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滿井遊記的教學設計(通用5篇)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2.98W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準備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設計並實現學習目標的過程,它遵循學習效果最優的原則嗎,是課件開發質量高低的關鍵所在。那要怎麼寫好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滿井遊記的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滿井遊記的教學設計(通用5篇)

滿井遊記的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積累文言詞彙,掌握難字、難詞和一詞多義。

2.體會本文抓住特徵描寫景物的方法,掌握比喻這種修辭手法的運用。

教學重難點

1.掌握難字、難詞和一詞多義。

2.掌握比喻的運用。

教學準備

1.準備課文朗讀帶。

2.製作知識歸類和問題思考的投影。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本文是一篇文字清新的記遊小品。滿井是明、清兩朝北京近郊的一個風景區。文章用極精簡的文字記遊繪景、抒情諭理。歷歷如畫的景物描寫,透出京郊早春的芬芳氣息,勃勃生機。作者借景抒感,給讀者以人生哲理的感悟。

二、解題

明神宗萬曆二十六年(1598),袁宏道收到在京城任職的哥哥袁宗道的信,讓他進京。他只好收斂起遊山玩水的興致,來到北京,被授予順天府(治所在北京)教授。第二年,升為國子監助教。本文就寫於這一年的春天。

三、朗讀課文,歸納段意

1.要求:朗讀課文,注意不讀錯音;讀好句子的節奏、重音,讀出作者喜悦的

感情。

(1)讀準字的音,特別是一些難字。

廿鵠鬣蘑蹇倩髻鬟浹乍澈面曝呷

(2)對一些較長的句子能恰當地斷句。

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於匣也。

如/倩女之醋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3)歸納加點詞的意義。

①侷促一室之內

②髻鬟之始掠

③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吾欲之南海何如

①呷浪之鱗,悠然自得

然②然徒步則汗出浹背

③吳廣以為然。

2學生先朗讀後回答,老師歸納:

“之”的用法主要有三種_:

(1)當助詞,可譯為“的”,也可不譯,如①②;

(2)當代詞,第三人稱,可代人。,也可代物,如③;

(3)作動詞,可譯為“到、往”,如④。

“然”的用法主要也有;_種:

(1)用在形容詞詞尾,表示“……的彈子”,如①;

(2)用在詞頭或句首,表示轉折如②;

(3)“正確,對”的意思,如③。

(播放課文朗讀錄音,學生聽讀並糾正自己的錯誤。)

四、自讀課文,疏通文意

注意詞語的解釋教師點撥:

閲讀思考:

1.北京一帶早春氣候有什麼特徵?

2.寫城中餘寒景象表達作者什麼心情?第l自然段在文中起什麼作用?

3.第2自然段描寫初春景物,抓住了“乍暖還寒”、萬物復甦的特點,分析作者描寫了哪些景物,怎麼描寫的?

4.第3自然段表達了作者什麼願望?

5.本文在記敍描寫中用了很多比喻句。有的是以物比人,有的是以人比物,有的以物比物。試舉例説明。

討論明確,歸納要點

1.本文是寫景的小品。小品是散文的一種,特點是:在説理上深入淺出,在記敍上簡明生動。明清兩代這種體裁最為盛行。這篇遊記短文,在寫景狀物上有以下幾個特點:

(1)白描的筆法。作者寫景,不堆砌詞藻,而是用極為簡練的筆法勾勒出來。

(2)擬人的寫法。作者寫山,用倩女新粧作喻;寫魚鳥,説它們洋溢着喜氣,都是用了擬人的寫法。這種表現方法,可以增加景物的動感或“靈氣”,同時也融人作者的主觀情感。把景物擬人化,是袁宏道常用的寫景方法。

(3)生動的比喻。比喻的表現方法雖然很常見,但在這篇遊記中,比喻大多是用來寫景的,也有的是寫人(自身)的,如形容自己出城遊玩為“脱籠之鵠”。這些比喻都很恰當,因為是出自作者深切的體會和感受。

2.袁宏道反對復古,並努力實踐,他寫文章強調。‘性情”,強調自然、天真、趣味。他主張自然地流露個性,語言流利淨潔。這篇遊記,就是他這種主張的實踐範例。他的缺點是題材狹窄,往往只是寫些風景名勝之類,因而成就受到一定的限制。

3.我國遊記的傳統寫法,在末尾寫出作記的原故,同遊者姓名,遊覽的時間。本文選人課本時,末了幾句話刪掉了:刪文大意是作學務這種閒官,沒有什麼心中牽掛的事,遊滿井僅僅是開始而已。於此可見袁宏道為人的閒適之致。

