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登上地球之巔》的教學設計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1.55W

教學目標:

《登上地球之巔》的教學設計

1、理解字詞。豐富珠穆朗瑪峯的地理知識。理解人類征服珠峯的探險知識。

2、練習快速默讀法,簡潔概括課文信息,提高閲讀能力。理解文章通過

典型事例表現人物精神風貌的方法,體會文中景物描寫的作用。

3、學習登山隊員不怕艱險、勇往直前的氣概和協作精神培養敢於探險的勇氣。

教學重點:

閲讀並概括課文內容,理解課文的敍事詳略。用典型事例表現人物精神風貌的方法

教學難點:

作者盡力渲染惡劣的自然環境和又描寫珠峯景色的作用。

教學方法:

1、快速閲讀法。

2、討論、點撥法。(學生髮現課文中的美段、美句,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教師點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畫像。錄象資料。

教學要點:

簡介背景資料,快速閲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理清思路。

教學步驟:

一、 導入:

(多媒體或掛圖顯示雪域高原的風情)

二、 簡介珠穆朗瑪峯相關資料、作者。

1、作者簡介

郭超人(1934—2000),男,湖北武穴人,漢族,中共黨員,高級記者,1956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新聞專業。先後任新華社西藏分社、陝西分社、四川分社記者、副社長,新華社祕書長、副社長。1992年11月起任新華社社長。中共十三屆、十四屆、十五屆中央委員。50年代曾採寫大量新聞報道揭露西藏農奴制的黑暗,60年代隨中國登山隊完成攀登珠穆朗瑪峯和希夏邦馬峯的報道,70年代採寫的《馴水記》歌頌了中國人民與大自然作鬥爭的偉大業績,在陝西採寫的《安康調查》揭露了“四人幫”在農村推行極“左”路線的弊端。已出版的新聞作品有《向頂峯衝刺》《西藏十年間》《萬里神州馴水記》《時代的回聲》等。

1960年5月,英勇的中國登山健兒發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從珠穆朗瑪峯北坡成功登頂,書寫了世界登山史上的新紀錄。郭超人,北京大學新聞系畢業後奔赴西藏,在十分艱苦的條件下從事新聞工作。當時,他作為隨登山隊採訪的一名記者,直接或間接瞭解到這次登山活動過程中的許多感人故事。登山成功後,郭超人以最快的速度寫成長篇通訊報道《紅旗插上珠穆朗瑪峯》並發表。這篇課文就節選自這篇通訊。

2、世界第一峯珠穆朗瑪峯

中國西部的山脈,大多橫亙綿長,山體高峻雄偉。位於中國西藏自治區同尼泊爾、印度等國邊境上的喜馬拉雅山脈,綿延長達2400多公里,主脈海拔平均超過6000米,是世界上最雄偉的山脈。

在喜馬拉雅山脈之中,海拔在7000米以上的高峯有40座,8000米以上的有11座,著名的有南峯、希夏邦馬峯、干城章嘉峯。“喜馬拉雅”在藏語中就是“冰雪之鄉”的意思。這裏終年冰雪覆蓋,一座座冰峯如倚天的寶劍,一條條冰川像蜿蜒的銀蛇。其中最為高聳的則是位於中國和尼泊爾邊界上的珠穆朗瑪峯,它高達8848。13米,是世界最高峯。

三、 快速默讀課文,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1、 教師提示:學習這篇課文之前,先大致瞭解與課文有關的一些內容。

1960年3月19日,中國登山隊在海拔5120米的珠峯下一榭砝?墓鵲厴賢O呂礎U飫錚?褪塹巧蕉擁拇蟊居?2渭誘獯蔚巧交疃?墓燦?14名隊員和工作人員,他們來自祖國各地,來自各行各業,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目標:登上珠峯,為國爭光。在大本營,他們戰天鬥地,與風雪搏鬥,表現出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為了儘早征服珠峯,他們爭分奪秒,做了大量周密的準備工作。

