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最大的麥穗》教學設計(6篇)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1.28W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往往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教學設計以計劃和佈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怎樣寫教學設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最大的麥穗》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最大的麥穗》教學設計(6篇)

《最大的麥穗》教學設計1

教材簡析:

本文是一篇借事説理的散文,富有哲理。敍述古希臘學者蘇格拉底讓弟子們在有限的時間內到麥地裏摘一個最大的麥穗的事,揭示了人的一生必須實實在在地抓住眼前的機遇,而不能東張西望,錯失良機的道理。

課文敍事簡潔,説理深刻,圍繞“最大的麥穗”,按照“事情起因→經過結果→即事明理”的順序安排結構。文章最後一個自然段是本課學習的難點和重點。因此,要通過反覆地朗讀課文,抓主要的問題去理解,在此基礎上,有效提取學生已由的經驗,讓孩子用自己的經驗去兑換文中的道理。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

3、通過語言文字,領悟必須善於抓住機遇,不能東張西望,錯失良機的道理

教學重點、難點:能夠聯繫實際,説出自己對“追求應該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受中,這才識實實在在的”這句話的理解。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一、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1、板書課題。

2、啟發談話:蘇格拉底是古希臘的大哲學家。有一天,他讓他的學生們到麥地裏去找最大的麥穗,想通過這件事教育他的學生們,那麼,學生們是怎樣摘最大的麥穗的?蘇格拉底想教育他的學生懂得什麼呢?

二、自由輕聲讀課文:

要求:

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邊讀邊想,爭取弄清上面的問題。

3、遇到比較難讀的句子、難懂的句子,多讀幾遍。

三、檢查自學情況:

1、指名讀課文,注意糾正學生讀錯的字音、讀得不準的字音。

找出下列詞語所在的句子讀一讀,説説詞語的意思。

定奪:對事情做可否或取捨的決定。

嘲笑:用言語挖苦、取消人。

蒼老:這裏指聲音顯得老態。

錯失良機:錯誤地失去了良好的機會。

四、自主閲讀,發現問題

1、學生自讀課文,邊讀邊思考,發現問題,動筆畫畫。

2、教師巡視,瞭解學生所提問題。

3、學生提出問題,請學生自己將有價值的問題寫在黑板上。(在問題後面註上自己的名字)

4、

師生梳理本課討論問題:A.、為什麼弟子們用心地挑挑揀揀結果卻兩手空空地走出了麥地?B、無數株小麥搖晃着腦袋似乎在嘲笑他們,小麥嘲笑弟子們什麼?C、為什麼蘇格拉底要求弟子們“只許進,不許退”?D、為什麼最大的一穗就是弟子們剛剛摘下的?

五精讀課文第一段

1、自由讀課文第一段,想一想“蘇格拉底”與弟子們説話用了什麼樣的語氣。

2、指名説,你認為可以填上什麼詞,為什麼?可填“嚴肅、不容置疑”,理由是蘇格拉底的話特別是“只許進不許退”是命令式的,沒有商量的餘地。

3、指導讀這一段。

六指導書寫。

七作業:

抄寫詞語、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

2、學習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雖然……但……”“即使……也……”造句。

3、憑藉課文語言材料,領悟必須善於抓主機遇,不能東張西望、錯失良機的道理。並能聯繫實際,説説自己對“追求應該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這才是實實在在的”這句話的理解與感悟。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讓我們穿越2500多年的時光隧道,與蘇格拉底和他的弟子們一同走進《最大的麥穗》這座精神殿堂,與大師對話、交流,讓我們徜徉其間。

二、學習課文:

1、潛心讀課文,與蘇格拉底和他的弟子對話、交流,定會有所收穫。對話要有根有據,讓我們先對蘇格拉底和他的弟子做番研究。

2、學生人人自由朗讀課文,圈畫讀寫批註。

3、學生帶着問題再讀書,邊讀邊做批註,將思考的結果、自己的心得體會寫在書旁。

4、我們與蘇格拉底零距離接觸,傾聽他的聲音。談談你對蘇格拉底的看法,從文中找出依據。大學者蘇格拉底教育學生有哪些獨到之處呢?他的弟子如此學習對人有什麼啟發呢? 閲讀交流預設:

A“只許進不許退”——沒有重新選擇的機會。

B“看看這一株,搖了搖頭;看看那一株,又搖了搖頭。”“雖然,弟子們也試着摘了幾穗,但並不滿意,便隨手扔掉了。”——態度猶豫,不能當機立斷。

C“……一邊低着頭往前走,一邊用心地挑挑揀揀。”——摘麥穗很認真,但眼光不夠開闊。

D“總認為……總以為……”——總把希望寄託在未來,不能立足眼前,首先抓住“現在”。

E“這時,兩手空空的弟子們才如夢初醒,他們回頭望了望麥壟,無數株小麥搖晃着腦袋,似乎在嘲笑他們。”——(讀好這句話)弟子們失去良機、一事無成,無比惋惜。

……

F重點討論:結合生活實際談談對“追求應該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這才是實實在在的”這句話的理解與體會。

師:是的,你很會概括!蘇格拉底雖然只講了三次話,但他講得少、引得巧、點得妙,效果好。他不愧為一位大學者! 請你們自由交流各自的讀書體會,好嗎? 生:我從中體會出一個道理:時間一去不回頭,機會失去難挽留。我們要好好地把握每一次機會。

生:課文啟示我們,機不可失,時不再來,把握住現在,就掌握了未來。

師:你樸實的話語中藴涵着深刻的道理。

生:人的一生彷彿是在麥地中行走,人人都在追求一個最高的理想,猶如在麥地中尋找那一株最大的麥穗。如果好高騖遠,不能腳踏實地,到頭來只會落得兩手空空。

師:你的感受很深刻,語言很流暢! 生:我認為,人的追求應該是最大的,但抓住面前的每一次機會卻是最重要的。因為,通向理想的道路是眼前的每一次機會鋪成的。

師:理想是需要的,現實是客觀的,理想和現實的完美結合才是重要的……

……

5、我們讀書可以質疑大師,你也可以向大師挑戰。

交流:

