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熱門】教學設計方案模板彙編7篇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2.44W

為了確保工作或事情有序地進行,就需要我們事先制定方案,一份好的方案一定會注重受眾的參與性及互動性。方案應該怎麼制定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熱門】教學設計方案模板彙編7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教材分析:

這是一隻多麼好學的小燕子!它在媽媽的耐心的啟發下,它觀察得一次比一次認真。最後終於明白了冬瓜和茄子的區別在於:冬瓜大,顏色是綠的,皮上有細毛,它是躺在地上的;茄子小,顏色是紫的,柄上有小刺,它是掛在枝上的。

課文語言簡練,內容淺顯易懂,採用了童話故事的形式,把只有認真仔細的觀察,才能瞭解事物的特點的道理滲透在課文的字裏行間。全文又採用學生喜愛的對話形式展開情節,充滿童趣,有利於學生對語言的感悟。便於教師在豐富的對話練習和分角色朗讀的訓練中培養學生的語言感受能力。

學習目標:

1、認識13個生字。會寫回、片、皮3個字。認識新筆畫乛,認識新的偏旁。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只有認真仔細地觀察,才能瞭解事物的特徵。

教學重點

識字、認字和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要讓學生通過讀課文,明白自己為什麼喜歡燕子。

課前準備

生字、詞卡,教學掛圖、歌曲磁帶,課文的朗讀錄音磁帶,(或電腦課件)等。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整體感知:

1、小朋友們,誰還記得《菜園裏》這首兒歌?(記得的學生一起背誦)

2、(課文插圖2投影)這節課老師要再一次帶你們到菜園裏去參觀。請大家仔細觀察,菜園裏都有些什麼?

3、是啊,秋天的菜園是多麼美呀!你聽,誰也來參觀這美麗的菜園?(配上樂曲《小燕子》)[

教師範讀課文,學生邊聽邊欣賞畫面。

4、這個有趣的故事叫《一次比一次有進步》。(出示課題)讀課題。

5、學習生字次。

⑴這裏有個生字寶寶(指次字)讀時要注意什麼?(這是個整體認讀音節,讀平舌音。)

⑵誰能帶着小朋友們讀一讀。

⑶全班讀。再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

1、過渡:小燕子怎麼一次比一次進步?我們一起學習課文就知道了。

2、學生輕聲讀課文,要求讀準生字的音,讀通課文。

3、再讀課文,標一標,課文有幾個自然段。

4、檢查課文朗讀情況。

請幾個小朋友讀課文。其他小朋友仔細聽,他們把音讀準確了沒有。(相機糾正學生的生字讀音,學習生字。)

三、自主學習課文2-4自然段。討論、交流。

1、自主自學後,小組討論。

⑴引入:小朋友,你喜歡這隻小燕子嗎?為什麼?(因為小燕子一次比一次進步)

請小朋友輕聲讀課文,想一想,小燕子到菜園去看了幾次?每次都有什麼發現?(用○○○○圈出小燕子看到的東西。)

⑵請小朋友們四人小組合作,

a、討論:小燕子到菜園去看了幾次?每次都有什麼發現?

b、當一當小燕子,讀好小燕子説的話?

2、反饋:小燕子到菜園去看了幾次?每次看到了什麼?`

出示小燕子的話:

⑴出示課文插圖,引導學生跟小燕子一起仔細觀察冬瓜與茄子的不同。(在投影上圈圈點點,並板書)

⑵小燕子三次去了菜園,每次都有不同的發現。如果你是小燕子,你的心情怎麼樣?(會是快樂的、高興的、興奮的)

你能(快樂地、興奮地、自豪地)讀出小燕子説的話嗎?{提示:一次比一次(快樂地、興奮地、自豪地)}

⑶除了小燕子的看到的,你還發現了冬瓜和茄子有什麼不同?(提示:讀讀課文第一段)

3、小燕子通過觀察發現了冬瓜和茄子的不同,一次比一次進步了。小朋友能不能也一次比一次進步,用自己的話來説一説冬瓜和茄子有什麼不一樣? (冬瓜大,顏色是綠的,皮上有細毛,它是躺在地上的;茄子小,顏色是紫的,柄上有小刺,它是掛在枝上的)

四、指導分角色朗讀課文

(本課對話較多,要啟發學生讀出不同的語氣。)

1、過渡:燕子媽媽剛才悄悄地告訴我説:小朋友們和小燕子一樣能幹,能這樣快學懂了課文。能把我和小燕子和對話説得一次比一次進步呢?

2、出示對話投影。

老師來當燕子媽媽,小朋友當小燕子我們來讀這段對話。

3、生生對讀,評議。(小燕子的話讀得很好,燕子媽媽的話讀得很有感情等)

4、教師指導:燕子媽媽説話時態度親切,讀它説的話時,語速較慢,要讀出激勵的語氣。你説得對好你一次比一次有進步,要用讚揚的語氣來讀。範讀

4、學生練讀。

5、分角色讀。(可個別學生讀,可分組讀,師生對讀)(注意朗讀小燕子説的話時語速較快,透露出它興奮的心情。)

五、課堂作業:

1、在指導學生看明白課後讀讀説説這個題目的要求後,照樣子讀讀説説,如比比,比一比;聽聽,聽一聽;説説,説一説

(如比比和比一比有什麼不同?加上一表示更好地去做。)

2還可再擴展一些,如:想想,想一想;問問,問一問。

六、佈置課外作業:

