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四年級上冊數學《角的度量》教學反思(通用6篇)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1.47W

身為一位優秀的老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那麼優秀的教學反思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四年級上冊數學《角的度量》教學反思(通用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四年級上冊數學《角的度量》教學反思(通用6篇)

四年級上冊數學《角的度量》教學反思1

本單元包括“直線、射線和角”、“角的度量”、“角的分類”和|“畫角”四小節內容。其中用量角器量角和畫角是學生較難掌握和接受的內容。所以在教學本單元時要特別注意各個擊破,用學生樂於接受的形式讓學生掌握。我在教學中注意了以下幾點:

1、重視對“直線、射線和角”的認識

學生在空間觀念的認識上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在教學這一單元前一定要做好充足的準備,利用課件輔助學生理解,效果更好。對於直線、射線、線段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從能不能延長,端點個數來加以區別。由認識射線,引出角的概念。本知識點學生在學習時表現不錯,但在做練習題時,對於“經過任意一點畫直線”和“經過任意兩點畫直線”出現了疑點,有的學生把每個點都用上,不能正確理解要求。

2、重視對量角器的認識。

量角和畫角的前提是認識量角器。課前要讓學生準備齊量角器,讓每一個學生參與進來。課上通過學生觀察和老師提示,明確量角器的構造:一箇中心點、0—180度的刻度線(等分)、內圈刻度、外圈刻度、0刻度線。要讓學生指着量角器,充分認識內圈刻度是從右邊讀數,外圈刻度是從左邊讀數。為量角和畫角做好充分的準備。

3、重視學生的自主探索

對於量角和畫角,我都安排學生在課前預習。讓學生有一個自我認知的過程,課上通過組內交流,班內彙報,老師示範。學生基本都能掌握量角和畫角的基本方法。我提示學生在量角時,注意“點對點,邊對邊,另一邊看刻度”,學生在量角時,容易出現把內外圈刻度讀錯的情況,要及時指出錯因,及時糾正。學生會量了,畫角就很容易了。

4、重視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

作圖,要讓學生養成認真和細心的習慣。課前準備好作圖工具和紙,按部就班的進行,不能偷懶,慢慢地就會有一個好的習慣。

四年級上冊數學《角的度量》教學反思2

“角的度量”這節課是在學生認識角的基礎之上,學習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因為這部分內容數學概念多,知識盲點多,幾乎沒有舊知識作鋪墊,操作程序複雜:頂點和中心點重合,零刻度線和角的一邊重合,看另一邊在量角器上的刻度,還要分清內外刻度。所以這部分內容的學習對於動作不夠協調的四年級學生來説是個難點。學生學習這個知識常見的問題有二個:一是量角器的擺放,二是利用內外圈的刻度正確讀出角的度數。所以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努力創設一種和諧、愉快的教學氛圍,在這種氛圍中,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發展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本課教學中,我給了大量的時間讓學生觀察、動手實踐,向他們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中交流的機會。首先,讓學生回憶測量線段的長短、物體質量分別需要什麼工具?角的大小用什麼測量?這樣引起學生產生探究的慾望,激活學生思維的有效問題。我覺得這樣的設計既自然,又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最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分析事物。教學時,先通過課前小研究讓學生自己認識量角器,讓學生觀察量角器,通過觀察你會發現什麼?課上開始,同桌之間相互説説,然後小組交流討論,每小組彙報討論結果後,我根據彙報結果進行歸納總結。為了加強記憶,課件展示量角器的中心點、零度刻度線、內刻度線、外刻度線?這樣不僅給學生一個展示自我的平台還使教學收到良好的效果。教學測量角的大小時,如何讓學生能夠正確地學會量角,掌握量角器的用法呢?先讓學生試着量,然後説出測量度數及方法。測量結果不盡相同,想出的方法不是很準確,語言不如教材那般準確。但不可否認,學生的思維在自然而流暢地向教材所展示的方法靠近。然後讓學生實際操作,除了指名上來量角,集體指正方法以外,安排四人小組互相學習量角方法,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動手量,看看別人是怎麼量的,會的同學教教不會的同學。通過動手操作訓練,學生基本上學會了量角的大小方法,教學效果不錯。

但在教學中也存在不足,由於學生的綜合素質不高,運用自主學習造成後面知識教學時間上比較緊迫。這就需要在今後的教學中,加強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

總之,面對新課程課堂教學的成功與失敗,我將真實地對待,坦然地看待,將在不斷地自我反思中加強“新理念”的再學習、再實踐,相信自己能在不斷的自我反思中成長,在不斷的自我實踐中發展,在不斷的自我成長中創新

