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課件

高一生物必修2課件

欄目: 教學課件 / 發佈於: / 人氣:1.26W

教學課件合理恰當的運用可以起到優化課堂結構的作用。接下來小編蒐集了高一生物必修2課件,歡迎查看,希望幫助到大家。

高一生物必修2課件

篇一: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二)課件

一、教材分析

1.1本節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課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1章第1節《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二)》的第1課時,從本章內容看,《孟德爾的的豌豆雜交實驗(二)》是學生在學習《孟德爾豌豆雜交實驗(一)》的基礎上,再一次沿着科學家的探究歷程,由現象到本質、由簡單到複雜,層層深入地討論生物遺傳基本規律的過程;也是又一次領略科學探究方法──假説演繹法的過程,本節內容的學習對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提高及理性思維品質的培養有重要作用。

從整個《遺傳與進化》模塊看,本節內容為《減數分裂與受精作用》的學習埋寫了伏筆,為雜交育種提供了理論依據。同時,基因的自由組合導致的基因重組是生物變異的最重要來源和生物進化的內在動力之一。因此,本節課在整個模塊的學習中佔有重要地位。

在教學中,本節內容需2課時完成:第1課時學習“兩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及自由組合定律”,第2課時學習“孟德爾獲得成功的原因及其再發現和自由組合定律的應用”。

教材對本節內容的呈現,強調了科學史和科學方法的教育,讓學生親歷科學家的探究過程,包括一明一暗兩條主線:

一條明線──孟德爾是如何發現並驗證自由組合定律;

一條暗線──假説演繹法的探究過程,科學方法的訓練。

當然,這也將是進行本節課堂教學的主線。

1.2教學目標

依據新課標要求,可將本節課的三維教學目標確定如下:

1.2.1知識方面:通過分析孟德爾兩對相對性狀的遺傳實驗,闡明自由組合定律。

1.2.2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方面:通過對孟德爾遺傳定律探究過程的學習,體驗科學家的創造性思維過程;認同敢於質疑、勇於創新和實踐以及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養成理性思維品質。

1.2.3能力方面:通過對兩對相對性狀遺傳結果的分析,嘗試演繹推理方法,提高邏輯推理能力;能運用數學方法和遺傳學原理解釋或預測一些遺傳現象;嘗試進行雜交實驗的設計。

1.3教學重點、難點

1.3.1教學重點:對自由組合現象的解釋並闡明自由組合定律。

1.3.2教學難點:對自由組合現象的解釋(即雜合體所產生配子的種類及比例的分析)。

二、教法與學法

2.1教法

由於遺傳定律的發現過程本身就是一個科學探究過程,因此本節課將以探究式教學方法為主線,通過提問、討論等多種形式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探究,激發學生的興趣;同時利用多媒體教學和模擬實驗,將抽象的內容具體化、直觀化,突破教學難點。在整堂課中,理性思維訓練貫穿始終,以訓練學生的思維品質。

2.2學法

本課是在學生學習了基因分離定律,感受了假説演繹的科學方法的基礎上展開學習的,因此以問題為依託、以演繹推理為主線,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閲讀、思考、觀察、討論,伴以讀圖、析圖、寫遺傳圖解等訓練,來培養學生獲取、運用信息的能力和規範性的養成,通過充分調動學生聽、説、讀、寫等多方面的活動提高學習效率。

三、教學過程

3.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2分鐘)

在回顧分離定律的基礎上,沿孟德爾的探究思路,通過問題(一對相對性狀的分離對其他相對性狀有沒有影響?兩對相對性狀共同遺傳時有何規律?)引入兩對相對性狀遺傳實驗的學習,這既符合孟德爾的探究過程,也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在這一過程中,可褒揚孟德爾敢於質疑、勇於創新和實踐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

3.2層層引導,學習新知(30分鐘)

3.2.1實驗現象:指導學生閲讀課本“孟德爾兩對相對性狀雜交實驗”的相關內容後,請學生敍述該實驗的過程及結果,同時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

3.2.2提出問題:在觀察現象的基礎上,通過層層設問,引導學生思考、總結、回答:

(1)為什麼F1全是黃色圓粒?(幫助學生鞏固對性狀顯隱性的認識)

(2)對F2粒形和粒色兩對性狀分別研究時是否仍遵循分離定律?9:3:3:1與3:1之間有什麼關係?(使學生在性狀水平上認識到自由組合現象。同時訓練學生處理、運用數據信息的能力,使學生理解孟德爾遺傳定律實質是概率定律)

(3)一對相對性狀遺傳實驗中,性狀分離的原因是什麼?借鑑遺傳因子假説,能否解釋性狀的自由組合現象?