1、跟好朋友分角色朗讀課文。

2、跟爸爸媽媽説説,你為什麼喜歡這隻小燕子。

3、收集蔬菜、水果的圖片,説説它們的特點。

第二課時

一、複習鞏固。

1、(作業反饋):你收集到哪些蔬菜、水果的圖片,請展示給同學看,説説它們在形狀、大小、顏色、味道等方面,有什麼不同。

2、説説,小燕子媽媽為什麼説小燕子一次比一次有進步。

二、嘗試識字。

1、朗讀課文,識字。

(出示本課生字)可愛的小燕子把生字寶寶藏在課文中了,請小朋友們讀課文,把生字寶寶用小圓圈圈出來,再多讀幾次。

2、出現全部生字(帶拼音),把你認識的字讀出來,不認識的再看着拼音讀,男女生分行讀。注意重點指導:次、再、仔的聲母是平舌音,什的聲母是翹舌音,燕是整體認讀音節,什的韻母是前鼻音,樣、興的韻母是後鼻音,麼和得都讀輕聲。要指導學生把這些生字的字音讀準。如果有的學生讀錯字音,要啟發他自己糾正讀音。

哪些字你以前就認識了?剩下的字,你有什麼好辦法記住它?(啟發學生多動腦,用自己認為容易記憶的方法來認記生字。如,仔、樣可以用偏旁加上熟字來記憶。)再與在是同音字,要指導學生從字形和字義兩方面來區別。

3、(出示不帶拼音的生字卡片)誰願來當一回小老師,教大家讀這些生字?

4、拓展詞句

⑴創設情境,遊戲識字。

秋天到了菜園裏的蔬菜成熟了,讓我們一起去幫農民伯伯收蔬菜去。把下列帶有生字的詞語寫在蔬菜形的卡片上,讓學生上台來採摘,摘一個,讀一個,讀對了給予熱烈的掌聲。學生齊讀卡片。(生字注音)

再接再厲瓜熟蒂落再次數這麼細小

興致勃發可能現在細心興奮現象

三、表演課本劇。

小朋友們真能幹,這麼快就學會了生字,燕子媽媽不停地誇你們。不過燕子媽媽還想考考你們。你聽:

親愛的小朋友,你們能不能學着演一演這個故事?(出示燕子母女的對話作為提示,可加上動作。)

請小朋友在座位上先和同桌練習一下,誰演得最認真,等會兒請你來演。

出示頭飾,學生上台表演。

四、指導寫字

1、要求學生仔細觀察田字格里的範字後再寫,並養成邊寫邊對照的習慣,這樣可以一次比一次有進步,逐步提高寫字能力。

2、指導學生寫字時,提醒學生注意:

回要先寫裏面的小口,後關門;

片的豎撇要由重到輕,末端輕快撇出;

乛是新學的筆畫,書寫時左低右高,鈎短小有力,指向皮字的中心。

3、學生書寫,教師作巡視。

五、拓展閲讀:(全文注音)

板書: (冬瓜圖) 躺在地上 大綠 皮有細毛

仔細觀察 次次進步

(茄子圖) 掛在枝上 小紫 柄有小刺

教學設計的特點綜述:

依據新課標的精神,以學生為主體、重視學生的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維目標的整合,本設計體現以下幾點:

一、注重學生的自主合作學習。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讓學生自主地認字,自己想辦法記住,同時要考慮到學生已學會的字。根據學的學習識記情況來安排。初讀課文時安排學生自學,讓學生有充分學習的時間性。充分激發了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學會學習。

二、在情境創設中,感悟語言。

1、課文語言簡練,內容淺顯易懂,充滿童趣,便於教師創設情境,感受小燕子善於學習,勤於學習,樂於學習。在教學中注重情感的滲透,讓學生把自己當成小燕子,在反覆的朗讀體驗中體會小燕子學習的快樂,而不是脱離學生感情基礎的空泛説教。通過情境的營造,視聽感官的感受,將學生的心靈與文字相溝通。

2、通過演一演等形式,儘可能地讓學生用直觀的形象來感受,把學生引領到一個童話的世界中,豐富其心靈的體驗。

3、在美讀中讓學生有所感悟。

加強朗讀的指導,採用靈活多變的形式(如:師生對讀、生生對讀、分角色朗讀、指讀評議、齊讀),在反覆的美讀中,學生有所感悟,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語感。

建立在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識基礎之上,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他們的求知慾,給學生提供充分的參與活動時空,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學會生字,自讀自悟課文,提高認字,閲讀的能力,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團結合作精神,以及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教學目標:

1、能正確認讀本課生字,並流利、正確地朗讀課文。

2、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全文脈絡,瞭解石猴出世及其生活特點。

3、初步感受古代白話文的特點,領略經典名著的魅力,激發學生閲讀名著的興趣。

4.背誦第一、二自然段。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課前學生背誦詩歌導入。(3分鐘)

師:朗朗書聲,琅琅乾坤。中國文學的歷史河流中,不僅有唐詩、宋詞、元曲,還有明清小説。於是,就有了中國古典四大名著。説來聽聽,你知道是哪幾部嗎?

生:《紅樓夢》、《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

師:非常正確。其中最為家喻户曉、婦孺皆知的是哪一部?

生:《西遊記》

師:説到《西遊記》,你腦子裏一下子會閃現出哪些人物?

生:孫悟空、豬八戒、唐僧、沙僧

師:師徒四人中,你印象最深的是誰?

生:孫悟空。他呀會七十二變,一個筋斗十萬八千里,還有一雙火眼金睛呢。

師:你知道孫悟空是怎樣出生的嗎?

生:從石頭縫裏蹦出來的。

師:你是怎麼知道的啊?

生:從電視劇裏看到的。

師:同學們知識真是豐富,還記得電視劇《西遊記》開頭石猴從大海中迸裂而出的情景嗎?我告訴大家那可是在我們北戴河拍攝的啊。

師:你知道孫悟空有哪些名字嗎?生説“美猴王”、“齊天大聖”等。

師:看來同學們對孫悟空的瞭解還真不少。孫悟空的這些有趣的名字你們都是怎麼知道的啊?

