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課件

誡子書優質上課課件

欄目: 教學課件 / 發佈於: / 人氣:7.06K

《誡子書》是三國時期政治家諸葛亮臨終前寫給他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從文中可以看作出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潔、才學淵博的父親,對兒子的殷殷教誨與無限期望盡在此書中。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關於誡子書優質上課課件的相關資料,歡迎閲讀!

誡子書優質上課課件

誡子書優質上課課件 例1

一、教學目標

1.通過疏通文意,引導學生積累重點詞語和文言知識。

2.通過為書法作品寫解説詞的活動,訓練學生理清文章思路。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積累重點詞語和文言知識,理清文章思路。

教學難點:

理清文章思路,明確作者觀點。

三、教學策略

本課主要採用朗讀法、合作學習、實踐活動等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1.朗讀法,課文句式整齊,朗朗上口。在疏通文意的環節反覆朗讀,不僅可以促進理解,也可以讓學生體會文言文的韻律美,受到傳統文化薰陶。

2.通過勾勒思維導圖和編寫解説詞的活動,讓學生在相互合作探究中,學會理清文章思路,理解關鍵語句含義。

四、教學過程

(一)設置情景,活動導入

導語:最近學校舉辦了“弘揚傳統文化,名家書法作品展”的活動。作為一名志願講解員,請你根據所學課文和相關知識,為下面這幅書法作品寫一段解説詞,讓同學們在欣賞書法作品的同時也能夠深入瞭解中國傳統文化。

出示幻燈片,展示書法作品圖片。

1.請同學來辨識一下書法作品中的八個大字。

明確:“淡泊明志”“寧靜致遠”

2.哪位同學知道這八個字出自哪裏?文章的作者是誰?

明確:出自《誡子書》“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作者是諸葛亮。誡,告誡,勸勉。誡子書,即諸葛亮寫給兒子,旨在勸誡,勸勉的信。

如果要為這幅書法作品配解説詞,達到弘揚傳統文化的目的,首先就要明確這句話的含義。下面就讓我們追本溯源,來讀一讀書法作品中文字的出處──《誡子書》。

【設計意圖】設置情景,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入新課。

(二)合作探究,疏通文意

1.指導學生讀準字音和斷句。

(1)教師朗讀,字音、斷句示範。

(2)指導學生自讀,鼓勵互讀糾錯。

(3)全班齊讀,體會文章韻律。

請同學們關注以下語句的斷句與韻律美。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

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2.指導學生默讀課文,並在原文處圈點勾畫不理解的詞句。

3.指導學生分組學習,結合註釋和所學內容突破難點詞句翻譯。

(重點理解“修身”和“養德”;“淡泊”與“寧靜”;“明志”與“致遠”;“淫慢”與“險躁”等詞語。)

【設計意圖】自主學習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時能夠有針對性地解決學生的困惑。通過疏通文意,引導學生積累重點詞語和文言知識。

(三)理清思路,明確觀點

通過疏通文意,我們發現《誡子書》全文雖不長,但意藴豐富。文章涉及了“君子”“志向”“才學”“寧靜”“昔時”等多個方面,那麼作者主要想表達什麼思想?“淡泊明志”“寧靜致遠”與作者的核心思想又有着怎樣的關係呢?

1.教師指導學生分組學習,勾畫思維導圖。

結論:實現志向需“寧靜”“淡泊”。

2.教師引導學生歸納整理,明確作者觀點。

預設:作者重點圍繞“靜”展開議論,教導兒子無論做人還是學習都要恬靜寡慾,集中精力。“淡泊明志”“寧靜致遠”明確了內心恬淡,寧靜專一的積極作用,也是《誡子書》作者核心思想的集中表述。

【設計意圖】通過梳理文章思路,明確作者的觀點,理解關鍵語句的含義。

(四)結合活動,佈置作業

明確了“淡泊明志”“寧靜致遠”含義,那麼要完成解説詞,還需要做哪些準備工作呢?

