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清平樂 村居》教學設計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2.27W

《清平樂 村居》教學設計1

一、教材分析

《清平樂 村居》教學設計

(一)、教材簡析

《清平樂村居》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九冊第七單元的課文,也是本冊的最後一篇課文。它通過對農村清新秀麗、樸素恬靜的環境描寫以及對翁媪及其三個兒子形象的刻畫,抒發了詞人喜愛農村恬淡平靜生活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3個生字,正確認讀“翁媪”、“卧剝”、“蓮蓬”等三個詞語。

2、能根據課本插圖和聯繫上下文理解“翁媪”、“無賴”、“相媚好”的意思。藉助課本插圖,把握詞的大體意思。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想象詞描寫的田園風光的情境,感受鄉村生活的靜謐美好。體會詞人的感情。

(三)、教學重點

1、有感情誦讀詩文,讀出詩的韻味。

2、詞畫結合,通過想象等策略,體會詞境,感受鄉村生活的安寧美好。

(四)、教學難點

理解“相媚好”、“無賴”、“卧剝”等詞語的意思,能想象詞所描繪的情景。

(五)、教學時間一課時

二、設計理念

1、誦讀古詩詞,讓學生從中體會古詩詞的語言美、韻律美、意境美。

2、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3、實施多元評價,學生是評價的對象也是評價的主體。

三、教學過程:

(一)、瞭解詞人

板書:辛棄疾。瞭解辛棄疾嗎?(小結學生回答並適度補充:辛棄疾不僅是位著名的詞人,他還是位勇敢的將軍。在辛棄疾生活的年代,金兵佔領了國家的北方,辛棄疾參加了抵抗金兵的軍隊。但後來,他被投降派陷害,下放到南方的上饒農村,在這期間,他寫了好幾首描寫農村風光的詞,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課文就是寫在那個時候。)

(設計理念:課堂是向兩頭開放的,學生帶着問題或者帶着信息走進課堂,這既可以檢測學生的預習,又可以為全詞的教學提供必要的背景介紹。)

(二)、導入課題

1、板書課題,學生書空。

2、簡介詞的標題,並指名學生朗讀課文標題。(歸納朗讀好詞的標題要點:詞牌和題目之間有適當的停頓;語速不要太快。)

3、看到“村居”這個題目,你會想到什麼?(學生交流自己印象或想象中的村居。)

4、過渡:那麼辛棄疾筆下的村居是什麼樣的呢?請同學們自由讀詩,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三)、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1、學生自由讀全詞。(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交流幾個難讀的詞語的讀音。讀準詞語讀音後將詞語帶進句子讀。翁媪重在讀好後鼻音;卧剝重點讀好多音字;蓮蓬重在瞭解為押韻的需要而改變聲調。)

3、指名學生讀全詞。

(設計理念:把詞的每個字的字音讀正確,是詩詞誦讀的前提條件。字音教學要有所側重,懂得因“字”施教。字音教學不是孤立的,要體現字不離詞,詞不離句的原則。)

(四)、讀好詞的節奏

1、句子“醉裏吳音相媚好”劃分正確和錯誤的兩種節奏,讓學生在比較中初步瞭解詩詞節奏劃分的一把規律。

2、出示劃分好節奏的詞,教師範讀,引導學生評價老師的朗讀。(重點指向節奏的把握。)

3、師生合作讀。老師讀標題,男生讀一句,女生接讀一句。

4、學生個別展示讀。

(設計理念:課堂教學的目標之一是知識與技能,讓學生在比較中鑑別從而初步掌握詩詞節奏劃分的技能。這一教學過程是在老師引導下學生自主學習的結果。)

(五)、讀出感悟,體驗詞境

1、默讀全詞,圈畫出能看出翁媪感情的字詞。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小結詞眼“醉”。

2、齊讀帶“醉”所在的詞句,引導學生理解翁媪的意思。

3、提出主問題:翁媪為什麼會陶醉呢?

