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分一分教學反思範文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3.29W

篇一:分一分教學反思

分一分教學反思範文

《分一分》是小學數學概念中比較抽象,學生較難理解的一課,這部分教材是在學生掌握一些整數知識的基礎上初步認識分數的含義。從整數到分數是數的一次擴展,無論在意義上、讀寫方法上以及計算方法上,分數和整數都有很大差異。開始學生掌握分數的意義是很困難的,因此,本單元第一次出現分數時,通過一些學生熟悉的具體事例和一些圖形,着重使學生理解一些簡單的分數的具體意義,給學生建立分數的初步概念。這一節課教學能為以後深入學習分數系統知識和小數系統知識打下良好而必要的基礎,更為以後解答分數四則運算和應用題奠定堅實而重要的基礎。

在本節課的教學實踐過程中,注重體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要的數學,不同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樣的新課標理念。這節課體現了以下幾個方面:

1、在活動中滲透新知識。

本節課的教學活動中,我以學生喜聞樂見的“羊羊到效外野餐活動”引入,讓學生在幫羊羊們分零食的過程中充分體會“平均分”的意義。不僅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而且為學生在分數是建立在平均分基礎上這一方面作了鋪墊。在認識分數這一環節中學生通過折一折(折不同形狀的紙),塗一塗(塗自己想表示的分數),進一步感受分數的意義,掌握了分數的讀寫。在鞏固練習中,學生充分的活動進一步感悟分數,理解分數,應用分數。

2、面向全體學生,讓孩子成為學生活動的主人。

蘇霍姆林斯基説過:“在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和探索者。”而在兒童的心裏,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因此,在這節課中,教師充分信任學生,相信學生是有主動學好數學的願望和潛能,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掌握數學知識。如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示一半,折出不同圖形的二分之一等活動。在課堂中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和足夠的空間自己發現、理解、掌握新知識,教師鼓勵學生思考,傾聽學生髮言,真正體現了:讓學生享受快樂的教育,讓教師享受教育的快樂。

這節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學活動,學生參與面廣,達到了百分之百動手參與,在全員參與中通過觀察、思考、領悟、理解逐步來認識分數。在認識1/2這一環節中,每一位學生都動手摺一折,塗一塗,感悟1/2,在認識分數這一環節中,全體學生又一次通過塗色和表述自己創造分數,瞭解2/4、3/4、4/4、1/8、5/8??在動手實踐中,每一個孩子充分參與,最大限度的滿足每一個學生的數學需要,最大限度的發展每一個學生的智慧潛能,實現了讓學生成為主人這樣的教學意圖。在教學活動中,教師真正成為學生活動的組織者,合作者,在學生遇到困惑的時候及時引導和點撥。

3、強化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本節課我注意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孩子們都愛做遊戲,因此我用學生們喜聞樂見的遊戲引入,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與動機,吸引他們開展學習活動。

總之,這節課實現了我的設計意圖。但是,反思整個教學活動的過程,這節課有不足之處:前十分鐘課堂氣氛不活躍,師生配合不模切,我沒能及時調動起來。由這一點,我得到啟示,作為一個教師,必須不斷研究教材,研究學生,更要研究學習過程,善於思考,找到教學的切入點,加強課堂的駕馭能力。

數學教學活動是激發學生思維,培養邏輯推理能力等方面的一門重要課程,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不斷探索和努力,取人之長補己之短,與新課程共同進步。

篇二:分一分教學反思

新的課程理念所倡導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要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動,使學生通過數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激發對數學的興趣。因此,我在設計北師大版三年級教材《分一分》的教案時就以活動為載體,開展了觀察、思考、操作、猜想、推理、交流來完成本節課的教學。通過實踐,我認為:

一、課堂要以活動貫穿始終。本節課我設計了八個活動。

第一個活動是分月餅,伸手指的情境導入活動。這個活動設計簡單,人人蔘與,學生情緒高漲。特別是當一個月餅平均分給二個小朋友時,學生把手指伸一伸,放一放,你看看我,我望望你。引發了學生思維的衝突,提出問題。使學生認識到數的不夠用,必須引入一種新數的必要性。