3.2.3做出假説:此時學生會積極思考,相互討論,教師作如下引導:生物的性狀由遺傳因子決定,性狀分離是因為在形成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分離,那麼性狀自由組合的原因是什麼?此時,“性狀的組合是控制不同性狀的遺傳因子發生了自由組合”這一假設已呼之欲出。(通過這一過程可培養學生“類比推理”的邏輯思維能力)

進一步引導學生閲讀孟德爾對自由組合現象的解釋,並對前面的推理過程適時做出肯定性評價(你們做出了和偉大的科學家一樣的解釋!),使學生對前面的推理過程得到自我認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自信心。

對自由組合現象的解釋是本節的重點,也是難點。可通過模擬實驗使學生形成直觀認識,對此難點加以突破。對比孟德爾對分離現象和自由組合現象的解釋,使學生意識到,孟德爾解釋的重點是:在配子形成時發生了什麼及最終形成的配子的種類和比例?課前佈置學生以同桌兩個為一組,每組準備一元和五角硬幣各一枚,一面代表Y、R,另一面代表y,r,讓學生通過模擬實驗直觀地體驗並總結出F1產生的配子的種類及比例。

在理解了對自由組合現象解釋的基礎上,讓學生用遺傳圖解表示兩對相對性狀遺傳實驗的過程及結果,找學生代表黑板書寫。完成後,同桌相互評價並共同評價、完善黑板上的遺傳圖解,最後用多媒體展示完整的遺傳圖解。(使學生加深對自由組合解釋的理解並訓練學生書寫遺傳圖解的規範性)

3.2.4驗證假説:教師引導:孟德爾在得出分離定律時,提出假説後探究過程結束了嗎?假説可以解釋已有的實驗現象,就説明它一定是正確的嗎?讓學生參考分離定律的驗證實驗,自主設計對自由組合現象解釋的驗證實驗。

3.2.5總結規律:至此可讓學生自行總結並敍述自由組合定律。(培養學生總結及表達能力)

3.3課堂鞏固與評價(10分鐘)

限時完成學案“課堂鞏固”部分習題(略),公佈答案並點評。

3.4小結(2分鐘)

自由組合定律是以分離定律為基礎的,是分離定律的延伸。但科學發現是無止境的,至此人們已認識到遺傳因子的存在,它在哪裏,是什麼,如何行使功能,等等,這一系列問題還有待於我們繼續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後面章節的學習作鋪墊)

3.5佈置作業(1分鐘)

篇二: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課件

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本節課是生物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教科書(必修2)新課標(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二章第一節。這部分內容不僅是第二章的重點內容,也是整本書的重點內容之一,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細胞學知識,有絲分裂知識等知識基礎上進行。通過學習,使學生全面認識細胞分裂的種類,實質和意義。併為後面學習遺傳和變異,生物的進化奠定了細胞學的基礎。因此,本節課內容在知識上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2.教學的重點與難點:

減數分裂兩次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行為特徵和數目變化是本節課的重點;

而同源染色體的概念以及同源染色體移向兩極的隨機性是本節課的難點。

教學目標分析:

1.知識與技能:

①掌握同源染色體的基本概念;

②理解和掌握減數分裂的兩次分裂過程中染色體行為特徵,特別是染色體數目、染色單體數目和DNA含量的變化規律。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和DNA變化規律的認識,培養學生觀察、分析、綜合等方面的思維能力;通過分析討論、鞏固練習,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對立統一和發展變化的觀點,並讚美生命的奇妙。

學情分析:

1. 學生學習本課內容的基礎:

根據本節課的知識體系、重點難點和學生的認識水平,採用“啟發與探究”的教學模式實施教學,即:目標→觀察→思考→總結→應用,根據教學目標設疑,引導學生觀察和思考,通過歸納和總結來解決問題並形成知識體系。然後加以應用,目的在於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學過程儘量體現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