A美中不足:第六節蘇格拉底直接告訴弟子們答案,而《哲學家的最後一課》哲學家沒有直接告訴,而是讓學生自己感悟。

B“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可以改為蘇格拉底讓學生找相對大的麥穗,不一定找最大的麥穗。

6、蘇格拉底的弟子雖然沒有找到最大的麥穗,但是經歷了一次體驗,聆聽了一次教誨,由此禪透了深刻的人生道理。

出示:

人的一生彷彿也在麥地裏行走,也在尋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見到了顆粒飽滿的“麥穗”,就不失時機地摘下它;有的人則東張西望,一再地錯失良機。當然,追求應該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這才是實實在在的。

A自由讀這段話,説説你從中體會到什麼?

B指名讀。

C説體會。

D“最大的麥穗”和“眼前的一穗”有什麼聯繫?説説你從中體會到什麼?

E聯繫生活實際,談談你對於“追求應該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這才是實實在在的。”這句話是如何理解的?

F讓我們將這段話銘刻在我們心中,練習背誦。

7、激情總結,回味無窮

時間過得匆匆,我們興致勃勃地走進了《最大的麥穗》這座精神殿堂。我們徜徉其間,我們留戀忘返,突然間,我們發現自己變了,變得更加聰慧,變得更加富有。因為我們明白了:抓住機會,把握當前。

三、聯繫實際,昇華理解

1、請學生結合實際談談對文章的理解。

2、請學生將自己學完課文後的感想、體會用一句話概括出來,並寫下來,部分同學寫到黑板上。

3、讀學生寫在黑板上的自己的“名言”。

四、作業:

1、抄寫詞語

2、抄寫最後一段話。

附板書:

24最大的麥穗追求

眼前的一穗 實實在在

教學後記:

江蘇教育科學研究院楊九俊副院長20xx年12月聽我的課後的點評:

1、《最大的麥穗》作為六年級教材較深,課文選材可以放到初中學習,但是六年級學生體會得很有自己的見解,學生思維尤為活躍。

2、在特定的時空中在這一塊麥地裏,有最大的麥穗。學生交流的“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學生將最大的麥穗改為更大的麥穗在這篇課文中不一定準確。

3、教師把握教材能力不錯,課堂教學效果好,學生的素質更好,説明平時教師訓練有素。

(二)

設計理念:

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能動性和自主性,為學生提供一個有利於溝通與合作的良好空間,學生在研讀過程中學會交流,讀懂課文。

教學要求: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最後一節。

2、能前後聯繫,領悟最後一節語言文字,明白必須善於抓住機遇,不能錯失良機的道理。

3、能聯繫實際,談談對“追求應該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這才是實實在在”這句話的理解。

教學重點:

着重讀好蘇格拉底説的話,體會弟子們所悟出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檢查讀書導入:

(古希臘有一位大學者,名叫蘇格拉底。一天他帶領幾個弟子來到一塊麥地邊。那正是大熟的季節,地裏滿是沉甸甸的麥穗。)(讀出麥穗的“沉甸甸”,每一穗都是“顆粒飽滿”的。)

(這時正是麥子大熟的季節,粒粒飽滿的麥穗沉甸甸的墜在稈上,多引人注目啊!這不,大學者蘇格拉底帶着弟子摘麥穗來了。不過他是有要求的)

二、學習蘇格拉底的話

出示

蘇格拉底對弟子們説:“你們去麥地裏摘一個最大的麥穗,只許進不許退。我在麥地的盡頭等你們。”

生讀:……

加上提示語,讀,

蘇格拉底嚴肅地對弟子們説:……

我們讀書就要根據他的提示語,讀出感受。

要重點突出讀“只許進不許退”短句

這個短句表達蘇格拉底的意思是沒有回頭重選的機會或者説沒有商量的餘地

該如何讀中表達,生再讀(分組):……()

誰來做蘇格拉底讀一讀——

過渡:蘇格拉底提出要求後於是他們紛紛走進了麥地,去摘到最大的麥穗,弟子們摘到了最大的麥穗了嗎?結果怎樣?你從哪兒知道的?

三、多媒體顯示“這時,兩手空空的弟子們……”

突然,大家聽到了蘇格拉底蒼老的如同洪鐘般的聲音:“你們已經到頭了。”這時兩手空空的弟子們才如夢初醒,他們回頭望了望麥壟,無數株小麥搖晃着腦袋,似乎在嘲笑他們。

那些詞讓你感受最深?

輕聲讀,你體會到弟子們此時的心情了嗎?

(他們可能會説什麼?)

四、學習2—4小節

弟子們到底是怎樣追求最大的麥穗的呢?讓我們讀一讀課文2-4節。

出示要求:劃出弟子們摘麥穗時表現的有關語句,怎麼做的用“﹏﹏”,怎麼想的用“”。思考你從中體會出什麼。

小組討論

弟子們埋頭向前走。看看這一株,搖了搖頭;看看那一株,又搖了搖頭。他們總認為最大的那一穗還在前面呢。雖然,弟子們也試着摘了幾穗,但並不滿意,便隨手扔掉了。他們總以為機會還很多,完全沒有必要過早地定奪。

弟子們一邊低着頭往前走,一邊用心地挑挑揀揀,經過了很長一段時間。

大組交流(根據學生回答,師適時點撥:弟子們怎麼做,怎麼想,你認為該怎麼讀?)

同學們請你對他們的做法發表意見,談談你的看法。

我們再看一下老師的要求,作為旁觀者你想給他們提個醒嗎?

五、學習蘇格拉底的話

過渡:同學們提醒得對,真是英雄所見略同。我們看看蘇格拉底是怎麼説的?

