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條形統計圖》教學反思範文(通用7篇)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1.04W

身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對教學中的新發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那麼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條形統計圖》教學反思範文(通用7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條形統計圖》教學反思範文(通用7篇)

《條形統計圖》教學反思1

根據這節課的內容及學生的認知特點,從學生的已有經驗和實際情況出發設置問題情境,打破原有知識結構,促使學生重新思考,自主構建新的知識結構。在此過程中,本課以主題情境為主線,有意識的根據統計圖對數據進行分析,培養學生的分析、推理能力,進一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在經歷統計的全過程中,進一步體會統計的現實意義。具體地説,本課的設計主要有以下特點:

(一)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挖掘教材深層的內涵。

通過例題,我認為,本課的教材編排從學生已有知識出發,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然而,對於農村的四年級學生而言,城鄉的人口發展問題畢竟是個“遙遠”的情境。所以,我從調查學生體育活動的愛好為素材。讓學生經歷統計的全過程,體會統計的必要性,及複式條形統計圖產生的必要性。現實的、有意義的學習內容,能更大程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讓學生在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主動地去建構新的認知結構。

教學之前,學生已經掌握了複式統計表,單式條形統計圖等知識。另外,學生也知道在現實生活中,有些事物需要成對出現進行比較,如男生和女生、城鄉和鄉村、工業和農業等,在此基礎上,我以學生熟悉的事為學習的素材,通過主題情境問題的提出,打破學生原有的認知平衡,促進學生自主探索,主動建構新的認知結構,達到新的平衡。

(三)注重知識呈現的完整性,思維過程的靈活性,思維方法的多樣性。

本課的設計從調查學生的興趣開始,讓學生完整的經歷了數據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全過程,而不是直接出示數據,最後環節通過統計學本節課的表現結果,再一次參與統計,深切體會統計的完整過程,及統計活動的現實意義。教學過程中以主題問題情境為中心,展開討論,自主探究,允許靈活的不同的處理方法,從不同中找相同點,從比較中得出最佳方案,再運用到實際中,體現了學習活動的完整性、靈活性、多樣性。

《條形統計圖》教學反思2

在第三冊中學生已經接觸過“小統計”,孩子們能通過對事物進行分類計數,用直條表示事物的數量,而本節課的內容是“小統計”的延續。主要是讓學生結合具體情景對事物進行統計,並製作簡單的條形統計圖,在經歷收集數據、整理數據的過程中,進一步獲得統計體驗。

在課堂中,我努力營造一個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良好氛圍,從而促進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我努力為學生打開一扇“新”、“趣”、“樂”的“研討——探究”之門,要求每一位同學自始至終地共同參與統計的全過程,最後共同收集數據,共同整理數據,共同製作統計圖等。學生始終是學習的主人,他們擁有自行探索、自行創造的機會,也使他們初步瞭解瞭如何進行統計。

在製作了完整的統計圖之後,我又讓學生説説自己的見解。讓同學之間互問互答,儘量鼓勵他們進行合作討論,互相溝通想法。在這裏,學生的回答是五花八門的,甚至有點雜亂,但也能看出他們理解了統計圖中各直方圖所表示的具體數量,誰最多,誰最少,它們之間各相差多少等等。在這裏,我作為他們學習的夥伴、朋友,有時也會投入他們的討論,而積極思考的主動權完全在學生的手中。師生、生生之間的信息交流和活動交往,促進了知識的互補互聯,學習的互助互動。通過交流,使學生學會傾聽,學會異位思考,同時也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其聰明才智。

在課中,也有一些地方需要今後進一步改進。一是多媒體的運用不夠,如能用電腦演示先確定高度,再畫斜線的製作過程,,便於學生理解,也可以更好地分解本課學習的難點,同時給學生視覺上的比較,有助於學生更深刻地理解“一格可以表示不同的數量”。二是還可以在教學中增加教師對學生、學生對學生的評價機制。因為學生很在乎別人、尤其是同伴對自己的肯定,同時也能更有效地促進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真正地把創造還給學生,使課堂煥發生命活力,才能讓教育成為充滿智慧的事業,才能更有效地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發展、學會創造。