生:看電視劇。

師:先前我們對《西遊記》乃至孫悟空的瞭解大多是通過影視劇,其實讀作品可以讓讀者深入到作品語言中去,把自己頭腦中形象與文字的融合起來,可以達到對名著的更深理解。為了更多、更好了解經典名著《西遊記》,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課文《猴王出世》。

二、學文。

師:看老師寫課題,注意“猴”字的寫法。請大家齊讀。

師:《猴王出世》根據《西遊記》第一回改編,這個改編不是改寫,而是縮寫,是原著第一回的縮寫版。是用“古代白話文”寫的,語言言簡意賅,讀起來卻耐人尋味。(揭題1分鐘)

(一)、自由讀文,初步感知全文。

1、師:接下來就讓我們走進課文。讀文之前請大家明確閲讀提示:

(大屏幕出示閲讀提示):

把字音讀準確、句子讀通順,找出最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畫出不懂的語句,結合上下文或查字典解決。

邊讀邊想,這篇課文講的是一件什麼事?

師:請一位同學為大家朗讀一下。

指定一生讀閲讀提示。

師:好。下面同學們就帶着這些小任務,朗讀課文吧。

生自由讀文。(4分鐘)

2、檢查讀文。(6分鐘)

師:同學們都陸續讀完了,老師發現大家讀得都很認真,相信一定也是收穫多多。考考你們怎麼樣?看一下這些詞句能讀得準確嗎?

分別出示:

第一組:

仙胎 五官俱備四肢皆全

第二組:

石崖 石竅 石灶

第三組:

食草木(食是什麼意思?吃) 飲澗泉(飲是什麼意思?喝)

採山花 覓樹果(覓是什麼意思?尋找)

與狼蟲為伴虎豹為羣 獐鹿為友 獼猿為親

師:看來古代白話文很容易讀懂嘛,大家掌握的多好啊。

第四組:

夜宿石崖之下 朝遊峯洞之中

山中無甲子,寒盡不知年。

花果山福地,水簾洞洞天。

指名讀。

師:這三句話有不理解的嗎?

師生釋疑。

師:把這些詞語大家不僅讀得準確,而且知道了意思,待會兒把這些詞語放到文中,相信大家一定會讀得更好。

3、複述、概括。

師:下面我們再來解決這個問題:本文講得是一件什麼事?

生:概括這篇課文講的是石猴出世以及石猴怎樣成為猴王的。

師:再次瀏覽課文,哪段是寫石猴是怎樣出世的? 哪段是寫石猴是怎樣成為猴王的? 學生交流,幫助學生理清文章敍述順序。

(二)、學習石猴出世部分(15分鐘)

1.師:石猴究竟是怎樣出世,請大家到文中去尋找答案吧。

學生自由讀文。

交流指讀(3生)。

2.師:大家再讀思考:石猴如此出世讓你有什麼樣的感受?

生交流感受。(與眾不同、神奇等)

師:老師也覺得很神奇,這是究竟是一塊什麼樣的石頭啊,居然內育仙胎,見風化猴?大家不妨來個猜想。

生思考並交流想法。

3.師:其實啊,原著中對這塊石頭描繪得特別具體,豐富,大家跟着老師一起來讀讀怎麼樣,看看這是塊怎樣的石頭吧。

生讀原著文字。

讀後交流,你從原著中知道了關於這塊仙石的哪些信息?

生交流比較閲讀感受。

師:大家説原著好,還是課文好?

生:原著好。

師:為什麼?説出你的想法。

生交流感受。

師:大家真的很懂得評價和鑑賞,有機會的話就把原著找來讀一讀,你會發現更多的精彩之處的。

4.師:請同學們回想一下,電視劇中猴王出世這場戲是怎樣的情景?

生説出情節。

師:大家再讀一讀課文或原著,比較一下石猴出世與你在電視上看到的畫面一樣嗎? 學生活動:再讀第一自然段, 交流文中描寫的畫面與電視畫面的不同之處。

5.假如現在請你來當導演排練石猴出世這場戲,你將怎樣處理?

學生思考、討論、交流。

師:同學們描繪的畫面感覺比電視上看到的還要有意思,可見依賴文本展開想象,更能給我們提供自由創作的空間。但是有時候畫面也不好實現文本的表達,所以想解讀經典,只看電視劇是不夠的,希望同學們有時間多多來閲讀。現在就讓我們再讀文字,感悟古代白話文的精妙所在。

自由讀

指名讀

(三)、學習石猴生活的部分(7分鐘)

師:石猴來到世上,怎樣生活呢?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的第二自然段,想象他生活的情景。

指名讀(2生)

師:通過閲讀,你眼前出現了一隻怎樣的猴子?結合你自己的想象説一説。

生交流(活潑可愛、友善、頑皮可愛、有親和力)

師:你覺得石猴的小日子過得怎麼樣啊?

生交流

師:高聲朗讀此段,試着讀出石猴的快樂、自由。

指名讀(2生)。

師:品味語言,再讀此句,試着讀出節奏和韻味來。

指讀(一生)

師小結:就是這樣的語言,讓我們讀到了一隻頑皮可愛的石猴,逍遙自在的石猴。語言和內容高度融合,就叫經典。石猴就這樣生活了許多年。文中一句話表達——大家齊讀

“山中無甲子,寒盡不知年”。

結束語:石猴的出世就與眾不同,是一塊內預仙胎的仙石迸裂而生,石猴神異的出生方式為後文描寫猴子的神通廣大埋下了伏筆,石猴是怎樣成為猴王?,且聽下次分解!

