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動手做做看教學設計15篇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1.73W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教學設計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節。怎樣寫教學設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動手做做看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動手做做看教學設計15篇

動手做做看教學設計1

【學習目標】

1、會認“朗”等10個生字,會寫“另”等9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喚起學生不迷信權威、不輕信盲從、勇於實踐的意識。

3、能根據課文內容進行想象,並把想象的內容寫下來。

【課前準備】生字卡片、教學掛圖或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當你們在生活中遇到不懂的問題,你們是怎麼做的呢?(鼓勵學生自由發言,老師隨譏評價)

2、今天,老師要向大家介紹一位新朋友,她叫──(出示生字卡片,學生齊説“伊琳娜”)“伊琳娜”在遇到疑問的時候,是怎麼做的?(板書課題:動手做做看)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識記生字

1、輕聲讀課文:

注意讀準字音,遇到不認識的字要多讀幾遍。

2、自主識字:

學生自己識記生字,對自己認為難記的字,想辦法把它記住,把不好記的字標出來。

3、小組內交流學習生字的情況:

介紹自己是怎麼記字的;討論不好記的字怎樣把它記住。

4、全班交流:

全班齊讀去掉音節的生字,交流識記生字的方法。

5、書寫生字:

討論如何把字寫正確、寫好看;完成課後“我會寫”的內容,老師巡視指導;學生展示自己所寫的字,老師隨機評議。

三、學生自讀課文,用“──”勾出科學家朗志萬提出的問題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孩子們,誰來告訴大家,科學家朗志萬提出了一個什麼問題?(課件出示朗志萬的問題,生齊讀)

二、再讀課文,討論交流

1、學生自讀課文,想想孩子們聽了科學家的問題是怎麼想的?用筆勾畫出來。把不明白的地方做上符號。

2、小組討論解決問題,老師巡視指導。

3、交流體會:

老師重點引導體會句子中帶橫線的部分,讓學生感受在生活中要勤于思考,敢於實踐。

⑴ 伊琳娜越想越生氣,第二天一早就去問朗志萬:您怎麼可以提這樣的問題,來哄騙我們小朋友呢?

⑵ 朗志萬聽了,哈哈大笑。他説:“我不是哄騙你們。我是想讓你們知道,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要動手做做看。”伊琳娜聽懂了朗志萬的話,高興地笑了。

三、拓展課文內容

1、伊琳娜聽懂了朗志萬的話,高興地笑了,你想這時他可能會説些什麼?

2、學生思考後自由發言。

3、鼓勵學生把自己説的話試着寫下來。

4、老師小結。

四、鞏固生字

做組字遊戲,出示要求會認、會寫的字,學生進行組詞競賽。

五、課外作業

動手做做課文中的實驗:把放入手中的物體變一變,仔細觀察,滿出水的多少與放進物體大小有沒有關係。

【教學後記】

我國教育家葉聖陶説,要使學生“自己讀書”,就是要培養學生獨立閲讀的能力。每一篇課文的教學都要從這個目標着眼,採取適當的訓練措施,使學生的閲讀能力一步一步地向着目標邁進。閲讀教學除了着重培養閲讀能力,同時還有一個任務,就是要培養良好的閲讀習慣:認真讀書,一邊讀,一邊想,一邊動筆圈、點、畫、記,做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讀書時坐姿端正,注意用眼衞生;善於使用工具書;堅持課外閲讀等等。

動手做做看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會認16個字,會寫12個字。

2.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故事的趣味,並從故事中受到啟發。

3.喚起不迷信權威、不輕信盲從、勇於實踐的意識。

重點難點:

1、 重點:認字、寫字、朗讀課文。

2、 難點:課文的感情朗讀、理解。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方法:朗讀、體會、感悟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故事導入,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

(一)檢查字詞

1.課件出示生字,學生自由試讀。

2.學習小組組長檢查成員認字情況,並交流識字方法。

3.全班彙報交流識字情況和識字方法

小組彙報為主,全班補充評價

4. 開火車讀生字。

5.課件出示詞語,多種形式讀詞語(齊讀、小老師領讀、指名讀等)

(二)檢查課文

1.課件或錄音機範讀。

2.自由模仿讀課文

3.組內讀,互相幫助,力求讀正確

4.開火車讀,要求讀得正確、流利;

5.男女生賽讀。

(三)遊戲,鞏固字形

出示課件:一棵高大的蘋果樹上掛滿了紅彤的蘋果,點擊他們會出示自己的生字。

師:你們想和蘋果交朋友嗎?想和蘋果交朋友有個條件,就要得讀有關蘋果身上的生字,並給生字組個詞語

三、教學寫字。(課件出示生字)

1.我會讀,讀出生字。

2.我會記,記住自己用什麼辦法記住了。

3.我會寫,指導書寫。

四、指導自學

1、學生自學課文,圍繞“讀了課文,你知道了什麼”這一問題進行標、畫、記

2、小組內交流自學收穫,教師隨機點撥指導。

第二課時

一、檢查字詞,課文朗讀

二、教師適時點撥提升

1.快速讀文,思考:讀了課文你知道了什麼?

(重點抓住“哄騙”等引發爭辯)

2.讀課文結尾郎志萬的話,説説應該怎樣理解?

教師相機出示:哄騙 要動手做做

3.出示生氣和微笑兩張頭像,帶着“伊琳娜為什麼生氣”和“為什麼又笑了”兩個問題展開討論。

三、補充拓展訓練

1、科學家的話,我們儘量去試一試。

2、我們不能完全相信科學家的話。

3、當自己懷疑時,一定動手試一試。

4、我們要學習科學家的態度和思維

四、推薦閲讀

讀《小馬過河》,説説自己的感受

動手做做看教學設計3

《動手做做看》是第二單元的第一篇課文,講了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科學家郎志萬把一個錯誤的結論告訴孩子們,再問孩子們為什麼,目的是讓孩子們知道,“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要動手做做看”。

一、複習導入

板書:哄 騙

你們還認識嗎?(齊讀)

指導書寫:陳彥如欺騙老師説,他把一匹馬壓扁了,同學們一聽,鬨堂大笑。(送入田字格,帶讀詞語:哄騙、鬨堂大笑、欺騙)

回顧課文:

①課文中還有一位小朋友也被哄騙了,她的名字叫“伊琳娜’。(板書),是誰哄騙了她呢?朗志萬(板書),他是法國著名科學家。

②誰能用黑板上的詞概括一下文章講了一件什麼事情?(科學家朗志萬哄騙了伊琳娜。)

二、學習課文

(1)圍繞“哄騙”展開討論:

①讀課文,思考:朗志萬是怎樣哄騙伊琳娜等小朋友的?

討論:屏幕出示朗志萬的話:請生讀—理解—齊讀

重點理解“漫”

討論:對於朗志萬的問題,小朋友是如何回答的?

同學們,人們一般會懷疑科學家的話嗎?(不會懷疑)

那麼,對於科學家朗志萬的話,小朋友們有沒有懷疑?(沒有)

所以一位小朋友毫不懷疑地説: “因為金魚身上有鱗。”(讀出毫不懷疑)

所以另一個小朋友十分肯定地説: “一定是金魚把水喝下去了。”(讀出不假思索)

(2)圍繞伊琳娜的實驗揭示文意——“動手做做看”。

a 伊琳娜覺得他們説對了沒?(伊琳娜覺得他們都沒有説對,但自己又想不出道理來。她回到家裏問媽媽。)

b體會媽媽的話,理解其中的含義

出示:媽媽説:“不能光想,你動手做做看!”

①體會“光”在句子中的意思,並用這句話隨時提醒自己 ②讀好媽媽的話。

C 讀第五自然段,思考:

伊琳娜動手做了嗎?

她是怎麼做的?

結果怎樣?