《條形統計圖》教學反思3

1、創設學習情境,圍繞學生熟悉的主題展開學習:

本節課一開始就從北京08奧運會的獎牌數開展導入,同時複習了前一節課所學到的單位長度的確定等等。緊接着,在觀察了兩張不同單位的統計圖後,我請同學來説一説“哪個國家的成績好”,這個環節引發衝突,以此來幫助學生理解不同的統計圖中不能單看直條的長短來比較數據的多少,而應根據單位長度的多少來判定。讓學生經歷了觀察比較、分析數據、整理得出結論的過程,又使學生輕鬆地掌握了比較的方法。

2、在練習設計上由學生身邊的事物引出數學問題,增強學生的自主參與性。

從豎着的直條變成橫向的直條,學生覺得很有新鮮感,學習興趣也很高漲,通過觀察,比較,學生能掌握製圖的關鍵,就是要交換橫軸和縱軸的統計數量和統計項目。而在最後的環節,我是請學生課前收集各種各樣的統計圖,讓大家一起欣賞,從而感受到統計圖在日常生活的廣泛應用,體會生活中數學思想的重要性。但是,在這節課的實踐過程中,還是出現了一些問題的,比如對學生已有掌握的知識把握的還不夠,出現預設和生成的之間存在差異,這也對我今後的教學敲響了警鐘,要在備教材的同時更要做到備學生。

整節課,在教與學的過程中還是能充分利用知識的規律性,通過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主動參與,以此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真正實現了現實化、活動化、自主化、小組合作化,使學生學得有益、有效,作為教師的我也成為引導者、組織者、促進者和參與者。整個過程,學生興趣濃厚,積極性極高,在不斷地探索中成為了學習的小主人!我也在練習課的嘗試磨練中跨出了一小步!

《條形統計圖》教學反思4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我覺得能體現以下兩點:

一、通過自主、探究、合作,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讓學生在自主、合作、反思、探究的過程中主動獲取知識,提高能力。要使學生真正認識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就要使學生從“要我學”轉為“我要學”。

(一)學習目標讓學生來制定。當老師提出:今天我們就來研究條形統計圖,你想了解條形統計圖哪些方面的內容?學生紛紛提出了自己想要獲得的知識:條形統計圖怎麼畫、怎麼用、為什麼需要條形統計圖、條形統計圖怎麼看。

(二)問題的解決讓學生來探究。在嘗試製作統計圖的過程中,採用了小組合作的方式,不同的人看事物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通過合作交流,學生可以瞭解到不同的觀點和認識角度。讓學生在爭辯中解決製圖難點,產生思維的碰撞。當學生製圖後,讓學生互相評價,在反思中掌握製作條形統計圖既要注意科學性,又要注意美觀性。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的主體意識、能動性和創造性得到了發展,學生成為了學習的主人。

二、注重生活與數學的聯繫,讓學生學有用的數學。

在內容的選擇上我由學生身邊的事引出的數學問題,熟悉的生活事例自然地對學生產生一種情感上的親和力和感召力,增強了學生的自主參與性,使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和諧的關係。通過觀察、操作、思考、合作與交流等數學活動過程,使學生不僅掌握瞭解決問題的必要的數學工具,讓學生充分體驗統計的必要性。讓學生感受統計的思想和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有十分廣泛的運用,在社會、經濟飛速發展的21世紀,學好統計的初步知識顯得日益重要。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自我生存的關係。

本節課的開始我創設了情境:北京2008申奧成功的盛典回顧,激發學生情感,引發學生學習興趣,並再一次讓學生體會當時的情景,感受奧運申請成功後的極大喜悦。接着,我又以中國隊往屆的金牌數為切入口,引出了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在弄清的條形統計的製圖步驟後,我以學生喜歡的體育項目為素材,通過即時的調查統計,讓學生繪製出條形統計圖,強化了對條形統計圖的認識和製作過程。課中創設的作品交流和欣賞統計圖的環節,通過你從中知道了什麼、想到了什麼、有什麼建議的引導,讓大家學會關心自己、關心他人、關心社會。學生從最後提供的統計圖中瞭解到了職工平均工資的逐年上升,感受到了社會在不斷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在逐年提高。從環境質量分析圖中,同學們的環保意識得到了增強。

