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黃鶴樓送別教學反思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1.77W

走進故事,走進古詩,走進名著。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黃鶴樓送別教學反思,希望大家喜歡。

黃鶴樓送別教學反思

篇一:黃鶴樓送別教學反思

《黃鶴樓送別》是一文詩兼美的“文包詩”形式的課文,以一個生動的故事再現了《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的創作情境。《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李白為孟浩然所作的一首送別詩,但它卻不同於“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這樣一種深情體貼的送別。從李白、孟浩然兩人關係來看,雖帶有一絲依戀,幾許惆悵,但更多的是李白表達自己的敬仰與嚮往,是一種富有詩意的送別,基於這一點,文章充滿了詩情畫意。本文文章是詩歌的擴展和闡釋,詩歌是文章的濃縮和提煉,詩話對照,情景同現,使得詩與文渾然一體,旨在使學生通過課文更易於理解詩歌的意思,體會詩歌的意境,領悟詩歌的情感。這是一篇培養學生聯繫語言環境理解詩意和體會詩人情感的好文本。

“感人心者,莫乎於情”,課堂上激動學生的是情,打動學生的是情,震撼學生的仍然是情。可以這麼説,沒有情感的教學是不吸引人的教學。《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從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出發,把情感、態度、價值觀列入課程目標之中,更可見情感是語文教學的靈魂。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説:“沒有一條富有詩意的感情和審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學生全面的能力發展。”

基於以上思考,我在教學《黃鶴樓送別》時,試圖沿着情感的緯線,引導學生品詞析句,層層深入,循序漸進地讓學生感悟兩位大詩人的依依惜別之情。

一、整體入手,潛心會文

上課伊始,緊扣題眼“送別”設問,理解“餞行”,初步感知李白和孟浩然的“依依惜別”之情,緊接着,讓學生默讀課文二至四自然段,通過“找、劃、寫”的方式潛心會文,讓學生通過與文本的對話,從語言文字中感受兩位大詩人的深情。

二、含英咀華,涵詠真情

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含英咀華,涵詠真情。比如:“令人敬仰”、“譽滿天下”、“一直”、“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佇立”、“凝視”等,引導學生細細品味,並通過“以讀激情”的方式,引導學生深入文本,指導學生不僅看文字表面的意思,更深入到文本內部,發現文字背後的色彩,感悟文字背後藴含的人物的豐富情感。

本節課的不足之處在於:對“文包詩”這類課文的教學把握還不夠,它既不同於單純的古詩教學,又不同於普通的課文教學,它要求在教學中做到詩和文不割裂,從文理解詩。可我在教學中比較重文,對文詩結合處理得還不夠細膩。儘管我認為,只要理解了“文”,對詩的理解會水到渠成,但必要的“文”“詩”結合環節還是需進一步落實的。

篇二:黃鶴樓送別教學反思

翻開教材,這篇課文已經接近學期尾聲了,心中也似乎因新年的即將到來舒暢了許多,加之文中插圖精美,意境深遠,學習起來便又增添了幾分勁頭。應該説,學生對黃鶴樓、李白、孟浩然、送別等並不是一無所知的,初讀之後,已經大致瞭解文章講的是暮春三月,孟浩然即將遠行揚州,李白在黃鶴樓為其送行。也能或多或少地感受到詩人想要表達的依依惜別之情。當然,如此粗淺的理解是遠遠不夠的。想要獲得進一步的理解,必須詩文對照。本文屬於文包詩類型,學生雖然接觸過此類體裁,但由於不多,所以還不能很好地通過詩文對照來理解古詩句的意思。

親耳聽還不如親手做,該放手時且放手。於是,我讓學生讀一讀,找一找,想一想,説一説,學生很快鑽到了文字的背後,成為語言文字的操縱者。在教學的尾聲,我又藉助《黃鶴樓送別》文章內容“送別”的特點,拓展補充其他送別詩,如《贈汪倫》、《別董大》等,進行朗讀、背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