2. 學生學習本課內容的能力:

高中學生已經具有了一定的認知能力,觀察分析能力,抽象思維能力,及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但對於細胞中微觀世界的物質變化缺乏感性認識,仍難以理解,較難抓住本質。大部分學生表現為基本知識,基本技能能“學會”但“會學”的同學不多,主要原因是學生在邏輯推理和整體把握兩個方面存在障礙,對問題探討停留於表象認識,難於抓住事物的本質。所以我採取藉助多媒體輔助教學,增加教學的直觀性、科學性和課堂內容容量。

3. 學生學習本課內容的心理:

學生畢竟有着基礎和其它方面,如空間想象及思維能力、興趣、動機、毅力、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差異,因此要針對不同情況來進行教學。從疑問的設置,到問題的回答要適合不同層次的.同學;從基礎知識的掌握,再到能力的培養,包括探索創新能力,學習興趣等,教師要對不同層次同學進行相應點撥。

4.學法分析:

通過指導學生對多媒體動畫中減數分裂過程染色體變化行為的觀察,促成學生知識的遷移,使學生對重點、難點知識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從而達到落實教學目標的目的;通過解題過程的輔導,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方法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5.課時安排:

2課時:第一課時學習減數分裂概念和精子形成過程;第二課時學習卵細胞的形成過程,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意義,減數分裂和有絲分裂異同點比較。這裏主要是第一課時的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自制教具;學案等

教學過程:

一、引入:複習提問,導入新課

〖問〗細胞分裂是生物體生長和繁衍的基本保證,我們已經學過有絲分裂的有關知識,有絲分裂最重要的特點是什麼?結果怎樣?    (温舊學新)

(播放有絲分裂flash課件)

學生討論,師總結:有絲分裂重要的特點是遺傳物質複製後平均分配到兩個子細胞中(複製一次,分裂一次)。分裂的結果是產生兩個子細胞,子細胞中染色體數目與親代細胞一樣。

〖問〗:我們知道進行有性生殖的多細胞生物體都是由一個受精卵通過有絲分裂和細胞分化發育而來的,有性生殖的生物在性成熟後都要產生精子和卵細胞,若精子和卵細胞按有絲分裂方式產生的話,會有怎樣的結果?(引導學生以人為例進行分析)

學生討論回答後,ppt展示如下結果:

父親(46)  ↓    母親(46)                                受精卵(92)

有絲分裂                                  有絲分裂  ↓

精子(46)      卵細胞(46)                               子女(92)

〖總結提問〗:這樣,染色體數目會逐代加倍,這不利於物種穩定。人和進行有性生殖的生物都存在同樣的問題。實際上,我們父母的體細胞中有46條染色體,我們自己也是46條染色體,那麼,生物體是如何保證前後代染色體數目的恆定呢?

(通過設問,引起同學的思考,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強烈求知慾,使學生產生急需探究心理,學習動機由潛伏期迅速自然進入活躍狀態。)

學生討論,ppt展示答案:

精子和卵細胞中染色體必須減少一半;

〖啟發學生〗:那麼,細胞以怎樣的方式使染色體數目減少一半?

學生討論,師歸納:從19世紀後期到20世紀初,許多科學家相繼觀察到,無論動物或植物的生殖細胞在形成過程中,染色體數目都要減少一半,並將這個過程命名為“減數分裂”。

【引入課題】減數分裂和有性生殖細胞的形成

二、新授:動畫演示,共同探究

指導學生預習:請大家閲讀課本P16內容,思考:哺乳動物精子在什麼器官中形成、能形成精子細胞是什麼細胞?該細胞有何特點?

學生看書後回答:雄性哺乳動物精子在睾丸中形成,形成精子的原始生殖細胞叫做精原細胞,精原細胞中的染色體數目與體細胞相同。

精原細胞通過減數分裂產生精子。

ppt展示減數分裂概念,減數分裂的要點。

(先整體瞭解減數分裂的過程)

(以精子的形成為例,動畫演示減數分裂全過程。同時説明:為學習方便,也為了後面能説明染色體分離的隨機性,細胞中的染色體以4條表示。)

〖問〗:大家看完了減數分裂的全過程,與有絲分裂比較一下,我們觀察到減數分裂過程染色體的行為有什麼明顯的特點?

