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勸學》的優秀教學設計(精選5篇)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2.43W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教學設計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勸學》的優秀教學設計(精選5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勸學》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掌握基本的文學常識

2、積累文言詞語,背誦全文;

3、瞭解荀況對於學習的意義、作用、態度等的論述;

4、認識學習的重要性和學習必要,須專心致志、堅持不懈的道理。

過程與方法:

注重誦讀,在反覆誦讀中感悟,在合作探究中領悟和提高。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明確認識學習的重要性以及學習必須“積累”“堅持”“專一”的道理。

2、學生通過探討了解學習之道,瞭解學習是完善自我,獲得教養的重要途徑。樹立正確的學習觀,樹立尊師重教的思想,培養謙虛好學的風氣。

2學情分析

我所教的是兩個普通班的學生,學生的基礎比較薄弱,自主學習能力較差。所以在設計這篇文章的教學內容的時候,針對學生的實際,重視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抓基礎,重視朗讀教學,重視與實際相結合,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慾,重視方法的知道,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重視文本的生成,在不斷的追問中由學生自主生成問題併合作探究予以解決。

3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辯證認識學習在人的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教學難點:1、理解比喻的含義以及比喻與比喻之間的內在聯繫

2、認識學習的重要性以及學習必須“積累”“堅持”“專一”的道理。

4教學過程4.1第二學時教學活動活動1【講授】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一、導語:

培根説過,知識就是力量。高爾基有“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的名言。可見知識的重要性。那麼獲得知識的途徑是什麼?最佳答案只有一個,就是學習。莊子曾説“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孔子則説“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那麼荀子又是怎麼看待學習的呢?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荀子的《勸學》再一次走進荀子的精神世界。共同探究有關學習的道理。(板書‘勸學’)

二、解題:

《勸學》的‘勸’是‘鼓勵’的意思,勸學就是勉勵、鼓勵人們勤奮學習。起着統領全篇的作用。(出示幻燈片學習目標)解讀

三、探究:

※那麼這篇議論文的中心論點是什麼?讓我們端起書來齊讀一遍課文,再一次熟悉文章內容。

※本文的中心論點是“學不可以已“,就是學習不可以停止,不可以放鬆,不可以半途而廢。

※課文中心論點用“君子曰“引出有什麼好處?

用“君子曰“引出中心論點”學不可以已“。使觀點更具權威性。(《陋室銘》孔子曰‘何陋之有?’)

※“學不可以已”這一中心論點包括哪些方面的意思?(為什麼説學習不可以停止呢?)

包括兩方面的意思:一是因為學習的意義很大,所以學習不能停止;(古人對這方面非常的重視,如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屈原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而是學習的態度和方法,就是不能停止學習。(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過渡)縱觀全文,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來闡述‘學不可以已’的觀點?

學習的重要性

※那麼我們就共同的來看看在第二段中作者是如何的闡述學習的意義的?誰來讀一遍這段;(真的猛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勇者無畏。

※提問:第二段用了哪些比喻?

1、“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2、“木直中繩,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3、“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出示幻燈片)

四、在論述學習的意義時,用“青”“冰”的比喻論證了什麼問題?

“青”“冰”是將前後不同的狀態和性質加以對照,説明後者高於前者,用來比喻人們經過學習,其思想、道德的境界高於學習之前,智力發達程度也高於學習之前。論證了學習可以提高人的水平;(客觀事物、、變化過程、、發展、提高)

※用“輪”“木”“金”的比喻論證了什麼問題?

説明事物的狀態、性質既經改變,則不會恢復到原來的狀態、性質上去,用‘煣使之然也’來比喻學習可以改造人的品性這一重大作用;(客觀事物、、人工改造、、、改變原來狀況)

※小結:由物及人,這五個比喻論述了學習的意義在於能提高人的智能、改造人的品性,使人智慧明達,不犯過錯。

※追問:這三組設喻從總體上看,都是為了論證“君子博學、、、、行無過矣”這一論點的。既然如此,在“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已”這句話中,哪些字眼表示了“不可以已”的意思?(“博”——要“博”則“不可以已”;“日”——每天;亦“不已”之意。)

