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精華】教學設計方案模板錦集7篇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1.54W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紮實開展,我們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的特點。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方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7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華】教學設計方案模板錦集7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學習目標:

1.認識“依、歇、喪”等5個生字。會寫“精、希、卻”等12個生字。能讀寫“精心、希望、依然”等13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感悟“我們”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的不同心情,能讀出“我們”的情感變化。

3.樂意通過上網或查閲書刊蒐集有關風箏的資料,或動手做一做風箏,舉辦一次小小風箏展覽會。

B案

課前準備:

學生:放一次風箏

第一課時

回憶趣事,激情導入

1.打開話題:放風箏是一項傳統的娛樂活動,有很多人都喜愛。同學們,你們放過風箏嗎?願不願意來介紹一下是怎麼放的,放上去了沒有,玩得開心嗎?

2.讀題引入:有一羣孩子也十分喜愛做風箏,放風箏,在他們看來這是最大的快樂,讓我們感受一下他們的快樂好嗎?(出示課題,讀題)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想怎麼讀就怎麼讀,喜歡讀的可以多讀幾遍,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讀幾遍。

2.把自己喜歡的讀給同桌聽聽,請同桌評出讀得好的,給予表揚。

3.感知內容:説説課文講了什麼事,根據學生的回答歸納板書:做風箏 放風箏 找風箏

讀中悟情 以情促讀

1.以讀代講學習第1自然段,請學生朗讀,其他同學聽、評,是否讀出高興的語氣,聽後仿讀,讀好課文。

2.充分朗讀,體會感情。

a、讀通第2自然段,創造比讀的氛圍,在讀、聽、仿讀、賽讀中讀通課文。

b、移情悟情:你們在做風箏時會想些什麼?課文中的小夥伴和大家是不是一樣的心情,你能找出來嗎?並相機理解憧憬。

c、感情朗讀:讓學生帶着自己的體驗和感受(興奮、激動、嚮往等)讀好課文。

3.想象入境:風箏做好了,大家最想幹什麼?

4.朗讀展示:誰想放的,請他來讀讀課文。鼓勵學生用高興的語氣讀給大家聽,聽後可仿讀,可評點。(多人次讀)

5.説讀結合,入境入情。

a、大家是怎麼放風箏的?出示填空

b、再讀,注意填進去的字,把怎麼放的告訴同桌。

c、風箏越飛越高,你們在快活地喊叫着什麼,叫給大家聽聽。

6.感情朗讀:帶着高興、喜悦的心情讀課文。

當堂作業。

1.自學生字,交流學法。

a、出示生字,指名組詞朗讀。

b、觀察生字,交流寫字經驗:怎樣既正確又漂亮地寫好這些生字,你有什麼話要提醒大家或經驗介紹給大家?

2.書寫生字和詞語。

第二課時

以讀為憑,讀中悟情

1.自讀課文第4節,把喜歡讀的語句多讀幾遍(可以採用賽讀、評讀的方式鼓勵學生多讀)。

2.仔細品讀,體味心情。

a、反覆誦讀第1.2句,在讀、評中體會“我們”高興的心情,指導學生帶着這種感情讀好。

b、引讀過渡,設置情境:(師引)忽然吹來一陣風,線(生讀) 正當大家玩得高興,風箏卻被風吹走了,這時,你會想些什麼呀?做些什麼呀?課文中是怎麼説的?(相機理解大驚失色、千呼萬喚)

c、感情朗讀:讓學生帶着體驗到的着急、擔心、期望的心情讀好感情變化部分。

3.抓住情感積澱,學好“找風箏”。

a、設置情景:自己心愛的風箏飛走了,趕緊去找一找吧,你想到什麼地方去找?

b、細讀體味:請學生朗讀課文,問問:“你”是怎麼找的,找到了嗎?心情怎樣?並指導讀好課文,在讀文體會過程中,可以抓住一些詞來評點促讀,如“四處尋找、半個下午、垂頭喪氣……”等讀出失望的心情,“説不定、繼續尋找”等讀出希望找到的心情,在此中間,還可用演一演的方式理解“垂頭喪氣”。

朗讀啟發,拓展活動

1.在玩風箏的過程中,真是有歡喜也有擔憂、有希望也有失望、有歡笑也有眼淚,同學們能把這些不同心情的句子好好地讀給同桌聽聽嗎?