學生討論回答:有染色體配對的情況。

師提示:配對的染色體都是同源染色體。

〖問〗:那麼,什麼是同源染色體?同源染色體是如何形成的?

1、動畫演示同源染色體的形成過程

教師總結:精子和卵細胞中2條染色體大小形狀各不相同,精、卵結合形成受精卵後,來自精子(父方)的每條染色體一般都能在來自卵細胞(母方)的染色體中找到一個與之大小形狀相同的染色體,我們把這樣的兩條染色體稱為同源染色體。所以説受精卵中的染色體是一半來自父方,一半來自母方;由受精卵有絲分裂而來的體細胞中染色體也是一半來自父方,一半來自母方。原始生殖細胞(如精原細胞)就是由體細胞分裂、分化而形成的,所以,原始生殖細胞中也存在着同源染色體。

(設計意圖:同源染色體是本課題的關鍵點和切入點,在教學安排上,將同源染色體概念提前講述,為的是分散難點,為後面講述聯會和四分體奠定基礎。)

〖問〗:那麼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都發生了哪些行為變化呢?下面我們詳細分析一下減數分裂全過程。

2、動畫演示:精原細胞形成初級精母細胞過程

學生觀看,教師解説:減數第一次分裂間期,精原細胞的體積增大,染色體的複製,變為初級精母細胞。這時每條染色體已含有兩條姐妹染色單體,只是由於這一時期染色體呈染色質狀態,實際上看不出來。

分析此時細胞內染色體數量、染色單體數量和DNA含量的變化並在黑板上板書。

學生討論並回答。

3、動畫演示:同源染色體聯會時的動態變化和四分體形成過程

學生觀看,教師解説:接着,進入減數第一次分裂前期。這時我們可以明顯看到初級精母細胞中原來分散存在的染色體開始進行兩兩配對。配對的2條染色體互為同源染色體,這種現象稱為聯會。聯會的每對同源染色體含有4條染色單體,叫四分體。四分體時期相鄰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常常會發生交叉互換。

分析此時細胞內染色體數量、染色單體數量和DNA含量的變化並在黑板上板書。

學生討論並回答。

4、動畫演示:減Ⅰ中期四分體排列在赤道板上,減Ⅰ後期同源染色體分離

觀看減Ⅰ中期和後期染色體的行為變化並與有絲分裂中、後期進行比較。

分析減Ⅰ中期和後期細胞內染色體數量、染色單體數量和DNA含量如何變化並板書。

學生討論並回答。

師提示:在減Ⅰ後期,聯會的同源染色體分開,説明染色體具有一定的獨立性,由於兩個同源染色體在細胞中央的排列位置是隨機的,可以互相交換,因此,就決定了同源的兩個染色體各移向哪一極也是隨機的,這樣,不同對的染色體(非同源染色體)之間就可以自由組合。這就是我們之前學習的基因的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規律的細胞學基礎。

5、動畫演示:次級精母細胞形成過程

學生觀看,教師解説:接着,細胞膜從中部向內凹陷,分裂成兩個子細胞,叫次級精母細胞。

〖問〗:次級精母細胞中染色體數與初級精母細胞相比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生答:染色體數目減少了一半。

〖問〗:減少的原因是什麼?次級精母細胞中染色體數目減少了怎樣的一半?是不是隨機減少了一半?

學生討論,師提示:在減數第一次分裂中出現了同源染色體聯會,然後發生同源染色體的分離,細胞的每個極只得到各對同源染色體中的一條,從而使形成的次級精母細胞中染色體數目減少為初級精母細胞的一半。這一半恰好是一整套的非同源染色體。

分析每個次級精母細胞內染色體數量、染色單體數量和DNA含量的變化並在黑板上板書。

〖問〗:次級精母細胞會以怎樣的方式進行減數第二次分裂?染色體數還會再減半嗎?細胞內的染色體數量、染色單體數量和DNA含量又會如何變化?

