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四年級上冊《掃一室與掃天下》教學設計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3.01W

楊玲看了《我上〈“掃一室”與“掃天下”〉(備課)》以後,給我發來電子郵件,説希望我還是到她的班上再上一上這節課,這是一個很具有誘惑性的建議。説具有誘惑性,是想一課兩上,用一種完全不同的眼光來引導學生認識文本,解讀文本,感受一下深度語文的味道。另外我自己在建設觀課議課文化中強調教師獻課應該以發展改進為本展示課堂,在紅光小學上課,我基本做到了眼中只有學生,沒有關注聽課教師,但畢竟沒有拋出有討論價值的問題和思路讓大家來批評我,幫助我。這一次,我想借助成都師範附屬小學的專家們的批評檢驗這種教學思路的可能性和價值,所以準備上一堂有爭議的課。當然,我必須保證學生在40分鐘有收穫,並儘可能愉快。

四年級上冊《掃一室與掃天下》教學設計

成都師範附屬小學十分注意擴大學生的閲讀面,提高學生的閲讀水平。楊玲曾經把她組織學生閲讀楊紅櫻的“馬小跳系列”的體會文章給我,因此我想以此和同學們討論怎樣批判性閲讀,並以此討論“年輕人,你連一間小小的屋子都不掃,又怎麼可以去掃天下”(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的意義、邏輯錯誤以及我們可能的選擇。這也是為了在實踐上回答在紅光小學議課時謝老師關於如何討論多種可能性的問題。

我想這樣展開教學:

一、檢查學生對字、詞、句、篇的接受和理解情況,如果發現學生理解有問題,則放棄原有設計思路,轉向對文本的認識和理解為主(這種思路不再介紹)。如果同學們對課文和字詞已經比較熟悉,沒有太大困難,則將關注的焦點轉移到對文本的批判性閲讀和理解上。這樣考慮主要基於批判文本的前提畢竟是理解文本,沒有對文本與作者語意的基本理解,就不可能展開對文本的深入批判。

二、為了保證檢查的效果,請學生讀一讀生字、寫一寫要求掌握的字。

三、提出討論的問題緊緊扣住“覺得有道理”分析“陳蕃聽了薛勤的話以後,陳蕃會怎麼辦?”同時思考“你怎麼看待薛勤的'話,他説的話有沒有問題?”然後要求學生帶着問題讀書。

四、分四人小組討論,指導他們學習做討論的記錄。

五、交流討論的收穫,評價小組討論的實施和交流情況。

對“陳蕃聽了薛勤的話以後,陳蕃會怎麼辦?”涉及的問題比較多,一是討論該故事想説的道理是什麼?“怎麼辦”的問題首先涉及道德修養的問題,包括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為,如果對此問題討論,可以培養學生知行一致,實際上只有具有道德行為的人才能真正稱得上有道德的人。其次涉及人生選擇與取捨的問題,做大事可以“不拘小節”,還是“要拘小節”?“大志”與“小節”對成就人有什麼關係?怎樣理解“萬丈高樓平地起”和“捨得捨得,不捨不得”、“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本質上,這些活動的目的是對學生的選擇意識和選擇能力進行培養。

在討論結束時,可以將陳蕃後來的發展情況介紹給同學們:“陳仲舉言為士則,行為世範,登車攬轡,有澄清天下之志。為豫章太守”——《世説新語之德行第一》(劉義慶),而且曾經擔任太傅(輔佐太子的老師)。

對於“你怎麼看待薛勤的話,他説的話有沒有問題”進行討論,第一個目的在於分析邏輯上的錯誤:薛勤把兩個不同性質的名詞硬是進行了類比排列,“一屋”與“天下”本是兩個不同性質不能類比的名詞,兩個“掃”字的詞義也不相同。這句話正確地類比應是“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屋。”另外,把“掃一屋”作為“掃天下”的必要條件本身是一種強加的邏輯,這是一個反問句,比陳述句的判定更加強烈,其當然性、決斷性的判斷本身缺乏依據。

就其實際意義,這種批判性閲讀是一種對通常理解的意義的解構。仔細想一想,“掃一屋”與“掃天下”不是基礎性的“大”與“小”的問題,而是圍繞時間的有限性、生命的有限性的“選擇”問題,並且也是“社會化”適應和“個性化”發展的矛盾衝突問題。不知道是否能引導學生完成這種顛覆性、批判性的閲讀?

風險很大,但價值在於嘗試和體會,不管如何,這都將使我獲得上課的一種新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