交流:①結果是:“哎呀,和朗志萬説的不一樣。”

②你們能用朗讀把伊琳娜生氣的樣子表現出來嗎?注意讀出質問的樣子。一起讀讀。(讀第六自然段)

③體會她當時的心情。(伊琳娜看到這樣的結果是怎麼想的?)

(3)釋題:不是真的哄騙,昇華主題:敢於質疑。

①看到這樣的結果,她是怎麼做的?(生氣、質問)

②朗志萬聽到伊琳娜生氣的質問會有什麼反應?

出示:朗志萬聽了,哈哈大笑。他説:“我不是哄騙你們。我是想讓你們知道,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要動手做做看。”

討論:①朗志萬是不是真的在哄騙小朋友呢? (板書:哄騙加上引號)

②伊琳娜聽懂了科學家的話,你聽懂了嗎?

讀了朗志萬説的話,我知道了不要隨便相信別人的話,要自己去試一下才知道

③你能把你的理解用這樣的方式總結一下嗎?〈課件顯示:()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要()〉。

④討論:平時你懷疑過大人説的話嗎?

三、總結:

老師説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要親自試一下才知道。

爸爸媽媽説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要認真想一想。

電視裏做的實驗結果不一定都是對的,要動手做做看。

⑤。那科學家的話是不是不要信?讀課文結尾朗志萬的話,説説應該如何正確理解這句話。。教師提示下面幾中理解引導學生討論。

a科學家講的話,我們都應該儘可能地去試一試。

b我們要懷疑科學家講的話。

c當我們對科學家的話有懷疑時,一定要想辦法證實一下。

d我們應該好好學習科學家的科學態度和思維方式。

(4)、分角色讀課文,想想伊琳娜是個怎樣的孩子?

分角色讀全文

討論小結:伊琳娜是位敢於質疑的孩子。

介紹伊琳娜:是居里夫人的女兒,也是一位科學家。

四、拓展

讀《兩個鐵球同時落地》

做實驗:杯子裏裝滿水,在上面放上一張紙,然後把杯子倒過來,水會不會灑出來呢?

五、板書設計:

動手做做看

科學家 敢於質疑

附錄(教學資料及資源)課件、一個玻璃杯、一張紙。

動手做做看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會認10個字,會寫9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故事的趣味,並從故事中受到啟發。

3、喚起不迷信權威、不輕信盲從、勇於實踐的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認字、寫字、朗讀課文。

2、難點:課文的感情朗讀、喚起不迷信權威、不輕信盲從、勇於實踐的意。

【教學方法】

自主探究識字、小組合作檢查、朗讀感悟。

 【教學準備】

投影儀、卡片、圖片、古箏曲。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趣

1、直接揭題。

2、設疑:

⑴通過預習你知道課文主要寫了誰?他們之間有什麼區別?

板書:朗志萬和伊琳娜

他們之間的不同學生可能會説年齡大小,引導學生説出身份的不同。

⑵什麼樣的人才能叫科學家?

有學問的科學家跟伊琳娜會發生故事呢?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畫生字新詞。

2、找出小朗志萬説的話,做上記號。

三、學習生字

1、自學課文,畫出生字,多讀幾遍。

2、同桌互讀生字和課文。

3、檢查自學情況:

⑴説説你幫同桌糾正了哪個音。

板書這些生字,學生齊讀生字。

⑵識字遊戲:

①師説生字偏旁,學生猜字;學生説偏旁學生猜字。

②小兔開門遊戲。

⑶認讀生字詞語。

4、寫字指導:

重點指導:“朗、喝、騙”字。

5、初步感知課文:

⑴課文講了朗志萬和伊琳娜的一件什麼事?

⑵出示朗志萬的話:一個杯子裝滿……這是為什麼?

讀一讀,你讀懂了什麼?

教師可做以下引導:別的東西指什麼?但是放什麼水不會漫出來?

用句式“除了裝滿水的杯子放進其他東西,水都會”。

⑶你對這個問題有什麼疑問嗎?

四、生練寫生字

第二課時

一、複習鞏固生字

1、認讀詞語。

2、板畫“杯子”和“金魚”,板書:水漫出來了。

二、朗讀感悟

1、你對這個問題有什麼看法?

2、書上的小朋友是怎麼説的?

學生讀有關句子,從他們的話裏你知道這幾個小朋友同意朗志萬的觀點嗎?

板書:同意

3、你對他們的回答有什麼看法?

4、伊琳娜是怎樣想的?

讀句子:伊琳娜覺得他們都沒説對,但自己又想不出道理來。

“他們”指的是誰?帶進去讀一讀。

從這句話可以看出伊琳娜同意朗志萬的觀點嗎?

板書:不同意

假如你就是伊琳娜你會有什麼想法?

從伊琳娜不像其他小朋友人云亦云,可以看出她有什麼樣的品質?

(要有自己的主見,不輕信盲從)

5、遇到問題,你是怎麼做的?伊琳娜是怎麼做的?

如:查資料、請教等等都是學習的好方法。

讀媽媽的話:不能光想,自己動手做做看!

理解“光”字。

6、伊琳娜在動手做實驗中發現了什麼?

出示杯子和金魚,讓學生上台做實驗。

讀句子:哎呀,和朗志萬説的不一樣,水漫出來了。

7、互動:

此時此刻的伊琳娜會怎麼想、老師當記者來採訪。

8、朗讀伊琳娜説的話:

您怎麼可以提這樣的問題,來哄騙我們小朋友呢!

理解“哄騙”,多種形式讀。

9、朗志萬真的是哄騙嗎?説説自己的理由。

為什麼他會笑?你從他的話裏知道了什麼道理?

10、伊琳娜為什麼聽了他的話高興地笑了?她會對朗志萬説些什麼?

教學名言:實踐出真理!

三、朗志萬的話,進行發散思維訓練

1、我們要學習科學家的科學的態度和思維方式。

2、當我們對科學家的話有懷疑的時候,一定要想辦法證實一下。

三、總結課文

1、分角色朗讀課文。

2、伊琳娜值得你學習嗎?為什麼?你想對伊琳娜説些什麼?

四、實踐活動

收集名人名言。

【板書設計】

金魚圖其他小朋友(同意)

朗志萬水杯圖

水不會漫出來伊琳娜(不同意)水漫出來了

科學家的話不一定是對的,要動手做做看!

 【課後反思

小孩子的思維最容易被牽引,人云亦云的。比如我們老師上課提一些導向性的問題:“這張圖美嗎?”學生肯定會迎合你回答:“美──”!課程標準強調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以及提倡學生質疑問難。選入這樣的文章無疑是教育孩子做任何事要有主見,敢於質疑的好素材。如果我們教師只停留在“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是對的,要動手做做看”這個科學素養的培養定位上,顯然過於膚淺。所以我在教學這篇課文時,設計了“朗志萬和伊琳娜有什麼區別”,旨在讓學生明白“朗志萬是科學家,他可以説是知識的權威。”然後緊緊抓住“其他小朋友”和“伊琳娜”對待“朗志萬”提出的問題的不同態度,來引導學生感悟“伊琳娜”身上所發光的品質──那就是敢於向權威質疑,不輕信不盲從。讓學生感悟這道理就是要讓學生做一個生活的有心人。這也是動手做做看的前提,發明創造的關鍵!也是現在小孩所缺少的品質啊!我們天天喊着“尊重學生”,我們可以瀟灑地把課堂對學生拱手相讓,可以允許學生自選作業……然而,你可曾想到,往往是我們老師對教材沒有深層的處理,使我們的學生失去了一次提升素養的機會啊!

動手做做看教學設計5

一、導入

1、你們平常在家都自己動手做過什麼嗎?

2、今天我們就學習一篇關於動手的課文。板書課題:動手做做看。生齊讀課題。

二、初讀感知

1、師範讀課文。生給課文標上自然段的序號。

2、法國科學家朗志萬喜歡給小朋友提一些有趣的問題,今天他的問題又會是什麼呢?請七個小朋友分別把這篇課文讀一遍,其他同學思考:朗志萬提的什麼問題?