2.同學們,你們玩過哪些有趣的遊戲、活動,有沒有像這一羣小朋友一樣的體會,能不能説給大家聽聽。

課堂練習

1.把喜歡的句子抄下來。

2.把自己玩耍、活動時候的心情告訴大家,寫一寫(可以是幾句話)(上面兩個作業可以任選其一)。

3.有時間把同學寫的交流一下。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教案示例

(一)

課時安排:本文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

一、通過學生自讀課文,檢查預習。讀後,教師正音。

二、簡介作者及寫作背景。參見“教材分析”部分的“作者介紹”和“寫作背景”。

三、學生自助解決重點實詞和虛詞的用法,不懂的地方存疑。

四、教師釋疑,師生共同疏通文章大意。

五、有條件的可以找來記錄北方初春的錄像帶播放,讓學生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

六、分組鑑賞。可以從文章內容、表達的情感、寫景方法、文章結構、語言表達、寫作意圖、讀後感等諸多角度入手。

七、教師總結。

中國曆代的文學作品,以“春”為題材的不少,但從時節看,大多是寫仲春、暮春之景;從地域來看,又多鍾情“南國之春”;從情愫來看,且多“傷春”之作。本文寫北國的初春景象,清新清俊,意趣盎然,堪為寫春佳構。作者先放着線兒,並不急着寫滿井,也不急着寫春風解春情,而是將筆鋒一轉,點染出春寒料峭,餘寒猶厲,緊要處凍風時作,作則飛沙走礫。這一筆,可謂據實招來,北國的早春,本就如此。不像南國:風最輕柔雨最時,根芽長就六朝枝。“春”自是不急,可人卻憋得慌,“侷促一室之內,欲出不得”。我們甚至可以想象,這隻如籠中鳥的北國客人,為盼春到,是如何在斗室之中來回地踱着方步了。人是關不住的,他終於不想忍下去了,“冒風馳行”,但每次都是“未百步輒返”。盼春之情切,猶如那脹鼓鼓的弓箭,一觸即發。

北國的春了無痕,可不,從春朝節到二十二日,這才幾天的工夫,春就駐到北國了。且看這滿井的春水、春山,山有人的體態,水有人的情意,水像乍出匣的明鏡,山像剛梳洗過的美女。這一切是那麼秀氣傳神,令人耳目一新。如果你還沒有找到初春,這一處景緻準是:柳條將舒未舒,柔梢披風,麥田淺鬣寸許。一個“將”字,一個“未”字,寫盡春意處處,令人遐想聯翩,比起東坡的《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揚花詞》(“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夢隨風裏去,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更有意境。“柔梢披風”,豈不正是那個剛梳粧的美女子嗎?“柔”大概是初春的身胚,在北國的風中,一定更具丰姿了。“綠淺黃深二月時,傍檐臨水一枝枝。迎風無力纖纖掛,待月多情細細垂。”我們不禁要問:是哪個詩人曾經這般鍾愛呢?這般的春色,這般的春意,惹來尋春客,他們或“泉而茗”,或“罍而歌”,或“紅裝而蹇”;這般的春色,這般的春意,惹來“曝沙之鳥,呷浪之鱗”。這便是北國的春天,難怪作者“一望空闊,若脱籠之鵠”。

八、小組彙報鑑賞成果。

九、作業 。就鑑賞成果,寫成一篇400字以上的文學評論。

教案點評:

文言文的教學不必每課都弄得特別細,尤其是自讀課文,要允許學生“囫圇吞棗”。在整體感知文章大意的基礎上,教師讓學生多讀讀,多議議,甚至可以找來同題材或同體裁或同時期同一作家的作品,開展比較閲讀,從不同方面啟發學生。

(二)

學法引導

本文是一篇優美的遊記散文,能抓住特定時間、地點的景物特徵寫最,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使語言更加形象有韻味,適合反覆吟誦,用心感受,應着力於誦讀、感悟。

重難點分析

1.通過景物描寫體會作者的感情。

2.學習細緻的觀察生活和準確生動地描寫景物的方法。

以上兩點,採用以學生誦讀感悟為主,老師適時啟發,點撥的方法學習。

教學過程

(一)明確目標

本文是一篇寫景抒情的遊記散文,作者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學家。號石公,公安(現在屬湖北省)人。萬曆二十年進士。他與兄宗道、弟中道合稱“三袁”,世稱“公安派”。他們提出“性靈説”,認為文學應當“獨抒性靈,不拘格套”。他們對於復古主義的駁斥相當有力,認為文學是隨着時代發展的,每個時代的文學,不應當厚古薄今,更不應當用古泥今。他們在創作上堅決反對臨摹古人,強調寫自己所想、自己所感的東西,也就是“獨抒性靈”,主張用平易近人的語言進行寫作,不用典故。在創作方面的表現是小品文領域的開拓。他們的作品文字清新活潑,文筆秀逸,意趣盎然。今天我們學的這篇遊記緊扣景物的季節特點,細膩描寫滿井的初春景色,不多幾句話,便勾畫出一片春意盎然、生機勃勃的景象。作者描寫簡練形象,再現當時遊覽情事。文筆清新秀麗而有生氣,比喻新鮮、貼切,字裏行間洋溢着作者遊覽時的輕鬆喜悦的心情。今天我們就共同來品味這篇優美的散文,共同體味洋溢在文中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濃濃情趣。

(二)整體感知

1.自讀全文,疏通字詞。

2.教師範讀。

3.學生有感情朗讀。

(三)教學過程

1.自讀課文,對疑難字詞質疑、討論。

2.老師範讀或聽朗讀錄音,從記敍的六要素的角度整體瞭解文意。

時間:花朝節後廿二日 地點:滿井

人物:我與數友 起因:侷促一堂之內,欲出不得。 廿二日天稍和。

經過:心境“若脱寵之鵠”,盡覽初春水光山色,飽覽遊人怡然之情。

結果:感慨“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來之知也”。

3.概括段意

(1)第一自然段寫城中“餘寒”景物,欲揚先抑;

(2)第二自然段寫滿井春色。融情人景,寄託追求。

4.提問 第一自然段可刪否?

