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這兒真好》教學反思15篇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1.41W

身為一位優秀的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那麼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這兒真好》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這兒真好》教學反思15篇

《這兒真好》教學反思1

張橋中心小學 馬英" target="_blank">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對抽象的語言文字中所描繪的圖景和思想感情不能充分地理解和感受。因此,教師可以運用形象的畫面把學生帶入情境,使學生進入角色,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和願望。

《這兒真好》是一篇童話故事。在本課教學時,我先出示一幅荒島簡筆畫(只有幾塊石頭,沒有一點綠色植物),然後指着“荒島”圖問:“你喜歡這兒嗎?為什麼?”話音剛落,許多小手爭先恐後地舉了起來,有的説“這兒沒有花草樹木。”有的説:“這兒沒有可愛的小動物,我不喜歡”;有的説“我不喜歡這兒,因為這兒人,太冷清了”;也有的説“這兒光禿禿的,不好玩。”

這樣給學生創設了“荒島”的情境,把學生帶入“荒蕪人煙”的小島上,激起了學生的興趣。接着根據課文逐幅呈現“小熊、雲朵、綠樹”等畫面,學生也逐漸進入所設之境。在學習句子“一年,兩年,小樹苗長大了,漫山遍野,綠葉成陰。”為了更好地理解句中的詞語,我又出示了一幅綠油油的樹林圖,學生通過畫面,“漫山遍野,綠葉成陰”不用講解自然就明白了。接着我再次吸引學生逐步入境:“你喜歡現在小島上嗎?請你幫小熊出出主意,使這兒變得更美麗。”頓時,學生的思維一下活躍起來,各種奇思妙想脱口而出:“我想幫小熊造許多漂亮的房子。”“我幫小熊栽上一些花”;“我想幫小熊造個遊樂場,讓動物們開開心心地玩耍”,接着,我讓這些學生把自己的想法畫在黑板上,構成一幅優美的風景畫。

最後讓學生扮演小動物教學中讓學生感受小鳥等小動物來到美麗的小島上嬉戲生活,讓孩子們做小鳥,做小猴,做小鹿……然後讓孩子們動手像小熊一樣,打扮小島,在説説、演演中充分地放飛孩子的想象,整體感知小島的美麗,保護環境,滲透環境的教育已盡在不言中了。

《這兒真好》教學反思2

1、良好的導入,是課堂教學教學成功的關鍵。

導入新課對一堂課有很重要的作用。好的導語就像唱戲的開台鑼鼓,未開場先叫座兒。它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渲染良好的課堂氣氛。成功的語文教學離不開學生的興趣愛好。只有學生傾心於此,才會積極主動的樂於受教,也才能達成高效率的教學。所以在這一課的開頭,我先

説:“小朋友看見過島嗎?今天老師就帶大家去看看島。”多媒體出示兩個“島”圖,問:“你覺得這兩個島怎麼樣?喜歡它嗎?為什麼?”接着進行説話訓練:第一個島上沒有

沒有沒有

。結合學生説的老師説:“像這樣的島,就叫做荒島”。相機出示詞語“荒島”,讓學生讀準確字音。接着老師指第二個島,問:“那這個島呢?你們喜歡嗎?為什麼?”“如果讓你去島上玩一天,你準備去哪一個島呢?”學生結合圖説説第二個島的美麗之處。這時候,老師小結:“是啊,看着這樣的美麗的小島,我們會情不自禁地説……”引讀課題。教師板書課題:這兒真好

讓學生由衷地讚美一下,指導學生讀好課題。隨後老師過渡:“小朋友,這兩個島其實就是一個島呀,這個荒島怎麼會變得這麼好的呢?那得感謝一隻小熊,是它改變了荒島的模樣。”“那小熊為什麼要改變荒島呢?是怎麼改變的呢?讓我們一起來聽聽這個故事吧!”整個導入的過程是那麼的自然,通過兩個島的比較,讓學生説説兩個島的不同之處,通過比較使學生不由自主地喜歡漫山遍野、綠葉成陰的綠島,由衷地發出讚歎聲,“這兒真好!”導入了新課的學習。

2、創設良好情境,提供自由空間。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在輕鬆和諧的環境裏,思維才表現得最活躍。相反,在壓抑的環境裏,在禁錮的課堂教學氣氛中,是很難產生創造性思維的。由此可看出,創設良好的情境,提供輕鬆、和諧、愉快的空間,能使學生的思維最大限度地活躍起來,有利於想象能力、創造能力的充分發揮。

在本課中,從教學一開始就給學生創設了“荒島”和“綠洲”的情境,把學生帶入“荒蕪人煙”的小島和漫山遍野、綠葉成陰的綠洲上,激起了學生的興趣。學生自始至終都處於一種輕鬆、和諧、愉快的環境之中。正是這種開放的空間,使得學生的思維異常活躍,創造力得到充分地呈現。

《這兒真好》教學反思3

教學實錄:

一、導入課題

1、師:小朋友,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這兒真好》,齊讀課題。(生齊讀課題)

2、師:小朋友們,上節課我們認識了一位新朋友,就是:(出示圖片)小熊

二、品讀,感悟課文

讀第一自然段

1、師:下面我們就跟着小熊去他住的小島上看看吧!你看到小熊住的小島是什麼樣子的?

(出示荒島圖) 生描述荒島。

生:我看到島上沒有一棵樹,只有石頭。

生:我看到小島周圍都是水,沒有一個人在島上。

生:我看到小島上沒有花、也沒有樹,一點也不漂亮。

生:我看到小島上什麼也沒有,只有小熊一個人。

2、師:這樣的荒島,你喜歡嗎?對呀,小熊一個人住在荒島上,沒有一根草沒有一朵花也沒有一棵樹,沒有朋友,他的心情怎樣,這時他心裏會想些什麼呢?

生:他很難過,沒有朋友。

生:他孤零零的,都要哭了。

3、師:是啊,小熊多孤單,多難受啊!誰能把小熊的孤獨難過讀出來。

(生讀第一小節)

師評價指導朗讀:

師:(1)“老師感覺到了一點你的孤單,誰還能通過讀書,讓老師感覺到更孤單?

(2)很好,你讀出了小熊的感受。(3)你能體會到小熊的心情了。(4)老師發現你的眉頭皺起來了,都把自己當成小熊了。大家也學學,一起來讀讀。(齊讀)

讀第二自然段

1、創設情境,感悟體會

師:沒有朋友,小熊心裏多着急、多難過啊!這時小熊抬起頭,看到空中飛來一隻鳥,小熊説:“小鳥,你願意和我做朋友,住在這個小島上嗎?”小鳥搖搖頭説:“不,我不願意?”小朋友,你知道小鳥為什麼不願意嗎?(指名説説)

2、師:小鳥飛走了,小熊更着急了。這時,天空飄來一朵雲(貼雲圖),小熊連忙問:引讀句子:雲呀雲,我怎樣才能找到朋友呢?