3、這些同學讀得真不錯,讓我們向他們學習,請全班同學把這篇課文一起讀一遍,好不好?(全班齊讀課文。)

4、誰來讀朗志萬提出的問題?

5、小朋友聽後是怎麼回答的呢?請你找到文中的句子讀一讀。

6、其中有一個小朋友不相信他的話,可又不知道該怎麼辦?她是誰呢?(伊琳娜)

請女同學把第四自然段讀一讀。

並請一生讀媽媽的話。板書“不能光想,你動手做做看”。

那伊琳娜是怎麼做的呢?用線畫出來。

三、動手實驗,解決疑問

1、那結果到底是怎麼樣的呢?百説不如一做,讓我們做做實驗來看看結果,怎麼樣?

2、(師把一玻璃杯放在高凳上,再當場裝滿水)讓一名學生把魚缸裏的金魚輕輕放入杯中,其他同學觀察實驗結果。

3、通過實驗,我們發現結果是——水溢出來了!

4、做了這個實驗,你有什麼感受?

5、請同學們再讀第五段。體會驚訝的語氣。

四、迴歸課文,感情朗讀。

1、伊琳娜和我們做了同樣的實驗,請同學們找到她做完實驗後對朗志萬説的話,想想該用怎樣的語氣讀呢?(生氣,覺得自己受了騙)

2、讓我們像他們一樣,讀讀這句話,讀出自己的體會。

3、同桌互相交流,怎麼樣理解這句話的。

4、聽了同學們的朗讀,我也想加入你們的行列,和你們合作讀好這篇課文,你們願意嗎?(分角色朗讀。)

5、説説寫寫:伊琳娜聽了朗志萬的話,可能會説些什麼呢?

五、拓展實踐,深入探究

1、科學家的話不一定都是對的,那其他人説的話是否都是對的呢?

生自由發表對論斷的看法。

2、伊琳娜長大後會是個怎樣的人呢?回家查找資料。

動手做做看教學設計6

一、創設情境,兒歌引入

人有兩個寶,雙手和大腦。雙手會做工,大腦會思考。動手不動腦,事情辦不好;動腦不動手,啥也辦不到。動手又動腦,才會有創造。

設計意圖:這是一年級下冊語《文園地四》上已學的一首兒歌。採用孩子們喜愛又熟悉的兒歌導入,實現新舊知識遷移,給學生創設了一種輕鬆愉悦的情境,引起孩子對課堂學習的濃厚興趣,而且對所要學習的新課也興趣大增,會有主動學習的願望。(新課標指出——讓學生有自主學習的興趣和願望,這樣能更好地實現學生學習主體角色轉換)

二、初讀課文,識記生字

1、請小朋友分段朗讀課文,儘量讀正確;其餘同學認真聽,聽出讀的同學是否讀正確,聽完後用自己的話説説這篇課文講了誰的什麼事。(學生交流)

設計意圖:無論是讓學生的讀還是聽,都要有一定的目的性,同時培養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不僅是要自己能讀懂課文,還要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大家。

2、請同學們大聲朗讀課文,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識記生字,讀完之後劃出你不認識的字,多讀幾遍,注意讀準字音,識記字形。

設計意圖: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無論在課堂中有什麼樣的活動都是以學生為主,讓他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進行學習,使學習對他們來説成為一種樂趣。同時關注學生的差異,讓他們自己找不認識的字,這樣的學習就有了一定的目的性。

3、老師用多媒體把生字朋友請到了大屏幕上,開火車讀、齊讀生字,檢查學生的識字情況,邊識字邊鞏固識字方法,採用各種方式識記生字,説説你是用什麼好的方法記住他們的。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是檢查學生的認字、識字情況,充分肯定每個學生識字的方法,給他們鼓勵和自信。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

三、細讀課文,整體感悟

課文的小主人公是誰?她遇到了一個什麼樣的問題?

1、在課文中找一找,奇怪的問題是什麼?奇怪在哪裏?“滿”與“漫”一樣嗎?有什麼不同?按他所説,放進一條金魚,“卻不是這樣”,“這樣”指的是什麼?那麼結果是什麼?這個問題是誰提出來的?在你的心目中什麼樣的人才能稱之為科學家?朗讀科學家的話,前兩句讀出肯定的語氣,第三句讀出提問的語氣。

設計意圖:以問題串聯的形式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抓住重點的字詞理解科學家的話,從整體上讓學生知道這個奇怪的問題為什麼“奇怪”。加強朗讀訓練,提高朗讀技能。

2、當科學家提出這個問題之後,小朋友們各有什麼反映?

設計意圖:對於低年級的學生來説接受知識主要是以直接的感受和經驗為主,這一環節採用圖文結合的形式讓學生理解當時小朋友的反映,這樣更為生動形象一些。

3、前兩個小朋友相信了嗎?他們為什麼相信?(崇拜科學家)你認為他們説的對嗎?伊琳娜是怎樣想的?(她認為不對)但是卻想不出什麼道理,有了疑惑。生活中當你對遇到問題的時候是做的?看看課文中的伊琳娜又是怎麼做的?

設計意圖:新課程改革中強調知識的學習和對問題的理解要聯繫學生的生活經歷,讓他們從把課文中的事例與實際生活相聯繫,當自己遇到了這樣的問題的時候會是怎麼來處理的?把自己的行為與課文中的主人公進行比較。

4、對,她去問了媽媽。想想説説:把自己當成文中的伊琳娜,會怎麼向媽媽那請教?她的媽媽是怎麼告訴她的?把媽媽的話多讀幾遍,想想:“光想”是什麼意思?“光”能換成別的什麼詞呢?媽媽的話是什麼意思?聽了媽媽的話,伊琳娜是怎麼做的呢?

設計意圖:通過角色轉換,讓學生將文中情景置於生活中,進行思維和語言表達訓練。朗讀並理解媽媽的話,體現語文教學的基本主體。

四、現場實驗,驗證説法

1、孩子們,你們相信她的實驗嗎?那你想怎麼辦?

設計意圖:結合本文所學的內容讓學生也親自動手實驗一下,檢驗文中的小姑娘做的實驗是否是對。讓培養學生敢於質疑、勇於實踐的科學意識。新課改中指出要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不僅有想法,更要有行動。

2、(做實驗)你看到了什麼?想説點什麼?科學家一開始在我們的心目中是那樣的偉大,小朋友是那麼的崇拜他,但是他卻告訴小朋友們一個錯誤的答案,伊琳娜越想越生氣。那你從哪些地方看出她生氣了?設計意圖:將課文中的實驗在課堂上重現,讓學生通過自己所看到的實驗和自己的仔細觀察看到的結果,來用事實證明科學家的話是不對的,從而讓學生有一種成功感。

五、總結課文,加深理解

1、伊琳娜的實驗結果和科學家説的一樣嗎?這時她心裏怎麼樣?生氣了的表情是怎樣的?説話的語氣會是怎樣的?她生氣的時候的表情會是怎樣的?會怎麼説?朗讀課文中伊琳娜生氣了説的話,讀出生氣、質問的語氣。

2、科學家真的是在騙我們小朋友嗎?(不是)那他為什麼要這麼做呢?他的目的是什麼?

設計意圖:通過對課文的學習,學生應該能夠理解科學家當時為什麼要“欺騙”小朋友,從而讓他們知道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是對的,不管什麼事,只要是自己有懷疑就要親自動手做做看。

3、聽了他的話,伊琳娜還會生氣嗎?為什麼笑了?可能會説什麼?

設計意圖:新課標中指出,讓學生充分的體驗,讓他們有體驗的過程。在這裏就設計了這麼一個環節,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進行角色轉換,如果自己是科學家、是伊琳娜當時會説些什麼呢?

