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黃山奇石教學設計3篇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2.17W

《黃山奇石》通過描寫祖國風景,培養學生對大自然和對祖國風光的熱愛之情。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黃山奇石教學設計,歡迎大家閲讀!

黃山奇石教學設計3篇

黃山奇石教學設計(一)

一、導入

1、同學們,你們去過哪些風景區遊玩?有些什麼感受?

2、在我國安徽省南部,有一處聞名中外的風景區,叫黃山。那裏的巖石真讓人叫絕,同學們想不想去看看?板書課題。

[從學生的生活體驗入手,抓住學生心理,由課外引入課內,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

二、概讀

1、學生自讀2—6自然段,思考課文介紹了哪些有名的“奇石”,劃上記號。

2、學生説出奇石的名稱,教師板書。

3、質疑:

①作者寫這些石頭有何不同?

②省略號在這裏省略了什麼?

[這一環節的安排,達到了三個目的:一是學生整體感知了課文。二是指導了學生讀書的方法。三是提出了問題,讓學生邊讀邊疑邊思,為後文展開想象打下了伏筆。]

三、導讀

根據學生興趣,從寫得詳細的四種奇石裏選一段導讀。

1、學生自讀課文,思考:它是什麼樣子的?

2、(出示學生點出的奇石圖象),指名對圖回答,教師板書重點動作詞。

3、小結:這一段先告訴奇石的名稱(樣子),後告訴我們奇石的樣子(名稱)。

4、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遵循主體教育的思想,首先讓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來學,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選擇能力,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會選擇;其次抓住“奇石的樣子”讓學生理解具體內容,落實基礎知識;最後讓學生於讀中進一步領悟情感。整個環節既體現了現代教育思想與傳統語文教育理論的融合,又注重知識、能力和情感的和諧統一。]

四、仿讀

1、總結學習方法。基本程序為“自讀思考——圖文對照説樣子——小結寫法——感情朗讀”。

2、同法學習詳寫的餘下三段。

3、比較寫法。

作者寫這四種奇石,有的先告訴名字,後寫樣子,如“仙桃石”、“仙人指路”,有的先寫樣子,後寫名字,如“猴子觀海”、“金雞叫天都”。這樣寫富有變化。

[通過前文的學習,學生掌握了學習的方法,在後文的學習中,教師放手讓學生運用已掌握的方法自主學習,真正做到觸類旁通,舉一反三,實現了學法的遷移和能力的培養。同時四段的構段方式放在一起比較,引起學生注意其中的變化,這是通過“變式”來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寫作方法的領悟。]

五、品讀

1、學生自主選擇感興趣的兩段練習感情朗讀。可分小組展開讀、評。

2、推舉2—3名代表進行朗讀比賽,師生共同指導、評議。

3、教師小結學生的朗讀效果、技巧及方法等。

[這裏突出“讀”的訓練,由學生自主選擇讀的內容,再次強化學生的選擇能力、情感表達能力。讓學生在讀中進一步感悟前面所學知識,在讀中培養良好的語感,在讀中品味黃山之美、奇石之趣。]

六、創造性讀

1、齊讀最後一段。

2、想象“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這些巖石的樣子,同座互相説一説(出示怪石的圖象,讓學生觀察)。提示學生可以先説名字,後説樣子,也可以先説樣子,後説石頭的名字。

3、指2—3名學生邊演邊説,師生共同評議。

4、啟發學生從省略號中展開想象,給“叫不出名字奇形怪狀的巖石”取名字。[乘着品讀所調動的學生高漲的興致以及對語言的感悟,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試着仿説一段,這既是一次聽、思、説的綜合訓練,培養了學生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實踐能力,又通過發散思維訓練,培養了學生創新精神。同時省略號意義的再次理解,又使得教學前後呼應,整體感強。]

七、總結

1、學了這一課,你有什麼感想?