滿井遊記的教學設計 篇2

一、教學內容分析

《滿井遊記》是三年制初中教材第六冊第七單元的第三課,是一篇自讀的記遊小品。本文描寫北國早春氣象,作者以清新自然的語言,既能傳山水景物之神,又處處洋溢着作者悠然神往的情感,寫出了一個南方人眼中的“北國之春”。可以説是遊記的典範。本文文字簡練,描寫生動,尤其是獨特的比喻,更為文章增添了許多詩情畫意。

二、教學對象分析

本設計施教的對象是初中三年級的盲生。具備一定的電腦操作水平,對春天的詞語、文章都有一定的積累。對文言文知識有一定的基礎,但是因為盲文是拼音文字,沒有字形的區別、音調的標註又少,所以盲生學習文言文的困難也是可想而知的。

三、教學理念

1、根據盲生的認知特點,選擇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盲生因視覺缺陷,很難感知本文描繪的山媚、水明等特點。為了加深學生對山媚、水明的理解,採用了對比閲讀的方法,同時利用音樂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2、“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與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及他們的電腦操作水平,我採用“學案導學式”。課下學生在網絡的幫助下,根據老師提供的學案,進行自主學習、分工合作,即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鍛鍊學生的自學能力。

3、“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思考”。課前佈置學生蒐集關於春的資料,便於學生更多地瞭解春天的特點。在此基礎上,通過學生的自主分析,老師的引導,從而讓學生更好的體會文章的意境美。

四、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積累文言詞語,增強文言語感;理解作者寫景的特點,學習賞景技巧;

2、能力目標,重視誦讀,力求逐步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體味作者個性化的寫景抒情技巧,增強自身寫作能力;

3、德育目標,感受北方早春宜人的景色,品味文章的優美意境,提高審美情趣,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五、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感受作品優美的意境,初步學會觀賞景物的方法。難點:學習作者善於抓住景物特點生動傳神地進行描寫的方法。

六、教學媒體的選擇與使用

電腦及多媒體設備、教材、軟件Flash

七、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檢查預習(學案一)

1、檢查讀課文的情況。結合註釋,掃清文字障礙。

2、作者及背景簡介

3、遊記的特點

4、學生質問疑難

(二)根據學生掌握的情況,補充詞語、難句

1、遊人雖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紅裝而蹇者,亦時時有。

2、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三)翻譯全文

(四)理清課文思路,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學習課文第一段

(六)作業:

1、熟讀全文,將第二段改寫成現代文。

2、蒐集有關於春天的資料。

第二課時

課文研習

(一)情景導入感知春天

“綠意內斂的山頭,一把雪再也撐不住了,噗嗤的一聲,將冷麪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從雲端唱到山麓,從山麓唱到低低的山村,唱入籬落,唱入一隻小鴨的黃蹼,唱入軟綿綿的春泥。”春天就是利用這般的神奇,吸引了無數作家深情的筆觸。

(二)片段賞析品味春天

1、感知春天。通過真實畫面,感受情境氛圍(該畫面展示的是春回大地,萬物復甦。配音樂,低視生可以通過看,全盲生通過聽來感知)

第一,以學生為主體,讓他們自由發言,説説對該動畫的瞭解,先請低視生講,盲生其次,最後教師補充。

第二,由此引導學生描繪第二段中的早春郊遊圖,感受作者是如何將靜態的畫面動化起來。

第三,比較《春》《岳陽樓記》《醉翁亭記》。加深學生的理解。

《春》:鳥兒將巢安在繁花嫩葉當中,高興起來了,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喉嚨,唱出宛轉的曲子,跟輕風流水應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這時候也成天嘹亮地響着?

《岳陽樓記》: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

《醉翁亭記》: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負者歌於途,行者休於樹,前者呼,後者應,傴僂提攜。釀泉為酒,泉香而酒冽。

2、品味春天,把握景物特徵

第一、選擇自己喜歡的景物,練習有感情地朗讀。並説説喜歡的理由。第二、文中哪寫內容給你的印象最深,試着説明。

第三、找出《春》中類似的表達方式,比較異同。

如:春天象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第四、結合課文和蒐集的資料,用簡單的話語描述一下春天在你的心中是什麼樣子的?