四年級上冊數學《角的度量》教學反思3

四年級數學上冊第二單元是《角的度量》這單元主要有三個內容,一是認識線段、射線、直線。二是認識角的單位,會度量角的度數。三是畫角。這三部分看似簡單,可實際操作起來,也有很多同學不理解。

今天,我講的是度量角的度數。在量角之前,要認識量角器,我讓學生先自己觀察一下量角器,然後同桌之間説一説量角器上都有什麼,這樣能使學生們對量角器的印象更加深刻。接下來,用課件導入新課,課件中演示了量角的過程,重點看量角器和角的重合部分。通過演示,指名讓學生説出重合部分的名稱,反覆説誰和誰重合,最後歸納出量角的兩個步驟,並將書上的步驟填寫完整。這就是量角的過程,其重點也在書中的那兩句話裏,我認為掌握了量角的步驟,那麼測量角的度數就不是問題了。我的目的是如此,可教學效果卻沒有達到預期。

學生對於量角的步驟能説出來,卻很難操作,我也很是疑惑。為什麼明知道是怎麼回事,卻不能測量呢?經過我過篩子似的排查發現,個別學生找不準量角器的零刻度線,或者是讀數時分不清讀裏圈還是外圈。針對這個問題,我再一次講解一遍,有些同學已經明白了。希望在今後的練習中多加鞏固了。

四年級上冊數學《角的度量》教學反思4

“角的度量”這節課歷來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難點。學生學習這個知識常見的問題有二個:一是量角器的擺放,二是利用內外圈的刻度正確讀出角的度數。針對學生中暴露出來的問題,我們教師常常抱着習以為常的心態,要求在熟記量角“點重合、邊重合、讀刻度”的三大步驟的前提下,組織學生進行大量的技能訓練。在教學角的度量中,覺得學生有一定的難度,特別是中下層的學生,掌握的較難,在課前,我也預設到了這節課學生的難度,但是課上了以後還是不盡人意,如量角器的度數分內圈和外圈,學生看量角器時,不論角的一邊對的是哪一圈的“0”刻度線,他們習慣看的是外圈的度數;有的即使外圈內圈看對了,但是在讀刻度的時候,有時把四十幾讀成五十幾,從哪邊讀過來在他們的頭腦中比較模糊。我認為主要在於:

首先是教具量角器與學生的量角器有所不同,教具是木頭做的,中心點與零刻度線找起來在黑板上看不清,不能給學生以很好的示範;其次是學生對角的大小概念也不是很清楚,往哪個方向讀數容易受錯覺指引,再加上有兩排數據,有時分不清到底看哪一排,除了零刻度線沒找準外,視覺上產生的錯覺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另外,四年級的學生看到的只是一個靜態的、完整的角,還沒有認識到角是由一條射線繞端點旋轉而成,量角為什麼要“中心對頂點,零線對一邊,另邊看刻度”,對於角的旋轉過程、方向沒有建立表象,加以認識,自然讀度數也就茫茫然,弄不明白什麼情況下看外刻度線或內刻度線,儘管總結出量角方法,學生仍是不知所措。實踐證明,學生對文字的理解與把握遠遠遜於對形象的記憶。儘管也有教師的示範,但對於四年級的學生來説仍然太抽象。

如何讓學生能夠正確地學會量角,掌握量角器的用法呢?我改變了策略,除了指名上來量角,集體指正方法以外,安排四人小組互相學習量角方法,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動手量,看看別人是怎麼量的,會的同學教教不會的同學。還有,讓學生全面認識量角器的構造和如何指導學生量角的方法的前提是,要讓學生參與到對量角器的產生過程(知識的源頭)中去,不能只讓學生對量角器的認識停留在中心點、內外圈、零刻度線、刻度等一些標誌性的靜止狀態,而無法用思維的連續性去指導量角行為的連貫性,“量角器為何能量角”這一問題解決了也就突破了量角這個難點。

角的度量,一直是許多教師感到頭痛的一個知識點。數學概念多,(如中心點、零刻度線、內刻度線、外刻度線都是一些抽象的純數學語言)知識盲點多,幾乎沒有舊知識作鋪墊,操作程序複雜,尤其是對於動作不夠協調的四年級學生來説,是一次關於手與腦的挑戰。跟以前相比,課中儘管使用了多媒體演示量角過程,並示範量角,量角過程也用歌謠的形式教給學生。可對於大部分學生而言,量角的過程仍是那麼艱難:頂點和中心重合簡單,而要把零刻度線和角的一邊重合,另一邊在刻度內卻非易事(度量不同方位角時更是如此),內外刻度要分清更是困難,(尤其是反向旋轉的和不同方位的角)。這些都是教學完新授後學生所反應出的'問題。

