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數學《圓錐的體積》教學設計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1.04W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那麼問題來了,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數學《圓錐的體積》教學設計,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數學《圓錐的體積》教學設計

數學《圓錐的體積》教學設計1

教材分析

《圓錐的體積》是西師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六年級下冊的內容。本節課是在學習了圓柱的體積和認識了圓錐的特徵的基礎上進行,其教學內容是推導出圓錐體積公式,並能靈活運用公式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為了加強數學知識與學生生活的聯繫,教材用實心圓錐和實心圓柱分別沒入同一個水槽中,觀察水槽中的水位分別上升了多少的實驗,激發學生探究圓錐體積的興趣。

學情分析

六年級學生經過幾年的數學知識學習已經初步掌握了建立空間概念的方法,有了一定的空間想象能力。學習《圓錐體積》之前,學生已經學會推導圓柱體積公式,認識了圓錐的特徵。因為二者形狀的相似性很容易讓學生聯想到這兩種幾何圖形之間的聯繫,從而藉助轉化思想的經驗,使學生在參與探究的過程中經歷知識的建構過程。但是我校是處於城鎮邊緣的農村學校,學生的基礎較差,接受能力有限,對於本節的學習有一定的難度。

教學目標

1、理解圓錐的體積的推導和計算方法,並能靈活運用圓錐體積計算公式解決實際有關圓錐體積的實際應用問題。

2、運用實驗法在合作探究中體會等底等高圓柱體積與圓錐體積內在聯繫,從而完成圓錐體積公式的推導。

3、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感受探究成功的快樂。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圓錐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並能運用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難點:在合作探究中體會等底等高圓柱體積與圓錐體積內在聯繫。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一、複習準備

1、我們已經認識了一些幾何體,哪些幾何形體的體積我們已經學過了?

2、圓錐有什麼特點?(同時出示幻燈)

3、在這個圓錐體中,幾號線段是圓錐體的高。

4、引入:看來,同學們對於圓錐體的特徵掌握得很好。你們想不想繼續研究圓錐呢?1、長方體、正方體、圓柱。

2、一個頂點;一個側面,展開是一個扇形;一個底面,是圓形;一條高,從頂點到底面圓心的垂直距離。

3、學生手勢出示

4、想複習內容緊扣重點,由實物到圖形,採用對比的方法,不斷加深學生對形體的認識。

二、創設情境

出示等底等高的實心圓錐、實心圓柱和裝有適量水的水槽(標有刻度)

引入新課(板書課題)激發學生興趣,學生認真觀察,躍躍欲試,都想爭取參加實驗。聯繫生活實際創設情境,引發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習興趣。情境創設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實際密不可分,從而感受用數學能夠解決實際問題的思想,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學習新課

1、猜想體積大小

實心圓錐和實心圓柱的體積有怎樣的關係圓錐體積小於圓柱體積。

圓錐體積可能是圓柱體積的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猜想關係,這個環節,共進行兩次猜想,第一次是猜想體積大小。第二次是讓學生憑藉直覺大膽提出猜想,猜想圓錐的體積與圓柱體積的可能關係,同時在猜想中明確探索方向。學生可能猜想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等。在形成猜想後,再引導學生“實驗驗證”自己的猜想。

2、理解等底等高

我們研準備一個圓柱體和一個圓錐體。你們比比看,這兩個形體有什麼相同的地方?

底面積相等,高也相等,用數學語言説就叫“等底等高”。底面積相等,高也相等。為推導圓錐的體積計算公式打下基礎

3、猜想關係、實驗驗證

同學們有説二分之一的,有説三分之一的,爭是爭不出結果的,得用實驗來驗證。

誰來彙報一下,你們組是怎樣做實驗的?

你們做實驗的圓柱體和圓錐體在體積大小上有什麼倍數關係?分組做實驗。

學生彙報

用等底等高的圓錐和圓柱,通過實驗,讓學生研究出等底等高的圓柱與圓錐之間的關係。再利用課件演示,幫助學生回顧自己的實驗過程,加深學生對實驗過程的體驗。

4、總結公式

我們學過用字母表示數,誰來把這個公式整理一下?(指名發言)

V錐=V柱×1/3=sh×1/3

“sh”表示什麼?乘1/3呢?學生嘗試總結圓錐的體積計算公式。通過實驗總結結論,培養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5、全面驗證

是不是任何一個圓錐體的體積都是任何一個圓柱體體積的`1/3呢?

(課件演示)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

為什麼你們做實驗的圓錐體積等於圓柱體積的1/3呢?

現在我們得到的這個結論就更完整了。(指名反覆敍述公式。)

今後我們求圓錐體體積就用這種方法來計算。(因為是等底等高的圓柱體和圓錐體。)

在教學中,注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採用分組觀察,操作,討論等方法,突出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注重強調了等底等高圓錐和圓柱的體積才有這樣的倍數關係,突出了重點。

6、圓錐體積公式的實際應用

(1)例:一個圓錐形的物體,底面積是11平方釐米,高是9釐米.它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厘米?

(2)一個圓錐的底面直徑是20釐米,高是6釐米,它的體積是多少?(只列式不計算)

(3)一個圓柱與一個圓錐體積相等,底面積也相等。圓柱高15釐米,圓錐高多少釐米?

