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草原》名師教學設計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7.52K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你知道什麼樣的教學設計才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我們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草原》名師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草原》名師教學設計

《草原》名師教學設計1

設計理念

語文教學中,讀,是不可缺少的教學手段,也是學生必具的語文能力。這篇文章可以説是大作家老舍,描寫草原的一篇力作,本文語句優美、行文流暢、結構清晰,寫作手法獨特新穎,是品讀入境的好文章。教學中,從讀入手,以讀,貫穿本文教學的始終,體現讀中悟、讀中想、讀中感的設計理念,既讀出景美、人美、情更美的草原風貌,又要讀出熱情友好的蒙古情操。同時藉助相關的課外資源,體會作者行文中運用的表達方法,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也是本課教學中不可缺少的環節。還要藉助可感句式段落,及時組織學生練筆。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的生字,會讀寫“地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飄帶舞、馬蹄、禮貌、拘束、羞澀、摔跤、偏西、天涯”等詞語。

2、有感情朗讀課文,感受蒙古草原的美好風光和風土人情,體會蒙漢的民族情深,激起學生了解西部,熱愛西部之情。

3、感受文章的語言特點,體會作者表達的方法,理解“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的含義。

4、背誦1、 2 自然段。

教學重點

感受蒙古的美好風光和風土人情,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的含義”。激發學生的熱愛西部之情和珍愛蒙漢的民族感情。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準備:

1、課前要求同學們收集的有關草原的資料,以及作家老舍的有關情況。

2、有關美麗的草原的風光片和能抒發美麗遼闊草原歌曲。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談話引入 ,創設情境

1、播放歌唱草原的歌曲,(如《美麗的草原我的家》、《蒙古人》等能體現草原遼闊風光或民族特色的歌曲。)

2、同學們,聽了這首歌你的心情怎樣,是不是有一種置身於草原的感覺呢?課前你們收集了有關草原的資料,能談一談草原在你們心目中的印象嗎?

(學生盡情説一説,可以描繪草原的一碧千里 ,也可以描繪草原綠毯如氈,還可以説一説這裏牛羊成羣盛景、民族風俗等等。)

[運用情景把學生帶到美麗的大草原中,使他們對草原有個初步的認識,知道草原是遼闊美麗的,而且具有民族特色,這種初步的認知可以使很多的同學產生對草原的嚮往,也有利於進入文章的情景之中。]

3 、作家老舍是一位人民藝術家,也是一位文學產量較高的作家,深受人們的愛戴,那麼當我們的作家老舍第一次來到內蒙古大草原時,他看到的是一番怎樣的情景呢?現在我們就隨着老舍先生一起到美麗的草原看一看。( 板書課題:草原。)

4、即將來到草原的你,見了這個題目,最想了解草原的什麼?

預測:

(1)草原的景色如何?

(2)草原的人們怎麼樣?

(3)作者第一次來到草原有何感受?

二 初讀課文,自學本課生字。

1 同學們想知道的問題很多,現在就讓我們帶着對草原的好奇,一起來到草原。邊讀邊想,課文描寫了草原的什麼?

(學生自學課文內容,教師與個別學生交流)

2 引導學生概括課文內容。

3 學生自學課文生字,新詞。

(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學習,也可以和同座交流)

4檢查學生的自學結果:

(1)讀生字和詞語。

A認讀幾個容易讀錯的字和糾正幾個易寫錯字:

蒙的讀音是“ měng ”,“好客”中的“好”讀作.“hào ”,“同行”中的“行”讀作“xíng” ,“似乎”中的“似”讀作“s씓毯”的最後一筆為點,“吟”“貌”不要多一點“襟”“澀”不要少一點。

B理解以下幾個詞語:

境界:事物所達到的程度和表現的情況。文中指草原天空明朗,空氣清新,一碧千里,翠xx滴的那種如詩如畫的情境。

灑脱:本指言談舉止等自然,不拘束。文中指草原遼闊平坦,在開車是可以隨心所欲,而不必擔心有什麼危害。

迂迴:迴旋,盤繞。文中指河向帶子,彎彎曲曲的樣子。

拘束;過分約束自己,態度顯得不自然。

三 再讀課文,理清行文線索。

1 認真讀讀課文,看看作者是怎樣寫草原這篇文章的。讀書時,一定要讀準字音,把句子讀通順。

2和同學們交流一下,作者是怎樣安排這篇文章的行文線索的。

3彙報交流結果,教師及時引導,概括內容如下:

這篇文章作者按事情發展的先後順序來寫的。首先描述了一望無際的草原美景,使作者感到一種境界的美。( 板書:風景之美 )接着又展示了一幅人們歡迎遠方客人的隆重場面,最後把酒話別,直至用“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收束全文。

[形成文章的結構和線索,使同學們初步感知文章的寫作脈絡,以便於使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做到有物可尋,有章可遵。]

四 精讀細品,品味草原之美

1、作者老舍初到草原的感受是獨特的,你來讀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看看課文作者是從哪些方面描寫了草原之美的?劃出你認為描寫優美的詞句,印象深的地方多讀幾遍。

2、學生自由讀課文,自學並批註。

3、彙報交流。

根據學生的彙報,教師歸納出草原的“可愛之美,自然之美,意境之美”。重點導讀並理解以下語句:

(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並不茫然。

A能不能説一説“一碧千里”在你腦海中是一幅怎樣的畫面?

B“茫茫”是什麼意思?同是寫草原,為什麼有的説“天蒼蒼,野茫茫”老舍先生卻説“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呢?

(2)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麼柔美,就向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xx流,輕輕流入雲際。

A翠色“欲”流,為什麼後面又説“輕輕流入雲際”,這不是很矛盾嗎?

B“翠”是什麼顏色?那為什麼不説綠色要説“翠色”呢?區別在哪裏?學過國畫的同學能給我們解釋一下什麼是“用綠色渲染”嗎?

G輕聲讀讀這句話,看看這“翠xx流,輕輕流入雲際”在你眼前是一幅怎樣的畫面?

(3)這種境界,既使人驚歎。又叫人舒服,既願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來吟一首奇麗的小詩。

A是什麼使人驚歎?是什麼使人舒服?還能用別的詞語來形容這樣的境界嗎?

B“奇麗”是什麼意思?如果要你來吟誦一首奇麗的小詩,你會吟誦什麼呢?

(4)在這境界裏,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好像回味着草原的無限樂趣。

A閉上眼睛想象一下這樣的情景。

B你認為有那些草原的樂趣?

五 課件演示,再現草原之美

1、通過剛才的交流,同學們感受到的草原之美,那麼真實的草原又是什麼樣子的呢?你們想看一看嗎?(播放草原的有關錄像資料)

2、談一談,看完錄像的感受。

3 指名再來讀讀課文,要求學生邊讀邊結合文中的語句,想象畫面的內容。

4試着把這一自然段背誦下來。

六 昇華情感,滯留問題。

1同學們都談出了真實的感受,老師也看出,你們對草原充滿無比熱愛之情,那麼這篇課文,作者是怎樣用生動的筆觸表達情感的呢?我們下節課繼續學習。

2找一些描寫草原美景的文章,課後和同學們讀一讀。

第二課時

一 、複習引入 ,進入美麗的草原。

1、複習有關詞語:教師出示:地毯 渲染 勾勒 低吟 襟飄帶舞、馬蹄、禮貌、拘束、摔跤、偏西、天涯。

學生正確朗讀。

2、 指名背誦第一自然段。

3、初入草原,我們有一種強烈的心理感受,那就是草原的風景之美,請同學們回憶一下,作者是抓住哪些方面來寫了草原的美景的?