烘托、反襯手法,是極必要的鋪墊,作者欲揚先抑,欲進先退,把迫切渴望出遊的心情暗示給讀者。

5.提問 文中細膩刻畫了哪些初春景色?

高柳突堤、土膏、冰皮、波色、鱗浪、山巒、晴雪、柳條、柔梢、麥田淺鬣、遊人、曝沙之鳥、呷浪之鱗(毛羽鱗鬣)

6.提問 試分析文章的寫景順序。

自然景→人文景→自然景

(山水風光→遊人→動物)

遠景→近影

(山水風光→柳梢、麥田)

7.提問 直接抒寫作者心情的語句有哪些?體現了作者什麼心情?

侷促一室之內,欲出不得→若脱籠之鴿→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仰鬱、煩躁→輕鬆喜悦→感歎讚美

(抑 → 揚)

(四)總結、擴展

本文以議論作結,言明自然未嘗沒有春色,只是“侷促”之人不知道春在哪裏罷了。這體現了作者的人生感悟,真正的自然是在“郊出之外”,不是在人事紛擾的“城”中。作者在官場感到孤獨,大自然卻給他以慰藉,在心靈與自然的貼近中,山水魚鳥都成了他的知己

(五)佈置作業

書面一:分散朗讀,並注音(出示小黑板,全班在練習本上注音,然後指名板演,共同訂正。)(括號內是答案,下同。)

1.燕(yàn) 2.花朝(zhāo)3.輒(zhé)4.妍(yán)5.倩(qiàn)6.靧(huì) 7.蹇(jiǎn) 8.呷(xiā)9.廿(niàn)10.浹(jiá)

口述:l.比喻句,明確在本體與喻體之間常用似、像、若、如之類的喻詞。本文有哪幾個比喻句?(共有3個:①若脱籠之鵠。②如鏡之新開……③如倩女之靧面……。“娟然如拭”不是比喻句,它的意思是“美得像剛剛揩拭過的那樣”,只是描繪而已,雖有“如”字,前後並沒有具體的本體和喻體。)

書面二:本文寫景細緻入微,你讀了有哪些體會?請選例並簡要説明。(自讀課文,用這類題目來檢測,不作死板限制,可以讓學生有自由發表意見的餘地,不會扼殺有才能學生的天機及積極性。如果在水平屬中下的教學班,可以改用課文後的一、二題。)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能根據氣温和降水的數字資料,繪製出氣温變化曲線圖和降水量逐月分配圖,並依據這些氣候資料説出氣候的特點。

(2)過程與方法:充分利用圖文系統,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將氣候圖像中藴含的氣温、降水等信息挖掘出來,從而提高學生讀氣温變化曲線圖和降水量逐月分配圖、析氣温變化曲線圖和降水量逐月分配圖以及分析、概括氣候資料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嘗試與他人交流、溝通,嘗試認真觀察,逐漸養成認真做事的態度和習慣。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氣温變化曲線圖和降水量逐月分配圖的繪製與判讀。

難點:能夠根據氣温變化曲線圖和降水量逐月分配圖説出氣候的特點。

三、教法和學法

(1)教法:

教師利用計算機演示氣温曲線圖和降水柱狀圖的整個繪製過程,學生觀察、模仿、繪製、歸納。教師提供案例,進行例題的講解,學生以兩人小組合作進行分析歸納氣候特徵,然後指導學生理清分析的思路和方法,最後領着學生用書本上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2)學法:

①根據提供的氣候資料,學生通過自主繪製氣温曲線圖與降水柱狀圖,體會繪圖的基本步驟,最後歸納出繪製氣候直方圖的基本方法(或注意事項)。

②學生通過兩人小組合作,按照老師提供的案例進行分析歸納,最後掌握利用氣候直方圖分析氣候特點的思路和方法。

四、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部分

[師設疑]:同學們知道最近湖南衞視最火的綜藝節目是什麼嗎?

[學生交流]:爸爸去哪兒(異口同聲)

(師展示圖片)

- 1 -

[創設情境]:爸爸去哪兒的第二季啊將在新加坡開拍,爸爸們的地理成績可差了,他們不知道新加坡那邊的氣候是不是和長沙一樣,也就沒有辦法提寶貝們準備行李了,於是乎在網上找了一堆資料。

(邊説邊播放新加坡的一些城市景觀、旅遊景點、氣候圖)

[引出課題]今天呢,老師就領着大家一起來學習《氣候資料的分析》,通過今天的學習,幫助爸爸們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教師板書課題)

(二)主題部分

(1)學會讀圖

[組織活動]:請同學們看一副圖,我們以前在學習地圖三要素的課堂中強調過,拿到一幅圖,先讀什麼呀?