4、分角色演讀課文,師生共同再現課文情景。

設計意圖:新課標中指出,讓學生充分的體驗,讓他們有體驗的過程。在學完了課文之後,在這裏就設計了這麼一個環節,形象再現課文內容,再一次從整體上讓學生來把握課文所講述的內容,給學生一個完整的感受和反饋的過程。

六、課外拓展,昇華主題

1、教師表情講述《小馬過河》的故事,讓孩子們再次感受親自實踐的重要性。

2、説一説:學了課文,聽了故事,你明白了些什麼?

設計理念:通過説一説,讓學生充分表達,並引導學生表達完整,一方面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另一方面訓練學生的對文章內容和思想的概括、理解能力,從説中更加深對文章中科學思想、科學精神感悟,以完成本課知識技能訓練目標,併為進入三年級學習篇的訓練打些基礎;完成課堂情感目標——讓學生樹立正確的科學思想:不迷信權威、不輕信盲從,培養正確的科學態度——敢於質疑、善於思考、勤於實踐。

3、在教師的贈語聲中結束課堂教學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耳聽為虛,眼見為實;

勤動手和腦,才會有創造;

勤動手和腦,成功就近了;

動手做做看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瞭解課文主要內容並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理解“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的含義。

3、動手實踐,解決學習和生活中的疑問。

 【教學重點】理解“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這句話的含義。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敢於大膽質疑,動手實踐的能力。

【教學方法】創設情境,合作探究。

 【教學媒體】魚缸、金魚。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1、師: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13課,請同學們齊讀課題。

2、根據上節課的學習,誰來説一説本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二、學習課文(1~4自然段)

1、再讀一遍題目。師:像“動手做做看”這樣的字樣在文中出現了幾次?都是誰在什麼情況下説的呢?請同學們輕輕打開書,拿出筆在書上畫出相關的語句。

(師板書:朗志萬 媽媽 伊琳娜)

2、過渡,師:法國科學家朗志萬喜歡給小朋友提一些有趣的問題,今天他的問題又會是什麼呢?請同學們自讀課文第一自然段,用波浪線畫出他提的問題,並讀一讀。(指名讀)

3、如果當時你在場聽到這樣奇怪的問題,你會怎麼想呢?

4、師:課文中還有兩個小朋友,他們是怎樣説的呢?請同學們找到兩個小朋友説的話,同桌分角色練習讀一讀。

同桌分角色自由練習朗讀。

師引導:我認為這兩個小朋友的話應該讀出想也不想的感覺來。想也不想可以用我們學過的哪個詞來代替?

生答:不假思索、毫不猶豫!

(師相機指導,讓學生讀出自己的這種感覺。)

師:聽了同學們的朗讀,我也想加入你們的行列,和你們合作讀好這篇課文,你們願意嗎?(師導讀,生接讀。)

師:法國科學家朗志萬有一天給小朋友們提了一個奇怪的問題──

生:“一個杯子裝滿了水……這是為什麼呢?”

師:一個小朋友毫不猶豫地説──

生:“一定是金魚身上有鱗。”

師:另一個小朋友肯定的説──

生:“一定是金魚把水喝下去了。”

師:伊琳娜覺得他們説得都不對,但自己也想不出道理來,於是回去問媽媽,媽媽説──

生:“不能光想,你動手做做看。”

5、你如何理解媽媽説的話?(投影出示這句話)

⑴ 換詞理解“光”。

⑵ 指導朗讀:應該用怎樣的語氣來讀?(鼓勵性的語氣)

⑶ 你怎樣評價這位媽媽?

⑷ 如果你遇到什麼問題去問爸爸媽媽,爸爸媽媽會怎麼説呢?

小結過渡:教育的成功是有多種因素的,不要冷落生活中孩子任何一些看來幼稚可笑的問題,充分調動孩子們去親身動手動腦解決問題。

三、學習課文(5~7自然段)

1、伊琳娜受到媽媽的啟發和鼓勵決定自己動手做做看,我們來重複一下她的實驗經過好嗎?

(學生動手做實驗)

2、師:你聽到一位鼎鼎大名的科學家提出一個問題,通過你自己的實驗證實與他説的不一樣,你會怎麼想?怎麼做呢?

3、伊琳娜也是這樣想,這樣做的。在文中找一找這樣的語句,你怎麼理解?小組討論學習:

⑴ 想:“哎呀,和朗志萬説的不一樣,水漫出來了。”

① 指導朗讀“哎呀”。

② 換詞理解“漫”。

⑵ 做:伊琳娜越想越生氣,第二天一早就去問朗志萬:“您怎麼可以提這樣的問題,來哄騙我們小朋友呢?”

① 這句話的意思是什麼?

(您作為一名科學家不應該提這樣的問題,來哄騙我們小朋友。您本來就知道放進—‘條金魚後,水也會漫出來,還提出這樣的問題,哄騙我們小朋友。)

② “第二天一早”可不可以説:“第二天”或“一早”呢?(着急生氣地質問,想得到一個結果。)

③ 指導讀出生氣的語氣。採取學生自己練讀、評讀的形式完成。

4、體會朗志萬話的意思:

出示句子,理解意思。伊琳娜聽懂了什麼?

朗志萬聽了,哈哈大笑。他説:“我不是哄你們。我是為了讓你們知道,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

⑴ 理解“哈哈大笑”(會心的笑,善意的笑,為有孩子敢於挑戰權威而笑,為自己的啟發下有孩子去驗證而成功的笑。)

⑵ 比較:媽媽:“你動手做做看。”(板書:你)

朗志萬:“要動手做做看。”(板書:要)

[媽媽是提出的建議和鼓勵;朗志萬是啟發同學們應該怎樣去做;伊琳娜由聽了科學家的話的迷茫,到得到媽媽的建議到自己親身(板書:親身)去實踐,已經證明了一個深奧的道理:(板書:實踐出真知)]

師小結:不要不加思考地相信別人的話。對待別人説的話或提出的問題,不光要動腦筋想一想,而且還要動手做一做。

5、分角色配合讀第六至七自然段。

四、總結

1、讀後,你從伊琳娜動手做實驗這件事中,受到什麼啟發?(拿出本、動筆寫一句話,強調書寫。)

2、你贊成“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這句話嗎?

(組內陳述觀點和理論、集體彙報。)

動手做做看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會讀“朗、志”等10個生字,規範書寫“另”等9個字。

2、學生用不同語氣分角色朗讀課文,瞭解到伊琳娜勇於動手做做的可貴。

3、學生認識到,只有親自試試才能確定事情的真實性,樹立遇事多動手的思想。

【教學重點難點】

1、指導識字、寫字,在朗讀中瞭解伊琳娜勇於動手做做的可貴。

2、樹立遇事動手的思想,認識到只有親自試試,才能確定事情的真實性。

【教學準備】

1、生字卡片。

2、製作簡單課件。

3、蒐集類似的小故事。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動畫激趣

大家喜歡聽故事嗎?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個好聽的故事,請聽《小馬過河》。(播放動畫,聽故事)

聽了這個故事,你有什麼想説的嗎?(指名説)

是啊,小馬親自一試,才知道河水既不像老牛説得那樣淺,也不像松鼠説得那樣深。那麼當你們遇到不能確定的事情時,有親自試一試,動手做做看的習慣嗎?