(可以根據能力和喜好自由選擇其一,或自行設計題目。)

3、整體回顧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學生再次回顧全文,歸納景點,理清層次,對文章有個整體印象。

(三)能力訓練精彩展台

1、提供音樂素材(班得瑞onedayinspring)讓學生練習配樂朗誦。第一、我要聽範讀

第二、我要聽背景音樂

第三、我要聽同學的朗讀

2、如果你帶領老師同學們,去遊覽滿井這裏的春景,那麼你會怎樣向我們介紹這裏美麗的景色呢?(即興演講)

(四)課堂總結激發情感

當你乘一架纏滿青藤的鞦韆,盪漾在迷人的春色裏,感受着春的氣息,吮吸着淡淡的花草清香,欣賞着青山碧水的嬌柔美麗,你能不感謝大自然賦予我們的這一切嗎?當然,大自然給予我們的不只是春天的葳蕤,還有些天的輝煌,秋天的豐饒,冬天的聖潔。我們可以在大自然中尋覓“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的`韻致,尋覓“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的空靈,尋覓“紅樹醉秋色,碧溪彈夜弦”的意境。我們還可以到大自然中去聆聽清風喁喁私語,聆聽松濤娓娓吟唱,聆聽蛐蛐兒細細鳴叫,聆聽山林中鳥兒歡啼。所以,同學們,從現在開始讓我們,去熱愛大自然,珍愛大自然,走進大自然,去擁抱大自然吧!

(五)調控評價佈置作業

1、整理出自己的導遊詞。發佈到校園博客上。

2、閲讀書籍,查詢網絡,蒐集有關“春”的作品,製作成簡單的網站或其它電子作品。

八、教學反思

關於文言文的教學我認為既要秉承傳統的教學方法又要有所創新。由於盲文是拼音文字,很難區別字形、字義,盲生學習文言文難度較大,為此我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採取了以下方法。

1、以誦讀為主

本課難讀、難懂的詞語較多,盲生理解課文的難度較大。在這一課的教學中我採用範讀,聽錄音讀,師生齊讀等方式使盲生熟讀課文,在讀中訓練語感,在議中析,逐層深入,課文的內容與意志隨之溶化為學生自己的知識。

2、對比分析

有關文中的“山、水”的描寫,作者用了兩個精妙的比喻,盲生由於缺乏視覺形象,很難理解這兩個比喻。我借朱自清《春》中類似的比喻進行對比分析,如“春天象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和“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讓盲生感受到山的嬌媚。

不足之處:

1、盲生因視覺障礙,腦海中很難形成對景物的形象感知,結果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不夠透徹,生成的問題不多,而且所提的問題相對來説較簡單。

2、面對學生的不太投入,我對學生的引導不夠充分,語言缺乏鼓動性,評價力度不不夠。

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我會認真研究盲生的認知特點,繼續努力探索教學方法,使自己做得更好。

滿井遊記的教學設計 篇3

袁宏道的文章,清新而富有靈氣,其中的景物描寫藴涵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從中我們不難看到一個封建文人的思想的解放和張揚的個性。

教授這篇文章,我感受頗深,總結教學反思如下:

優點:

1、為了讓學生對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更深的瞭解,我課前多方面收集有關作者簡介和文章的寫作背景,讓學生明白,封建時代,並不是所有的文人都是“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的。讓學生一開始就對本篇文章產生濃厚的興趣。

2、作為一篇文言文,在教學過程中,我強調學生要特別重視文言實詞、虛詞的積累,給他們着重強調“之”字和一些詞類活用字的用法

3、訓練學生的語感和想象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4、和學生共同分析>寫景作文的妙處,學習之後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

不足:

1、由於自己對學生的估計不是很到位,導致課堂容量有點大,學生不能很充分的消化吸收。

2、在指導學生朗讀時,齊讀這一環節時拖沓散漫,影響了課堂氛圍。

3、我對文章的思想內容理解的不是很到位,所以對作者到底是想當官還是不想當官與部分老師的見解不一致,以後在這方面應多和老師們討論、交流,務求更好。

經過這次講課,我認識到我教學中的許多不足,我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一定會吸取經驗教訓的,使自己的教學水平邁上一個新台階。

滿井遊記的教學設計 篇4

一、教學目標:

(一)能力目標

1、學習“每”“輒”等詞的古義;瞭解“未之知”這種與現代漢語語序不同的句子。

2、學會分析三種比喻句的不同表達效果。

(二)美育滲透

領會作者文中所充溢的熱愛春天,熱愛自然的激情的薰陶。

二、難點、重點

1、文章表現出來的熱愛春天、熱愛自然的激情。

2、三種比喻句的不同表達效果。

三、重難點突破:

閲讀文章,體會文中的激情。

閲讀——討論——體會比喻句的不同效果

四、教學設想

教學方法:誦讀法、點撥法、質疑法、討論法

媒體設計:(略)

教學課時:1

五、教學流程

(一)新課導讀:

1、同學們,前面我們在柳宗元的陪同下,遊覽了湖南永州市的小石潭;與蘇軾相伴,欣賞了“積水空明,藻荇交橫”的承天寺夜景;在徐霞客的指引下,登遊了極其險俊難攀的恆山。今天,我們將“揮師北上”,看看北京東直門的滿井一帶又有什麼好看的景緻,走,我們也隨袁宏道踏青去!