(展示烏蘭巴托氣候圖)

[學生回答]:先讀圖名

[肯定學生]:對,我們要先讀圖名,請一個同學給我們説一下這幅圖的圖名。

[學生回答]:烏蘭巴托氣温變化曲線和逐月降水量

[教師提示]:回答正確,那麼老師現在呢請同學們仔細的觀察這幅圖,你能夠得到哪些信息呢?

[進行交流]:大多數學生得出烏蘭巴托7月氣温最高,是19℃,1月氣温最低,是-23℃。學生舉手回答。

[及時指正]:教師糾正,不是7月的氣温,表述不準確,應該是7月的月平均氣温是19℃,且提到氣温年較差

[設疑操作]:你判斷的依據是什麼呢?請你上來給同學們演示一下,好不好?

(學生用教鞭指着氣温曲線上的點,比劃判斷的方法,教師對他判斷的正確與否給予評論)

[詢問複查]:其他同學是不是也是這樣判斷的?(生答:是)

[設疑]:有同學從這幅圖上觀察到了其他的信息嗎?

[學生回答]:7月降水量最多,80mm左右,1、2、11、12月降水量最少,接近為0。年降水總量約為100mm。

- 2 -

[教師表揚]:這位同學觀察很仔細哦!你能不能上來教其他同學你是怎麼判斷的呢?

[學生演示]:學生上來在圖上指出怎樣判斷的,教師對於正確的結論給予鼓勵,

[引導互評]:對於不足的,教師問學生:同學們覺得他比劃的對不對? (學生對他進行評價)

[教師總結讀圖方法]

[自主學習]:現在我們會讀這種座標圖了嗎?(會)好,下面我們來檢驗一下,打開導學案,自主完成活動一。

[檢驗效果]:我們請一個同學來説一下他的答案(同學回答,教師點評講解活動一,昆明的氣温和降水情況)

(2)動手繪圖

[教師過渡]:這種座標圖我們現在已經會讀了,那麼大家知道這個圖是怎麼畫出來的嗎?

[學生展示]:請一個同學在小黑板上描出一個點,請同學們判斷是否正確,如若正確,請他將分析思路講給大家聽;如若錯誤,請其他同學指證。

[師點撥]:教師對學生的表現作出點評,然後簡單演示氣温曲線和降水柱狀圖的步驟。

小結:繪製氣温曲線圖三步驟:定位----描點----連線

小結:繪製降水柱狀圖三步驟:定位----描線 ----畫柱

[學生展示]:我們請2位同學上黑板完成活動二好不好?請xx xx2位同學上來,其他同學在下面完成洛杉磯的氣温變化曲線圖和逐月降水量圖。

(教師巡查學生完成情況,指導學生畫圖,找出典型,用紅筆評等級,然後投影到多媒體,提醒學生避免出現類似錯誤或者是對正確答卷的表揚。之後清同學們評價黑板上兩位同學的作業,教師也對對黑板上作圖的2位同學的作業情況作出點評、用哄哄粉筆打等級)

(3)描述氣候

[教師過渡]:看來同學們對於怎麼繪製氣温曲線圖和逐月降水量圖已經掌握了,那麼大家從這個圖上是不是可以很快的説出它的氣候特徵了呢?現在就來檢 - 3 -

驗一下大家的水平了,請同學們看到活動三的第一題,看圖描述洛杉磯的氣候特徵。

[引導學生]:找幾個學生描述生:夏季????教師對學生的答案進行鼓勵性評價,並且要循循善誘,引導學生答出正確的答案

[總結提問]:同學們表述不一,到底誰的回答是正確的呢,我們暫時不予評價。老師呢先給大家看一個約定俗成的描述氣温和降水特點的標準。(展示 月平均氣温高於15℃ 高温,月平均氣温0~15℃ 温和,月平均氣温<0℃ 寒冷;月降水量在100mm以上 多雨,月降水量在50mm左右 濕潤,月降水量<20mm 少雨)看了這個標準,現在你還會像之前那麼描述嗎?

(生:不會)

[教師設疑]::那你會怎麼描述洛杉磯的氣候特徵呢?

(生答,師總結: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

[總結歸納]:現在我們來總結一下我們這節課到底講了什麼?你又學到了什麼?(生答)

(4)學以致用

[前後呼應]: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學會了讀圖、繪圖、看圖描述氣候特徵。那麼你能利用今天所學的知識,幫助爸爸們解決在生活中遇到的那個難題嗎?

(能)

我們再次觀察新加坡的氣温氣温變化曲線和逐月降水量圖,你能否迅速總結它的氣候特徵?

[交流總結]:全年高温多雨。這個問題中如果有學生回答夏季冬季都高温,教師對此應該解釋,熱帶地區,沒有冬夏季之分)

[教師設疑]:那麼在這樣的氣候條件下,你建議爸爸們提前準備那些東西去錄節目呢?

[學生交流]:(相機、泳衣、裙子、太陽傘、防曬霜、花露水) 那我們現在就帶着行李物品一起出發吧!