第二個活動是動手分月餅的操作。每個學生都把月餅拿出來實際分一分。有的是平均分,有的不是平均分,我把兩種不同的分法貼在黑板上,引導學生進行比較,突出平均分的合理性,構建平均分的問題模型。

第三個活動是獨立思考,大膽創新。每個人在答題板上寫出自己創造的“新數”,並在組內交流這個新數的含義,充分調動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各抒已見。師在巡視時發現有寫1/2的,有2/1的,有(1)2的,還有(2)1的等等。有的學生頭頭是道地講着自己這樣寫的理由,有的拿着自己寫的,又用懷疑的目光看着別人的講解。精彩紛呈。

第四個活動是引導學生看書,達到認知上的歸一。當學生翻開書看到書上也是用1/2來表示的時候,學生的那種高興與激動淋漓盡致,讓學生充分體會到成功的喜悦。

第五個活動是徵名活動。當我讓學生給這個“新數”取個名的時候,教室裏一下子活躍起來了,有好多組的説就叫分數吧!老師問怎麼要取這個名兒呢?有的説:是“分月餅”的時候產生的這個數。我又問下面數、上面的數又叫什麼名字呢?學生的理由更充分了,上面的叫“分子”,因為是從下面這個整體中分出來的一部分,就象兒子一樣,所以叫分子。下面的叫“分母”,因為下面是一個整體分出了幾個部分,就像母親一樣,所以叫分母。同學們説得多好啊!我被這積極思維、大膽創新的情境所折服了。

這使我認識到,只要充分相信學生的創造力,學生就一定會有我們意想不到的思維火花的閃現。我覺得學生理解了什麼是分數,而且學生有了分數的基本模型。

第六個活動是動手操作。學生的學具各不一樣,學生動手之快,出乎老師預料之外。短短2分鐘左右,學生就把正三角形、圓、正方形、五角星、正六邊形的二分之一的不同折法全展現出來,並塗上顏色。充分體現了孩子們思維靈活性。

第七個活動是將數學引向生活、認識生活中的分數。學生舉例,豐富多彩,形式各異,信手拈來。如:一個學生説我的這盒彩筆有十二支,拿出六支,拿出的佔這盒彩筆的6/12;一個學生説前面的“小小書法家”欄裏貼有8張書法,拿出2張,這2張就佔這8張的2/8;一個學生説教室裏有6盞燈。

第八個活動是分發禮物,並找朋友。把評價當作一種數學資源來用。同時把數學課堂延伸到課外。

二、 課件不求花樣百出,力求簡單實用。

多媒體課件共只有八張換燈片。但都實用而沒有多餘。一張用於情境的引入,第二張給學生一個分月餅的直觀感受,第三張提出問題,一個月餅二個小朋友怎麼分?用於分數認識的拓展三張,分別是三角形的二分之一、三角形的三分之二、正方形的四分之三。變式鞏固二張,一張是不平均分的,一張是認識2/4與1/2其實是一樣的。學具簡單多樣而實用,有正三角形、正方形、圓、五角星、正六邊形。

三、課堂歸還給學生

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把學生放在課堂的首位。老師從不代替學生的思維,也不代替學生的發言。師只起引導作用,讓學生的思維火花得到充分的展現。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 課堂組織有序,活而不亂。

既注重了優秀學生,同時又觀注了弱勢羣體。當意識到個別學生可能沒有聽懂或聽明白時他人發言時,指名問你聽懂了嗎?你再説説看,以此來培養學生傾聽他人發言的習慣。

本節課的教學如果把學生對“一半”的表示方法較詳盡列出來進行比較,那就會更好了。因為學生可能還有許多有新意的表示方法,更能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篇三:分一分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學生學習除法的開始,也是今後學習除法的基礎,它是比較難理解、比較抽象的數學概念。而除法的含義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礎上的,要突破除法學習的難點,關鍵是“平均分”。因此本節教學的“平均分”是除法學習的基礎,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和地位。

本節課的教學,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設計了五個環節的內容:

(一)創設情境,感知平均分;

(二)動手操作,學習平均分;

