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我的家》教學設計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3.14W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你知道什麼樣的教學設計才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我們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我的家》教學設計,歡迎閲讀與收藏。

《我的家》教學設計

《我的家》教學設計1

設計思路

“家”是一隻載滿親情的小船,“家”是一個泊滿幸福的港灣,孩子們每天都感受着“家”的幸福,因此,本次口語交際着眼於學生的情感體驗,在教學中注意喚起學生對家人、對家庭的愛,巧妙地創設“欣賞全家福”“回憶開心事”“表演情景劇”等交際情境,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把單純的口語和交際行為結合起來,使學生饒有興趣地投入到口語交際中去,以提高學生聽説應對的能力,促進學生參與交際的熱情,並懂得與人交往的禮貌。

教學目標

1、能用一兩句話介紹自己的家。在互問互答、互説互評中培養口語交際能力。

2、學説普通話,説話時態度大方,能恰當使用禮貌語言。

3、感受家庭的幸福、温暖,愛自己的家,愛自己的家人。

教學準備

1、學生準備:每個學生準備一張自己家的“全家福”。

2、教師準備:製作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多媒體激情——我們都有一個幸福的家

1、課件出示動畫畫面:小鳥在枝頭歡叫,小魚在水裏暢遊,蜜蜂在花間流連,馬兒在草原馳騁。教師深情地為畫面配解説:小鳥在森林裏有個綠綠的家,小魚在江河裏有個清清的家,蜜蜂在花叢中有個香香的家,馬兒在草原上有個大大的家。

2、學生交流觀感:看了小鳥、小魚、蜜蜂、馬兒的家,你想説點什麼?你有一個怎樣的家呢?(引導學生説句子:我有一個的家。)

3、師: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去尋訪“幸福的家”好嗎?(板書:幸福的家)

二、欣賞全家福——幸福的家有甜甜的笑

1、課件出示一張“全家福”。師:這是老師尋訪到的一個幸福家庭——明明的一家。你覺得他的家幸福嗎?怎麼感覺到的?(板書:甜甜的笑)

2、明明同學會怎麼介紹自己的家呢?請你仔細看照片,認真聽明明説。(課件播放“明明”介紹自己家庭的聲音文件。)

3、通過欣賞明明的“全家福”、聽明明的介紹,你知道了明明家的哪些情況?你還想知道關於明明和他家人的哪些情況?(學生交流觀察和傾聽所得,教師相機點撥:明明介紹了家裏有哪些人、是做什麼工作的。介紹自己和家人時,除了像圖中的明明那樣介紹外,還可以再介紹一些自己家中的其他情況,如家人的愛好,家中最辛苦的人是誰,等等。)

4、生生互動交流:願意當尋訪者的去採訪同學,認真傾聽同學的介紹。願意競選“幸福之家”的拿着自己的“全家福”把自己的家介紹給好朋友。(學生離開座位找自己的好朋友互相介紹。)

5、全班交流評價:你推薦誰的家為“幸福之家”?(被推薦者向全班介紹自己的家,學生聽後進行評價,教師相機小結口語交際注意“有禮貌”“要大方”“説清楚”“會傾聽”。)

三、回憶開心事——幸福的家有濃濃的情

1、課件出示課本插圖。師:老師還尋訪到一個幸福的家庭——麗麗一家。麗麗過生日時爸爸媽媽做了什麼,説了些什麼?你覺得麗麗幸福嗎?為什麼?(學生觀察想象説圖意,教師相機板書:濃濃的情)

2、你們一家也一定有這樣開心的時刻吧?能講一件嗎?(指名講述,聽後引導學生評價,讓學生在互動評價中知道怎樣通順完整地講述一件事,並適當講出自己當時的心情。)

3、小組互動交流:把你家發生的開心事講給小組同學聽,讓夥伴分享你的幸福。(每組推選出一個説得最出色的同學參加全班交流。)

4、全班交流評價:每組推選出的同學講述發生在自己家的開心事。

四、演情景劇——幸福的家有暖暖的愛

1、課件出示一組圖片:父母忙碌地工作、做家務,父母輔導孩子學習,父母照顧生病的孩子。

2、交流感受:看完圖片,你想説點什麼?(指名説心裏話)(板書:暖暖的愛)

3、你的爸爸媽媽怎麼愛你?關心你?(指名簡單説父母關愛自己的一個小事例。)

3、師:我們的爸爸媽媽用暖暖的愛為我們建造了一個幸福的家,我們該怎樣做呢?