第二課時

一、 回顧舊知導入:

師: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石猴出世以及稱王的過程,對這隻猴子有了初步的印象。這隻石猴成為猴王憑藉的是什麼呢?讓我們更多的去了解它。

二.品讀語言,深入感悟猴王形象

(一)精讀課文,思考(幻燈片出示思考題,明確閲讀要求)

石猴能成為王,憑藉的是什麼?

你是從哪裏看出來的?

(二)學生自主交流,教師引導

1.石猴能成為猴王,憑藉的是勇敢。

(1)課件出示句段賞析“忽見叢雜中跳出一個石猴,應聲高叫道:“我進去!我進去!”

(2)眼前的孫悟空讓你感受到了什麼?(勇敢無畏,毛遂自薦,聰明伶俐,身手不凡??)

(3)想象當時的情景,讀一讀相關語句。

2.石猴能成為猴王,憑藉的是過人的本領。

(1)課件出示句段賞析。他瞑目蹲身,將身一縱,徑跳入瀑布泉中,忽睜睛抬頭觀看,那裏邊卻無水無波,明明朗朗的一座鐵板橋;

(2)讀句子,注意“瞑、蹲、縱、

跳、睜、抬、觀”這些動詞;

(3)邊讀邊想象石猴進洞的情景;

設計意圖:抓住文本相關語句品讀,深入感悟猴王形象。

3. 石猴能成為猴王,憑藉的是他的無私。

(1)課件出示句段賞析。石猴笑道:“這股水乃是橋下衝貫石竅??也省得受老天之氣。”

(2)石猴能成為猴王,憑藉的是無私;

(3)通過石猴的語言,你感受到了什麼?

(4)感情朗讀第三自然段最後一句話,讀出美猴王的個性特點。.

4.石猴能成為猴王,憑藉的是他的聰慧、機敏。

(1)課件出示句段賞析。“你們才説有本事進得來,出得去??何不拜我為王?”

(2)石猴能成為猴王,憑藉的是聰慧、機敏;

(3)帶着你的感受再來讀這句話。

設計意圖:教師先用問題引領學生讀書,把學生的注意力指向文字,用書中的文字回答問題;然後用自己的語言説出自己的感受;使學生在明瞭大意的基礎上再度關注語言,關注文字中的此部分,不至於浮躁;書中的文字也融入學生的語言;讀出自己的感受,將學生想象到的、體會到的,通過朗讀抒發出來。

三、總結提升,整體把握猴王形象

1.過渡語:通過學習,我們對孫悟空有了更深刻的認識,誰來談一談自己的認識?

2.學生暢所欲言,談自己對猴王的印象:

師:這是一隻怎樣的猴子?並説出你的理由。

這是一隻神奇的猴子,由石卵開裂而生,生即能跑能跳;

這是一隻爭強好勝的猴子,羣猴不語唯他敢於應答;

這是一直勇敢的猴子,進出水簾洞無人能及;

這是一隻識文斷字的猴子,竟認得楷書大字;

這是一隻生而知之的猴子,“人而無信,不知其可”隨口道出??

過渡:我們心中都有了自己的猴王形象,在我們有滋有味的品讀中,猴王的形象呼之欲出,這就是名著語言的魅力。

3.思考:作者是怎樣塑造出這樣的猴王形象的呢?

交流:語言、動作、神態描寫 還有反襯等描寫方法,把石猴寫得非常生動。

師小結:正是因為作者妙筆生花,才塑造出孫悟空這樣呼之欲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同學們在寫作文的時候,也應該得當運用這樣的方法,是自己的作文語言更加生動,更有感染力。

四、拓展延伸,激發學生閲讀的興趣(可以任選一項)課件出示

(一)故事話西遊。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讀一讀《西遊記》,準備好召開一個《西遊記》故事會,看誰講的故事最精彩。

(二)比比誰收集得多:收集與“西遊記”有關的典故、俗語、歇後語!

(三)發揮特長,以你擅長的方式向你周圍的人推薦《西遊記》。

設計意圖:通過閲讀原著,讓學生明白看電視不能代替讀書的道理,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

板書設計:

21、猴王出世

花果山:仙石 石猴

水簾洞:天造地設

猴王出世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一、 音樂渲染導入

(以理查德曼的鋼琴曲《思鄉曲》為背景音樂,悠然導入。)

師:同學們,20世紀的中國,有一種人,他們懷中緊貼着別人的書信,把一顆顆焦灼的心帶向遠方;有一種人,他們甘心做鴻雁傳書的使者,無怨無悔;有一種人,他們風餐露宿,形如乞丐,卻成了溝通鄉村和城市的橋樑;有一種人,他們用肩挑,用背駝,用手提,甚至用腰纏,用一個人的長征傳郵萬里!

這就是悲情的職業人——信客.

同學們,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學習餘秋雨先生的著名文章《信客》。

(課件展示篇名和作者。)

二、 整體感知——初識信客

師:(放慢節奏,停頓片刻,製造搶答的氣氛,調動學生情緒,依次展示問題。)

1、文中寫了幾個信客?

2、文章重點寫了哪個信客?

3、年輕的信客開始時候不願意做信客,為什麼後來答應了?

4、年輕的信客堅守了一生嗎?

三、 重點研讀——走進信客

師:年輕的信客被老信客的精神所打動,他答應了。那他為什麼沒能堅守一生?

