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草語文教學設計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9.48K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教學設計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草語文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草語文教學設計

草語文教學設計1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學會本課的渲、勒等生字,明確文章分為風光和人情這兩個部分,有感情的朗讀自己喜歡的句子。

【過程與方法】採用小組合作探究法、朗讀感悟法、情境教學法,提高學生感悟理解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草原風光的美麗,感悟草原民族的真情。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清文章的兩個主要描寫方面,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體會草原風光的美麗,感悟草原民族的真情。

三、教學方法

小組合作探究法、朗讀感悟法、情境教學法。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視頻導入,播放關於草原風光的視頻,引導學生説出自己眼中所看到景象,閉上眼睛想象自己就在這樣的大草原上,可能看到什麼、聽到什麼,順勢導入本課,跟隨作者老舍一起走進美麗的草原。

(二)整體感知

通讀全文,提問引導:

1.通過課題我們知道了本文主要是描寫草原的,那麼作者是從哪些方面來對草原進行具體描寫的呢?梳理文章大意,標出不認識的生字詞。

明確:本文從風光和人情兩個方面展開描寫。講解生字“渲”字。板書:風光,人情,渲。

2.朗讀感悟:在學生了解本文是圍繞兩個部分展開描寫的之後,我會把全班分為兩個小組,分別去朗讀相應的段落,體會散文的語言美。

3.賽讀感悟:男女生比賽從文中選取一些自己喜歡的句子,看看那組讀得更有感情。

(三)深入研讀

1.通過剛剛學生的朗讀比賽,我們已經體會了草原的風光美,下面我們就一起走進草原,看看草原的風光與我們平時所見的有什麼不同?

明確:文中描寫草原的句子,“四面都有小丘……輕輕流入雲際。”

2.這一句中説的“白色的大花”指的是什麼?

明確:比喻的修辭手法,將羊羣比喻為白色的大花。板書:比喻。

3.結合課下注釋,理解“渲染”“勾勒”體會畫面感。

明確:草原風光的總特點是洋洋灑灑的,風過草原給我們呈現了一幅綠色的中國畫,而不是一幅描繪細緻的工筆畫,這裏從側面寫出了草原的意境美。

4.設置承上啟下的問題,在這樣的草原上生活着一個可愛的民族,他們對待客人是怎樣的呢?請你找到關於“人情”描寫的相關段落,勾畫出草原人們待客的句子和客人的表現。

明確:草原民族的熱情,迎客、吃飯、飯後載歌載舞。

5.客人與草原民族的語言是不相通的,我們為什麼能如一家人一般其樂融融呢?

明確:草原人們的熱情,民族團結深入人心。

6.全班朗誦文中最後一句“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明確:體會作者分別時的心情,總結全文。

(四)拓展延伸

蒐集與蒙古族相關的資料,思考民族團結的重要性。

(五)小結作業

畫出你心目中的草原,並且為你的畫配上相應的文字。

草語文教學設計2

【教學目的】

1、培養熱愛大自然,追求新鮮知識的童心。

2、學習兩相對照的結構。

3、學習語言的揣摩。

【重點難點】

1、重點:

⑴對百草園的景物描寫。

⑵記敍的感情色彩。

2、難點:

⑴兩相比較的結構。

⑵對三味書屋內容和寫法的理解。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試卷

二、導入新課

1、作者作品簡介:

魯迅(1881~1936)本名周樹人,浙江省紹興市人,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出身於沒落的封建家庭,幼時受過詩書經傳的教育,稍長又喜雜覽,讀了許多野史雜記。1898年到南京求學,四年後東渡日本留學。初學醫,後棄醫從文。1909年回國,先後在杭州、紹興任教。辛亥革命時,在南京臨時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任部員、金事等職。同時在北京大學、女子師範大學兼教。1918年5月發表我國現代文學史第一篇白話小説《狂人日記》,抨擊吃人的舊利教和封建制度,奠定了新文學運動的基石。1927年10月,定居上海,參加左聯的領導工作,成為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左翼文藝運動的主將。1936年10月19日病逝於上海。著作有雜文、小説、散文、詩歌等,收在《魯迅全集》裏近一千萬字。《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選自《朝花夕拾》。這組散文是在魯迅生活中最輾轉流徙,心情最苦悶的時候。為了“在紛擾中尋出一點闡靜來”,魯迅借舊時的美好的事物,來排除目前的苦悶,尋一點“閒靜”,寄一些安慰。可以説《朝花夕抬》是作者少年時代的一曲戀歌百草園,紹興城內魯迅家房屋後面的園子。三味書屋,在魯迅家附近,魯迅小時候(12歲到17歲)在這裏讀書。

2、導語:

從課文的標題我們可以知道,作者寫了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生活,文章按地點的轉移分兩個部分。粗讀課文,給文章分段、歸納段意。

三、段落大意

百草園和三味書屋是魯迅童年生活過的兩個地方。閲讀時抓住地點的變化可將全文分為兩部分。每部分又可按時間和事情的不同分為幾層?

全文可分兩部分:

1、第一部分(1~8段):回憶百草園的有趣生活。又可分四層:

⑴一層(1段):總的介紹百草園情況。點出是“我的樂園”,充滿留戀之情。

⑵二層(2段):寫熱天百草園充滿無限樂趣。

⑶三層(3~6段):寫長媽媽講的美女蛇故事及“我”的感慨。

⑷四層(7~8段):寫冬天百草園雪地捕鳥的樂趣。

2、第二部分(9段~結束):回憶在三味書屋讀書的經歷。可分五層:

⑴一層(9段):是過渡段,告別百草園去書塾讀書。

⑵二層(10~11段):寫入學的情形。介紹了書屋和先生。

⑶三層(12~16段)寫不準提課外的問題。

⑷四層(17~20段):寫不準去後園玩。

⑸五層(21~24段):寫師生讀書的可笑情景“我”趁先生讀書入神時畫畫兒。

四、分析文章

1、百草園部分:

⑴提問:文章第一段説百草園“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這兩句話有沒有矛盾呢?

討論並歸納:沒有矛盾。前一句話是用大人的眼光來看的。“確鑿、只有”,斷定其中不會有什麼動人之處;“似乎”,又對這斷定有躊躇,這是表示是否記得清楚還不敢説。後一句是從小孩子的眼光來看的,作者回憶童年在百草園玩耍,一切都那麼新奇有趣,確是兒童的樂園。所以不矛盾。

⑵提問:作者怎樣描寫百草園的景物的?

(朗讀第二自然段,思考回答問題。)

討論並歸納:

①從句式上看,用"不必説……也不必説……單是……"宕開一筆,為的是突出下面"單是"的內容。既然“單是”就已趣味無窮,可見園裏的樂趣定然比比皆是。這是“以一概全”的寫法。

②從描寫的範圍來看:先寫整體,後寫局部。

③從描寫的景物來看,既有植物,又有動物。

④從觀察的角度來看,有好看的(視覺):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堪,肥胖的黃蜂,輕捷的叫天子;有好聽的(聽覺):鳴蟬在樹葉里長吟,油嶺在這裏低唱,蟋蟀們在這裏彈琴;有好玩的(觸覺)有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樑,便會啪的一聲,從後竅噴出一陣煙霧的斑螫,有可

以拔起來的何首烏的臃腫的根;有好吃的(味覺)有桑堪,有又酸又甜的覆盆子。難怪百草園是兒童的樂園。

⑤從修辭手法的角度來看,有比喻:(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攢成的 小球;有擬人:油嶺在這裏低唱。蟋蟀們在這裏彈琴,寫出孩子心中特有的感受。

⑥從遣詞描寫來看,用詞十分準確、生動,形容黃蜂用“肥胖”,形容叫天子用“輕捷”,形容石井欄用“光滑”都十分貼切。作者把百草園描寫的有聲、有色、有趣,確是兒童的樂園。

⑶提問:作者為什麼要寫美女蛇的故事?