可見這一組設喻是前兩組設喻的總括,由此順理成章的引出作者的觀點。學習的意義在於:提高自己。改變自己。(出示幻燈片)

教學反思

“活到老,學到老。”一個人從出生以來,就與學習結下了不解之緣,不論通過什麼方式,他總是在學習中得到不斷地完善,繼而讓自己的生命豐富和充實起來。可以説,學習對提高每一個人的思想認識境界都有着巨大的作用。離開了學習,人生就成為了一片空白。

《勸學》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瞭解有關司馬光及《資治通鑑》的文學常識;掌握文中常用的文言詞語。(重點)

2.在朗讀中品味人物形象,學習本文運用語言描寫和側面描寫刻畫人物的方法。(難點)

3.理解本文開卷有益的主旨,激勵學生熱愛學習,養成終生學習的好習慣。(重點)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故事導入,激趣引讀

1、故事導入:

三國時期吳國有位大將,名叫呂蒙。此人武藝高強,戰功卓著,深受吳王孫權的信賴。可呂蒙有個毛病:不愛讀書學習。孫權屢屢勸他多學點知識,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還自以為自己一介武夫,讀書有何用?這回,孫權又來勸他了,結果怎樣呢?讓我們來學習《孫權勸學》一文。

2、作品介紹:

本文選自《資治通鑑》,題目是編者加的。《資治通鑑》是司馬光主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1362年間的史事。司馬光(1019-1086),字君實,北宋政治家,史學家。

二、讀譯課文,理解文意

1.多層次朗讀:

朗讀要求:

讀準字音。讀出節奏。大聲朗讀。讀出感情。(分角色)背誦全文。

生自讀,結合註釋讀準字音,師隨機指定學生朗讀,注意停頓,出示全文節奏劃分,生再次大聲朗讀。

2.疏通文意。

結合課下注釋,以四人小組為單位,疏通文意,劃出文中理解有困難的詞句,以提問形式在班內交流,教師適當提示、指導。

例:謂:對……説/掌事:掌管國家大事/但:只,只是/就:從事/遂:於是

重點句:

a.蒙辭以軍中多務。應理解為:蒙以軍中多務辭。以:拿,用。呂蒙用軍中事務繁多來推辭。

b.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應理解為:我難道想讓你研究儒家經典成為博士嗎!

c.但當涉獵,見往事耳。應理解為:只是應當粗略地閲讀,瞭解歷史罷了。

第二課時:

三、再現故事,品析人物。

1.找出文中主要人物,圍繞他們發生了什麼故事?

明確故事情節:孫權勸學——呂蒙就學——魯肅贊學(板書)

2.分角色朗讀課文,品味人物形象:

孫權:(1)“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語氣堅決、嚴厲中又可見關心、期望,希望呂蒙能勝大任。)

(2)“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耳”(前一句表反問語氣,對呂蒙辭學有不悦、責備之意,後一句語氣較為委婉,足見對呂蒙的關心、愛護。)

(3)“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從自己的切身體會來談,語重心長,言辭懇切,希望呂蒙聽從自己的建議,就學。)

魯肅:“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吃驚、讚歎)

呂蒙:“大兄何見事之晚乎!”(深感自豪)

小組合作,分角色朗讀課文,進行展示。

四、感知探究

1.孫權是怎樣勸呂蒙學習的?

孫權勸學,先一語破的,指出學習的必要性,“當塗掌事,不可不學”,然後降低學習的難度,接着介紹了學習方法“涉獵”及目的“見往事耳”,最後孫權從自己的切身體會來談,現身説法,指出學習確實大有好處,最終使呂蒙無可推辭,充分體現了孫權的善勸。

2.呂蒙是這麼做的?

辭以軍中多務——乃始就學(能虛心聽取別人意見)

3.魯肅如何“贊學”?

通過神態(大驚)、語言“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以及動作(結友)等描寫方法寫出了魯肅對呂蒙學習取得進步的驚歎與讚美,而呂蒙在面對魯肅的稱讚時,調侃道“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可見兩人關係融洽。側面烘托出孫權勸學卓有成效以及呂蒙學有所成。“拜蒙母”,“結友”極其鄭重,足見魯肅對呂蒙的敬重,體現魯肅的敬才、愛才。

五、感悟反思

學了這篇文章,文中孫權勸學,呂蒙就學,魯肅贊學,對你有什麼啟示?