4、課件再出示一組圖片:媽媽生病了;爸爸下班回家;奶奶提着重重的菜籃。

5、如果他們就是你的媽媽、爸爸、奶奶,你會怎麼做,怎麼説呢?和同桌分角色演一演。

6、指名分角色表演。師生共同評價。

五、延伸到課外——幸福的家要共同呵護

1、師:家是每個人最依戀的幸福樂園,我們以後要和家人一起呵護我們的家。你可以怎麼做呢?

2、出示“愛家小貼士”:

a、每天為家人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

b、每天都和家人交談。

c、做一個“愛心卡”送給家人。

《我的家》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體驗家庭生活的歡樂和幸福。學會關心父母。

2、 和父母更多地接觸、更好地溝通、學習溝通方法。

教學重難點:

1、培養孩子和父母的溝通,以及合作的意識。

2、 發展討論學習的技能,培養合作意識。

教學教具:

1、 投影機、電腦、橡皮泥

教學過程:

一:導入主題

1、課前談話

老師在牆上佈置一個大大的房屋圖,以“我們班是一個大家庭,而每個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小家庭”為主題引出活動任務:今天要請大家來介紹自己的小

家庭。

2、 自由討論,互相交流自己家裏有哪些主要成員,每一個人的特點,生日、生肖、愛好等。

3、畫一個小屋代表自己的家。

二、分享——我的家

1、 你是怎樣跟父母問好,打招呼;做遊戲,向父母表達自己的意願?

2、 討論你是怎樣讓家長知道你關心和感激他們的呢?

3、討論:你做了什麼事情是父母感到最開心呢?

三、實踐操作

1、扮演怎樣讓父母溝通?

2、 表演在家裏怎樣幫父母的忙,父母又是怎樣開心的?

四、總結:

你聽到同學説我的家,你有什麼想法呢?

五、板書:

我為家人做事情——我的家——討論交流

《我的家》教學設計3

[教學目的]

1、初步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和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

2、能抓住事物特點,運用修辭方法多角度描寫景物。

[課前準備]

要求學生收集有關家鄉的風景、土特產品及有關資料。教師準備本地風光片。

一、 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瞭解我們的家鄉嗎?我們的家鄉有許多可愛的地方,比如,有迷人的自然風光,令人叫絕的土特產品,特別是有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人民。想一想我們的家鄉,讓我們最值得愛的、最值得誇的、最值得寫的是什麼?

生1:我最想誇誇我們廣場公園。

生2:我最喜歡的是南湖公園。

生3:我最想説説我們的寬寬的馬路。

生5:我想説説農村孩子也住進了高樓。

師總結並板書

二、具體指導:

1、選好你要介紹的一處景物重點介紹

在一次作文中我們不可能面面俱到,一個一個去介紹,那就把你印象最深的或感情最深的一處寫下來吧!你準備寫什麼呢?

生1:我想寫廣場,因為那裏很熱鬧。

生2:我最想寫我們家鄉的水果,

2、抓住景物的特點介紹

師:什麼是景物的特點呢?那就是這種景物與其他景物的不同之處,是它自己所獨有的。比如《珍珠泉》的文章,作者就發現了那晶亮的、飽滿的、一嘟嚕一嘟嚕從潭底冒出來的水泡“多像一串串彩色的珍珠啊!”所以這泉便得名“珍珠泉”。作者寫出了珍珠泉的綠、清、深、美,這就是珍珠泉的特點。我們學習了《富饒的西沙羣島》知道里面魚多、鳥多、珊瑚美,景美物產豐富。

一生舉手

生:就像我們學習《美麗的小興安嶺》,知道了小興安嶺樹多,像綠色的海洋,物產豐富。

師:對,你能舉一反三,真好。那麼怎樣才能寫出景物的特點呢?很簡單,那就是同學們要留心觀察你要寫的景物。只有認真觀察了,你才能發現它的特點。例如《燕子》一課,寫燕子有一對剪刀似的尾巴,多生動呀。《荷花》裏説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多形象啊。《珍珠泉》裏説水是那樣綠,綠得像是被周圍的綠樹、綠草染過似的。想一想,你我們家鄉景物或物產有什麼特點呢?

生:景物美。

師:怎麼個美法?哪美?表現在什麼地方?

生:我想寫家鄉美麗的南湖。它的水清澈見底,陽光照在上面,像仙女撒下的點點金光。

師:真棒,他説得多形象、生動,還運用了修辭方法。這就是善於積累語言的好處。你剛才説它清澈見底?從哪看出清澈的?

生[同上]:水很清,能看見水底的游魚,彷彿在嬉戲;還能看見水底青褐色的石頭;沒有風的時候,湖面像一面鏡子。

師:看來你抓住了南湖的特點,而且語言非常優美。你覺得雨天的南湖美嗎?

