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小學課文《半截蠟燭》的教學反思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2.41W

《半截蠟燭》描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的一個普通家庭的母子三人在危急關頭和敵人作鬥爭的事,讚揚了伯諾德夫人及其女兒的機智勇敢和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備課之初,我仔細地分析了課文,發現本文圍繞三個主人公主要有三個情節,這三個環節是緊緊相連,密不可分的,同時就危險性而言是呈逐步上升趨勢的。如果要採用變序的教學方法,就會打亂文章原有的嚴謹性,即是不可行的。要不要用上多媒體來輔助我的教學呢?在做好簡單的課件後,我隨即又否認了。因為我發現這對我的教學起不到特別重要的作用。那如何使我的課堂教學不讓人有一種“通讀通講”的感覺呢?我想了很久,在一種要體現“由扶到放”的教學思想的指導下,我就對三個情節採用了三種不同的教學方法,即在講伯諾德夫人時,我主要採用“以述促讀”的方式,引導學生深入研讀課文,感知伯諾德夫人的為人;在講傑克時,我就讓學生用學習上段時的方法來談談對傑克的瞭解;在講傑奎琳時,我直接讓學生來讀傑奎琳的話,並用上採訪的形式深化學生對傑奎琳的瞭解。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我覺得效果還是不錯的,因此,我認為我們在設計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到課文的類型,不要一味地追求形式,真正做到教學“務實”。

小學課文《半截蠟燭》的教學反思

課堂上,我還以學生誦讀原文的練習為主線,用多種方式聯繫學生的原有知識和經驗,去領悟課文的內涵。如:上課伊始,讓學生速讀課文,瞭解故事的'大意,明確了半截蠟燭的重要性,再通過引讀抓住描寫緊張氛圍的文字進行渲染,使心靈受到激盪,深入地理解情況之危急,心於是隨之跳動,為下文的學習做好鋪墊。其次在讀對,讀順,讀好的基礎上,讓學生身臨其境的讀,使其感受伯諾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關頭與敵作鬥爭時的機智,勇敢,學習他們熱愛祖國的精神。如課上將伯諾德夫人與德軍周旋的一句話作為"抓手",切實指導學生讀好這句話,讀出個人感受,讀後有所想,有所為,體會到她的鎮定和機智。

現在回想起來,本節課看似熱熱鬧鬧,結構完整。無論從課文理解的方法,文學常識把握來説都是達到目標的。可是,卻偏離了一個最基本的方向:本組課文的主題是“感受語言表達的藝術,豐富語言積累”。在課堂中,我將更多的時間放置在了理解課文出現的“危機”與“絕妙方法”上了,也注重了學生思辨性思維的訓練。可是卻偏偏少了學生對語言感悟、積累的訓練。雖然有讀人物語言,可是卻感覺差強人意,並沒有達到感受語言,特別是首次接觸的劇本語言的特色。我想是否可以在課前就應該讓學生自行讀文,在瞭解文章大意的前提下自己來演一下這段劇本,這樣不僅能讓他們瞭解大意,更為課堂上進一步感受劇本語言,積累語言爭取時間。這樣教學就更完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