2、師述:我們偉大祖國還有許多名山大川,還有許多秀麗神奇的自然風景區,在我們的周圍就有許多美麗的景區,同學們可以利用課餘時間,依照《黃山奇石》的方法,仔細看一看、説一説、寫一寫。

[讓學生來總結,暢抒心中之情的同時,又培養了説話能力。教師順勢而結,進一步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感情,同時課內與課外結合,教材與生活結合,體現了語文綜合課的趨勢。]

附板書設計:

黃山奇石教學設計(二)

教學目標:

1、會認14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對黃山奇石的讚歎。

3、喜愛黃山,嚮往去黃山看奇石。

重點難點:

區分課文描寫內容的詳略,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對黃山奇石的讚歎。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課前通過大家的收集資料,我們已經知道黃山是我國的風景區,現在讓我們跟着作者的腳步,去看看黃山的奇石。

二、揭示課題

1、師生一起板書。

2、全班美美的讀一遍課題。

3、這裏的“奇”什麼意思?(奇特、奇怪、神奇)

三、教師小結

一個課題就吸引了我們全班同學的眼神,那麼課文又介紹了哪些奇石呢?那些奇石又是怎樣的呢?讓我們趕緊去看看吧!

四、初讀課文

1、大聲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課文,遇到難讀的字詞多讀幾遍。

2、用——畫出文中寫了幾種奇石。

五、生字學習

1、出示生詞第一組;風景區安徽省神奇尤其仙桃石盤

齊讀,開火車讀,説説你是這樣記住這幾個生字的?

2、第二組:每當脖子啼叫搶救彈琴奇形怪狀巖石

自由讀小老師領讀説説你是怎樣記住的?

六、整體感知

1、課文一共寫了幾種黃石奇石?

歸納: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緊急叫天都天狗*獅子搶球仙女彈琴

2、這麼多奇形怪狀的石頭,怪不得作者發出了這樣的感歎:那裏景色秀麗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極了。

1)指名讀。

2)提醒筆畫“尤”“其”這兩個字的哪些筆畫需要提醒?

3)生寫生字,教師範寫,學生描一個寫一個。

4)齊讀。

七、教師小結

是啊,多美神奇秀麗的怪石啊,那麼作者又是怎樣描寫這些石頭的?讓我們繼續跟課文進行交流。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播放視頻,教師導入:我們的祖國幅原遼闊,景色秀美。有靈動的流水,廣袤的森林,遼闊的草原,險峻的高山。的黃山風景區在我國安徽南部,“奇鬆、怪石、雲海、温泉”被稱為“黃山四絕”。四絕之一的“怪石”是大自然巧奪天工和人類奇思妙想的結晶,吸引着中外遊客從四面八方來到這裏。今天,我們繼續走進《黃山奇石》。

板書課題,學生讀。

二、複習鞏固生字的認識。

1、首先我們來複習一下上節課中認識的字朋友。課件出示詞語,指名讀,齊讀。

2、課件出示生字,開火車讀,第二遍組詞讀。

三、深入感悟,理解課文。

1、同學們字認的很好,相信課文讀的也很棒,下面把書*12頁,把課文朗讀一遍,注意讀準字音,不多字,不少字,要停頓得當。

學生自由讀課文。

指名分段朗讀。

2、理解第一段。

指名讀第一段。

提問:第一段時告訴了我們黃山的位置,誰能説一下它在哪裏?

學生回答。

問:誰知道“聞名“的意思?

結合課件引導學生註釋在書上。

問:黃山最有趣的景色是什麼?

學生回答。

課件出示那裏景色秀麗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極了。“這句話,解釋“尤其”的意思,出示(),尤其()句式,學生練習説話。

3、學習第二段。

師:第一個介紹的是什麼怪石?

學生答,出示圖片,板書“仙桃石”。

問:為什麼叫它仙桃石?

它是怎麼來的?

學生答,課件出示“它好像從天上飛下來的一個大桃子,落在山頂的石盤上。”請學生找出其中表示動作的字,引導學生做上標記,並重讀這兩個字。

學生試讀,指名讀,示範讀,齊讀。

4、學習第三自然段。

師:在一座陡峭的山峯上,有一隻猴子,誰知道“陡峭”是什麼意思?用動作理解後,學生學着註釋在書上。

問:這隻猴子是什麼樣的?

學生回答,課件出示句子。

找出句子中表示猴子動作的詞,學生自己標註,試讀,指名讀,齊讀。

板書“猴子觀海”。

5、出示“仙人指路”及“金雞叫天都”圖片,學生説出名字後,自讀第四五自然段,然後請學生當小導遊介紹兩塊奇石。

師:課文裏是怎麼為我們介紹仙人指路的?

學學它的樣子。

學生齊讀第四自然段。

指名向大家介紹“金雞叫天都”。(讀相關段落)

問:這隻公雞漂亮嗎?你是從哪個詞看出來的?(金光閃閃)

怎麼會是金光閃閃的呢?