(1)瞭解語句出處。

(2)理解語句含義。

(3)瞭解寫作背景。

前兩項任務已經完成,那麼今天課後的作業就是查找“寫信人”和“收信人”的相關資料,瞭解《誡子書》的寫作背景。

【設計意圖】為解説詞組織材料,同時為理解此幅書法作品的現實意義做準備。

誡子書優質上課課件 例2

教學理念:該文是一篇文言文,文短意長,言簡意賅。古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因此,本設計以“朗讀——譯讀——品讀——背讀”作為設計思路,引導學生在讀中解疑,疑中治學,學以致用。

教學目標

1、反覆朗讀,理解課文內容

2、體會作者深切的教子之心。

3、能有感情地背誦本文。

教學重點:熟讀文章,並能有感情地背誦本文。

教學難點:體會作者深切的.教子之心。

教學方法:朗讀法、討論法、點撥法、品讀法等

教學時間:一課時教學過程

一、導入與簡介  諸葛亮,字孔明,號卧龍,琅琊人。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官至丞相。這篇《誡子書》是諸葛亮54歲時寫給他8歲兒子諸葛瞻的一封書信 。(板書課題:誡子書)

文言文重在讀,今天我們就以讀為主,按以下四步來進行,這也是我們的學習目標,即:朗讀(體會情味)——譯讀(理解內容)——品讀(美點賞析)——背讀(積累語言)(板書學習目標)

二、朗讀課文1、教師範讀。

2、學生自由朗讀,要求:

①讀得流暢、自然。發音準確清晰,不增字,不減字,不重複。

②讀得有韻味,可以帶點古人的味道,注意語調的輕重,語速的快慢。

3、抽查個別學生朗讀,全班齊讀。注意體會作者深切的教子之心。

三、譯讀課文

1、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結合註釋,小組討論。

2、學生口譯本文(一人翻譯一句,教師相機指導)。有道德修養的人,他們是這樣進行修煉的:(夫君子之行)

他們以靜心反思警醒來使自己盡善盡美。(靜以修身)

以儉樸節約財物來培養自己的高尚品德。(儉以養德)

除了清心寡慾、淡泊名利,沒有其他辦法能夠使自己的志向明確清晰、堅定不移。(非淡泊無以明志)

除了平和清靜,安定安寧,沒有其他辦法能夠使自己為實現遠大理想而長期刻苦學習。(非寧靜無以致遠)

要想學得真知,必須生活安定,使身心在寧靜中專心研究探討。(夫學須靜也)

人們的才能必須從不斷的學習之中積累。(才須學也)

除了下苦功學習,沒有其它辦法能夠使自己的才幹得到增長、廣博與發揚。(非學無以廣才)

除了意志堅定不移,沒有其它辦法能夠使自己的學業有所進、有所成。(非志無以成學)

貪圖享樂、怠惰散漫就不能夠勉勵心志使精神振作發奮向上。(韜慢則不能勵精)

輕險冒進、妄為急躁就不能夠陶冶生性使品德節操高尚。(險躁則不能治性)

如果年華虛度,任隨歲月而流逝,意志一天天任隨時間而消磨,(年與時馳,意與日去)

就會像衰老的樹葉般一片片凋落成灰,變成無用之人,(遂成枯落)

這樣的人對社會沒有一點用處,大多不能夠融入於社會,(多不接世)

只能夠悲傷地困守在自己窮家破舍之中,空虛歎息,(悲守窮廬)

等到將來那時知道要悔過、改過,卻怎麼也來不及了。(將復何及)

四、品讀課文

《誡子書》流傳至今已1700餘年,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全文只有短短86字,但卻寫得很好。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品一品本文的美點有哪些。請同學們以“本文好在          。原因是           。”的句式來回答。學生舉手回答。

例如:

本文好在主題鮮明。作者通過本文勸勉兒子要勤學立志,修身養性。它告訴我們做人要學會淡泊和寧靜,不能急功近利。這對我們非常具有教育意義。

本文好在音韻和諧。文章只有6句話,以對偶句和四字句為主,讀來朗朗上口。例如前5句:“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韜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均為對偶句。最後一句“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均為四字句。當我們放聲吟誦時,就能感受到文句的節奏之美,音調的抑揚之美,以及由它們所形成的舒緩平穩之美。

本文好在結尾寫得形象生動。“遂成枯落,多不接世”句作者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無所作為的人比喻為枯枝敗葉,對社會沒有任何用處。“悲守窮廬,將復何及”句作者採用想象的手法,揭示了不懂勤學立志,修身養性的人的結局,説他們只能夠悲傷地困守在自己的窮家破舍之中,空虛歎息,又有什麼用呢?

……

五、背讀課文

1、學生自由背誦,積累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