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偷瓜》教學設計模板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1.99W

教材分析

《偷瓜》教學設計模板

回憶童年,若是不説一個“偷”字,便少了許多樂趣。這在城裏樓房長大的小孩或許並不是特別的記憶,而對於廣大農村遼闊的田野上長大的孩子們來説,偷--簡直就是童年最美好的回憶啊!《偷瓜》這篇文章講述的是發生在我國農村的故事。“偷”就是私下裏拿走別人東西,據為己有。文章中所描寫的孩子們“偷瓜”和我們習慣中的理解不一樣,他們的做法與其説是偷瓜,不如説是冒險遊戲。作品的開頭,用寥寥數語清楚地介紹了主人公李善才和毛頭娃崽這兩種人物,而後隨情節的發展展開人物的性格。性格變化的來龍去脈,敍述得有頭有尾。本文感悟點是在故事情節中體會孩子們頑劣而善良的本性,感受作品獨特的語言風格。

學情分析:

本課內容趣味性強,語言風格獨特,於敍述中融入了兒童自然而純真的體驗,符合五年級孩子單純、熱情的特點,容易激起他們的興趣。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自讀自悟的能力。另外文章故事性強,情節完整、連貫,非常適宜編排成小劇本,教師可以讓學生髮揮小組優勢,自編劇本,分角色表演,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活課堂氛圍,為學生提供廣闊的自主學習空間,達成對文本的理解與感悟。

佈置預習:

1、熟讀課文

2、瞭解課文中的農村生活口頭用語。

3、瞭解一些兒童劇劇本資料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 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瞭解文章的主要內容。

2. 瞭解“毛頭娃崽 作踐 混小子 尋思 咋的”等一些農村的生活口頭用語的意思。

過程與方法

1. 以“自讀、感悟、質疑、探究”的學習方式架設文本與學生間的交流平台,是閲讀教學成為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

2. 指導學生抓住文中重點字、詞、句,進行品讀,把握人物的性格。

3. 通過讀一讀、講一講或演一演的形式,把握人物的性格特點

情感態度價值觀:

1. 品味文中農村生活口語以及省缺字的用法,體會不同語言風格的魅力。

2. 品詞析句,感受童心、童真、童趣以及藴含在字裏行間的人性美。

教學重點:

在故事情節中體會孩子們頑劣而善良的本性,感受作品獨特的語言風格

教學過程

設計意圖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師:“偷”是什麼意思?在日常生活中你怎麼評價偷這種行為?

師: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第五課《偷瓜》,看看文中所指的“偷”和我們平常意義的“偷”一樣不一樣。

(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理清脈絡

師: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説説文章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1. 讀準字音瞭解農村生活口頭用語

毛頭娃崽 作踐 混小子 尋思 咋的……

2. 概括文章主要內容,劃分文章層次

第一部分(1—5自然段)毛頭娃崽偷瓜,和李善才鬥智鬥勇。

第二部分(6—21自然段)毛頭娃崽用心良苦,幫助李善才孝敬母親。

第三部分(22—25自然段)

三、品讀課文,交流感受

出示中心問題:默讀課文,想一想孩子們為什麼偷瓜,和普通意義的“偷”有什麼不同?你是從哪看出來的,畫一畫,結合具體字詞句或者自己的生活經歷説説你的體會和感受。

1. 小組交流;全班交流

預設點一:第1段“李善才種瓜,瓜好,惹眼,就有人來偷。不是大人,是毛頭娃崽。一羣,為首的是鐵蛋” (瓜好、惹眼是誘發孩子們偷瓜的原因)

生1:孩子們偷瓜和真正意義的偷不同,是因為調皮搗蛋的天性,我是從文章的第一部分的第一自然段看出來的。“李善才種瓜,瓜好,惹眼,就有人來偷,不是大人,是毛頭娃崽。一羣,為首的是鐵蛋”孩子們偷瓜的誘因就是因為李善才的瓜“惹眼”,而且他們不是大人是一羣“毛頭娃崽”,“從“惹眼”“ 毛頭娃崽”這兩個詞就能看出孩子們調皮的天性。

生2:我也有同感,我在鄉下老家的時候,就經常和小夥伴們去地裏趁大人不注意“偷玉米”,誰家的好就掰誰家的,覺得特別有意思。

師:看來文章中這羣“毛頭娃崽”引起了童年的回憶,讓你產生了共鳴,帶着你的體會讀一讀吧。

師追問:孩子們誰還有類似的經歷,願意和大家分享一下嗎?