投影出示:

蘇格拉底對弟子們説:“這塊麥地裏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們未必能見到它;即使碰見了,也未必能作出準確的判斷。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們剛剛摘下的。”

(1)討論:“有一穗是最大的”與“最大的麥穗”是不是同一穗?為什麼?

(2)師小結:是呀,真正最大的麥穗是很難得到的,在麥地裏尋尋覓覓,最終一無所獲,還不如抓住顆粒飽滿的那一穗。

同學們聽到這兒有什麼感受。(最大的一穗是我們的追求,而眼前的穗才是我們要緊緊抓住的機遇。)

(3)想一想,蘇格拉底此時説話時的語氣?(語重心長意味深長)

集體語重心長地朗讀蘇格拉底的話。……

師:讀到這,同學們誰能用上“雖然……但……”、“即使……也……”説説説當時弟子們的感受。

生:雖然弟子們兩手空空,但從師傅的話中弟子們一定受到了教育。

在人生路上,即使錯失了良機,我們也不應歎息。

雖然麥地裏有一穗是最大的,但弟子們未必能碰到它。

即使蘇格拉底教訓弟子們嚴格了一些,也是為了他們的成長。

?過渡,蘇格拉底用摘最大的麥穗這件小小的事來教育學生們,含蓄地告訴學生們一個很深刻的道理,他的學生聽懂了嗎?

蘇格拉底只是在教學生摘麥穗嗎?

過渡:他的循循善誘、良苦用心弟子們領悟了嗎?

六、學習第7小節

人的一生彷彿也是在麥地中行走,也在尋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見到了顆粒飽滿的“麥穗”,就不失時機地摘下它;有的人則東張西望,一再地錯失良機。當然,追求應該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這才是實實在在的。

(1)輕聲讀一讀,你最喜歡哪句,為什麼?

請同學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體會到了什麼?讀出什麼問題?

(2)解決問題。

先自己讀書,再小組討論,最後討論。

第一句:人的一生彷彿也在麥地中行走,也在尋找那最大的一穗。

“人的一生”與“在麥地中行走”有什麼相似?“最大的一穗”指什麼?

第二句:有的人見到了顆粒飽滿的'“麥穗”,就不失時機地摘下它;有的人則東張西望,一再地錯失良機。

這裏説到了哪兩種人不同的生活態度?如果你們就是蘇格拉底的弟子們,此時聽到老師説“你們已經到頭了”,會怎麼想?“麥穗”為什麼加引號?“顆粒飽滿的麥穗”指什麼?

第三句:當然,追求應該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這才是實實在在的。

聯繫第6節體會,發現了什麼?

(“眼前的一穗”、就是“剛剛摘下的”一穗,我們要實實在在地拿在手中。“最大的一穗”,“最大的”指遠大的目標。“眼前的一穗”或者説“剛剛摘下的一穗”對每個人來説是不同的,請舉例説説。)

(3)聯繫生活實際,舉個事例説説對“追求應該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這才是實實在在的。”這句話的理解。

你身邊有這樣的例子嗎?

小組討論。

大組交流。

讓我們再次感悟品讀這段話——齊讀

(引導:談談聽説過的其他人和事。除了反面例子,再談談正面事例。)

小結:我們應該要有遠大的目標,但更要腳踏實地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這樣,一穗一穗積累起來,就會得到一堆閃光的金子,就獲得了最大的成功。

背誦課文最後一節。

師小結:我的追求是想成為一名最優秀的教師,但今天對我來説摘取最大的麥穗就是認真上好這堂課,明天又有新的挑戰。這些對於我們人生的每一階段都是最大的一穗。人生的目標是永無止境的。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只有把握住身邊的每一次機會,踏踏實實地幹好每一件事,我們才能有所收穫。

七、 所以,很多人送給我們這樣的名言警句

機會是每個人都有的,但許多人不知道他們已碰到它。——達爾文

機遇只垂青(重視)那些懂得怎樣追求她的人——查理?艮科爾

機會來的時候像閃電一樣短促,完全靠你不假思索地去利用。——巴爾扎克

許多人對待機會,一如孩童在海灘那樣:他們讓小手握滿了沙子,然後讓沙粒掉下,一粒接一粒,直到全部落光。——托馬思?莫爾

板書:

最大的麥穗(追求)

眼前的一穗 (實實在在)

(要抓住機遇)

《最大的麥穗》教學設計2

一、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

3、通過語言文字,領悟必須善於抓住機遇,不能東張西望,錯失良機的道理。

二、教學重點、難點

內外能夠聯繫實際,説出自己對“追求應該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受中,這才識實實在在的”這句話的理解。

三、教學時間

三課時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1、板書課題。

2、啟發談話:蘇格拉底是古希臘的大哲學家。有一天,他讓他的學生們到買天裏去找最大的麥穗,想通過這件事教育他的學生們,那麼,學生們是怎樣摘最大的麥穗的?蘇格拉底想教育他的學生懂得什麼呢?這些問題大家肯定想弄明白,是不是?

二、自由輕聲讀課文

要求:

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邊讀邊想,爭取弄清上面的問題。

3、遇到比較難讀的句子、難懂的句子,多讀幾遍。

三、檢查自學情況

1、指名讀課文,注意糾正學生讀錯的字音、讀得不準的字音。

找出下列詞語所在的句子讀一讀,説説詞語的意思。

定奪:對事情做可否或取捨的決定。

嘲笑:用言語挖苦、取消人。

蒼老:這裏指聲音顯得老態。

錯失良機:錯誤地失去了良好的機會。

3、指名回答問題。

四、再讀課文,理清脈絡

1、默讀課文,想一想課文可分幾段,每段講了什麼?組成四人小組邊讀邊議。

2、指名説。

第一段(1):寫蘇格拉底要弟子們去麥地裏摘一個最大的麥穗。

第二段(2~~6):寫弟子們摘麥穗的經過和蘇格拉底對他們的教育。

第三段(7):寫弟子們從蘇格拉底的話中悟出了做人的道理。

3、指名朗讀課文

五、精讀課文第一段

1、自由讀課文第一段,想一想“蘇格拉底”與‘弟子們“説話用了什麼樣的語氣。

2、指名説,你認為可以填上什麼詞,為什麼?