3、師:小熊多着急啊,我們也來學學小熊着急的樣子讀讀這句話。(齊讀小熊的話)

讀第三自然段

1、師:雲兒聽了不説話,飄來飄去變成了一棵樹。(貼圖:像樹的雲)

2、師:聰明的小朋友,你知道雲兒想告訴小熊什麼嗎?為什麼雲讓小熊種樹呢?(指名學生回答)

3、師:小熊也和你們一樣聰明,知道雲兒讓自己在島上種樹,是為了讓環境變美,吸引朋友,於是他是怎麼做的?(引讀句子)

4、師:小熊早上種,中午種,晚上種,今天種,明天種,種了許多小樹苗,那小熊在種樹的時候會遇到哪些困難呢?

生:他種的樹很多,時間也很長,不是一天就能長大,很累。

生:小樹苗長大很困難,要好好保護。

生:他每天都種,每時每刻都在種,很辛苦。

生:太陽曬在身上很熱,衣服都濕了。

生:種樹的過程很辛苦,先要挖坑,接着把小樹苗放進坑裏,然後把它填平了,最後還要給小樹苗澆水。每棵都要這樣,很累。

5、師:是呀,小熊種樹多辛苦,那我們就用這樣的語氣讀一讀。(生讀)

讀好句子,突出樹的多和小熊的辛苦

6、師:他還會遇到哪些困難,我們繼續交流。

生:小熊的腿會酸,腳會疼。

生:它挖坑的時候會把手弄破。

師(抓着學生的手):手破了,流血了,小熊快歇歇吧。

生:不,我要堅持到底。

師:小熊你真棒,你來讀。(指名讀)

師:困難再大,可我們的小熊勇往直前,請所有不怕苦不怕累的小熊們一起讀這句話。(生齊讀)

7、師:小熊雖然很累,很辛苦,但他的心裏卻很高興,為什麼呢?(生交流)

8、師:辛勤的勞動換來了豐碩的成果,你們看(出示綠島圖),一年兩年,小樹苗長大了,這時的島是什麼樣子的?

師:書上用了兩個很美的詞來形容現在的小島,快把它們找出來吧!(根據回答板書:漫山遍野 綠樹成陰)

9、看圖描述解釋詞語:

師:這些樹很多,到處都是,這就是----漫山遍野。

每棵樹長得綠綠的,而且你連着我,我連着你,這就是----綠樹成陰。

10、師:現在還是荒島嗎?

生(一起大聲的):不是!

師:那它是什麼島呢,誰能給它起個好聽的名字?

生:花島。生:快樂島。生:果島。生:五彩島。生:五彩繽紛島。生:五顏六色島。生:美島。生:幸福島。生:綠島。

師:太美了太美了,能把這句話讀美嗎?

(生個別、集體朗讀“一年兩年,小樹苗長大了,漫山遍野,綠葉成陰。”)

11、師:是雲兒的指點和小熊的辛勤勞動,才使原來的荒島變成了現在的綠洲呀!為了感謝小熊,老師根據《我和小樹來比賽》這首歌也為小熊編了首歌,我們一起來唱一唱。(生齊唱《栽樹歌》)

讀第四、五、六自然段

過渡:如今這兒變了,荒島變成了綠島。有一天,小鳥又從島上飛過,這次它發現了什麼?(貼小鳥)

1、師:小鳥唧唧喳喳地叫着,在説什麼呢?(指名讀小鳥的話)

2、師:我們都變成小鳥了,伸出你的翅膀,一邊飛,一邊高興地説:引讀句子(“啊!這兒真好!我就住在這兒吧!”)

3、師:小鳥住下了,它在出去飛行的時候有把這個好消息告訴了其它的小動物,它會怎樣告訴他們呢?(學生交流)

4、師:小動物聽了都趕來了,都有哪些動物來了呢?他們是怎麼來的?它們説了什麼?(生自讀第五自然段)

師:小鳥怎麼來的?小鳥應該住哪裏?不舉手,自己上來,下面的小朋友配上動作。

生:兩個學生拿着小鳥飛上來(板貼小鳥),邊飛邊説:“啊!這兒真好!我們就住在這兒吧!”

生:三位學生做划着船的動作上台(板貼小鹿,小猴,小象)齊説:“啊!這兒真好!我們就住在這兒吧!”

5、師:小動物們説這兒真好,那小島到底好在哪兒呢?

練習説話:出示:( )來到這兒,説:“這兒真好,我( )。”

生:小鳥來到這兒,説:“這兒真好,我可以在這自由自在的飛來飛去。”

生:小鳥來到這兒,説:“這兒真好,我可以在在樹上築巢,我有一個温暖的家了。”

生:小鹿來到這兒,説:“這兒真好,我可以吃到新鮮的小草了。”

生:小鹿來到這兒,説:“這兒真好,我可以在草地上做遊戲。”

生:小猴來到這兒,説:“這兒真好,我可以在樹上捉迷藏。”

生:小猴來到這兒,説:“這兒真好,我可以在樹上盪鞦韆。”

生:小象來到這兒,説:“這兒真好,我可以在這兒散步。”

生:小象來到這兒,説:“這兒真好,我可以在這裏呼吸新鮮空氣。”

6、拓展想象:師:想想還會有誰去小島,他們會怎麼做,怎麼説?(生交流回答)

(誰) 來了,它(它們) (怎麼做)。

(誰) 來了,它(它們)説:“ 。”

7、師:這時最開心的是誰?為什麼?它是怎麼説的?(引讀最後一段)

師:誰來高興地讀讀?(指名讀、齊讀)

8、師:是呀,現在這兒真好,小熊動手又動腦,創造出了個美麗的環境。讓我們美美的讀課文。(齊讀課文)

三、總結,想象説話

1、師:小動物們都住下來了,現在是小島上的小主人了,為了使小島變得更美好,你給他們一些建議吧!(學生自由發言)

2、師:小朋友,荒島變成了綠島,小動物們可以在島上唱歌、跳舞,快樂地生活了。小朋友,如果現在讓你們住在這個小島上,你願意嗎?那你們會怎麼説,怎麼做呢?

生:練習説話(學生討論)

師:小朋友呀討論的可真認真了,我想早點聽到小朋友的討論。

生:啊,這兒真好!這裏的景色可真美,我在這兒做作業就更舒服了。

生:啊,這兒真好,有花有草。

生:啊,這兒真好,空氣多麼新鮮,真是個仙境呀!

生:啊,這兒真好,我們可以在草地上做遊戲了。

生:啊,這兒真好,我們可以在草地上打滾了。

生:我想把這兒變得更美麗。

生:我還可以再種些花草樹木。

生:我們應該把這打扮的更漂亮。

師:小朋友説得真好。我想小動物聽到了你們的話,一定會這樣做的。

師:學完了這篇課文,你有什麼收穫?(生自由發言)

師:對呀!以前這兒是一片荒島,環境不好,沒有人願意來這兒。小熊通過種樹,把這兒改造成了綠島,漫山遍野,綠葉成陰,環境多美呀,當然吸引了許多朋友來。看來,保護環境,美化家園是吸引八方朋友,建立友誼的重要原因呀!2008年奧運會將在我們北京舉行,讓我們行動起來,共同保護我們周圍的環境,美化家園,迎接八方賓朋!

