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春酒的教學設計5篇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2.7W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那麼優秀的教學設計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春酒的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春酒的教學設計5篇

春酒的教學設計1

【教材分析】

《春酒》是一篇文質優美的散文。琦君用自己的文筆為讀者營構心靈的理想國。思鄉,是本文一大主旨。故鄉的一切與兒時的印象疊印在一起,輝映成一片快樂而感傷的迷。春酒、會酒,醉了母親,醉了我,也醉了無數讀者,我的天真可愛,母親的善良能幹,鄉人的淳樸厚道,在春酒會酒席上不斷氤氲起來,瀰漫成濃濃的人情民風之美。作者通過平易、淨化、藴藉、真摯的語言,抓住富有情趣的生活細節,表現作者對童年、對母親、對家鄉的濃濃的感情。

【學生分析】

八年級的學生正處於發展獨立思維的重要階段,不再喜歡被動的接受知識,他們的自尊心、主動性和求知慾都大大增強了。同時,學生已有了一定的理解、分析、表達的能力。為此,《全日制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應該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初中學生很少離開家鄉,對思鄉之情較難理解。為此,教師要注意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創設情景,激情入境,激發學生興趣,做好學習引導者、參與者的工作。

【教學設想】

教師一方面需要採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做問題的發現者、思考者、探索者,成為語文學習的主人;另一方面要創設較為直觀的學習情景,激情入境,激發興趣,並開展賞讀、感悟、研讀、拓展等環節,在引導學生理清全文脈絡後,引導學生品位富有情趣的語言,及滲透在其中的濃濃的思鄉之情。

【教學目標】

1、知識能力目標:

⑴感情朗讀課文,瞭解民俗民風。

⑵理解作者藴涵在春酒中的濃濃的思鄉之情。

2、過程和方法目標:

⑴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理清文章脈絡,研讀賞析語言,品味語言的意趣,體會生活細節對錶現文章主旨的作用。

⑵培養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成為問題的思考者,探索者,成為語文學習的主人。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⑴感受文中的風俗美、人情美、親人善,豐富精神世界,獲得思想啟迪。

⑵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1、情朗讀課文,研讀賞析語言,體會藴涵在生活細節中的濃濃的思鄉之情。

2、理解作者通過生活細節來表現思鄉之情的寫法。

【教學方法】

1、情景教學法;

2、誦讀法;

3、討論交流法;

4、體驗拓展法。

【課前準備】

1、學生查閲字典、詞典,掃除文字障礙,熟悉內容。

2、查找作者琦君相關資料。

【教學程序】

一、創設情景,激情入境

1、課前或上課時在大屏幕出示春酒畫面,放一首輕音樂。

2、請同學説一説自己曾經讀過的表現思鄉之情的古詩詞名句。

(展示春酒畫面,能給學生直觀感受;設置背景音樂,能給學生精神上的愉悦;請學生説自己讀過的古詩詞名句,既能活躍氣氛,又能激活思維,為文章的學習做好鋪墊。)

二、朗讀會意,初步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2、這是一篇文質優美的散文,藴涵了作者豐富的感情,下面請每組推薦一位同學朗讀課文,每人讀兩段,最後兩段全班齊讀,希望能讀出感情。

(多媒體播放背景音樂及春酒畫面)

3、教師鼓勵性評價。

(朗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內容。學生通過自由讀和個別範讀,初步感知課文內容,並不知不覺神遊其中,與作者情感上產生共鳴,促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的投入對作品的理解之中,教師鼓勵性評價能激發學生朗讀的興趣)

三、指導自學,整體感悟

投影出示問題:

1、哪句話直接表達作者的思鄉之情?

2、為了表達思鄉之情,作者主要寫了哪幾件事?為什麼寫這幾件事?