這是一種科學的態度,是一個好習慣。課文就給我們講述了一個有關動手做做看的故事。

設計意圖:以《小馬過河》的故事導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學生對故事內容的思考,讓學生有了主動學習的熱情,再去接觸文本,一定會有更多的感觸和發現。

二、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我們先來讀讀這個有趣的故事吧。

1、學生自由讀課文。

現在大家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試試讀讀這篇課文,看看怎樣才能把課文讀得正確、通順、流利。

2、要想讀好課文,先得解決這一隻只“攔路虎”,看看誰是勇敢的武松?(出示字卡),指名認讀生字,識記生字。

3、在勇敢的武松面前,這一隻只“攔路虎”都被打敗了,讓我們再一起來讀一讀,記一記(出示詞卡認讀)。

4、請同學們再讀讀課文,讀好一段就給自己畫個“”,如果這一段沒讀好,就再讀一遍,給自己畫朵“”。

5、和自己的同桌讀讀畫“”的段落,看看能不能在小夥伴的幫助下,雲開霧散,得一個“”。

設計意圖:從識字到讀好課文,一步步落實,讓學生經歷初讀的全過程。將生字比作一隻只“攔路虎”,學生成了打敗“攔路虎”的“武松”,讓學生產生一種成就感,促使學生主動識字。學生是閲讀的主人,讓學生對自己的朗讀作出評價,太陽是對自己的獎勵,而云則是對自己的提醒,發揮合作學習的作用,在他人的幫助下,雲開霧散,得一個太陽。有坡度的自我評價,讓學生越讀越想讀,越讀越好。

三、整體朗讀,以思促讀

剛才不少同學都得到了很多“”,現在,我就要來考考大家,誰來讀讀第6自然段,2~3名同學朗讀。

1、伊琳娜為什麼生氣?請同學們找到有關段落讀一讀。

2、指名説,引導讀好相關段落。

3、是啊,小朋友這麼相信朗志萬,可他卻騙了小朋友,確實讓人生氣,你能學學伊琳娜的語氣讀這句話嗎?指導讀好第6自然段。

4、郎志萬真的是“哄騙”嗎?結合課文説説理由。

5、讓我們一起來讀讀科學家郎志萬的話。想一想,伊琳娜為什麼又笑了(使學生懂得在生活和學習中要善於質疑,注重實踐,不要迷信權威)。

6、在伊琳娜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是誰的建議提醒了她?

⑴讀媽媽説的話,體會“光”在句子中的意思。

⑵反覆讀這個句子,用它隨時提醒自己,不能光想不做。

7、分角色讀文,進一步體會文意(進一步體會這個事故帶給我們的啟示):

⑴在四人小組裏練習分角色朗讀。

⑵學生自主選擇想扮演的角色,師生分角色朗讀全文。

設計意圖:以“伊琳娜為什麼生氣”這一問題引導學生自主讀書、主動探究,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調動學生讀書探究的積極性。在學生與文本充分對話的過程中,教師適時點撥,讓學生逐步領悟課文帶給我們的啟示。

四、嘗試實驗,啟迪思維

1、我們也來做一做這個有趣的實驗吧!親自去驗證它的真實性。

指名學生做實驗,其他學生認真觀察,説説自己觀察到的現象。

2、讓我們都來做個有心人,用好自己的兩件寶,用自己的勞動和智慧去發現、去創造吧!齊聲朗讀《人有兩件寶》。

設計意圖:伊琳娜想到的,我們的學生也能想到,讓學生做做這個有趣的實驗,既驗證了它的真實性,又讓學生有了一次實踐的機會,進一步認識到只有親自試試,才能確定事情的真實性,養成動手做做看的好習慣。

動手做做看教學設計9

課情分析:

《動手做做看》主要寫伊林娜在朗志萬的啟發和鼓勵下,通過親自動手做做看,終於明白了一個深刻的道理——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是對的,告訴我們,要敢於向權威挑戰,不迷信,不盲從,勇於實踐。文章情節簡單,但卻富於情趣;語言平實,卻給人以啟迪。故事緊緊圍繞伊林娜的情緒變化順勢展開,我們要以此為切入點,激發學生讀書探究的慾望,喚起學生的科學意識。

對於這一生活細節,孩子們有過想法但沒有實踐經歷,強烈的好奇心會趨使他們興趣盎然的走進文本,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反思,從而積澱成科學素養。 教學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9個字。

2.抓住伊林娜的情緒變化的確語句,感受故事的趣味,並從故事中受到啟發。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通過動手實驗進一步喚起學生不迷信權威、不輕信盲從、勇於實踐的意識。 教學重點:

抓住描寫伊林娜情緒變化的語句,探究感受故事的情趣,練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課文的感情朗讀、喚起不迷信權威、不輕信盲從、勇於實踐的意識 教學準備:

金魚卡片、圖片、實驗器材(魚缸、金魚、石頭)

教學方法:自主探究識字、小組合作、動手實驗、朗讀感悟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以疑導入,啟智慧之門。

1、揭題: 同學們,你們遇到問題是怎麼辦的?

生:動腦筋想。

生:還要動手做做看。

對!不但要動腦,還要動手做做看。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新課文:動手做做看。(板書課題)

2、學生質疑:

(1)課文主要寫了誰?

(2)有學問的科學家跟伊琳娜會發生故事呢?

3、解決問一:伊琳娜和朗志萬(出示生字卡片,隨即學生字)

隨機板書:朗志萬和伊琳娜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

1、自主選擇學習方式自讀課文,邊讀邊畫出生字,藉助拼音讀準字音。

2.組內交流識字收穫:在小組內講一講自己會

認的字,讀字音,再組詞,並説説自己是用什麼方法記住的。

3、檢查生字情況

(1)抽讀:開火車認讀生字卡片(必須快速記準字音),舉手搶答組詞。

(2)齊讀:去拼音讀(平翹舌、前後鼻音拼讀一遍,連讀三遍)。

動手做做看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故事的趣味,並從故事中受到啟發。

2、學習本課生字,認識生字。

【教學重點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故事的趣味,並從故事中受到啟發。

2、使學生懂得科學家説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

【教具準備】

生子卡片、課件、調色盤、畫筆、金魚等。

【教學時間】

2課時。

一、激趣導入,出示課題。

一隻杯子裏裝滿了水,我在上面放上一張紙,杯子倒過來,水會不會出來。遇到這樣的問題你會怎麼做?出示課題《動手做做看》。

二、自由讀課文質疑。

1、對別人提出的問題或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你動腦筋了嗎?動手做了嗎?讀讀課文,看看伊琳娜是怎樣做的。 (課件出示插圖)

2、提出不懂的生字詞或課文中不理解的句子。

(1)字詞:

鱗:魚類、爬行動物或少數哺乳動物身體表面具有保護作用的薄片狀組織,由角質組成。

哄騙:用假話或手段騙人。

(2)理解難句:

“我不是哄你們。我是為了讓你們知道,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這是科學家朗志萬的話,意思是朗志萬不是真的哄騙孩子;他這樣做的目的是教育學生不要輕易地相信權威,凡事要親自動手做一做。

三、再讀課文,小組討論:

1、默讀思考

(1)課文中哪部分寫了科學家朗志萬向小朋友提出了一個奇怪的問題,小朋友是怎樣回答的。

(2)伊琳娜是怎麼做的。

(3)伊琳娜是怎麼説的。

(4)你贊成“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這句話嗎?

2、彙報:

課文(第1-3自然段)科學家提出為什麼往裝滿水的杯子裏放一條金魚,水不會漫出來的問題。

(第4-5自然段)寫了伊琳娜親自動手做實驗,發現科學家的話是錯的。

(第6-7自然段)寫伊琳娜聽懂了朗志萬的話,明白了他這樣做的目的。

3、學了“動手做做看”你明白了什麼?受到了什麼啟發?