學生評説,教師整理:

①信客的工作和生活都很艱苦。

②年輕的信客的身體不行了,老犯胃病和風濕病,得了職業病。

③職業很兇險,村裏對他充滿了懷疑;而在城裏又被人誣陷,還被送進監獄過。

④經常會受到侮辱,有時還無端捱打。

(課件展示:工作勞苦、盛會困苦、身體疾苦、心靈痛苦。)

四、 重點研讀——觸摸信客

師:同學們快速瀏覽全文,在文章裏勾畫出能夠表現“信客”性格的句子,並將成果

與其他同學交流。

課件展示:年輕的信客是一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學生評説,教師整理:

①他是一個非常誠信的人。

②他非常淳樸,有一顆寬容別人的心。

③他擁有一顆善良的心。

師:同學們,在這樣生活和工作的情境中,年輕的信客堅守了幾十年。我們和信客相比,到底缺少什麼?

學生評説,教師整理:

①我們沒有信客的堅韌與善良。

②我們缺少對別人的關心和對他人的付出。

③我們缺少信客那樣對事業的執着精神。

④我們缺少吃苦耐勞的精神。

師(總結):作家餘華説過:“人樹立信念容易,可是要捍衞信念,九必須付出艱辛的勞動和長期的痛苦。”我們和信客相比,信客能付出艱辛的勞動,信客能承受長期的痛苦,而我們則不能。信客能夠為常人所不能為,忍常人所不能忍。

五、 深情感悟——回望信客

師:同學們,當我們再次閲讀餘秋雨的《信客》時,你是否朵了一份感動,一份敬仰。老師為同

學們準備了一張讀書卡,情同學們用最精彩的語言,最真摯的情感,就文章中你感受最深的一部分或者全文,寫下你的感悟。

學生展示:

①不是歸途,是千里奔波;不是牽掛,是大愛無言。路是他的軌跡,是他的語言,信任是他的生命,奉獻是他的義務。他以寬容面對抱怨,以悲憫面對淒涼。從鄉村到城市,從淳樸牽掛到燈紅酒綠,不變的是那條路,不變的是那顆充滿“信”的心。他,是真正的心靈鑄就師!

②面目凝重的婦人,從舊樓裏啟窗張望,張望那個熟悉的背影。信客如一朵雲荷,蒼雲纖荷,雁墜西天,一江悵水,夢若夜寒。幾十年如一日的生活,被賦予了無數而唯一的規律。這是一種奉獻,也是一種對生命的另類譜寫!

③一支筆桿,一趟奔波,一聲口信,他的工作如此單純;千萬情節,千奔萬尋,千里送情,他的工作卻又如此厚重。在“信”的路上,他奉獻美麗和陽光,收藏心酸和孤獨。信客去了,千千萬萬信客卻永遠不倒!

④裝滿思念與牽掛的郵包,很沉,但仍然揹負着。註定,沒有人掛念的信客,旅途孤獨。跋山涉水,只為將那一份份難以寄託的心情傳送,有幽怨,有思念……這也許就是一個信客的生命。

(背景音樂《思鄉曲》悠然響起,課件展示教師的讀書筆記。)

師:信客,他用一雙腳,走出了一個“信”字。

細細的山路,或是泥濘,或是陡峭,他卻來來回回走過了千萬遍。他的一串串腳印裏,有着村子裏所有的牽掛;他的一串串腳印裏,有着幾十年的歲月殘痕;他的一串串腳印裏有着多少孤獨與寂寞。他擎着悲苦,飲盡風霜,望穿哀怨,看透繁華。他挑着一擔擔的眼淚與痛斥,踏破了一季季的風塵。當季節滑落,歲月流轉,他在黃昏的平靜與蒼涼中迴歸大地。

普通的人能以崇高的方式生存。信客走了,他能帶走的只有記憶;他帶不走的,是一顆善良的人在我們每個人心中刻下的深深的烙印;帶不走的,是他在生命的詞典中,教會我們如何做一個大寫的人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一、導入課題。

我們一進入教室,就置身於汪洋大海之中,誰能就這幅圖畫面(黑板上的海底世界圖)説説。

二、藉助重點句,指導分段。

1、聽課文錄音,思:海底世界怎樣?劃出你認為最重要的一句話。

2、幻燈出示:海底不但景色奇異,而且特產豐富。

3、課文是從幾方面來寫海底世界的?

4、結合“按事物的幾個方面分段”的方法嘗試分段。

三、學習第一段。

1、學習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劃出這段中你認為最能反映海底世界景色特點的兩個詞。

(2)創設情境。

學生當潛水員。

(3)在深海里發現什麼?

出示句子朗讀:“在這一片黑暗的深海里,卻有許多光點像閃爍的星星,那是有發光器官的深水魚在遊動。”

2、學習第二自然段。

(1)自由讀,思:圍繞哪一句話寫?(海底的動物常常在竊竊私語)“竊竊私語”是什麼意思?

(2)幻燈出示:

海底的(動物)常常在(竊竊私語)

有的像( )一樣( )。

有的像( )一樣( )。

有的像( )一樣( )。

有的還好像在( )。

(3)這些句子中用上許多疊詞,好好地讀一讀。

(4)創設情境。

聽海底動物的聲音(錄音)

(5)延伸説話(儘量用上疊詞)

有的像()一樣()

有的像()一樣()

有的像()一樣()

(6)引讀

它們吃東西的時候……,行進的時候……遇到危險……。

師:海底靜中有(聲音)有(動)。

(7)指導背誦(出示重點詞)

四、學習第二段。

1、快速閲讀4、5、6自然段,想想寫什麼?

海底特產豐富。不但有(),有(),而且還有()。

2、再讀課文,準備説話。(抓住特點)

海底特產豐富。不但有()的動物,有()的植物,而且還有()的礦藏。

3、讀好第4自然段。

(1)扶:“海蔘靠肌肉收縮爬行,每小時只能前進4米。”

師:寫海蔘什麼特點?人哪幾個詞看出來?這幾個詞,我們可以讀得突出一點。

(2)放:“有一種魚身體像梭子,每小時能遊幾十公里,攻擊其他動物的時候,比普通火車還快。”(學生自己練讀)

(3)練習讀寫“烏賊和章魚”的句子。

4、訓練:

(1)這一段在寫法上有什麼特點?