生[同上]:美,雨點落在水面上,波紋一圈一圈的盪漾開去。

師:我們寫景物要寫全面,要多角度描寫。像我們寫南湖要從多角度來寫,比如濃濃白霧中、或是綿綿細雨中;陽光照射下或是雨雪霏霏時。[板書:多角度描寫]

3、要有豐富的想像,讓習作文采飛揚

師:在寫景的文章中,有了想像,會使你的文章更生動、更形象。如《珍珠泉》的作者在結尾寫到:“挑着滿滿一擔水,走在林中的石板路上,我潑灑了多少珍珠啊”作者將“泉水”想像成“珍珠”,真是想像奇妙而生動,表達了作者對珍珠泉的喜愛。上次寫春天的作文中,有些同學把泉水想像成大自然彈奏的樂曲;把小草想像成春天的眉毛;把燕子的叫聲,寫成春天裏的第一支樂章。這就是想像的魅力。

4、寫景一定要有順序

師:寫景的順序有觀察順序,如由遠到近,由整體到部分,從上到下,由外到內等,還有時間順序,如《美麗的小興安嶺》就是按照四季的順序來介紹的。當然,寫作順序也並不是固定的,要根據你的表達需要來確定,因文而異。同學們先寫什麼,再寫什麼,最後寫什麼一定要條理清楚喲!讓沒有到過你家鄉的人一讀你的作文一目瞭然,或者有身臨其境的感覺那就太好了!

[一起回憶學過課文,讓學生了解什麼叫順序]

師:説了這麼多,下面就請大家一起去欣賞我們家鄉風光吧。

生:家鄉的風光太美了。

生:我覺得做唐山人我很驕傲。

5、表達出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生:我要好好學習,把家鄉建設得更加美好、更加富強。

師:有志氣的孩子。

生:我愛家鄉的美麗,愛它的富饒,愛那些勤勞善良的人們。

生:我希望五湖四海的人們來家鄉做客,我相信,

師:説得真好。你可以當回小導遊向別人介紹我們的家鄉,也可以向別人展示家鄉的魅力,吸引更多人來我們的家鄉做客。下面就趕緊用你平時積累的語言,用上合適的修辭方法,採用恰當的順序,多角度有重點的寫寫你的家鄉,抒發大家對家鄉的熱愛吧!

三、賞析【優秀習作】並評價。

四、現場習作,指導點評。

學生習作,老師指導;交流互動,評析激勵。在課堂上習作應作為一種好習慣來培養,既減輕課外作業,又增強當場交流支,現場指導,及時反饋,學生間取長補短,樹立信心,提高興趣。

《我的家》教學設計4

目的要求:

 1、學生能夠認識自己家鄉的地理位置,知道家鄉所屬的行政區。

2、在地圖上查找本地(社區、縣、市)、本省及省會城市的位置。知道家鄉是祖國的一部分。

3、瞭解書信的一般常識,使學生萌發愛家鄉的思想感情。

重點難點:

 1、能夠認識自己的家鄉,並能夠正確地向別人介紹家鄉所在的地理位置。

2、知道思念親人,想念家鄉,是愛家鄉的表現。

教學準備:

1、中國地圖、江省地圖。

2、與當地郵局聯繫,準備實地參觀採訪。

3、學生準備彩筆,剪刀膠水、信封。

 一、談話引導,激情導入。

1、家鄉是生我養我的地方,家鄉在你的眼裏是怎樣一個地方?

2、是啊,同學們的眼裏,家鄉是美麗的。每個人都對自己的家鄉都懷着一種深深的眷戀之情,每個人都熱愛着自己的家鄉。

3、今天,就讓我們先認識自己家鄉的地理位置。

 二、看地圖,找家鄉。

1、指名學生,問:你的家鄉在哪裏?用“我的家鄉在 省 市 縣”填空説話。

2、出示中國地圖,找找自己的家鄉。

3、自主合作,找到家鄉。

(1) 幾個學生自由組合成“找家鄉小隊”,在省地圖上找家鄉。

(2) 小隊上台指着地圖彙報。

4、開展小型的在地圖上找家鄉比賽活動。

 三、找家鄉,畫家鄉。

1、每個學生拿出自己帶來的小地圖,在地圖上把自己的.家鄉所在省份剪下來,然後貼在書本的空格中。

2、用手中的筆在貼畫的四周畫上一些美麗的圖案,把自己的家鄉打扮得更美麗。

3、學生上台展示。

 四、小結談體會。

《我的家》教學設計5

活動主題:我的家鄉

活動目的:在觀察、介紹自己家鄉的活動中,加強對課文的學習和運用,培養熱愛家鄉的感情

活動年級:一年級

活動動員:美麗的小山村讓我們嚮往,船多、橋多、歌多的水鄉讓我們迷戀,我們的家鄉哪裏美?我們的家鄉什麼多?讓我們走出校園,仔細觀察,認真蒐集,也來展示一下我們的美好家園吧。“我們的家鄉哪裏美?我們的家鄉什麼多?”是從教材中提出來的問題,學習《小山村》、《水鄉》後,將問題引到“我的家鄉”。通過綜合學習活動,瞭解自己的家鄉,熱愛自己的家園。情境設置有由此及彼的過渡特點,是吹響以課內向課外延伸的號角。