三、一個沒解決的問題引起的思考。

在課前同學提出了幾個學習目標,最後我問:你覺得剛才提出的問題解決了嗎?有的同學認為前面提出的“為什麼需要條形統計圖”這一問題沒解決。他沒有從這節課中明顯的感受到條形統計圖的優越性。我認為造成這一問題可能來自於兩方面的原因。原因一:在導入部分時,老師的問題是----你喜歡哪一種呈現的方式。學生各抒己見,這時沒有大部分同學肯定條形統計圖的優越性,為了充分尊重學生,我沒有統一意見,不知如何處理更好。“六一”活動的設計,我原本想通過這環節讓學生再一次感受條形統計圖的直觀形象,但沒有體現。教學後我覺得雖然這內容既有現實意義,有是學生感興趣的話題,但對於教學條形統計圖來説,這內容不夠典型,確實無法解決為什麼一定要畫條形統計圖。由此,我深刻地體會到面對一個個充滿個性的學生,讓他們主動探究的同時,教師該如何導,還得好好思索。

《條形統計圖》教學反思5

這堂課時我一直在想着一點:相信學生的能力。於是這堂課上,我一直以學生自主探究為主。根據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我通過學生身邊熟悉的情境導入,讓學生體會統計的現實意義;通過引導學生分析兩張單式統計圖,讓學生感知複式統計圖產生的必要性;通過中心問題的設計,讓學生展開討論,嘗試解決問題;通過引導學生對數據的觀察,讓學生主動去分析統計圖,並作出簡單的判斷和推理;通過對學生作品的展示與評價,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悦。然而,對於這節課來説,並不是所有的問題學生都能輕易解決的。比如説,如何同時表示兩個項目,如何區分兩個項目的直條。這節課我自認為處理的比較好的有:

一、充分尊重學生的認知能力

學生在第一學段已經學會了很多關於統計的知識,教學前我翻閲了第一學段所有有關統計的教學內容,找準學生知識的起點放手讓學生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全過程,自主探索複式條形統計圖的繪製方法。學生能做好的事我們不必手把手地教,我們要做的,是引導他,是以欣賞的眼光去評價他、鼓勵他。相信我,孩子的潛力真的是無限的。

二、引導學生自主構建知識體系,較好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上課的過程中我沒有強制學生要怎樣去做,我以學生熟悉的事為學習的素材,通過主題情境問題的提出,打破學生原有的認知平衡,促進學生自主探索,主動建構新的認知結構,達到新的平衡。學生潛能是巨大的,他們思考問題的方法有時會大大出乎我們的意料。因此,在設計中,我儘可能為學生創設寬鬆的`探索環境。在教學將兩個統計圖合併成一個複式統計圖時,我不是教給他們方法,而是提出“能不能在一張圖上既能夠表示城鎮又能夠表示鄉村呢?”促進學生思考,尋找最佳方案,在完成統計表後,提出“你能從這張圖上看出什麼情況?”,不同的學生就會有不同深度的思考,尋找數學學習的價值。

三、尊重學生,傾注更多的人性關懷

尊重是一種無窮的力量。整節課,我以欣賞的眼光來評價學生,尊重學生的每一個動作、眼神,每一句話。同時,我也教會其他的學生學會尊重、學會傾聽、學會欣賞。給孩子以更多的人性關懷,讓孩子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得到自信與自尊。