課後反思,發現是教學設計不夠合理、美滿,沒注意到學生的個體差異和知識經驗的差別。四年級的學生看到的只是一個靜態的、完整的角,還沒有認識到角是由一條射線繞端點旋轉而成,量角為什麼要“中心對頂點,零線對一邊,另邊看刻度”,對於角的旋轉過程、方向沒有建立表象,加以認識,自然讀度數也就茫茫然,弄不明白什麼情況下看外刻度線或內刻度線,儘管總結出量角方法,學生仍是不知所措。實踐證明,那些歌謠也沒能指導學生形成技能,只不過是比傳統教法多一些花樣,學生對文字的理解與把握遠遠遜於對形象的記憶。儘管也有教師的示範,但對於四年級的學生來説仍然太抽象。課後反思的結果是:讓學生全面認識量角器的構造和如何指導學生量角的方法的前提是,要讓學生參與到對量角器的產生過程(知識的源頭)中去,不能只讓學生對量角器的認識停留在中心點、內外圈、零刻度線、刻度等一些標識性的靜止狀態,而無法用思維的連續性去指導量角行為。

20××年9月26日在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教育部重點課題《新課程背景下“指導——自主學習”教改實驗的深化研究》上街中心小學數學科專場研討會上,我上了新課標人教版四年級《角的度量》這節課,這節課是以余文森教授“先學後教、因學論教、自主發展”的理論為指導,以“指導——自主學習”為模式進行教學的。通過自己的課堂教學和專家、同行的點評,我對自己的教學做如下反思:

一、先學後教——以學定教。

課前先佈置學生自學,通過檢查學生自學作業,我發現學生對量角器的認識不夠深入,原因之一是教材對量角器的介紹過於簡單(只有一幅圖片),學生又不懂得查閲資料學習;之二是學生缺乏觀察能力,一條邊在水平位置且度數是整十數的角會量,部分學生量角器內外圈的讀數會混淆,學困生根本不會使用量角器,不會讀度數。根據以上學情,我是這樣分三個層次進行指導教學的:

第一層是讓學生認識量角器,重點放指導學生觀察量角器上,建立刻度與讀數的聯繫,認識1°角並在量角器上找出30°、45°、60°、90°、120°的角,初步悟出量角器上內外圈刻度的不同讀法。建立30°、45°、60°、90°、120的角的表象,達到進一步建立空間觀念,豐富學生的形象思維的教學目標。

第二層交流總結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學生有了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角的經驗,並已嘗試用量角器量角,課堂上就先讓學生講量角的方法,然後規範量角的步驟,接着進行變式練習、量不同方位的角,提高學生使用量角器動作的協調性,培養了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第三層探究角的大小和角的邊的關係。通過分組觀察學生髮現角的大小與角的兩條邊畫出的長短沒有關係;角的大小要看兩條邊叉開的大小,叉開得越大,角越大。在豐富學生的形象思維的基礎上使學生的抽象思維得到發展,又讓學生感受到探索數學奧祕的樂趣,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在此基礎上學會量一些方位特殊、邊比較短的角。

二、先教後學——以教導學。

《角的度量》是一節操作性比較強的課,通過教學要讓學生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技能,根據小學生動作協調性不強、對角的抽象思維不夠深刻、空間想象能力不高的特點,學會動手式的讀成為這一節課教學生學會學習的核心。在學生自學認識量角器的基礎上讓學生嘗試量角,通過使用量角器進一步認識量角器,通過小組交流彙報量得的角度,在不斷調整提高測量精確度中引導學生感悟量角器的使用方法,培養學生合作學習互相幫助共同提高的意識。

三、今後教學要注意以下三個方面:

(一)、課堂教學要講求針對性、提高性和鞏固性,以最大限度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

在學生生提出“什麼時候讀量角器內、外圈上的數字?”時,我沒有抓住可以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機遇,而把問題留到後面找30°、45°、60°、90°、120°的角時解決,這樣處理不夠恰當,如果馬上引導學生針對這一問題展開討論,就能順利解決區分量角時從哪一邊的0°刻度線讀起的教學難點,而不要留到下一個教學環節。

在實踐應用環節中,量五角星的一個內角時出現“40°”、“35°”等不同答案,由於急着要小結,以結束教學而沒有針對不同的答案探討量角時出現較大的誤差的原因,失去一個提高量角技能的好機會。

(二)數學教學不僅要關注顯性目標,還應關注隱性目標,注意數學思想,數學思考,數學文化素養的培養。度量角的方法並不是只有使用量角器一種,本課的開始還應該增加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方法來度量角,以培養學生的度量意識。

(三)課堂教學要靈動有效。面對課堂生成要靈活處理,正確處理預設與生成的關係,不要怕學生提出的問題會打亂你的教學思路和教學程序。當學生思維活躍、踴躍發言時看起來課堂有點“亂”,老師應該怎樣處理呢?