活動安排:

1、當個小畫家:家鄉的天藍嗎?地綠嗎?……細心觀察,把你最想畫的畫出來。

2、誰的故事多:家鄉人多故事自然也多,身邊發生的;聽別人講的,你能多蒐集幾個嗎?

3、學做小詩人:《水鄉歌》中,詩人筆下的水鄉令人神往,你也當個小詩人,認真去觀察,仿照《水鄉歌》遍一首小詩,把我們的家鄉描繪出來吧!

4、家鄉集錦:我們的家鄉是個小山村,與水鄉不同,不同在哪裏呢?有什麼特色?留心觀察,把不一樣的,如果是特產可以挑選出來,如果是景物可以畫下來,如果是圖片可以收集起來,合作搞個家鄉集錦

活動過程:

學生利用雙休日和課餘時間,走進大自然和社會生活,有的畫畫,有的作詩,有的打聽家鄉故事,有的蒐集家鄉的特產圖片。或悉心觀察,或耐心打聽,或到處收集,或三五成羣,或獨自活動。

在活動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加深情感體驗,只有使學生通過實踐獲得真實體驗,學生的情感才得以昇華,由喜歡“小山村”、“水鄉”到熱愛自己的家鄉;培養學生得法於課內,用之於課外的能力,只有使學生學以致用,課內外的銜接才能落實,如一位學生在實踐活動中融入了對家鄉的情感,遍出了如下的《家鄉歌》

家鄉歌

家鄉什麼多?

房子多,

這一座,那一座,

座座房子排排坐。

家鄉什麼多?

南果多

東一片,西一片

片片南果壓枝彎。

家鄉什麼多?

車多,

農用車,公交車,

來來往往如穿梭。

家鄉什麼多?

人多,

這兒有,那兒有,

大家都是好朋友。

活動交流:

1、學生將描繪的畫貼在黑板上,用手中的筆描繪出了心中的家鄉。

2、學生講家鄉的故事,有的是聽來的,有的是從書上讀來的,都是對家鄉的認識和看法。

3、展示詩作:有些喜歡寫詩的學生,用自己稚嫩的語言,編寫了屬於自己的歌。

4、家鄉集錦:有的學生搞了小小圖片展,並用彩筆做了點綴,這是出自他們靈巧的小手,有的學生拿來了家鄉的特產:花生、甘薯、玉米粒、南果梨……這是他們精心合作的結果。

《我的家》教學設計6

一、教學目標:

1、初步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和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

2、能運用多種修辭方法,並能多角度描寫景物。

二、教學過程:

(一)、揭示主題

你瞭解你的家鄉嗎?你的家鄉一定有許多可愛的地方,比如,有迷人的自然風光,引以為榮的名勝古蹟,享譽中外的著名人士,令人叫絕的土特產品,特別是有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人民。請你從家鄉值得寫的景、物、人、事中選擇一個,寫一篇記敍文。題目可以是《我愛家鄉的——》,也可以是《我的家鄉》。那麼,你們想一想《我的家鄉》讓我們最值得愛的、最值得誇的、最值得寫的是什麼?

(二)、注意觀察,注重描寫的方法

1、多角度描寫景物

觀察事物要有順序,因事物狀態不同,觀察順序也不同。當我們觀察的事物處於靜止狀態下的時候,可採用從整體到部分再到整體,或按一定的方位順序,或構成事物的不同方面的順序,按事物不同特點進行觀察。例如《我愛家鄉的巨峯葡萄》,可以從巨峯葡萄的形、色、味不同方面,寫出我對巨峯葡萄的喜愛之情。

當我們觀察的事物處於發展變化時,也就是動態時,可以按事情發展變化的順序,按時間變化的順序或空間變化的順序來觀察。

我們知道觀察離不開思考,只有用心觀察才能抓住景物的特徵,只有學會閲讀、積累,不斷提高自己的語言素養,運用多種修辭手法,多角度地寫景狀物,才能寫出情真意切的文章來。