[教師總結]:好了,剛才我們大家利用所學的知識幫助爸爸們解決了生活 - 4 -

當中的難題。通過這堂課的學習,我們發現,在我們的生活中,地理知識是無處不在的。

[教師總結性板書]:板書內容

氣候資料的分析

《氣候資料的分析》教學反思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一、情境導入

小朋友們,你們看,這些星星多漂亮呀!今天,老師要把它送給最聰明、最勇敢、學習最認真的小朋友,大家可要加油啊!

我聽好多老師都誇咱們班的小朋友聰明,那你認為咱們班誰最聰明?現在,我想請你們這些聰明的小朋友幫個忙,就在剛才藍貓和淘氣在飛船上吵了起來,我想你們勸勸他們,你們願意嗎?(放課件:藍貓和淘氣吵架)

在這麼多小朋友的勸説下,我們看看他們怎麼做?(課件:藍貓和淘氣和好了)

小朋友,你們真能幹!現在,藍貓和淘氣和好了,緊緊的挨在一起,笑得多開心啊!有個韻母就發“挨在一起”的‘挨’這個音。我們現在就一起認識它好嗎?

小朋友先看黑板(貼上單韻母“a”和“i”)

單韻母的本領可大了,兩個韻母可以組成一個新的韻母,我們叫它複韻母。(移動i緊挨着a的右邊)這節課我們來學習三個複韻母“ai ei ui ”。(板書)

二、互動學習

(一)學習複韻母ai。

1、教師範讀ai。教發音方法。(領讀──跟讀──自由讀──指名讀)

2、小朋友們想一想,我們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字發ai的音?

3、剛才,小朋友們學得非常認真,“ai娃娃”特別高興,就請來他的好朋友和大家一起學習,你們看它們是誰?(課件:拼音娃娃d t n l )

4、ai和他的好朋友見面,會怎樣打招呼呢?和你的好朋友一塊想一想,説一説。(同桌試拼音節──指名拼讀──齊拼音節──男女對口令)

(二)學習複韻母ei。

1、小朋友,你們知道他是誰嗎?(課件:大力水手)大力水手力氣非常大,他經常幫助別人,你們有誰願意當一當“大力水手”?那好,咱們舉行一次大力水手扳手腕比賽,誰贏了,誰就是“大力水手”!你們想參加嗎?(扳手腕比賽)

2、剛才聽到小朋友憋足了勁,拉長聲音都發ei的音。聲音短一點就是我們今天學的第二個複韻母ei的音。(出示ei)

3、練習發ei的音。(指名讀──師正音──齊讀)

4、請小朋友看圖,誰説説怎麼利用圖來記住複韻母ei的音和形?

5、誰能根據四聲發音的方法,讀出ei的四聲。(出示ei的四聲。自由讀──指名讀──當小老師讀)

6、“ei娃娃”看見你們這麼聰明,就打電話來把他的好朋友找來了,你們看。(課件:b p m f )。ei見到他的好朋友一高興不知怎麼打招呼了,小朋友幫幫他,好嗎?(同桌試拼音節──指明領讀──師生對口令)

課中操

(三)學習複韻母ui。

1、小朋友,老師想問一問,你們都會打電話嗎?老師想和你們做一個打電話的遊戲,你們願意嗎?我來當媽媽,你們來當孩子。

師:孩子們,你們今天學了幾個複韻母?

生:兩個,ai和ei。

師:不對呀,媽媽聽説你們要學三個複韻母呢,快放下電話問問老師去吧!

師:對,我們今天還要學一個複韻母,可是你們已經學會了,就是“喂”。(出示ui)“喂”是ui的第二聲。(師領讀──跟讀──自由讀──指名讀)

2、現在你們誰能説一句,裏面有“ui”這個音的話?(隨機出示ui的四聲。自由練讀──齊讀──指名讀)

3、你們可真棒!“ui娃娃”高興的不得了,讓他的好朋友乘飛機趕來了,你們看它們是誰?(課件:zh ch sh r )小朋友們,快猜猜看,他們好朋友在見面時會説些什麼?(同桌試拼──四個小組各拼一個──指名拼讀──兩大組對口令)

4、小朋友快打電話告訴媽媽,我們這節課學了三個複韻母ai ei ui。(師生打電話)

三、拓展鞏固

1、你聽我説。(學生迅速找出老師所讀複韻母的卡片)

2、拼音娃娃找朋友。

小朋友們,這節課老師在咱們班交了這麼多既聰明能幹,又認真學習的好朋友,老師真高興!老師真心的祝願咱們班的小朋友變得越來約聰明,越來越愛學習,會學習!這節課我們就上到這吧!