(2)練習:

校園裏的花朵真多,有( ),有( ),也有( )。(花朵的色彩多種多樣),有( ),有( ),還有( )。最( )的( ),最( )的( )。

五、總結課文。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導語:

上堂課我們一起討論了“今天,我們該怎樣生活”這樣一個話題,下面,我們就來看看美國的一位著名的建築師詹姆斯?蘭費蒂斯講述的故事,故事原來的題目叫做《做得對做得好──天知地知》。天知地知,就是無人知,在無人知曉的情況下,有件事做得對做得好。這究竟是一件什麼事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一篇課文。選入課文時題目改為《釣魚的啟示》。

(板書課題。)

二、檢查預習,通讀課文

1、檢查預習情況:生字生詞,朗讀情況。

2、重點理解“乞求、不容爭辯、誘惑、告誡、抉擇”等詞語。

3、通讀全文,思考課文大意。

三、揭題質疑,梳理課文

讀課題你有什麼疑問?

教師歸納:“啟示”是什麼意思?課文中作者受到了什麼啟示?為什麼釣魚會使我從中受到啟示?這節課我們就圍繞大家提出的問題閲讀課文,解決疑問。

教師組織學生彙報交流自己讀課文後的理解。

四、小結

第二課時

一、情景導入,細讀感悟

1、在我十一歲那年的一個夜晚,和往常一樣我和父親來到了附近湖中的小島上釣魚,而三十四年前的那個月光如水的夜晚,卻給我留下了永久的回憶和終生的啟示、這是為什麼呢?自由讀第3自然段,你讀懂了什麼?

⑴ “我”好不容易釣到了一條誘人的大鱸魚:

來之不易:“我小心翼翼地一收一放,熟練地操縱着、”“我等那條魚掙扎得筋疲力盡了,迅速把它拉上岸來。”

真誘人的大鱸魚:“啊,好大的魚! 我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大的鱸魚、我和父親得意地欣賞着這條漂亮的大鱸魚,看着魚鰓在銀色的月光下輕輕翕動着。”

⑵ 分別指導朗讀相關句子,體會鱸魚的來之不易和誘人之處。

⑶ 齊讀第3自然段。

2、多誘惑人的魚呀! 我和父親是多麼興奮、得意呀! 可父親卻讓我把這條鱸魚放回湖裏去、請默讀第4自然段,同桌説一説,這是為什麼?

3、讀5~8自然段,思考:

11歲的我好不容易釣到了一條漂亮的大鱸魚,父親卻要我放回湖裏去,假若你就是文中的“父親”和“我”,請你們討論討論“這條如此誘惑人的‘魚’該不該放”?各自説出自己的理由、聯繫上下文,與周圍的同學合作、討論。

小組彙報,你從中體會到了什麼?

找到描寫我心情的詞語,一起來體會“我”的心理變化過程:

四周到處都是靜悄悄的,皎潔的月光下看不見其他任何人的影子,儘管沒有人看到我們,更無人知道我是在距捕撈鱸魚還有兩個小時的時候釣到這條鱸魚的,但在父親不容爭辯的聲音中,我依依不捨地把魚放回到湖中。

對比讀第3、9段,對比感受我釣到魚時的喜悦以及放魚時的不捨心情。

4、轉眼問三十四年過去了,當年沮喪的我,已經成為著名的建築設計師了、我對父親當年的舉動有了新的理解:

⑴ 出示:

“我再沒有釣到過像三十四年前那個夜晚所釣到的那樣大的魚、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卻不止一次地遇到了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

⑵ 默讀感悟:

這裏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究竟指的是什麼呢?結合父親告誡我的話談感受:放不放鱸魚只是個簡單的對與錯、是與非的問題,但是做起來卻很難!

⑶ 齊讀“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

二、拓展延伸,積累運用

正因為如此,三十四年前那個月光如水的夜晚在作者的腦海中留下了永久的回憶和終生的啟示、我相信,這個故事也一定給大家帶來了啟示、讀了父親告誡“我”的話,你是怎麼想的?請同學們結合今天你所感受到的對“我”或父親説一句話,還可以寫一句話,送給你的朋友;也可以背誦文中你最喜歡的一兩句話。

教學資源

只有善於向生活學習的人才會有所收穫。因此,教師要在本組課文教學的過程中漸漸把生活的美麗與豐饒展現給學生,引發學生的好奇,讓學生真正地體會到生活的意趣。所以,本組課文只是給學生採擷了生活的幾片葉子讓學生欣賞,這些還不足以概括生活的林林總總。所以,教師應該努力開發關於本組的教學資源。現建議如下:

一、編撰生活美文的輔助讀本

教師可以發動學生每人找一篇描寫生活感悟的美文,然後經過篩選,選出二十篇左右的生活美文,把這些生活美文編撰成一冊子讓學生閲讀、收藏。

當然,當學生在進行本組口語交際後,教師也可以把學生的生活小感悟也編撰在生活美文裏面,讓學生一起分享。

二、開展傳遞格言小揹簍活動

教師可以在黑板報上開設一個格言小揹簍,每天由一個同學介紹一條自己收穫的生活小格言,由這位同學帶領大家一起理解、背誦。這就是傳遞格言小揹簍的活動。在這個活動中,學生肯定能夠收穫很多生活的道理。最後,教師可以把大家曾經記誦的格言打印發給大家留做紀念。