討論並歸納:美女蛇的故事吸引孩子,給百草園增添了神祕感,豐富了百草園作為兒童樂園的情趣。

⑷提問:作者怎樣描寫捕鳥的?為什麼要寫捕鳥?

討論並歸納:先寫捕鳥的時間、條件、方法,然後寫捕鳥的收穫、經驗教訓。這都是寫百草園給愛玩的兒童帶來的無窮樂趣。

⑸小結:寫百草園,始終圍繞着一個"樂"字--樂於觀察百草園的景物,樂於聽美女蛇的故事,樂於捕鳥活動。

2、三味書屋部分:

⑴導人新課:

百草園的景物是那麼美,百草園的故事是那麼動人,百草園裏捕鳥是那麼好玩,這確實是熱愛大自然,喜歡自由快樂生活的兒童的樂園。這節課,我們再來探討一下三味書屋是否也是兒童的樂園呢?

⑵提問:第9小節在文中有何作用?一個“不知道”和三個“也許是”能否刪掉,為什麼?兩個“Ade”和兩個“我的”表現了“我”對百草園怎樣的感情?

討論並歸納:

①這一段在全文中起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

②不可以。因為刪掉了加點詞語以後,句子的意思完全變了。三個“也許是”表示儘管猜測的原因很多,但一個也無法肯定;如果刪掉,則由無法肯定變成完全肯定了,這違背作者猜測的原意,也不能表達“我”對百草園的依戀和對私塾的反感。

③真切地表現了“我”對百草園戀戀不捨的心態和依依惜別的神情。

⑶提問:三昧書屋後面也有一個園,與百草園相比,哪個好玩?

討論並歸納:

當然百草園好玩。百草園很大,這個園很小;在百草園有許多動植物,有許多好看、好聽、好玩的東西,而在這個國只能爬上花壇上去折臘梅花、尋蟬蜕,最好的工作只不過是捉了蒼蠅喂螞蟻,又必須靜悄悄地沒有聲音,玩的伴又不能太多,時間又不能太久。

⑷提問:三昧書屋裏讀的書,孩子讀得懂嗎?你們讀得懂嗎?作者寫這些教學內容有什麼用意?

討論並歸納:私塾裏的教材脱離學生實際,艱深難懂,逼着學生死記硬背,不懂也不能問。作者這樣寫揭露了封建教育對兒童身心發展的束縛和摧殘。

⑸提問:作者在三味書屋裏學到了什麼?

討論並歸納:書沒有讀成,畫的成績卻不少。

⑹提問:歸納文章的中心意思。

討論並歸納:

本文通過幼年在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生活的對比,表現了兒童熱愛大自然,喜歡自由快樂生活的心理,同時對束縛兒童身心發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滿。

3、小結:

全文主要內容由兩部分構成--百草園和三味書屋。比較起來,百草園的生活寫得有聲有色有趣,確是兒童的樂園。在三味書屋,學的是脱離學生實際,艱深難懂的教材,內容陳舊,方式落後,束縛了兒童的身心發展。作者在記敍描寫中滲透着他的思想感情。

5、作業:

完成複習試卷。

【教學後記】

本文雖然是一篇老文章,但是關於它的主題理解已與以前不同,我們教師完全應該用新課程的理念來指導本文的教與學,老文章要新教,應更多的貼近學生的生活來教學。

草語文教學設計3

教材分析: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是一首以內蒙古民歌音調為素材創作的兒童歌曲。歌曲以明快的旋律、跳動的節奏,具有舞蹈性的律動感,表現了草原小牧民放牧時的喜悦心情。歌曲為2/4拍,五聲羽調式,為擴充了的一段體結構。四個樂句的句尾和句首基本採用了八度跳進,表現了小牧民手擎羊鞭、快樂歡唱的形象。第三樂句在節奏上作了變化,八分休止符的運用,盡情地抒發了對美麗的家鄉的讚美之情。歌曲的襯腔“啊哈嗬”是該曲的擴充部分。舒展的節奏、富有動力感的旋律,表現了小牧民豪放的性格和放牧時的愉快心情。最後重複了第四樂句的曲調,天真活潑、自豪的情感表達了草原兒童對自己家鄉和甜美生活的讚美。

教學目標:

1.情感目標:初步瞭解蒙古族的風土人情。感受和體驗蒙古族的音樂和舞蹈,並對其產生興趣。

2.知識目標:能用活潑。歡快的情緒表演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並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現歌曲。

3.能力目標:通過聽、唱、舞、創等大量的音樂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教學重點:1.瞭解蒙古族的風土人情,感受和體驗蒙古族的音樂和舞蹈。

2.在不同形式的表演中快樂的體驗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

教學難點:唱準並掌握帶附點和空拍的節奏:

①。 ×○ ×○ ∣××× ××∣

②。 ×。× ×× ∣ ×× × ∣

教學準備:錄音機、磁帶、道具筷子、音樂盒、圖片等

教學過程:

一。感受大草原

1.師生問好

2.師:請聽一段音樂(放錄音《我從草原來》)師配樂朗誦:藍天高,太陽照,草原好熱鬧,馬兒壯,羊兒肥,這裏風光好。聽着美妙的音樂我們的思緒一下子就飛到了美麗而遼闊的大草原上,這裏有成羣的牛羊,這裏有美麗的草原。下面我們就一起來感受草原的魅力吧。

二。走進草原

1.聽音樂《草原上》欣賞草原風光,並介紹蒙古族的風土人情。

師:你能看圖説一説圖中有哪些美麗的風景嗎?(一望無際的綠色草原、潔白的氈房、成羣的牛羊)

2.你們能看出是哪個少數民族了嗎?(生:蒙古族)

師:你們真聰明!

蒙古族的意思就是永恆之火,也有一個別稱:就是“馬背上的民族”。他們都生活在美麗富饒的蒙古大草原上,那裏的牧民還會騎馬、摔跤、射箭、擠牛奶呢,而且他們還非常的能歌善舞。

三。學跳筷子舞

1.師:(出示筷子)咦?這是什麼?(筷子)你可別小瞧它,在蒙古族人民的眼中它可是跳舞的好道具呢!我看到有些同學似乎有些懷疑,那就讓老師當一回小牧民給你們跳一段《筷子舞》吧。

2.師:剛才我跳的筷子舞你們喜歡嗎?(生:喜歡)筷子舞是蒙古族比較具有代表性的舞蹈形式之一,那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筷子舞。

3.播放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請同學們和老師一起舞蹈。

四。學唱歌曲

師:歡快的筷子舞給我帶來了美的享受,那我們説草原的歌曲是不是也很好聽?想不想把這首歌曲也學會呢?(生:想)

1.播放歌曲,生聆聽後師板書課題。

2.帶着問題復聽範唱。

①是誰在唱歌?(小牧民或草原小牧民)

②歌曲的延長情緒是怎樣的?(高興、自豪、開心、驕傲……)

③歌曲的節奏是怎樣的?師可從旁提示:聽了歌曲讓你有什麼感覺?想不想跳舞?有沒有力量?(稍快的或歡快活潑的)