(可”填“嚴肅、不容置疑”,理由是蘇格拉底的話特別是“只許進不許退”是命令式的,沒有商量的餘地。)

3、指導讀這一段。

六、指導書寫。

七、作業

抄寫詞語、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複習

1、指名説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2、指名讀第一段。

二、精讀第二段

1、自由讀這一段,畫出你認為含義深刻的句子,通過反覆朗讀,體會其中的意思。

2、指名讀你認為含義深刻的句子,談談你的初步體會。

3、結合學生髮言,出示下列句子,體會其中含義。

出示:

這時,兩手空空弟子們才如夢初醒,他們回頭望了望麥壟,無數株小麥晃着腦袋,似乎在嘲笑他們。

(1)指名讀。

(2)理解“兩手空空”、“如夢初醒”。

(3)聯繫上下文想一想:他們為什麼會兩手空空?此時此刻,他們的心情怎樣?

(為什麼會兩手空空?結合弟子們摘麥穗過程中的動作、神情、心理活動來時體會。)

(4)指導朗讀這一句話,進一步體會含義。

(出示:蘇格拉底對弟子們説:”這塊麥地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們未必能碰見它;即使碰見了,也未必能作出準確的判斷。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米億年剛剛摘下的。“)

(1)指名讀。

(2)討論:“有一穗是最大的”與“最大的一穗”是不是同一穗?為什麼?

(不是。“有一穗是最大的”是指真正的麥穗,但不一定碰見,即使碰見了,也不一定就知道它是最大的。“最大的一穗”是指學生們摘到手中,後來又扔掉的。)

(3)小結:是呀,真正最大的麥穗是很難得到的,在麥地裏尋尋尋覓覓,最終一無所得,還不如抓住顆粒飽滿的那一穗。

(4)蘇格拉底僅僅是在講摘麥穗嗎?這時蘇格拉底説話時的語氣怎樣?讀一讀體會一下,“説”字前可加一個什麼詞?(語重心長或意味深長)

(5)在理解的基礎上指導朗讀這段話。

4、指導朗讀第二段。注意讀好難句子。

過渡:蘇格拉底用摘最大的麥穗這件事來教育學生們,含蓄地告訴學生們一個很深刻的道理,他的學生們聽懂了嗎?下面我們學習第三段。

三、精讀第三段。

1、指名讀,評議指導。

2、蘇格拉底的弟子們從老師的話中悟出了一個什麼道理?默讀這一段,找出能説明道理的重點句子,並想想其中的意思。

3、指名説句子。

出示:

追求應該戰士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這才是實實在在的。

(1)指名讀,指導讀出句子的重點。

(2)請學生聯繫實際,用生活中的例子來説説這句話的理解。

(3)最後,蘇格拉底告訴我們,生活實踐也告訴我們,一定要抓住眼前的機遇,完成當前的任務,這樣才不會虛度光陰,一事無成。

四、指導學生造句

1、自由讀課後習題4中的句子,體會前後兩小句之間的聯繫。

2、指名用“雖然……但是……、即使……也……”造句,集體評議。

五、總結課文

學了本課以後,你有什麼收穫?

六、作業

1、背誦最後一段。

板書:

最大的麥穗

最大的一穗就是你們剛剛摘下的

要抓住機遇

《最大的麥穗》教學設計3

(一)、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

3、通過語言文字,領悟必須善於抓住機遇,不能東張西望,錯失良機的道理。

(二)、教學重點、難點

能夠聯繫實際,説出自己對“追求應該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受中,這才是 實實在在的”這句話的理解。

(三)、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問:有誰知道天與地之間有多高?有人回答:“三尺。”

人都有有四尺,那不是要把天都頂破嗎?

這是二千多年前古希臘人們公認的最聰明的人――蘇格拉底的回答。他這樣解釋:“是啊,所以凡是超過三尺的人要立足於天地之間,必須低頭。做人要懂得謙虛。”

平淡的話語中折射着智慧,許多人想成為他的學生。我們今天也來做一回蘇格拉底的學生好嗎?

現在就讓我們走進——板書課題:最大的麥穗,看看這次蘇格拉底給學生上了一堂怎樣的課呢?

二、講讀課文

1、出示思考題:蘇格拉底在什麼時間、什麼地方上課的?內容是什麼?

請大家輕輕讀課文並畫出這些問題的答案。

組織討論。(“大熟的季節”“滿是沉甸甸的麥穗”説明什麼?)

2、這節課蘇格拉底給弟子們提了一個什麼要求?速讀第一自然段

出示:“你們去麥地裏摘一個最大的麥穗,……等你們。”

誰當蘇格拉底?其他同學當弟子,你們要聽明白老師的話。

問:聽明白了嗎?你們認為抓住老師要求中的哪些關鍵詞才算聽明白了呢?(“最大的麥穗”指什麼?從“只許進,不許退”中體會到什麼?)

再讀,用適當的語氣、語調把關鍵讀清楚,讓大家聽得更明白。

3、“弟子們聽懂了老師的要求後,就走進了麥地。”最終怎樣?你從什麼地方看出來的?

( “這時,兩手空空的弟子們……嘲笑他們。”突出“兩手空空”)

4、為什麼地裏“滿是沉甸甸的麥穗”,而弟子們卻“兩手空空”呢?讓我們看看他們在摘麥穗時的表現。

默讀第3、4自然段,用不同記號標出描寫弟子們摘麥穗過程中的動作、神態、心理活動的語句。

交流討論。

可見,弟子們摘得很認真。誰能把弟子們的專注、用心讀出來,讓大家再來體會。

他們為什麼沒有摘到呢?(“總認為……總以為……)

原來他們還很猶豫。誰還想再來讀讀這兩個自然段?