6、動畫演示次級精母細胞到精子的過程

學生觀看,教師解説:

減數第二次分裂類似有絲分裂過程:前期,細胞內的染色體散亂分佈;中期,染色體的着絲點排成一排,排列在細胞中央的赤道板上(與有絲分裂中期進行比較);後期,着絲點一分為二,兩個姐妹染色單體分開成為兩個子染色體(注:不是同源染色體),在紡錘絲的牽引下,移向兩極(與有絲分裂後期進行比較);接着,細胞分裂,兩個次級精母細胞分裂成4個精子細胞,減數分裂完成。

演示減數第二次分裂過程時,尤其要突出細胞內“是否含有同源染色體”。

分析減數第二次分裂時期細胞內染色體數量、染色單體數量和DNA含量的變化並在黑板上板書。

【小結】:經過減數第二次分裂,兩個次級精母細胞形成了四個精細胞。精細胞中染色體數目、DNA含量,與精原細胞相比都減少一半;精細胞再經過變形,形成精子,在這個過程中,丟掉了精子細胞的大部分細胞質,帶上重要的物質──細胞核內的染色體,輕裝上陣,並形成了一個長長的尾,便於遊動。精子不再分裂,減數分裂無細胞週期。

【注】:在連續播放幻燈片的過程中,指導學生在學案上“精子的形成過程圖解”中填出減數分裂各個時期細胞的名稱、細胞內染色體數目,DNA數目。同時讓學生自己在下面獨立畫出各個時期的圖像(主要是染色體的變化),從而達到鞏固強化的目的。在學生繪圖的過程中,老師巡迴查看,指出學生繪錯的地方,以引導思維的方式,提出問題,讓學生分析思考,尋找正確的知識。

(培養學生動手能力,把所學內容以畫圖形式表現出來)

7、現在,我們再重複回顧一遍精子的形成過程(總結減數分裂的特徵並板書),可以用以下口訣記憶:

複製一次,分裂兩次;減一同源分,減二姐妹分。

8、分析減數分裂各時期細胞內的染色體數量、染色單體數量和DNA含量的變化情況

ppt展示圖表,學生回答填表(以精原細胞中染色體數2n,DNA數2c為例),並佈置學生課後繪出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DNA變化曲線圖。

播完後,師提問:一個含有兩對同源染色體的精原細胞,經過減數分裂以後,能形成幾種類型的精子?

學生回答:4個

教師點拔:錯,一個精原細胞減數分裂只能形成二種類型的精子;

9、動畫演示:同源染色體分離,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

師解説: 對於含有兩對同源染色體的初級精母細胞來説,減Ⅰ後期,同源染色體分離的情況有兩種,可能產生的組合有是22種,但這僅僅是有可能出現的概率;假如只是一個精原細胞,那麼實際分離的情況只有一種,產生的組合只有兩種,就如圖中所看,要麼是組合1和組合2,要麼是組合3和組合4,實際上只能形成兩種次級精母細胞,產生2種精子。

教師提問:難道一個含有兩對同源染色體的精原細胞減數分裂,只能產生兩種精子嗎?

學生回答:是。

教師點撥:錯,在減數分裂的四分體時期常常會發生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的交叉互換,從而增加了配子的種類。

10、動畫演示:交叉互換

教師講解交叉互換在遺傳學上的重要意義:交叉互換後每一條染色單體就不再是原來的染色單體,而已含有對方的基因成分。這在性狀的遺傳上是很重要的。從而最終增加了配子的種類,豐富了生物界物種的多樣性。

三、動手體驗,合作交流(視進度而定)

佈置學生用自制的染色體模型在黑板上模擬減數分裂全過程,加深對減數分裂過程的理解。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即動腦又動手以突破教學難點)

四、教學後記

通過識別減數分裂各個時期的圖像,培養識圖和判斷能力;通過分析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和DNA的數量和行為變化規律,培養分析和判斷能力;通過動手用自制的染色體模型在黑板上模擬減數分裂全過程,培養實踐操作能力。在學習過程中要抓住特點,懂得道理,記住過程,不但學得有趣,掌握也牢固。對比較難於理解和掌握的知識內容,要認真剖析、深入對比。如減數分裂與有絲分裂圖象的區別,運用圖形、曲線進行DNA、染色體變化分析,加深記憶和理解,效果會更好。

實踐證明,在教學中能否引導學生進入一種最佳的學習情境是教學成敗的關鍵。講授減數分裂這部分內容,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而應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可以把複雜的問題具體化,把抽象的問題形象化,動中有靜,靜中有動,給學生創設了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使他們積極主動參與到教學中,從而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