本課設計的特點是:教者採用兒童喜聞樂見的卡通形象“藍貓和淘氣”引入學習情境,以遊戲和聯繫生活方式教會學生ai ei ui 的發音。如“找朋友”“扳手腕”“打電話”“對口令”。學生學得輕鬆自然。教師對學生的發音訓練有層次、有過程、有針對,訓練的形式也多樣,面向了全體,體現了合作。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本文是一篇通過典型事例説明蜜蜂具有方向辨認能力的科普文

章。文章首先介紹了問題的產生,即“聽説,蜜蜂有辨認方向的能力,無論飛到哪裏,它總是可以回到原處。”接着用了較長的篇幅介紹法布爾在女兒的配合下進行了蜜蜂能否辨認方向的試驗。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是在進行語言文字能力訓練的同時,讓學生了解作者觀察、思考、試驗的方法和對科學的求實精神。

教學本課時我採用以默讀為主,自主探究的方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老師的主導作用,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讓學生感悟到試驗的樂趣和從事科學研究應有的求實精神。

在第四冊教材中有一篇課文叫《蜜蜂引路》,其中也提到了蜜蜂辨認方向的能力,於是在一開始上課時,我便讓學生回憶這篇課文,有學生用自己的話説出了故事的內容,我引導學生思考,蜜蜂為什麼能為列寧引路呢,不少學生聯繫到本文説出了答案。在這樣的知識再現過程中,不僅回憶鞏固了學過的知識,還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本文的興趣。學生帶着質疑走進了課文。

在學習法布爾做試驗的過程時,我讓學生分別找出法布爾對蜜蜂做了哪些事情,而蜜蜂又是怎樣反應的。在這些對比學習中,學生髮現蜜蜂能從兩裏遠的地方飛回家,覺得實在是太神奇了,於是真切地相信蜜蜂有辨認方向的能力。

而文章的最後總結自然段,法布爾提到:“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記憶力,而是一種我無法解釋的本能。”我順勢提問:“為什麼法布爾無法解釋呢?”我引導學生從當時的時代環境與科學條件去

思考,學生很快明白了,當時的科學還不夠發達,有許多現象是無法解釋的。至此我引導學生體會,法布爾是個嚴肅對待科學,實事求是的人。最後我還提出一個小小拓展問題:現在的科學發展了,你們能不能去查找資料告訴我,蜜蜂為什麼有辨認方向的能力呢?

《蜜蜂》這篇課文以第一人稱寫了他所做的一個試驗,即證實蜜蜂是否具有辨認方向的能力。

課文敍述線索清楚,情節完整。首先寫“我”聽説蜜蜂有辨別方向的能力,想做個試驗;再寫“我”試驗的過程。過程大體是在自家花園蜂窩裏捉上20只蜜蜂,都在背上做上記號,叫小女兒守在窩旁,“我”走出二里多路,放飛蜜蜂。隨後寫“我”途中的觀察和猜測以及試驗的結果。結果第二天有17只蜜蜂沒有迷失方向,先後準確無誤地回到了家;最後得出結論:“我”尚無法解釋蜜蜂為什麼有辨認方向的能力。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是在進行語文能力訓練的同時,讓學生了解作者觀察、思考、試驗的方法和探索精神。

如何通過生本教學模式達成教學目的是我首要考慮的問題。

首先,我總結了近期在生本教學探討中出現的問題:1、學生預習不充分,大部分孩子只是停留在生字詞的預習上,只有少數同學能按老師的要求讀通課文並收集相關的資料。2、小組合作學習只能停留在文章表面,不能細緻深入地加以體會。3、小組合作,每個小組優等

生只有一兩人,如何在他們之間產生思維的碰撞?4、小組合作,展示的時間過長,在規定的時間內很難達成教學目標。

接着,我確定了教學思路:小組分工細化,討論的問題開放化。 有了思路,教學過程的落實就有了風向標。在第一課時第一回合的小組學習中,讓小組長組織組員互相檢查本組同學生字詞的學習情況,並對小組進行了細化分工。如一號學生指給二號認,其他聽;接着二號指給三號認,其他聽 ??認讀時,把不會認的字做好標記,並負責教會不會認的同學,做到人人過關,再進行展示。雖然字詞預習效果好,也用了8分鐘的時間。第二回合的小組學習,我讓組長組織檢查讀通讀順課文,讓每個人都有機會開口讀書。然後進行展示,評價,再讀。由於目標難度不大,學生積極性很高,參與面廣,很易達成目標。但較費時間,讀—評—讀來回幾個回合,二十多分鐘就過去了。第三回合,我讓學生小組討論: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孩子們七嘴八舌,興致勃勃。接着小組展示。四個小組都發了言:“這篇課文寫蜜蜂有辨認方向的能力。”“這篇課文寫蜜蜂離家二里多路都能飛回家。”“這篇課文寫作者帶着蜜蜂走了二里多路,放飛蜜蜂。蜜蜂也能飛回家。” “這篇課文寫蜜蜂有辨認方向的本能。”從四個小組的發言中,我們不難看出他們都動了腦筋。接着小組主持人進一步問:“請問下面還有補充的或有不同意見嗎?”下面一片沉默。我想如果再來一組展示,情況也會大同小異。怎麼辦?我只好運用師本的優勢,問了一句:“誰能把他們的發言連起來説一説?”一語道