(學生默讀後,小組討論)

討論明確:

⑴一句話提醒了我,究竟不是道地家鄉味啊。可是叫我到哪裏去找真正的家醅呢?這句話表明作者的思鄉之情。

⑵為了表達思鄉之情,作者寫了過新年、吃春酒,喝會酒這幾件事。緊扣春酒,説明作者思念家鄉的原因──民風淳、親人善、人情美。

(這裏主要是引導學生理清文章脈絡,培養學生自瀆和自學的能力)

四、合作交流,研讀賞析

投影出示問題,學生探究。

1、找出本課中你喜歡的段落或句子,可以是:

最能抒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語言最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寫最細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能表現人物性格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還可以是你似曾相識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還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總之,只要説出你喜歡的理由,讀出你真摯的感情,你就是最棒的

2、學生四人小組討論:

每小組推薦一位同學,全班交流,理解體會這些語言的特點及藴涵在其中的情趣,領悟作者字裏行間所流露着的濃濃的思鄉之情。

(這個環節充分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感受和體驗。學生主動研讀賞析語言,體會並理解作者通過生活細節所表現的思鄉之情。教師只起到引導者和參與者的作用,有意識地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體驗拓展,深化主旨

1、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對家鄉的思念總是人們難以揮去的情愫。請你把對家鄉的思念以下列的形式表達出來。

(教師先請同學討論或寫一下,然後抽查幾位同學説一下。)

家鄉是一罈陳年的春酒,在遙遠的異地也會聞到它的香氣。

家鄉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家鄉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投影片出示余光中的《鄉愁》,並配上音樂,學生朗讀體會思鄉之情及借物抒情的寫法。

鄉愁

余光中

小時侯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後

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後來啊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在裏頭

而現在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引導學生用語言來表達思鄉之情,既鍛鍊學生的口頭和書面表達能力,又加深對文章主旨的理解,有利於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的感情;閲讀《鄉愁》,既擴大學生知識面,又能使學生很快進入意境,受到情感的薰陶)

六、遷移訓練,佈置作業

投影出示(選做一題):

1、閲讀其他表現海外遊子思鄉的文學作品,寫一篇閲讀心得。

2、如果你長大後離開家鄉,你會以怎樣的語言文字表達你的鄉愁?

(閲讀文學作品,既擴大知識面,又加深學生對海外遊子思鄉之情的理解;寫讀後感,由課內向課外延伸,讀寫結合,活學活用,進一步培養學生愛家鄉、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七、播放《思鄉酒》結束學習

八、課後感悟

本堂課整體效果不錯,把學習主動權還給學生,舉一反三,注重語言品味,讓學生學會理解、領悟字裏行間的淡淡真情,學生學習氣氛濃烈,學後反響強烈。

春酒的教學設計2

【創意説明】

這是一篇文字清新、筆調淡雅、藴涵濃烈情韻的散文,教師宜採用多種形式指導學生朗讀,如教師範讀、學生跟讀;學生練讀;學生表演朗讀,個別讀、齊讀等方式。在反覆朗讀中領略作品的風俗之美、人情之美,理解作品的意藴。

【教學步驟】

一、導入

大家住校一個星期之後,心裏最想幹什麼?(回家)為什麼?(想家了)那如果讓你離家幾十年,你會想家嗎?你會想念媽媽做的飯菜嗎?遠離故鄉的人大概都會有這樣思鄉、想家的感受吧。今天讓我們一起來品品琦君的春酒,去體驗作者的這份情感吧!

二、識琦君,盼春酒

1、學生漫談自己過年的故事、體會,引導學生感受那些經歷中藴含的情感和意藴。

2、教師出示圖片及簡介文字引領學生走近作家。

琦君。1918年出生,現當代女作家。原名潘希真。浙江永嘉人。畢業於杭州三江大學中文系。1949年赴寶島,後定居美國。琦君以撰寫散文開始她的創作生涯,而她現在已成散文大家。她的名字總是與散文連在一起。琦君出版有散文集、小説集及兒童文學作品30餘種,是電視連續劇《橘子紅了》的作者。其作品多以兒童故事為主,大半以她家鄉浙江温州為背景,作品中的那些風土人物勾畫出一副中國農村社會的樸素生活圖景。