3.跟節奏説唱歌詞。

板書節奏難點

①。 ×○ ×○ ∣××× ××∣

②。 ×。× ×× ∣ ×× × ∣

4.跟音樂範唱學唱歌曲。

5.全體帶着感情齊唱歌曲。

6.表演歌曲

師:同學們誰想當神氣的小牧民?(教案 ) 現在我們就唱起歌跳起舞當一回真正的小牧民好嗎?挑選演唱組、舞蹈組、演奏組和説唱組的成員。

師:其實音樂可以用許多不同的形式來表現,只要你熱愛音樂,能發現其中的奧祕,你就會體會到其中的樂趣。

五。拓展延伸

蒙古族還有一種最具代表性的樂器,它的演奏姿勢和二胡很相似——馬頭琴。(出示圖片)(播放音樂)就是我們剛開始聽過的那段音樂,它就是用馬頭琴演奏的,它的音樂深沉、渾厚、蒼勁、遼闊,富於表達勤勞、強悍的蒙古族人民的性格和感情。(音樂聲減弱)

六。小結

今天我們一同欣賞和演唱了蒙古族歌曲,理解了小牧民驕傲自豪,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也初步瞭解了蒙古族的筷子舞和馬頭琴,豐富了蒙古族音樂帶給我們美好的感受,最後,讓我們再次唱起《我是草原小牧民》並用自己喜歡的動作走出教室,結束這次草原之旅吧。(

播放音樂我《是草原小牧民》

草語文教學設計4

【預設目標】

1、理解詞語和句子,進一步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給我們生活帶來的樂趣。

2、結合課文理解,學習四個生字。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出示課題,讀題質疑

1、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外國文學《金色的草地》,齊讀。

2、讀了課題你有什麼疑問或想法?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帶着自己的想法和疑問自由讀一讀課文。

(讀之前讓學生相互提提初讀課文的要求。)

2、教師巡視指導,及時發現學生易讀錯的字詞或自己進行指導。

3、再讀一讀課文,説説讀了課文你知道了什麼,你有什麼問題或是你想説什麼?

(結合學生的回答瞭解蒲公英:出示蒲公英的花和種子圖,説説你看到過哪種蒲公英,談談自己的認識,教師補充,在認識蒲公英種子時相機學習生字“絨”。)

三、研讀課文,體會情感

第一自然段:

1、為什麼草地會是金黃色的?

2、找出有關的句子讀一讀,説説自己的理解。

3、看滿地盛開蒲公英花的圖理解草地是金黃色的,結合感受讀一讀句子。

第二自然段:

1、同桌齊讀,感受文中的哥弟倆是怎麼玩的。

2、指名兩位學生上台像他們這樣玩一玩,一名學生上台幫忙讀一讀文本。課件播放蒲公英四處飄散的樣子。

3、師生評一評,相機理解“一本正經、使勁、假裝”幾個詞語。

4、再指導讀第二自然段,請兩位學生上台演一演,一生幫忙讀。

5、一起來玩一玩,體會玩蒲公英帶來的樂趣。

(課件播放無數蒲公英飄散遠去的情景。)

6、一起在讀一讀本段最後一句,理解“引人注目”一詞。

第三自然段:

1、指名一生朗讀,看看你發現了什麼?自由説。

2、出示填空題:

蒲公英的花就像_____,可以_____、_____。

早晨,花朵_____,是_____,草地是_____。

中午,花朵_____,是_____,草地是_____。

傍晚,花朵_____,是_____,草地是_____。

⑴同桌互相説一説。

⑵指名説一説,加上動作説一説,不看提示説一説。

3、齊讀本段。

第四自然段:

齊讀最後一個自然段,邊讀邊思考,你又發現了什麼或新的想法?

(理解最後一句話,為什麼一起起牀,一起睡覺?)

四、小結

學了這篇課文,你能説説你理解的.這是一片怎樣的草地啊?

五、機動

摘抄好句子。

【葉老師的建議】

因為我不熟悉這篇課文,所以我的建議可能不對。我是憑着你的教案猜課文內容的,呵呵老師厲害吧?

1、可以把課題教學和整體感知及第一段的學習結合起來。從提問入手,為什麼草地是金色的?讀讀課文,學習第一段。

2、第二段的學習表演太多,而且是重複的。建議在理解之後安排一次就可以了。讀讀玩玩。

3、第三段的填空太多,而且不夠靈活。建議改為:()花朵()草地(),引導學生把課文的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這裏的表演就不要了。一堂課裏有一次表演就差不多了。

草語文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瞭解文章寫景的順序。

2、體會文章優美的語言。

3、學習文章寓情於景的寫法。

一.教師導入課堂學習的關鍵在於合作與交流,包括同學與同學、同學與老師、同學與文本之間的合作與交流。但合作與交流成功的前提是個人的自主學習,只有在充分自主學習的基礎上,我們的合作和交流才有意義。請同學們展示課前自主學習的成果。

二.展示、交流課前自主學習的成果。

①積累字詞:學生展示自己積累的詞語,教師強調三個詞語(鏗鏘、穹隆、頭暈目眩),讓學生結合具體語境解釋意義。

②主要內容與情感基調:學生用一句話歸納本文主要內容,明確:本文寫盛夏樹林草原一天中的景色。

情感基調:喜愛大自然。(教師引導:一切景語皆情語,在景物描寫中融入作者的思想感情,寓情於景)

三.賞析優美的景物描寫,體驗文章情感。

①自由朗讀自己最喜歡的語段。

②説説你最喜歡的景物描寫,談談你的感受。(教師引導:可以從語言、情感、畫面以及給你的聯想等方面去分析。)

③小組合作交流,並形成合作學習記錄,小組代表發言(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序,即給予鼓勵)。

④配樂朗讀文章末段,再一次感受優美的景物描寫。(教師引導:通過同學們的賞析和配樂朗讀,我們確實感受到作者筆下優美的景色。屠格涅夫是位善於描寫自然景色的偉大作家,難怪俄國偉大作家托爾斯泰稱讚説兩三筆一句,大自然就發出芬芳的氣息。請同學們結合文章探究作者寫景成功的密訣是什麼?)

4.探究寫景成功的要領。

①小組合作討論,形成發言記錄。

②小組發言並交流(只要能結合文本,言之有理即可)。

③學生總結交流結果,教師板書。

參考如下:

①善於觀察,抓住景物特徵。

②準確生動的語言。

③講究寫景的手法。

④融入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師引導:同學們探究出了寫景成功的密訣,那麼我們可以利用這些密訣進行創新。將黎明時候的景色進行想象,寫得更具體些,讓樹林和草原黎明時的景色也散發出芬芳的氣息。)

5.想象與創新(以黎明時候的景色為基礎大膽想象創新,完成寫作片段)。

①學生獨立想象,寫作。

②學生展示自己的創新寫作的片斷,並交流。

6.教師總結活動過程,強調學習目標。

草語文教學設計6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讀懂課文內容,感受大自然給我們生活帶來的樂趣。

3。 體會課文中一些句子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2。學生齊讀課題,教師指導讀好題目。

二、讀中質疑,讀中感悟

(一)讀中悟美。

1。在上節課開始的時候,有小朋友提出了這樣的問題:草為什麼是金色的?金色的草地在哪裏?請大家快速瀏覽課文,看看能在哪個自然段能夠找到答案。(第一自然段)好,就請大家仔細地讀第一自然段吧!