上面兩點是我就教師如何引導學生開發關於本組教材教學資源的建議,其實,我們能夠實踐得還很多。這裏就不一一贅述了。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教學目標】

1、初步瞭解寓言的寫法──簡短的故事裏寓含一個深刻的道理。

2、理解寓言所提示的寓意,引導學生把握人生的得失,正確對待挫折和不幸。

3、學習本文精美的語言。

【重難點】

重點:理解寓言所提示的寓意,引導學生把握人生的得失,正確對待挫折和不幸。

難點:理解寓言所提示的寓意,引導學生把握人生的得失,正確對待挫折和不幸。

 【教學設想】

1、學生對寓言這種體裁比較熟悉,可以從以前學過的寓言導入,然後通過比較瞭解寓言的特徵。

2、故事學生比較喜歡,但本文重點與難點之處在於:寓言與人生的關係要弄明白作者着意表達的是人生中的道理。可以讓學生對故事提出問題,探究思考,然後再提示出寓意,最終要讓學生明白,效果應當比較好。

3、本文語言精美,可以通過反覆朗讀積累優美詞句。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學過的寓言故事有哪些?讓學生暢所欲言,説説故事裏寓含的道理。

(這個環節可讓學生温習舊的寓言故事,也可以讓學生上網或圖書館查閲説一點新的寓言 。)

如《拔苗助長》,真有那麼傻的農人嗎?那麼這個故事想告訴人們什麼?

2、小結寓言的特點:

寓言是文學體裁的一種,以散文或韻律詩的形式,講述帶有勸戒或諷刺意味的故事。結構大多短小精悍,主人公多為動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多采用擬人、誇張、想象等手法,主題多是懲惡揚善,多充滿智慧哲理。

西方文學中最著名的寓言有古希臘的《伊索寓言》等。中國春秋戰國時期已盛行寓言,有不少保留在《莊子》《韓非子》等著作中。

今天學的是現代寓言。

 二、揭題審題

本文題為《人生寓言》,發現沒有?在寓言的前面加上了人生二字,讀後思考,為什麼要加這二字?(這個問題可以放在最後解決,當作一個懸念)

三、朗讀課文積累詞語

嬉戲(xī) 稟告(bǐng) 厄運(è)

慧心:佛教用語,指能夠領悟佛理的心。這裏泛指智慧。

慷慨:不吝嗇。

閒適:清閒安逸。

審美:欣賞、領會事物和藝術品的美。

風韻:優美的姿態神情。

得失之患:生怕失去個人利益的憂慮心情。

 四、學習《白兔和月亮》

1、故事內容複述。

2、問題探究:

⑴ 白兔對待月亮的前後態度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變化?

月亮原先不屬於自己,現在屬於他了。

你能從文章找出一個關鍵詞來説明嗎?

得失之患。

得到月亮不就是好事麼?為什麼又成為患?

再比如,白兔得到了青草,有東西吃了,當然高興了。為什麼得到這麼美好的月亮卻反面擔心呢?

⑵ 白兔為什麼請求諸神之王撤銷那個慷慨的決定? 為什麼不題為《白兔和青草》《天空和月亮》?

白兔擁有青草,就像天空擁有月亮一樣自然而然,而擁有月亮實在是不配擁有。

以《白兔和月亮》為題,因為傳説中,月亮中有白兔,順着這個意思寫。

討論後,就可以明確認識到:小白兔得到月亮,固然是諸神之王慷慨賜予,但是她實在不配擁有,因此不能泰然擁有。這就是説,不配擁有而擁有,就會生出無窮的得失之患。這樣的擁有,看起來是好事,又何嘗不是壞事?物的主人,其實也是物的奴隸,為自己所擁有的東西所奴役。白兔和月亮處於兩種不同的關係,決定了白兔呈現兩種不同的心態,擁有月亮反而不是好事。

⑶ 文中有句話説:和人類不同的是,我們的主人公畢竟慧心未泯,她終於去拜見諸神之王,請求他撤銷那個慷慨的決定。 這裏提到人類,含有什麼意味?

換句話説,就是人類的慧心已泯。慧心,原是佛教用語,指能夠領悟佛理的心,現在泛指智慧。白兔的慧心未泯,悟到擁有月亮並非好事,所以放棄了所有權。人類慧心已泯,總以為擁有就是幸福,是無論如何也不肯放棄既得利益的。可見,這話對人類有諷刺意味。也是本文加上人生二字的意義所在,作者寫作就是為了讓人們明白人生的道理。

3、大家可不可以從這故事中也想想自己生活中類似的事?

讓學生説説和白兔類似的事。如撿到很多錢

(通過擴展,讓學生明白人生的道理。)

寓意提示──擁有巨大的利益會勾起無窮的得失之患。

五、學習《落難的王子》

導入:周國平定理一:人是註定要忍受不可忍受的苦難的。由此推導出定理二:所以,世上沒有不可忍受的苦難。

1、故事複述。

2、問題研究,寓意提示:

⑴ 王子沒落難前聽到別人遭受厄運是怎麼説的?自己落難時他又是怎麼説的?各反映了他的什麼心理?生活得如何?

⑵ 文中主人公為什麼設置為王子?怎樣的王子?

生性脆弱。

⑶ 凡是人間的災難,無論落到誰頭上,誰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這是落難王子説的話,從中可以看出王子明白了一個道理,什麼道理?

厄運能使性格脆弱的人變得堅強起來。

⑷ 天哪,太可怕了在別人落難時,王子落難時,我落難時三次反覆出現,有什麼用意?──表明,任何人遭受厄運時都得承受,而且都能承受!

⑸ 生活中還有類似的例子嗎?説説你自己或身邊的哪些人怎樣堅強面對不幸的?

⑹ 天有不測風雲若今後你遇到厄運你會怎樣做?