開卷有益:人只有不斷學習,才能增長才幹。

要善於聽取別人的意見。

不能總拿老眼光看待人和事。

不能找藉口輕言放棄。

成語積累:

吳下阿蒙:特指原來不好讀書的呂蒙,現在演化成一個成語,泛指缺少文才,學識的人。

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來看待。也作刮目相看。刮,擦拭。

六、拓展延伸

本文通過孫權勸告呂蒙讀書,呂蒙最終由“吳下阿蒙”變得令人“刮目相待”的故事,告訴我們“開卷有益”的道理。你知道哪些關於讀書的名言警句?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讀書使人心明眼亮。——伏爾泰

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莎士比亞

《勸學》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積累和掌握文言詞類和句式現象;

2、學習比喻論證的方法和“對比論證”的行文方式;

3、瞭解荀況關於學習意義和學習態度的論述。

【難點、重點分析】

1、作者以哪幾個角度論述中心論點的?每組比喻包含什麼意思?各組比喻之間在意義上有什麼內在聯繫?

2、本文的比喻論證有何特點?

【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本文

由先秦文學談“百家爭鳴”;綜合上節課所講《秋水》一文莊子的道家思想引出儒家代表荀子。

二、荀子簡介

荀子,名況,趙國人。一生主要從事學術活動;主要思想:

1、法后王;

2、人定勝天;

3、人性惡,重視教育。

其思想主要體現有《荀子》一書,被郭沫若稱為先秦散文“四大台柱”之一。其文渾厚,邏輯嚴密。

三、解題

勸,即“勸勉,鼓勵”。

四、誦讀第一段

1、誦讀的準確。先劃分節奏,糾正字音;

2、學生朗讀第一段;

3、學生歸納其中的詞類現象,文言句式;老師指導;

4、指名學生口譯第一節;

5、文理分析:

⑴本節的觀點是什麼?

⑵作者採取什麼方法,如何論證觀點的?

⑶比喻論證,其中的本體,喻體各是什麼?如何理解喻意?這些比喻的角度有何不同?

⑷這一節作者從學習的'哪個層而來“勸學”的。

五、誦讀第二節

1、主要步驟同上(第一節);

2、文理分析:

⑴本節的論點是什麼?

⑵此節作者依然採取比喻論證,馬上一節不同的是,他採取了一組比喻。

討論:分析、歸納這些比喻論證中的本、喻體及內涵。

⑶此節的第一句有內容上如何理解?在結構上起到怎樣作用?

⑷這一節從學習的哪個角度來勸學?

六、誦讀第三節

1、主要步驟同上;

2、文理分析:

⑴劃分層次,概括層意;

⑵第一次運用比喻論證,分析其此喻意,這一層作者從哪幾個方面來展開論證的?

⑶第二層除了喻證還運用了什麼論證方法?

“騏驥一躍,……,駑馬十駕,……,這一句側重哪個角度的對比?

“鍥而舍之,……,鍥而不捨,……”這一句側重哪個方面的對比?

⑷最後一層內容如何理解?

⑸這一節側重從學習的哪個角度來“勸學”?

七、全體學生一齊朗讀本文

八、《勸學》是節選,結合本文,拓展思維。本文反映了荀子怎樣的思想

九、結合上面的討論,進一步思考:比喻論證有怎樣的作用

十、作業佈置

1、背誦全文;

2、完成教師佈置的練習題。

【附板書設置】

一、學不可以已

1、通過學習,可超越前人(橫向);

2、通過學習,可提高自身(縱向);

3、總結:只要學習,必有進步,甚至“知明而行無過”。

──學習的意義

二、學習要善假於物

1、過渡:承上啟下;

2、比喻論證。

──學習的方法

三、學習必須

1、善於積累:正、反;

2、持之以恆:主觀、客觀;

3、用心專一。

──學習的態度、精神

《勸學》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瞭解課文的思想內容,懂得學習的重要性及學習的方法與態度。