四、練習,拓展延伸

自由選擇一項課外作業:

1、這個故事講給家長或者小夥伴聽。

2、合作編演課本劇。

教後反思:

1.挖掘簡潔文字背後的情感世界,明確教學重點

這是一篇富有童趣但也發人深思、情境性很強的童話故事。課文描寫了居住荒島的小熊感到非常孤單,所以急切地想尋找朋友,在雲朵的啟示下營造樹林,終於迎來許多朋友的故事,生動地表現了必須創造美好的生態環境、建設可愛的綠色家園的思想感情。

課文的整體思路清晰,是以小熊“夢見朋友(感到孤單)—尋找朋友(營造樹林)—歡迎朋友(安家落户)這樣的順序進行。在教學中,首先讓學生要感受小島的荒涼,感受小熊孤單難受的樣子,為後文的教學作好鋪墊。然後讓學生感受小熊植樹造林的艱辛和荒島變綠島後喜悦的心情。最後借許多小動物都來到綠島安家,來感受這兒真好,這兒真美!低年級的文章看似簡單淺顯,沒有華麗的詞藻,也沒有深奧含蓄的句子,但是,就是在這簡短、平實的語句中,卻也飽含着豐富的情感世界。所以,即便是很簡單的課文,我也要求自己反覆誦讀,捕捉文章的靈魂。

課文該抓些什麼,放些什麼?我陷入了深深地思考。我一遍遍地讀着課文,準備從課文的關鍵詞語入手。當讀到“荒島”、“孤零零”時,我的腦海立刻顯現出一隻孤苦伶仃的小熊在寸草不生的亂石中凍得瑟瑟發抖的樣子。正因為孤單,小熊多麼焦急地找朋友呀!於是遇到白雲它“連忙”問:“我怎樣才能找到朋友呢?”當明白了白雲的意思,知道要種樹美化環境時,小熊滿懷着希望激動興奮地“種呀種”顧不得辛苦,天天種,年年種,種了很多很多樹。這“種呀種”既飽含着小熊對於尋找朋友的迫切心情,對美化環境的決心,更體現出種樹的艱辛、種樹之多。最後荒島終於變成了“漫山遍野,綠樹成陰”的綠島。這兒該是多麼美麗的景色啊,瓦藍的天空、五彩繽紛的花草、暖暖的陽光下碧波粼粼,空氣中瀰漫着陣陣清香……如此美麗的環境自然引來了許許多多的小動物,大家都感歎道“這兒真美,我就住在這吧。”這時的小熊別提多快樂幸福呢,激動地歡呼“歡迎你們,歡迎你們!”環境的重要性也就自然而然地顯露出來。猶如抽絲剝繭般,文章的核心慢慢在我腦中顯露出來,關鍵詞語摳了出來,可是如何把這些方塊字變成跳躍的生命音符,蹦人孩子們的心靈與他們產生共鳴呢?課文如何設計?採用些什麼教學方法我還是一籌莫展。

2.尋找合理的教學方法激情生情

經過集體的討論,特別是師傅們的指點,最後一致認為情境教學法和朗讀感悟法是最適合低年級教學的。低年級兒童形象思維佔有明顯優勢,藉助多媒體教學,用畫面再現情境,用音樂渲染情境,用語言描繪情境,使學生入情入境,由境生情,以情激情,這一方式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另一方面,《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根據低年級學生的認識規律及課文充滿童趣這一特點,在教學中利用多媒體課件,用課件展示“荒島”的樣子,使學生理解什麼是荒島,從而體會小熊的孤單,再激情朗讀。再展示“漫山遍野、綠葉成蔭的綠島”圖,通過對比創設學生樂於接受的、能享受其間的情境,激發學生的積極情緒和濃厚興趣,營造鮮活的課堂氛圍,讓每個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語文學習活動中,點燃思維的火花,開啟心靈的智慧,感受成功的快樂。

3.精雕細磨,走向聲情並茂,時效合一的語文課堂

經過幾輪研讀課文後,教案的雛形已漸漸浮出水面。

《這兒真好》好在哪裏呢?我讀完課文後,腦中只有八個字:“荒島不荒,小熊不孤。”怎麼讓學生體會到“這兒”的好呢?

在課堂中我採用了情感體驗法、圖文結合法、品詞析句法來讓學生感受。

首先,讓學生將自己設身處地地想象成小熊,當獨自生活在荒島,交不到朋友時,你的心情怎樣?相機抓住“孤零零”細品。當島上花木成陰,當朋友們一個個到來時,你的心情又是怎樣?觀察插圖小熊神態的前後變化來體會他的心情。通過前後情感的落差來感受小熊的心裏變化。

其次,通過對“荒島”前後的變化讓孩子感受這兒的好。抓住“漫山遍野,綠葉成陰”進行體會。

再次,讓學生通過想象,進行句式訓練“( )來到這兒,説:“這兒真好,我()。”可以讓學生模仿這個句式展開想象,其他小動物來到這裏會説些什麼,緊扣課文,以點及面地練習説話,再把語言文字的訓練融入表演之中,這樣通過調動學生自身的知識積累對教材進行了再創造,使得教學內容新鮮而充滿濃厚的情趣,使文本的語言內化為學生自己的語言,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這樣就在愉快的活動中達到寓教於樂的目的。

最後,放飛學生想象的翅膀。荒島變成了綠島,小動物們可以在島上唱歌、跳舞,快樂地生活了。小朋友,如果現在讓你們住在這個小島上,你願意嗎?那你們會怎麼説,怎麼做呢?。

陶行知先生説過:給孩子一個問題,讓他自己去找答案;給孩子一片空間,讓他自己往前走;給孩子一個想象的餘地,讓他們將想象放飛。語文課堂應給孩子創造自由放飛的空間,放飛孩子的想象,放飛孩子的理想。

4.磨課的過程,自我成長的過程

在磨課中,不知不覺也收穫了許多。最重要的就是對教育“以人為本”的理解。教師在研讀課文時,往往傾注了過多自己對文章的理解和感受,但是更應該站在編者和學生的角度出發,考慮學生的感受、學生的特點,想象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他們需要學什麼,怎麼學。教師在學生學習過程中也不該是灌輸者,強加自己的意願,而應該是一名引導者,那麼也就要認真思考引向的目標是什麼,採用何種方式來引導最有效果,最後達到“促進個體的`和諧發展 ”的目的。有效的磨課的過程,實際也就是我們教師自身逐步成長的過程。

5.課堂上存在的一些問題

(1)課文重點部分設計把握還不夠。“漫山遍野綠葉成陰”一詞,我讓學生看圖理解意思,但是,學生都看到了小島上美麗的景色,花草樹木,並用語言很好的組織起來了。但是,引導這個詞語的詞語時,有些欠缺了。學生對“漫山遍野綠葉成陰”這個詞語的詞意仍然含糊,理解不十分確切。

(2)另外,“這兒真好”好在哪裏,我讓小朋友們通過句式訓練來説一説,但這樣的句式限制了學生的表達,教師在課堂上如何調控,讓學生想的更豐富,表達更精彩,這值得我去思考。

(3)整節課朗讀還不到位,學生説的較多,朗讀訓練少了些。而且低年級孩子唱讀現象較嚴重,如何避免這一現象是我們低年級老師要解決的問題。

(4)低年級閲讀教學和寫字教學不應截然分開,在這節課教學的過程中也應有機地進行寫字教學。

教材的挖掘是我們年輕教師難以把握的內容,需要多鑽研,多深入。從課文的教學重點出發,教學難點着手來理解課文。老師提出的問題精簡,圍繞中心,在學生回答中要引導和啟發。我想,這一方面我還做的很不夠,需要不斷努力!