為確保登頂成功,登山隊進行了許多適應性的行軍。登山隊決定把奪取珠峯的戰鬥分成四個“戰役”來進行,分別制定到達6400米、7600米和8300米的攀登高度,再返回大本營的計劃,最後從8300米處突擊頂峯。3月27日傍晚,登山隊員完成了第一個“戰役”,安全返回大本營。28日,另一批登山隊員出發了,打響了第二個“戰役”。這一次的難度明顯比第一階段高,冰崩和雪崩隨時都可能出現。登山隊員十多個小時沒吃飯,沒喝水,硬是打通了通往北坳的大道。4月11日,隊長史佔春帶領隊員沿着副隊長許競打通的道路,終於上升到7300米的高度,為第三次行軍到達8000米以上的進軍路線,進行了必要的偵察並確定了初步方案。29日,登山隊開始了第三次征服高度的戰鬥。行軍過程當中,有的人因為缺氧而暈倒,但困難嚇不倒他們,經過兩天的奮鬥,他們終於安全到達7600米,這是我國當時登山史的新高度。5月2日,登山隊開始了對被人稱為8000米以上高度的“死亡地帶”的征服,第二天晚上,他們戰勝了被認為不可征服的“第二台階”,登上了8600米的高度,並安全返回大本營,勝利地“超額”完成了第三次適應性行軍任務。

5月24日上午,登頂的總攻終於打響,四名精選的隊員從8500米的高度開始了對珠峯的衝刺。課文就是從這裏開始節選的。

2、整體把握這篇課文。

教師提示:①從課文來看,好像就只是這四個人的登山故事,但聯繫全篇通訊來看,三位隊員最後的勝利,是團結協作,共同奮鬥的結果,是集體主義精神的勝利。假如沒有二百多名隊員和服務人員的前期大量工作,沒有幾次集體的適應性行軍,打通通向珠峯的關鍵性道路,則三位隊員絕沒有可能取得登頂的勝利。(當然,必須強調的是,幾位衝頂的隊員是所有隊員中的佼佼者。)登山活動與其他探險活動相比,其集體協作精神顯得尤其重要。為了隊友的成功,還要有勇氣獻出自己的生命,劉連滿就是這樣一個明顯的例子。

②登頂過程當中,要注意作者着意描寫的三大困難:寒冷、黑夜和缺氧。而這三者都構成對生命的極大威脅。作者在行文中處處表現這些困難對於隊員的嚴峻考驗。正是在這樣的考驗面前,才充分體現了隊員們堅強的意志和大無畏的精神。為此,教學時讓學生默讀課文,總結登山英雄是靠的什麼來克服上述困難的(靠意志、毅力、團結合作和犧牲精神)。

③作者敍述事件有詳有略,選擇最典型的事件來表現人物的精神風貌。如重點寫了征服“第二台階”。這一“台階”被外國探險家認為是不可逾越的,1924年英國赫赫有名的登山家馬洛裏和歐文就是在這一帶失蹤的。還重點寫了劉連滿同志寧可自己犧牲也要把氧氣留給同志的事蹟。由這一個人的行為,可以窺見全體登山隊員的優秀品質,也可以推斷這樣的隊伍將是必勝的。

學生思考:①再突擊頂峯的過程當中,隊員們先後遇到了哪些困難?

體力衰竭,寒冷、黑夜、缺氧(標出課文中的提示語)

②課文詳寫了哪些典型事例表現隊員們堅強和大無畏的精神。

重點寫了征服第二台階和劉連滿寧可犧牲自己也要把氧氣留給同志。

③用簡潔的語言複述登山隊員突擊頂峯的經過。(指明學生回答,其他學生補充。)

四、精讀課文,研究相關問題。

1、劉連滿的形象令人感動難忘,他的哪些行動給你留下深刻印象?

為隊友做人梯,疲勞過度,體力衰竭,放棄登頂;面對死亡的威脅把最後一點氧氣留給隊友;一封感人的信。

2、12自然段中引用楊赫斯班在《埃非勒士峯探險記》中的那段話作用是什麼?是否離題?

為了表現珠峯的嚴酷的自然環境,突出登山隊員所遭遇的巨大的困難和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精神。

3、課文中有不少描寫自然環境的句子,在文中勾畫出來,並説説它們在文章中起什麼作用?