2、積累一定數量的實詞,瞭解文言實詞在演變過程中詞義引申、擴大、轉移、縮小四種現象,提高學生閲讀、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3、注重本文以喻代議、寓議於喻及從正反兩方反覆論證的特點,注意提高學生圍繞中心論點合理論證的能力。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語

培根説過,知識就是力量。知識推動了人類社會的發展和物質文明的進步。那麼,獲取知識的途徑是什麼?答案只有一個,就是學習。可以説,人的一生都處於不斷的學習中,學習是人的一種本能。我們所要研究的,是如何把這種無意識的本能轉化為自覺的行為,大幅度地提高學習效率。這一點,古人已為我們指明瞭方向,兩千多年前的荀子所作的《勸學》就精闢論述了學習的重要性,是一篇鞭辟入裏,膾炙人口的好文章。

二、介紹荀子

明確荀子的生卒年代、歷史地位、政治主張和文學成就,重點介紹荀子散文的特點和文學地位,説明本文出處。

荀子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他強調“行”對於“知”的必要性和後天學習的重要性。他的散文説理透徹、氣勢渾厚、語言質樸、句法簡練綿密、多排比句子,又善於用比喻。《勸學》一文的這些特點較為明顯。而《勸學》一文最為突出的特點,還是比喻的運用,它多達20個,且形式靈活。巧妙有力地闡述了學習的意義、作用及學習方法和態度。這些比喻的含義及內在聯繫是學習本文的重點、難點。因此只有準確理解比喻的含義,課文內容的理解、字詞句的理解也就迎刃而解了。

三、解題

從“勸”字入手,在比較古今詞義不同的同時,明確“勸”在此處應是“勸勉”的意思,與現代漢語“勸阻”語義不同。“勸”是手段,“學”是目的,明確本文主旨是勸勉人們學習。

四、學習課文

1、講解第一自然段:

提問:本段在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麼?

明確:

⑴是全文的文眼。

⑵統領全篇,開門見山,引起下文論述。

詞語:已。

2、講解第二自然段:

⑴請學生朗讀第二自然段。

⑵找出本段論述的事物及特點:

明確:

藍→青,水→冰,木→輪,(金)鈍→利。

以上四組都説明一個道理:藍、水、木在外力作用下都有不同程度的加強。對人而言,這個外作用力就是學習。君子因其博學而且經常反省,才能達到智慧清明、行無過錯的境界。

⑶分解比喻句的含義,分析與中心論點的關係。

教師舉例示範,用圖示法引導學生分析,目的在於教會方法。然後兩三個人一組用此方法解決其他句子的問題。此方法以訓練思維推理能力為主,提高學生認識事物、分析問題的能力。

以第二段為例作分析。本段用了五個比喻論述學習的意義在於能提高自己、改變自己。為此作者選擇了日常生活中的五種事物進行設喻、論證。“青出於藍”,是講靛青從藍草中取出,但比藍草的顏色更青。“冰寒於水”,是説冰是由水凝凍成的,但比水更冷。這兩個比喻句可以歸納擴展,得出:客觀事物(如藍、水)經過一定的變化過程,可以有所發展(如青),有所提高(如冰)。又結合本文所論中心事情是學習,聯想一下,可得出同樣道理:人只要不斷學習,就會改變,就能提高。這一分析推理的過程用圖示可表示為:(略)“輮木為輪”的比喻,説的是直木經過加熱可以做成車輪;“木受繩則直”,木頭經過墨線量過就能取直;“金就礪則利”,金屬拿到磨刀石上磨過就鋒利了。這三個比喻説明客觀事物(如直木、木頭、金)經過人工改造(如車柔、繩、礪),可以改變原來的狀況(如為輪、直、利)。根據同樣道理推論:人只有博學,才能增長知識,培養品德,鍛鍊才幹,即達到“知明而行無過”。可見學習的意義十分重大。這一分析過程,同樣可以用圖示表示:(略)以上的推理過程其實是由具體→抽象→具體的過程,分析的目的是尋找規律,教給學生具體方法,啟迪思維。

⑷總結本段中心思想:

論述學習的重要性。

⑸詞語:

輮、槁暴、受、就、中。

3、講解第三自然段:

⑴請學生朗讀第三自然段。

⑵請找出本段最能説明作者觀點的一句話。

明確: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⑶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説明“善假於物”的?

