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有理數》教學反思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3.12W

身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有理數》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有理數》教學反思

《有理數》教學反思1

本節課教學設計的基本理念是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知識通過學生的自學和互學而獲得,教師只起到指導和組織的作用。基本思路是首先在教師設計的問題的回答過程中,複習先前的知識,為後續的學習做好鋪墊。通過對實際問題的討論提出解決的方法,然後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自學課本,分析小穎和小明兩種不同解法的正確性,在全班交流達到共識,得到有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一般規律,即:將減法運算轉化成加法運算,省略加號和括號;弄懂有理數的代數和的意義;然後教師組織學生合作完成例題的解答,教師對有疑問的同學給以適當的指導,形成能力;再通過測學加以鞏固,達到掌握有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目的。

成功之處:引例的處理比較好,學生的自學感受到小穎的方法是以水面為標準,水面以上記為正,水面以下記為負,而兩者的距離則使用它們的差來表示;小明的方法是水面以上距離與水面以下距離的和來表示,用到了絕對值的意義;通過回答問題,自然將有理數的混合運算的解決方法展現在了學生的眼前,使他們通過研究、交流獲得了新知,擺脱了教師教學生學的被動局面,效果比較好。

啟示:1、教師組織課堂教學時,對問題的設計要有針對性,有啟發性,要能將學生的思路引導到具體對知識的探索的正確位置上來。問題提得過大,學生沒法回答,不知道方向;問題過小,又沒有挑戰性,引不起學生探求知識的慾望。

2、例題的使用要根據學生的實際做適當的刪減或改編,學會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有理數》教學反思2

本節課從實際問題(温度差)出發,創設教學情境,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並由小學學段的“被減數-減數=差”的知識引導學生思考有理數的減法的計算方法。

4-(-3)=7(1)4+(+3)=7(2)4-(-3)=4+(+3)

通過對比三個式子使學生思考減法計算,引導學生自己舉出幾個例子來驗證下減法的計算方法,使學生在計算中發現,總結出有理數減法法則:減去一個數,等於加上這個數的相反數,使學生親身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感悟數學的轉化思想。本課改變了以往學生被動學習,被動接受知識的局面。但學生的認知水平畢竟存在差異,從學生的練習來看,大部分學生都掌握了有理數的運算法則,但還有些學生在將減法轉化為加法時,總弄不清該減去哪個數的相反數,有的甚至把被減數也改變符號,特別是減去一個正數時,往往又再加上該正數,如誤解——=—+。因此,給學生總結了a-(+b)=a+(-b)指導學生觀察式子,發現在有理數減法的計算中,要把減法變成加法,需要改變的符號有兩個,首先把減號變成加號(變加法),然後要把減數變成其相反數。

存在問題:

1.講解稍微有點多,在本節課上,重在學生練習,本節課老師應該要講的內容儘量縮短,一般控制在10-15分鐘即可;

2.對於例題的處理方式應改進。

《有理數》教學反思3

備課中的困惑

教材中的做一做是折報紙,一方面學生在摺紙的過程中會不會沿着同方向對摺紙,如果學生隨意對摺,那麼對摺後報紙的層數就不太好數;另一方面摺紙活動和拉麪的情景在某些方面是否重複?在和其他老師交流過,我最後捨棄了摺紙,直接用拉麪情景引入,具體做法如下:

師:手工拉麪是我國的傳統美食,今天老師要現場製作拉麪。首先將面揉搓成1根長條,這裏用繩子代替,我們只考慮麪條的根數。手握兩端用力拉長,然後對摺,每次對摺稱為一扣,為了同學們看的更清楚,我把它剪開,現在麪條是幾根?我繼續拉扣一次,麪條是幾根?

生齊答:2根;4根。

(我給學生提供的繩子最多隻能拉扣6次)

提問:(1)如果拉扣8次呢?你是如何得到這個數字的?

(2)觀察等式右邊的算式,算式裏的因數有什麼特點?

(3)你有沒有簡便的方法表示它們?