2。誰來給大夥説説,你找到的這兩個問題的答案嗎?(指名回答。)

3。誰能用朗讀向我們展示你所看到的金色的草地。(教師隨機評價指導朗讀,引導語如下:a。我聽出來了,是一大片草地;b。噢,蒲公英已經長滿了;c。草地真的變成金色的了!)學生齊讀第一自然段。

(二)演讀尋趣。

過渡語:聽了你們的朗讀,金黃色的蒲公英甜甜地笑了,草地變成金色的了。(課件演示:一大片金色的草地)看到這片金燦燦的草地,我真想在上面痛痛快快地打幾個滾,玩一玩。

1。(面對學生)小朋友,你們想怎麼玩呢?(學生自由回答)

“2。 我”和弟弟是怎樣玩的呢?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認真地讀第二自然段,然後和同桌商量試着演一演。要想演得好,就要把課文讀懂、讀好。老師要仔細地看你們的表情,聽你們的聲音,誰演得好,我就請誰上到講台前面來表演。(學生和同桌合作,讀課文,表演。教師巡視)

3。請一組同桌上台來

表演吧!請大家當評委,給他們打分,要説出打分的理由。(在觀看同學表演的過程中,提醒學生做文明觀眾,要正確、客觀地評價別人。可以多請兩組來表演。引導學生評價別人的導語如下:a你很會發現同學的閃光點,評得好!b。為什麼是!"分呢?分扣在哪裏?説説看。c。你認為他的表情不是“一本正經”的,那你能做出這種表情嗎?你真了不起。)

4。小朋友們,在金色的草地上玩的時候,你心裏是怎樣想的或者你想説什麼呢?(此時需要尊重、珍視學生內心的獨特感受和體驗,同他們一起享受快樂)

5。(課件出示句子,引讀:教師“讀是啊,就這樣”,學生接着往下讀)就這樣,這些公英,給我們帶來了並?不少不?快引?樂人??注?目的蒲(此引讀可以在每一個學生説出內心的快樂後就讀一次,讓學生用朗讀這個句子來表達他們的快樂。)

6。小朋友們,你讀懂了這個句子嗎?(引導學生聯繫前文讀懂“ 並”和“ 引人注目”)是呀,原來快樂這麼容易找到,它就在這可愛的蒲公英身上,就在這可愛的草地上!

(三)研讀釋疑、朗讀表達。

1。這金色的草地除了給我們帶來了快樂,還給我們帶來了什麼呢?請大家默讀第三自然段,遇到讀不懂的地方,就用自己喜歡的符號勾畫出來。(學生默讀第三自然段,質疑)

2。有問題的同學請舉手。來,把你的問題説説看。

(隨機評價學生提問的角度,指導學生提問的表述要準確,引導學生用聯繫上下文的方法讀懂詞、句)預計提問及部分引導如下:a。為什麼這裏要“説我起得很早去釣魚”?引導:如果不去很早會怎麼樣呢?我們聯繫上下文來理解。

b。為什麼説“ 發現草地並不是金色的”?這裏為什麼要“用 並”?引導:我們不用“ 並”來試試,讀讀看。誰弄明白了?“c。蒲公英花就像我們的手掌,可以張開、合上。”引導:蒲公英花怎麼張開、合上的?誰來做給大家看?我們再來讀讀這個句子。d。草地為什麼會變顏色?也許學生還提有自然方面的問題,教師可這樣引導:看到你們對大自然的一切都很感興趣,我彷彿又回到了童年,因為那時的我也像你們這樣對大自然充滿了好奇,這些問題怎麼解決呢?你們肯定能在下課後找到好方法。

3。(如果學生沒有提出,則由教師提出)這個自然段中有一個詞連續出現了兩次,引起了我的注意,你們發現了嗎?(發現)這兩“次 發現”有什麼不一樣?你從中受到了什麼啟示呢?(學生思考,回答)

4。請你再讀讀這段文字,把這句話補充完整,再説説你的理由。

就這樣,這些並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這金色的草地給我們帶來了歡樂,帶來了(! " )。

5。這就是你們的內心感悟,簡直精彩極了!你們的朗讀一定也很精彩。請你把在蒲公英、草地上所感受到的快樂、通過朗讀與大家一起分享吧!(括號中空白的字眼為學生剛才所補充的內容。學生自己練讀,教師指名朗讀。指導朗讀的預設導語如下:“a。 你讀的是句號吧?再試試,你能讀成問號的。b。你發現什麼啦?讀吧!c。你這朵蒲公英沒張開,來,再讀一次,你肯定行!d。來,把草地變色的祕密告訴我們吧!e。老師也想讀,願意給我這個機會嗎?請你們給老師的朗讀評評分吧!)

三、讀中昇華

“1。 多麼可愛的草地!多麼有趣的蒲公英!從那時起,蒲公英成了我們最喜愛的一種花。它和我們一起睡覺,和我們一起起牀。”這是作者想告訴我們的。請你細細地去品一品這些話,你能聽出作者想説什麼嗎?如果

你聽出來了,可以在旁邊做上批註,就寫一句話。(學生默讀、批註,有感情地朗讀自己寫的話)

2。小朋友們,今天通過學習,我們和蒲公英、草地以及大自然交上了朋友,只要你們留心觀察,還能發現大自然更多的祕密。在這裏,老師請大家課後閲讀《 十萬個為什麼》一定能找到更多的快樂。

草語文教學設計7

【教學目的】認識草原特點,提高認識和審美能力,滲透民族團結的愛國主義思想教育。

【教學要求】

1.學會字詞,瞭解課文內容,認識草原特點。

2.提高認識能力和審美能力,滲透民族團結的愛國主義思想教育。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一段。

【教學重點】認識草原特點,體會民族感情。

【教學難點】

1.體會第一段草原景色文字的意境美。

2.體會第2—5段文字中所藴含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3.以情貫穿,保持作者感情的連續性。

【教學安排】兩課時。第一課時教學課文第1段;第二課時教學課文第2—5段。

【課前準備】教學掛圖2幅。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19.草原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讓學生談一下自己閲讀課文後的初步印象與體會。

三、理清課文層次,劃分段落,瞭解大意。

四、學習課文第一段:

1.瞭解草原“天”的特點,理解草原的天為什麼比別處的天“更可愛”,體會作者激動的感情。

2.瞭解草原的特點,抓住“一碧千里”帶動全段的學習。

3.體會作者感情。

4.理解“駿馬”、“大牛”句。

5.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學習課文第二段。

1.默讀思考:作者在去牧業公社的途中,初入草原和接近公社時所看到的景色有什麼不同?結合“灑脱”、“怎麼走都可以”及“河”句體會作者感情的變化。

2.理解“歡迎遠客”這層文字,結合“彩虹”“歡呼”句理解。體會主人的熱情好客。

3.結合汽車“飛”與“走”的不同描寫,深入體會作者心情的激動。

二、學習課文第3—5段。

1.第三段:結合“熱乎乎”“你説你的,我説我的”等語句,體會主人的熱情,客人的動情。

2.第四段:結合蒙民的招待物品及人們的表現,體會主人的熱情;結合“會心”等句,體會兩族人民感情的交融。

3.第五段:結合主客表現,理解結尾詩句,深入體會蒙漢人民的深情厚誼。

三、歸納全文,回到整體,揭示“民族大團結”的課文主題,體會寫作方法。

四、佈置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民族感情。

2.寫一篇讀後感,談談學習體會。

草語文教學設計8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人物對話時的不同語氣。

2.理解課文內容,初步感知自然界許多事物相互依存的道理,並從中領悟做人要謙虛謹慎,要多看到別人的長處。

教學重難點:

分角色朗讀,理解人物對話。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看圖導入,揭示課題

1、引導看圖,談話導入

(1)老師請小朋友欣賞一幅美麗的風景畫。小朋友,看看圖畫上面都畫了些什麼?你最喜歡什麼?。相機板書“小河、青草”。

(2)教學“青”

“青”這個字讀時要注意什麼呀?(後鼻音)誰會讀?(指名讀,評議)你們還知道哪些詞語中有“青”字?

