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關於貝殼教學反思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1.01W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那麼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貝殼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關於貝殼教學反思

貝殼教學反思1

以前對待這樣的短文總是淺文淺教,簡單的處理帶來的是對文本美解讀的喪失。這次通過三個板塊的解構,從三個不同的層次進行文本的藝術化處理。

美讀文章的目的是讓課堂不缺少朗朗地讀書聲,具體的指導其實都是對學生回答的總結和點撥;文章主旨句是文眼,扣着這句話去細讀文本,讓學生能沉浸在文本中,這對學生的讀書習慣是一種良好的薰陶和幫助;而第三個板塊的用意是讓學生對文章的寫法進行鑑賞和學習。通過對第三個段落從文章結構、情感抒發、主題表達三個角度的作用進行賞析,讓學生理解到文章要有過渡,要有前因後果的鋪墊,要有聯想的緣由,可以用在自己的教學裏。

在一篇短小的文章裏有這麼多東西可以挖掘,用來進行教學設計,可以用餘映潮老師的話説:“創意是無窮的!”如果每一篇文字都能用這樣的態度去解構文本,去創新設計,去嘗試不同的教學方法,這原本老而陳舊的課本才能煥發生機,這日復一日的教學生活才有生氣,學生才能學到真東西!

貝殼教學反思2

本次教學課堂學生預習充分,表現良好。教學過程整體比較完善,時間安排合理,進度適中,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問題,值得我去深思。

1、沒有極大地發揮學生主體能動性。優美的散文,不僅僅靠的是老師的講讀,更重要的是學生通過引導進一步感悟。在本節課中,還是未能完全做到引導學生自己去説去體會,教師和學生沒有完全融入到一起。這也是我在平時課堂中,一直困惑不解的,每次聽到師父、組長的課時,她們深厚的教學經驗和獨到的教學方法總能讓我心生敬佩,她們能準確抓住每一個學生的特點。看來自己還需要在備好每一節課的同時,去積極探尋適合本班學生學習的教學方法,多瞭解學生,多去聽課,去學習。

2、文章拓展的內容偏多。本課在講解文本的同時,不僅拓展了作家的生平經歷,讓學生了解到席慕蓉不僅是一位詩人、散文家,她更是一位專業畫家,體會文中所要表達的將所做之事做到更精緻、更仔細、更加一絲不苟,而且還針對學生自身的閲讀體會,或者是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同學們自己能從貝殼、從席慕蓉身上學到什麼。兩個拓展,其實不算多,但是時間不夠用,尤其是第二個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具體實際去談,留的時間太少,只有5個學生,專家劉老師給我的意見是這個討論可以用大量的時間讓學生説,讓學生通過學完文章後進一步體會。另外,在引導學生談出自己感受的時候,不僅僅是對學習生活上的啟迪,還可以是對自己寫作的啟示,自己可以學會不斷去發現生活中的事物,去尋找獨到的感悟等等。

3、不能夠準確無誤的評價學生的回答,課堂評價上不夠機智、靈活。面對很多學生不同方面回答老師的問題,能蹦出我腦袋裏的詞實在是少得可憐,“好”,“很好”,“非常好”,“很棒”,“不錯”,只有這些詞,每次上課時,自己口中説出這些話的時候,都感覺到了深深地無力。正確使用課堂評價語,可以讓我的教學過程更加緊湊,更加完善,所以這也是我要不斷學習其他各位老師的一個重要方面。

4、最後一個環節,對比閲讀稍顯唐突。應該留下來8—10分鐘時間去讓學生自己討論,總結《蟬》和《貝殼》的異同,最後老師再進行總結。在最後其實有一個課堂小結,讓學生自己去説通過這節課自己學到了什麼,這樣能讓學生清楚的知道自己本節課學習的重要內容是哪些。

一次評優課,是一次成長。從前期的精心準備,資料蒐集,佈置預習任務,再到課堂的現場生成,每一個問題的'設置、講解,課後的反思,都讓我在不斷進步。以後的每一次課堂我都會更加認真的對待,多關注學生的接受程度,從本班學生實際出發。

貝殼教學反思3

《拾貝殼》是語文版二年級上冊的一篇優美的課文,如何藉助這篇優美的課文,讓學生通過朗讀來積累詞語、句子,同時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展開想象,感受語言美,激發學生喜愛貝殼、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呢?

在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我着力為學生提供學習的平台,充分關注學生的發展,弘揚每個學生的個性。在讀中激趣;在演中理解;在合作中交流。使學生的思維向着全面、深刻的方向發展。

一、讓學生在讀中激趣。

《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在本課的教學中,我着力體現“以讀為本、讀中感悟積累”的教學理念,讓學生直接面對文本,通過多種形式、有梯度的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懂詞句,齊讀、比賽讀、男女生讀、範讀,抓住“光滑、銀光閃閃”等重點詞和重點段—第4、5自然段邊讀邊理解,邊讀邊感悟,每一次讀都有一定目的,每一遍讀都有一定層次的提高,在讀中求知、在讀中悟情、在讀中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二、多種方法幫助詞語理解。

低年級學生對錶演特別感興趣,為了突破難點,幫助學生分清多音字“扇”的不同音和義,我讓學生藉助扇子表演,引導學生在仔細觀察的基礎上用一句話來説出表演的內容:我用扇子扇風。這樣的設計是建構在學生的年齡特點上,弘揚了學生的個性,激發了學生主動參與的熱情。學生通過説説演演,深刻理解了“扇”的讀音和意義。學習“彎腰”一詞時,我讓學生邊做動作邊讀,學生很容易理解。