當我們翻開色彩繽紛、凝結着編者智慧和汗水的教材時,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個充滿童真童趣的兒童世界。每一篇課文都引領着孩子們去認知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瞭解這個美好的世界。我們惟有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才能不斷地走進新課程,走進孩子。

《這兒真好》教學反思4

《這兒真好》講述了一隻小熊找朋友的故事,告訴我們改善環境、保護環境的重要性。這則故事內容淺顯,不過要讓孩子意識到環保的重要性,我覺得還得從故事着手,慢慢理解、體會。這個理解還得從“好”與“不好”上做文章。

一、圖文結合,明白荒島前後變化之“好”與“不好”

首先,讓孩子們觀察兩幅圖,即植樹前的荒島與植樹後的眾多朋友生活在一起的小島之景象,讓孩子們説説兩者區別,孩子們一看就知道荒島上光禿禿的,什麼也沒有,而後者則是綠意盎然,生機勃勃。我讓孩子們説説,你喜歡哪幅圖?為什麼?不用説孩子們都喜歡後一幅圖,理由是充滿生機的小島是小動物的家,小動物們都喜歡把家安在有樹的地方。通過觀察圖,孩子們初步認識到了有樹與無樹的小島的“好”與“不好”。

其次,通過學習故事,讓孩子們從字裏行間尋找描寫荒島前後變化的句子,孩子們不僅找出了荒島樣子的變化,同時也找出了小動物數量上的變化,還有小熊的心情的變化。讓孩子們反覆讀這些變化的句子,接着問孩子:荒島上為什麼有這些變化?這些變化好嗎?好在哪裏?孩子們從圖與文中明白了植樹給荒島帶來的驚人變化,以及這些變化的好處:景色變美了,朋友變多了,小熊心情變好了……

二、聯繫實際,感悟環保對於生存的環境之“好”與“不好”

在教學完故事內容之後,我讓孩子們總結課題“這兒真好”,具體好在哪裏。孩子們一一作了表達。接着,讓孩子們走進生活實際,反映一下自己家的周邊環境,孩子是真實的,他們中有的告訴我:周邊都設了垃圾箱,鄰居們都很愛護環境,垃圾都及時扔進了垃圾箱;有的告訴我:周圍很髒,特別是小河裏,水已經渾濁不堪,到了夏天還會發出一股臭味;有的告訴我:周圍環境不行,大家都喜歡把柴火堆在屋前屋後,到了夏天蟲子很多;等等。孩子們説的很帶勁,趁熱打鐵,我問孩子們:你希望有一個怎樣的生活環境?孩子們一一發表了自己的想法,都是希望生活在一個清潔的、安寧的環境中。我又問孩子們:那怎麼才能創造一個這樣的環境呢?孩子們通過討論,表示每個人都要愛護周邊的環境,要學會約束自己,做一個有素質有修養的人。在這樣幾個生活實際問題的討論下,孩子們對環保的重要性已經很明確了,同時他們也懂得了如何做才是環保的表現。

《這兒真好》教學反思5

這是一篇情境性很強的童話故事,描寫了居住荒島的小熊感到孤單,尋找朋友,在天上雲朵的啟示下營造樹林,終於迎來許多朋友的故事,生動地表現了必須創造美好的生態環境、建設可愛的綠色家園的思想感情。告訴我們改善環境、保護環境重要性。

課文以小熊找朋友為主線,開始讓學生先來到“荒島”上,進入“小熊”的角色之中,初步體驗小熊的“孤單、渴望朋友”之情。隨着情境的不斷髮展,學生通過“怎樣尋找朋友”即“親自美化環境”深入體驗:改善、美化環境對於尋找朋友的積極意義。最後,學生在各種小動物的角色扮演中充分體驗到美好的環境給大家帶來的歡快、愉悦之情。通過逐步層層體驗,最終昇華明理,知道改善環境、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到底好在哪裏,學生不難找出書上現成的答案,根據學生的回答,將“小熊在島上種呀種,種了很多小樹苗。”

出示在黑板上,種樹很累,學生不難體會,再加以指導朗讀。然後抓住小熊種樹,讓學生展開豐富的聯想:他在島上都種了哪些樹呢?根據學生已有經驗,學生不難回答:“梨樹、桃樹、蘋果樹”等等,然後隨着課文的深入,時間的推移,小樹苗長大了,那又是一幅怎樣的圖景呢?通過讓孩子們看小島的春景圖,讓孩子們説一説,你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聞到了什麼,充分地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發揮學生的想象,並把它連成一句完整的話。緊接着再讓孩子們看豐收圖,讓孩子們感受小島上豐收的喜悦,是一幅碩果累累的景象,放手讓孩子們説一説,這兒有什麼。在讓孩子們進行口語訓練的同時,明白好在哪兒。而不是簡單的一句環境美就能明白就能理解的。

看到這麼美的小島,小動物們都被吸引來了,用各種不同的方式問小動物們為什麼來這兒,同樣從側面體現是事事在在的,再一次讓孩子們明白小島吸引小動物們的真正原因,也就是這兒到底好在哪裏。

最後進行對比,這兒原來是什麼樣的?把荒島和現在的小島進行比較,讓孩子們明白這一切來之不易,是小熊通過自己的勞動,智慧獲得的,小熊真不簡單!