你能用“雖然……但是……”來評價一下蘇格拉底的弟子們嗎?

5、認真地尋找,到頭來卻是兩手空空,大家能想象弟子們的心情嗎?(羞愧、後悔、遺憾)

誰來讀讀,讓大家感受這種心情。

6、蘇格拉底面對兩手空空的弟子們也很遺憾,他又是怎樣開導他們的呢?

指名讀,出示:“這塊麥地裏肯定……你們剛剛摘下的。”

討論:“有一顆是最大的”與“最大的一穗”是不是同一穗?為什麼?

(師:是呀,真正最大的麥穗是很難得到的,在麥地裏尋尋覓覓,最終一無所獲,還不如抓住顆粒飽滿的那一穗。有總比沒有好,只有把眼前的抓在手裏,才是我們需要的最大的。)

蘇格拉底僅僅是在講摘麥穗這件事嗎?這時蘇格拉底説話時是怎樣的語氣?讀一讀體會一下,“説”字前面可加一個什麼詞?交流讀。

追問:(1)如果你是麥地邊的一個過路人,當你看到這些學生挑挑揀揀,猶豫不決的時候,你替他們着急嗎?你會給他們提醒嗎?提什麼醒?(注意麥地盡頭要到了;你眼前的一穗夠大了:手中的一穗怎能扔掉呢;不要猶豫不決……)

(2)如果你就是蘇格拉底的學生,蘇格拉底打算給他的弟子們第二次選麥穗的機會,你準備怎樣選最大的麥穗?

7、兩手空空的弟子們真的兩手空空嗎?其實他們還懂得了一個道理。是什麼道理?

出示:“人的一生彷彿……這才是實實在在的。”

引讀

重點理解:“最大的追求”指的是什麼?“眼前的一穗”又指的是什麼?

(師:蘇格拉底不只是讓弟子們摘麥穗,他是在用麥地模擬人生,用麥穗模擬機會,告訴弟子們人生應該有遠大的理想,但更應該抓住機遇,把握當前。)

聯繫實際:在生活中,你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事情?(做生意、炒股票、找工作……)

師小結:在我們的生活中,在我們的社會上,每個人都希望成功,每個人都希望做出一番事業,可為什麼有些人成功了,有些人卻一輩子都沒有出息呢?原來,“有的人見到了顆粒飽滿的麥穗,就不失時機的摘下了它,於是就功成名就;“有的人則東張西望,一再的錯失良機,於是只能獨自吞嚥失敗的苦水。人的生活態度決定了他的人生。

三、總結延伸

1、關於抓住機遇,把握機會。很多人都有體會。出示名人名言。

你能用上“猶豫、珍惜、把握、果斷、祕訣”等詞語自創一兩條“名言”嗎?

拿出紙和筆寫寫,再交流。

2、師:同學們,這節課,咱們一同走進了《最大的麥穗》的“精神殿堂”。人人都收穫了一株“最大的麥穗”,咱們不虛此行。

板書:

24、最大的麥穗 不失時機 眼前的一穗

遠大目標 抓住機遇 把握當前

《最大的麥穗》教學設計4

一、導入:古希臘是西方文明的發源地,那裏誕生過許多哲學大師,蘇格拉底便是其中一位。今天,讓我們感受兩千多年前他的哲理。讓我們一起走進——《最大的麥穗》

二、初讀:自由朗讀課文,課文主要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呢?壟:投影在田裏用土堆起的一趟土線,寬30公分左右,把植物種在上面。

三、精讀:

1、蘇格拉底不愧是一位大學者、大教育家。生活中隨處可見他的課堂。今天這個故事,蘇格拉底的課堂就設在一塊麥地裏。那是一塊怎樣的麥地呢?讀出麥穗的“沉甸甸

2、多誘人的景象啊!這不,蘇格拉底帶着弟子摘麥穗來了。不過他是有要求的。

投影: “你們去麥地裏摘一個最大的麥穗,只許進不許退。我在麥地的盡頭等你們。”

大教育家這句話中的要點是什麼?意味着什麼?由此你還想到哪些事情只能進不能退呢?

做一次蘇格拉底吧!把要點清楚地讀出來。

3、他們摘到最大的麥穗了嗎?從哪兒知道的? 投影:突然,大家聽到了蘇格拉底蒼老的如同洪鐘般的聲音:“你們已經到頭了。”這時兩手空空的弟子們才如夢初醒,他們回頭望了望麥壟,無數株小麥搖晃着腦袋,似乎在嘲笑他們。哪那些詞讓你感受最深?

4、他們醒悟到了什麼,讓我們從他們追求最大麥穗過程中去探知。讓我們讀一讀課文3-4自然段。投影:自讀第三、四自然段,畫出描寫弟子們摘麥穗時的動作、心理活動的有關語句。讀一讀、想一想:從這些語句中你能感受到什麼?

5、我們看看蘇格拉底是怎麼説的?投影:這塊麥地裏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們未必能見到它;即使碰見了,也未必能作出準確的判斷。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們剛剛摘下的。

(1)討論:前後兩個一穗的區別。

(2)師小結:真正最大的麥穗是很難得到的,在麥地裏尋尋覓覓,最終一無所獲,還不如抓住顆粒飽滿的那一穗。

(3)想一想,蘇格拉底此時説話時的語氣?(語重心長意味深長)

集體語重心長地朗讀蘇格拉底的話?

6、蘇格拉底只是在教弟子們摘麥穗嗎?