4、學生讀、思、交流。

(1)、大兒子在小溪的東邊除豆苗裏的草,體會大兒子的勤勞。

(2)、二兒子在編織雞籠,體會二兒子的能幹。

(3)、引導學生看插圖,想象小兒子剝蓮蓬的樣子,體會小兒子的可愛與頑皮。聯繫語境瞭解詞語“無賴”的感***彩。

(4)、分角色扮演,翁媪對話,體會翁媪內心的快樂與幸福。

小結:讀出了一個怎樣的五口之家。(板書:一醉人和睦。)

(設計理念:詩詞教學其實就是“還原“,將抽象的文字還原為生動的形象,引導學生把文字還原為”畫“,或者是“話”(人物的對話)。還原的過程就是大體理解詩意的過程,就是形象思維訓練的過程。)

(5)、品讀因風景優美而陶醉。引導學生將寫景的文字還原為畫面,感悟村居的風景寧靜而優美。在感悟的基礎上指導讀出風景的美。(板書:二醉風景美。)

(6)、給村居圖取名字。

(7)、思考:作者作為一個曾經上馬殺敵的將領,為什麼不去描寫抗金的將士,而要去描寫這樣一個靜謐美好的村居生活呢?(引導學生理解作者感情,嚮往寧靜恬淡的`村居生活。)

(設計理念:詩歌重形象,沒有形象就沒有審美。詩歌重情感,沒有情感,就沒有藝術。溝通想象和情感的是想象,想象把把形象還原為畫面,從而“入境”,入境才能體會詩歌藴含的感情,所謂入境入情。)

(六)、吟誦、背誦

1、過渡:看到這麼美的村居圖,陶醉的不僅是翁媪,是作者,還有我們,大家想不想把這首詞讀得更好?

2、回憶電視中吟誦的鏡頭,師生小結吟誦的特點:有節奏,有韻味,搖頭晃腦。

3、學生吟誦展示並進行吟誦接力。

4、學生自由背誦。

5、古人説,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指名讓學生看着插圖,將插圖還原為詞。(背誦)

6、全班一起背誦。

(設計理念:由於古詩詞的語言非常講究聲音快慢緩急、抑揚頓挫,吟誦就是根據作品音節安排的特點來讀,這種形式能充分顯示出作品原有的音樂性特點。)

(七)、小結全文,拓展遷移

1、小結:今天我們一起認識了一個和諧幸福的五口之間,一道欣賞了一幅靜謐美好的村居圖。

2、宋詞是我國古代燦爛文化中一顆閃亮的明珠,辛棄疾的詞更是宋詞中的精品,下課後我們要從網上找辛棄疾的詞來讀。

推薦詞作:《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3、作業設計:(可以根據自己的教學選擇)

(1)、改寫《清平樂村居》,要求把詞中所描繪的畫面寫具體,寫出詞的意境美,題目自擬。

(2)、欣賞辛棄疾的其他詞作,欣賞作者詞的魅力,走進作者內心,體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設計理念:延伸詩人其他作品,這樣做的目的一可增加學生對不同語言風格的感受力;二可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對該作者寫作風格的把握。一堂課上好後,學生帶着許多新的問題或者新的任務離開課堂,課堂教學結尾變成了問號式,省略號式,這不僅僅是任務的延伸,更是情感的延續,也是學習的延續。)

《清平樂 村居》教學設計2

清 平 樂作者:辛棄疾村居 屋檐低,茅舍小。小溪潺潺,岸上長滿了茵茵綠草。一陣吳音,絮絮叨叨,還帶着幾分醉意,親切,美好!這是誰家,一對白髮蒼蒼,公公,姥姥。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裏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媪。 大兒子,在小溪東岸,豆地裏鋤草。二兒子,正在編織雞籠,手藝可巧!小兒子,躺在溪邊剝蓮蓬,一個逗人喜愛的頑皮佬。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卧剝蓮蓬。

教學目標:

1.初步瞭解詞這種文體的有關知識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學會多種方式靈活理解詞語

3.結合圖意,在正確解釋詞語、句子的基礎上,理解這首詞的意思

4.想象詞描繪的意境,先説一説,再寫下來

5.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6.通過理解這首詞中的意境和情境,感受到作者對鄉村田園生活的熱愛和嚮往之情和熱愛國家的赤子情懷

教學重點:

1.正確、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這首詞

2.感受詞的意境,體會安寧美好的鄉村生活,並能動筆將詞的意境描寫出來

教學難點:通過品味、想象、朗讀等方式感受詞的意境

教法學法:朗讀法、抓重點詞句品味想象法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簡介“詞”

1.上新課前,我們先來複習一首古詩(課件出示:《尋隱者不遇》,生齊讀)

2.(出示課文)從形式上比較一下,這兩篇課文有什麼不一樣嗎?