(引出課題,板書:2.6有理數的乘方(一))

教材中的議一議是讓學生舉生活中的實例,學生一般只能舉出正方形的面積表示為,正方體的體積表示為,那麼表示什麼呢?學生在現實中就很難找到它的現實意義。所以,我上課時迴避了這個問題,直接由拉麪的情景引入了乘方的定義。

課後的教學反思

本節課從現實生活中的具體情境出發,具體地闡述了乘方的概念,在教學過程中應用了“自主—合作—討論—探究—交流”的教學方法,教師始終發揮着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只是起到一個“引導—幫助—點撥”的作用。學生在小結時,對容易出現的錯誤概括地非常全面,甚至把課堂上沒出現的錯誤也進行了舉例,如:不能寫成2×6。可見,本節課學生對新知的掌握情況教好,教師有效地完成了教學目標。

《有理數》教學反思4

七年級新生一開始面對的就是有理數的認識與有理數的運算。有理數的認識,只需通過例舉生活中相反意義的量,便可以很快認識負數,進而較為全面認識有理數。而有理數的運算卻不是一蹴而就的,其中包括五種運算:加、減、乘、除、乘方。這幾種運算中,又以加減法最為基礎,最難掌握。

首先,有理數的加減法,是建立在一定法則之上,但僅靠盲目的背法則來應對加減法,是不可取的。數學的學習不是文史類的機械背誦,應是在法則制約下,依靠靈動思維解決問題。

因此,個人認為,在學習加減法之前,就應顧及到將來加減法這一攔路虎來勢之兇猛,為掃除這一路障先做好充分準備。這個準備就是:

一:讓學生深刻認識正數、負數、零。長期以來,學生侷限於正有理數的運算,對負數的參與會很不適,對負數認知的程度直接影響以後學習有理數的加減法。

二:數軸的教學。數軸是新生面臨的又一新概念。它是許多解決數學問題賴以依靠的工具,也是數形結合思維的最初體現。有了數軸,有理數的加減變得“可視化”。

三:相反數、絕對值、兩個重要概念的掌握。尤其是絕對值,相對較難理解,卻是做加減法的重要理論。

有了以上知識的準備,在套用加減法法則時,不再是簡單條文的背誦,學生對枯燥的數學語言和記憶有關法則不再缺乏興趣,學習便變得是件非常愜意的事情。

當然,我不主張只要學生生硬依照法則行事,在法則熟透餘心後,更應啟發學生用自己的思維方法理解加減法法則的內在意義。比如:3+(-5)的值可理解為3與-5正負抵消後的結果,甚至3-5的值也可以理解為3與-5正負抵消的結果。其實掌握了加減中的本質意義,於自然而然當中便得到了結果,至於用了哪條法則,不必去管了!

《有理數》教學反思5

要想盡最大可能的發揮出課堂45分鐘的效益,需要從許多方面去準備,去思考,比如對教學重點和難點的.突破,對課堂的組織對突發事件的應對以及對學生實際情況的瞭解等等。要想上好一節課需要付出很多的精力。複習課並不是單純的讓學生去重複練習,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在鞏固基礎的前提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

上課一開始我通過三個選擇題複習有理數的各種運算法則和運算律,目的在於克服學生平時經常出現的錯誤。然後進行三個基礎性的計算題,鞏固有理數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和法則,接下來解一道比較複雜的計算題,涉及的運算比較全面,但是在上課中學生出錯的比較多,我想如果再加強幾個訓練題效果可能會好一些,但是考慮到後面還有任務,所以效果不很理想。後面的教學中,第一道題是用四個有理數去計算,教材上有類似的題目,對有理數的混合運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他們表現的很活躍。但是在正方體的平面展開圖中填上-1,-2,2,3,8,10使其對面運算結果相同這一題目因為覺得能開發學生的思維,進一步認識有理數混合運算的算理。所以選擇了這道題,但是處理的不好,發現學生對於乘方運算的算式構造與理解是難點。儘管我在課下做了多方面的準備,對學生的情況估計的不夠。由於本人能力有限找不到合適的教學方法,至於如何引導學生去發現老是擔心時間不夠,處理的太過於倉促

《有理數》教學反思6

本科時為‘‘有理數的乘方’’的第一課時,在小學平方、立方和有理數加、減乘除的基礎上,本科時引入有理數的乘方,學生通過探索,有理數的概念和意義,掌握有理數方法運算,這節課承上啟下,它既是有理數乘方的推廣和延續,又是後續學習有理數的混合運算、科學計數發和開放的基礎。