投影:人的一生彷彿也是在麥地中行走,也在尋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見到了顆粒飽滿的“麥穗”,就不失時機地摘下它;有的人則東張西望,一再地錯失良機。當然,追求應該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這才是實實在在的。“人生”與“麥地”有什麼相似之處呢?“最大的一穗”指什麼?(板書:遠大的理想,追求)“眼前的一穗”指什麼?(板書:眼前的機會,實實在在 抓住機遇)

這段説了兩種人不同的生活態度,生活中有這樣的事嗎?抓住機會和錯失機會的都行。

讓我們朗讀這段話,一生記住這個道理。

7、很多人送給我們珍惜機會的名言警句投影

8、教師小結:一個人需要樹立遠大的理想與抱負,只有把握住身邊的每一次機會,踏踏實實地幹好每一件事,我們才能獲得最大的成功。記住: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作業:小練筆選擇一題練習。

1、寫一句珍惜機會的凡人名言在書上。

2、寫一段“與機會失之交臂”,令自己遺憾深深的往事,注意細緻刻畫自己的心理活動。

板書:(遠大的理想) 最大的麥穗(追求) (眼前的機會) 眼前的一穗 (實實在在)

《最大的麥穗》教學設計5

一、教學理念分析

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實際和個人體驗,自主閲讀文本,在合作探究中領悟課文所藴含的人生道理,與此同時,教師緊扣文本,創設開放性的,挑戰性的和富有體驗價值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深入課文與閲讀材料展開對話,從而觸摸作者的心靈,獲得思想啟迪,獲取情感體驗。

二、教學內容分析

(一)文本內容分析

《最大的麥穗》是蘇教版第十一冊的一篇課文,本文主要敍述古希臘學者蘇格垃底讓弟子們摘一個最大麥穗的事,揭示了人的一生必須實實在在地抓住眼前的機遇,而不能東張西望錯失良機的道理。

(二)文本重難點分析

(1)課文第3自然段中“看看這一株,搖了搖頭;看看那一株又搖了搖頭。”此句雖短,卻是想象的豐富點,以次為生成點啟發學生推想;弟子會想什麼?學生就會把自己當成文中弟子聯繫已有的生活經驗,調動豐富的想象,揣摩弟子的心理,感悟出弟子摘麥穗時猶豫不決,不但是猶豫不決,從而錯失良機的同時為突破全文的難點,作好鋪墊。

(2)課文的第7自然段寫弟子們悟出的人生道理,比較抽象,特別是結尾“追求應該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這才是實實在在的。”一句文本的重點與難點,更是學生感興趣的疑點,教學時運用自主、合作、探究方法引導學生,提不懂的問題,自主釋疑,小組交流,集體彙報時,教師要“以學定教”關注課堂的動態生成。

(3)“蘇格拉底的教學方法你喜歡嗎?請發表你獨到的見解”“弟子怎樣學習的?對你有什麼啟發?”學生對這些問題的回答,可能是多元的,因為學生深入與課文對話時,可能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或所見、所聞、所想、所感受等。學生通過多覺度地與文本對話,從而觸摸作者的心靈,獲得思想啟迪;a真理來自實踐b深奧的道理要靠自己生活中感悟,社會是神祕的大課堂,生活是本無字之書,那裏有廣闊的天地,有豐富的知識。

三、教學步驟和策略

(一)選準切入點

(1)配樂故事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2)弟子們用心地挑挑揀揀,怎麼最後卻兩手空空?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找一找文中的答案。

(策略:以故事形式講述課文的1、2、3、4、5自然段,既整體感知了課文的內容,又為精讀第3、7自然段創造了條件)

(二)抓住空白點

(1)學生讀文中的有關句子回答問題。

(2)“重點指導;看看這一株,搖了搖頭;看看那一株,又搖搖了頭”

(a)指名讀、齊讀

(b)就是這句話,如果老師再給你們讀一遍,同學們能聽出些什麼嗎?(讀第一遍,突出強調詞語“搖了搖頭”,讀第二遍突出強調詞語“又”)

(3)弟子會想些什麼?預設沒有學生可能答案:弟子會想a前面還有更大的麥穗,這一株不要了。B後面有的是機會,何必現在就摘。C最大的還在前面,沒有必要過早定奪………

(策略:啟發學生運用想象來填補課文空白處,突出弟子猶豫不決以至錯失良機,到底弟子怎麼想,學生的感悟基本合理既可這就給閲讀活動留下個性化解讀的空間)

(4)學生揣摩弟子的想法,練習有滋有味地朗讀(個別讀、指導讀、齊讀)

(5)小結:把自己當成文章中的弟子,揣摩他的想法,你怎麼想的就怎麼讀,有滋有味地朗讀,就這麼簡單。

(策略1.學生在角色互換中自然地結合自己獨特的感受和體驗進行閲讀,使得閲讀出現“同閲一卷書,各自領其奧”的生動局面。2.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魚。閲讀教學既要加強閲讀方法的指導,又要學生自悟自創,各自的理解方法。因為知識點的掌握是單薄的,易逝的,只有方法才是後重的,久遠的。)

(三)聚焦疑惑(困惑)點

1.過渡:弟子們真的無所獲嗎?

2.學生讀第7的自然段,教師相機映示。

3.學生自由讀、指名讀、齊讀映示的內容。

4.學生默讀發現並提出問題。預設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

(1)為什麼説人一生彷彿也在麥地中行走?

(2)“最大的麥穗”指什麼?

(3)顆粒飽滿的“麥穗”中雙引號表示什麼意思?

(4)不失良機的摘下它“摘下”是什麼意思?

(5)“追求最大的”在文中指什麼?在生活中指什麼?“眼前的一穗”在文中指什麼?在生活中指什麼?“拿”是什麼意思?…….