二 、由景及人, 感受草原的另一番景象。

我們已經感受了草原的美景,其實最讓人感動的不僅是草原的景美,這裏的人們還非常的熱情,現在就讓我們再一次來到草原,感受那裏的另一番景象 。

自學課文的第二三自然段,然後互相交流一下自己讀後的感受。

彙報:這兩自然段,主要寫了草原人民熱情迎接:

﹙學生彙報,教師點撥﹚

1 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還是草原,。草原上行車很灑脱,只要方向不錯,怎麼走都可以。

( 抓住這句話感受草原的寬廣和草原行車的灑脱。)

2 像一陣風吹來似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服,羣馬疾馳,襟飄帶舞,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來。

( 身着盛裝是蒙古人民的一種熱情的待客方式,他們策馬疾馳而來,充分看出他們的熱情。)

3 寂靜的草原熱鬧起來,歡呼聲、車聲、馬蹄聲,響成一片。也不知是誰的手,總是熱乎的握着,握住不散。握手在握手,笑了再笑等等。

(聲音的嘈雜,草原的熱鬧,手與手的握住不放,都可以看出草原人民的熱情。)

板書 襟飄帶舞 策馬疾馳 握手不放 笑了再笑

4 同學們 這種熱情,真是讓人感動不已, 你體會到了嗎?那麼你能夠帶着蒙古人民的熱情來讀一讀嗎?

5指導背誦課文的第二自然段。

三 、情感昇華 體會蒙漢情深

1、 多麼美麗的草原之景!多熱情的草原人民呀!下面我們繼續學習課文,感受他們把酒話別的激動場面。

2、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學習,相互交流。

3、全班彙報,教師相機點撥。

點撥:

(1)主客見面時熱烈歡騰的場面。引導想象:如果你是其中一員,你會説什麼,做什麼?

(2)主人用富有草原特色的食物招待賓客。客人會怎樣感謝?

(3)幹部和老翁這些有身份的人給客人敬酒。説説你的祝酒辭。

(4)鄂温克姑娘給客人唱歌,小夥子表演賽馬摔跤等。用自己的話去讚美他們。

(5)投影出示: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你怎樣理解這句話?你從這句話中又讀出了什麼?

4、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自己喜歡的場面。要求讀出自己的體驗和個性的理解。師生評議朗讀。

四 品味全篇 總結寫法

1 直抒胸臆:

2 精描細寫:

3寫實質樸 不加雕琢:

五 回顧情境 置留作業

如果你就是隨從老舍先生一同進入蒙古草原的其中一位,那麼,步入此情此景的你,當時會有怎樣的心情呢?拿出你心中的彩筆,盡情釋放,寫出你的感受,好嗎?請課後認真完成。

《草原》名師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學會14個生字,會認4個字,能正確讀寫勾勒、駿馬、無限、鞭子、疾馳、馬蹄、禮貌、拘束、摔跤、襟飄帶舞等詞語。背誦課文一、二自然段。

2.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文美。理解“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的意思。受到熱愛祖國和民族團結、和諧的教育。

3.在草原自然美和人情美的薰陶下培養美感。初步感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難點

讓學生通過語言文字展開豐富的想象,在腦海中再現課文中描述的精彩情景,體會句中所含的意思。

理解“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的意思及表達上的作用。

突破重難點的方法

1.帶着想象結合生活實際展開有層次的朗讀,獲得身臨其境的感受和體會。

2.運用音樂的情感引導作用體會文中美景及表達的情感。

教學課時: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音樂鋪墊、孕育情感

1.播放歌曲《美麗的草原我的家》,讓學生説説歌曲中描繪的是哪裏的景色。聽着歌曲,在你頭腦中呈現了怎樣的景象?出示課題。

2.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實際及見聞説説草原的美麗景象,與實踐閲歷相結合,縮短文本與生活的距離,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今天我們將在老舍先生優美文字的引導下走進那美麗的草原。

二、自讀感悟、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要求正確流利。

找出生字、詞語,注意讀準字音。

學生自由結成旅行夥伴,去“遊覽”草原的美景,在美景中細細觀賞。

2.彙報交流,共同感悟。

課文中哪些地方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把印象深刻的句子勾畫出來,有感情地讀一讀,説説你有怎樣的感受?請把你的收穫和大家一起分享。

3.內容歸納,整體感知

引導學生説説作者老舍從哪些方面向我們介紹了草原?分別根據學生留下印象最深刻的部分得出介紹了草原的自然景色和蒙古人民的熱情好客及民族間的團結友愛。(引導學生明確課文內容。)

三、分層朗讀,感悟美景

1.找出描寫草原美麗的自然風光的段落,自己有感情地朗讀,把你喜歡的詞句勾畫下來,細細品讀。

2.引導學生説説草原的自然風光給作者留下了怎樣的感慨?