3.簡介“詞”這一文學形式:詞,又稱為“詩餘”、“長短句”它興起於南朝,成形於晚唐,盛行於宋代;最早是一種配樂歌唱的詩,所以每首詞都必須按一定的歌譜填寫,這歌譜叫詞牌如,題目中的“清平樂”就是詞牌,“村居”是這首詞的題目

二、初讀全詞

1.我們一起來把課題讀一讀

課件出示:清平樂 村居

強調:樂:是個多音字,在這裏讀(yuè)!“清平樂”與“村居”之間注意停頓

2.這首詞的題目“村居”是農村人家的意思,辛棄疾筆下的農村人家是怎樣的一户人家呢?讓我們一起去看一看

3.(課件出示全詞)讀一讀這首詞,希望大家讀正確、讀通順

4.這幾個字的讀音要注意:翁媪、鋤、剝、蓮

5.讀詞不僅要讀得字正腔圓,還要注意詞的停頓上、下闕之間也要注意停頓(聽範讀錄音後生自由練讀)我們再來讀一遍

三、理解詞句

1.剛才大家讀得字正腔圓,抑揚頓挫,還真有了些詞的韻味有不理解的字或詞嗎?

2.學生質疑

3.教師預設

①“吳音”不是指蘇州、無錫這一帶的方言,而是課文中“農家”的所在地——江西上饒地區,所説的方言叫“吳音”

②説着“軟軟吳音”的是誰呢?從字形上我們不難發現,“翁”指老公公;“媪”則指老婦人“翁媪”就是一對老夫妻

③你是怎麼理解“相媚好”的呢?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圖畫,結合詞的內容來説説

④“鋤豆”是怎麼回事?

⑤“無賴”一般指遊手好閒、品行不端的人,“小兒”是這樣的無賴嗎?從這首詞中我們也能體會出作者對“小兒”的喜愛之情

4.理解了這些詞語,我們對這首詞的內容的理解也就更深了一層我們一起來讀這首詞,注意把你的理解通過朗讀表現出來

四、品味意境

1.這首詞樸實易懂,説説哪些句子你自己就能讀懂

2.這首詞中哪種景象你特別欣賞,並從中品出了味道?(村居美景、翁媪圖、鋤豆圖、編織圖、頑皮圖)

3.能拿起你的筆,為大家描寫一下你最感興趣的畫面嗎?

4.這一個一個的畫面是通過什麼事物連成一個整體的?(溪)

5.重點賞析“醉”字

①如果讓你用一個字來概括這首詞的意境,你會選哪個字?(醉)

②誰為什麼而醉?

③(配樂響起)看着山清水秀的鄉村美景,老夫婦倆醉了!看着勤勞、活潑的孩子們,老夫婦倆醉了!喝着美酒、悠閒地聊着天,安寧舒適的生活更是讓他們陶醉!一起讀一讀,把老夫婦倆的幸福、滿足、陶醉通過你的朗讀表現出來,讓我們也一起醉上一醉!

6.體會詩人的情感

①醉的僅僅是“白髮翁媪”嗎?

②看着眼前的景象,詞人辛棄疾也醉了,他又為何而醉?

③讓我們像作者一樣,陶醉地讀一讀這首詞

7.詞是一種可以配樂歌唱的文體,讓我們來試着唱一唱,好嗎?(先聽一遍,再自由地唱一唱)

五、拓展閲讀

1.辛棄疾也是多姿多彩的,除了有茅檐低小的恬淡情趣,還有金戈鐵馬的壯烈讓我們來看一看辛棄疾的另一種“醉”吧!

2.課件出示《破陣子》

3.在這首詞中,辛棄疾又為何而醉?

4.辛棄疾的一生,經歷了力主抗擊外族侵略的金戈鐵馬的歲月,也經歷了被貶鄉村、陶醉物外的沉淪詞的風格也迥然不同希望同學們更多地瞭解辛棄疾,瞭解辛棄疾詞中或壯懷激烈,或恬靜淡然的情感

六、課外作業

1.認真書寫“翁、鋤、蓮”;

2.背誦這首詞,並想象整首詞描繪的情境,寫下來念給家長聽;

3.蒐集辛棄疾寫的其他的詞,讀一讀,背一背

板書設計:

清平樂 村居

景 溪 青青草 美

人翁媪 相媚好大兒 鋤豆 醉中兒 織雞籠小兒 剝蓮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