《這兒真好》教學反思6

一、創設良好情境。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在輕鬆和諧的環境裏,思維才表現得最活躍。相反,在壓抑的環境裏,在禁錮的課堂教學氣氛中,是很難產生創造性思維的。動畫的演示,創設了小熊找朋友的情境,提供輕鬆、和諧、愉快的空間,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生的情感,使他們愉快地進入學習。

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動畫演示,創設了與課文相和諧的情境。隨着一大片樹林的呈現,學生漸入佳境,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各種美妙情景隨之而來:小草、鮮花、小河、果樹……學生來到荒島上,進入小熊的角色之中,深刻體驗小熊的孤單、渴望朋友之情。懂得尋找朋友與植樹造林之間:改善、美化環境對於尋找朋友的積極意義。

最後,學生在各種小動物的角色扮演中充分體驗到美好的環境給大家帶來的歡快、愉悦之情。(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課文題目。)

正是這種良好的情境,使得學生思維自由飛翔,學生的想象能力、創造能力得到充分發揮。通過逐步層層體驗,最終昇華明理,知道改善環境、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二、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始終處於學習的主體地位,我把讀書的主動權還給學生,點燃了學生的讀書熱情,適時自讀感悟,全身心地投入讀書活動中。藉助學習背景,扮演自己喜愛的小動物,通過角色體驗,展開豐富的聯想,完全融入了情境之中,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實踐證明:只有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全體學生投入其中充分參與活動,才能讓學生的自主性、獨立性和獨創性充分顯現。

三、在品味詞語中訓練語感。

詞是語言文字的最小單位,表達一定的意義且能獨立運用。理解詞語是理解感悟文本的基礎。訓練學生品味詞義,領悟詞情,在具體語言環境中感受用詞的準確生動,是訓練語感的重要途徑之一。如“孤零零”、“種呀種”、“漫山遍野”、“綠葉成陰”、“高興極了”等詞語的理解,或結合生活實際,或創設情景,或朗讀,或表演……讓學生充分感受小島環境的變化、小熊的心情變化。

四、生字教學太過於倉促簡單了。

《這兒真好》教學反思7

在第一課時,讀字詞時,主要理解“荒島”和“孤零零”。我就問孩子們什麼是“荒島”?他們都很踴躍的積極舉手發言,但是都認為荒島上還是有些植物、動物的,但是沒有人。而且,插圖上畫的小熊旁邊有幾朵花,小孩子就説了,樹上畫的還有花呢。如果這樣子理解,荒島的感覺就無法出來,也就無法感受最後小島綠樹成陰的美麗場景。於是,我就跟孩子們強調,“荒島”就是沒有任何東西,只有小熊一個人的地方,即使有一些樹,也是枯黃、死掉的樹。有了前面的渲染,讀到後面的“漫山遍野、綠樹成陰”的時候,孩子似乎特別能感受這種綠色的美,讀起來非常愉悦。但是,我繼續問他們,小熊用了多長時間才完成改造的?小朋友就又到書上去找,從“種呀種呀、種了很久、一年兩年”可以看出小熊付出了汗水與堅持,才換得了小島現在的一片綠色。只有付出才能有回報。

那麼小熊一開始是一個人,感覺孤零零的。我就讓學生聯繫自己的經驗,想象一下他們什麼時候感覺孤零零的,有學生舉例説爸爸媽媽不在家,只有他一個人在家時,感覺孤零零的,於是我讓學生想象一下爸爸媽媽不在家,只有一個人在家時的心情,大家的心情立馬就沉了下去,可見能夠體會到小熊的那種孤單、害怕。那麼你是小熊,你現在最想幹什麼呢?很多人説了爸爸媽媽回來,有人陪我。那這樣子,就能理解小熊下面的舉動了。最後,小熊不停的説“歡迎你們”,孩子的語氣不是太到位的,因為前面有一個修飾詞“不停”,可見小熊是非常的開心了。於是,我就讓孩子想象不停的説是什麼樣的一種感覺,並且進行了示範,孩子馬上就能讀好了。

《這兒真好》教學反思8

《這兒真好》講述了一隻小熊找朋友的故事,告訴我們改善環境、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在教學完故事內容之後,我讓孩子們總結課題“這兒真好”,具體好在哪裏。孩子們一一作了表達。接着,讓孩子們走進生活實際,反映一下自己家的周邊環境,孩子是真實的,他們中有的告訴我:周邊都設了垃圾箱,鄰居們都很愛護環境,垃圾都及時扔進了垃圾箱;有的告訴我:周圍很髒,特別是小河裏,水已經渾濁不堪,到了夏天還會發出一股臭味;有的告訴我:周圍環境不行,大家都喜歡把柴火堆在屋前屋後,到了夏天蟲子很多;等等。孩子們説的很帶勁,趁熱打鐵,我問孩子們:你希望有一個怎樣的生活環境?孩子們一一發表了自己的想法,都是希望生活在一個清潔的、安寧的環境中。我又問孩子們:那怎麼才能創造一個這樣的環境呢?孩子們通過討論,表示每個人都要愛護周邊的環境,要學會約束自己,做一個有素質有修養的人。在這樣幾個生活實際問題的討論下,孩子們對環保的重要性已經很明確了,同時他們也懂得了如何做才是環保的表現。 每一次學習一篇課文都是在學習如何做人!

《這兒真好》教後反思:

《這兒真好》好在哪裏呢?我讀完課文後,腦中只有八個字:“荒島不荒,小熊不孤。”怎麼讓學生體會到“這兒”的好呢?在課堂中我採用了情感體驗法、圖文結合法、品詞析句法來讓學生感受。

首先,讓學生將自己設身處地地想象成小熊,當獨自生活在荒島,交不到朋友時,你的心情怎樣?相機抓住“孤零零”細品。但孩子們對於人物內心的體會朗讀中有些欠缺。朗讀“孤零零”一詞,孩子們笑眯眯地朗讀,沒有感悟到孤孤單單地樣子,從表情、從肢體語言,從朗讀都能體會到人物的心情與狀態。我班“楊波”在讀這個詞時緊皺眉頭,雙眼眯成一條線,他的動作表情應該值得稱讚,我沒有及時得表揚“你緊皺眉頭,表情很傷心,讓老師好像真的看到了這隻沒有朋友的小熊很傷心呢!”確實,學生在課堂上會有一些老師意想不到的行為,我們應該鼓勵表揚,讓學生在激勵中深刻體會人物內心的感受。

當島上花木成陰,當朋友們一個個到來時,你的心情又是怎樣?觀察插圖小熊神態的前後變化來體會他的心情。通過前後情感的落差來感受小熊的心裏變化。

其次,通過對“荒島”前後的變化讓孩子感受這兒的好。抓住“漫山遍野,綠葉成陰”進行體會。

再次,讓學生通過想象,進行句式訓練“( )來到這兒,説:“這兒真好,我( )”可以讓學生模仿這個句式展開想象,其他小動物來到這裏會説些什麼,緊扣課文,以點及面地練習説話,再把語言文字的訓練融入表演之中,這樣通過調動學生自身的知識積累對教材進行了再創造,使得教學內容新鮮而充滿濃厚的情趣,使文本的語言內化為學生自己的語言,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這樣就在愉快的活動中達到寓教於樂的目的並能聲情並茂地朗讀。

最後,放飛學生想象的翅膀。荒島變成了綠島,小動物們可以在島上唱歌、跳舞,快樂地生活了。小朋友,如果現在讓你們住在這個小島上,你願意嗎?那你們會怎麼説,怎麼做呢?。

《這兒真好》教學反思:

這是一篇童話故事,對於一年級的學生來説是很感興趣的。在沒教之前,孩子們就已經通過預習能熟練朗讀了,而且基本能説出故事的大體內容,針對孩子的課前預習,在教學中,我在指導學生朗讀上下了點功夫,主要體現在以讀為本,讓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體會文章的內容,感受小熊的孤零零,改變荒島的經過,以及小熊有了朋友之後的高興。並在課堂中進行角色朗讀、表演等多種活動,給孩子們創設了愉快的閲讀氛圍。通過講解,尋找關鍵詞,幫助學生感悟課文。如教學第一自然段時,通過觀察畫面,讓學生想象小熊住在荒島上的樣子,體會“孤零零”的感受,並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談談“孤零零”一詞的體會,從而更加體會出小熊希望有朋友的迫切願望。在理解第二、三自然段的時候,我通過朗讀,讓學生在文中找出描寫荒島發生的變化的句子,引導學生感悟其中的兩個詞:漫山遍野和綠葉成陰,感受小熊通過雙手的勞動,使荒島變得漂亮的道理,學生在這部分的時候能根據理解對課文進行了聲情並茂的朗讀。而第教學四、五自然段,我則抓住文中多次出現的關鍵詞“這兒真好”,讓學生説一説這兒好在哪裏?為什麼好?並進行句式訓練“( )來到這兒,説:“這兒真好,我( )”可以讓學生模仿這個句式展開想象,學生不僅在讀中對思維進行訓練,同時在語言上也等到了發展。學生也能在朗讀中理解小熊是怎麼找到朋友的,瞭解這兒怎麼好,孩子們受到了情感的薰陶,課堂氣氛較為活躍。最後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並在活動中讓學生感受小鳥等小動物來到美麗的小島上的快樂生活,在這種説説、演演中充分地放飛了孩子們的想象,整體感知小島的美麗,保護環境的教育思想就自然而然在孩子的心中紮下了根。

《這兒真好》教學反思9

《這兒真好》是以小熊為主人公的童話故事。描寫了居住荒島的小熊感到孤單,尋找朋友,在天上雲朵的啟示下營造樹林,終於迎來許多朋友的故事,生動地表現了必須創造美好的生態環境、建設可愛的綠色家園的思想感情。告訴我們改善環境、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在這節課中,我採用繪畫的方式來理解故事。讓一位女孩在黑板上畫了一隻小熊,於是在學生讀第一自然段的時候,瞭解到小熊是生活在荒島上的。就是黑板上畫了幾座山,上面光禿禿的什麼也沒有!然後就這樣啟發學生繼續讀故事,誰能為小熊找朋友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呢?學生非常積極的讀故事,在幾分鐘這後,由四名同學根據課文內容為小熊的“荒島”進行了環境改造。

這四名同學在這“荒島”上添加了“漫山遍野”的植物,有高大的樹木,有翠綠的小草,還有美麗的花朵,天空中還飄着幾朵白雲!雖然我們只是在黑板上用白色的粉筆描繪着,但在我的眼中依然是五彩繽紛的一個小島。通過這樣的一種形式,使學生進入“小熊”的角色之中,通過親自美化環境來尋找朋友,從而讓學生體驗到改善、美化環境對於尋找朋友的積極意義。這樣的方式是我從網上課堂中學到的,我也是抱着試一試的心態去運用的。經過一堂課的來看,這樣的課堂效果很好。在繪畫中理解了故事情節,使故事的寓意也明瞭化。

但學生在朗讀方面還需要加強。對朗讀的指導要細化。朗讀過程中,一些學生不會斷句,沒有節奏,讀書有拖腔,添字少字的現象,這與平時的訓練有關,對於比較長的句子要指導學生做好停頓,要提醒學生看着書,認真讀。

《這兒真好》教學反思10

《這兒真好》這篇課文要了解小熊是怎樣找到朋友的,知道“這兒”好在哪裏。教育學生從小要懂得愛護環境。

教學課文第三自然段時要讓學生感悟小熊為了找到朋友而付出的努力,讓學生感悟種樹的辛苦。我抓住“小熊明白了,他在島上種呀種,種了許多小樹苗。”這句話引導學生進行了想象:小熊是怎樣種樹的?它做了些什麼?當天氣乾旱的時候,小熊怎麼做?當冬天到來,天氣很冷,小熊又是怎麼做的?通過想象交流,一方面加深學生小熊種樹的辛苦的感悟,另一方面訓練了學生的説話能力。

在教學第五自然段時,針對“這兒真好,我們就住在這兒吧!”我讓學生想象説話,還有誰也會來到這兒,它們會説些什麼呢?學生通過對前面課文的學習,已經感受到了荒島的變化,那裏不再是荒蕪人煙,而那漫山遍野,綠葉成陰的畫面已深深地印在他們的腦海裏,所以學生説出了許多答案:如“這兒的空氣真新鮮,我就在這兒住下吧!”;“這裏的樹真多,有那麼多好吃的果子!”;“這兒環境這麼好,住在這兒每天都有好心情!”;……聽了這些答案,我想再多的講解也不需要了,學生已經完全理解課文內容了!

《這兒真好》教學反思11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説過:“在學生的腦力勞動中,擺在第一的並不是背書,不是記住別人的思想,而是讓學生本人進行思考,也就是説,讓學生進行生動地創造。”在培養學生個性化閲讀能力時,我們必須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閲讀需求,在尊重學生閲讀過程中的獨特體驗的基礎上,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閲讀和創造性閲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閲讀,利用閲讀期待、閲讀反思和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閲讀質量。

我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作了一些嘗試,下面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蘇教版語文教材中有一篇童話故事《這兒真好》。課文通過講述了一隻小熊找朋友的故事,讓每個學生領悟到找朋友和種樹之間的聯繫,明白保護環境的重要性。知道要愛護周圍的一草一木,作一個環保小衞士。

針對小學生特點,如果只是讓孩子讀課文,未必能對課文有什麼深刻的體會,於是我在教學中準備了許多的材料,有畫有荒島背景的畫、有各種圖片素材(如:小熊、各種小動物、樹木等),同時也讓學生自己準備了許多的素材,等上課時讓學生自己動手設計和改造書上的荒島。

上課時,當講解完書上的內容,每個小朋友大概都能想象出來小島的美麗景色之後,我提出要求:“請小朋友們拿出課前準備好的背景畫,每個同學都自己進行設計,動手來改造荒島。老師這兒也有一些材料,如果有你需要的,就可以到這兒拿,把它貼在你的小島上。如果你還想到什麼新的東西,也可以用水彩筆畫在圖上,比一比,看看哪個小朋友的想象最豐富。”

瞭解了要求後,學生們開始安安靜靜的創作了。

可在我巡視的時候,突然發現一個有意思的事情,兩個小朋友嘴裏總是嘀嘀咕咕的,不知道再説些什麼,我走到他們身邊,仔細一聽,原來他們兩個小傢伙正在討論如何設計呢!

我問他們:“為什麼要一起討論呢?自己設計不好嗎?”

其中的一個同學看着我説:“兩個人設計出來的才能更漂亮呀,我想不到的他想到了,他想不到的我想到了,我們還是一起動手做,這個荒島才能更美麗呀!”另一個也不住地點頭,表示同意。

聽到這裏,我意識到原來小朋友們之間也是喜歡互相合作的,他們也認為互相交流、互相參謀、互相討論後,得到的效果會更好。那何不如放手讓小朋友們共同來創作呢,可能會得到意想不到的結果呢!