理解“光滑”一詞時,我先出示一個光滑的卵石,讓學生摸一摸,説説你有什麼感覺?再想想生活中還有什麼東西也給你光滑的感覺,用“光滑”練習説話。通過這一系列的教學活動,不僅幫助學生理解了詞語,還幫學生積累了詞語。這樣的創設舞台,使課堂氣氛變靜為動,讓學生樂於參與,抓住學生的好奇心,為學生提供了説話的機會,讓孩子張開想象的翅膀,每個人都有機會説,每個人都能説,使學生的思維得到飛躍的發展。

三、學生在合作中交流

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創造一種和諧的積極討論的氣氛。在學完生字後,我讓學生同桌兩人你指我認互相檢查生字學習情況。

在教學中我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把帶來的貝殼拿出來,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種貝殼向大家介紹,並一起討論:你準備介紹哪種貝殼?從哪幾個方面去介紹?先在小組內説一説。這樣,同學之間互相啟發,深化了對知識的認識。大家集思廣益,形成了小組意見,讓學生感受到合作的力量,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讓學生在合作中提高表達能力,體驗成功的快樂。

四、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年級仍是習慣養成的重要階段,除了鞏固聽、説、讀、寫的習慣外,我還注重培養了學生預習的習慣、評價的習慣、與人合作交往的習慣、積累的習慣等等。我相信,有了好的習慣,每個孩子都將成為有用於社會的人才。

貝殼教學反思4

席慕容的《貝殼》是一篇很值得玩味的小品散文,讓人讀了如品香茗,似嘗野果,細啜慢嚼,愈品愈覺得其釅醇濃郁、餘味不盡。作者以女性特有的纖敏,以自己獨特傳神的筆觸精心表現了自然的綺麗多彩,幽靜雅緻和蓬勃活躍,以小小的《貝殼》錄下自己心絃的律動段幽婉而又深摯的情思,達到很高的藝術水平。

面對遼闊的大海,有不少文人雅士欣然命筆,發出造化神奇、歲月滄桑的感慨,席慕容卻從海邊的貝殼這一平凡細小的事物中,對生命和人生意義作深沉幽婉的探索,挖掘出精深而又內在的含義,表露出恢宏而又博大的思想內容,顯示了清新而又睿智的見解,令人耳目一新。

文章開篇,作者驚訝於貝殼的“堅硬和精緻”,為上蒼的細心、巧手所打動,把貝殼看作是神奇的藝術珍品,認為不能用它當作貨幣進行交易。她慧眼獨到,深情別具地寫道:“迴旋的花紋中間有着色澤或深或淺的小點,如果仔細觀察的話,在每一小點周圍又有着自成一圈的複雜的留樣。”敍述似平直,情思實搖漾,紆徐平淡之中足見作者讚美之情。一句“在我手裏躺着的實在是一件藝術品,是捨不得拿去和別人交換的寶貝啊!“含意雋永,耐人咀嚼。作者既沒有塗飾誇張矯揉造作之勢,也沒有奇詞詭語譁眾取寵之態,而是以自己的至情至性,空靈飄逸的藝術,叩擊着讀者心底的絲絃。

接着,作者宕開一筆,從這小小的貝殼去感悟人生哲理。《貝殼》寫的雖然只是貝殼,是自然界的物象,而其中卻寄寓着作者對人情世態的獨特感受,流露出自己對人生的感喟和斷想。她喟歎歲月的無情,讓貝殼裏的“柔軟的肉體早巳死去”:她又感念上蒼曾一絲不苟地“為了這樣一個短暫和細小的生命為了這樣一個跪弱和卑微的生命”製作-個‘’多精緻”的居所,從兩曲折地吐露出作者內心深處複雜的思緒與情意,在這時空廣漠的世界上,人們怎樣嚴肅來對待人生呢?於是作者的心靈火花一閃:我該怎麼辦呢?是不是也應該用我的能力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緻、更仔細、更加一絲不苟呢?“請讓我也能留下一些令人歎息的東西來吧。”文章是這樣地寓情於景,融情於事,幽婉內在,隱曲深摯。她既是詠貝殼而非單純寫貝殼,既是作者自況而又遠非是作者的自畫像,既是對貝殼的詠贊而又決非單一的比附,涉筆成趣,寓有深意,使小題材溶進了如此博大如此豐富的內藴,獲得了深刻而廣闊的社會意義。

“這是一顆怎樣固執又怎樣簡單的心啊!“作者設想千年之後人們對自己留下的“痕跡”也會忍不住這樣地“輕輕歎息”。這裏以簡潔而有力的議論作結,進一層透示出作者熠熠閃光的社會理想,表現出作者雄勁柔韌的崇高人格。她開啟讀者的思緒,激起讀者的聯想。讀者可以通過各種的想象和闡釋,玩味此中深刻的積極的意藴。這樣,對貝殼寫的意義更加顯豁,文章的意境也更加深遠。

席慕容的散文藝術造詣極其精湛。有人稱她的散文“是藍天上的一朵白雲,小石潭中一尾游魚,夏晨荷葉上的一滴露珠”。《貝殼》是她散文中的一個珍品。本文最大的特點就是以小見大,以微顯著。作者經過精細鍊意,從平凡的小事物中有新的發現和獨特的感受,獲取了有個性素質的意象,提煉出不平凡的意義,同時展示自己的內心世界,達到“小我”與“大我”的完美統一。作者所描述的像貝殼這樣淺白的意象,看似在咀嚼一己之悲歡,然而卻道出了從“小我“的天地昇華到“大我”的境界的全部道理。