師:太陽就像一個魔術師,把雄雞變得金光閃閃,在變化的一剎那,我們的心裏充滿驚喜和興奮,大家試着把這種驚喜和興奮讀出來。

指名讀。

7、學習第六自然段。

師:黃山的奇石只有這麼多嗎?

生回答,説出其它三塊怪石的名字,師板書。

師:黃山的每塊石頭的名字都起的形神兼備,通過名字我們就能想像出石頭的樣子,看到這三個名字,你的腦海裏是不是已經出現了它們的樣子。下面,我們每個小組選一塊怪石,討論一下怎麼樣向大家介紹它,每組派代表進行介紹。

小組討論。

代表介紹。

師:黃山的怪石只有這麼多嗎?從哪裏看出來的?

解釋“等等”,等同於學過的省略號,板書。

8、根據板書回顧課文內容。

問:用課題裏的哪個字概括這些怪石最恰當?

突出一個“奇”字。

學生齊讀課題。

師問:黃山的奇石美不美?喜歡嗎?讓我們帶着對它的喜歡齊讀課文!

配樂齊讀課文。

四、拓展延伸:

同學讀得真美啊,還有很多叫不出名字的巖石在等着你們給起名字呢,課下,發揮自己的想像,想像一下還有什麼形狀的巖石,把它畫下來,再為它起個名字,寫上一小段簡短的介紹。

黃山奇石教學設計(三)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看懂圖意,能抓住“奇”字欣賞奇石的特點。

2理解課文內容,知道黃山有哪些著名的奇石,它們都是什麼樣的。

3、體會黃山石的奇特,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圖文結合,看懂圖意,能抓住“奇”字欣賞奇石的特點。

【教學難點】

體會黃山石的奇特,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

【課時目標】

1、通過觀察照片,培養學生的觀察和想象能力。按要求背誦兩段課文。

2、理解黃山奇石“奇”在哪裏,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談話揭題,引起興趣。

同學們,我們偉大的祖國山清水秀,歷史悠久,名勝古蹟遍佈全國各地。我們已經認識了不少的名勝古蹟,你還記得有哪些?讓我們一起走進黃山,對安徽黃山,風景秀麗的黃山,向來以奇石、怪樹、雲海、温泉四絕而聞名中外。特別是那裏的石頭,幹奇百怪,形態萬千。今天我們就在讀文中欣賞黃山的奇石吧!

二、初讀課文,感受“奇”、

1、誰來讀讀課題,你覺得“奇”是什麼意思?

帶着你們對“奇”的理解,一齊把題目讀一遍。

2、課文介紹了哪些奇石?具體寫了哪塊奇石的樣子?請同學們自由輕聲讀課文,標出這些奇石,在具體介紹的石名旁打記號,讀好後小組交流一下。

三、看圖學文,理解內容

1、看圖,(課件出示12)(黃山風景區的景觀照片。)

(1)圖上畫的是什麼?

茫茫的雲海,陡峭的山峯,山峯上樹木的鬱鬱葱葱……

(2)黃山給你的印象是什麼?

(3)課文是怎樣介紹這幅彩圖的呢?

2、指名讀第一段:(課件出示13):第1自然段。

這段有幾句話,每句各講什麼?

指名讀第一句:(注意長句中的停頓。)

從這句話中你們知道黃山在哪裏?

怎樣的地方可稱風景區?

我國的風景區有很多,黃山風景區很有名,句中哪個詞告訴了我們?

(2)指名讀第二句:

黃山風景區景色怎樣?秀麗神奇是什麼意思?

在這秀麗神奇的.景色中,從哪個詞中可以看出“石”最有趣

(3)老師引讀第1自然段,黃山的怪石怎麼有趣?

3、指名讀第2自然段段。

(1)這幅圖主要突出了什麼?(山頂的大石頭。)

(2)這塊奇石叫什麼名字?(仙桃石)為什麼叫仙桃石?看

(3)仙桃石怎麼來到石盤上?它有什麼神奇的地方?