破天機,有幾個孩子舉手,其中一位把課文的內容能大概總結出來。第一課時,也算完成了教學任務,但此時已拖堂幾分鐘。

反思這節課:學生真正動起來了,平時不專心的同學能傾聽別的同學發言了;平時不愛動腦的同學,雖然發言不一定正確,但也在思考了;平時不愛發言的孩子,雖然上台有些緊張,聲音有些小,但在其他同學的帶動下也能登台展示了。這不正是我們需要的課堂嗎?從學生的角度看,這第一課時完全達成了目標,這是好的開始。但單位時間內效率有待提高,以保證在規定的教學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通過這節課也使我產生了些許疑惑:當學生出現問題或冷堂時,教師該如何指點才能真正體現生本呢?在今後的生本教學過程中,我還要不斷地努力探索。

最近,一位老師上14課《蜜蜂》(人教版第五冊)。

這位用充滿激情的話語介紹,引出勤勞的小蜜蜂,而且出示小蜜蜂的圖片。然後,她問:同學們對蜜蜂還有哪些瞭解呢?下一環節,就是同學們紛紛拿出自己事先蒐集到的材料,爭先恐後地舉手發言,當時的氣氛甚是熱烈,看得出,同學們(特別是完成蒐集任務的同學)的興趣是高漲的。

不過,令人遺憾,引人深思的現象也隨之出現了:得到機會興高采烈發言的同學,真的站起來,卻是將材料讀得支離破碎,磕磕巴巴,言

不由衷,詞不達意。也難怪,他們手頭的資料,有的是網上下載的,三年級的學生,做家長的肯定是幫了忙的'。不知是家長不大明白,還是應付了事,反正那專業性極強的學術論文似的介紹,別説學生,就連坐在旁邊屏氣凝神,側耳傾聽的我都一頭霧水,何況學生?加上老師是新手,學生站起來,總是讓學生將磕巴、吞吐進行到底,真難為了介紹的同學,更難為了那些正襟危坐,洗耳恭聽的同學。

我也碰到過類似的情況。這不得不讓人深思:讓學生蒐集資料,錯了嗎?答案是肯定的,沒有!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初步具備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學生蒐集到的資料積極組織學生交流,這既是學生展示自己的勞動成果——“資料”的機會,也是學生互動、資源共享、鍛鍊口語表達能力的有效途徑。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們既嚐到了成功的喜悦,又擴大了知識面鍛鍊了能力,從而更激發起學生蒐集資料的興趣,增添了蒐集資料的動力。何錯之有?

課堂不是教師表演的舞台,而是師生之間交往、互動的舞台;課堂不是對學生進行訓練的場所,而是引導學生髮展的場所;課堂不是傳授知識的場所,而是探究知識的場所;課堂是師生的一段豐富的生命歷程??如果我們經常在課前請學生查找與課文相關的資料,不僅可以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經歷用字母表示數的過程,體會用字母表示數的意義,能用字母表示運算律和有關圖形的計算公式。

2、體會用字母表示數的抽象性、概括性與簡潔性,向學生滲透符號化思想。

教學重點:能準確用字母或含字母的式子表示數。

教學難點:探索規律,用字母表示一般規律的過程。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激發課題

1、生活中有許多事物是用字母表示的,下面我們就來説一説這些字母表示什麼?(多媒體出示)

(1)阿C和小D看《阿P的故事》,C 、D、各表示什麼?

(2)小軍和小明同時從A、B兩地相向而行。A、B 各表示什麼?

( 3 ) 撲克牌“黑桃A” 、“梅花k”,A 、k各表示什麼?

導課:生活中,用字母可以表示人名、地名和數量,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用“字母表示數”。(板書課題)

大家都知道,像剛才牌上的字母A、K都表示一個特定的數。想一想,這些字母如果用在別的地方,可不可以表示其他的數?那如果一個數不知道,是否可以用一個字母來表示呢?

(二)利用情境,探求新知

(出示課件,一隻青蛙一張嘴,兩隻青蛙兩張嘴,三隻青蛙三張嘴……齊讀)

師:照這樣下去,能讀得完嗎?這首兒歌中的數字有個特點,誰發現了呢?

師小結:在這首兒歌中,青蛙的只數和嘴巴的張數總是相同,你能用一句話表示這首兒歌嗎?

如果n是8,()只青蛙()張嘴;如果n是10,()只青蛙()張嘴;如果n是100,()只青蛙( )張嘴;

過渡語:n的威力可真大,能表示這麼多不同的數!可以換個字母説一説嗎?我們用“n只青蛙n張嘴”一句話就概括了這首説不完的兒歌。

(三)應用新知,解決問題

活動一:組內同學年齡與老師年齡比較,進行填表。

活動二:利用學具擺一擺,體會用字母表示數的方法和意義。

(四)練習

1、説説下面每個式子所表示的意義。

(1)一輛公共汽車上有乘客36人,到站後下車a人。“36-a ”什麼?

(2)四年級種樹120棵,五年級同學比四年級同學多種X棵,“120+X”表示什麼?

(3)學校買來X個小足球,每個24.5元,“24.5×X”表示什麼?

(五)拓展

現在你們已經學會用字母來代表青蛙的只數了,那青蛙的嘴數、眼睛數、腿數呢?請你填在數量關係表(2)裏。

青蛙

(只) 嘴

(張) 眼睛

(只) 腿

(條)

六、知識回顧,歸納總結

這節課你們用字母表示數的特點是什麼?學會了什麼?要注意什麼?