(3)揭示課題

小草鬱鬱葱葱,清澈的河水在它身邊流過,它們之間發生了一個故事,你們想知道是什麼嗎?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就知道了。《小河與青草》。(板書:與)

教學“與”:這個字的音節(yu)是什麼音節?(整體認讀音節)

齊讀課題

(4)小河與小草之間發生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呢?一起來讀一讀吧!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

要求:讀準字音,不丟字,不加字。

2、檢查自學情況

(1)出示生字詞

xiao he qing cao bao zhu shui fen gan ku

小 河 青 草 抱 住 水 分 幹 枯

(同桌讀、開火車讀、齊讀)

(2)檢查課文朗讀情況

三、精讀訓練,讀中感悟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

1、看一看

看,課文中講到的小河是一條怎樣的小河?("彎彎的小河",是從小河的形狀上來説的;“清清的小河”;是從河水方面來説的)。小草呢?

2、讀一讀

同學們説得真好,課文中也是這樣寫的,誰來讀給大家聽一聽

(指名讀、齊讀)

3、填一填

同學們讀得真棒,誰願意來填一填這兩個空呢?

()()的小河()()的小草

4、指導朗讀

小河彎彎的,小草青青的,多美呀!這句話該怎麼讀?

①請小朋友們自由地試着讀

②誰願意讀給大家聽一聽。

5、有一天,太陽剛剛升起,小河與青草説起了悄悄話,它們説得可高興了,你們想知道它們説的什麼嗎?讀讀課文就知道了。

(二)學習二、三自然段

1、我們先來聽小草對小河説了什麼?

(1)多媒體出示:小草對小河説“你的水真清啊,一眼能看到底。”

(2)小草覺得小河怎樣?板書“清”。現在你們就是河岸上的小草。你能把這句話説好嗎?[指名]

2、老師聽出來了,小草是在誇小河呢,怎麼誇他的呢?(學生回答)是呀,不是一般的清,是真清呀!清到什麼程度?(能一眼看到底)你們看到水底的什麼啦?(小魚、石子、泥、水草……)[課件出示]

3、這麼清的河水誰再來誇誇? ——我們一起來誇誇他。

4、聽了你們的誇獎,小草有沒有驕傲呢?(沒有)

是呀,小草不但沒有驕傲,還很謙虛呢!它説了什麼?(指名回答)

5、你知道感謝是什麼意思?小河為什麼要感謝小草呢?

6、現在老師是河岸上的小草,你們就是河岸上的泥土,我來緊緊抱住泥土,是這樣嗎?(老師演示)

7、小草為什麼要緊緊抱住泥土呢?[指名](為了小河的清澈)動畫演示:岸邊的小草被拔光了,小河漸漸變成渾濁的泥水。為了小河的清澈,小草用細小的根鬚緊緊地抱住河岸的泥土。

8、你們想對小草説些什麼?

9、小朋友們説得真好,看來小河的確應該謝謝小草,誰學着小河來謝謝小草呢?(指導學生用真誠、感謝的語氣朗讀第三自然段。)

10、分角色朗讀(佩帶頭飾)

(三)學習四、五自然段

小河和小草還説了些什麼呢?我們接着聽。

1、錄音播放四、五自然段。

2、朗讀理解第四自然段

(1)比較句子你長得碧綠碧綠的,真讓人喜愛!

你長得碧綠,讓人喜愛!

①自由地讀讀兩個句子。

②如果你是小草你喜歡聽哪一句?為什麼?

(2)指導朗讀,讀出對小草由衷的喜愛、讚美之情。

(3)聽到小河的讚美,小草驕傲了嗎?小草怎麼説?

3、朗讀,理解第五自然段。

⑴指名朗讀

⑵為什麼小草又要感謝小河呢?

⑶動畫演示:小河的水流光了,小草沒有了充足的水分,漸漸乾枯了。

⑷指導朗讀:小河的功勞也真不小啊,沒有小河也就沒有小草,如果你是小草,你該怎樣讀這句話呢?(指名讀)

⑸願意做小草的站起來讀,坐着的讀小河的話,我們一起來讀他們的第二次對話。(分角色朗讀)

4、讓我們把兩次對話連起來讀一讀。

(四)學習第六自然段

1、為什麼小河會這麼清,小草會這麼綠?現在小朋友們明白了嗎?

2、動畫演示小河歡快的流淌,小草快樂的生長。

3、假如小河是驕傲的小河,小草也是驕傲的小草,那會是什麼樣子呢?

正是因為它們誰也不驕傲,互相感謝、互相幫助、和睦相處,所以,小河流得更歡了,小草也長得更綠了。齊讀第六自然段。

(五)拓展訓練(表演)

小河淙淙地向前流,流過樹林,流過田野,流古山嶺,小河與大樹,小河與莊稼,小河與鮮花,小河與麥穗會説些什麼呢?兩人小組任選兩個角色進行説話練習。指名上台表演。

(六)小結

1、我們小朋友也要向它們一樣謙虛,要學會互相感謝、互相幫助,與同學和睦相處。你在生活中肯定遇到過這樣的事,請你也用這樣的句式來説一句話:

()感謝(),是因為()。

2、讓我們拿好手中的課本,一起來美美的讀一遍課文。

草語文教學設計9

(一)教學目標:

1、讀通課文,會讀“旋、逝、塵、拳、雹、劈、卷、遼、闊、眺、潭”等生字,理解“狂風翻卷、沙塵滾滾、劈頭蓋臉”等詞語。

2、理解2、3兩段,知道草原上的鷹能為人們做些什麼事。

3、體會草原上的鷹是人們的好朋友。

(二)教學重難點:

知道草原上的鷹能為人們報告天氣、指明方向,從而體會鷹是人們的好朋友。

(三)教法學法:

多媒體輔助教學、讀讀悟悟、自主學習

(四)課前準備:課件、課文重點句板貼卡片

(五)教學過程:

一、看圖説話,提示課題

1、播放課件:大草原和鷹,配上音樂《牧民新歌》。

談話:同學們,你們去過大草原嗎?那就讓我們一起去吧!

教師一邊操作課件一邊引敍第一段:當你來到遼闊的大草原,首先見到的往往是鷹……

2、這節課,就讓我們和草原上的鷹交個朋友吧!齊讀課題:草原上的鷹

師激讀:草原上的鷹是多麼勇猛呀!再讀

二、初讀課文,學習字詞

1、你想進一步瞭解草原上的鷹嗎?打開書本自由朗讀課文。

要求:把課文讀通順,讀準確,碰到不會讀的字做一個記號,也可以先問問同桌或老師。

老師巡視,把課文給學生圈出不認識的字。(做到生字讓學生確定)

2、老師出示課文,讓學生讀不認識的字。(學生能讀的讓學生讀,不能讀的老師注拼音讓學生讀。)

3、分節讀課文。

①你覺得你能讀好哪段?指名讀一節。

②誰最想鍛鍊一下?再指名讀。(通過多種形式指導學生讀通課文。)

4、你們很會讀書,還想讀嗎?請你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要求:哪一句話最能看出人們對草原上的鷹有着深厚的感情,邊讀邊劃出一個句子。

5、指名説,並板貼句子:草原上的鷹,真是人們的好朋友。

指導朗讀好這個句子,教師隨機評點:老師感覺有點像好朋友了,再讀。

三、讀讀悟悟,體會情感

學習第二段

1、(導)為什麼説草原上的鷹是人們的好朋友嗎?自由朗讀第二段,想一想:你從哪些句子中體會出鷹是人們的好朋友?

