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新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下冊《三角形特性》教學反思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2.42W

這節課概念多,知識零碎,不容易講好。這一課,知識目標比較清晰,理解“三角形的概念”,“知道三角形的特徵和特性”,“理解三角形高和底的含義”,“會畫三角形內部的高”。

新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下冊《三角形特性》教學反思

課的開始,我出示了一些世界上有名的建築,引導學生髮現這些建築上都有三角形,或者整體造型近似於三角形。然後出示一個三角形讓學生説説,對於三角形自己都有哪些知識儲備,然後引入課題——繼續深入認識三角形。對於“三角形的概念”這一知識點,我不是直接告訴學生讓其機械的記憶,而是通過一步一步的動手操作和觀察最終得出結論。首先,讓學生試着自己畫一個三角形,並且在畫的過程中有哪些需要提醒大家的地方,接着觀察自己的三角形有哪幾部分組成?引導學生思考是不是隻要三條邊、三個角、三個頂點就是三角形?出示幾個圖形讓學生判斷是不是三角形,通過前兩個三角形的判斷得出三角形是封閉圖形,所以“相鄰的兩條線段的端點必須相連”,通過第3、4個圖形總結出三角形必須是“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這裏重點強調,“三條線段”“圍成”。這時,孩子們就在自然而然的觀察中自己總結出了三角形的定義和特徵。

下一步,“三角形的高和底的含義的理解及畫法”,首先給三角形取名字,然後學習“頂點和它對應的邊”。對於高的理解,學生並不是第一次接觸,在四年級上冊時,已經認識了平行四邊和梯形的高,所以本課學生對於高的認識是有基礎。於是,我提出了一個問題“頂點A如果想到它的對邊去,有沒有一條最近的路?”引導孩子們回憶出“垂直線段最短”,同時回顧“過直線外一點到這條直線可以畫幾條垂線?”勾起學生聯想到四邊形時的高的含義,以及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高的區別,這些理解都有助於學生理解三角形高的含義。接着,為了讓學生清晰的展現原先思考中對高的表象,我出現了三幅三角形ABC不同的高的畫法。在對比判斷中使有點模糊的高的表象清晰起來。然後再讓學生看看書中對高與底的解釋,使文字與圖結合起來理解。但這些還不夠,由於學生之間閲讀理解的差異性,我又以最直觀的方法——電腦演示畫高,達到使所有學生都知道什麼是三角形的高和底,如何畫高這一目的。最後,讓學生在自己剛上課時畫的三角形上畫高,同時發現一些孩子由於開始畫的是直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就不知道該怎麼畫高了。於是,我利用孩子們提出的這一問題,先引導孩子們觀察直角三角形的兩條直角邊,用畫高的方法讓他們看出兩條邊就是其餘的兩條高,再用電腦演示出鈍角三角形高的畫法,告訴學生鈍角三角形其餘需要延長邊畫高的方法不要求掌握,只是讓他們瞭解即可。

最後,給大家拋下一個思考的問題,“我們剛才已經總結出三角形有三條邊,那麼這三條邊又有什麼特點?是不是任意長度的三條邊都能組成一個三角形呢?”

由於引導學生學習“什麼叫頂點對應的邊”以及“如何畫高”的時候浪費了很多的時間,所以講完畫高時就已經下課了,最後一個問題是我臨時加上的……由於板書時,我只寫了“三角形”(原本打算等講到“特性”時再把課題補充完整的),所以這樣收尾大家也沒感覺到課沒講完,以為這節課我只是讓大家學習初步“認識三角形”呢!

接下來就是學習“三角形的特性”了,這部分知識本來在四一班試講的時候,講出了,但是真正到四二班的時候,卻沒時間了……鬱悶……

對於“三角形的特性”這一部分知識,我原本的設計是發給學生每人三根小棒(大家一樣),然後我手裏也拿三根和他們一樣的小棒,讓他們自己擺一個和我不一樣的三角形,或者小組內擺出和其他同學不一樣的三角形,通過動手嘗試和比較,大家發現不管怎麼所有擺出的三角形都是一樣的,同時想一想如果是四根小棒可以擺成什麼形狀?接着通過拉一拉的方式讓學生感受到三角形不管怎麼拉都拉不動,也拉不成其他的.形狀,而平行四邊形可以拉成長方形,通過比較得出三角形不容易變形,而平行四邊形容易變形。從這兩個試驗得出結論:三角形的穩定性不應該僅僅是因為學具中兩種圖形在拉的過程中有無變形,三角形穩定是因為它的三條邊長度固定,所以三角形的形狀也固定,不可能再圍成另外一個形狀的三角形,但四邊形是可以圍成不同形狀的四邊形的。從這點上考慮,我就在突破三角性具有穩定性這個重點時,加上一個擺三角形和四邊形的環節,結合學具和擺出的三角形更深一層次的體會三角形為什麼會穩定性,會不易變形。

最後,讓大家欣賞一些生活中帶有三角形的物體,與課的開頭照應,説明生活中到處有數學,到處存在着數學思想,關鍵是是否善於捕捉“生活現象”,留意生活數學實例,為課堂教學服務。課後作業是一個如何修理椅子和如何固定小樹,這兩個解決生活實際問題,能夠讓學生明白,學習數學知識就是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

其實,這節課除了在本班沒有講完有些遺憾外,課後還感覺有些不太妥當的地方:

1、在引導學生比賽畫三角形這一環節,我覺得可以帶領學生拿小棒去拼一拼、擺一擺,那樣會使他們更加明確三角形由三條邊圍組成。學生在畫完並剪下三角形以後,我覺得可以讓學生去摸一摸三角形,去深刻感知三角形的三條邊、三個頂點、三個角,也許那樣會更好一些。

2、在讓學生説出生活中有哪些地方有三角形時,比如籃球架、書桌的什麼地方有三角形構架呢?是不是應該引導學生説的再具體一些?避免給個別學生造成混淆?”

3、上冊“畫高”這一部分知識學生已經忘得差不多了,説明上學期這一部分教師講的不夠紮實。

不管準備的多充分,預設的效果有多好,試課的時候有多成功,可真正的讓老師們看到的是一節沒講完的課,最起碼教學目標沒有完成,所以這節課還是失敗的。沒關係,只要看到了這次絆腳的石頭,下次才會想出更好的辦法除掉它,才不會再次忽略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