於是,我重新提出了要求:“請小朋友們結合成小組,每一組都拿出一張荒島的背景畫,小組集體討論,共同設計和改造小島。老師這兒也有一些材料,如果有你們需要的,就可以到這兒拿,把它貼在你們組的小島上。如果你還想到什麼新的東西,也可以用水彩筆畫在圖上,比一比,看看哪組的想象最豐富。”

要求一改變,課堂氣氛立即活躍了起來,學生們幾個人為一組,熱烈的討論起來,有幾個孩子還這兒指指,那兒指指,一副小小設計家的樣子,真是的得意極了。討論完後,他們立刻動起手來,在老師的指導下,小組長還對自己的組員進行了分工:設計小樹的,設計小花的,設計小動物的……每個學生都是那樣積極、主動,跟剛才自己設計時氣氛完全不同了。由此可見,只有創造條件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活動中來,發表自己的意見,他們才會感到學習是有意義的,才會願意學習,才有可能取得成功,教學效果才能更好。

並且,孩子們在小組討論探究過程中,從不同層次、不同角度都獲得不同的發展:既要懂得合理分工與相互合作的重要,也要學會客觀地分析和辨證地思考,還要學會理解和寬容,更重要的是通過總結和設計,使自己在探究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對環境保護的認識得到理性昇華,深化了可持續發展意識。

當孩子們完成製作時,我又提出了更進一步的要求:“如果你們這一組的設計完成了,就可以貼在黑板上,我們來評一評,看看哪一組的小島最漂亮、最吸引人。”此時,小組與小組之間的良性競爭,既能強化小組的結構,又能促進小組成員之間的合作,增強了學生之間的互動,使學生更認真、更投入地參與學習活動中去。這樣,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在樂中學。於是,各小組的同學都爭先恐後地把設計好的圖畫貼在黑板上,準備評比。

等各小組貼好後,我又請學生自己選代表來介紹自己組的設計,然後,由全體學生共同來評價各組的作品。經過激烈的討論,最終評出了:“最佳環境獎”、“最佳創意獎”、“最佳合作獎”等幾項大獎,並給獲獎小組的成員頒發了“環保小衞士”的胸章,以示鼓勵。獲獎的小組興高采烈,都説要把胸章保護好,堅持盡到“小衞士”的職責,保護我們周圍的環境。沒獲獎的小組也毫不氣餒,紛紛表示要在以後的實際生活當中,把環境保護做得更好,爭取早日當上“環保小衞士”。

在這一教學環節中,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和主動參與的意識,並且對小組合作的成果,進行了及時地、準確地評價,孩子們的學習勁頭更足了,課堂氣氛達到了高潮,取得較好教學效果。

在本次教學中,我意識到,即使是低年級的小朋友,他們也喜歡小組合作的形式。學生在合作小組中進行學習,成員之間可以相互交流、相互討論、相互補充,既充滿温情和友愛,又能像課外活動那樣充滿互助和競賽;同學之間通過提供幫助而滿足自己影響別人的需要,同時,又通過互相關心而滿足歸屬的需要。在小組中,每個人都有機會發表自己的觀點與看法,也樂意傾聽他人的意見,同學們在一起合作融洽,學習就變得更加愉快。

在我們以後的教學中,更應該把“合作活動”運用到課堂教學中來,讓每個學生都有自我展現的機會。這樣,既可以促進學生認知水平的發展,又促使學生從小“學會與人正常交往,學會與人共同生活”,為今後的持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而且,還能較好地處理教學中教師與學生、競爭與合作、班級授課與小組學習、特長生和潛能生之間的關係,為現代教學論的發展提供了許多有益的啟示。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注意對學生進行探究性思維的訓練,引導學生自己得出結論,而不把教師的意見強加給學生。同時,加強小組交流與合作學習,實施學科綜合滲透,增強實踐環節,用多種方式對學生進行環境、人口與可持續發展的教育,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這兒真好》教學反思12

《這兒真好》是江蘇教育出版社語文教科書第五單元的一篇童話故事。 講述了小熊通過種樹改變環境,最終找到朋友的故事,內容生動有趣,但低年級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對抽象的語言文字中所描繪的圖景和思想感情不能充分地理解和感受。因此,我運用形象的畫面把學生帶入情境,使學生進入角色,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和願望

在本課教學時,我先在黑板上畫出荒島,然後指着“荒島”圖問:“你喜歡這兒嗎?為什麼?”話音剛落,許多小手爭先恐後地舉了起來,有的説“這兒沒有花草樹木。”有的説:“這兒沒有可愛的小動物,我不喜歡”;有的説“我不喜歡這兒,因為這兒人,太冷清了”;也有的説“這兒光禿禿的,不好玩。”

這樣給學生創設了“荒島”的情境,把學生帶入“荒蕪人煙”的小島上,激起了學生的興趣。接着根據課文逐步在黑板上呈現“小熊、雲朵、綠樹”等畫面,學生也逐漸進入所設之境。在學習句子“一年,兩年……小樹苗長大了,漫山遍野,綠葉成陰。”時,我讓學生反覆朗讀小熊種樹的文字,並在讀時隨機貼上一棵棵大樹,不一會兒荒島就被綠樹遮蓋,學生通過動態展示,“漫山遍野,綠葉成陰”不用講解自然就明白了。

接着我再次吸引學生逐步入境:“你喜歡現在小島上嗎?請你幫小熊出出主意,使這兒變得更美麗。”頓時,學生的思維一下活躍起來,各種奇思妙想脱口而出:“我想幫小熊造許多漂亮的房子。”“我幫小熊栽上一些花”;“我想幫小熊造個遊樂場,讓動物們開開心心地玩耍”。“現在你想來這兒住了嗎?”理所當然得到孩子們肯定的回答。

最後,我以他們熟悉的動畫人物“光頭強”轉折,創設光頭強要來砍樹的情景,孩子們自然不同意,於是我再次引導,請學生批評光頭強, 在對光頭強的批評中,保護環境的意識已經不言而喻了!

《這兒真好》教學反思13

《這兒真好》這篇課文課後習題三是:“這兒真好!”想像一下,説説這兒好在哪裏。在教學中,我主要是通過畫畫貼圖的方法引導孩子們感受荒島變綠島,小動物們在這裏快樂地生活,從而體會這兒的“好”。

我把全班分成8個小組,先發給各組畫有荒島背景的畫,還有各種小動物的貼圖,有小鳥、小猴、大象、小鹿、小熊……然後請孩子們畫畫幾年後的小島。孩子們在荒島上畫上了很多樹,還有小草以及五顏六色的小花,綠樹叢中,再貼上各種小動物。接着,我請學生介紹自己的作品。孩子們的思維非常活躍,他們通過畫畫想像,不僅明白了漫山遍野,綠葉成陰的意思,也感受夠到了小動物們在這裏生活的快樂。小鳥開演唱會,其他小動物都來聽;頑皮的小猴在樹枝上盪鞦韆,捉迷藏;小象用長鼻子給小夥伴們洗澡;小動物們在開森林運動會,小鹿得了跑步冠軍……孩子們的眼中,這裏儼然已經成了小動物們的樂園,這兒怎能不好呢?