(4)一個圓柱與一個圓錐體積相等,高也相等。圓錐的底面積是圓柱底面積的幾倍?

數學《圓錐的體積》教學設計2

教學內容:

《圓錐的體積》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十一冊第三單元的內容。

教學目標:

1、通過讓學生小組合作探究,利用不同的方法測量出圓錐的體積。體驗到計算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v=1/3sh是最簡便的方法。

2、鍛鍊學生的操作能力,估算能力,評價能力,更好的發展他們的創新能力。

3、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及主動探索知識的精神。

教學重點:

讓學生自己親身體驗到計算圓錐體積的不同方法。從而理解計算公式v=1/3sh,並感受到計算公式的簡便。

教學難點:能利用不同方法計算不同物體的體積。知識的活學活用。

教學準備:

1、個學生一組,每組各有量杯;量桶;一升的容器;等底等高的圓柱與圓錐器皿;大米,沙子或水;1立方厘米的小方塊若干。

2、教學軟件。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景,激趣引新。

1、首先教師手中拿一圓柱體問:“同學們,老師想知道這個圓柱體的體積你們能幫助我嗎?”

(學生踴躍舉手説明。可以先測量出圓柱的半徑與高。再用圓周率乘半徑的平方得到底面積,最後乘以高就可以了。)

2、教師表示贊同,並抓住這一契機拿出於剛才圓柱等底等高的圓錐,問:“那老師這裏還有一個圓錐體,它的體積應該怎樣計算呢?你們知道嗎?”(學生齊答不)那你們想不想研究呢?(學生齊答想)好,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研究圓錐的體積該怎樣計算。

〈設計意圖:通過以舊引新,不僅讓學生感受到圓錐與圓柱的聯繫,而且還能體驗得到新知的親切。從而產生學習新知的慾望。〉

二、小組合作,探究學習。

1、動手操作,測量圓錐體的體積。

要求:每組同學,利用桌面上的工具(量杯,量桶,與圓錐等底等高圓柱容器,大米,沙子,水,1立方分米小方塊)測量出自己組內的圓錐體的體積。測量物體是容器的厚度不計。

〈全體學生在動手操作,互相商量解決問題的辦法。教師巡迴指導。課堂呈現小組探究學習的熱烈場面。〉

3、分組彙報不同的方法。

〈學生在彙報時可邊講解邊示範〉

方法一:可以利用量杯。首先把圓錐體容器內裝滿水,然後把它倒入量杯內,我們看到水面的刻度就是水的體積也就是圓錐體的體積。

方法二:利用手中的一立方厘米的小木塊進行估算。

方法三:受《曹衝稱象》的啟示。利用一生的容器。把它裝滿水後將圓錐體放入,溢出水後拿出圓錐體。這時看容器空出來的地方為長方體,用一立方分米減去長方體的體積就可以得到圓錐體的體積了。

方法四:把圓錐體內裝滿大米、沙子或水,然後將它到入與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容器裏。發現到了3次正好到慢。也就是説,圓錐體的體積等於與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的三分之一。用字母表示為:v=1/3sh

〈設計意圖:通過討論研究和動手操作,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1)在講解第四個方法時,教師可以向學生質疑,在操作此過程時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前提條件是什麼?為什麼圓錐體的體積等於與它等底等高圓柱體體積的三分之一?

(2)學生再次在小組內操作探究。

(3)彙報結論。

(4)微機演示。

當等底不等高時,當等高不等底時,當底和高都不相等時,出現的結果是怎樣的。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探究與微機演示,使學生直觀的感受圓錐體與圓柱體之間關係。加深對圓錐體體積計算公式的理解。〉

4、評價以上各種辦法

同學們的結論是用公式計算比較方便。

三、解決實際問題

(問題一)

1、各小組量一量,算一算自己組內的圓錐體的體積。(測量,計算時都要保留整數)

2、彙報結果。

先測量出圓錐體的直徑,算出底面積。再測量出高,算出它的體積。算式:1/3x[3.14x(10/2)x10]≈262立方厘米(忽略厚度,即把溶劑可看作體積)

(問題二)

1、現知道手中的圓錐體每立方厘米約裝0.9克大米,計算這個圓錐體容器可裝多少克大米?

2、彙報結果。

用每立方厘米裝大米的克數乘圓錐的體積。算式:0.9x262≈236克

3、驗證計算結果

用稱稱一稱,比較一下結果。

4、討論兩次結果為什麼不同。

由於測量時厚度不計,計算時是近似值。都存在誤差。

〈設計意圖:通過測量,計算等環節,發展學生的應用意識及估算的能力。〉

(問題三)

利用圓錐體積公式計算。

(1)r=2cmh=6cmv=?

(2)d=6mh=5mv=?

(問題四)

計算不規則物體體積或容積。(直説出計算的方法即可)

1、用什麼方法計算出葫蘆能裝多少水?

2、胡蘿蔔的體積怎樣計算?

3、不規則的零件體積計算?

〈設計意圖:結合生活實際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及解決實際問題的不同方法及策略,培養創新能力。〉

四、總結全課

説説你的收穫,鼓勵學生學習知識要活學活用,大膽動腦,勇於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