2、運用多種修辭方法

《我的家鄉》題意,不但要將家鄉的特點寫出來,還要注意在描寫家鄉特點的詞時寫出自己的喜愛之情,為了寫的更具體、生動、富有感染力,可以運用多種修辭方法,如:比喻、擬人、排比、設問、反問等。

例如:看!那呼呼的西北風吹到臉上似刀割一樣痛。然而,雪松並沒有被寒霜冰雪所征服、所嚇倒。它依然挺直身體,昂起了頭,迎接一次又一次的嚴峻考驗。選自《我愛家鄉的雪松》

3、適當地運用合理的想象,引用民間傳説或諺語等也可以達到寫具體的效果。

(三)、賞析《我愛家鄉的小河》

我家的門前有一條小河。記得小時候,媽媽領我到河邊去玩兒,我指着嘩嘩的流水好奇地問:“媽媽,這麼多水往哪裏流哇?”媽媽笑着説:“這是‘土河’,水向東流入大海。”從此,“土河”這個名字就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裏。

我就像岸邊的小樹一樣,伴隨着小河流水慢慢地長大。

春天到了,我看河裏的冰雪融化,河邊垂柳的枝條上吐出了嫩芽。慢慢地,那粉紅色的桃花也探出了枝頭。小燕子從南方飛來了,在清澈的水面上自由飛翔。放了學,我們就參加這百花爭豔的盛會,在鋪滿新綠的河灘上跳舞唱歌。

夏天到了,兩岸的景色更美了。河堤上綠樹成陰,河灘上瓜果滿園。放了學,我們有時還到小河裏游泳,遊累了,就跑到瓜園裏吃瓜。白皮的脆瓜,花皮的甜瓜可好吃了。有時我們還在岸邊的樹陰下幫媽媽洗衣服,直到黃昏送走一天的酷熱。

秋天到了,河裏的魚蝦肥了,岸邊的蘋果熟了。秋假裏,我總愛和爺爺去看果園。高興了,又跑到河裏捉魚摸蝦。河水映照着笑臉,秋風伴奏起豐收的音樂。

冬天的小河也不寂寞。迎着滿天飛舞的雪花,我們又結伴到河裏滑冰,可熱鬧了。

我愛家鄉的小河,一年四季都愛她。我愛源源不斷的流水,我愛兩岸的美麗景色,更愛她用涓涓細流滋潤了岸邊的田地,給人們送來豐收的歡樂。在作文的時候,我寫了我愛家鄉的小河——“土河”。老師用紅筆劃去了“土”字填上了“徒駭”二字,我才知道我喜愛的小河的真名叫徒駭河。

(四)、總結

總之,要根據家鄉的名勝古蹟、土特產品及著名人士等資料來寫出家鄉與眾不同的美,從而表達自己對家鄉深切真摯的愛。寫作時必然以描寫家鄉的景或物或人為重點,把景(物、人)的特點和自己的熱愛、喜愛之情融在一起寫。

三、反思:

《我的家》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認識自己家鄉的地理位置,知道家鄉所屬的行政區。

2.在地圖上查找本地(社區、縣、市)、本省的位置。知道家鄉是祖國的一部分。

教學重點

認識自己的家鄉,並能夠正確向他人介紹家鄉所在的地理位置。

教學難點

知道家鄉是祖國的一部分,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

教學準備

1.製作課堂小調查表格;

2.給每位同學打印一張中國政區地圖。

3.給每位同學準備一張16白紙。

4.學生準備彩色筆。

教學設計

一、情境導入

1.同學們,今天老師能跟大家一起度過這快樂的40分鐘,真是一種緣分呀!為了和大家交個朋友,老師先自我介紹一下。我姓肖,大家可以叫我肖老師。(板書:肖)我的家鄉在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福全鎮。(板書: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福全鎮)同學們,下面輪到你們介紹自己啦!你們叫什麼名字,家鄉在哪裏呀?(生答)(板書學生回答的地址)

2.今天老師就帶大家來學習《我的家鄉在哪裏》這一課,大家把書本翻到第27頁。(板書課題:我的家鄉在哪裏)

二、看地圖找家鄉

1.下面老師給大家看一張地圖,大家猜猜地圖上畫的是哪個地方?(PPT出示楊汛橋地圖)

2.楊汛橋是一個小鎮,那麼比小鎮再大一點兒的行政區叫什麼呢?

3.比柯橋區再大一點兒呢?比紹興市再大一點兒呢?比浙江省再大一點兒是什麼呢?(PPT依次出示柯橋區、紹興市、浙江省、中國政區圖)

4.請大家拿出手中的中國地圖,拿出彩色筆,給家鄉所在的省份塗上你喜歡的顏色。

5.大家看手中的中國地圖,説一説家鄉的名稱是什麼?家鄉的位置在祖國的哪個位置呢?(提醒學生在中國地圖上標註:東南西北)家鄉周圍有哪些鄰居?

