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尊重是一份責任《9加幾》教學反思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1.44W

《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經驗基礎之上”,這體現了對學生已有知識的尊重。在數學課堂上,就應該把這種尊重融入到每個教學環節中,讓孩子們在已有經驗基礎之上更容易地建構新知,這也是對孩子們的一份責任。我職教的《9加幾》是在認識了20以內的數,掌握了10以內加、減法的基礎上教學的。這部分內容是20以內進位加法的第一課,掌握好本節課可以為後面進一步學習20以內的進位加法奠定良好的基礎。本節課的重難點在於:理解和掌握“湊十法”的計算思路,正確口算9加幾。為達到本課教學目標,體現尊重的課堂文化,讓學生更快地突破教學重難點,我設計了以下環節:

尊重是一份責任《9加幾》教學反思

首先,創設情境,提出問題。在10加幾口算的鋪墊下,我出示小猴吃蘋果的情境圖,學生觀察並列出算式9+4後,我直接揭題,並提問:怎麼算,看圖能不能算出來?想不出的可以請小棒幫忙。由於這節課教學環節緊湊,因此在這一部分,我根據第一次試教後的體驗稍調整了設計,將情境引入設計得更簡潔,尊重他們的認知能力,激發他們的求知慾,也為後面的教學留足時間。

接着,自主探究,明確算法。問題提出後,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並藉助小棒操作,擺出9+4,想想怎樣操作可以得出結果。學生經歷自主操作、同桌交流之後,全班彙報。在學生髮表意見時,我尊重學生不同的算法並給予肯定,可以是一個個數出來的,也可以是小棒擺,4個裏拿1根和9根湊成10,加上外面的3根,一眼可以看出來是13。面對後一種方法,我指名學生到黑板上擺圓片,把這種方法介紹給大家。到這裏,就重點推出“湊十法”,讓學生用小棒跟着一起擺一擺,感受湊十的過程,然後用算式表示出湊十的過程,從具體到抽象,學生在小棒操作感知後,有了湊十的體驗,説算法時自然就會説了。為了規範學生的算法,我將過程分成了三步走,方便學生記憶,也體現對一年級學生認知規律的尊重,通過語言的模仿補充不僅規範語言還能更方便地建構新知。在這一環節,學生資源的生成較多,對資源的處理能力我還欠缺,在這方面還需要加強,課前做好教學預設,做到課上能充分利用生成資源。

在試一試的練習中,學生基於對算法的理解,獨立圈十、填算法,在學生資源對錯的辨析中,我尊重學生想法的反饋,這種反饋對於已經掌握算法的學生是一種有條理的內化認識的過程,也為沒有掌握算法的學生提供了一次學習的機會。

第三板塊:鞏固練習,掌握算法。我設計的練習由易到難,逐步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最後一題找規律的'練習,將本節課的知識進行了提升,學生在探究中發現9加幾的得數個位上的數比加上的幾小1,為此更方便學生利用規律口算9加幾。但是,由於時間把握不足,在講解這一題時較為倉促,沒有進一步解釋少掉的1是和9湊成了十,較為遺憾。

第一次校本研討課,在從試上到正式上課的過程中,我收穫了很多體會:1.教學的每個環節都要從多方面精心設計,在時間把握、環節過渡上都要做到心裏有數,尊重學生已有知識水平,從而達成目標、突破重難點。2.資源的預設和生成是教學中重要的一部分,備課時要充分預設學生的資源,蒐集並利用,教師的反饋要有效。3.重視學生的數學思維,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讓學生多説,在説的過程中不斷規範語言,循序漸進,使他們的語言表述逐漸流暢。4.重視常規,將學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課堂中,不放過任何一個開小差的孩子,培養他們良好的聽課習慣。另外,還有很多教學細節都需要努力,因此我要不斷提高專業能力,認真對待任何一次教學機會。在課堂教學中,要做到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尊重學生的已有認知水平,這是對孩子們的一份責任,也是對教師職業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