5.根據學生的問題,教師隨即點撥;哪些問題,書上沒有答案?哪些問題有聯繫,哪些問題需要重點思考。

6.引導學生自主釋疑。

(1)學生帶着問題去讀書,並拿出筆圈圈、畫畫、寫寫。

(2)小組交流自學情況。

(3)各組代表彙報。(此時的教學無法再按預設的進行,而應依學定教,順學而導。既學生彙報哪一個問題,教師就相機引導,這時課堂上呈現更多的是動態生成。)

(4)在隨機彙報中重點引導理解。

“追求應該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這才是實是在在的。”

a 學生理解句中不懂的詞語,哪些如何理解。

b 你能聯繫實際説説對這句話的理解嗎?

c 學生介紹(引導學生大範圍,多角度地介紹;可在電視上、網絡裏、報紙上看到或聽到的,也可以是發生在身邊的人和事)

(策略:朱熹雲:“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裏才是長進!”採用“問題”探究法嚴讀重點段,不但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推動學生的探索精神,而且符合學生認知規律。)

7 “良言一句三冬暖”元旦既將來臨,現在我們班召開“送祝福”活動,請大家互相曾送關於機會的名言或寫一些自己的獨到見解,語句要精煉得像格言。(可列舉格言)

(策略:學生贈名言或格言,實際上是一種精神的提升,一種激勵,喚醒和鼓舞!一種自己對人生道理詮釋。)

四、抓住創新點

1.讀文如看山“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如果我們從另外一個角度去欣賞《最大的麥穗》一課,比如“大學者蘇格垃低的教學你喜歡嗎?為什麼?”弟子是這樣學習的?對你有什麼啟發?請同學們帶着這些問題再次與課文對話、老師相信你們肯定回有許多發現的。

2.學生的潛心會文後發表看法。

3.補充蘇格拉底的名言:“教育是師生共同尋求真理,這樣師生可以互相幫助、互相促進”。師生在似是而非的自我理解中尋找難題,在錯綜複雜的困惑中被迫去自我思考。

——蘇格拉低

(策略: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從不同側面多角度,領悟文本,從而實現對文本的超越,學生創造思維的火花才會頻頻閃現。)

板書:

最大的麥穗(追求)

眼前的一穗 (實實在在)

(要抓住機遇)

《最大的麥穗》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憑藉課文語言材料,領悟必須善於抓住機遇,不能東張西望,錯失良機的道理。

3、能聯繫實際説出自己對“追求應該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這才是實實在在的。”這句話的感受。

4、聯繫實際談談學了課文的體會,並試着寫寫自己的人生格言

教學重點

緊緊抓住蘇格拉底的三段話引導學生層層深入地理解,領悟必須善於抓住機遇,不能東張西望,錯失良機的道理。

教學難點

能夠聯繫實際,理解“追求應該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這才是實實在在的”這句話的意思。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 談話導入,直奔主題

1、這節課,我們繼續快樂地行走在這塊麥地中,聆聽蘇格拉底智慧的語言,去尋找那——(齊讀課題)最大的麥穗

2、在弟子們尋找最大的麥穗的過程中,蘇格拉底説了三句話,找出來讀一讀。(投影出示)

3、有人説:哲學家的語言是深邃的語言,是精闢的語言,是智慧的語言。今天我們就從這三句話入手,去領略這位哲學大師的智慧。

【導入言簡意賅,同時也醒目地提出了學習方向,從蘇格拉底的三句話入手,展開教學。】

二、解讀第一句話

“你們去麥地裏摘一個最大的麥穗,只許進不許退,我在麥地的盡頭等你們。”

1、指名讀

2、你們聽懂蘇格拉底的話了嗎?

”只許進不許退” 背後有什麼深意?用上所學的名言闡述你的理解。

3、蘇格拉底會以怎樣的語氣跟弟子們説這一句話呢?

出示:蘇格拉底 ( )對弟子們説:“你們去麥地裏摘一個最大的麥穗,只許進不許退,我在麥地的盡頭等你們。”

【給學生自主訓練的平台,為學生與文本的深入對話搭建有力的平台——用名言闡述自己的理解,學以致用,為學生深刻領悟文本創造了最大的可能。】

三、解讀第二句話

“你們已經到頭了。”

1、蘇格拉底説這話時,弟子們完成任務了嗎?他們表現如何?

2、蘇格拉底用蒼老的如同洪鐘一般的聲音敲響了弟子的警鐘,帶着自己的理解讀,想象蘇格拉底的心情。

投影出示:蘇格拉底_________説:“你們已經到頭了。”(蒼老的如同洪鐘一般的聲音)

3、弟子們如夢初醒,説出“ 如夢初醒”的近義詞,想想弟子們明白了什麼?4、 弟子們不能完成任務,是因為他們沒有認真對待嗎?

投影出示:弟子們埋頭向前走。看看這一株,搖了搖頭;看看那一株,又搖了搖頭。他們總認為最大的那一穗還在前面呢。雖然,弟子們也試着摘了幾穗,但並不滿意,便隨手扔掉了。他們總以為機會還很多,完全沒有必要過早地定奪。

5、這段話對弟子們進行了什麼描寫?仔細體會弟子們的表現,揣摩弟子們的心理,呆會兒老師要進行現場採訪。

6、採訪不同表現的弟子,體會抓住時機的重要。

(埋頭前行的;摘了又隨手扔掉的;光看光搖頭的;兩手空空的)

7、隨機採訪麥地裏的小麥,強化抓住時機的重要性。

(顆粒飽滿的;比較瘦小的;準備嘲笑的;搖晃腦袋的)

8、我能理解弟子們此刻的心情,他們“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固然我們可以像小麥一樣嘲笑弟子們,但我覺得弟子們這個時候最需要的是善意的提醒,我們能以旁觀者的身份對他們剛才的表現提一些建議嗎?