課文中,作者除了盡力渲染惡劣的自然環境外,還不時用閒筆描寫美麗的珠穆朗瑪峯的景色。如:“陽光燦爛,珠穆朗瑪尖錐形的頂峯聳立在藍天之上,朵朵白雲在山嶺間繚繞不散。”“夜色濃重,珠穆朗瑪峯山嶺間朦朧一片,只有頂峯還露出隱約的輪廓。”“夜更深沉,山上山下到處都是一片漆黑,只有點點星光在空中閃耀。”等等。這些描寫使讀者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在閲讀的緊張之餘還可以求得放鬆,來欣賞一下美麗的珠峯景色。這在閲讀效果上可稱為一張一弛,給人美的享受。

五、課堂練習

1、閲讀課文,概述幾名登山隊員突擊主峯的經過。(設題意圖是鍛鍊學生的概括能力。要注意讓學生概括得儘量簡潔。)

經過充分的準備,5月24日上午9時,登山隊員王富洲、劉連滿、屈銀華和貢布向珠峯最後380米高度衝擊。他們艱難地向前行進着。兩個多小時後,著名的“第二台階”擋住了他們的去路。他們沿着第三次行軍偵察的路線,冒着嚴寒,花了五個多小時,用搭人梯的方式,爬上了不到7米高的“第二台階”。這時,隊員們又不得不面對另一個對手黑夜的.挑戰。他們藉着雪夜的反光,一步一步地前進。由於前面用時過多,他們背上的氧氣已經所剩不多了,他們現在又受到缺氧的嚴重威脅。反應最強烈的是劉連滿,他每前進一步都非常困難了。為了爭取時間,大家決定劉連滿留下,其餘三人以最快速度突擊登頂。嚴重缺氧的劉連滿躺在一塊避風的大石塊旁邊休息,開始進入一種半昏迷狀態。這時,他冒着生命危險,毅然決定把自己所剩不多的氧氣留給登山的同志,並留下了一封感人的短信。與此同時,三位登山隊員正搏鬥在前進的道路上。他們匍匐在地上,藉着星光和反照的雪光,辨認路途,艱難前進。到8830米時,三人的氧氣已經全部用完,他們果斷地拋掉背上的空氧氣筒,開始了人類歷史上從未有過的艱難而危險的無氧攀登。這樣的攀登,其艱苦程度可想而知。他們四肢更加沉重了,行動更加遲緩了,有時攀過一米高的巖石,也要用半個多小時。但必勝的信念在支持着他們。凌晨,他們終於登上了珠穆朗瑪峯,完成了人類歷史上從北坡攀上世界最高峯的創舉。

2、下面是課文中描寫景物的句子,注意觀察夜色,試着仿寫幾句。

1)5月24日清晨,陽光燦爛,珠穆朗瑪峯尖錐形的頂峯聳立在藍天之上,朵朵白雲在山嶺間繚繞不散。

2)夜色濃重,珠穆朗瑪峯山嶺間朦朧一片,只有頂峯還露出隱約的輪廓。

3)夜色深沉,山上山下到處是一片漆黑,只有點點星光在空中閃耀。珠穆朗瑪頂峯的黑影在他們面前開始變得非常低矮了。

4)舉目四望,朦朧的夜色中,珠穆朗瑪山區羣峯的座座黑影,都匍匐在他們的腳下。現在,他們三人的頭上,只有閃閃發光的星斗……

(設題意圖是引導學生關注課文中的文筆精華寫景的句子,積累下來並學會模仿、運用。沒有固定答案,可讓學生當堂仿寫,要提醒學生調動生活積累,充分發揮想像,儘量寫出當地夜景的特色,寫出夜色的美。)

3、探險,需要有強烈的集體合作精神和崇高的奉獻精神,以前文的勞倫斯·奧茨和本文的劉連滿等隊員為例,寫一則心得筆記。(設題意圖是把兩篇課文連貫起來學習,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同時培養學生書面表達能力。)

板書: 登上地球之巔

1、 5月24日9時30分4名隊員向380米高度衝擊。

2、 登山隊員征服“第二台階”。 不怕艱險

3、 劉連滿把氧氣留給隊友。 勇往直前

4、 登上頂峯,完成壯舉。 團結協作

教學建議

一、中國人從北坡攀登珠峯,在世界登山史上是一件大事。教師可以預先佈置學生在課外設法瞭解一些有關的背景材料,以使本課的學習更有歷史和文化內涵,把課內外學習聯繫起來。

二、這是一篇自讀課文,可讓學生練習複述課文內容,注意作者敍事的詳略,並在今後作文時學會運用。

三、有條件的,可播放雪域高原特別是喜馬拉雅山和珠穆朗瑪峯的光盤和圖片,以加強課堂教學的直觀效果。

四、利用本課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和集體主義教育。中國登山健兒成功征服珠峯,表明中國人民是偉大、堅強的,中國也不乏具有崇高獻身精神的、高水平的探險家。以此激勵學生探索自然奧祕的壯志豪情。

Tags:教學 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