《條形統計圖》教學反思6

一、課前準備不夠充分,課堂應變能力不夠強

在探索複式條形統計圖的繪製方法這個環節上,我原來的設計思路是通過觀察單式統計圖,引起認知衝突,再討論解決的方法,然後先介紹圖例,再嘗試繪製。可是在教學過程中,我並沒有把握好自己的環節,當學生討論解決方法時,説出“城鎮和鄉村畫一塊”“用不同的顏色區分城鎮和鄉村”這一方法時,我沒有及時引導學生作正面強化討論,也沒有介紹圖例,而是急於讓學生嘗試繪製,這一教學處理的失誤原本也是可以彌補的,比如通過繪製後評價也可以指出糾正。然而當時我心一慌,不禁亂了方寸。看到孩子們出錯是,硬生生地請他們停下來,評價一位學生的“半成品”來學習圖例的表示方法。學生大亂,有的畫,有的聽,有的在討論,浪費的時間較多,以致於最後沒能統計班級同學自我得分的情況。有練習不夠的缺憾。

二、主觀情緒較重,自我調節能力不強

教學中最忌的是心亂。由於上述的失誤,我方寸大亂,又沒能及時調整好心態,不知不覺中不這種慌亂情緒傳遞給學生,影響了學生的有效學習。

三、語言魅力不夠

其一,表現在請學生停止繪製,觀察評價其他同學作品時,我只強調“請看到老師這裏來好嗎?”學生當然不情願。語言缺乏感染力,無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其二,表現在課堂交流上,語言還不夠精練,有時還會重複用語。課堂語言是教師重要的武器,我今後一定要強加練習。

以上是我這次課後的簡短反思,當然,這次上課的體會還不止於此,我會重新審視自己的課,爭取設計出更好的方案。有反思才會有進步。每一次的教學對我來説都是一個前進的階梯,我一定要認真反思,不斷改進教學,不斷進步。

《條形統計圖》教學反思7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使學生掌握條形統計圖的製作方法,並從中進行觀察、分析。由於學生是第一次接觸條形統計圖,對於條形統計圖的製作方法、分析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難,給學生的思維也帶來了一定的難度。本課的教學設計力求體現:數學問題生活化,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學習能力和實際操作、思維發散能力。反思本節課的教學,我認為比較成功的有以下幾點: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興趣是探究的起點。課堂引趣,要“精”,要根據所學內容,創設一個引人入勝的情境。一開始先讓學生欣賞一組上海申辦世博會成功的圖片,讓學生説説感受,從整體上創設了一個統計上海申辦世博會各輪投票情況這樣一個情境,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然後同時出示統計圖和統計表,讓學生通過自己對錶和圖的第一印象來説説感受,然後引出課題。

二、小組合作,自主探究

數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教學不但因兩者有不可分割的淵源,互為依存,而且這種整合也是數學應用思想的延續和發展。在教學條形統計圖的組成時,我讓學生採用小組合作的方式,以學生為主體展開教學。而製作條形統計圖,教材上主要是要求學生會製作簡單的條形統計圖。教學中我充分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讓學生直觀感知統計圖的結構,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學生通過操作學習,嘗試着自己來製作條形統計圖。這種自學探究活動的開展,可以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學生之間的合作意識,是學生進行“終身學習”和“可持續發展”的基本途徑,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基礎載體。學生能學的教師絕對不講。藉助於信息技術這一軟件載體來學習統計圖的製作、分析,通過信息技術的鏈接、轉換功能表現得淋漓盡致。在觀察、比較、思考中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並且豐富了原有的知識結構,增加了對知識深層面聯繫的感知。

三、反思這節課的不足主要是:

(1)在小組交流的形式上可以再多方位一些,發言面可以再廣一些。在學生製作條形統計圖時,可以增加一些現場統計的內容,讓學生通過挑選生活中的數據製作統計圖,這樣對學生分析的能力又是一種提高。

(2)本節課在教學評價方式上略顯單一。

(3)這節課的內容比較枯燥,學生的興趣不是很濃,課堂氣氛也不是很活躍。練習的形式比較單一,沒有過多的結合日常生活的實例。

在今後,我將不斷學習,以課改精神為指導,認真鑽研教材,研究學生,反思教學行為,勇於改革和創新,紮紮實實上好每一堂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