本文通過寫伊琳娜自己動手做實驗,明白了一個道理,教育我們不要輕信權威,對別人提出的問題或生活中遇到的問題要多動腦筋想,多動手做。

動手做做看教學設計11

【教材分析】

本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教學內容。課文簡述在這些孩子中,伊琳娜是個肯動腦筋的孩子,她不盲從,不懂就問。伊琳娜的媽媽也很會教育孩子,她不是直接把答案告訴孩子,而是讓孩子親自實踐,從實踐中獲得正確答案。朗志萬和伊琳娜的媽媽都非常重視培養孩子們的科學精神、科學思維方法和實踐能力。這樣的教育環境,是非常有利於培養孩子們的科學素養。

【學生分析】

這篇課文中科學家以一個很有趣的故事引起了孩子們的注意,同時這篇課文對於孩子們來説也是很有吸引力的。尤其是文中的實驗更是充滿了神祕,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科學就在我們的身邊。對於生字,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識字基礎,掌握了一些識字方法。本課的生字要放手讓學生自學,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同時讓學生懂得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是對的,凡事要動手做做看。

【設計理念】

課標中指出:要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學會感悟,因此在學習本課的全過程中主要是讓學生採用不同形式的讀課文,使學生在讀中感悟課文所藴涵的深刻含義。

同時還要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將課文中的實驗在課堂上重現,讓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操作體會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是對的,要動手做做看。

注重他們學習的過程,關注他們識字的方式的多樣性。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會認15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

2、技能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感受故事的趣味性,並從故事中受到啟發。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並且讓學生知道: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是對的,要動手做做看。喚起學生不迷信權威、不輕信盲從、勇於實踐的意識。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問題導入

老師想請教大家一個問題:這有兩個鐵球,想想如果我從高處讓他們同時落下,你認為哪個先着地?(學生暢所欲言)到底誰説的對呢?我想學習了今天的這篇課文你會知道該怎麼做的。(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採用問題導入的形式給學生創設了一種情境,這樣他們不僅對問題有了濃厚的興趣,而且對所要學習的新課也興趣大增,會有主動學習的願望。新課改中指出要讓學生有自主學習的慾望,這樣我們才能收到好的學習效果。

二、初讀課文,識記生字

1、首先,老師想請小朋友分段朗讀課文,其餘同學認真聽,聽完之後用自己的話説説這篇課文講了誰的什麼事。(學生交流)

設計意圖:無論是讓學生的讀還是聽,都要有一定的目的性,同時培養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不僅是要自己能讀懂課文,還要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大家。

2、請同學們大聲朗讀課文,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識記生字,讀完之後劃出你不認識的字,多讀幾遍,注意讀準字音,識記字形。

設計意圖: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無論在課堂中有什麼樣的活動都是以學生為主,讓他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進行學習,使學習對他們來説成為一種樂趣。同時關注學生的差異,讓他們自己找不認識的字,這樣的學習就有了一定的目的性。

3、老師把生字朋友請到了大屏幕上,你還認識嗎?(採用各種方式識記生字)説説你是用什麼好的方法記住他們的。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是檢查學生的認字、識字情況,充分的肯定每個學生識字的方法,給他們鼓勵和自信。

三、 細讀課文,整體感悟

1、孩子們,在課文中找一找,奇怪的問題是什麼?奇怪在哪裏?“滿”與“漫”一樣嗎?有什麼不同?按他所説,放進一條金魚,結果是什麼?這個問題是誰提出來的?在你的心目中什麼樣的人才能稱之為科學家?(學生自由發言)

設計意圖:以問題串聯的形式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抓住重點的字詞理解科學家的話,從整體上讓學生知道這個奇怪的問題為什麼“奇怪”。

2、當科學家提出這個問題之後,小朋友們各有什麼反映?(課件出示)

設計意圖:對於低年級的學生來説他們接受知識主要是以直接的感受和經驗為住,這一環節採用圖文結合的形式讓學生理解當時小朋友的反映,這樣更為生動形象一些。

3、他們都相信了嗎?他們為什麼相信?(崇拜)你認為他們説的對嗎?你們的想法和伊琳娜是一樣,她也認為不對,但是卻想不出什麼道理,有了疑惑。孩子們當你們對一個問題有了疑惑的時候你們是怎麼做的?那課文中的伊琳娜呢?

設計意圖:新課程改革中強調知識的學習和對問題的理解要聯繫學生的生活經歷,讓他們從把課文中的事例與實際生活相聯繫,當自己遇到了這樣的問題的時候會是怎麼來處理的`?把自己的行為與課文中的主人公進行比較。

4、對,她去問了媽媽,那她的媽媽是怎麼告訴她的?“光想”是什麼意思?“光”能換成別的詞嗎?聽了媽媽的話,伊琳娜是怎麼做的呢?

四、現場實驗,驗證説法

1、孩子們,你們相信他的實驗嗎?那你想怎麼辦?

設計意圖:結合本文所學的內容讓學生也親自動手實驗一下,檢驗文中的小姑娘做的實驗是否是對的呢?讓學生敢於質疑,敢於實踐。新課改中指出要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不僅有想法,更要有行動。

2、(做實驗)你看到了什麼?想説點什麼?科學家一開始在我們的心目中是那樣的偉大,小朋友是那麼的崇拜他,但是他卻告訴小朋友們一個錯誤的答案,伊琳娜也是越想越生氣。那你從哪些地方看出她生氣了?你生氣的時候會怎麼説?試着讀讀課文。

設計意圖:將課文中的實驗在課堂上重現,讓學生通過自己所看到的實驗和自己的仔細觀察看到的結果來用事實證明科學家的話是不對的,從而讓學生有一種成功感。

五、總結課文,昇華課文

1、科學家真的是在騙我們小朋友嗎?(不是)那他為什麼要這麼做呢?他的目的是什麼?

設計意圖:通過對課文的學習,學生應該能夠理解科學家當時為什麼要“欺騙”小朋友,從而讓他們知道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是對的,不管什麼事,只要是自己有懷疑就要親自動手做做看。

2、孩子們,想想當伊琳娜去質問他的時候,科學家為什麼哈哈大笑?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3、聽了他的話,伊琳娜還會生氣嗎?為什麼笑了?可能説什麼?

設計意圖:新課改中指出,讓學生充分的體驗,讓他們有體驗的過程。在這裏就設計了這麼一個環節,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進行角色轉換,如果自己是科學家、是伊琳娜當時會説些什麼呢?

4、用你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讀課文,看看你還有什麼不懂的地方。

設計意圖:在學完了課文之後,再一次從整體上讓學生來把握課文所要講述的內容,有一個反饋的過程。

5、課前的問題你知道怎麼做了嗎?

設計意圖:課文的前後照應,在課前提到的問題要讓學生在學習完了之後想到解決的辦法。讓學生帶着問題進入課文,帶着答案離開課堂。

動手做做看教學設計12

教學要求

1.通讀全文,正確辨析字形、掌握生字詞。

2.理解朗志萬所説“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有是對的。”這一句話的深刻含義。

3.指導學生從伊琳娜的實驗中來體會動手實驗的好處並適時引導學生學習好善於動腦、動手、講求實踐真理的好品質。

重難點、關鍵

1.理解科學家朗志萬話中的含義。

2.培養學生勤動手、動腦的好習慣。

課時劃分:一課時。

預習作業

1.通讀感知全文、自學生字詞。

2.收集有關實踐出真理的名人事例小故事。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啟發:大家還記得《小馬過河》的故事嗎?這則故事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生A:講了小馬開始不敢過河,其後經過自己實踐終於過了河。

生B:這則故事告訴我們什麼都要親自試一試才知行不行。

過渡:説得真好,小馬正是在媽媽啟發下才明白了這個道理,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新課的主人公伊琳娜也正是一位愛動腦,求真知的孩子,我們就來看看好是怎麼做的。

2.板書課題。

3.齊讀課題。

二、感知全文,疏通生字詞

1.自讀課文,自學生字詞。

引導藉助字典及聯繫上下文來理解字詞。讀準字音。

2.生質疑,提出不理解的字詞,師生協作完成。

漫出:流出來,過多了。

鱗:魚類身體上的一塊塊小鱗片。用於護身遊動時使用的。

哄騙:欺騙,瞎起鬨。

3.着重指導個別易錯字形。

鱗:左右結構,右下角為“夕”與“ ”。

漫:換部首比較“慢、蔓”。

娜:換部首比較“哪”。

4.師範讀全文。

5.分角色朗讀全文(女生讀伊琳娜語言,男生讀朗志萬語言)。

三、再讀課文,討論理解

過渡:大家讀了課文,誰來説説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生:朗志萬出難題考同學們。

啟發:説得真好,朗志萬出了一道什麼樣的怪題?