9、小結

送上培根的名言:人在開始做事前要像千眼神那樣察視時機,而在進行時要像千手神那樣抓住時機。

【“採訪”這一環節引導學生換位想象,揣摩體驗,感同身受,使學生收穫到了文字隱藏的東西,在“我是兩手空空的弟子”“我是麥穗”,兩次角色的變換中,他們對“茫茫麥田裏,抓住手中的一穗才是最重要的”這一道理已有了認識;“為弟子提建議”這一環節再一次將學生帶入到文本的情境之中,與文本的主角對話,不斷地疊加、強化真切的體驗,使之聚集、生髮出新的深刻的認識。】

四、解讀第三句話

“這塊麥地裏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們未必能碰見它;即使碰見了,也未必能作出準確的判斷。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們剛剛摘下的。”

1、 蘇格拉底是怎麼對弟子們説的呢?投影出示,以不同的語氣指名讀

2、 明確兩個“最大的麥穗”不同的含義

3、 醉翁之意不在酒,蘇格拉底僅僅在説“麥穗”嗎?還在説什麼?

如果麥地是我們的人生,麥穗是機遇的話,蘇格拉底的話還可以怎麼説?

投影出示:蘇格拉底對弟子們説:“在______裏肯定有_____是最大的,但你們未必能碰見它;即使碰見了,也未必能作出準確的判斷。因此_________就是你們剛剛______的。”

4、現在你還認為弟子們走出麥地,手中空空如也嗎?他們收穫了一個重要的人生道理。這就是……

【在學習的基礎上能從別人的失敗中,總結經驗,領悟要領何嘗不是一種收穫呢?學生的情感此時已經有了一個“井噴”的慾望,此時的角色變換已超越了“角色變換”本身的含義,這是一次心靈與心靈的對話。】

五、解讀最後段落

“人的一生彷彿也在麥地中行走,也在尋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見到了顆粒飽滿的“麥穗”,就不失時機地摘下它;有的人則東張西望,一再地錯失良機。當然,追求應該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這才是實實在在的。”

1、齊讀

2、體會分號的用法,麥穗為什麼要加上引號呢?體會雙引號的作用

3、理解“最大的麥穗”、“飽滿的麥穗”“眼前的一穗”不同含義

4、再讀幾遍,看看這裏哪句話在你心中佔據的分量越來越大?

突出顯示:當然,追求應該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這才是實實在在的。

這樣的道理蘇格拉底直接跟弟子們説了嗎?潛移默化間給弟子影響,這種教育方法可以用哪一句詩形容。蘇格拉底讓弟子們在潛移默化中明白道理,真是一個高明的老師!

5、老師示範理解:

我的追求是想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今天對我來説摘取最大的麥穗就是認真上好這堂課,只有上好每一節課,把握住身邊的每一次機會,腳踏實地地幹好每一件事,我才能離我的追求更近!

你能聯繫實際,説説你對這句話的理解嗎?

6、指名聯繫實際理解。(教師點評)

7、創設情境,多反覆誦讀:“追求應該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這才是實實在在的。”

【通過對這段文字的品讀,學生已經理解了本文揭示的哲理,教師的示範理解降低了學生聯繫實際交流心得的難度,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範例。通過交流有關把握機會的事例或名言,讓文本與學生之間產生心靈撞擊,讓學生更加深入地產生情感共鳴】

六、走出文本,回味無窮

1、同學們,走出那金燦燦的麥地,回首今天的快樂智慧之旅,想想自己的所得所獲,如果讓你用一句話來概括,你會怎麼説?學着蘇格拉底的弟子柏拉圖的例句説一説。

2、積累詩句:

明日歌(節選)

金縷衣

3、寫一段“與機會失之交臂”令自己遺憾深深的往事,細緻刻畫自己的心理活動

【“聽説讀寫”的訓練,極富開放性、生成性,空間大,易表達。既聯繫了學生的學習生活實際,又強化了對課文主旨的理解。】

教學反思

每次翻閲教學雜誌,點擊教學網頁,一股“簡單語文”的清新之風就會迎面撲來。拜讀、參研、深思……語文課簡簡單單教,紮紮實實練,追求簡單而有效,迴歸本色語文,就成了我本次公開課《最大的麥穗》的指導方向。

一節課下來,感悟頗多:

簡簡單單教語文絕不是把語文教學簡單化,而是追尋着語文教學的真實,一種真真實實地引導學生學生學習母語的過程;尋求着語文教學的樸實,一種樸樸實實地引領學生潛心會文的過程;展現着語文教學的平實,一種平平實實地啟發學生對話交流的過程;體現着語文教學的紮實,一種紮紮實實地進行雙基訓練的過程。“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語文教學追尋的簡單,其實就是一種更高層次的返璞歸真,這樣的語文,是有效的簡單;這樣的簡單,有豐富的內涵。

課堂上,你走近學生,蹲下身子,讓課堂成為學生自由馳騁的天地,他們回報你的是一個活力四射、生機勃勃的嶄新天地!

——學生做弟子,教師採訪:師生關係是形與影的自由親和,是聲與響的相得益彰。

——學生做麥穗,吐露心聲:他們的理解充滿善意的靈性,閃耀創造的光芒,擦出智慧的火花。

——教師範例,聯繫生活理解文本,學生跟進,與課文共舞:語文與學生的生活發生“碰撞”,生髮無限的活力和生機;教師與學生的見解產生“交融”,愉快輕鬆中教學目標水到渠成。

——柏拉圖的名言引路,學生寫自己的名言:符合語言學習的規律,落實知識與能力的目標,學生在字裏行間中自由生成,真情流露出對文本的個性化的感悟與創造性理解。

可見,課堂變成對話的平台,學生就能諦聽到日落月升的呼吸、蟲蟻鳥獸的歡歌、雲裏風裏的消息;課堂變成對話的平台,學生就能開掘潛能、催發真情、激盪憧憬;課堂變成對話的平台,學生就能得心應手、個性飛揚、創意無限!你追求簡單、有效的語文課堂嗎?那麼不要讓學生“戴着鐐銬跳舞”,讓對話的心靈自由飛翔,為他們留下一片葱綠的情感、思想和智慧,你的課堂定會呈現快樂的“百花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