6.小遊戲:請一個學生上台指出大屏幕上中國地圖裏家鄉的位置。在尋找家鄉的過程中,全班同學先喊:一二三四五六七,你的家鄉在哪裏?上台的同學喊:在這裏,在這裏,我的家鄉在(浙江)。

三、愛我家鄉

1.現在老師要做一個小調查,老師特別想知道,同學們的家鄉都有哪些特產呀?名勝古蹟呀?名人呀?

2.學生拿出《課堂小調查》表格填寫。

《我的家鄉在哪裏》課堂小調查

姓名: 班級:

我的家鄉在( )省(市、自治區)。

家鄉所在的城市名字 。

家鄉相鄰的省(市、自治區)有 。

家鄉的特產有 : 。

家鄉的名勝有: 。

家鄉的名人有: 。

3.填寫好後,學生朗讀展示。老師給予肯定和讚美。

四、畫家鄉

1.家鄉真美呀!我們來畫畫家鄉吧!把家鄉塗上你喜歡的顏色,想像一下它像什麼?

2.教師展示別的同學畫的圖片,並問同學們畫得好不好。

(預設:如果學生回答説好,那麼老師就説,你們有信心超過這位同學嗎?如果學生回答説不好,那麼老師就説,同學們畫得一定比這位同學美多了,老師特別想看看。)

3.學生一邊看中國地圖,一邊在白紙上作畫。

4.畫好之後,學生上台展示美麗的家鄉。

例:我畫的是( ),它像( )。

我畫的是( ),那裏有( )。

五、小結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瞭解了自己家鄉所在的位置,體會到了家鄉是祖國的一部分。家鄉十分美麗,有特產、名勝、名人,是我們成長的搖籃。無論走到哪兒,我們都不會忘記自己的家鄉。下節課,老師將帶大家瞭解書信的一些基本常識。這節課就到這兒,下課!

《我的家》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一、學唱《我愛我的家鄉》歌曲,讓學生在層層深入的音樂實踐中自然地受到愛國主義教育,並結合美術、舞蹈、表演等多種形式表達自己熱愛家鄉的情感。

二、欣賞《藍天白雲》,感受小鳥在藍天自由自在的飛翔。

三、創設情境,設計簡單而實用的歌曲圖譜,使學生淺顯易懂的理解和學習歌曲,培養音樂興趣,樹立終身學習的願望。

教學重難點

重點:把自己家鄉的美好景物編成歌詞;

難點:唱好連音線,用美妙的歌聲讚美祖國。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趣導入

1、律動:《藍天白雲》請你們跟我這樣做。

2、問:你聽到的是一段怎樣的音樂?(學生回答)這音樂給我們感受到小鳥在藍天自由自在的飛翔

3、復聽音樂。引:讓我們帶着不同的感受再次聆聽音樂吧!

二、主動探究,學唱歌曲。

1、在這美妙的音樂中,我們看到了什麼?(出示家鄉的畫面),我們用什麼形式來表達家鄉的美麗呢?歌聲!

2、老師範唱。

3、師生接龍哼唱。

4、學生獨立哼唱。鼓勵學生採用自己的方式,如吹口哨或用“lu”、“la”哼唱、視唱等。

5、給旋律取名字,引:這麼動聽的旋律,我們取個名字——“我愛我的家鄉”。?

6、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歌詞,學唱歌曲。

7、採用接唱方式學唱歌曲。

8、引導學生用優美、活潑的情緒及自然的聲音演唱。

9、分組討論:可採用哪幾種形式來演唱?。

①、加上人聲:朗誦詞,學生的歡呼聲等。

②、加上樂器:模仿同學們上學的腳步聲、讀書聲、課間玩耍聲等。

③加上簡單的形體動作表現家鄉的情景。

三、創作實踐,拓展遷移。

1、激發創作慾望,根據圖片,師生共同創編歌詞

2、以小組為單位,嘗試創編,教師巡迴參與,四人為一小組,創編歌詞:。

3、各組展示新作品,師生共同演唱新創編的歌詞,並評選出最佳作品。

4、各組展示創作表演成果,師生評價。

 四、課堂延伸。

1、作業:你還能創編出幾首不同歌詞的歌曲?

