的冬天》、《醉翁亭記》、《岳陽樓記》等課文的範讀帶領學生掌握這些技巧。

浪花之四:適當發杈,由課內延伸到課外。我常想,如果只是一味的死扣課本來教學,很容易使授課內容枯燥無味,學生眼界狹隘;並且也很難使學生把課文所寫內容與我們周圍的現實生活密切聯繫起來。這樣語文的人文性、工具性、思想性也就不能最大限度的發揮出來。為了使授課內容更生動,更易於激發學生的興趣,我多次在語文和其它學科之間建立相關鏈接。我在教學《皇帝的新裝》時播放了深受學生喜愛的歌曲--光良的《童話》,在和學生一起賞析《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時,提供了梅豔芳的同名歌曲,在語文和音樂之間建立了超級鏈接。我還努力挖掘課文鉛字中的閃光點,把它點綴成“萬綠從中一點紅”,如在學習《迢迢牽牛星》時,觸及學生的敏感點--愛情,讓他們認識到愛情的美好,同時更讓他們對愛情形成正確的認識,避免早戀現象的出現。在講《石榴》一課時,引導學生暢想果實累累的秋天的豐收之景,不到學生想起鮮美的蘋果、甘甜的大鴨梨、酸甜可口的桔子、味美無比的鮮桃而垂涎三尺不得不直咽口水絕不善罷甘休!

……  ……

我個人深深知道,以上所涉及的只是浩瀚的語文閲讀教學之海洋中之浪花一朵朵,雖是一朵朵,但我堅信也能折射出太陽的光輝!願我們大家都能通過自己的無休止的探索、鑽研,在語文閲讀教學這方海域上衝激出更多的美麗的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