本節課的重點是乘方運算和冪相管概念的教學,難點是對立體的讀法和運算理解,首先,我選取的情景應--飲食中“拉麪”問題(或摺紙),他儘量聯繫學生生活且學生易於接受和理解,其中的數量比較容易探究,不至於“頭重腳輕”同時還對本章的教學活動“有用”。其次,通過學生動手操作,積累了新課標要求的四基中“基本活動經驗”第三,根據本地區學生特點,為達到目的,提高運作能力,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故採用同位互動,小組討論的形式,也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度。最後,學生在底數是負數和分數時冪的表示中出錯常常是由於概念不清。因此,結合乘方的意義對學生易混淆的幾種形式進行辯析,以達到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的目的,計算同樣是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

本節的目的明確,例一要求全體學生會,例二在優生學會的基礎上,以“小老師”帶動下90%學生學會。“我能行”為突破難點設置的,“探究樂園”為提優做準備的。

本節不足之處:

1、應給學生統一紙張。

2、課堂引入應給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3語速有點快。4時間有點緊。

《有理數》教學反思7

最近一直在講有理數的各種運算,加、減、乘、除、乘方,後面還有簡單的混合運算,學生學起來比較吃力,因為數集範圍擴大到了有理數,前生小學學過的一些基本的規律都被推翻了,多了一個小小的負號,卻多了很多“大大的”麻煩,這是很多學生的切身體會。

其實總結起來,所有的新問題都是符號問題,其他的絕對值的加、減、乘、除運算都是在運用小學學過的知識解決。所有的運算我都給大家總結了七個字:一定二求三加減(相乘、相除)。這些運算的第一步都是定符號,定的是最終的結果的符號,對於加減運算來説,因為減法也要轉化成加法去做,因此符號的確定就按照加法法則來,分為兩種情況:同號與異號,同號和就取相同的符號,異號要由絕對值大的加數的符號確定。這是所有運算裏定符號最為麻煩的一種,符號確定之後後面的絕對值的運算就沒什麼問題了,但是也要牢記八個字:同號相加、異號相減。這是所有運算裏最為麻煩的加法運算。對於乘除運算,定符號就四個字:奇負偶正,除法運算也是最終轉化成乘法運算去做,沒有什麼特殊的地方。乘方運算是一種特殊的乘法運算,要先理解乘方運算的意義,找準底數和指數,再去計算,最後仍是回到有理數乘法的計算法則中來,不過要注意負數的乘方運算結果有所不同,仍是四個字:奇負偶正,這裏的奇、偶指的是指數為奇數還是偶數。

記住法則不是目的,而是要熟練運用法則去解決問題,這裏也不僅僅是一些計算問題,還有靈活運用法則確定符號的問題,因此要求學生一定要活學活用,杜絕死記硬背。

《有理數》教學反思8

20xx年9月19日,我上了第一節進入中學後的彙報課,雖然完成的不夠好,但是我還是比較滿意的。本節課是從以下幾個方面完成的:

1、利用多媒體演示水位的變化,引出有理數的乘法。

2、學生分組活動探究有理數乘法法則,並進行簡單的應用

3、由列舉的例子得出有理數乘法的符號法則及時地進行簡單的應用。並把所學的知識進行適當的拓展。

4、在例題、習題的選擇上,兼顧不同層次的同學,力求使每個學生在數學課上都能學到有價值的數學。

成功:

1、在教學設計中教學目標明確,重點突出。認真鑽研教材與大綱,掌握教材的基本要求,從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知識基礎出發,利用多媒體演示動畫引出課題,使學生在觀察、體驗中學習數學,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2、通過對特里的歸納,鼓勵學生自己總結有理數的乘法法則,並用自己的預言家一描述。

3、鼓勵學生通過觀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發現的規律並學會與他人交流。

4、在結果符號的確定上,教會學生根據具體問題,首先確定積的符號,然後進行計算。讓學生明確有關有理是乘法的問題,記得符號一旦確定,其他的運算與小學乘法相同。

5、以小組為單位,分組練習。各組展開評比,不僅給更多同學展示的機會,還激發了學生的熱情。讓學生最大限度地暴露出在計算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時糾正,為每一位同學着想。

不足:

1、學生在靈活應用方面欠佳。在以後的教學中加強學生能力培養。

2、在分組活動中,學生互相把存在的問題解決,即採用“兵教兵”方法,培養學生的講解能力。

3、應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有效地進行分層次訓練和技能培養。

《有理數》教學反思9

講解有理數概念這一節課的時候,我講完課讓學生做作業,結果一塌糊塗。後來,學生説不知道什麼是有理數,我當時有一種很強的挫敗感。後來我在下面找了幾個同學調查,學生説,我講課的時候説“整數可以化成分數,4等於一分之四;有限小數和無線循環小數能化成分數”,這讓他們分不清什麼是整數,什麼是分數,照我的説法,整數不是可以化成分數嗎?對於小數和分數的界限也搞不清楚,一看到要從幾個數當中去找整數,分數,小數,有理數之類的題目就感覺無從下手。我聽了學生們跟我説的話後恍然大悟,因為我想把知識給他們講清楚,卻沒想到我忽略掉了一點,他們現在還小,邏輯思維的能力還不是很強,我請教老教師,前輩們告訴我,對於初學有理數的學生來講,必須首先讓他們先區分整數和分數,先不要去深究整數可以化為小數這一點,在剛開始學生還沒有足夠的思維能力辨別整數和分數時不宜講授整數和分數的區別。等到以後學生的知識系統化了,見的題目,知識多了後自然就清楚了,現在想着把知識清楚地講解出來反而影響學生理解。而對於小數和分數的關係,我試着給學生講解清楚,可是我發現收效甚微,因為講課之前我看了練習冊發現有些題目有出現無限循環小數和無限不循環小數的,所以就忍不住把小數和分數的關係講了,結果學生又是一團霧水。

當天晚上的數學輔導,我就把有理數的概念這一課時的內容重新給學生梳理了一下,跟學生説雖然整數可以化成分數,但是為了方便大家理解最好把分數和整數分開來記憶,這樣,整數是整數,分數是分數,不容易混淆了。而對於分數和小數的區分,現在對同學們的要求是知道一般的小數可以化成分數,我們現在碰到的比較常見的不能化成分數的小數是圓周率π,當遇到要找分數的題目時,不要漏選一般的小數。而對於不常見的無限不循環小數,學生較難理解,暫時不予理會。有些學生總是分不清0的地位,對於0既不是正數又不是負數這一點,必須強制記憶。0是表示沒有的整數,所以更是有理數。有時作為一個數學老師的我,不得不很無奈的讓學生死記一些東西。重新講解了之後,又給學生自己時間去思考,琢磨。到晚自習第二節有做作業時,發現情況有了較大的改觀。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我感觸很深。初一的學生,剛從小學生變成一箇中學生,對於知識的理解和接受大多還停留在小學生的水平上,他們善於思考,但是卻把握不好思考的方向,而我們新教師很容易犯的一個錯誤就是對於知識的深淺拿捏不好,一不小心就又把知識講深了,但是我一直又在不斷重複的一個錯誤就是明知有些知識講的時候不夠十分的科學,十分的確切卻又迫於無法讓學生完全的掌握,而只好“舍卒保車”了,我不知道這算不算是初一數學老師的一點悲哀。另外,我對新課程理念所提倡的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這一點貫徹的有些不到位。一節課的時間,只有45分鐘,除去課前準備,上課的板演時間,上課的時候提問學生,提問成績好的學生,起不到什麼作用。提問成績不好的學生,等半天還是回答不上來,有時等不及學生説出答案就自己把答案説出來了,有時一節課學生動手動口的機會真的不多。唉,我也不斷反思,想辦法,希望以後這樣的事件在我的課堂上能越來越少!

《有理數》教學反思10

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還是暴露出了很多問題,有事先沒預計到的,也有想體現但沒體現完整的。經過課後反思及同年組教師的指點,主要表現在:

(1)較多的着眼於課堂形式的多樣化及學生能力(如:合作、探究、交流等)的培養,而忽視了教學中最重要的知識點的落實。綜合應用部分的練習題處理得很倉促,例題學生講解的機會不多,教師在課前可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

(2)小組討論可以説是新教材框架中的一個重要部分,教師事先一定要有詳細的計劃。這也是本堂課暴露缺陷較多的環節。比如:組員的設置,以4、5人為一組較為合適,且要分工明確,如誰記錄,誰發言等等,避免某些小組成員流離於合作之外。教師還應精心策劃:討論如何有效地開展;時間多長;採取何種討論方法;教師在討論過程中又該擔當何種角色等。

(3)在小組交流過程中學生的發言過分地注重於探索的結果,而忽視了學生探索過程的展示。同時教師有些總結性的話,限制了學生的思維,不能最大限度的發揮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4)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評價較為單一,肯定不夠及時,表揚不夠熱情,比如當最後一個平常表現較為一般的學生有此創意時,教師就應大加讚揚,從而也能激發課堂氣氛。