(4)仙桃石怎麼來到石盤上的呢?(啟發學生想象)(也許王母娘娘在開皤桃會的時候,不小心從天上掉下來。)

4、指名讀第3自然段看圖,(課件出示17):“猴子觀海”石圖文。

這塊石頭像什麼?他落在什麼地方?“陡峭”是什麼意思?(坡度大,直上直下。)

猴子在幹什麼?(觀看雲海。)從書中劃出表示猴子動作的詞。(抱、蹲、望。)

猴子抱着什麼?(腿)它蹲在什麼地方?(山頭)

怎麼樣的蹲着?(一動不動。)它在望什麼?(翻滾的雲海。)

想想看這塊奇石會叫什麼?猴子本來非常好動,這會兒為什麼一動不動?(啟發學生想象。)

雲層就像大海的波濤那樣上下翻滾,非常壯觀。這美麗的景象,把猴子看呆了,他從來沒見過這麼壯觀的景色,所以他一動不動。

(5)猴子所處的位置奇特,它蹲在一座“陡峭”的山峯上。這隻猴子為什麼要蹲在那麼陡、那麼險的山峯上?

原來猴子是為了觀看黃山秀麗神奇的景色之──翻滾的雲海。

(6)想想看,這塊奇石會叫什麼?(猴子觀海)(板書:猴子觀海)

6、指導學生用上述方法自學第4、5自然段:(檢查自學情況)

指名讀第4自然段。(課件出示18):“仙人指路”石圖文。

第三塊奇石是用什麼樣的方法來寫的?這塊奇石叫什麼?(“仙人指路”) 為什麼説它更有趣?(板書:仙人指路)

(“仙人指路”的神奇在於它就像仙人一樣站在高高的山峯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一個“仙”字給這塊石頭蒙上了神奇的色彩,使人覺得有趣極了。)

誰能把這幅圖畫出來?(讓學生想象畫圖)

指名讀第5自然段。(課件出示19):“金雞叫天都”石圖文。

這段先寫什麼?後寫什麼?這幾塊巨石像什麼?(雄雞)

石頭怎麼會變成金光閃閃的巨石呢?

這塊奇石叫什麼名字?神奇在什麼地方?

金雞對面也是一個有名的景點,是著名的天都峯,每當太陽升起時,陽光照在巨石上好像金雞打鳴,所以這塊奇石叫──金雞叫天都。

7、齊讀第6自然段:

這段主要寫什麼?

課文又給我們介紹了幾種奇石?(3種)

這三種奇石只説了它們的名稱,並沒有寫出它們的樣子,誰能仿照前面的寫法,説説這三種奇石的樣子。

四、觀圖聯想,寫“奇”

作者經過觀察,抓住黃山石的樣子,展開合理的想象,通過打比方,把靜止的石頭寫活了,寫具體了。(課件出示21)(點擊課件,播放“仙桃石”、“金雞叫天都”等圖片)下面我運用這種方法,選擇大屏幕上的其中一塊石頭,抓住它的樣子,寫幾句話。

學生觀察圖片用“好像”或者“真像”寫話。

五、總結全文。

希望大家好好學習,學好本領,長大飽覽祖國的大好河山。到黃山給那些叫不出名字的奇形怪狀的石頭起了更好聽的名字。大家説好不好?

【板書設計】

黃山奇石

中外聞名 秀麗神奇 尤其

仙桃石 猴子觀海 仙人指路 金雞叫天都

教學反思

《黃山奇石》是人教二年級上冊的內容,作為小學低年級的學生,他們對事物充滿着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想象力豐富、思維活躍,容易接受新知識,表現慾望較強,喜歡展示自己。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已經能夠自主學習,能夠與他人合作學習。但學生對黃山奇石沒有身臨其境的感受,語言表達能力、對事物的細緻觀察能力也處於薄弱階段,對課文理解有一定難度。基於以上情況,我對本課的教學做了以下反思:

一、課件的使用恰當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我根據課文內容,在情景導入、奇石探究、課文朗讀等方面適時使用了課件,效果較好。如在欣賞完文中的第2、3自然段中的四塊奇石後,我利用多媒體播放了課件,再現了黃山許許多多千奇百怪的奇石。不僅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調整好準備上課聽講的愉悦的情緒背景,更重要的是為整堂課做好主題鋪墊,使學生的思維迅速定向於授課內容上。另外調動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帶着想看黃山奇石的好奇心,在教師的引導下,能很快找出課文中寫到的黃山奇石:“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金雞叫天都”等,產生了對黃山“奇石”的興趣和強烈的探究慾望,使學生產生深入學習課文內容的熱情,課堂氣氛活躍,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

【評課記錄】

本課符合新教材教法,適合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徵,教學設計合理有效。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增長了知識,每個學生都學有所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