把抽象的文字,轉變成形象的畫面,再用自己的語言將畫面的內容表達出來,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創造性閲讀能力,將作品展示出來,更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可謂一舉兩得。

《這兒真好》教學反思14

《這兒真好》是一篇童話故事,描寫了居住荒島的小熊感到孤單,尋找朋友,在雲朵的啟示下營造樹林,終於迎來許多朋友的故事,由這個故事生形象地告訴了我們要創造美好的生態環境、建設可愛的綠色家園,改善環境、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在備課文之前,我先把教參中對本課的重點難點理理清。本課的第三自然段是課文的重點,有了感悟小熊種樹的辛苦,感受島上發生的變化,感受小島的美,才有感悟這兒真好,才有小動物們願意和小熊交朋友。難點是:引導學生讀中深思,感悟種樹與找朋友之間的關係。在此基礎上,開始設計本課的教案。由詞語入手,我分別抓住了“孤零零”“連忙”“許多”“種呀種”“漫山遍野綠葉成陰”等,引導學生體會小熊的心情,感悟小島的美,讓小動物們都覺得這兒真好,緊扣課題。

但是,課堂上仍存在一些問題,談談我的感受:

《這兒真好》這篇課文,對於一年級的小朋友來説,理解故事內容不是重點難點,故我在教學中,確定以朗讀體悟情境表演作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通過朗讀、表演讓學生體會“只有通過勞動,就能創造美好環境,就能找到朋友。”

童話性、故事性的課文,常常會涉及到故事主人公的心情變化。這一點備課時,我經常都會忽略。“放小鳥”中,我的心情由高興變為擔心,由擔心轉變為着急,又由着急變為高興,在故事的發展中,緊扣故事的環節,感受人物的心情變化非常重要,從朗讀中再來體會,就會更加深刻地理解。本課課文也是這樣的,雖然故事主人公內心變化只由孤零零變為了高興極了,但學生的體會很淺,為什麼而高興,因為小島變成了綠洲,因為小熊種樹,辛勤地勞動使這兒變得很美,小島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小動物們都願意來到島上和小熊交朋友了。從而理解課文的難點:種樹和找朋友之間的關係。

人物內心的體會朗讀中有些欠缺。“孤零零”一詞,孩子們笑眯眯到朗讀,沒有感悟到孤孤單單地樣子,從表情、從肢體語言,從朗讀都能體會到人物的心情與狀態。我班“何”在讀這個詞時緊皺眉頭,雙眼眯成一條線,他的動作表情應該值得稱讚,我沒有及時得表揚“你緊皺眉頭,表情很傷心,讓老師好象真的看到了這隻沒有朋友的小熊很傷心呢!”確實,學生在課堂上會有一些老師意想不到的行為,我們應該鼓勵表揚,讓學生在激勵中深刻體會人物內心的感受。

教材的設計是我們年輕教師難以把握的內容,需要多鑽研,多深入。從課文的教學重點出發,教學難點着手來理解課文。老師提出的問題精簡,圍繞中心,在學生回答中要引導和啟發,把孩子的思維引入到老師的思路上來。我想,這一方面我們還做的很不夠,需要不斷努力!

《這兒真好》教學反思15

1、創設良好情境,提供自由空間。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在輕鬆和諧的環境裏,思維才表現得最活躍。相反,在壓抑的環境裏,在禁錮的課堂教學氣氛中,是很難產生創造性思維的。由此可看出,創設良好的情境,提供輕鬆、和諧、愉快的空間,能使學生的思維最大限度地活躍起來,有利於想象能力、創造能力的充分發揮。

在本案例中,從教學一開始就給學生創設了“荒島”的情境,把學生帶入“荒蕪人煙”的小島上,激起了學生的興趣。隨着“小熊、雲朵、綠樹、一大片樹林”的逐步呈現,學生也逐漸進入所設之境,同小熊一起從“孤單”到“渴望”,從“渴望”到“尋找”,直至“動手美化小島”,最終“迎來各種小動物”,學生自始至終都處於一種輕鬆、和諧、愉快的環境之中。正是這種開放的空間,使得學生的思維異常活躍,創造力得到充分地呈現,各種“奇思妙想”和“活潑生動的角色表演”等都極好地證明了這一點。

2、角色表演,充分體驗。

情境教學中有多種創設情境的具體途徑,其中之一是角色扮演,體驗情境。

在本案例中,學生一開始先來到“荒島”上,進入“小熊”的角色之中,初步體驗小熊的“孤單、渴望朋友”之情。隨着情境的不斷髮展,學生通過“怎樣尋找朋友”即“親自美化環境”深入體驗:改善、美化環境對於尋找朋友的積極意義。最後,學生在各種小動物的角色扮演中充分體驗到美好的環境給大家帶來的歡快、愉悦之情。通過逐步層層體驗,最終昇華明理,知道改善環境、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3、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本案例中,從“設境激趣”到“入境激情”,直至“昇華明理”,學生始終處於學習的主體地位,特別是“入境激情”一環中,學生通過角色體驗,完全融入了情境之中,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教師只是在關鍵之處做必要的引導、點撥與評價,教師的角色已發生了轉變,由傳授者轉化為促進者,由管理者轉化為引導者。實踐證明:只有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全體學生投入其中充分參與活動,才能讓學生的自主性、獨立性和獨創性充分顯現。

4、課後設想:

(1)《這兒真好》第一部分的句式訓練:有老師評價説,我在把孩子往我預設的方向拉。(課文的第四、五節的學習中,有這樣的句式:一隻小鳥飛來了:“啊,這兒真好!我就住在這兒吧!”遠處的小鹿啊,小象啊,小猴啊也都划着船來了“啊,這兒真好!我們就住在這兒吧!”。在這兩個相似的句式中我想插入了一個把兩句併成一句的句式的訓練。讓

孩子們通過學習明白,如果我們説幾句類似的話,可以説合起來説得簡短明子些。)我在把孩子往我預設的方向拉。“我拉得過了。最後,讀完了課文以後,我想讓孩子們不僅能説出:這兒真好,是因為小熊的努力讓這兒變得真好。更想讓孩子們細心地讀課文,能發現:其實白雲的辦法也真好,還有有朋友的生活真好等等,試着讓孩子們學習多元化地學習課文,思考問題。不過,孩子們不能達到這一步,可是我卻像老牛拉貨車一樣,拼命地拖着、拉着,以至於讓課堂上了我”漲紅了臉。

(2)、由扶到放,展開想象。課文第四、五自然段,通過一隻小鳥發現這個由荒島變成綠島的一個地方,引來許多小鳥和其他小動物來到這裏,我覺得是一個由點到面的寫法。通過小鳥的話,可以讓學生模仿這個句式展開想象,其他小動物來到這裏會説些什麼,緊扣課文,充分發揮孩子的想象力,達到寓教於樂的目的

Tags:反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