生:杯裏放一條金魚為什麼水不會漫出?

過渡:朗志萬為什麼要提出這道怪題呢?請大家自由讀課文2~7自然段。

1.出示討論題:

(1)朗志萬提出這道題後同學們怎麼做?伊琳娜又是怎麼做的?

(2)結果一樣嗎?從伊琳娜的言行中你們明白了什麼?

(3)朗志萬的話是什麼含義?

2.分小組討論、交流。

師相機適時巡視、指導。

過渡:剛才大家都講座得很認真,現在請你們自由作答,你讀懂什麼內容大膽講。

3.生自由彙報。

生A:老師我想解答第一題,同學們都紛紛猜測是由於魚鱗起作用或者是金魚把水喝了才會讓水不漫出。而伊琳娜卻不贊成,她經過媽媽提示後親自做了實驗來證明。

啟發:説得真棒,還有誰來説。

生B:老師,我從伊琳娜的行為中知道了如果遇到難解的問題。只要我們肯實踐還是可以得到真理。

生C:老師,我知道了無論什麼事都不能盲聽盲信,有疑問時要勇於實踐獲取真知,就像小馬媽媽説的“凡事都要試試才行”。

……

小結:大家都説得真好。的確,當你有疑問或遇到疑難問題時不可偏聽偏信,而應該用實踐來檢驗。

4.出示朗志萬的話,齊讀。

啟發:朗志萬最後對伊琳娜所説的話是什麼含義?

生A:我從他話中明白了只有親自實踐後才能知道真相到底怎樣。

生B:我從中明白了不能因為他是某個名人而認為他們的話都對而全信,應當憑着自己的頭腦,用實踐來檢驗才會得到真理。

小結:説出了老師的心聲,真棒。這正是所謂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惟一標準”。那你們還知道哪些名人也是這樣愛實踐,勤動腦的嗎?

四、延伸教育

1.生自由講述收集的小故事。

2.你們從這些小故事中受到什麼啟發,今後遇到問題你們會怎麼辦?

生A:我也要像伊琳娜那樣多動腦、動手。

生B:我會親自去做做。

生C:如果不能親自做,我也要找有關資料來證明。

……

五、總結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惟一標準”,同學們當我們遇到難題時,不要灰心,也不要偏聽偏信或聽信權威,而就多動腦,動手親自去實驗下,相信真相會在你們的手中。

動手做做看教學設計13

教學理念:

《動手做做看》選自人教版語文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第四單元。本單元的教育專題是“用心思考,勇於創造”。《動手做做看》是本組單元的首篇課文,用一件生活中的小事引出一個深刻的道理,是一篇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培養科學精神,科學思維方法和實踐能力的課文。

教學目的:

1、知識與技能:

⑴ 認讀10個生字。

⑵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故事的趣味,並從故事中受到啟發。

2、過程與方法:

⑴ 通過自由讀大致瞭解課文內容。

⑵ 鼓勵學生用自己已有的識字方法去自主識字。

⑶ 通過朗讀和實驗認識“動手做做看”的意義。

⑷ 通過課外作業鼓勵學生動手做做看。

3、情感與態度:

⑴ 感受動手做做看的樂趣,認識動手做做的意義。

⑵ 喚起不迷信權威、不輕信盲從、勇於實踐的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1、認讀10個生字。學習“朗”、“志”。

2、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認識“動手做做看”的意義。

教學準備:

1、生字卡。

2、做實驗的用具。

課時安排 共兩節課,上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兒歌導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1、不知道同學們是否還記得一年級學的一首兒歌:人有兩件寶,雙手和大腦;雙手能做工,大腦能思考(生答)。

2、這首兒歌告訴我們,平時碰到什麼問題,都要動腦筋思考,有時,還必須動手做做看。

3、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13課《動手做做看》(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以兒歌創造情境,導入課文,一可以讓學生興趣盎然,使學生有“閲讀期待”;二可以很自然引導學生進入本課的學習中去。

二、初讀課文,認識新字

1、自由讀,要求:

⑴ 圈出不認識的字。

⑵ 標出自然段。

2、識記生字:

⑴ 學生當小老師帶讀拼音。

⑵ 教師引導學生識記生字。

比如: 朗:可聯繫學生平時的學習生活組詞,如:朗讀。

志:士+心。或編字謎。

漫:換偏旁:慢──漫。

鱗:為什麼會是魚字旁。

伊、琳、娜:是形聲字。或做加法識記。

哎:為什麼有口。

哄:做加法,口+共。

騙:馬+扁。

⑶ 學生齊讀帶拼音的生字。

⑷ 變魔術:請學生閉上眼睛,老師拿出沒有拼音的字卡讓學生説説有什麼變化。再問學生少了拼音朋友,還認識這些字嗎?緊接着讓學生開火車讀字。

⑸ 將生字寶寶送入課文中,讓學生齊聲讀課文,看能否讀通課文。

設計意圖:學生是學習的主題,而二年級的學生已掌握了一些識字方法,所以在教本課生字時,我注重去啟發學生自己説一説自己是怎樣記住這些字的。另外,通過小老師帶讀、齊讀、開火車讀、將生字送入課文中讀等多種方式,幫助學生更好地識記生字。

三、默讀全文,小組討論問題

1、貼出伊琳娜生氣、高興的頭像,問學生伊琳娜為什麼生氣?為什麼高興?

2、學生默讀課文,選擇自己喜歡的問題尋找答案。

3、學生分組交流答案。

設計意圖:讓學生學會默課,並採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為每一個學生提供自由表達與交流的廣闊空間,便於發揮各自的獨立性和創造性,又利於培養學生傾聽他人意見和積極合作的好習慣。

動手做做看教學設計14

教材分析:

本課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教學內容。本文講述的是一個很有趣的故事:科學家朗志萬為培養孩子們的科學精神和實踐能力,可謂煞費苦心。他把一個錯誤的結論告訴孩子們,再問孩子們為什麼,目的是讓孩子們知道,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要動手做做看。在這些孩子中,伊琳娜是個肯動腦筋的孩子,她不盲從,不懂就問。伊琳娜的媽媽也很會教育孩子,她不是直接把答案告訴孩子,而是讓孩子親自實踐,從實踐中獲得正確答案。朗志萬和伊琳娜的媽媽都非常重視孩子們的科學精神、科學思維方法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這樣的教育環境,是非常有利於培養孩子們的科學素養。

學情分析:

這篇課文中科學家以一個很有趣的故事引起了孩子們的注意,同時這篇課文對於孩子們來説也是很有吸引力的。尤其是文中的實驗更是充滿了神祕,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科學就在我們的身邊。對於生字,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識字基礎,掌握了一些識字方法。本課的生字就放手讓學生自學,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同時讓學生懂得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是對的,凡事要動手做做看。

設計理念:

1、課標中指出:要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學會感悟,因此在學習本課的全過程中主要是讓學生採用不同形式的讀課文,使學生在讀中感悟課文所藴涵的深刻含義。

2、同時還要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將課文中的實驗在課堂上重現,讓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操作體會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是對的,要動手做做看。

3、注重他們學習的過程,關注他們識字的方式的多樣性。

4、落實字、詞、句理解,注重讀、説、悟語文基本技能訓練。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會認10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

2、技能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感受故事的趣味性,並從故事中受到啟發。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並且讓學生知道: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是對的,要動手做做看。喚起學生不迷信權威、不輕信盲從、勇於實踐的意識。

教學重點:

通過讀、説、悟理解課文內容,感受課文所藴含的深刻含義,培養正確的科學思想、科學態度。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兒歌引入

人有兩個寶,雙手和大腦。雙手會做工,大腦會思考。動手不動腦,事情辦不好;動腦不動手,啥也辦不到。動手又動腦,才會有創造。

二、初讀課文,識記生字

1、請小朋友分段朗讀課文,儘量讀正確;其餘同學認真聽,聽出讀的同學是否讀正確,

聽完後用自己的話説説這篇課文講了誰的什麼事。(學生交流)

2、請同學們大聲朗讀課文,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識記生字,讀完之後劃出你不認識的字,多讀幾遍,注意讀準字音,識記字形。

3、老師用多媒體把生字朋友請到了大屏幕上,開火車讀、齊讀生字,檢查學生的識字情況,邊識字邊鞏固識字方法,採用各種方式識記生字,説説你是用什麼好的方法記住他們的。

三、細讀課文,整體感悟

課文的小主人公是誰?她遇到了一個什麼樣的問題?