明確:從四個方面説明,即:登高而招見者遠,順風而呼聞者彰,假輿馬者致千里,假舟楫者絕江河。最後一句是對以上四種情況的歸納總結,説明學習的作用在於彌補自身不足。

⑷詞語:

致、絕、假。

四、課後作業

背誦前面學過的幾段。

第二課時

一、檢查背誦情況

二、講解第四自然段

1、請學生朗讀第四自然段。

2、本段可分幾個層次,各説明什麼道理?

明確:

可分為三個層次:

⑴開頭至“無以成江海”,説明知識在於積累。

⑵“騏驥一躍”至“金石可鏤”,説明學習貴在堅持。

⑶“蚓無爪牙之利”至段末,從正反兩方面強調説明用心、專心的重要性。

3、詞語:

跬、鏤、一、焉。

三、總結全文

提問: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麼?分別從哪幾個方面進行論述?

明確:本文中心論點是:學不可以已。從學習的意義、作用及學習的態度和方法三方面進行論述。

四、齊讀全文,體會本文善用比喻、説理透徹的特點

五、完成習題

1、課後思考練習題。

2、基訓上的習題。

六、引導學生根據註釋讀懂原文,積累相關文言常用實詞的意義和用法。在此基礎上,將背誦全文

《勸學》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掌握和積累“中”“參”“知”等文言字詞,理清文章的論證結構

2學習本文比喻論證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理解文意,學習比喻論證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以荀子的“性善論”導入,提出荀子如何勸學的問題。

二、整體感知

1、聽讀課文(在聽的過程中,同學們可以跟着錄音默讀這篇課文,注意字詞的讀音,朗讀的節奏和停頓)

齊讀課文,完成研討與練習三

教師出示文言字詞,進行歸納和總結。

2、理清論證思路

解決導入時提出的問題:荀子是如何勸學

學生討論明確本文的論證思路

三、品讀語言,學習論證法

荀子在論述的過程中採用了大量的比喻來論證自己的觀點

教師以第二段為範例指導學生掌握比喻論證的方法

學生分組討論第三、四段相對應的比喻,並闡述其説明和學習相關的道理(從文本中找出相關語句朗讀翻譯,再進行闡述)

教師小結

四、拓展訓練:你認為荀子的觀點過時了嗎?

五、作業:

1背誦全文

2運用比喻論證法寫一組句子闡述一個道理

《勸學》教學反思

《勸學》是我國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荀子的一篇議論性散文。自流傳以來廣泛的受到大家的喜愛和推崇,是人們瞭解先秦文化、儒家思想重要材料,是人們激勵自己、不斷提高的力量源泉。在中學課本中,它是激勵學生奮發努力、勤奮學習的一篇力作。因此在授課前做了認真的準備,制定了詳盡的教學目標。

在知識方面:讓學生了解荀子基本的“人性惡”的觀點,提出問題荀子是如何勸世間人學習的,疏通文句,整理積累重要的實、虛詞的意義與用法,、詞類活用和特殊句式等;、學習本文嚴密的謀篇佈局特色;學習比喻論證的方法。

這節課我很重視古詩的朗讀,讓學生聽範讀正音,理解大意,劃分節奏,全班集體朗讀解決字詞,自由讀找出比喻論證的句子,最後熟讀成誦。通過這節古詩的教學,我發現學生對於古詩的朗讀津津樂道,很有興致,這無疑對學生今後的詩歌學習以及朗讀都是一個良好的開始!

在能力方面:培養學生能據已學、據課注、據語境準確解讀文句的能力;培養學生髮現問題、自主與合作相結合探究問題能力等等。

在情感方面,在合作探究中讓學生體會和諧合作、雙贏進步的成就感,激發主動、自覺學習的主體意識;讓學生明白學習之於教養和人生的重要性、學習的基本方法和良好的習慣。

通過以上內容的學習,收到了較好的學習效果,但也有不足,比如課堂的節奏偏慢,課堂掌控能力不強,在後面講比喻論證的時候,講的較淺不夠深入。通過這次參加課堂教學大賽,自己學到了不少東西,也知道自己還有很多可以提升的空間,自己也將在今後的教學道路上,不段努力,朝着自己的目標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