琦君的作品,有與人不同的獨特風格。特別是散文,作品中那股真摯的情意,感人至深。再加上筆致婉約,真篇文章散發着迷人的氣息。

三、入課文,飲春酒

1、一讀課文,讀出文章的喜慶味兒。概述課文的主要內容:

明確:主要記敍了兒時在故鄉過新年、喝春酒、喝會酒,如今自泡八寶酒等四件事。

2、二讀課文,讀出人物的情態:

要求學生選擇最能表現人物情態的句子表情朗讀,重點指導學生朗讀“補氣、健脾、明目的喲!”“但是你呀,就只能舔以指甲縫,小孩子喝多了迴流鼻血,太補了。”“母親給我在小酒杯底裏只倒一點點,我端着、聞着,走來走去,有一次一不小心,跨門檻時跌了一跤,杯子捏在手裏,酒卻全灑在衣襟上了。”等句子,重點指導學生把握好重音、語氣、語調。

3、三讀課文,讀出作家的情懷:

探究:結尾一句“到哪裏去找真正的家醅呢”的感慨可謂意藴無窮。那為什麼就找不到了呢?(引導學生對主題深層次探討)

明確:作者通過春酒寫故鄉的風俗之美、人情之美,其間流淌的是濃濃的思鄉之情,是對一種讓人難忘生活的深情懷念。

風俗之美:新年迎神拜佛,有諸多禁忌;元宵節後,換下的貢品堆得“慢慢一大缸”,孩子們興奮、快樂;家家邀飲春酒、賀喜道福。寥寥幾筆就勾勒出一副中國傳統的風俗畫卷。

人情之美:家家户户輪喝春酒,大有“家家扶得醉人歸”之景象;村子裏有人需錢急用,大家起會捐助;正月裏會首置酒表示酬謝,母親讓出花廳供人請客,並捧出自己泡的“八寶酒”為人助興;此時燈火通明,人人興高采烈。寥寥幾筆,淳樸的民情便流淌開來。

四、找佳句,品春酒

1、找出喜歡的語句,盡情朗誦,細心品味。把它推薦給大家,並説明理由。

學生自由發言。如“我是母親的代表,總是一馬當先,不請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裏還捧一大堆回家。”──比喻新奇生動,形象地再現了新年兒童情不自禁、樂不可支的情形。

“大家喝了甜美的八寶酒,都問母親裏面泡得什麼寶貝。母親得意地説了一遍又一遍,高興得臉頰紅紅的,跟喝過酒似的。其實母親是滴酒不沾脣的。”——運用生動的外貌描寫,形神畢肖,熱情好客、樸實大方的母親從字裏行間浮現出來,栩栩如生。

“我呢,就在每個人懷裏靠一下,用筷子點一下酒,舔一舔,才過癮。”──寥寥幾筆,活潑可愛的小女孩從字裏行間凸現出來,親密隨和、融洽和諧的人際關係更是讓人嚮往不已,讀來也像是嚐到春酒一般妙不可言。

2、教師總結:

琦君曾經深情地説過:“像樹木花草一樣,誰能沒有一個根呢?我若能忘掉故鄉,忘掉親人師友,忘掉童年,我寧願擱下筆,此生永不再寫。”琦君正是通過這些富有情趣的細節描寫,抒發了他對童年,對母親,對家鄉的濃濃深情。

3、遷移閲讀:

讀余光中、席慕容的《鄉愁》和舒蘭的《鄉色酒》。

品析:漂泊在外幾十年的遊子們,鄉愁永遠是剪不斷、理還亂的情。它是一曲悠揚的`笛聲,它是一張永不褪色的郵票,它是一杯值得永久回味的八寶酒……

五、做積累,贊春酒

1、學生説感悟的話:

提示學生可用“謝謝你啊琦君,你讓我明白了(知道了、記住了)……”的句式,內容可以是文章的語言特色,可以是文章的表達技巧,還可以是作者的情感等帶給你的影響與震撼。

2、教師歸納學生積累:

例:謝謝你啊琦君,你讓我讀準了這些詞語的音領會了詞語的意。

甘醇薏仁橄欖枸杞酬謝氣氛撒開衣襟

挑剔家醅一馬當先顧名思義如法炮製

“謝謝你啊琦君,你讓我記住了大量疊詞的運用可以增添文章的親切感。”

“謝謝你啊琦君,你讓我懂得了‘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的深刻內涵,一杯春酒故土情。”……

春酒的教學設計3

一、似酒鄉情醉人心——設計意圖

《春酒》是第四單元的一篇自讀課文,文章詩化意境和小説化的人物形象塑造讓人動情。琦君的似酒鄉情,入口甘冽,細細品來又覺蕩氣迴腸,醉倒了無數讀者。

根據單元目標要求,本課教學要點是引領學生體會文中瀰漫的人情民風之美,引發學生深層思考。本課總體構思是通過讀、悟、析、遷四步解讀課文,化語文教學於社會大課堂中,落實新課改“大語文”理念。

1.識春酒知文意

課文文質皆美,配合《思鄉曲》,營造氣氛,運用朗讀法,通過反覆朗讀課文,使學生融入情境,整體把握課文,在瞭解文意的基礎上,結合課文及相關知識解讀春酒,擴展知識面,並找出文眼,將作者生平經歷的講解與文本解讀相結合,進一步體會作者思鄉之情。

2.品春酒解真情

這一部分是本課重點,結合朗讀,通過學生合作學習,採用講讀法、討論法,融合教師解讀與學生自身的體驗,引領學生理解“家鄉味”中所包含的作者對家鄉風土人情的回憶,探究在過年時喝春酒、喝會酒的場面下所表現的風俗美和人情美,引導學生對傳統節日、和諧社會的嚮往,引發學生對民俗意義的思考,激發學生對民俗文化的興趣。

3.思春酒憶琦君

通過口頭造句的形式,表達懷念對琦君的懷念之情,對課文表現人情美、風俗美的其他部分進行簡要的補充分析,加深學生對文中展現的風俗人情美的印象,同時鍛鍊學生的概括能力及口頭表達能力。

4.愛春酒談民俗

由學生交流課前蒐集的民俗相關知識,豐富學生民俗知識,引起學生對民俗的關注,培養保護繼承民俗的意識,認識到民俗是人們與故土情感維繫的紐帶。

最後通過寫作、補充閲讀作業,來鞏固教學目標,加深學生對民俗人情的理解。

二、教案

1.課題:《春酒》

課時:1課時

2.教學目標:

①知識與能力:通過分析人物、場景,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②過程與方法:通過朗讀課文,體會作者思鄉的情感。

③情感態度價值觀:感受文中的風俗美、人情美,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

3.教學重點:感受課文的風俗美、人情美。

教學難點:

①體會作者文中藴含的豐富情感。

②引發學生對民俗民風的重視,引起學生對文中所展示的和諧生活的憧憬。

4.教學方法:對話教學法情景設置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合作探究法

5.板書設計:

家鄉味

過新年母親——熱情好客慷慨大方

風俗美喝春酒鄉親——熱情大方人情美

喝會酒“我”——童真童趣

民俗民風是人們情感維繫的紐帶

6.教學過程:

一、教學導入

在中華浩浩五千年的文明長河中,自上古以來,酒文化就成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支。大家喝過酒嗎?見過大人們喝酒嗎?是啊,酒與中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大家想想人們喜歡喝酒僅僅是因為酒的味道好嗎?有人説,酒是一個變化多端的精靈,它熾熱似火,冷酷象冰;它纏綿如夢縈,狠毒似惡魔;它柔軟如錦緞,鋒利似鋼刀。朋友相聚小酌的愉悦,家人團圓共飲的温馨,獨自舉杯的落寞……人不可以酗酒,卻可以在不同的場合下,多樣的心境裏品味出酒帶來的百般滋味。今天我們就一塊去品一品作者琦君筆下的《春酒》。