《有理數》教學反思11

今天我上了一節課,課後覺得有很多不盡人意的地方。自己發現無論是在組織課堂方面,還是在教學難點的突破上,以及在時間分配上,都感到力不從心。現在將上課後的反思總結如下:

上課一開始我通過三個選擇題複習有理數的各種運算法則和運算律,目的在於克服學生平時經常出現的錯誤。然後進行三個基礎性的計算題,鞏固有理數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和法則,接下來解一道比較複雜的計算題,涉及的運算比較全面,但是在上課中學生出錯的比較多,我想如果再加強幾個訓練題效果可能會好一些,但是考慮到後面還有任務,所以效果不很理想。後面的教學中,第一道題是用四個有理數去計算24,教材上有類似的題目,對有理數的混合運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他們表現的很活躍。

其次要站在更高的角度去認識教材,站在平等的角度去對待學生。認真鑽研教材,增加自己的知識儲備量,把教材鑽深、吃透真正理解教材的本意,然後去發展、延伸,只有這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不能只停留在教材的表面,知其義而不知其理,這樣只能是依樣畫瓢。再就是我覺得不能以教師的眼光去看學生,要和他們站在同一高度上去看待問題,發現學生出錯的真正原因,共同去解決出現的問題。我們做教師的往往認為一道題很簡單,學生為什麼不會,不理解,殊不知是在用十幾年甚至是幾十年的經驗去和剛開始學習的兒童去比較。

教學工作是一項需要不斷探索研究的事情,需要一如既往的熱情和不斷進取的上進心,在以後的工作中要不斷總結經驗教訓,跟上不斷髮展變化的教育新形勢。

《有理數》教學反思12

有理數乘方是初中數學教學的重點之一,也是初中數學教學的一個難點。所以我在教這一節課的教學中要從有理數乘方的意義、有理數乘方的符號法則、有理數乘方運算順序、有理數乘方書寫格式、有理數乘方常見錯誤等五個方面來教學。

一、要求學生深刻理解有理數乘方的意義。即求n個相同的因數相乘的簡便記法。在教學上應該抓住以下幾點:乘方是一種運算。相當於“+、-、×、÷”。教師在教學時要讓學生明白這一點,同時要求學生掌握其書寫方法,及格式。強調冪的意義,冪的意義與“和、差、積、商”一樣。如2的3次方的結果是8。所以説2的3次方的冪是8。與2×4一樣,2×4=8.所以不能説8是冪,説成2的3次方的冪是8。同時強調a的n次方具有兩個意義,它既表示n個a相乘。又表示乘方的運算結果

二、在有理數乘方的教學中主要強調它的運算,所以特別注意有理數乘方符號法則的教學。法則是:正數的任何次冪是正數,0的任何正整數次冪是0,負數的正數次冪是負數,負數的偶數次冪是正數,教師在教學時強調做乘方時先確定符號再計算,如(-2)的平方等於+2的平方等於4.

三、注意教學生的書寫格式。注意負數與分數作底數都要加括號。

四、注意講清有理數乘方中的常見錯誤。如2的平方前面帶負號,表示2的平方的相反數,-2加括號後再平方是表示–2的平方,寫法不同計算的結果不同。有理數乘方是在乘法的基礎之上的一種運算,要結合乘法來教乘方。同時講清楚區別與聯繫。

《有理數》教學反思13

本節是在學習有理數加.減.乘.除.乘方的基礎上。引入了有理數的混合運算,學生通過討論、理解有理數混合運算順序,掌握有理數混合運算.它是有理數運算的推廣和延續。

本節課的重點是能熟練的按照有理數的運算順序進行混合運算。難點是在正確運算的基礎上,適當的運用運算律簡化運算。首先,我先複習了運算律,既是對上節的複習,又對這節學習作鋪墊。又通過詳細分析了例題,小組討論。學生自主學習,使他們更明確了運算順序,進行有理數運算,培養了學生自主探究的習慣。第三,在例題的講解中穿插了讓學生自己動手鍛鍊的過程.及時的反饋學習情況.最後,通過“算24點”遊戲,創設良好的氛圍,讓學生動腦動手動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訓練學生的思維,還可以培養學生的數學運算能力和數學表達能力.

課後的專家的對教學過程和課堂的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了肯定,同時也提出了建議,希望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將例題的難度降低,讓學生能更好的適應.

本次活動,無論是課上,還是課後的研討,老師們都表現出高度的熱情,整個研討過程都呈現出濃厚的氛圍。通過本次活動,鍛鍊和提高了我們的教學能力,相信通過堅持不懈地實踐,我們教師的專業成長步伐會更快!