生暢所欲言

……

師:對文章的第一部分誰還有想談的?你認為孩子們為什麼要偷瓜?

預設點二:2—5自然段毛頭娃崽與李善才鬥智鬥勇偷瓜的過程。

(在毛頭娃崽與李善才鬥智鬥勇的過程中,透過一系列準確生動的動詞,我們看到了一個氣急敗壞。無計可施的看瓜者形象,同時也側面反映出孩子們調皮好勝,倔強任性,淘氣頑劣的天性。)

生1:我也認為孩子們偷瓜其實就是因為調皮搗蛋,是在和李善才鬥智鬥勇,其實就是一場冒險遊戲。我是從文章的2—5自然段看出來的,李善才看不住瓜就“告訴大人”孩子們反而“越作踐瓜田”,牽來狗看瓜,不管用就“打狗”,孩子們“變更偷瓜”,看見李善才氣急敗壞的樣子,孩子們“老遠啃着瓜,拍手笑”從以上這些詞句就能看出孩子們調皮好勝,倔強任性,淘氣頑劣的天性。

師:你真是一個善於分析的孩子,對“毛頭娃崽的心理”揣摩得十分透徹,帶着你的體會讀一讀吧。

生2:孩子們偷瓜的過程中,李善才的行為表現也從側面反映了孩子們偷瓜不是真正的偷瓜行為,而是再調皮搗蛋。“發生喊”“跳起來攆”“瞪大眼睛瞧”“拔起腳來攆”“地跺的咚咚響”這些詞語把李善才氣急敗壞的樣子刻畫的淋漓盡致,更説明了孩子們的調皮搗蛋,他們是不怕李善才知道他們偷瓜的,李善才越生氣,他們越高興。

師:你説的真生動,彷彿親身經歷了這場冒險遊戲,帶着你的體會讀一讀吧。

師追問:誰還經歷了這場冒險遊戲,你看見李善才氣急敗壞的樣子了嗎,誰來表演一下?

……

師小結,過渡:毛頭娃崽的天性就是喜歡冒險,調皮搗蛋,看瓜人李善才為了看瓜使出了渾身解數,而這反而激起了孩子們的好勝心理,在於李善才的“鬥智鬥勇”中,他們機智勇敢,聲東擊西,在這場冒險遊戲中佔了上風,整個過程驚心動魄,意趣盎然,都帶着自己的體會讀一讀第一部分吧。

師:你還從文章的其他部分看出了什麼呢?孩子們偷瓜僅僅是因為調皮搗蛋嗎,還有沒有跟深刻的含義?你是從哪看出來的

預設點三:文章第二部分毛頭娃崽幫助李善才孝母的情景描寫。

(文章從第六自然段開始筆鋒一轉進入了高潮,讓我們瞭解到孩子們偷瓜背後的良苦用心,教師要引導學生抓住情景、對話體會毛頭娃崽善良、淳樸和厚道的美好品質以及李善才的懺悔之情。此處可以讓學生分角色朗讀輔助教學)

生1:孩子們偷瓜不僅僅是為了調皮搗蛋,他們是在幫助李善才“摘瓜孝母”,我是從文章的第二部分看出來的.。孩子們與三奶奶的對話以及李善才“撲進屋子”“跪倒”在三奶奶面前的喊出的:“娘啊,我混”這句真誠的懺悔讓我們體會到了孩子們的良苦用心。

生2:三奶奶所住的“破舊孤零”的草房和李善才住的“大瓦房”的對比,可以想象李善才曾經如何對待年老體弱的母親,進而在看孩子們偷瓜的行為,我覺得孩子們除了調皮搗蛋之外更多的是淳樸、善良和厚道。