“既使人驚歎,又叫人舒服,既願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

3.是怎樣的一種景象讓作者有了如此的感慨呢?以此引導學生説説草原的天、地的景色各有什麼樣的特點?找出相應的句子讀一讀。

4.找出第一自然段中描寫天的句子有感情的朗讀,説説天的特點。在這樣的天空下你會有怎樣的感受?引導學生説出自己的感受,讀出作者的感受。

5.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描寫羊羣和小丘的句子,説説給自己在頭腦中留下的印象。讀中評價,體味美感。

6.在這樣的境界裏你會有怎樣的感受,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感受來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一自然段。

7.齊讀感悟、練習背誦。

四、品味練筆

通過老舍先生優美的語言描寫,讓草原美麗的自然風光深深地打動了我們。請同學們用自己的話寫出一兩句描繪草原美景的句子或小詩。也可以用你手中神奇的畫筆畫出草原的美景。

交流展示。

五、鞏固練習

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第一自然段。

第二課時

一、回顧美景、導入新課

引導學生回憶草原自然風光,今天讓我們接着走進草原,繼續我們的草原之旅。

二、朗讀理解

1.請同學們自讀課文第2自然段,説説你又看到了什麼?

2.行車在草原上所見到的景象、蒙古人民騎馬幾十裏歡迎遠到而來的我們的情景。

3.請同學找出來有感情地讀一讀,讀中評議。

看到這樣的場面你有何感想呢?引導學生説出自己的感受。

4.交流感受,齊讀第二自然段。

三、讀中體會

1、請同學們自讀課文3.4.5自然段,在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做上記號。

2、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説出自己的感受,抓住課文片段進行理解體會。

(1)主客見面時那真摯的感情。從課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用--線標出、交流。引導學生從詞句中體會(如:

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中的兩個再。總是熱乎乎地握着中的總是,人很多,都是從幾十裏外乘馬或坐車來看我們的中的很多……都是……體會到主客雙方的感情熱烈、深厚。)

(2)自由讀思考,好客的主人是怎樣款待客人的?把你體會最深的一點講給同學們聽。找學生朗讀,同學們邊聽邊想象畫面。看到這樣的情景,你有什麼樣的感受,你有什麼話要説,你又會做些什麼呢?引導學生聯繫課文內容體驗。

(3)學習第五段:

齊讀最後一段,説説你對“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的理解。

四、總結感悟

1.總結全文談談你的感受。本文通過寫老舍先生第一次訪問內蒙古草原看到的美麗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熱情歡迎的情景,表現了民族團結的精神。

2.齊唱《愛我中華》。

五、練筆拓展

同學們,草原真的是美極了。請同學們想象一下,本文描寫的是老舍先生幾十年前去訪問內蒙大草原所看到的景象,今天的草原又是什麼樣的呢?請你展開豐富的想象,用精彩的文字描述草原新景象。

《草原》名師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5段,體會蒙漢兩族人民之間的深情厚誼。

2.展開想象,感受“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的美好意境。

教學重難點

“體會蒙漢兩族人民之間的深情厚誼。”為本節教學的重點。

展開想象,感受“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的美好意境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初入草原,作者就非常強烈地感受到那裏景色的迷人,把你喜歡的`景物描寫背給大家聽,也可用自己的話來介紹。

二、品讀課文,體會人情美

看來,草原風光的確給同學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實,讓老舍先生感動的,不僅僅是草原風光,那裏的人們熱情好客,也給老舍先生留下了更為深刻的印象。

1、請快速瀏覽課文的2---5段,思考:每一段分別描寫了什麼場面?試着用最簡短的話總結出來。(相機板書:遠迎、相見、款待、話別)

2、從這些場面的描寫中,你可以感受到什麼?(蒙古人的熱情好客、蒙漢兩族人民的深情厚誼)

3、請同學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場面,劃出表現蒙古人熱情好客的語句。仔細品讀,説説你從中哪些詞語中感受到熱情好客?

