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走進意象藝術》教學設計範文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1.83W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那麼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走進意象藝術》教學設計範文,歡迎大家分享。

《走進意象藝術》教學設計範文

一、教學目標

1、初步瞭解和認識什麼是意象藝術,如何來辨析意象藝術。

2、通過比較分析,初步掌握什麼是意象藝術,通過對意象藝術的藝術形象和藝術語言的分析,以及藝術家的意圖方面來辨析意象藝術的主要特徵。

3、理解意象藝術的創作構思,提高審美素養,開闊眼界,理解多元化藝術。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意象藝術的藝術特點。

難點:感受意象繪畫所表達的藝術家主觀的精神世界。

三、教學過程

環節一:設置情境,導入新課

教師展示一組繪畫作品,分別是《布羅格利公主像》《帶帽的婦人》,引導學生觀察其中的不同。並説一説自己喜歡哪一組,為什麼?引出馬蒂斯的一句話“夫人,那不是一位女士,那是一幅畫”,帶着疑問揭示課題。

環節二:欣賞作品,探究意象藝術

(一)感知怪異

多媒體展示一系列意象藝術的作品,引導學生並談一談對這些作品的第一印象是什麼?(怪異)

繼續追問:這些作品為什麼會產生“怪異”的感覺?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造型與色彩誇張。

(二)分析怪異

1、展示蒙克的《吶喊》,引導學生觀賞並思考:作品描繪了什麼內容?給你以什麼感受?

學生回答:一個受到驚嚇的'人,給人一種神祕不安的感受。

2、繼續引導學生欣賞作品並小組討論:蒙克是如何描繪這種不安的?試從色彩、形象、線條等方面進行分析。

學生交流探討,教師總結:

(1)造型—骷髏般神經質的人物;

(2)色彩—紅色與深藍、墨綠形成鮮明對比;

(3)線條—直線與曲線形成對比。

3、教師點名蒙克會描繪不安是與他的生活經歷分不開的,有哪位同學分享一下蒙克的相關資料?

學生自願分享,教師總結:蒙克,1863年出生在挪威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然後相繼經歷了父母與姐姐的死亡以及妹妹的精神分裂,這一系列的打擊使蒙克深深的感受到了恐懼與不安。

(三)解釋意象藝術

意象藝術到底是什麼?怎樣理解意象藝術?有什麼特點?

學生總結回答,教師總結:意象藝術是對客觀世界的主觀表達。

環節三:交流探討,辨析意象藝術

1、討論問題:意象藝術的“怪異”與藝術家的觀念是怎樣的關係?你能舉例説明嗎?

意象藝術的怪異源自於藝術家對客觀世界的主觀表現,美術作品不僅可以再現客觀世界,而且可以表現藝術家的個人情感、觀念和意識。

舉例:《星月夜》表現的是一個被高度誇張變形並充滿強烈震撼力的星空景象,運用的平直、粗短的線條,表現出一種寧靜;而上面的這些則是運用了一種彎曲的線條,這樣形成了強烈的對比,表現了梵高當時意象的一種特點,體現出了抑制的強烈感情。

2、展示一系列的意象藝術作品與具象藝術作品,並且設置辯論活動:你是否認為意象藝術比具象藝術更有表現力?為什麼?

學生辯論,教師總結:意象藝術更傾向於心理真是而不是眼見的真實的傳達,儘管它可能“怪異”甚至“醜陋”,但它在藝術上卻更集中、更典型,因而形成它突出的長處,從整體上超越了具象美術在形象和時空上的限制,延伸了我們對事物和現實的認識,使我們對事物和現實有了更為全面和宏觀的把握。藝術家的主觀能動性在意象藝術中發揮了決定性的作用,使我們看到或者感受到了現實中沒有也無法呈現出來的東西。

環節四:小結作業,拓展提高

1、總結回顧意象藝術的特點。

2、課後作業:觀察自己身邊的藝術形象,説説哪些是屬於意象的造型。

四、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