生3:李善才瞭解了孩子們的良苦用心,真誠的請孩子們吃西瓜而且管夠,可孩子們竟“一小口一小口”的吃,“臉竟紅起來”,尤其是鐵蛋的那一句“瓜不甜哩”讓人忍俊不禁,孩子們偷瓜不是為了得到佔為己有而是出於調皮,喜歡冒險更重要的是幫助李善才孝敬母親。

師小結過渡:第六自然段,作者筆鋒一轉,讓我們瞭解到毛頭娃崽“偷瓜”的良苦用心,他們的淳樸善良以及李善才的真誠懺悔讓我們在感受到童心、童真、童趣的同時,更感受到了那份藴藏在字裏行間的人性美。都體會着那份真情,帶着自己的感受讀一讀吧。

師:孩子們偷瓜還有沒有別的原因,你從文章的其他部分看出了什麼?

預設點四:文章的第三部分李善才開始為毛頭娃崽們提供一片“破壞”的天空,他“草帽遮着臉,躺在窩棚裏睡”。奇怪的是孩子們卻不再來了。

生1:孩子們偷瓜其實就是出於好奇心和這場冒險遊戲的趣味性,我是從文章的第三部分看出來的。李善才為了感激孩子們,當孩子們再來偷瓜的時候,他用“草帽遮着臉”假裝睡覺,讓他們可以大大方方的把瓜拿走,可是孩子們卻不在來了,因為孩子們的目的不是要得到西瓜,而是偷瓜的冒險性以及和李善才鬥智鬥勇的趣味性。

師:分析的很有道理,帶着你的體會讀一讀。

預設點五:文章最後一段意味深長,留給讀者無限想象空間。(老師要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多角度推理)

師:文章的最後一段提到李善才地邊的瓜比地中的侍弄的好,這是為什麼呢?

生1:李善才為了報答孩子們故意把地邊的瓜侍弄好。

生2:孩子們收起了好奇心,不在搞破壞,才使地邊的瓜長得好。

四、想象情境、改編劇本

1、小組分工合作,編排課本劇;2、彙報表演

五、拓展作業:

1、你的童年生活也一定多姿多彩,想一想你有沒有這樣的經歷,然後再把它寫在小本本上,如果沒有,你聽説過這樣的故事嗎?也把它寫在小本本上。

2、讀了偷瓜的故事,你會覺得它的背後還隱藏着另外一些情節。請你根據下面的提示來推想一下吧?

⑴三奶奶和李善才之間的故事。

⑵李善才把地邊的瓜侍弄的比地中的好。

文題“偷瓜”所指的偷和平常意義的偷盜行為不同,必須走進文本,到字裏行間去解讀,以題目作為切入點,以疑促讀。

教師認真傾聽學生讀詞,根據情況及時指出學生易讀錯的字詞,進行鞏固練習。認讀過程定要紮實,為後面的理解打好基礎。

通過分小組自主、合作學習,學生在和諧、民主的氛圍中,討論交流,自由發揮,自由想象,多種不同觀點的碰撞與交流,更充分地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以及團結合作的意識。

老師要抓住重點詞,引導學生聯繫生活體驗談感受,才能讀出真味。

課堂是生成的,教師要善於抓住學生的發言,適時引導、追問,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架設文本—學生--生活體驗之間的橋樑。

在品讀文本的過程中,不着痕跡的滲透寫作方法,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老師要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體會人物性格和情感。同時要不着痕跡的滲透寫作方法,體會動作描寫對刻畫人物性格品質所起到的作用。

教師放手讓學生分角色朗讀,體會不同人物的內心世界,從而瞭解對話描寫對刻畫人物性格品質所起到的作用。

自編劇本,分角色表演,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活課堂氛圍,為學生提供廣闊的自主學習空間,達成對文本的理解與感悟。

課後檢測題:

一、給帶點的字注音

毛頭娃崽 攆 威風凜凜 攥着 禁不住 拽住 侍弄 作踐 咋的

二、你怎麼理解課文中的“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