(三)動手操作,理解平均分;

(四)體驗成功,回味平均分;

(五)課堂總結,拓展平均分。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感到成功的地方有以下幾個方面:

1、注重學生對平均分的感受和體驗。課的開始,從學生熟悉“喜洋洋和美羊羊”分五角星的故事入手,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引出三種分五角星的方法,讓學生在操作中體驗分五角星的多樣化,在分的過程中感知“同樣多”與“不同樣多”。然後讓學生選擇自己比較喜歡的分法,並説明自己喜歡的原因,引出分兩份同樣多,通過教師的板演圈一圈讓學生進一步明確份數,每份的個數。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得出平均分。尊重了學生的已有知識水平。

2、注重知識的二次利用。讓學生回到不是平均分的分法,通過讓學生説一説、擺一擺圓片的過程中自主發現:每份分得同樣多,通過比較、對比的方法,讓學生明確“平均分”與“不是平均分”的區別,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平均分“概念的理解。

3、注重學生的實踐操作,在課的始終,讓學生利用小棒,擺一擺、分一分、看一看、説一説中,次感受平均分的含義及平均分的方法,同時培養了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讓學生彙報分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4、注重分法的多樣化。讓學生用適合自己學習的方式方法去學習,是課程改革的新理念強調的。如“把12支鉛筆平均分給4個小朋友,你會怎麼分?”學生動手操作,彙報的方法有多種,主要讓學生明確分得方法雖然不同,但分完後的每份的數量是同樣的。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再次體驗了平均分的過程,進一步優化分法。

5、總之,本節課的教學,整個活動是在學生動手操作,展示彙報的過程。學生在擺一擺、分一分、圈一圈、説一説的過程中,感知平均分的概念,為學生後面學習認識除法打下良好的基礎。

本節課的不足之處是:

1、個別問題提出時語言不夠準確、嚴謹,使得學生的回答、操作不是我所希望的,顯得自己有點措手不及。

2、練習題的最後一題處理的有些快,應該讓學生充分的看明白圖的意思,再圈,就更好了。

3、讓學生在生活中找一些有關“平均分”的事例,學生找的都很好,只是表述不是很清楚,教師應抓住動態的生成資源,讓學生説一説為什麼是“平均分”為什麼不是。

這節課的設計,沒有現代教學設備,有的只是學生自己準備好的學具,教師準備的道具,學生在操作中體驗了平均分的分法,理解了平均分的概念,學生在操作中學會新知,在活動中學會合作。

篇四:分一分教學反思

本節課我以《喜羊羊與灰太狼》中的主人公,貫穿以青青草原開展“清潔小家庭”評選大賽為情景,讓學生幫助懶羊羊解決分類整理房間為學習任務,讓學生在“自己分”、“小組分”等動手操作活動中發現分類整理的方法,並能獨立進行分類整理。

由於一年級的孩子,好動,注意力不集中,組織紀律意識不強,我主要通過小組爭奪小紅花,個人獎勵聰明草的方式進行激勵,不斷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在課間,我插入了“放鬆操”然孩子們伴隨輕快的音樂緩解他們的疲勞,以此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回到課堂中。另外我準備的不同顏色的答題卡也是別有用心,一是 考慮一年級的孩子好動,有的孩子還不會認題目,如果在書上完成練習題,可能有的孩子就找不到方向,所以為了方便起見我設計的不同顏色的答題卡。

二是當孩子在完成的答題卡我選擇部分貼在黑板上,在激勵孩子的同時分顏色擺放,這也和今天的教學內容“分一分”主題吻合。

本節課的教學我經過精心設計,大多數的孩子能掌握一定的分類標準,能獨立解決一些分類問題。但在一些環節還是有考慮不恰當的地方,比如對序號填寫的指導還不夠到位,導致孩子們在填上衣和褲子的序號時有的孩子會弄錯。再比如,我在組織孩子們進行衣褲卡片分類的時候,紀律上的要求沒把握好,出現了當我已經請孩子上台展示了,台下有的孩子還沒把注意力轉到我的引導中。

在以後的教學中多向有經驗的老師學習和請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