老師首先要把教材的編寫意圖理解透徹,對學生認知基礎把握恰當。面對五花八門的課堂生成,老師要做的就是根據這節課的教學目標和重點、難點從中提取出新知的生長點認知的關鍵點,使學生能夠圍繞學習目標主動探究,保證課堂活而不亂,省時高效。

四年級上冊數學《角的度量》教學反思5

直線、射線和線段內容相對來説概念較多,所以在教學中能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來引導學生掌握相關的概念,同時也能注重對學生的觀察和概括能力的培養,從作業情況來看,學生對數學語言的規範表達能力比較欠缺,要多注意這方面的培養。

角的度量是本單元的重點和難點,在教學能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來引導學生觀察量角器的組成部分,比較直觀,並能通過課件較好的演示如何量角,學生的積極性較高,由於量角器的不統一,學生在測量角的大小時,還是有些誤差的,也有些學生在量角時內外刻度容易弄錯,還應多練習。

對於角的分類來説,學生並不陌生,只是在原來的基礎上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我在教學中通過形象的課件演示讓學生來明晰平角和周角的形成,學生易於理解,而且在通過平角和周角這兩個已有條件來解決角的讀數問題時,絕大部分學生都較好,但有個別基礎差的學生不能靈活運用。

畫角對於學生來説並不難,通過教學學生能較好地掌握畫角的步驟,但是學生畫的時候還是會發生角度看錯的現象,內外刻度看錯。為了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我還充分利用一副三角板來讓學生拼不同的角,學生積極性很高,但是接受能力差的學生似乎有些跟不上,要注意後進生的輔導。

四年級上冊數學《角的度量》教學反思6

《角的度量》是人教版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中的一個重點,是為後面利用量角器畫角作鋪墊的。這節課讓學生讀量角器上的度數是一個難點。我們班級的學生上課比較活躍,好提問,對新鮮事物有一種探究精神。所以我在制定教學目標時擬訂了這樣四條:

(1)認識量角器;

(2)會讀出量角器上角的度數;

(3)會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數;

(4)培養動手操作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

孩子們平常根本沒接觸過量角器,更別説認識了,於是我便開門見山揭示課題,讓學生根據課題提問,老師作整理,讓學生自己明瞭本節課的學習任務,也能激發他們的求知慾望。

認識量角器是學習讀角度、量角的基礎。而量角器對於學生來説是陌生的,他們對它充滿了好奇心、新鮮感。教學中讓學生先自己觀察量角器上有些什麼,給學生一個初步感知。對於上面很多的刻度和刻度線,至於中心及零度刻線估計學生是不易發現的,所以讓他們通過看書自學所得。由於量角器上的各部分名稱待會兒讀度數及量角時都要用到,而學生又是首次接觸,必須讓學生強化記憶,讓學生先自己看,再小組交流,然後通過討論及看書得到,最後讓他們再一次指着量角器把各部分名稱説給同桌聽,這樣學生就記住量角器的各部分名稱。

讀出量角器上角的度數是這節課的一個難點,要讓學生讀出量角器上的角的度數並能説出讀角的過程確實很難,量角器上的刻度線比較複雜,特別是內圈刻度和外圈刻度容易搞錯,所以在這裏讓學生在小組裏討論,自己探究出何時看內圈刻度,何時看外圈刻度。在教學中我安排了三組對稱的角來讓學生搞清什麼時候該看外圈刻度,什麼時候該看內圈刻度。語言是思維的外現,在説看角的過程中,讓學生先小組裏討論,互作補充,逐漸完善;再同桌説、個體説,這樣從小組到個體,一再説看角的過程,讓學生掌握看量角器上角的度數。用量角器來量角的度數是本節課的重點,讓學生探究,老師便全面放手,讓他們先嚐試着量量看,再請量對的學生作正確示範,起到正面引導,最後得出量角的三個步驟。

通過學生的練習反饋情況來看,大部分學生能正確地擺放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數,也多次出現了內、外圈刻度看錯的情況。教師還應該進一步指導學生在量角之前先判斷是鈍角還是鋭角,再讀度數,這樣就可以避免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