3、有關厄運的名言積累:

不幸可能成為通向幸福的橋樑。

──日本諺語

災禍是一個人的真正試金石。

──鮑蒙特與弗萊徹《榮譽之勝利》

苦難磨練一些人,也毀滅另一些人。

──富勒《至理名言》

烈火試真金,逆境試強者。

──塞內加《論天意》

六、兩篇寓言進行比較閲讀

1、在主題上,兩片語言都是些人生態度的。但是角度是不同的,前則主要寫人在獲利之後的心境;後則寫人受難後的狀態。

2、在情節上,都採用了寓言的形式。然而前則寓言味道比較濃些;後則更像是事實。

3、 在表達方式上,兩篇寓言都是敍事為主。而前則更多的是人物的心理描寫;後則重在敍事。

 七、課外練習

讀幾則寓言,然後説説寓意。

教學設計方案 篇7

教材簡説:

課文是一首古代童謠,他向我們呈現了一幅郊外的美景:在不遠的地方,有一個小山村,炊煙裊裊,住着幾户人家。山裏幾座亭台錯落有致的排列着,樹上、路邊盛開着各種美麗的花。這首童謠巧妙的把一至十的數字鑲嵌其中。

本課有兩幅圖。圖一描繪了小山村的景象,表現了童謠的意境。圖二用十個運動員和十個球幫助學生識記十個表示數字的漢字。

本課教學重點是認字和寫字,難點是分辨“八”和“入”。

學習目標:

1.認識12個字,會寫3個字。認識筆畫“一”。

2.正確、流利、稍帶感情的朗讀課文。

3.初步感受童謠中所表現的景色美。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 談話激趣。

師:今天,我們用學會的漢語拼音本領去學習漢字和文章,你們有興趣嗎?

二、 藉助拼音,初讀感知。

1.請小朋友打開課文,自己拼拼拼音,讀讀這首詩。

2.這首詩中有哪些數字?用鉛筆圈出來,拼拼拼音讀準它。

3.出示生字卡片齊讀、指名讀、老師領讀、開火車讀。

4.我們把生字寶寶送回詩中再讀一讀,自由讀詩歌。

5.讀給你的同桌聽一聽,或者同桌一起讀一讀。

6.指名讀:請會讀一句的小朋友讀一讀,請會讀兩句的小朋友讀一讀,請全都會讀的小朋友讀一讀。

師:讀着讀着,你彷彿看見了什麼?(生自由説)

三、 藉助畫面,再讀感悟。

1.出示課文插圖,剛才腦子裏看到這幅畫的小朋友請起立,掌聲表揚自己。你們不僅會讀課文,而且讀懂了課文,多能幹呀!

2.看圖。師:中國有句話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你們能讀着詩看到畫,能不能看着畫讀出詩呢?

老師指着行走的孩子,學生讀“一去二三裏”

老師指着炊煙裊裊的房屋,學生讀“煙村四五家”

老師指着亭子,學生讀“亭台六七座”

老師指着路邊的花,學生讀“八九十枝花”

老師指着整幅畫,學生讀整首詩。

3.情趣練讀,讀出節奏感。

老師以什麼樣的速度讀前一句,學生也以什麼樣的速度讀後一句。

一學生以什麼樣的速度讀前一句,另一學生也以什麼樣的速度讀後一句。

4.當小詩人有感情的讀一讀。試背。

四、 鞏固生字。

1.鞏固字音:“你拍一,我拍一”的遊戲。

2.鞏固字形:和生字説再見的遊戲。(讀卡片)

第二課時

一、 複習生字。

1.唱對數歌。師:我説一,誰對一,哪個最愛把臉洗?

生:你説一,我對一,小貓最愛把臉洗。

師:我説二,誰對二,哪個尾巴像把扇?

生:你説二,我對二,孔雀開屏像把扇。

師:我説三,誰對三,哪個馱着兩座山?

生:你説三,我對三,駱駝馱着兩座山。

師:我説四,誰對四,哪個滿身都是刺?

生:你説四,我對四,刺蝟滿身都是刺。

師:我説五,誰對五,哪個頭上長小樹?

生:你説五,我對五,小鹿頭上長小樹。

師:我説六,誰對六,哪個愛在水裏遊?

生:你説六,我對六,鴨子愛在水裏遊。

師:我説七,誰對七,哪個叫人早早起?

生:你説七,我對七,公雞叫人早早起。

師:我説八,誰對八,哪個唱歌呱呱呱?

生:你説八,我對八,青蛙唱歌呱呱呱。

師:我説九,誰對九,哪個會用頭頂球?

生:你説九,我對九,海獅會用頭頂球。

師:我説十,誰對十,哪個學話有本事?

生:你説十,我對十,鸚鵡學話有本事。

2.領獎遊戲。老師出示卡片,指名學生上台領獎。

一生説:我得了第—名。

眾生説:對對對,你得了第—名。

3.讀《詠雪詩》。

二、 寫字。

1.認識田字格。

“田字格,四方方,寫好漢字他來幫。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橫中線,豎中線,各個方位記心間。”

2.認識筆畫“一”。

橫的寫法從左到右,起筆時稍重,收筆時向右稍按一下。師範寫。

3.寫字姿勢歌。

寫字時要注意,頭要正,肩要平,身要正,腳放平……

4.指導寫字。

“一”寫在橫中線上,字要居中。

“二”兩橫上短下長,先寫上橫後寫下橫。上橫寫在上半格,下橫寫在下半格。

“三”第三橫長,第二橫寫在橫中線,橫與橫之間距離要勻稱。

師範寫,學生描紅,再在田字格上練寫。

5.把優秀作業放在實物投影上讓學生看,並加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