板書課題、作者:春酒琦君

[設計説明]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説:“如果教師不想辦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於傳授知識,那麼這種知識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而使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帶來疲勞。”因此,課堂要注意調動學生興趣,特別要注意講究課堂導入藝術。導入設計得好,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開拓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起到情感傳導的作用,它能把學生引入無比瑰麗的知識世界,為上新課營造出一種和諧的課堂氣氛。本課導入設計,一方面通過問學生“大家喝過酒嗎”這樣中學生感興趣的話題調動課堂氣氛,同時,通過對酒文化歷史淵源的簡略介紹,擴展學生知識面,並與生活密切結合,引起學生共鳴,引發學生對酒文化的思考,瞭解酒中所包含的複雜情感,使學生對課文中春酒藴含的深厚情感有初步認識。

春酒的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深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思鄉的情感。

2.品味文中的細節和關鍵詞語,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3.感受文中的風俗美、人情美,豐富精神世界,獲得思想啟迪。

教學重點

配樂朗讀、默讀課文,品味細節和關鍵詞句。

課前準備

學生

預習讀一讀,寫一寫。蒐集古今中外表達遊子思鄉之情的文學作品,準備與同學交流。想一想自己過年的故事和體會,講給同學聽。查閲有關琦君的生平,課外閲讀她的作品《琦君説童年》。

教師

準備思鄉的音樂。準備古今中外表達遊子思鄉之情的文學作品。

教學內容

《春酒》描繪了故鄉濃濃的風土人情,抒發了作者對童年、對故鄉、對母親的無限追思之情。課文中的細節寫得很有情趣,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細細品味,體會文中的人情民風之美,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

教學設計

整體感知

1.導入建議

學生談自己過年的故事、感受,或説一説當地有哪些民風民俗;或教師談自己小時候在家鄉過年的故事

2.導語示例

青島的啤酒不僅是青島人的驕傲,也是中國人的驕傲。每年的青島啤酒節都迎來許多國內外的客人,這在當地已經成為一種民風民俗。每逢過節,人們也都要喝啤酒以示慶祝。好多離鄉在外的青島人總是忘不了啤酒的滋味,你知道這是為什麼?今天學習《春酒》一文可能會給你帶來一些啟迪。

3.教師投影學習目標和字詞

學生自查讀一讀,寫一寫,根據查找的資料交流琦君的事蹟。教師或學生配樂朗讀課文,學生聽讀、思考問題。

4.教師投影出示思考題

a.本文記敍了作者童年的哪幾件事?表達怎樣的感情?

b.課文題目是春酒,作者懷念的僅僅是家鄉的春酒嗎?

5.學生小組交流,教師引導學生明確

本文記敍了作者兒時在故鄉過新年、吃春酒、吃會酒的幾件事,表達作者對故鄉民風、人情的讚美。就像琦君曾説過的一樣:像樹木花草一樣,誰能沒有一個根呢?我若能忘掉故鄉,忘掉親人師友,忘掉童年,我寧願擱下筆,此生永不再寫。作者對故鄉親友的懷念,對母親的追思,對故鄉的思念之情滲透在本文的字裏行間。

6.設計此教學環節的目的

通過朗讀,感知課文內容,由淺入深地引導學生把握課文主旨。

研讀賞析

1.教師引導學生精讀課文

優美的散文,常常是精巧構思的結果。本文圍繞思鄉的主旨,穿插了許多有家鄉味道的細節、關鍵詞語,使文中幾個人物生動形象,尤其是對母親的描寫極為傳神。

2.教師投影出示思考題

請同學們朗讀或默讀課文,找出你認為寫得最有情趣的細節或詞語,與同學們合作交流,以加深對課文主旨的理解。

(學生閲讀,小組討論交流)

3.教師小結

精讀文章,才能品味出其中的情感和趣味,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作者對童年、對故鄉的無限眷戀,才能提升自己的美好的生活情趣。

4.設計此教學環節的目的

通過對細節和詞語的品味,加深對文中作者情感和課文主旨的理解。讓學生自主閲讀,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和思考,提高閲讀的質量。