4交流:

A、忽然,像被一陣風吹來似的,遠處的小丘上出現了一羣馬,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羣馬疾馳,襟飄帶舞,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

1),你交流的是遠迎這個場面,具體説説,你從哪些詞語中感受到蒙古人的熱情好客?

男女老少:説明人多,還從哪個詞語看出人多?(羣馬)穿着各色衣裳:作者怎樣描寫“各色衣裳”?(像一條彩虹)我們什麼時候能穿上各色的衣裳?(過節)蒙古人民把客人到來當成節日一般,的確是非常熱情。像一陣風吹來:速度快,表示非常急切地想見到客人。

作者從歡迎的人多、盛裝、心情的急切,寫出了蒙古人民的熱情好客。

2)此時,你就和老舍先生一起,見到了這感人的一幕,想像着當時的情景,讀出你的感受。(抽生讀,齊讀)

過渡:關於遠迎這個場面,你還從哪些語句的描寫中感受到蒙古人民的熱情好客?

B、見到我們,主人們立刻撥轉馬頭,歡呼着,飛馳着,在汽車左右與前面引路。靜寂的草原熱鬧起來:歡呼聲,車聲,馬蹄聲,響成一片。

(1)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此時草原的情景,你認為是哪個詞?(熱鬧)

2)作者是怎樣描寫草原的熱鬧景象?(歡呼聲,車聲,馬蹄聲,響成一片)

3)人歡馬叫,真是一幅歡迎遠客的熱鬧情景,誰能把這種把熱鬧讀出來?(抽一生讀,齊讀)

4)如果説此時的草原是熱鬧的,那原先的草原是---(靜寂的)

在這一段中,哪句話描寫了草原的靜寂?

初入草原,聽不見一點聲音,也看不見什麼東西,除了一些忽飛忽落的小鳥。

此時草原的熱鬧與先前的靜寂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讓我們更能感受到草原人民的熱情好客。

過渡:你還想交流哪個場面?

C、也不知道是誰的手,總是熱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語言不同,心可是一樣的。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説你的,我説我的,總的意思是民族團結互助。

1)握手,表示什麼?(友好、親熱)

在這裏,蒙古人民和客人是怎樣握手?(握住不散、握手再握手、邊握邊説邊笑)

2)他們都可能説些什麼呢?小組合作演一演蒙古包外見面握手的場面。

對呀,就像作者説的那樣:語言不同,心卻是相通的,大家都有一共同的心願,那就是民族團結互助。

D、不大一會兒,好客的主人端進來大盤的手抓羊肉。幹部們向我們敬酒,七十歲的老翁向我們敬酒。我們舉杯……

1)熱情好客的蒙古族人民總是用好酒好肉、載歌載舞招待最尊貴的客人。作為客人的老舍和他同行的人,也都熱情的回敬。

2)這樣熱鬧的場面,讓你想到了你見過的哪些場面?(過節,一家團圓)

是啊,此時,蒙漢兩族人民多像一個合睦的大家庭啊!

三、拓展延伸

1、快樂的時光總是過得飛快,不知不覺,太陽已經偏西。此時此刻,他們還沉浸在這快樂的氣氛中,誰也捨不得離去。分別在即,在夕陽的餘暉裏,主人和客人依依不捨,有説不完的話。正像作者説的那樣: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同桌互相説一説“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的

假如你是客人,你會説些什麼?假如你是主人,你又會説些什麼?

2、如果我就是蒙族同胞,我來到美麗的陽城觀光旅遊,你們會怎樣招待我?

感受到你們的熱情,我非常感動,臨別之際,站在高速路口,我由衷地説:蒙漢情深何忍別,高速路口話斜陽。

3、其實,不僅蒙古族與漢族兩族人民感情深厚,全國五十六個民族也一樣團結互助,感情深厚。讓我們一起齊唱《愛我中華》。

四、總結全文,佈置作業

跟隨着老舍先生,我們一起領略了草原的迷人景色,感受了蒙漢兩族人民的深情厚誼。課後同學們可以把自己感受深的段落和語句積累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