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小學數學如何寫教學設計意圖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2.55W

數學教學設計

小學數學如何寫教學設計意圖

1.創設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創新熱情。自由、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是發展創造性思維的必要條件和有力保障,創新教育在課堂教學中實現則必須以寬鬆、和諧的師生關係為基礎,因此,教師應該尊重學生,對學生一視同仁,使課堂充滿“自由”的氛圍。只有在輕鬆愉悦的情景下,學生才能對所學的知識充滿求知的渴望,產生濃厚的興趣,大膽探索和嘗試,從而最大限度的發揮創新的潛能,體會成功的喜悦。

2.培養直覺思維,點燃創新火花。愛因斯坦曾説過:“直覺可以説是思維的洞察力,直覺能夠認識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創造活動幾乎就是直覺。”一般情況下,人們都普遍認為數學作為一種理性思維的認識活動,是不重視直覺思維的培養和發展的,但是從創造性的角度來講,創造性思維是分析思維和直覺思維的統一。直覺是創造性思維的一種表現,它必須以紮實的知識背景為基礎。所以,教學中不僅應該重視學生理性的分析思維的培養,也應鼓勵學生對數學問題進行大膽的假設、猜想和推測,發展學生的直覺思維,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3.鼓勵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化,培養創新能力。數學教學並不是求“一”的認識活動,問題的解決可以追求最佳的途徑,但也應注重尋求方法的多樣性,“從而使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發展不同的求知能力和創新能力。

數學教學設計二

制定明確目標,貫穿各個細節

教學目標足教學的出發點,也是教學的歸宿,它是教學設計中必須考慮的要素。數學教學的目標一定要着眼於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培養,要在認真分析學生的起點,全面瞭解課程標準對學段的目標,以及客觀分析教材的基礎上,制定具體、可行的教學目標。規定學生在一節課結束後掌握哪些知識與技能,使哪些情感與態度得到發展。

在設計《秒的認識》時,要求學生:①能認識時間單位“秒”,知道1分種=60秒,體會1秒,瞭解1秒的價值;②能在開放的活動中發揮自己的觀察力和想像力,通過看一看、説一説、算一算等,逐步培養初步的數學思維能力;③初步建立1分1秒的時間觀念,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滲透愛惜時間的教育,教育學生珍惜分分秒秒。

活躍教學活動,增濃學習氛圍

當教學目標確立後,教師就需要考慮如何來達到目標,有效的學習活動理所當然成了達到目標的最好途徑。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小組合作學習更是作為教師組織學生學習的首選形式。

在《秒的認識》一課中,設計教學時,我在關鍵的地方組織了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第一處,在瞭解學生對秒的知識掌握的情況中要求學生把自己知道的知識和小組內的學交流,選出認為最有價值的知識向全班同學交流。第二處,在學生明白秒針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是5秒後,讓小組內的學生輪流出題,從而引導學生會求經過時間,認識秒針走1圈是60秒等知識,學生在問題情境中自已創設問題,合作解決問題,突破教學的一個重點:時間單位的`換算。

數學教學設計三

深挖教材內容,並不斷突破創新

小學數學教材內容人多以基礎性知識為主,主要培養小學生的計算和應用題解答能力,教師在設計教學內容時,可以結合教材內容進行創新性講解,除了把握好教程中的重點內容和難點內容之外,還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思考和練習時問,鞏固所學知識。另外,教學設計需有一定的針對性,符合小學階段學生的發展特點,在學生可以接受的範圍內擴展相應的課外知識內容,豐富學生的數學知識。

例如:在教授小學三年級數學“位置與方向”這一單元內容的時候,首先應該明確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能正確分辨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具有一定的空問感知,並能用語言描述自己所處的位置、確定了教學目標後,教學設計上應該循序漸進,蒐集一些關於方向的兒歌和詞語,引導學生對要學習的內容產生興趣,然後教師可以簡單講解後,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將學生分為四個小組,分別為“東、西、南、北”,在教室裏分別找到自己的位置,並對正確的學生以獎勵。另外,教師還可以進行擴展性教學,給學生講解在森林裏和航行過程中,人們都是通過什麼方法來辨別方向的,引導學生髮散思維,開闊視野、

有針對性的創設教學情境

教師在進行創設教學情境的時候,應該從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學習能力以及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出發。首先,教學情境的創設要能夠貼近小學生的實際生活,將小學生的生活經驗與學生數學學習的認知起點進行有機結合,讓學生能夠明白數學來源於生活,並能夠對實際生活中的問題進行解決,不斷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其次,教學情境的創設要包含相應的數學問題,並且教學情境中應該包括髮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讓學生通過對問題的解決來掌握相應的知識。最後,創設的教學情境中應該包含的問題具有層次性以及整體性,讓教學情境在教學實踐中貫穿始終,通過不斷深入的教學情境幫助學生充分理解所學的知識,並且能夠幫助學生構建知識體系。

例如在學習《認識圖形》這一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進行畫、圍、拼的活動,可以讓學生用線圍成直角三角形、鋭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等三角形,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對三角形進一步感知;可以讓學生在長方體中尋找不同和相同的長方形,增強學生對平而圖形和立體圖形的理解。再例如在學習《對稱圖形》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對三角形、正方形、圓形等圖像進行摺疊,這學生自己尋找這些圖形的對稱軸。通過這樣的教學情境,不僅能夠讓學生掌握教學知識,還能夠讓學生真正參與到教學活動中,這些都充分體現了層次性以及整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