2、各組唱着自己創編的歌曲愉快地出教室。

《我的家》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感情、心態、人生價值觀——愛家人、愛朋友,同學,愛國家,有大愛奉獻的精神,感受到愛的核心。

★讀寫字——認真學字在生活中。注意筆畫順序:先撇後捺。

★詞、語、句——練習句結構:我愛我的爸爸,我愛我的媽媽,他們也愛我。

★流利準確的加入感情朗讀課文,要求背誦。

★口語連接——照文章特例介紹自己的家。

★慣性和學習技巧——連續學習聽、讀、寫、的認字法;每天培養閲讀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1、通過課文的朗讀,讓學者體會到親情的重要性,感受到親人付出的愛,也正要付出自己完整的愛。同時滲透愛祖國,愛集體,愛動物的教育。

2、用耳聽、嘴讀法去識字。

教學難點

用聽讀法去認字。

教學方法手段:講述、討論、演示、複述、創造性作業等。

教具準備

生字詞句卡,錄音復讀機,多媒體磁盤課件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同學們,你們知道這個字念什麼嗎?出示字卡“家”,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家,誰來説一説你家裏有什麼人呢?(引導學生運用句式説話:我家有,有,還有。)

剛才很多小朋友向大家介紹了家裏的情況,有一位小朋友聽了以後,她也要向大家介紹自己的家,你們想聽嗎?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我的家》。齊讀。

二、授新課。

1、播放課文錄音。

2、學生打開書,右手指課文跟老師讀兩次。

3、男生女生比賽讀。

4、齊讀。

5、老師讀前,學生讀後。同學們讀的真棒,我們不看書,老師讀出前邊的,看看大家能不能接着老師的背出後面的。

6、齊背。

師:通過讀背課文,誰能説説小女孩的家裏都有誰呢?大家想不想去他家看一看?牆大家閉上眼睛,坐上火車“嗚——”“叮——”到了,請大家觀看(出示掛圖)。

7、小女孩的爸爸媽媽在幹什麼呢?小女孩又在做什麼呢?

8、他們臉上是怎樣的表情(他們開心嗎?大家看,小女孩笑得最甜了,你知道為什麼嗎?你能用課文中的句子説一説嗎?)(爸爸愛我……)別人愛你,你也愛別人,這就是幸福、温暖。

9、你們的爸爸媽媽愛你嗎?你愛自己的爸爸媽媽嗎?怎麼愛(給自己做飯,輔導作業,接送上學等;給父母倒杯水,好好學習,關心父母)

10、大家跟小女孩一樣都有一個幸福、温暖的家,也能快樂的成長(齊讀第三句)

11、小朋友們,在你身邊除了爸爸媽媽,還有什麼人愛你,同時你也愛他們?我們現在説説身邊的愛。

老師愛我。爺爺愛我。

同學愛我。愛我。

我也愛。我也愛。

三、學習字詞

1、同學們在我我們剛才學習課文的時候,有幾個調皮的字寶寶從書中跑出來,你們能認出他們嗎?

2、出示生字卡,學生認讀,

3、開火車讀。

四、作業

1、同學們今天真棒,不但背會了課文,還認識了好多字寶寶。今天回家,把這首童謠背給家長聽。

2、在百度搜索歌曲《我愛我的家》聽唱。

五、板書設計。

《我的家》

爸爸媽媽我

幸福温暖

教學背景

這節課注重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讓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聯繫背誦。感受家帶來的温暖與幸福。愛親人、愛同學,愛家,愛祖國,有奉獻愛的願望,體會幸福的核心是愛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獲得知識,真正將課程改革落到實處。

教學反思

在本節課教學中注重訓練學生的“説”並教給一定的説話方法;注重訓練學生的“聽”,體現在學生互相評價這一環節,打破了單一的要求學生“説”的形式。注重雙向互動,教師和學生共同活動,學生學習興趣較濃,能積極參與,形成民主和諧的氣氛。抓住“愛”這一主線,讓“愛”做主,讓學生會“説家”更懂得如何“愛家”。把口語交際課與寫話訓練巧妙結合,使學生學會説話的同時學會寫一段完整的話,為寫作打好基礎、作好鋪墊。

本節課我也看到自己在教學方面存在着一些需改進之處:

1、課堂上,學生的語言表達不夠規範時教師應及時糾正,進行正確的引導。

2、應做到注重每個學生的發展,對於個別口語表達能力差的同學,要多做指導。

《我的家》教學設計10

學習目標

1、知識與能力

讓學生了解家庭成員及他們之間的關係,感受家庭的發展變化

2、行為與習慣

形成初步的小主人意識,能用自己的方式愛父母長輩,積極參與家務勞動及家庭活動;

3、情感與態度

知道自己是家庭一員,學會關心家人,感受健康、和諧的家庭氣氛。

活動過程

一、揭示課題

1、今天老師帶來一首好聽的歌曲,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放歌曲《讓愛住我家》。學生傾聽感受

2、你聽過這首歌嗎?你對這首歌的哪句歌詞印象最深刻,你能記住哪句歌詞呢?