2、範讀課文學生評價教師點撥

3、整體感知:久居城內,滿眼都是紅牆碧瓦。一旦到了郊外田野,滿地綠意,滿眼山光水色,不禁喜不自勝。這篇文章就是作者與友人遊歷了滿井後寫的一篇浸透着早春芳馨和感念大自然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的美好情懷的佳作。

4、學生自讀課文,消滅文字、詞語障礙

注意“斫、遁、礫、茗、鵠、呷、蹇”等幾個字的讀音。

5、學生齊讀課文教師點評

6、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然後在班上交流。

A.同桌藉助參考工具書及課文註解疏通全文大意。同時圈畫疑難詞句,並向老師提出質疑。集體解疑,教師點撥。

(泉:泉水,用泉水、茗:茶,煮茶、lei2:酒杯,舉着酒杯、紅裝:穿着豔裝—名詞動用)

B.作者圍繞“滿井”寫了哪些內容?

討論明確:柳枝、麥苗、土、冰(水)、山巒、鳥、魚、遊人(板書)

C.作者抓住了這些事物怎樣的特點?從原文中找出相關語句。

討論明確:

水——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於匣也。

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水光明麗的特點

山巒—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鮮妍明媚,如倩女之……掠也。

則寫出了春天山色的清新可人、娟淨明媚

柳——柳條將舒未舒,柔梢披風,麥田淺lie4寸許。

則寫出了春天柳條的柔軟與麥苗破土初生而又整齊喜人的情景。

……

D.對這些景物的描寫,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情?請簡要概括。

喜悦(板書)

E.這篇文章除了寫滿井早春景物之外,還寫了些什麼內容呢?試分析他們在表達文章主題上的作用。(同桌討論)

討論明確:

首段寫燕地早春之特徵。表達作者“侷促一室之內,欲出不得”的無奈和渴望出遊的心情。為後文出遊做鋪墊。

尾段則表述了作者將以這次遊覽為起點,在公事之餘繼續出遊的願望。並表達了作者不同於一般俗人“以遊墮事”。

(二)小結

這篇短文優美動人,融情於景。文辭簡潔而又清麗自然。

五、課堂測試(出示小黑板)

1、依據課文寫出漢字併為之注音

飛沙走(礫)波色(乍)明清(澈)見底

(娟)然如拭鮮(妍)明媚泉而(茗)者

2、翻譯下面句子

A、始知效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表判斷)

(現在我)才知道城郊田野之外未嘗沒有春天,只是居住在城裏的人沒有察覺啊。

B、高柳夾堤,土膏微潤,一望空闊,若脱籠之鵠。

高大的柳樹夾在堤的兩岸,肥沃的土地略有些濕潤,一眼望去四周空曠遼闊,(我)好像是從籠中飛出的天鵝,感到自由暢快。

3、找找這篇文章中的比喻句並説説他們的好處。

滿井遊記的教學設計 篇5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瞭解虛詞“而”“之”的用法。

2.積累一些文言詞語。

(=)能力訓練點情景想像、朗讀。

(三)德育訓練點

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

(四)美育滲透點體會本文融情於景的抒情藝術。

二、學法引導

本文是一篇優美的遊記散文,能抓住特定時間、地點的景物特徵寫景,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使語言更加形象有韻味,適合反覆吟誦,用心感受,應着力於誦讀、感悟。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方法