2、指名説,隨機重點訓練以下句子:

(1)出示句子:

果然,()在朝霞消逝的地方,出現了一片黃雲,()狂風翻卷,沙塵滾滾,拳手大的冰雹就劈頭蓋臉地打下來。

A、天氣有怎樣的變化?學生説,老師出示以上句子。

B、其實天氣變化是有一定先後順序的。請你給這兩個句子加上表示先後順序的詞。(過不了多久、接着)

讀一讀這兩個詞語,你有什麼感覺?(體會天氣變化之快。)

C、天氣的變化不僅快,而且越變越惡劣。

先看圖(配音)感受

看了圖,你有什麼感受?請你用書上的一兩個詞語來説一説這時候的天氣情況。(如:狂風翻卷,沙塵滾滾,劈頭蓋臉)教師馬上指導讀好這幾個詞。

你能通過讀把這惡劣的天氣展現出來嗎?自由練讀整句子→指名讀→評議→全班男同學讀、女同學讀(師點:女同學要是能通過朗讀,把這惡劣的天氣展現出來,那真的很了不起)→齊讀。

---------------------------

D、第一次激情引讀重點句:鷹為人們預告了這麼惡劣的天氣,可以讓人們早做準備,怪不得草原上的人們見到在草原上空飛翔的鷹會説—學生齊讀句子:草原上的鷹,真是人們的好朋友。

(2)你還從哪裏體會出鷹是人們的好朋友?

指名説,再師生共同學習句子。

A、先看圖,教師激情:瞧,月亮高高地掛在空中,清風陣陣地吹着,多美麗的草原夜色,多寧靜的草原之夜呀!學生齊讀句子:晚上,月亮高高地掛在空中,清風陣陣地吹着,草原上空不時傳來鷹的長鳴,這是它在預告,明天天氣一定晴朗。

(要是學生讀不出來,老師再點撥:要是能再輕一點,老師會感覺草原之夜更寧靜更美)。

B、指導朗讀全段:男女同學分讀“早晨”“晚上”兩部分,特別要注意讀好這兩種不同的意境。

&

草語文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理清文章的段落層次

2.讀懂第一自然段,領會草原的自然美,體會句中含着的意思.

3.品味積累課文中優美的語言,培養學生愛美的情趣。

教學重點

領會草原的自然美,品味積累文中優美的語言。

教學過程

一、交流,拓展

1.同學們,你們遊覽過祖國的大好河山嗎?説説這些風景名勝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是啊,我們的祖國山河秀麗,江南嫵媚,塞北雄奇,就像一幅多姿多彩的畫卷。這節課,就讓我們到內蒙古大草原上去瀟灑走一回。

3.板書課題,齊讀。

4.老師來變一個小魔術(草原後加上?號)現在你再讀讀看,意思改變了嗎?你又讀出了哪些新意思?(師加上!)請你再讀讀看,有沒有什麼新感覺?(生自由談)

二、整體感知,理清作者敍述順序

1.草原之美讓人魂牽夢繞,現在,趕快打開書,去讀讀老舍先生筆下的草原吧!有個問題請大家邊讀邊想:課文圍繞草原先後寫了哪些內容?

2.生充分自讀思考。

3.讀後交流,師相機概括板書:風光美、人情美。

三、品讀,感悟第一自然段,體會草原的美

1.過渡:老舍先生用他的一支生花妙筆,給我們“畫”出了一幅美麗的草原風景畫,現在,請同學們閉上眼睛,一邊欣賞優美的音樂,一邊聽老師範讀第一自然段,並在腦海中想像畫面。聽完後,告訴同學們,你好像看到了什麼?

2.師配樂範讀課文。

3.説説你好像看到了什麼?生自由説。

4.過渡:草原的美是如此與眾不同,請同學們自由地讀一讀,用波浪線畫出文中描寫的最讓你心動的景色,美美地讀一讀,並在學習小組內交流。

5.生自讀交流,説説文中最讓你心動的景色。

6.全班交流,師點撥引導,相機出示課件畫面,圖文結合理解“一碧千里”“小丘柔美”“翠xx流”等詞的意思。

結合簡筆畫理解“勾勒”“渲染”等詞的意思。

7.指導有感情地朗讀第一自然段,配樂賽讀,師生評議。

8.面對如此美麗寬廣的大草原,假如你置身其中最想做的是什麼?

9.那麼,我們來看看作者來到大草原的感受吧!用橫線畫出第一自然段中描寫作者感受的句子。

10、交流讀後感受,相機指導學生理解“高歌”“低吟”兩詞的區別。

這兩種情調一樣嗎?如果把文中的兩個詞顛倒一下位置,好不好?

11.是啊,作者陶醉了,你們陶醉了嗎?讓我們帶着讚歎,帶着興奮,帶着陶醉來朗讀第一自然段。

12.讀了這麼多,大家會背了嗎?把你最心動的句子背下來。

13.拓展。假如你是一位來草原尋找靈感的詩人,你會低吟一首怎樣奇麗的小詩呢?假如你是一位帶團遊覽的導遊,你又會怎樣向遊客來宣傳草原的美景呢?想一想,你是當詩人還是導遊?趕快寫下你們的讚美吧!

14.生練筆。試寫小詩或導遊詞。

15.指名生上台讀自己寫的小詩或導遊詞,師給予熱情評價。

四、欣賞歌曲,昇華情感

同學們,雖然這節課我們沒有真正去美麗的大草原,但我們已經用心感受到了那兒的風景之美。現在讓我們一起來聆聽一首獻給草原的讚歌,來結束今天愉快的學習。至於草原的人性之美,下節課我們再去細細品味。(放歌曲《美麗的草原我的家》)。

草語文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詞語。

3、理解課文,領悟在逆境中只有具備堅強的意志和聰明智慧的人才可能擁有精彩人生。

教學重點:

結合家庭不幸、艱難謀生的情節,理解感悟主人翁的吃苦耐勞、堅忍不拔、熱愛學習、要強好勝、不甘命運驅使、富有理想的性格。

教學難點:

抓住生活“再艱苦再勞累,……跟父親讀書”等細節體會主人公熱愛學習、要強好勝的性格。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一、談話引入:

1、齊讀課題

學生交流對大樹和小草的認識。

課文所寫的夏洛蒂.勃朗特成材的故事為什麼要以“小草和大樹”為題呢?請大家自由朗讀課文,交流理解。

二、自讀課文:

1、讀課文,劃出生字詞,讀準字音。

2、再讀課文,不理解的字詞,藉助字典並聯繫上下文理解意思,提出不理解的問題。

三、檢查自學情況

1、檢查詞語:指名讀生字,找出生字所在的詞以及新詞。説説對詞語的理解。齊讀詞語。

嗷嗷待哺 要強好勝 節衣縮食 脱穎而出

寥寥無幾 惴惴不安 孜孜不倦 大名鼎鼎

2、讀後交流不理解的問題:

四、理清課文層次,分段。

1、默讀課文。

2、給課文分段,説説段意。

一(1節):概述了《簡.愛》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是以為在逆境中成材的典範。

二(2-4):講述了生活在極度貧困家庭的夏洛蒂.勃朗特堅持學習、寫作,不斷遭受着打擊與失敗。

三(5-7):講述了夏洛蒂.勃朗特姐妹經過慎重思考,從寫詩改為寫小説,爭分奪秒、孜孜不倦終獲成功。

五、歸納課文主要內容

六、指導寫字

第2課時

一、複習

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二、學習第一段

1、默讀,文中把夏洛蒂.勃朗特比作什麼?

2、認識仙人掌花嗎?生活在怎樣的環境裏?(感受到主人翁不屈的精神和在惡劣環境中茁壯成長的頑強生命力。)

三、學習第二段

讀第二自然段

1、朗讀課文,説説主人公遭遇到了怎樣的家庭不幸?