3、這首歌的名字就是《讓愛住我家》,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説説我的家。出示課題。

二、學習新課

1、你愛你的家嗎?我們來一次“愛家比賽”好不好?

2、智闖五關。

挑戰第一關:走進我的家!

我們每個同學都有一個幸福的家,“走進我的家”就是讓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介紹你的家。

1、小組交流:同學們相互交流各自的全家福。展示自已的家庭照片,介紹家庭成員的基本情況。讓學生進行有條理地介紹。

2、各組選代表到前面介紹。展示自己的全家福,並介紹家人

3、評價:你覺得這幾位同學誰介紹得最好?為什麼?

挑戰第二關:考稱呼

1、你能説出家人之間的關係嗎?我提問請你回答. 教師問人物,學生回答如何稱呼

2、拍手遊戲,比如:我問爸爸的爸爸叫什麼?你就答爸爸的爸爸叫 —— ,聽懂了嗎?

第三關:關愛在我家!

師:我們是在長輩的關心和照顧下長大的,誰能講講長輩關心照顧我們的事情?想好了你就站起來發表意見。

師:剛才大家都講了長輩關心照顧我們的生活瑣事,通過這些生活瑣事你體會到了什麼?

過渡:老師覺得愛應該是相互的,我想我們也應該為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做點什麼。讓我們進入第四關。

第四關: 我愛我的家!

1、請同學們想一想用什麼方式表達你對家人的愛呢?

2、學生們討論後彙報。

生:畫一幅畫、唱歌、做家務、做生日卡等。

那麼就用你手中的筆表達你對家人的愛吧!生髮揮自己想象畫一幅畫。

同學們的表現太棒了,體現了我們也愛長輩;我們也關心爺爺、奶奶、爸爸、媽媽。

第五關:是非分得清。

在每個數字後面都有一個小故事請你評説,要求先説説對錯,再説為什麼?同桌交流。

1、小明每天早晨自己穿衣服、洗臉。

2、奶奶生病了,強強給奶奶拿藥、倒水。

3、媽媽洗衣服,剛剛給媽媽擦汗。

4、小剛一回家,就讓媽媽拿鞋、倒水。

學生彙報,教師相機提問。

我想説:我們的家是平凡的、普通的,但親人給我們的愛卻是無私的、偉大的。此時此刻,你最想對親人説什麼?

三、 總結延伸

師:通過今天的活動,你們連闖五關,老師發現你們都是家裏很棒的小主人,請把你們的作品獻給你們的家人好嗎?你們這麼棒,《讓愛住我家》就是老師送給你們的禮物。讓我們共同唱起來跳起來吧。那麼就讓愛住你家,讓愛住我家,讓愛住我們的家。

教學反思

《我愛我的家》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一年級上冊教材。我們都知道:家是人人都有的,又是每個人的生活離不開的。因此我在教學過程中使用的每一張圖片、與孩子們的每一句對話,都意在讓學生充分體會家庭生活的温馨、家庭成員之間的關愛,感受家庭的温暖,培養學生對家的親近感、歸屬感和責任感,激發學生愛家的情感。

在教學中,我積極地為學生創設學習情境,用歌曲《讓愛住我家》來引入課題,巧妙地設計,讓學生產生迫不及待地要求獲取新知的情感,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愉快學習。

家是學生最熟悉的。所以學生交流自己對父母的瞭解,學生侃侃而談。我在課堂安排一個環節讓孩子們交流自己家的全家福,孩子們興奮地交流着,在彙報的時候,有的孩子拿來的是一家三口的照片,有的是一家四口,有的三代同堂。有家就有親情,從照片的交流中,學生們感受到了濃濃的親情。家人對孩子的關心是無微不至的,孩子都能感受到,學生紛紛談了自己的家長是怎樣關心自己的。通過回憶生活中的事例,啟發學生關心父母自然是水到渠成了。在教學的第四個環節讓孩子們畫自己家的時候,有一些孩子很有意思,他們都先想到畫一間房子。這使我想到孩子們是不是在認為家就是自己住的房子?我馬上提醒,有房子一定要有人,在你家有哪些人啊?孩子們紛紛下筆,畫面更生動了。

在《我愛我的家》一課的教學中我也感受到了一些不足之處:隨着新課程改革的推行,教師的素質還需要不斷提高,應該將我們教學的空間發展得更為廣闊,教師還更應該把課前的研究、課內的教學與課後的延伸有機融合,這樣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學習的能力,讓學生既直接感受知識、又體會到運用知識的樂趣。

Tags: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