《有理數》教學反思14

七年級數學的學習成效對整個初中階段數學學習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某種意義上甚至可以説,七年級數學的好壞就決定了學生初中學習生活中數學的將來。紮實的基礎、能學會的信念會讓學生在以後的學習中越來越有勁頭,從而能逐步進步,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

七年級數學在學習了正數、負數、有理數的概念後,教材引人了有理數的加減法。第一課時我組織學生學習了有理數的加法法則,第二課時,就是提高學生計算能力的準確性,進一步熟練加法法則的使用方法。我第二課時的教學過程如下。首先組織學生説出有理數的加法法則,然後展示設計好的幾組練習題讓學生練習、演板,練習題涉及到了多種情況,有整數、小數、分數的加法;正數大、負數小;正數小、負數大;有零參與的等類型。在訂正時,讓學生説出自己的思考依據,運用的哪條法則,再針對問題出錯較多的符號辨別不清的,選擇幾道正分數小、負分數大的計算題要求學生練習,説出思路。最後解決例題2,讓學生體會數學與實際生活中的緊密聯繫。

教學後,對學生的計算和數學的實際運用想了很多。學生升入初中後,都抱着努力學好的想法,學習勁頭都很足,可是,由於小學的基礎不同,在計算上,在理解上,在問題思考上確實存在着比較大的差異。邁入初一的第一步一定讓他們成功,給他們成功的感覺、信念,所以,教學進度要緩慢,要達到相當的學生都掌握學習的知識、技能為止,這裏有個度的把握。一般來説開始接觸到新知,要求大部分、至少百分之八十的學生掌握,後面再通過其他的形式帶動更多的學生全部學會。學生學習是螺旋形的,不會一直學會,就再也不忘記了。你就是下大工夫把有理數的加法全部學會,還有有理數的乘除、混合運算等,依然是這部分學生的攔路虎。在學習了有理數的加法法則後,知道有哪些學生的哪一方面有問題,在以後的教學中,有的放矢,針對學生的問題進行練習,拉他們上來。教學是有序的,不能偏,不能就某個別的學生的問題浪費大部分學生的時間;教學是流動的,在持續的教學中,不能丟掉一個學生;教學是有方的,你總能在教學中找到適合每一個學生的方法。

學生對生活中數學興趣極大。平時,不容易發現數學,就是教學中缺失了給孩子一雙數學的眼睛。我們平時觀看的比賽,我們走路,用的時間等等每一件事都離不開數學,要鼓勵學生髮現生活中的數學,發動他們説出自己的身邊的數學,對鍛鍊他們的數學思考思想、提高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有極大的作用。

在第一單元的教學中,每星期都設計至少一課時的計算練習,用同組或同班同學共同參與的形式,帶動少部分學生的計算能力的提高。不去想一口吃成胖子的事,就在每次的練習中,看學生的一步步的能力提高。這一步的鞏固提高,對學生以後的提高學習期望和信心,對以後的學習態度的端正都是一個好的開始。

《有理數》教學反思15

對於這節課的創設情境、引入課題,用多媒體課件演示出教科書28頁蝸牛沿直線爬行的引例。引導學生觀察後提問,在組織學生討論,並用動畫演示出蝸牛在四種不同的情況下的運動過程,引導學生列出算式。利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增強數學課堂教學的生動性和趣味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積極參與教學的全過程,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在這幾節課中我發現教學目標是教學設計中的首要環節,是一節課的綱領,對綱領認識不清或制定錯誤必定註定打敗仗。

對於一個實習教師來説我自認為有以下幾點不足:

1、對教學目標設計思想上不足夠重視,目標設計流於形式。

2、教學目標設計關注的仍然只是認知目標,對“情感目標”、“能力目標”有所忽視,重視的是知識的灌輸、技巧的傳遞,嚴重忽視了教材的育人功能。

3、教學目標的設計含混,不夠全面、開放。

要以發展的眼光對待學生,做到眼中有人,心中有人。“眼中有人”是指關注現在的學生,培養學生的自主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認識並肯定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愛護尊重學生的自尊心與自信心,培養學生自覺自理能力,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慾,主動參與性,要尊重學生的差異,不以同一標準去衡量學生,更不要以學生的分數論英雄,教師要多鼓勵學生提出“為什麼?”“做什麼?怎樣做?”鼓勵學生敢於反駁,挑戰課本,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