拓展延伸

1.教師引導

古往今來,有很多的文人墨客寫過表達思鄉之情的詩句。如: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月是故鄉明,露從今夜白。你讀過這些作品嗎?把課前準備的文學作品與同學們交流一下,看誰積累的資料多,交流得好。

(學生小組交流,推舉1~2名班級交流。學生可以吟頌詩歌,也可以以唱詩的形式)

2.設計此教學環節的目的

引導學生開展課外閲讀,積累知識,提高口語交際的能力。

3.延伸練習

把與同學交流的作品摘抄到練筆本上,並試着仿寫一首表達思鄉之情的詩歌。

春酒的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以聲傳情,領會文章的情致,感受作品的意藴。

2、精讀課文,品味精彩語言,關注細節描寫,感受作品的風俗之美、人情之美。

【教學重點】

感受作品詩一般的語言、詩一般的生活、詩一般的童年,激發學生珍惜花樣年華,追求詩意人生。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理解作品的思鄉懷舊之情。研讀,品味細節,關鍵詞句。

【教學方法】

1、情景教學法:

孩子們對於新年總是有許多豐富的感受。課前説説新年,讓學生漫談自己過年的故事、體會,營造教學氛圍。

2、朗讀教學法:

朗讀是領會文章情致的最好方法。學生朗讀,學生跟讀;學生練讀;學生表演朗讀;個體讀、集體齊讀等方式。在反覆朗讀中引導學生感受那些經歷中藴涵的情感和意藴。

3、討論點撥法。

4、品讀鑑賞法。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要點】

激發生活經驗,創設閲讀氛圍;朗讀課文,積累詞語,整體感知文意;精讀課文,合作研討,領略作品的風俗之美、人情之美,理解作品的意藴;品讀課文,鑑賞作品詩化的語言,學習運用細節描寫;延伸拓展,從更深的層次上理解作品。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一年之計在於春,新年是極喜慶的字眼。説到新年我們都會有許多美好的回憶!

學生漫談自己過年的故事、體會,教師引導學生感受那些經歷中藴涵的情感和意藴,、教師總結並提示:我國浙江温州一帶是如何過年的,請聽琦君為我們講述的過年的故事──《春酒》。

二、進入課文

1、瞭解作者:

琦君,寶島作家,琦君(1918~)現、當代女作家。原名潘希真,浙江永嘉人。畢業於杭州之江大學中文系。1949年赴寶島,曾任寶島中國文化學院、中央大學中文系教授。後定居美國。代表作品有散文集、小説集及兒童文學30餘種,包括《煙愁》《細紗燈》《桂花雨》《三更夢書當枕》《千里懷人月在峯》等。琦君的散文,多寫童年記憶,母女之情,友伴之誼。她以中國傳統温柔敦厚的情懷,以細膩温婉的筆致,將這些營造成了一個藝術世界

2、看春酒:

⑴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談談感受:在文章中我讀出了/知道了/感受到了──!

⑵作者在《春酒》中主要表達了什麼情感?

⑶思鄉情,文章中最能讓你感受到思鄉情的部分?是九,十兩段,一起有感情的朗讀一下教師明確:作者在文中主要通過春酒寫故鄉的風俗之美、人情之美,寫自己對故鄉親友的懷念,對母親的追思,其間,流淌的是濃濃的思鄉之情,是對一種讓人難忘的生活的深情懷念。

⑷教師總結引申:琦君散文中的童年記憶、故鄉懷想是那樣的美,兒童聖潔的心靈,鄉民美好的生活情趣,似乎輕籠着一種超凡脱俗的光輝。她曾經這樣深情地説過:像樹木花草一樣,誰能沒有一個根呢?我若能忘掉故鄉,忘掉親人師友,忘掉童年,我寧願擱下筆,此生永不再寫。遠在國外的琦君對家鄉的春酒念念不忘,是因為裏面含着濃濃的家鄉味,接下來我們就跟着琦君一起去品味一下這其中滋味

3、品春酒:

