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感悟新理念數學教學反思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1.05W

新課程的實施改變了我們整個的數學課堂,因為有了它,課堂開放了,教師與學生的親和力增加了,學生的知識面廣了,學得活了,學習興趣濃了。但看到這些變化的同時,我們不得不要反問一下自己:我的課堂真正改善了嗎?

感悟新理念數學教學反思

案例1:強扭的瓜不甜——方法一定要多樣化嗎?

片段:這裏介紹一位老師在處理算法多樣化時的一個教學片段:(教材背景介紹:蘇教版二年級下冊第21頁“千以內數比較大小”,教材在編排上,已考慮到了算法多樣化,因此,呈現了多種比較方法。)

情景導入後,教師問:312和285比,哪個大?你是怎麼比的?小組交流一下。

(學生交流後)師:彙報一下你們交流的結果。

生1:我們小組是這樣比的,百位和百位比,3比2大,所以,312比285大。

生2:我們也是這樣比的,312的百位上是3,而285百位上是2,3比2大,所以,312比285大。

師:還有不同方法嗎?

(下面沒有學生舉手。)教師着急了,就開始啟發學生:小朋友們想一想,我們在數數時是怎麼數的?

(學生不理解)教師補充:先數哪一個數?

終於有一個學生舉手:我們是先數285,然後是286、287……311、312,312在285的後面,所以,312比285大。

(教師聽了很高興,大大表揚了一番。)

師:小朋友們再想一想,285和312都和哪個數比較接近?

生:300。

師:那我們還可以怎樣比呢?

(有幾個學生舉手)生:我向,285比300小,312比300大,所以,312應該比285大。

(為了鞏固戰果,這位教師又請了幾個學生重複這種方法,然後,出示寫有這三種方法的小黑板,讓學生照着上面齊讀。)

反思:聽完後,我就在思考:課堂中,對於學生沒提出的方法,教師是否有必要再補充呢?倡導方法多樣化的意義究竟是什麼呢?新的國家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在小學數學中的計算教學,不僅要重視創設現實情境,使學生感受學習數與計算的必要性,……而且還要尊重學生的個性,鼓勵算法多樣化……。

算法多樣化是指計算方法的多樣化,即對同一個問題運用不同的方法來解決,是針對過去教學中只有一種算法的弊端提出來的。例如口算,往往只有一種思路(當然,學生如有其他思路也不限制),這樣很容易忽略個別差異,遏止了學生的創造性,何況有不少題目本來就可以有多種算法的。可以説,鼓勵算法多樣化是在教學中促進每個學生在各自基礎上得到發展的一個有效途徑。按照這樣的教學,不僅可以有利於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有利於學生進行數學交流,而且有利於因材施教,發掘每個學生的`潛能。這樣的教學不但使得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愉悦,而且能使不同的人學到不同的數學。它是面向羣體的,每人可以用自己最喜歡或最能理解的一種算法,同時在羣體多樣化時,通過交流、評價可以吸取或改變自己原有的算法。

看來,實施的前提是尊重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他應有的發展。所以,我認為在課堂中,對於學生想到的方法,應鼓勵他們多説,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並允許他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解決問題,但同時我認為,教師有責任帶領學生一起進行方法的優化,比較出最方便簡潔的方法。對於教材中已展示出的,但學生沒想到的,應該分兩種情況去考慮:第一種,學生提供的方法中,沒有包含這種簡便的方法,我認為教師應引導學生得出這種方法:第二種,學生提供的方法中,已經包含了那些好方法,教師就沒必要再去花時間介紹其他的方法。上面的案例中,學生想到的這種方法就是一個既實用又簡單的比較方法,它對於以後比較多位數的大小是有幫助的,教師就應該乘勝追擊,重點突出這種方法就可以了,何必花那麼大的力氣去引導學生呢?弄不好還可能造成以後在比較方法上的誤區:認為老師介紹的肯定是最好的方法,學生可能就用這兩種方法比較了。

案例2:中看不中用——這樣的小組討論有效嗎?

片段:下面是一節三年級的數學課:“面積與周長的練習活動課”

師:(與學生共同做了幾道鞏固練習後,出示:16個正方形最多可拼成幾種長方形?)你知道能拼成幾種不同的長方形嗎?現在請大家拿出紙片,前後4人為一組,大家討論一下。

生:(30%的學生先表現出遲疑,但很快開始拿出準備好的若干正方形紙片,4人結成小組,有40%的學生未與他人討論,自己操作;10%的學生漠不關心;20%的學生雖有討論,但未具體申明自己的原因,仍保持自己的觀點)。

此時教師快速巡視前排兩組,回到講台,整理一下教具,2分鐘後示意結束討論,請學生舉手回答問題(代表自己而不是小組)。

反思:的確,以教師為絕對主體的課堂最明顯的標誌就是教師一言堂,很多教師推導出給學生時間就是改變教學模式的重要標誌,然而

主體地位與話語數量並非是一對絕對相等的概念。其原因在於課堂討論存在的前提是給學生自主思考、相互交流的機會,而不僅僅在於時間量的簡單佔有。正如上述案例中,大部分的討論小組並沒有出現思想的碰撞、激烈的爭辯,反而卻有學生表現出些許倦怠、懶散。對整個教學過程的進行而言,討論沒有影響教師思路的走向,或者説,它僅起到完成教師既定思路的輔助作用。

上面案例中的學生所出現的表現,其實在我們的課堂上也是經常會出現的,可總結成以下三種狀態:第一種情況是討論時,學生只會説,不會聽;第二種情況學生之間互相推委,都不願説;第三種情況是少數學生在説,多數人只是充充場面。

如何改變這些狀況,我作了一些嘗試,一方面,我注意訓練學生,比如培養他們會説,包括先思考後説,在小組內小聲説,全班交流時大聲説,培養他們學會聽別人發言,學會等他人講完後再補充自己的意見,學會邊聽邊思考,同時還要學會讚賞別人,當然,作為教師首先要作好榜樣,學會欣賞學生的發言。我覺得這幾點還是相當重要的,特別是低年級的孩子,我們一定要讓他們養成這樣的好習慣。除了訓練學生以外,我們老師自己也要注意這樣幾點:首先要端正一種認識,即放手讓學生自學、討論不等於放任自流。其次學生討論時教師也要發揮自己的作用。要把自己當成小組中的一員,以平等的身份參與討論,當學生不願開口時,給予及時鼓勵,增強其信心;當問題難度大,小組成員一籌莫展時,給予點撥誘導;當雙方爭得面紅耳赤、互不相讓,局面處於僵持狀態時,給予巧妙化解;總之,教師要作為“引線人”和“及時雨”,以組員的身份參與討論並給學生提供及時的幫助,使小組討論順利進行,達到預期目標。所以,我們説小組討論不是服務於教學形式的豐富與多樣化,它本身就是一種形式,要服務於我們的教學目的。

現代教學觀提出,“受教育者是有自由意志和人格尊嚴的具體的現實個體,尊重學生的自由意志和獨立人格不僅是真正教育的條件,而且是教育根本目的的內在規定性。”所以,我們的教學應從關注學生,關注教學的本質做起,不作表面文章,不搞表面形式,只有這樣,我們的數學課堂才會真正煥發出異樣的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