七、作業佈置

板書設計:

字母表示數

a×3=3a a×b=ab

教學設計方案 篇7

教學目標:

1.抓住文中的重點語句,體會白楊的特點和爸爸的心願。

2.體會借物喻人的寫作特點。

3.通過理解重點段落,向白楊和“爸爸”學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重點:

1.抓住課文的重點詞句,體會課文要表達的深刻含義。

2.學習借物喻人的寫作方法。

難點:領會爸爸給孩子介紹白楊樹那段話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同學們、你們都是寧強人嗎?那你們舉得寧強的山怎麼樣?水怎麼樣?環境怎麼樣?(出示寧強風光圖,引導至山好、水好、環境好)

現代社會,由於一些地區的環境被污染,很多人做夢都想這生活在像我們寧強這樣山清水秀的地方。但這個地方你們覺得怎麼樣?(出示大戈壁圖片;引導至荒涼)可就有人願意在這個地方工作,並且還帶上了自己的孩子,他們就像這大戈壁上生長的這種植物白楊一樣,深深紮根在這裏。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白楊有關的課文:《白楊》 板書:白 楊 (要求齊讀課題)

二、感悟白楊

1.同學們,《白楊》這篇課文你們已經有了一定的瞭解,誰能説説課文這樣講了什麼?

2.爸爸是怎樣給孩子們介紹白楊的呢?現在請同學們打開課本,默讀課文,畫出“爸爸”評價白楊的語句。

(學生讀完後指名學生回答問題,並詢問其他同學有無不同意見。引導至“爸爸”評價白楊的話,要求學生齊讀並數數總共有幾句話。)

(1) 出示第一句話

提問:“從來”是什麼意思?“直”有什麼含義?(引導學生搶答,並評價學生的積極精神)

白楊本來就是這麼直説明白楊:本性正直(板書)。

(2) 出示第二句話

提問:白楊選擇生長地方嗎?從文中的哪兒可以看出來?那文中的白楊生活的環境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呢?

(要求在文中找出描寫白楊生長環境的句子。指名讀畫出來的句子,詢問有無不同意見,引導至課文第一自然段。要求齊讀,並思考他們的生長環境怎麼樣?用一個二字詞語來總結:荒涼。)

正因為白楊不選擇自己的生長環境,因此才能在如此荒涼的大戈壁生長,請同學們再聯繫這句話(這屏幕)説説白楊有什麼樣的品質?

(指名回答,教師予以積極表揚)

(3) 出示第三句話

要求齊讀,讀完後接着問:他們面對雨雪怕了嗎?面對洪水怕了嗎?雨雪和洪水就相當於困難,面對困難而不害怕我們稱之為什麼?(堅強)面對這些困難白楊放棄生長了嗎?面對困難而不放棄我們可以稱之為:不屈服。總結起來叫:堅強不屈

小結:通過我們的認真研究發現白楊的優秀品質真不少,説實話,老師真的很佩服這些白楊,對它們是一種崇敬,誰能帶着這種崇敬有感情的讀讀這個自然段呢?

三、領會“爸爸”的心願

1.但作者僅僅只是在讚美白楊嗎?從文中的哪兒可以看出來?趕緊照出來告訴大家。(他也在表明着自己的心)

2.爸爸到底在幹什麼,孩子們知道嗎?(不知道)那他們知道什麼呢?(要求用文中的話來回答,教師予以引導,並肯定學生的見解,並出示課件。

同學們現在想想孩子們可能知道什麼呢?(要求同桌之間根據三個“只知道”分開來想象“不知道”進行交流。)

指名彙報交流情況,合上課本師生一起總結。

3.爸爸把孩子們帶到新疆是想讓他們長大後幹什麼?(和爸爸一樣建設邊疆,這就是爸爸的心願)

四、學習最後一自然段;體會寫法

1.要求齊讀最後一自然段,想想:大樹象徵着什麼?小樹象徵着什麼?

2.思考:陷入沉思的爸爸為什麼嘴角突然有了微笑?

(“大樹”其實就是象徵着像爸爸這樣的邊疆建設者,“小樹”其實就象徵着孩子,大樹呵護着小樹,就相當於爸爸培養着孩子。小樹能長大保衞隔壁,孩子也能長大建設邊疆,奉獻邊疆。其實這也正是爸爸的心願。)

3.同樣具有白楊品質的爸爸更值得我們崇敬,請同學們帶着對爸爸的崇敬再次朗讀這一段。

4大樹象徵着像爸爸這一類建設邊疆的工作人員,小樹象徵孩子們,這種藉着事物來表達自己志向的寫作方法我們稱之為:借物喻人。

五、課堂小結

五十年前的新疆那真的是一片荒涼,而現在的新疆是什麼樣子的呢?請同學們課後通過查詢資料去了解了解現在的新疆。去看看新疆在一代代建設者的辛勤建設下變成了什麼樣子。

板書:

白楊

本性正直

不擇環境邊疆建設者

堅強不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