2、面對這些不幸,主人翁是怎樣艱難謀生的?用筆把表現主人翁艱難謀生的詞語畫下來,多讀幾遍,交流感受,體會其中所表現出來的人物性格。

1)抓“洗衣,燒飯、縫縫補補、拾柴、撿破爛”等一連串生活細節體會主人翁為生活而奔波而忙碌的形象,感受主人翁吃苦耐勞、堅忍不拔的性格。

2)抓“再艱苦再勞累,都不肯放棄學習,上不起學,在家裏跟父親讀書”等細節體會主人翁熱愛學習、要強毫升的性格。

3)抓“始終沒有停止過寫作嘗試,希望用筆敲開幸運之門”等細節,體會主人翁不甘命運驅使,富有理想的性格。

讀第三、四自然段,交流:

1、在寫作的道路上,夏洛蒂遇到的挫折:

1)遭遇詩人嘲諷訓誡。

2)自費出版詩集,只賣出兩本。

2、體會夏洛蒂向詩人請教前後不同的心情。

抓住“惴惴不安”等詞語,開展對話交流,想象主人翁害怕而又充滿期盼的心情。

3、夏洛蒂熱切盼望的結果怎樣?

抓“原樣退回”等詞語理解詩人所説話的意思。

4、面對這樣傲慢的訓誡,夏洛蒂又是如何表現的呢?

抓重點詞開展想象,體會倔強、不屈服的性格。

5、沉重的打擊,夏洛蒂屈服了嗎?你從哪裏看出來的?

四、學習第三段

1、夏洛蒂有沒有通過寫小説實現自己的理想,敲開幸運之門呢?

2、朗讀最後一個自然段,感受主人翁經過不懈努力最終取得成功的喜悦。

五、回顧全文

1、交流對課題的理解。

(通過題目鮮明對比抓住讀者、發人深思的藝術,進一步體會主人翁與命運和世俗的偏見,抗爭的勇氣和堅持不懈追求理想的性格。)

2、回顧全文,整體把握“小草”成長為“大樹”的艱辛歷程,交流夏洛蒂成功的人生啟示。

草語文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學會6個生字,認識5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準備:

1.讓學生觀察路邊、田邊、河邊等處的野草。

2.生字卡片,荒原野草圖,朗讀課文的錄音帶。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複習導入新課

上學期,我們學習了課本中的五首古詩。同學們還會背嗎?有一首《詠鵝》,誰記得?還有一首《畫雞》,誰背給大家聽一聽?(指名背)

今天,我們再學習一首古詩,揭示課題 1 草

二、範讀課文

三、自讀課文

要求:

1.藉助拼音練讀課文3遍。

2.畫出課文中的生字讀一讀,再放進句子裏讀正確。

四、讀詩句,識字

1.第一行(指名讀)

識字: 離 原

教師解釋:“離離”是講草長得茂密。“原”是寬廣的野地。

出示圖,觀察地上的草長得怎樣?(讓學生從畫面上感知荒原上野草繁茂的樣子。)

指導讀句:離離/ 原上/草,

2.第二行(齊讀)

識字:歲 枯 榮(“歲”平舌音,“榮”翹舌音。)

教師解釋:“歲”就是“年”的意思,每年秋天,草就要怎樣了?(枯黃,像落葉一要。)到了第二年春天呢?(發芽、生長)

指導讀句:一歲/一枯/榮 (提示:兩個“一”聲調不同)

3.第三行(指名讀)

識字:野 火 燒 盡(注意讀準“燒”的音。)

解釋:“盡”就是“完”的意思,從哪兒説明燒不完呢?出示第四行。

4.第四行(齊讀)再次觀察畫面。講述生長的原因,地裏的草根還在。

識字:吹 又 (注意“吹”翹舌音)

指導讀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五、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1.聽朗讀課文的錄音,想象原上草的樣子。

2.反覆練習朗讀,達到背誦要求。

六、鞏固練習

1.認讀生字(含要認識的字)。

2.完成課後練習3。

3.用“春風”説一句話。

第二課時

一、複習

1.朗讀、背誦課文。

2.説説你喜歡小草嗎?為什麼(不作過高要求,學生説到什麼程度皆可,説通就行。)

3.認讀生字。用“原、歲、吹、火”口頭組詞。

二、指導寫字

原:半包圍結構,“廠”裏面是“白”、“小”,不能寫成“泉”。

歲:上下結構。“山”要寫扁些。上短下長。

枯:左邊是木字旁,右邊可分成“十”“古”來記憶。

火:筆順是

吹:右邊是“欠”(欠字旁),上面不要寫得太寬,下面“人”左右伸長。

又:注意筆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字在格內要居中。

三、抄寫生字(完成課後練習2)

四、鞏固練習(完成課後練習4)

1.指導:這首詩不完整,有的句子沒寫完整,有的整行沒寫,你能把沒寫出來的字填上嗎?

2.各自在書上填寫,盡是不看課文與生字。

3.指名(多人)讀一讀,瞭解默寫的情況。

4.集體背誦古詩。

五、補充閲讀白居易的《池上》

小娃撐小艇,

偷採白蓮回。

不解藏蹤跡,

浮萍一道開。

1.師簡單介紹並範讀。這首詩中,詩人描寫一個小孩獨自撐着小船去採蓮蓬的情景,回來時小船把浮萍分開,船後留下一道行船的痕跡。

2.學生藉助漢語拼音讀讀背背。教師也可作簡筆畫,幫助學生了解詩意。

草語文教學設計13

學習目標

1.認識生字“釣、攏”,會寫“耍、裝”等13個生字。能正確讀寫“盛開、玩耍、一本正經”等14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描述“我”和弟弟在草地上吹蒲公英的種子玩樂的情形,解釋草地變色的原因。通過朗讀傳達出在草地上玩樂的歡快,對草地的喜愛。

3.抄寫自己喜歡的句子。

課前準備

1.課前發動學生尋找蒲公英的圖片及資料。

2.生字詞語卡片。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小朋友們,大家去草地上玩過嗎?展現在你眼前的草地是怎樣的?在草地上你玩些什麼?

2.你見過“金色的草地”嗎?(板書課題)草地是金色的這是怎麼回事呢?我們一起來讀課文。

二、自讀課文

1.請各自輕聲試讀課文,不認識的字拼讀一下括號裏的注音,讀不順的句子反覆多讀幾遍。

2.分段指名讀課文,檢查朗讀情況。

教師相機出示卡片,檢查鞏固生字、新詞。

玩耍、一本正經、絨毛、假裝、釣魚、觀察、花瓣、手掌、有趣

三、讀書感悟

1.第1自然段

a.文中這片草地出現在哪裏?為什麼稱這片草地為金色的草地?

學生思考討論後指名朗讀相關的課文(第一自然段)

b.誰瞭解蒲公英?結合課文插圖介紹一下蒲公英的外形特徵、生長情況。

蒲公英,草本植物,全株含白色乳狀汁液,葉子倒披針形,羽狀分裂,花黃色,頭狀花序,結瘦果,褐色,有白色軟毛。根莖都可人藥。

2.第2自然段

a.二年級上學期我們學過《植物媽媽有辦法》一文,它告訴我們蒲公英媽媽是怎麼樣傳播種子的?

b.“我”和弟弟玩蒲公英可有趣了。“我們”是怎麼玩的?請大家各自放聲讀一讀,然後同桌之間邊説邊演一演。

c.同桌練習後指名一對同桌學生上台邊説邊演。師生共同評價後,再推選一對學生表演。

d.想象一下,當時草地上空會出現怎樣的一幅情景?