勾畫出你最喜歡的細節,有感情的讀讀,品品味道。全班交流一下你品出的味道:學生自由發言。生1:我是母親的代表,總是一馬當先,不請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裏還捧一大包回家。比喻新奇生動,形象地再現了新年兒童情不自禁、樂不可支的情形。

生2:到了喝春酒時,就開出來請大家嚐嚐。補氣、健脾、明目的喲!母親總是得意地説。她又轉向我説:但是你呀,就只能舔一指甲縫,小孩子喝多了會流鼻血,太補了。運用語言描寫,刻畫出一個善良、大度、充滿靈性而又慈愛温柔的母親形象。

大家喝了甜美的八寶酒,都問母親裏面泡得什麼寶貝。母親得意地説了一遍又一遍,高興得兩頰紅紅的,跟喝過酒似的。其實母親是滴酒不沾脣的。這裏運用生動的外貌描寫,形神畢肖,熱情好客、樸實大方的母親從字裏行間浮現出來,栩栩如生。

不僅是酒,母親終年勤勤快快的,做這做那,做出新鮮別緻的東西,總是分給別人吃,自己卻很少吃她做什麼事,都有個尺度在心中的。敍事中帶着抒情,在娓娓的敍事中,讓自己的情感自然流淌。

生3:其實我沒等她説完,早已偷偷把手指頭伸在杯子裏好幾回,已經不知舔了多少個指甲縫的八寶酒了。刻畫了我的活潑、調皮。

母親給我小杯底裏只倒了一點點,我端着、聞着,走來走去,有一次一不小心,跨門檻時跌了一跤,杯子捏在手裏,酒卻全灑在衣襟上了。抱着小花貓時,它直舔,舔完了就呼呼地睡覺。原來我的小花貓也是個酒仙呢!這一段文字活潑靈動,誇張中透着情趣,比喻中透着詼諧,兒時的歡樂躍然紙上。一個活潑可愛的小女孩從字裏行間凸現出來。

我呢,就在每個人懷裏靠一下,用筷子點一下酒,舔一舔,才過癮。看似十分隨意的幾筆細節描寫,讓我們強烈地感受到大家是如此喜愛這小姑娘,在故鄉,鄰里之間是如此親密隨和、融洽温馨。這種温馨的人際關係讓人嚮往不已,而這一切都只包藴在文中極不起眼的細節描寫中。

吃會酒,得了兩條印花手帕,於是開心得要命。運用細節寫出我的天真可愛。

生4:花匠阿標叔也巴結地把煤氣燈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寥寥幾筆,就寫出了阿標叔熱情好客樂於助人的性格。

教師總結:琦君認為:好的文章必須語語動人,字字珠璣。而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做到:平易、淨化、藴藉、真摯。我們在《春酒》一文中可以看到這些特徵。琦君善於使用敍事抒情並行的方式;善於設喻,平易又藴藉;善於刻畫鮮明生動的人物形象,細膩又傳神;善於運用細節,隨意點染,意境渾然天成。善良大度、慈愛温柔、勤儉樸實的母親,活潑靈動、天真可愛的我,熱情助人的阿標叔栩栩如生,形神畢現,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細節是文章鮮活的花朵,琦君正是通過這些富有情趣的細節描寫,抒發了她對童年,對母親,對家鄉的濃濃情思。閲讀文學作品,只有細細品味文中的細節,才能充分體味文中的感情,理解文章的意旨。

4、評春酒:

我們品了春酒之後,再談談你品出的獨特味道:春酒中,有一股_________味!例:春酒中,有一股濃濃的思鄉味!生:有一股甘純味。有一股人情味師小結:勸君更進一杯酒,家鄉風味在心頭。酒不醉人人自醉,醉在傳統的習俗裏,熱鬧,祥和!醉在童年的記憶裏,温馨,純真!醉在故鄉的民風裏,淳樸,真誠!

5、釀春酒:

記錄你記憶中印象最深刻的一次過節情景或寫一首詩來表達你的心情。讓我們也來釀一壺淡淡的思鄉酒!可仿寫余光中的《鄉愁》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長大後,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後來啊,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裏頭。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

Tags:春酒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