1、在課文中找一找,奇怪的問題是什麼?奇怪在哪裏?滿與漫一樣嗎?有什麼不同?按他所説,放進一條金魚,卻不是這樣,這樣指的是什麼?那麼結果是什麼?這個問題是誰提出來的?在你的心目中什麼樣的人才能稱之為科學家?朗讀科學家的話,前兩句讀出肯定的語氣,第三句讀出提問的語氣。

2、當科學家提出這個問題之後,小朋友們各有什麼反映?(圖文結合理解)

3、前兩個小朋友相信了嗎?他們為什麼相信?(崇拜科學家)你認為他們説的對嗎?伊琳娜是怎樣想的?(她認為不對)但是卻想不出什麼道理,有了疑惑。生活中當你對遇到問題的時候是做的?看看課文中的伊琳娜又是怎麼做的?

4、對,她去問了媽媽。想想説説:把自己當成文中的伊琳娜,會怎麼向媽媽那請教?她的媽媽是怎麼告訴她的?把媽媽的話多讀幾遍,想想:光想是什麼意思?光能換成別的什麼詞呢?媽媽的話是什麼意思?聽了媽媽的話,伊琳娜是怎麼做的呢?

四、現場實驗,驗證説法

1、孩子們,你們相信她的實驗嗎?那你想怎麼辦?

2、(做實驗)你看到了什麼?想説點什麼?科學家一開始在我們的心目中是那樣的偉大,小朋友是那麼的崇拜他,但是他卻告訴小朋友們一個錯誤的答案,伊琳娜越想越生氣。那你從哪些地方看出她生氣了?設計意圖:將課文中的實驗在課堂上重現,讓學生通過自己所看到的實驗和自己的仔細觀察看到的結果,來用事實證明科學家的話是不對的,從而讓學生有一種成功感。

五、總結課文,加深理解

1、伊琳娜的實驗結果和科學家説的一樣嗎?這時她心裏怎麼樣?生氣了的表情是怎樣的?説話的語氣會是怎樣的?她生氣的時候的表情會是怎樣的?會怎麼説?朗讀課文中伊琳娜生氣了説的話,讀出生氣、質問的語氣。

2、科學家真的是在騙我們小朋友嗎?(不是)那他為什麼要這麼做呢?他的目的是什麼?

3、聽了他的話,伊琳娜還會生氣嗎?為什麼笑了?可能會説什麼?

4、分角色演讀課文,師生共同再現課文情景。

六、課外拓展,昇華主題

1、教師表情講述《小馬過河》的故事,讓孩子們再次感受親自實踐的重要性。

2、説一説:學了課文,聽了故事,你明白了些什麼?

樹立正確的科學思想:不迷信權威、不輕信盲從,培養正確的科學態度敢於質疑、善於思考、勤於實踐。

3、在教師的贈語聲中結束課堂教學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耳聽為虛,眼見為實;

勤動手和腦,才會有創造;

勤動手和腦,成功就近了;

附:板書設計

13動手做做看

動看科學家

手讀哲學家

做想其他人

做問不一定都是對

動手做做看教學設計15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識字、寫字、朗讀、複述。

難點:理解有些問題只有自己動手試一試,才能得出正確的答案。

教學時間: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二、揭示課題,解題。

1、板書課題。

2、解釋題意。

動手試一試裏的試,意思是嘗試、試驗的意思;試一試是嘗試一下;動手試一試是動手做一做,看結果是什麼樣的意思。動手做和動腦子想應當結合起來,但有時要強調動腦子想,而有時就要強調親自動手做。這篇課文就是強調要親自動手做。

三、初讀指導。

1、自學生字詞。

(1)標好節號。藉助拼音輕聲讀課文,畫出不認識或不理解的詞語。

(2)會讀本課的生字,能識記田字格里的生字的字形。

(3)聯繫上下文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實驗覺得漫問題正確科學家

2、檢查自學效果。

(1)出示詞卡。

另麗夫試一試如果只有著名

(2)指名讀生字詞,注意平翹舌音、前後鼻音等。

(3)瞭解詞語掌握情況,重點理解下列詞語:

另:另外。問題:要解決的疑問。覺得:感覺到。正確:對。

科學家:作科學研究工作有成就的人。

(4)抽詞卡讓學生讀。

3、個人練讀課文。

四、寫字指導,教認新偏旁。

五、佈置讀課文,思考問題。

1、科學家做了什麼實驗?提了什麼問題?兩個同學怎麼回答的?

2、瑪利亞作了什麼是實驗?提了什麼問題?科學家怎麼回答的?

3、瑪利亞後來成了什麼樣的人?

第二課時

一、檢查複習。

提問上節課留的思考題,依次指名回答。

二、精讀訓練。

1、把課文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至四自然段。

第二部分:第五六自然段。

第三部分:第七自然段。

2、依次進行講讀。

第一部分:

(1)指名讀

(2)問:第一段講了什麼?

(3)第二段有幾句話?每一句分別説了什麼?這是為什麼會產生什麼結果呢?

(4)第三四段説了什麼?

(5)看圖回答問題。

圖上畫有幾個人?他們是哪些人?桌子上擺着什麼?科學家的手勢説明他在説什麼?

(6)小結:這部分講科學家做實驗、提問題,兩個同學分別作了回答。

第二部分:

(1)指名讀

(2)第五段有幾句話?分別説了什麼?瑪利亞是畫上哪個人?她是怎麼動手做試驗的?結果她看到了什麼?哎呀是什麼意思?

(3)第六段有幾句話?分別説了什麼?從什麼地方看出科學家提出的問題是錯誤的?科學家有什麼反應?只有……才能……這句話強調什麼?

(4)小結:這一部分講的是瑪利亞作了試驗,向科學家提出問題,科學家作了回答。

(5)齊讀第二部分。

三、佈置再讀課文。

1、思考:讀了這篇課文有什麼體會、收穫?

2、照課文習題三的要求抄寫詞語。

第三課時

一、聽寫詞語。

二、繼續精講訓練。

1、指名讀。

2、這一自然段只有一句話,説了什麼?

3、簡介居里夫人。

4、為什麼這篇課文最後要寫這一句話?

三、總結。

這篇課文説的是居里夫人小時侯學習有疑問就親自做試驗,得到正確的答案。説明了有些問題只有自己動手試一試,才能得出正確的答案這個道理。你們學了這篇課文以後,有什麼收穫和體會,可以自由談談。

四、朗讀指導。

五、複述指導。

1、揭示覆述提綱以啟示學生複述的順序。

2、利用板書,讓學生抓住重點詞語,進行串連。

3、指名複述,師生評議。

4、同座二人交替複述,互提意見。

六、作業練習。

1、比一比,再組成詞語。

科( )如( )另( )

種( )和( )只( )

2、用如果……就……、只有……才能……各説一句話。

3、聽寫:有些問題……正確的答案。

4、把這個故事講給家裏人聽。

Tags:做做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