1.通過景物描寫體會作者的感情。

2.學習的細緻的觀察生活和準確生動的描寫景物的方法,以上兩點,採用以學生誦讀感悟為主,老師適時啟發,點撥的方法學習。

四、課時安排1課時。

五、教具學具準備投影儀。錄音機。

六、師生互動活動設計自讀、朗誦.老師啟發提問、點撥。

七、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

本文是一篇寫景抒情的遊記散文,作者袁宏道(1568一1610),明代文學家。號石公,公安(現在屬湖北省)人。萬曆二十年進士。他與兄宗道、弟兄中道合稱“三袁”,世稱“公安派”。他們提出“性靈説”,認為文學應當“獨抒性靈,不拘格套”。他們對於復古主義的駁斥相當有力,認為文學是隨着時代發展的,每個時代的文學,不應當厚古薄今,更不應當用古泥今。他們在創作上堅決反對臨摹古人,強調寫自己所想、自己所感的東西,也就是“獨抒性靈”,主張用平易近人的語言進行寫作,不用典故。在創作方面的表現是小品文領域的開拓。他們的作品文字清新活潑,文筆秀逸,意趣盎然。今天我們學的這篇遊記緊扣景物的季節特點,細膩描寫滿井的初春景色,不多幾句話,便勾畫出一片春意盎然、生機勃勃的景象。作者描寫簡練形象,再現當時遊覽情事。文筆清新秀麗而有生氣,比喻新鮮、貼切,字裏行間洋溢着作者遊覽時的輕鬆喜悦的心情。今天我們就共同來品味這篇優美的散文,並體味洋溢在文中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濃濃情趣。‘

(二)整體感知

1.自讀全文,疏通字詞。

2.教師範讀。

3.學生有感情朗讀。

(三)教學過程

1.自讀課文,對疑難字詞質疑、討論。

2.老師範讀或聽朗讀錄音,從記敍的六要素的角度整體瞭解文意。

時間:花朝節後廿二日地點:滿井

人物:我與數友起因:侷促一室之內,欲出不得。廿二日天稍和。

經過:心境“若脱籠之鵠”,盡覽初春水光山色,飽覽遊人怡然之情。

結果:感慨“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3.概括段意

(1)第一自然段寫城中“餘寒”景物,欲揚先抑;

(2)第二自然段寫滿井春色。融情人景,寄託追求。

4.提問第一自然段可刪否?

烘托、反襯手法,是極必要的鋪墊,作者欲揚先抑,欲進先退,把迫切渴望出遊的心情暗示給讀者。

5.提問文中細膩刻畫了哪些初春景色?

高柳夾堤、土膏、冰皮、波色、鱗浪、山巒、晴雪、柳條、柔梢、麥田淺鬣、遊人、曝沙之鳥、呷浪之鱗(毛羽鱗鬣)

6.提問試分析文章的寫景順序。

自然景一人文景一自然景

(山水風光一遊人一動物)

遠景一近影

(山水風光一柳梢、麥田)

7.提問直接抒寫作者心情的語句有哪些?體現了作者什麼心情?

侷促一室之內,欲出不得一若脱籠之鵠一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抑鬱、煩躁一輕鬆喜悦一感歎讚美

(抑一揚)

(四)總結、擴晨

本文以議論作結,言明自然未嘗沒有春色,只是“侷促”之人不知道春在哪裏罷了。這體現了作者的人生感悟,真正的自然是在“郊田之外”,不是在人事紛擾的“城”中。作者在官場感到孤獨,大自然卻給他以慰藉,在心靈與自然的貼近中,山水魚鳥都成了他的知己。

(五)佈置作業

書面一:分散朗讀,並注音(出示小黑板,全班在練習本上注音,然後指名板演,共同訂正。)(每個2分)。(括號內是答案,下同。)

1.燕(yan)

2.花朝(zhao)

3.輒(zhe)

4.妍(yan)

5.倩(qian)

6.靧(hui4)面

7.蹇(jian)

8.呷(xia)

9.廿(nian)

10.浹(jia)

口述:1.比喻句,明確在本體與喻體之間常用似、像、若、如之類的喻詞。本文共有哪幾個比喻句?(共有3個:①若脱籠之鵠。②如鏡之新開……③如倩女之賾面……。“娟然如拭”不是比喻句,它的意思是“美得像剛剛揩拭過的那樣”,只是描繪而已,雖有“如”字,前後並沒有具體的本體和喻體。)

書面二:本文寫景細緻入微,你讀了有哪些體會?請選例並簡要説明。(自讀課文,用這類題目來檢測,不作死板限制,可以讓學生有自由發表意見的餘地,不會扼殺有才能學生的天機及積極性。如果在水平屬中下的教學班,可以改用課文後的一、二題。)

(六)板書設計

袁宏道

自然景:高柳夾堤、土膏、冰皮、波色、鱗浪、山巒、睛雪、柳條、柔梢、麥田、淺鬣、曝沙之烏、呷浪之鱗

人文景:遊人

情:侷促一室之內,欲出不得一若脱籠之鵠一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抑鬱、煩躁一輕鬆喜悦一感歎讚美

(抑一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