四、學生描述

1.誰來有感情地朗讀一下第2自然段,把這兄弟玩樂的情景生動地描述出來?指名朗讀,師生共同評價。

2開滿黃花的草地多美啊,在草地上吹着蒲公英的種子玩多有趣啊!讓我們再去經歷一回,齊讀1.2自然段。

草語文教學設計14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學會“妒忌、神機妙算”等重點生字詞,瞭解故事情節以及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

【過程與方法】

通過小組合作、圈點勾畫的方法,提高對文本的解讀和概括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閲讀中感受諸葛亮的足智多謀和神機妙算,體驗閲讀名著的樂趣。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瞭解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

【難點】感受諸葛亮的足智多謀和神機妙算,體驗閲讀名著的樂趣。

三、教學方法

小組合作探究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談話法。

四、教學過程

(一)動畫播放,導入新課

1.教師播放動畫,請同學們欣賞,並提問:動畫中講的是什麼故事。

2.教師引導: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瞭解了草船借箭的大概情況,知道這個故事中最主要的人物是諸葛亮。今天,我們要深入學習課文,弄清草船借箭的真正起因,瞭解諸葛亮成功的原因。

(二)初讀課文,掌握順序

1.默讀課文,並且回想這篇課文的寫作順序。

明確:課文是按照事情的發展順序寫的。

第一部分:周瑜讓諸葛亮造箭;

第二部分:寫諸葛亮準備造箭;

第三部分:寫諸葛亮借箭;

第四部分:寫諸葛亮借箭成功。

2.諸葛亮為什麼能夠借箭成功呢?用一個詞概括。

明確:神機妙算。

(三)合作學習,分析原因

1.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表現在哪些地方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劃出表現諸葛亮神機妙算的句子,並從中體會後再小組交流。

明確:

①“這時候大霧漫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選擇這樣的天氣説明諸葛亮精通天文、氣象,衝刺準確。正因為大霧漫天,什麼都看不清,曹操才不敢輕易出動只叫人射箭,諸葛亮借箭的妙計才得以實施。(識天氣)

②“諸葛亮吩咐把二十條船用繩索連接起來,朝北岸開去。”把船用繩索連接起來,一字兒擺開,既便於統一行動,避免走散,又不留空擋,使受箭面積大。

③“諸葛亮下令把船頭朝西,船尾朝東,一字兒擺開,又叫船上的軍士一邊擂鼓,一邊大聲吶喊。”軍士擂鼓吶喊,既造聲勢,又提示射箭方向。

④“魯肅吃驚地説:‘如果曹兵出來,怎麼辦?’諸葛亮笑着説:‘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諸葛亮是笑着説的。説明他胸有成竹,深知曹操疑心重,用兵謹慎,在看不清虛實的情況下,不敢輕易出動,只叫人朝他們射箭。

2.諸葛亮算得準不準呢?從哪裏可以看出來?找出文中相關語句。

明確:曹操聽到鼓聲和吶喊聲,就下令説:“江上五很大,敵人忽然來攻,我們看不清虛實,不要輕易出動。只叫人朝他們射箭,不讓他們近前。”他派人去旱寨調來六千射手,到江邊支援水軍。一萬多名射手一齊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樣。(知人心)

3.什麼時候曹操才知道上當了呢?默讀課文,找出答案。

明確:天漸漸亮了,霧還沒有散可是這邊的船順風順水,已經駛出二十多裏,要追也來不及了。可以看出諸葛亮早已經算準了借箭的地理位置。(懂地理)

4.同學們概括一下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有哪些呢?同桌交流。

明確:精通天文、氣象;利用曹操謹慎多疑的性格;對地理位置十分熟悉。

(四)拓展延伸,小結作業

1.題目是“借箭”,為什麼不用“騙箭”或“取箭”呢?

2.你還知道哪些有關諸葛亮的故事,課下積累,與同學分享。

五、板書設計

草船借箭

神機妙算

識天氣、知人心、懂地理

草語文教學設計15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習本課6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10個生字只讀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課文的內容,知道與人和睦相處的重要性,並激發學生保護環境的強烈願望。

教學時間:

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看圖導入,揭示課題。

1、談話

(1) 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幅有趣的圖。

出示圖:你們看圖上話了些什麼?

(2) 你最喜歡什麼?

板書:小 河 青 草

教學生字詞青草

a、指名讀

強調:青 後鼻音 ;草 平舌音。

b、齊讀

注:相機解釋“青”:綠色。

2、談話

圖上的小河與青草的確很可愛,小朋友們想不想知道小河和青草之間發生了怎樣的故事啊?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新課文;

小河與青草

小朋友想想,“與”是什麼意思啊?能不能換成其他什麼詞呢?

3.指名讀課題,多讀幾遍。(注意停頓)

二.初讀指導。

1.談話

小河與青草的故事可有趣啦!小朋友想不想自己來讀一讀啊?(想)

老師這有三顆紅色的五角星,漂亮嗎?(漂亮) 想不想得到?(想)

這可不容易啊!只有你把字音讀正確,句子讀通順,課文讀流利才能得到呢!咱們比一比,看誰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這三顆五角星!

A.a.聽清老師的要求,輕聲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生字用圓圈畫出來,在拼音的幫助下多讀幾遍,直到把字音讀準為止。

b.出示生字詞:

青 草 對 抱 住 水 分

幹 枯 與 小 河 邊 感 謝

河 岸 緊 緊 流 得 更 歡 了

(1) 這些生字詞是我們讀書時候的攔路虎,要想得到第一顆星就要先把它們掃除。先請小朋友自己讀讀這些詞,你覺得難讀的可以看看拼音多讀幾遍。(巡視,輔導)

(2) 指名讀,相機正音。

(3) 我們看者拼音會讀了,那麼去掉拼音還會讀嗎?同桌之間先讀着試試看。

(4) 開火車讀。

小結:小朋友們可真不簡單啊,只用了一會兒功夫就順利地得到第一顆星了。(貼第一顆星)

B.現在我們小朋友再努力一下,去爭取第二顆五角星。

請小朋友再來讀讀課文,給每個自然段標上序號。你覺得哪句話難讀就在這句話前面標上三角,並把這句話多讀幾遍,直到讀通順了,再繼續往下讀。

出示:1、是你把河岸的泥土緊緊抱住,要不,我早就變成渾濁的泥水了。

2、是你給了我充足的水分,要不,我早就乾枯了。

(1) 剛才老師在下面看小朋友讀的時候發現有兩句話大家比較

難讀,就是黑板上這兩句話。讀這兩句的時候要注意停頓

在哪兒停呢?先聽老師讀。

(2) 由讀。

(3) 指名讀。

(4) 齊讀。

(5) 第二句請小朋友

安老師讀第一句的方法自己先試試看,再點名讀,齊讀。

小結: 大家可真不簡單,這麼長的句子都讀通順了,你瞧,第二顆星也來表揚你們了。(貼第二顆星)

C、小河和青草之間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呢?小朋友先看看圖,然後一

邊讀課文一邊想就能知道了。注意先看圖,然後邊讀邊想。

(1) 點名請一個小朋友讀第一自然段,奇特小朋友仔細聽,看他讀的好不好。

(2) 你決得他讀的怎麼樣?你也來試一試。

用同樣的步驟請學生讀2—5自然段,齊讀第6自然段,注意正音。

小結:小朋友們多了不起啊!通過自己的努力擁有了三顆漂亮的五角星,真是學習的小主人!(貼第三顆星)

三.總結延伸。

1.小朋友們,書讀到這兒,你知道了些什麼?又有那些新問題?

2.課後請小朋友們動腦精想一想這些問題該怎麼解決,如果還不能解決的我們下節課一起來邊讀邊討論。

四.指導寫字。

1.請學生先自己看書上“幹”,“分”,“對”的筆順。

2.出示:幹

3.齊書空説筆順。

4.教師範寫。

強調第二橫稍長。

用同樣的步驟叫生字:分,對。

分:上蓋下,上“八”下“刀”,捺起筆略高於撇。

對:左窄短右寬長,第二筆是點。

五.作業。

1.在書上描紅。

2.寫字本上“幹”,“分”,“對”各四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